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4)实验优点①针对溴乙烷与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这两种液体互不相溶、静置分层,不利于反应物接触发生消去反应的毛病,利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具有调速搅拌的特点,使反应混合溶液充分接触,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②针对溴乙烷和乙醇的沸点都比较低(溴乙烷为38.4ħ),若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方式会导致液体暴沸、溴乙烷来不及发生消去反应就快速挥发及反应器内气流不稳定而引起反应液倒吸等毛病,采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具有调温控温、防止暴沸及U形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的优点,有利于消去反应顺利进行。

③从化学课堂教学角度和实验整体设计角度出发,对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及检验产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进行组合设计,使实验整体感强,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演示效果好。

(收稿日期:2010-10-08)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朱石明1陈凯21.江苏省兴化市戴窑高级中学225741;2.江苏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211171摘要用实验显示钢铁腐蚀的普遍性,证明钢铁腐蚀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加的原电池反应,并通过微型实验检验正负电极有关离子的生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钢铁吸氧腐蚀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钢铁腐蚀吸氧腐蚀差异充气腐蚀电化腐蚀实验改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要求“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教师开展“钢铁吸氧腐蚀”教学时大多依赖多媒体动画演示以配合理论教学,相关实验也仅限于“防止腐蚀”,而不关注“如何腐蚀”———钢铁腐蚀为何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腐蚀?腐蚀时发生了什么原电池反应?钢铁腐蚀为何最终会生成铁锈?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习惯于宏观表征思维的中学生来说总是难以理解,学生对钢铁腐蚀的知识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模式中。

鉴于此,我们借鉴了钢铁腐蚀的专题研究文献[1],结合个人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总耗时仅需10min左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1.问题的提出钢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教材上的一个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由于所用铁钉表面积较小、导管较粗,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完成该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倒吸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

鉴此,本人对该实验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通过在1~2分钟内观察到明显的倒吸现象,5分钟内并且产生美丽的喷泉,在验证钢铁吸氧腐蚀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图1 教材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实验2.创新设计方案2.1实验用品仪器250mL圆底烧瓶、1mL刻度吸管、玻璃导管、漏斗、橡胶塞、乳胶管、药匙、止水夹、铁架台、铁夹等。

2.2实验药品还原铁粉、炭粉(石墨磨细)、氯化钠饱和溶液、红墨水等。

2.3实验装置图图2 创新实验装置2.4实验操作步骤(1)按照图2所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取下烧瓶、打开止水夹,通过漏斗注入红墨水至如图所示位置。

(3)用饱和食盐水将烧瓶内壁润湿,将还原铁粉与石墨粉按质量比10:1比例混合均匀,用药匙盛混合粉末伸入烧瓶内,撒在内壁约2/3的面积,留出约1/3的面积,便于观察喷泉现象。

(4)塞上塞子,由于塞子塞进烧瓶导致烧瓶内空气体积减小,红墨水左低右高,形成液差,观察液差的变化。

(5)待红墨水左右管液面持平时,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3分钟左右,然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是否产生喷泉现象。

3.创新实验效果实验装置简单,现象明显。

刻度吸管中的红墨水上升即可说明吸氧腐蚀已经发生,而3分钟后产生喷泉现象,说明烧瓶中的氧气进一步被消耗。

本实验克服了教材上演示实验的不足,直观鲜明,在帮助学生掌握吸氧腐蚀原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成功关键吸氧腐蚀速率(即钢铁生锈速率)不同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速率缓慢,烧瓶中压强减小速率慢,烧瓶连接的导管内径一定要细,可用1mL刻度细管或废旧温度计切去两端代替,这样液面高度变化更明显,易形成喷泉实验。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背景介绍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但在一定情况下,铁会发生腐蚀现象,使铁的性质发生改变,甚至破坏了铁。

铁的腐蚀是指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氧化物并释放出电子,导致铁的损失。

因此,研究铁的腐蚀现象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种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目的1.研究铁的吸氧腐蚀现象。

2.探究不同条件下铁的腐蚀差异。

3.设计实验演示,吸引学生关注并提高其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较厚的铁片•氧化铁粉末•烧杯•镊子•饮用水•火柴•红磷粉末•烧瓶•密封塑料袋(拉链)方法1.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粉末;2.加入足量的饮用水,达到呈浸水状态;3.放入密闭袋中(必须是拉链密封的后退轻压一下,确保里面不会有空气),慢慢加入新鲜的空气,尽量填充袋子内的空气;4.用镊子将火柴点燃,在尽量熄灭时将红磷粉末撒入瓶中;5.立即打开密闭袋,在合适的时间内观察铁片的变化。

注意:实验过程包含可燃物和易爆物品,请在安全环境下进行。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观察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氧气环境下,铁能吸氧发生腐蚀现象;•存在氧化铁粉末的情况下,铁片腐蚀更加明显;•塑料袋内空气越少,铁片腐蚀现象越容易观察;•红磷粉末起到了消耗氧气的作用,使观察变得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本实验设计成功地展示了铁的腐蚀现象,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科学和工程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

学习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材料腐蚀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实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也可以了解到1个氧气环境下的化学反应,掌握实验过程中应对意外情况的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安全,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到实验结果,并且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资料[1] 张列平, 熊启. 材料腐蚀科学[M]. 科学出版社, 2004.[2] 蔡立新, 李志祥. 材料腐蚀与保护[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3] 范威, 郑海华.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实验[J]. 化学通报, 2010, 8(3): 328-329.。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创新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创新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创新摘要:本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进行创新,使实验呈现方式多样化,课堂效果提升显著。

改进后实验时间大幅缩短,且可行性增强,更有助于学生对吸氧腐蚀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创新电极反应现代教育技术1问题的提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为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活动与探究环节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为:向还原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用氯化钠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按上图组装好仪器。

几分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比较导管中水柱(在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的变化和试管中的现象。

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铁的吸氧腐蚀其实质为电化学腐蚀,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

要求学生能用电化学知识分析钢铁两种腐蚀的原理和条件,能书写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笔者在课堂演示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按教材所示方法进行演示需要七分钟以上的时间才有明显现象,极大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2、实验现象较为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不能直观地体现铁吸氧腐蚀的微观本质,学生在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存在对铁的吸氧腐蚀电极产物判断及氧气如何参与反应的困惑,造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困难。

鉴于此,笔者经过研究对该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用朗威微电流传感设备、希沃授课助手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与物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一体化实验,帮助学生从多视角进行观察、分析,正确理解吸氧腐蚀的概念,探究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2实验过程2.1 实验用品试剂:饱和NaCl溶液、铁丝、碳棒、酚酞试液、铁氰化钾试剂仪器:展示板、U形管、注射器、针管、导线、鳄鱼夹、变阻箱、朗威微电流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希沃授课助手、发光二极管。

2.2实验仪器装置图及组装说明图1①由于每次实验过程接触电阻不同,而朗威微电流传感器敏感度很高,故将电阻箱并联进电路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电阻大小,确保电流在量程范围内。

金属的吸氧腐蚀

金属的吸氧腐蚀

2、原实验是从反应物的变化来思考的,我们还可以 从生成物的角度来思考吸氧腐蚀的原理。
三、创新之处
1、将铁钉换成铁片
增大接触迹。
形成更多的微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用热食盐水升温加快反应速率; 通过观察生成物遇酚酞变红, 从生成物的角度来思考吸氧腐蚀原理。
金属的吸氧腐蚀
衡 山 二 中
毛 松 兵
一、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
选修四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该 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发生吸氧腐 蚀的电化学原理,有利于突破该节的 教学难点。
二、设计思路
原实验是通过观察导管中水柱的变 化来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
我的设计思路: 1、如何使实验速率更快、现象更明显。
滴有酚酞的 热食盐水
3、在具支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滴有酚酞的热食盐水。
4、将导气管缩短并换成尖嘴管。
使水柱上升的更明显。
5、将试管中的水换成红墨水。
换水为红墨水便于学生观察。

利用钢铁的吸氧腐蚀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

利用钢铁的吸氧腐蚀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
③当左右两个支管里的水面离管口有大约 2 cm 的 距离时,停止加水。最终,两个支管内的水面持平。
(3) 实验结论 当红色的水穿过活性炭层以后,变为无色的水, 充分说明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 (4) 实验优点 ①实验操作方便,实验的对比性强。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如对比法、移植法、 替换法等。
端管口,注意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相平 ( 如图 1 所示 )( 目 的是使量气装置里面的气体压强为外界大气压 )。
图1 (4) 玻璃管内水面不断上升,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 次玻璃管内水面的上升情况。向烧杯内添加适量水,使 玻璃管内外水面相平。同时可以看到玻璃管内壁上的深 灰色还原铁粉慢慢变成了红褐色。 (5) 当玻璃管内水面停止上升时,实验结束,读出 水面高度。 (6) 拔开橡胶塞,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玻璃管内检验 剩余的气体。木条熄灭,说明剩余气体中不含氧气或者 氧气含量很少。 (7) 玻璃管内壁上的铁锈可用含有稀盐酸的水浸泡 后除去。 五、注意事项 (1) 要尽可能地将铁粉均匀撒在玻璃管的内壁上, 刻度线“1”以下部分不要粘上铁粉。
(上接29页) (2) 为了消除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造成的误差,随着
水面上升要同时向烧杯内加水,使玻璃管内外水面保持 相平。
(3) 整个实验过程与所处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实验证明在室温 (20 ~ 25℃ ) 时,大约 50 s 左右就可以 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缓慢上升 ( 如图 2 所示 ) ;2min 时, 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至 1/10 左右刻度处,并且液面的 上升速度越来越快;25min 左右时,液面基本稳定在 1 刻度处 ( 如图 3 所示 )。
参考文献
[1] 王海生 .U 型管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J]. 成功 : 教育版 ,2013(5):41-42.

案例50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案例50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及现象
1.如图1所示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在锥形瓶中收集一瓶氧气,塞上胶塞。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墨水的水(水不要加太多,没过胶头滴管末端即可)。
3.打开胶塞,向锥形瓶中快速加入3~4mL饱和食盐水、2g铁系脱氧剂。塞上胶塞,捏住乳胶管,轻轻摇晃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于锥形瓶丙壁上。
4.将胶头滴管放入小烧杯中。
5.实验端倒吸一段高度约为5mm的稳定液柱。大约0.5min后液柱开始迅速升高,1min后液柱高度超过25mm,如图2所示。
创新
设计
后的
优点
1.利用毛细现象,使用饼干包装袋中的铁系脱氧剂,方法新颖,趣味性强。
2.废物利用,于细微处传递化学对社会的爱与责任。
3.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得以大幅简化。
4.实验用氧气代替空气,可以更好地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
案例50《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实验名称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实验目的
利用毛细现象和饼干包装盒中的铁系脱氧剂进行“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以获得简明扼要、方法新颖且富于趣味性的实验改进方案。
实验原理
铁在氧气、水的作用下生锈,饱和食盐水对铁生锈有催化作用。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锥形瓶、小烧杯、去掉乳胶头的胶头滴管、铁系脱氧剂、饱和食盐水、墨水。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创新设计作者:尚广斗温志东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4年第2期河北省饶阳市饶阳中学(053900)尚广斗北京市二中学亦庄学校(100176)温志东1问题的提出铁的电化学腐蚀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由于所用铁钉表面积较小、导管较粗,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完成该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

鉴此,笔者对该实验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通过在数分钟内观察到的“喷泉”实验现象,验证了铁的吸氧腐蚀。

2实验用品仪器:圆底烧瓶、烧杯、破损温度计、橡胶塞、胶帽、脱脂棉等。

药品:铁粉、炭粉、氯化钠饱和溶液、红墨水等。

3实验装置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装置说明:(1)选取一支破损的温度计,截弃两端,留下一段长约12 cm的“厚壁细玻璃管”做很细的导管用,以下称它为“温度计导管”。

(2)选取一个50 ml圆底烧瓶(带橡胶塞),在橡胶塞上安装好温度计导管,使橡胶塞位于温度计导管中部。

4实验步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按照图2所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首先将适量脱脂棉包裹在温度计导管的中上部位,用饱和食盐水润湿,在上面撒上适量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然后将带有该温度计导管的橡皮塞在圆底烧瓶口上塞紧,随即用胶帽密封温度计导管的下端。

(3)大约5 min后将温度计导管的下端浸入烧杯中的红墨水中,拿掉温度计导管下端的胶帽,观察现象。

可以观察到连接在圆底烧瓶上的温度计导管内液面迅速上升,其上口随即喷出红色液体,形成微弱的喷泉实验现象。

5实验评价本实验改进方法具有以下特点:通过使用破损温度计替换玻璃导管缩小导管的直径,使用铁粉、炭粉、滤纸替换铁钉等措施以增大单位时间内铁消耗氧气的速率,从而达到了在圆底烧瓶中较短时间内产生喷泉实验现象的目的。

该实验方法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具有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生动有趣等优点。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塑料隔板
中 间开 方 口 粘贴上棉布
通 入 空气 ,发现 指针 又 会 向相 反 的方 向偏转 ( 图5 如 所 示 ) 。再通 过空气 流速 控制 装置 增大 空气 的进 气量 ,我 们 发现 空气 的进气 量越大 指针偏 转越 大 。
本 次 实 验 结 论 : 根 据 电流 方 向 , 我 们 发 现 通 氧 气 的一 极 是 原 电池 的 正 极 ,另 一 铁 电极 是 原 电池 的负
棒 插 入潮 湿 的泥 土 中 时, 然 发现 万 用 表 的指 针 发 生 了 竟
微 微 的偏转 !难道 相 同的铁 电极也 能构成 原 电池 吗 ?
实 验, 仅有 利 于学 生对 钢 铁 的腐 蚀 有深 刻 的理 解 , 不 而且
对 以后学 习金属 的 防护会有 更大 的益 处。
图 1一次偶 然 的发现
稿件说 明 :本 实验设 计 曾获得 江苏省 第五届 中 学化 学 实验调演活动二等奖。 作者单位 : 1 江 苏省兴化 市载窑 高级 中学。 2 南京 . .
晓庄学院生物化 工与环境工程 学院。
2 1年5 01 月
5 3
SSN1 72 1 8 6 . 43
CN1 . 1499 / 4 T
2 1年第1 N 0 1 o
总 1期 第2 2
中国观代 装备
SN6 .T C149918 S124 N1 4/ 7 3

☆创 新新设计
朱石 明 陈 凯。
《 高中化 学课程 标准 》在 《 学反 应原 理》选 修模 化
块 中要 求 “ 解 释金 属 发 生 电化 学 腐 蚀 的 原 因, 识金 能 认 属 腐蚀 的危 害, 过 实 验探 究防 止 金属 腐 蚀 的 措施 。 ” 通 教师 开展 “ 铁吸氧 腐蚀 ”教学 时大 多依赖 多媒 体动 画 钢 演 示 以配合 理 论 教学 , 关 实验 也 仅 限于 “ 相 防止 腐 蚀 ”, 而不 关注 “ 如何 腐蚀 ”—— 钢 铁腐蚀 为何主 要表 现为 有 氧气 参与 的腐蚀 ?腐 蚀 时发 生 了什 么 原 电池 反应 ?钢 铁 腐蚀 为何最 终会 生成 铁锈 ?这 一系 列 问题对 习惯 于宏 观 表 征 思 维 的 中学 生 来说 总是 难 以理 解 , 生对 钢 铁 腐 蚀 学 的知识仍 然停 留在 死记硬 背 电极反应 式 的学 习模式 中 。 鉴 于此 , 们 借 鉴 了钢铁 腐 蚀 的专题 研 究文 献 , 我 结合 个 人 的探 究, 计 了一 系列 课 堂演 示 实验 , 设 实验 总 耗 时仅 需 1 分钟 左右 。在 新授 课 时如 能在课 堂上 增补 以下演 示 0

铁粉吸氧腐蚀系列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铁粉吸氧腐蚀系列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铁粉吸氧腐蚀系列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铁粉吸氧腐蚀的机理;
2、探究铁粉吸氧腐蚀的影响因素;
3、探讨铁粉吸氧腐蚀的防护方法。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铁粉、氧气、硅胶、溶液等;
2、实验设备:金属腐蚀实验仪、恒温恒湿箱、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方法:模拟铁粉吸氧腐蚀实验,调节不同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记录腐蚀量,采用硅胶对试样进行封装,控制实验环境;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以计算腐蚀速率;
4、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铁粉吸氧腐蚀的机理,探讨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防护措施。

三、实验应用
1、铁粉吸氧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一种,主要发生在金属表面,
是一种有害的腐蚀过程;
2、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设计,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
3、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选择,以满足特定环境的要求;
4、实验结果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的预测,为金属腐蚀的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右 , 将连 电表 正 极 的铁 片插 入 溶 液 中 ( 是 本 再 这
学 生对钢 铁 的腐 蚀 有 深 刻 的理 解 , 且对 后 来 学 而
习金 属 的防护会 有更 大 的益 处 。
1 重 现 一 次偶 然 的发 现 ( 味 钢 铁 腐 蚀 问 题 的 趣
引 出)பைடு நூலகம்
实 验成功 的秘诀 !这是 因为先 放入 的铁 片 由于 局 部 的吸氧 腐蚀 而 消耗 了一 部 分 氧气 , 氧 气 的 浓 故 度必 然小 于棉 布另 一 侧 的溶 液 , 后插 入 的铁 片 因
生。
腐 蚀?腐 蚀时发 生 了什么原 电池反 应 ?钢铁腐 蚀 为何 最终会 生成 铁锈 ?这一 系列 的问题对 于 习惯
于宏 观表 征思维 的 中学 生来 说 总 是难 以理 解 , 学
如 图 1 本实验 选用 长方 形 的 塑料 水槽 , , 中间 加一 个棉 质 的隔膜 , 两边 连通 , 使 只是 减缓 了两极 的氧气 的相互扩 散 。先在 其 中加 入适 量食盐 水溶
③从 化学 课堂 教学角 度和 实验整 体设计 角度 出发 , 溴 乙烷 的消 去 反应 及 检 验 产物 乙烯使 酸 对 性 高锰 酸钾溶 液褪 色 进 行组 合 设 计 , 实验 整 体 使 感强, 操作 简便 , 现象 明显 , 演示效 果好 。
( 稿 日期 :0 01 8 收 2 1 .0 )
原因, 认识 金属腐 蚀 的危 害 , 通过 实验探究 防 止金
制 的两 只相 同铁质 表 棒 插 入 潮 湿 的泥 土 中 时 , 竟 然 发 现 万 用 表 的指 针 发 生 了微 微 的偏 转 , 了 ! 怪 难道 相 同的铁 电极也 能构 成原 电池 吗?

铁吸氧腐蚀的实验创新

铁吸氧腐蚀的实验创新

铁吸氧腐蚀是指在溶液中,铁原子与氧原子发生反应,从而使金属铁腐蚀的过程。

铁吸氧腐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研究金属材料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以及腐蚀过程的机理。

首先,实验人员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容器、铁块、温度计、实验液等。

然后,将铁块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温水,并调节水温至所需温度。

接着,铁吸氧实验液会在铁块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从而阻止铁块与氧原子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腐蚀速率。

最后,实验人员将实验液放入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铁块表面的变化,以及实验液的变化,以观察铁吸氧腐蚀的过程。

实验中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的创新,如:1、在实验中加入酸性物质,提高腐蚀速率。

添加酸性物质可以抑制铁块表面油膜的形成,从而增加铁块与氧原子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腐蚀速率。

2、改变实验液的温度,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原子活动性增强,因此可以提高腐蚀速率。

3、改变实验液的pH值,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随着pH值的升高,氧原子活动性增加,从而提高腐蚀速率。

4、在实验中添加其他金属离子,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添加其他金属离子可以抑制铁块与氧原子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腐蚀速率。

5、使用表面活性剂,对铁块表面进行化学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从而观察腐蚀速率的变化。

6、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以细胞为实验对象,观察铁吸氧腐蚀对细胞的影响,以及铁吸氧腐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7、采用金属表面微观结构分析,观察铁吸氧腐蚀过程对金属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

以上就是有关铁吸氧腐蚀实验创新的一些示例,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铁吸氧腐蚀过程的机理,以及金属材料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铁吸氧腐蚀的实验创新

铁吸氧腐蚀的实验创新

铁吸氧腐蚀的实验创新铁的吸氧腐蚀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正极氧气参与的电极反应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按照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1],5~8分钟才有明显现象;其次该实验说服力也不够强,导管中液面上升不能证明一定是氧气参与了反应,也可能是空气中其他气体参与了反应。

为此笔者通过反复实验探究,设计出30秒即可出现明显现象,且排除了其他气体干扰的实验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实验药品及仪器(1)药品:H2O2、MnO2、还原铁粉、石墨粉、品红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pH试纸。

(2)仪器和用品:具支试管、试管、玻璃导管、T形玻璃三通、橡皮塞、乳胶管、止水夹、试管架、纱布。

图1 铁吸氧腐蚀实验的实物图2 实验改进的方法、步骤及现象(1)按图1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收集纯氧:从装置中取下带乳胶管的具支试管,夹住止水夹1,用排水法收集一具支试管纯净的O2(用MnO2催化分解H2O2制取),塞好橡皮塞。

(3)放入药品:将2 g铁粉和0.5 g石墨粉充分混合后,均匀撒在浸有氯化钠溶液的纱布上,再用胶头滴管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粉状混合物上,卷好纱布后迅速将其放入充满O2的具支试管中,塞紧橡皮塞,放入试管架并与T形玻璃三通相连接。

(4)调节液面:打开止水夹1,发现右侧玻璃导管内液面明显低于试管内的液面(由于塞紧橡皮塞时气压增大,造成右侧导管在液面下产生一段气柱)。

打开止水夹2,使装置内部与外界大气相通,当导管的内外液面相平时,夹住止水夹2。

(5)记录现象:30秒导管中就出现了4 mm高的液柱,液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见表1(22℃)。

一段时间后拔出橡皮塞,用10 mL蒸馏水洗涤具支试管中的纱布,取出纱布后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上层清液,点在pH试纸上,测得溶液呈碱性。

打开纱布后能明显看到纱布上沾有少量红褐色的铁锈,进而表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3 实验创新的优点(1)用纯氧代替空气,既排除了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干扰,也加快了铁腐蚀的速率,使液柱快速上升,从而证明氧气参与了电极反应。

金属吸氧腐蚀实验创新 设计

金属吸氧腐蚀实验创新   设计

金属吸氧腐蚀实验创新赵晓冰【实验目的】验证金属在中性甚至极弱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吸氧腐蚀。

【实验用品】锌片(新)、铜片、导线、灵敏型电流表(0--0.6A)、烧杯、氯化钠固体、30%双氧水、蒸馏水【实验原理】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1、按示意图连接装置,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2、在锌片附近加入一滴管H2O2,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实验现象】未加入H2O2之前,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加入H2O2后,热氯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微小的气泡(O2)指针慢慢偏转,同时锌片上生成一薄层Zn(OH)2。

【现象分析】指针偏转的原因可能为①H2O2微弱电离导电;②H2O2在热蒸馏水中分解产生O2金属发生吸氧腐蚀,形成原电池导电。

【过程分析】用玻璃棒蘸取加入双氧水后的氯化钠溶液,涂在pH 试纸上和标准比色卡对比,该溶液弱酸性,说明双氧水显弱酸性不是产生电流的主要原因;以往实验也可以证明,在相同条件(T、P)下,向热蒸馏水中锌片附近缓慢通入细小氧气气泡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也能证明H2O2电离不是电流表指针偏转的主要原因。

所以,形成电流的主要原因是H2O22分解生成O2,金属发生吸氧腐蚀。

此外,由锌表面生成一层白色氢氧化锌也可以证明发生了金属的吸氧腐蚀。

【实验结论】本实验证明了金属在中性甚至极弱酸性条件下能发生吸氧腐蚀。

【效果评价】本实验选用热氯化钠溶液不仅避增强了溶液的导电性,而且加快了H2O2的分解,增大了氧气在水中的浓度,从而克服了氧气难溶于水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点。

明显的实验象充分证明了金属在中性甚至极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克服了普通条件下难证明吸氧腐蚀存在的缺点。

完善了高中金属腐蚀的实验,使金属的吸氧腐蚀原理更具有说服力,更易于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改进周如磊(安徽省明光中学 239400)1问题的提出笔者在课堂演示人教版教材《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四节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时,发现4个问题:(1)短时间内实验现象不明显。

(2)有学生提出,即使导管中倒吸出明显水柱,也不能说明一定是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3)装置和操作较为繁琐。

(4)实验器材与日常生活缺乏联系。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兴趣小组,做了一些尝试。

2实验改进方案2.1改进方案一2。

1。

1实验步骤(1)如图1所示:用锥形瓶代替具支试管,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胶头滴管的玻璃管部分(以下简称“玻璃管”)代替导管.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

在小烧杯中倒入少量滴有墨水的水。

注意:水不要加太多,没过玻璃管末端即可。

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消除导管末端的“空气柱”。

(2)在锥形瓶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瓶氧气,塞上胶塞。

(3)称取约2g还原铁粉,和等体积的石墨粉,在小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4)打开胶塞,快速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摇匀倒入锥形瓶中,塞上胶塞。

捏住乳胶管,摇晃锥形瓶,使悬浊液均匀挂于锥形瓶内壁上.将玻璃管放入小烧杯中.2.1.2实验现象将玻璃管放入小烧杯中,0.5min后液柱开始升高,1min后,液柱高度达30mm,如图2。

注意:用三角板量取液柱高度时,不要触碰到玻璃管.教学过程中,也可目测液柱高度。

图1 图22。

1.3实验改进的优点(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放大实验现象。

(2)用氧气代替空气,实验可以更好地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

(3)省略实验夹持装置和铁钉的酸洗、水洗等操作,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得以简化。

2.2改进方案二改进方案一固然解决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演示效果,但是笔者尴尬地发现:在课堂上,由于受学校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根本无法做到人手一套或一小组一套实验仪器,只能由教师演示实验,绝大多数同学仍然扮演着“看客”的角色。

那么,在基层中学,如何解决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与乐趣呢?请看改进方案二。

铁的吸氧腐蚀创新教学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创新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i f e2021年第1期(总第534期)中教学参考1铁的吸氧腐蚀创新教学设计罗静霞1李权2(1成都市武侯区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中心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文章编号:1002-2201(2021)014)06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铁的电化学腐蚀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 点。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金属的吸氧腐蚀原理,人教版《化 学反应原理》:1:中安排了 一个铁钉锈蚀的实验,将经过酸 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人如图1所示的具支试管中,几分钟后,观察导管中水柱的变化。

_、研究背景笔者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教学时发现,实验所需 的时间较长,等待1~2min,水柱无明显上升,至少要等 待约6min,才能观察到水柱明显上升。

作为课堂教学 实验,它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笔者分析其原因 是铁钉表面积较小,铁发生吸氧腐蚀的速率较慢,加之 玻璃导管直径较大,当试管内压强减小幅度不大时,导 管内水位上升不明显。

其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 锈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对于铁锈蚀原理(主要是原电池 原理以及吸氧腐蚀)却无法直观呈现。

这有悖于《普通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了解金属腐蚀电化 学腐蚀的本质”的要求。

在知网和维普上查阅关于“铁的吸氧腐蚀”的文献,大致分为如下四类:(1)利用传感器证明氧气参与反应,探析吸氧腐蚀的原理[^;(2)将铁与炭的反应放大化,利用铁片和碳棒,或是用盐桥原电池和双氧水供氧,借 助电流计证实电化学反应的原理[4];(3)探究铁粉与炭 粉混合的最佳比例,或使用毛细玻璃管、生活中的铁系 脱氧剂,泡菜水等代替饱和氯化钠溶液,或增大固体粉 末接触面积等改进措施,增强液面改变的现象[5-6];(4)基于三重或四重表征的实验原理分析i71。

这些改进,提髙了课堂演示实验的适切性和展示性。

但是在此改进过程中,如何融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改进实验的思路;如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升微观推理能力,推进其思维层次的深 度扩展,却没有相应的教学研究。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新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新设计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新设计作者:陈云来源:《化学教学》2018年第04期摘要:依据铁的吸氧腐蚀原理,运用“一次性暖贴”、玻璃仪器以及手持技术改进传统实验。

采用玻璃仪器探究铁的吸氧腐蚀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进一步利用氧气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铁氧化过程的能量变化、铁的吸氧腐蚀的微观原理、影响铁的吸氧腐蚀速率因素等进行实验探究,说明钢铁的吸氧腐蚀是一个氧气参与的放热反应。

关键词:吸氧腐蚀;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探究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4-0059-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的提出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中设计了这样的活动与探究:向还原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内壁用氯化钠溶液润湿过的具支试管中,按图1组装好仪器。

几分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比较导管中水柱(在水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的变化和试管中的现象。

图1 教材上铁的腐蚀实验装置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可能存在以下困惑: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为什么是吸氧腐蚀过程,如何证明?铁原子失电子,氧化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导管内水柱上升只能说明具支试管内气体减少,怎么证明是O2参加反应呢?是否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证明O2参与吸氧腐蚀过程?化学解惑的重要途径就是实验探究,利用玻璃仪器的传统实验呈现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借助电子传感器捕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细微变化,通过手持技术对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进行改进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吸氧腐蚀的概念,解决学生的疑惑问题。

2 实验探究分析铁的吸氧腐蚀原理2.1 实验原理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当在钢铁表面形成的电解质溶液薄膜呈中性或酸性很弱,且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时发生吸氧腐蚀,反应如下:负极反应: Fe-2e-Fe2+正极反应: 2H2O+O2+4e- 4OH-电池总反应: 2Fe+O2+2H2O2Fe(OH)2后续进一步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xH2O+(3-x)H2O本实验设计从两个角度分析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原理:(1)为验证铁的吸氧腐蚀是电化学过程,将铁、碳从微观粒子放大到铁钉和碳棒,通过连接微电流计观察指针偏转情况说明构成原电池。

高中化学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实验方法创新研究

高中化学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实验方法创新研究

2361 实验方法创新前因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中,相关的化学实验都是专家仔细编写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学习和实验任务。

但是某些实验的实验现象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明显,这就需要进行实验的改进和方法创新了。

在完成原实验的基础上对试验进行创新有助于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打破权威,活跃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创新的能动性。

2 对金属吸氧腐蚀的实验的创新在新课程高中化学的金属腐蚀当中,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这两种情况,其中电化学腐蚀又可以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种现象,一般来说当金属在酸性较强的环境当中时,就会发生析氢腐蚀的现象;当金属所处的环境为酸性较弱或者是呈现中性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通常来说自然界中较为普遍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关于吸氧腐蚀,在课本当中,无论是哪一版本都是以锌-稀硫酸-铜作为主要的实验进行讲解。

尽管该实验在操作上和结果上比较简单和明显,但是该实验为金属的析氢腐蚀,所以需要简单明显易懂的吸氧腐蚀实验。

2.1 U形管中验证钢铁的吸氧腐蚀微实验【实验用品】消过毒的干净U形管、棉纱布、氯化钠溶液、铁氰化钾溶液、酚酞试液、铁丝电极、碳棒电极、教学用物理电流计(2.5mA量程)、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首先将卷成圆柱状的棉纱布放入U形管中(卷成圆柱状的棉纱布的目的是减缓原电池反应生成的离子的扩散速度);从U形管的两边分别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由于原电池反应当中,电流强度是一定的,所以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OH -含量是一定的,酚酞在pH>8才出现红色,因此碳棒正极溶液需要适当减少),在铁丝电极处滴入铁氰化钾溶液,在碳棒电极处滴入酚酞试液(碳棒与U形管直径接近,实验现象更明显);连接好实验用物理电流计(2.5mA量程);最后仔细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以及铁丝电极和碳棒电极两处的颜色产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在U形管钢铁吸氧腐蚀微实验中,碳棒电极(即正极)的附近变为红色;铁丝电极(即负极)的附近变为蓝色,以此证明了上述实验中钢铁腐蚀,在正极产生了OH -,负极产生了Fe 2+。

吸氧腐蚀的演示实验

吸氧腐蚀的演示实验

吸氧腐蚀的演示实验
作者/收集者:陕西省乾县杨汉中学葛宏涛
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学生对电化腐蚀中的析氢腐蚀原理容易理解。

对日常生活中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虽有所了解,但对该现象是吸氧腐蚀、发生了原电池反应却难以理解,若能做以下演示实验,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会大有益处。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图1,图2。

A,B都是用八号铁丝折成W状再锤打成的铁片。

二、实验步骤
1.先加热制取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用导管把氧气通入到A处液面内,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吸氧腐蚀产生了电流。

3.再用导管把氧气通入到B处液面内,观察电流计指针逆向偏转,说明电流方向相反。

4.数分钟后,取出A,B两铁片,观察有铁锈生成。

三、说明
1.演示时,水槽中的液体可以是普通水也可以是中性、微酸或碱性溶液。

2.此实验不受湿度、温度、气压等变化的影响。

此实验的完成,使学生对吸氧腐蚀并产生电流的知识由抽象到直观变得易于理解,而且对金属腐蚀的防护知识(保护层防护、电化学保护)都能理解加深,得以巩固并能应用,为后边的电解原理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吸氧腐蚀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要求“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教师开展“钢铁吸氧腐蚀”教学时大多依赖多媒体动画演示以配合理论教学,相关实验也仅限于“防止腐蚀”,而不关注“如何腐蚀”——钢铁腐蚀为何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腐蚀?腐蚀时发生了什么原电池反应?钢铁腐蚀为何最终会生成铁锈?这一系列问题对习惯于宏观表征思维的中学生来说总是难以理解,学生对钢铁腐蚀的知识仍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模式中。

鉴于此,我们借鉴了钢铁腐蚀的专题研究文献,结合个人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总耗时仅需10分钟左右。

在新授课时如能在课堂上增补以下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钢铁的腐蚀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以后学习金属的防护会有更大的益处。

一、重现一次偶然的发现(趣味钢铁腐蚀问题的引出)
笔者在读高中时,特别喜爱搞些手工制作。

在一次摆弄自己“土制”的“万用电表”时,发现了一个令当时的笔者无法解释的现象:当将自做的两只相同铁质表棒插入潮湿的泥土中时,竟然发现万用表的指针发生了微微的偏转!难道相同的铁电极也能构成原电池吗?
我们先重现一下当时的事实:
【实验1】将氯化钠溶液加入有棉布隔膜的水槽中,用导线连接好2只铁片电极及物理教学用演示电流计(量程100µA),观察是否有电流产生。

如图2,本实验选用长方形的塑料水槽,中间加1个棉质的隔膜,使两边连通,只是减缓了两极氧气的相互扩散。

先在其中加入适量食盐水溶液,再将准备好的2只一样的铁片电极(提前用铁砂纸打磨除去表面铁锈),与1只物理上用的100µA演示电流计,连接好导线。

特别应注意的是:应先将连电表负极的铁片插入溶液10~20秒左右,再将连电表正极的铁片插入溶液中(这是本实验成功的秘诀!因为先放入的铁片由于局部吸氧腐蚀而消耗了一部分氧气,故氧气的浓度必然小于棉布另一侧的溶液,后插入的铁片因溶液中富含更多的氧气必然成为原电池的正极。

于是,实验者就可以预料电表将会正向偏转!)。

奇迹发生了,电表发生了明显的偏转(电流可大于100µA,如图3所示,然后电流又渐渐变小。

按中学电化学理论,构成原电池应有2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但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呢?既然事实证明电流产生,就已说明发生了原电池反应,负极一定是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

本次实验结论:相同的铁电极插在氯化钠溶液就能有电流产生,证明了钢铁腐蚀的普遍性。

当时,笔者在小河边、池塘边、阴湿地都试过,现象都一样。

这样的钢铁腐蚀到底是谁惹的祸呢?
二、何物腐蚀了铁(设计趣味实验验证氧气参加了钢铁的腐蚀)
【实验2】用鱼缸增气泵给一铁片电极鼓入空气,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确认原电池的正负极;给另一铁片电极鼓入空气,观察电流计是否反向偏转?增加氧气的浓度,现象又如何(如图4所示)?
为了连续地通入空气的方便,我们用鱼缸增气泵作供气装置,用医用输液器改装成流速控制装置。

当接通鱼缸增气泵的电源,给其中一铁片电极处通入空气,发现指针就会发生偏转;再换成给另一铁片电极处通入空气,发现指针又会向相反的方向偏转(如图5所示)。

再通过空气流速控制装置增大空气的进气量,我们发现空气的进气量越大指针偏转越大。

本次实验结论:根据电流方向,我们发现通氧气的一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另一铁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受氧气浓度的影响,这就证明了氧气参加了原电池反应,也就是说氧气的确参加了钢铁的腐蚀,增加正极溶液中氧气的浓度,钢铁的腐蚀速度加快。

钢铁在接近中性的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这种有氧气参加的铁的腐蚀,就称之为钢铁的吸氧腐蚀。

于是,前面偶然发现的趣味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原来同一个溶液中氧气的浓度不一定处处相同,氧气浓度大的一极就作为了原电池的正极,在更专业的资料中,将这种因氧气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吸氧腐蚀,又称为差异充气腐蚀。

钢铁的腐蚀问题虽然很普遍,反应过程却是比较复杂的,但主要表现为有氧气参与的吸氧腐蚀。

那么,这样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如何去书写呢?
三、钢铁是如何腐蚀的(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方程式书写的疑惑)
氧气参加了原电池反应,反应后生成什么呢?是氢氧根吗?带着疑惑再做如下实验:
【实验3】在通了一段时间空气的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本次实验现象:通氧气的一侧的溶液加入酚酞后却没有变红!
有氧气参与电极反应,反应后生成的离子到底是不是氢氧根呢?难道是氢氧根扩散速度太快,氢氧根的浓度还不足以让酚酞变色?
四、巧妙设计钢铁腐蚀的微型实验(验证钢铁腐蚀时两极生成的离子)
【实验4】U形管中验证钢铁腐蚀原理的微型实验,如图6所示:在加有纱布的U形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在两电极分别加入几滴铁氰化钾溶液、酚酞
试液,再插入铁丝电极、碳棒电极,连接好物理教学用演示电流计(量程2.5mA),观察指针的偏转及两电极的颜色变化,并分析电极反应式。

本实验中应预先在U形管下部加入卷成的圆柱状的医用棉纱布,以减缓原电池反应生成的离子的扩散速度。

由于棉纱布层较厚实,我们从两边分别加入氯化钠溶液(注意:试剂的用量非常讲究,否则不能观察到正极的红色。

根据当原电池工作的电流强度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OH-就一定,OH-还在不停地向另一电极扩散,再加上正极的碱性要达到pH>8才可能出现红色,故碳棒正极溶液的量应尽可能地少,U形管的口径应与碳棒的直径尽可能地相近,这样才能确保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大,原电池的内阻小,让生成的OH-浓度足够使酚酞变色)。

再在铁电极一侧加入铁氰化钾,在碳棒电极一侧加入酚酞溶液(其目的是为了分别检验Fe2+、OH-,向学生说明Fe2+与铁氰化钾呈蓝色可用来检验Fe2+),加入铁丝电极、碳棒电极,电流计改换5mA量程,连接好电路,发现指针发生偏转,电流达2mA(如图7所示)。

本次实验现象:U形管的微量实验中,碳棒电极(正极)附近呈红色;铁丝电极(负极)附近呈蓝色,以证明钢铁腐蚀过程中,正极产生了OH-,负极产生了Fe2+。

五、问题的深入研究
思考1:为何要改用U形管做微量实验?
目的是在有限空间内生成一定量的氢氧根离子,使酚酞迅速变红。

碳棒正极溶液应尽可能地少,U形管的口径应尽可能的小,这样才能让OH-浓度足够让酚酞变色。

碳棒电极(正极)附近呈红色;铁丝电极(负极)附近呈蓝色,以证明钢铁腐蚀过程中,正极产生了OH-,负极产生了Fe2+。

思考2:构成原电池是否必须有2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否,如钢铁的吸氧腐蚀可以是相同的铁电极,燃烧电池可用相同的惰性电极等。

思考3:有无其他办法在课堂上检验吸氧腐蚀的产物?
有,但不适合作课堂演示实验。

如刘先昊、朱海英设计的《钢铁吸氧腐蚀实验的条件优化》中钢铁腐蚀液滴实验,只适合用作学生分组实验。

六、本演示实验设计特点反思
1.本装置简明直观,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特别是使用物理学中演示用的电流计,灵敏度高,刻度醒目,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观察。

2.鼓入空气用鱼缸增气泵,代替初期用化学方法制氧气更有创意。

葛宏涛在
《吸氧腐蚀的演示实验》中,用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再通入水中研究钢铁的吸氧腐蚀。

而用鱼缸增氧机(市售价只有十多元),比用氯酸钾制氧气或用气唧来提供空气,气流更为恒定,更易于操作;另外,用鼓入空气来演示钢铁的吸氧腐蚀,与现实中钢铁腐蚀的条件一致,更具有说服力。

3.采用U形管中进行的微型实验,颜色对比鲜明,学生印象特别深刻。

4.课堂实测,学生对吸氧腐蚀电极反应的理解效率比照本宣科好很多。

特别是学生书写反应式不会出现:2H++2e-=H2↑,Fe-3e-=Fe3+等易犯的错误。

经实测,在NaCl溶液浓度为5mol/L,铁片在溶液中部分表面积保持约8cm2,铁片间距2cm时,演示钢铁腐蚀受氧气的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

食盐水的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建议使用精盐配成饱和食盐水,再取上层清液进行实验。

铁片的除锈应选用较粗的铁砂纸,铁丝应选用较软的无锈铁丝,不适宜使用硬度较大的钢丝做实验。

参考文献
[1] 邹兰,李勤,魏振枢.差异充气腐蚀产生机理的探讨[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5:9
[2] Mark T. Stauffer,Justin P. Fox.Yet Another Variation on the Electrolysis of Water at Iron Nails[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8,85(4):523
[3] 刘先昊,朱海英.钢铁吸氧腐蚀实验的条件优化[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10:37
[4] 葛宏涛.吸氧腐蚀的演示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8~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