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想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维是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过程。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都是湿的,得出昨天晚上下雨了,这种认识就是思想;而从看到外面的地是湿的到得到这个认识,动脑筋的过程就是思维。
思维的三大类型: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例如,看见一支花,辨别出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这是视觉;听到一首乐曲,分辨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听觉;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了红灯就会马上停车,汽车修理工在发动汽车以后,这里听听,那里摸摸,就能发现什么地方有毛病,这就是知觉。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例如,把一些感知过的事物回忆和再现出来,包括回想起过去的一段个人经历,呈现某个人的相貌等,这是记忆表象;把各种感知过的事物重新组合加工和改造,如装修房间前进行布局设计,画一幅图画前先考虑画面的景物安排,这是想象表象。
抽象思维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比如“书”这个概念,就是把不同的书进行比较,舍弃新旧、大小、有无图画、何种文字、线装平装等非本质特征,最后概括出“装订成
册的著作”这个本质特征。判断是确定事物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式。判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头脑中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某个特性或事物之间某种联系的过程。比如“地球是圆的”、“科学技术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肯定判断;“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是一种否定判断。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未知判断,或者由一个或几个前提得出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导电,所以某些导电体是金属”是直接推理;“所有的金属都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体”是间接推理。
发散思维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比如同样看到“下大雨”这样一件事,久旱无雨地区的农民会喜气洋洋,而正受到水淹的地区的农民就难免忧心忡忡。再如根据一对男女在街边花园亲吻这样一件事,法国人会得出这两个人浪漫多情的结论,认为是男女相爱的自然结果,而中国人就可能不那么认为了。此外像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摄影、舞蹈等,一般也被看作是发散思维(或者是发散思维中的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
思维与语言是什么关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
二、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
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是指进行思维时是否必须依靠语言。(一)语言与抽象思维
很明显,抽象思维很多时候需要语言的参与。因为要表达概念,就得使用词语,例如“书”;要作出判断和推理,就得用到句子(单句或复句):比如前面说要表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判断,或者要表达“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铁是金属,所以铁是导电体。”这个推理,就得使用这样的一些句子。
说抽象思维很多时候需要语言的参与,也就意味着抽象思维有时并不需要语言的参与。比如“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话就在嘴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等,就不能仅仅说是一种修辞表达。客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例如当我们心里有了某种确定的想法或感受时,却一下子就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再如有时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即兴作长篇发言之前常常要“想一想”,但这种思考的时间可能极短,脑子里闪现出来的仅仅是个别的词语和非常笼统的想法,要在这“想一想”的过程中把要说的长篇大论都默说一遍是根本不可能的。再以下棋为例,下棋的高手常常会判断出以后好多步会有什么变化,而且往往瞬间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这当然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用语言说出来,肯定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说明抽象思维有时并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而是依靠其他形式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形式进行的。
同时应该看到,说抽象思维很多时候需要语言的参与,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抽象思维与语言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思维的内容是对主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等。
其次,概念与词语、判断与单句、推理与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语言中的虚词,如汉语中的“了、着、的、吗”等,就不表达任何具体概念。即使是实词也不一定和概念一一对应,如“头”,它是个多义词,对应了“头颅、领导、顶部”等多个概念;而同义词,如“漂亮、美丽、标致、俊俏”等,就可能是多个词对应一个概念。再如句子中有疑问句、祈使句,如“谁来了?”是疑问句,“坐下!”是祈使句,这些类型的句子就不表达任何判断。即使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比如有时一个相同的句子表达多个判断,如“反对的是他。”就有两个意思;有时多个不同句子表达一个判断,如“张三卖给李四一本书”和“李四向张三买了一本书”就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同样有些复句,如“他下了课,就回家了。”并不表示推理;而“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虽然表达的是一个推理,但因为略去了大前提(如“为人民服务的人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所以逻辑关系上并不完整,但在语言表达上的意思却是很清楚的。最后,抽象思维除了以语言作为工具外,还可能有其他物质载体,例如聋哑人就是用手势说梦话的;而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二)语言与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来进行。
感性思维例如视觉、听觉、知觉、记忆、想象等经常不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发散思维如情感、意志、美感等也并一定借助于语言来进行。
但同时也应看到,感性思维有时也需要语言的参与。比如,听觉感知声音,要区别a A ?就需要语言的帮助。再比如,视觉感知,看到日出日落,还以为是太阳绕着地球传,当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之后,就会感觉到,是地球绕着太阳传。
发散思维有时也要语言的参与。比如,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人人都有,但当读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地流。”送别的感情就会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语言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抽象思维以外的其他思维活动,如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需要语言的参与,但语言也在这些思维活动中起作用。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象。
三、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人类是先有思维后有语言,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证据:
(一)人类的系统发生学证据
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思维先于语言产生。人和猿的区别在于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必须具有相当高的思维水平。比如要到一定的地点去采集石料,把石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并且预见到只有加工成这种形状才能充当达到某种生产目的的工具,这都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况的认识以及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现在的研究证实,最早的人类在距今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据对三十万年前到五万年前早期智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