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送别诗的定义、特点和背景;2.阅读、分析和解释不同风格的送别诗;3.掌握送别诗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送别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a. 送别诗的定义:指通过诗歌表达作者对别离或离别的情感、思想和情景的诗歌形式。
b. 送别诗的特点:情感真挚、寄意深远、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节奏优美等。
2.送别诗的分类和示例a. 按对象分类:友人送别、情人分手、毕业离校等;b. 按主题分类:别离、离别、告别等;c. 示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3.解读送别诗的技巧a. 阅读诗歌背景和作者信息;b. 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c.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4.送别诗的创作技巧a.选择合适的送别对象和主题;b.运用音韵美、形象美和修辞美;c.注意情感真挚和言简意赅。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程主题,并与学生讨论送别诗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示例诗歌的特征。
2.教师介绍送别诗的分类,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其他不同分类的示例。
第三步:诗歌解读1.教师选取一首送别诗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和意象运用。
2.学生分组解读其他送别诗,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创作实践1.学生分为小组,选择合适的送别对象和主题,共同创作一首送别诗。
2.学生交流并讨论各自的创作思路和修辞手法。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学生自愿展示他们的创作,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创作和欣赏送别诗。
四、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课堂讨论的评估;2.教师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送别诗的理解和运用。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进一步阅读和分析其他名家的送别诗作,扩展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并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送别诗,并撰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评价。
送别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古诗送别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通过对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送别古诗的比较,引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思考。
教学准备:1.《诗经》中的送别诗篇选段。
2.唐代元稹《离思》、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登鹳雀楼》等著名的送别古诗。
3.PPT演示或投影仪。
4.作业纸和笔。
课程安排: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送别场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送别的联想和感受。
- 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你是否有过被别人送别或者送别他人的经历?你对送别古诗有了解吗?二、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 简要介绍古代送别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例如古人送别时的礼仪、送别诗的作用等。
- 选择《诗经》中的一两篇送别诗,分别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三、学习送别古诗(15分钟)- 分发选定的著名送别古诗,让学生先默读,然后轮流朗读。
- 共同解读每首古诗的意境、思想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注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四、比较不同古诗的异同(15分钟)- 展示不同作者、不同时代的送别古诗,例如唐代元稹的《离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古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结构上的异同。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进行讨论。
五、应用拓展(15分钟)- 提供一些现代的送别场景或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送别诗。
- 学生可以选择古诗的结构或者修辞手法来编写自己的诗歌,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古诗送别的特点和意义。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创作的送别诗,展示他们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七、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送别诗写在作业纸上,交给老师。
-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古代和现代送别诗歌,并做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学展览等,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艺术。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
群文阅读——走进送别诗黄金实验小学程晓燕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淮上与友人别》、《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别董大》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一: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描写猜出古诗句吗?1、诗人伫立在楼上,久久深情目送友人乘船顺流而下,直到消失在海天交接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诗人乘舟欲行,朋友踏歌送行,水深情更深。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诗人别具匠心借筵席将近,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与祝福,使人不难想象诗人与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句都是描写送别的诗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送别诗。
板书课题:群文阅读之走进送别诗二:了解送别诗师:送别诗在古诗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诗呢?PPT: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难。
或为拜师学艺,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波,或为战争充军,不得不远走他乡而离别亲人,朋友……这就为送别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PPT出示古诗:1. 解诗题师:读了诗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生:我从“别”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诗人郑谷在扬州与朋友握别,友人去潇湘,诗人去长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下面的注释师:是啊!通过注释来理解诗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2、读诗文师:诗题我们了解了,那么你们会读诗文吗?(板书:读诗文)师: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读这首诗。
送别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写作应用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 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评估学生是否 能将所学应用 于自己的创作
中
通过写作练习, 检验学生对送 别诗的理解和
运用
观察学生在写 作过程中是否 能够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
评价学生的创 作能力和表达
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感受送别诗的文化内 涵:送别诗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通过学 习送别诗可以更好地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
历史。
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意象
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掌握送别诗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和方法 能够分析送别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能够在写作中运用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意象,提升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主题:送别诗的主题多样,涉及离别、友情、羁旅、边塞等多个方面, 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艺术手法: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象征暗示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送别诗的表达技巧和意象
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 意象:杨柳、长亭、酒等
送别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送别诗,初步了解其主题和意 象
目的: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对送别诗的主题和意象有初步了解
方法:教师提供几首经典的送别诗,学生自行阅读并归纳主题和意象
注意事项:教师需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阅读的质量
后续步骤: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形 成小组意见
小组讨论:学生 分组讨论,分享 自己的理解和感 受,形成小组意 见
课堂展示:各小 组代表上台展示 小组讨论成果, 全班交流分享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例乐山市新建小学钟和平黄洁一、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二、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三、教学目标: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紧紧地握着你的手,再三说着珍重珍重。
深深地望着你的眼,再三说着别送别送。
这首歌听过吗?对,这是《离别的车站》。
现代人送别,直接表达情意,分别时就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可是古时候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别更是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别样情怀。
请看大屏幕,齐读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诗题中有“送”、“别”等字,这是一组“送别诗”(板书)。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读诗题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到那一千多年前的黄鹤楼一睹当年诗仙李白与友人的离别场景。
再读题目,你还知道什么?(指名回答)谁了解孟浩然?(指名说)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
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指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明诗意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请你说,嗯。
你呢?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诗意。
3.悟诗情师:那望着远去的孤帆、滚滚的江水,你觉得李白的心情如何?师: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哦,最后一句,能具体说说吗?是啊!诗人望着江水久久不肯离去,在他眼里,流水是有情的,诗人对好友的情谊如同那滔滔江水,追随好友而去,真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啊!这也让老师想到了李白的另一句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作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群文阅读: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2. 讲授法: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选取的送别诗作品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环节1】1.1 导入:简要介绍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送别诗作品,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环节2】2.1 教师讲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2 学生分享对选定诗作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3】3.1 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对比分析不同送别诗的特点和差异。
3.2 各组汇报阅读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环节4】4.1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创作送别诗。
4.2 学生互相分享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环节5】5.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送别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5.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送别诗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环节六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送别诗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巩固。
6.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的送别诗作品,交流读后感。
七、教学环节七7.1 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
7.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如何鉴赏送别诗。
八、教学环节八8.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送别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将诗中的情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8.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走进送别诗-小学群文阅读-课件
拓展阅读
鼓励小学生阅读更多的送 别诗,拓宽阅读视野,提 高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送别诗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文素养
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送别诗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小学生学会用 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文素养
03 时代背景的反映
送别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是 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送别诗的文学地位
诗歌艺术的代表
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 值,成为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学习送别诗,可 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 达能力。
送别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文学传承的重要部分。
送别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强人们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交流
通过送别诗等文学作品,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增进国际友谊。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中,送别诗可以为文化传承与创新 提供灵感和资源。
THANKS
感谢观看
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描写美好 的事物或场景,来反衬离别的 痛苦和悲伤。
对比和反衬手法的运用,能够 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离别的 情感和意义,并增强诗歌的艺 术表现力。
04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柳树
柳树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常常被 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古人有折柳送 别的习俗,因为柳树的“柳”字与“ 留”字谐音,寓意挽留之意。
通过学习送别诗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小学生的人文 素养和道德情操。
06
送别诗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送别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珍惜当下
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
送别诗一组群文阅读教案诗中离别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分别或看到过分别吗?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怎样的呢?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旦分别更是数载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组“送别诗”,去感触感染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研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解诗题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义吗?生:XXX在黄鹤楼送别XXX去往扬州。
师:知道了地点。
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传说有神仙在此乘XXX而去,故称黄鹤楼。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也是XXX和XXX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师: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大家知道XXX是什么人吗?生:也是大诗人。
师:是啊,XXX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XXX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XXX 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XXX,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师:从诗题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就是我们研究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2.读诗文(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读古诗,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在齐读古诗。
送别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
05
教学过程
06
教学评价
01
添节副标题
了解送别古诗的背景和情感
了解送别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 诗人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等。
掌握送别古诗常用的意象和象征 意义,如杨柳、长亭等。
引导学生从主 题、情感、表 现手法等方面 进行比较,体 会不同作者的 风格与特点。
让学生通过小 组讨论、分享 等方式,深入 理解送别古诗 的文化内涵和
艺术魅力。
教师可提供一 些问题或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 比较阅读,如 “这两首诗在 表达离别之情 上有何异同?”
等。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对送别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认识评价:通过对送别古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评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多篇送别古诗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 更全面地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教学效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稻小壳
添加标题
《送元二使安西》
送别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意象:杨柳、长亭、酒等,寄托离别之情
表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
常见主题:友情、离别、思念等
文化内涵:送别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离别的 感慨和思念之情
送别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送别 古诗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人
选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经典送别 古诗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背景和创作背景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导言】送别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体,通过描述离别的情感和表达对行别者的祝福,展现了古人对于离别的深情思绪。
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送别诗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
【主体部分】一、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 通过介绍古代文学中的送别诗篇目,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引起学生对于送别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享送别诗的常见表现形式,如写景抒怀、寄托情感、赋予寓意等,并通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区分送别诗和其他诗体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敏锐的文学触觉和思维能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不同的送别诗进行阅读和分析。
2. 每个小组成员在阅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意境、抒情手法、用词和句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3. 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表达离别情感时所运用的具体手法和技巧,并对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与解读。
三、设计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1. 每个小组从所选送别诗中挑选出一两部分进行朗读,展示其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设计一份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成员之间的独立观点。
3.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问和回答,共同探索送别诗的魅力与意义。
【总结】通过送别诗组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送别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思维。
同时,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理解和创造力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爱上文学,感受到送别诗的魅力,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
走进送别诗-小学群文阅读课件
04
送别诗在小学教育 中的应用
送别诗在小学教材中的选编情况
送别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 一定比例,旨在让学生了解古 代离别之情,培养情感素养。
选编的送别诗作品多为唐宋名 家所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和艺术性。
选编的送别诗作品内容丰富多 样,涉及友情、亲情、爱情等 多种离别情感。
送别诗在小学教学中的教流水为背景,通过描绘离别的 场景,表达出李白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诗中“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的句子,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 受到李白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总结词
王之涣通过登高远眺,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登高远眺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壮丽的河山,表达出王之涣对友人的 深深思念。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句子 ,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王之涣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发展
在唐宋时期,送别诗发展达到鼎 盛,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 一。
送别诗的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 送别诗作为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形式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古代交通不便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后再相见不易, 因此离别时情感格外深沉,送别诗成 为表达这种情感的文学形式。
送别诗的文学地位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走进送别诗-小学群 文阅读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送别诗的起源与背景 • 送别诗的主题与情感 • 送别诗的代表作品与赏析 • 送别诗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 送别诗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 • 送别诗的影响与传承
01
送别诗的起源与背 景
古诗群文阅读教案
古诗群文阅读:诗中离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走进送别诗一、议题:诗中离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二、选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三、教学目标:1、学会并运用古诗词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词,为学生古诗词阅读奠定基础。
2,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学会古诗词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五、准备:课件、阅读材料、答题卡。
六、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师:播放歌曲:《送别》同学们,你明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送别》师:师:是的,这是根据诗人李叔同的古诗《送别》而改编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组送别诗。
(板书:送别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答有)(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解诗题师:读课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送”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我还知道他们在黄鹤楼送的。
师:你还知道了地点,播放PPT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在唐朝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聚会、送别饯行的地方。
生:我还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师:同学们都在积极开动脑筋,那谁了解孟浩然?生: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是李白的师长、好友。
师:他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作。
(指名说)比如:我们本期一单元就有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我还知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是广陵师:广陵,今扬州,播放PPT2、明诗意预设师:现在,我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请你说说……生: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生: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遥远的天际奔去。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举例说明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曾经送别过朋友或亲人吗?有没有用诗歌来表达你们的情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送别经历和感受。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送别诗,如《登鹳雀楼》和《别董大》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情感。
第二章:诗歌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送别诗中的情感和意象。
2.2 教学内容:选取几首经典的送别诗,如《登鹳雀楼》、《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
分析每首诗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教师朗读每首诗,学生跟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意象,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每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与表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送别情感。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送别诗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自己对朋友或亲人的情感。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指导和示例。
学生自由创作,可以选择写一首完整的送别诗或者写一段表达送别情感的诗句。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彼此反馈和鼓励。
第四章:诗歌表演与展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增强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送别诗进行表演。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调等方式展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送别诗进行准备。
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和展示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其他同学。
教师和同学对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课程学习和诗歌表达的收获。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
教学内容
送别诗的背景和特点
送别诗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送别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 握送别诗中常 见的意象和情 感表达方式, 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
教学难点:引 导学生体会诗 人所表达的离 别之情和深厚 友谊,培养人
文素养
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步骤 掌握群文阅读的评估和反馈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教学内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6 教学过程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所表达的离别 之情和深厚友
谊
教学内容:通 过分析送别诗 中的意象、意 境和语言特点, 深入理解诗人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群文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 鉴赏能力还是拓宽知识面。
选择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多篇文本,可以涵盖不 同的题材和风格。
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阅读、主题探讨等活动,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实施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教 学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离别之情、思念之苦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送别诗送别诗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创作形式,它不仅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也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撰写送别诗,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潜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群文阅读课,以送别诗为主题,促进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将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两首经典的送别诗作为例子,以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
二、导入活动在导入活动中,我将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段感人的离别场景,并请学生描述自己在离别时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通过此活动,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联系,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群文阅读本节课的重点是群文阅读,我将选择一篇与离别主题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比如《离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分析和品味。
通过共同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离别时的情感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四、诗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送别诗,比如《静夜思》,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我会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互动讨论。
五、创作时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我会给予一定的创作时间,要求他们自行撰写一首送别诗。
为了提供思路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离别情感和场景的图片或诗句,并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六、分享与欣赏在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的送别诗。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和欣赏,可以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七、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的最后,我将总结本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堂过程,他们可以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八、延伸阅读除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我还将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延伸阅读,比如经典的送别诗集或者与离别主题相关的小说、散文等。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教学过程】课前互动:老师珍惜和学生共同度过的这节课,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分钟。
老师问学生们为什么要珍惜这节课,引出“别”的话题,然后询问学生们送别时的经历。
一、导入:老师板书“送”,让学生齐读。
然后让学生回忆亲朋好友离别时的场景。
接着,老师引出古代人送别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文中,感受他们送别时的情感。
二、出示研究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三、研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解诗题:老师让学生读诗题,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并且知道送别的地点和对象。
老师强调“解诗题”在古诗阅读中的重要性。
2.读诗文:老师让学生自由练读古诗,然后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最后齐读古诗。
3.明诗意:老师让学生了解诗的韵味,先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自由说出平时理解诗歌意思的方法。
四、研究《赠汪伦》:老师让学生自由练读古诗,然后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最后齐读古诗。
老师引导学生从诗中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五、研究《别董大》:老师让学生自由练读古诗,然后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最后齐读古诗。
老师引导学生从诗中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六、研究《送元二使安西》:老师让学生自由练读古诗,然后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最后齐读古诗。
老师引导学生从诗中了解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七、总结: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回顾研究过程,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研究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古诗的美。
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以酒相送,描绘了朝雨、客舍、柳色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这些送别诗有很多不同点。
送别的对象、地点、方式以及所抓住的景象都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都抓住了景象来表达情感,而送别时的真情也是相同的。
总的来说,送别诗所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是诗人们在送别时所共同表达的情感。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
送别诗群文阅读(5篇模版)第一篇:送别诗群文阅读《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教学目标: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一)已学的送别诗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2.回顾《赠汪伦》(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3)板书:踏歌送别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
群文阅读《送别诗》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1.2 教学内容介绍送别诗的概念和背景。
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出送别诗的情感表达。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送别诗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送别场景的联想。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送别诗的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讨论送别诗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章:经典送别诗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经典送别诗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经典的送别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的经典送别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现代送别诗欣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送别诗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现代送别诗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3.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现代的送别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的现代送别诗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情感和主题。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
第四章:创作自己的送别诗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送别诗,表达对离别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经历的离别场景或人物。
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离别情感。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离别场景或人物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送别诗。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给予互相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次群文阅读《送别诗》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学习的送别诗内容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好,你们都有好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请 同学们利用最有效的方法默读这首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诗句的意 思?
生:自由读诗句
师:用1分钟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预设:(生:我理解前面两行的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的西边辞 别,在繁华开的灿烂的季节到扬州去了。 )
(3)齐读古诗。
3.明诗意
师:读准了字音, 读出了节奏, 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 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 意。)
师:理解诗意,同学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意思? 生自由说
预设:
(生:我用看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 生:我常查工具书理解
生:我还会用拆词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倭肯中心校 赵世娇
议题:
诗人如何表达送别时的离情别绪
选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 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 基础。
2.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 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 美。
教学重点:
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 生: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的。
师:你知道了地点。 (播放课件)同学们,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 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生: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孟浩然三个字变红)大家知道孟浩然是
师:我有个小问题, “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李白说“下”扬州, 不直接说“去”扬州呢?
生:⋯⋯师:同学们来看这幅图,也许会有启发。 (播放地图)谁用自己的话 说说?
生:因为扬州在长江的下游,所以说是“下”扬州。师:可见,李白写诗用字非常──准确。师:还有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的诗句? 预设:(生:我还读懂了后两行诗的意思,孤独的帆船在碧空中消Leabharlann 不见了,只看到长江在天际流。 )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老师现在特别珍惜和你们共同度过的这节课, 珍惜每一分钟每一秒, 谁知道为什么?(板书:别)那么同学们珍惜现在的课堂上的每分每秒 吗?我们现在都有同样的感觉,那么我们怎么去做呢?那好,我们开始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
1.“别”可以组哪些词?(板书“送” )齐读。(亲朋好友走舍不得 呀)再齐读。
什么人吗?
生:也是大诗人。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读古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 学会“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2.读诗文 (1)师:谁能说一下,我们要学习诗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相机 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
2.你们家都来过亲朋好友吧?回忆一下都是怎么送别的?
3.听了你们的话,我很感动,这是我们现代人送别我们亲友的,但 是我们的古代人是怎么送别呢?
4.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文中去,去感受一下他们送 别时的情怀。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解诗题 师: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