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后作业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后作业一、知识点填空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中共以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建立:_______年,中央决定在广东、两省兴办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4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
3、政策:①实行特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作用:对、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扩大:①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等14个。
②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③1988年,_________建立;1990年,建立。
④1992年,对外开放又向纵深推进,陆续开放了内地的城市。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_______、多层次、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_______年12月3、作用: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知识点应用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①④⑤⑥D. ④③②①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3.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D.改革开放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上海浦东开发区D.海南经济特区6.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7.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入到深化阶段。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学情分析】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对内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实现与世界市场接轨,因此把握对外开放的目的不成问题。
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只是在政治教材中已经提及,有助于学生分析入世后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
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视频《改革开放—改变》,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前后郑州的变化,中国的变化。
并让学生回顾旧知,回答我国是在哪一年哪次会议之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从而引出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第9课 对外开放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 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 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邓小平题词
邓小平1984年南巡
4.意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 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 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 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思考: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 起了怎样的作用?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 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 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 为它对着台湾;……。”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经济特区 特 在哪里?
材料一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 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极 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相关史事:
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 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 以致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 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 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和杨浦、南浦等数座跨江大桥把 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 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浦东 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 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城的经济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堂笔记篇一: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课堂笔记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在深入改革打开门户迈向世界的过程中所走过的历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
1. 改革开放提出背景1976年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基本上是与毛泽东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
“四人帮”倒台后,全国上下期待和呼声很高,急需一种新的模式来推进国家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正是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要求。
2. 改革开放的背景毛泽东时代以集体主义、计划经济、自力更生为主题,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时的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极低,国家的实际贫困也十分突出。
因此,实现现代化是国家的迫切要求。
3. 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
其中,对外开放是推进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明确地提出:“开放振兴、科技创新、人民至上、全民参与、产业兴旺、绿色生态”。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
4.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使中国得以迈向世界大舞台,金融、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都很明显。
在金融方面,通过开放银行、保险业、证券市场等,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各国之间形成了广泛的经济联系,为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文化方面,中国走出国门,推进中华文化向国际化前进。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加入了国际环保联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总之,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彰显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表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9课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3、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史料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让世界来到窗口。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后,中央授权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问题:1980年翁纯贤想要离开家乡,到中国大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她会选择哪里呢?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合作探究一1、经济特区特殊在哪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1980年来到深圳的翁纯贤要提高自己会选择去什么单位?(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3、为什么要设立特区?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知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窗口,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环节二让世界深入中国幻灯片展示深圳的变化:深圳本来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特区建立以后,“时间就是金钱。
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栋房。
上海浦东开发区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 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 珠开海发,浦是东因、为振它兴对上着海澳、门服;务开全放国厦、门面,向因世为界 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 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 是欧美,是全世界。”
开放新局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对外外 贸开 易放 和加 国速民了经我济国的社迅会速主发义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 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 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 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
◎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
加入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
——《邓小平文选》
背景分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
材料一: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元……全国有2∕3的
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
落后 的农业
材料二:(1978年5月)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的煤矿用2000个工人,中国要16万工人,相
尔和索马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
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
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
需要材对料外二:开放世,界吸经收济外正国在的向资全金球和化技、术集来团帮化助方我向们发发展展,。任何国—家—孤《引立邓于进小世平来界文经选济》
材料四: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我国先后与日、德、
美等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讨论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教学改革开放第9课 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以史带论理解原理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识图分析判断特征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第12——13页剩余各题。
2根据43页“活动与探究·2”,先组织学生“议一议”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 按《历史填图册》12——13页第3题的要求,先在课本41页或《历史地图册》第10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组织学生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册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全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成功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使用多媒体资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材料比较广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对学习好历史大有帮助;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反思总结,符合新课标要求。
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不够流畅。
第2课抗美援朝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如讲述黄继光和邱少云战斗英雄的事迹及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等问题,学生积极参与。
由此我也认识到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善诱、善引、善导应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只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他们对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学生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掘出来。
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反思土地改革的背景,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反思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讲解,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5课三大改造优点:上课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
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内容来源】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对外开放》【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 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现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
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从1984 年到1992 年,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
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内容】1、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建立概况及意义。
2、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进程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时间、及意义。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意义。
重点突破:对于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重点的突破,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先自学教材,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相关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师出示动态地图,结合地图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掌握。
第9课 对外开放(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机遇
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 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
挑战 激烈的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
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
总设计师·邓小平 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2.开始
1980年 ,中央决定在 广东 , 福建 两省
兴办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
4个经济特区。
深 珠圳 海
厦 门
汕 头
材料:“为什么我考虑深圳 开放?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 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 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 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
放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史实。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格
局的特点。 3、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认识我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4、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D 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2024年是我国设立经济特
区( ) A.35周年 B.38周年 C.41周年 D.44周年
当堂检测
3.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1990年设立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
() A.海南岛经济特区 B.青岛沿海城市
C.重庆沿江英城国市 D.上海浦东开发区
D
结果
4.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 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改革开放》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含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观念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很荣幸能够教授八年级下册的《对外开放》这一节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经验与启示,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与体会。
一、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不充分在备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和规模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有关触发对外开放的大小事件,例如鸦片战争、巨宾等。
这些事件虽然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却忽略了对外开放背后的原因,以及借鉴他国经验的过程。
这样的教材讲解可能会让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对外开放的实质和本质理解减少。
2.缺少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我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去实现的。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较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互动教学方法,这可能会让学生对课堂显得较为单调和枯燥。
3.课堂氛围不够轻松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批评和教学过程中的爆发会让课堂氛围比较紧张。
这样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体会1.在讲解课文时要关注形象化教师在讲解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图表类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音频的解说等来形象化讲解。
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促进其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讲述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南京条约》的内容、附带条款等来实现形象化。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课本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连接,达到知识的应用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中国与外国在经济上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中了解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3.在教学中加强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团体演示和互相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从而拉近学生的距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认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对外开放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为例,引发学生对对外开放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秀教案《对外开放》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主学习习惯,让学⽣在⾃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中外数据对⽐分析的形式,推出当时中国⾃⾝发展的成就以及遗憾,引出必须融⼊世界、加⼊世贸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块:经济特区的建⽴-对外开放领域的加⼤-加⼊世界贸易组织,逐⼀进⾏讲解,以整体宏观的⾓度让学⽣去感知教材,最⼤限度地去调动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教师在讲解到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时候可以运⽤发现式教学,在⽬标导学环节后,让学⽣⼀边思考⼀边⼩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知新”的作⽤。
更重要的是让学⽣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的认知结构中进⾏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法。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开放伟⼤政策的另⼀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涉及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平对改⾰开放所起的重要作⽤。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我国加⼊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法⽬标】利⽤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的极⼤提⾼,使学⽣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2)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和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课前查阅有关对外开放的历史资料。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的了解,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全面的把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以及深远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过程和深远意义,学生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它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讲授与解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解读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的过程和意义。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
第9课《对外开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外开放》,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说教材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的能力,但认识能力还不高,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仍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放的胸怀。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结合问题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设疑导思、讲授新课1.自主预习出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要求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内容。
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把握。
2.经济特区的建立这是本课的重点。
首先,从经济特区概念入手,结合其建立背景,引导学生分析:经济特区的特点、建立时间、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经理管理体制、典型代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很荣幸能够教授八年级下册的《对外开放》这一节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经验与启示,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与体会。
一、教学反思
1. 教学准备不充分
在备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和规模上,而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有关触发对外开放的大小事件,例如鸦片战争、巨宾等。
这些事件虽然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却忽略了对外开放背后的原因,以及借鉴他国经验的过程。
这样的教材讲解可能会让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对外开放的实质和本质理解减少。
2. 缺少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我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去实现的。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较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互动教学方法,这可能会让学生对课堂显得较为单调和枯燥。
3. 课堂氛围不够轻松
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批评和教学过程中的爆发会让课堂氛围比较紧张。
这样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体会
1. 在讲解课文时要关注形象化
教师在讲解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图表类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音频的解说等来形象化讲解。
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促进其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讲述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南京条约》的内容、附带条款等来实现形象化。
2.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课本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连接,达到知识的应用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中国与外国在经济上的关系进行探讨,从中了解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3. 在教学中加强互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进行团体演示和互相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从而拉近学生的距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授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事件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会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
4. 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进而培养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可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增加较为有趣的元素,例如游戏环节等。
三、结语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授这一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好课堂讲解的重点,同时要增加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及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更加深入理解历史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
四、教学实践
在教授《对外开放》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1. PPT教学
我利用PPT教学,把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到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对外开放的意义以及各种开放政策的具体规定。
在对词语和概念解释时,我也借助了PPT课件,通过图片和表格讲解,更加生动有趣。
2.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综合训练
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的综合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能在课堂上加深学生对开放政策实施过程的理解。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展示等活动,充分实践了各种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互动式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注重将互动式学习融入教学中。
例如,我
预先编写了一些开放政策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我还设计了班级游戏,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开放政策带来的实际效果,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4. 实践教学
我还发现,学生对于对外开放的理解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因此我制定了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践对课上内容的理解进行检验。
例如,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拟定一份关于外商投资的建议报告,让他们理解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五、教学感受
通过对《对外开放》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教师需要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找出自己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自己需要继续加强课堂气氛的营造,注重更多的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提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的提高。
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一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