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及基础知识

1清洁生产: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的工艺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3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4环境敏感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区。

5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通过定量或定性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7固体废物:指再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原有利用价值单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清洁生产的分析程序(审核思路):①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②预测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③将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④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⑤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或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内容: 1、法律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规章4、标准与技术规范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等。

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调查内容。

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包括人口(少数民族)、工业、农业、能源、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现状及相关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当建设拟排放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对人群健康进行调查,并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特性选定调查指标。

3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调查: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当地的环境特征选择环境要素进行调查。

4其他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当地环境状况及项目建设特点,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地面下沉等环境状况调查。

工程分析方法:1物料衡算法: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使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方法。2类比分析法:用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要求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相同或相似。3查阅资料分析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主要针对无组织排放源或评价时间段且评价工作等级较低时,采用此法。4现场检测法:本法主要针对改扩建项目。

工程分析内容:1对污染性项目,工程分析内容包括:①工程概况②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分析③污染物分析④清洁生产水平分析⑤环保措施方案分析⑥总图布置方案分析2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①工程概况②施工规划③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④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⑤替代方案。

二、大气

工作等级划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是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建设项目可 能排放的1~3各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 (下标 表示第i 中污染物,i=1,2,3)及第i 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 10%, P i 的计算公式为

P i = Ci / C 0i * 100%

式中,P i 为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 为采用估算模式第i 中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 0i 为第i 中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 3。 评价工作的级别按表划分,P 只按公式计算。如污染物数 量大于1,取P i 值中最大者。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 max ≥80%且D 10%≥5km 二级 其它

三级 P max <10%或<D 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 10% 为半径的圆,或2*D 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影响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5000米。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为25km 的圆形区域或边长为50km 的矩形区域。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米的范围。

监测制度:①一级评价项目进行两期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做两期监测;三级评价必要时可做一期监测。②每期监测至少取的有季节代表性的七天有效数据,检测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③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下,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4个小时浓度值。

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项目一级评价二级评价三级评价

布点方法极坐标布点法

检测点数≧10 ≧6 2-4

布点方位在约0º、45º、90

º、135º、180º、

225º315º等方位并

且在下风向加密,

也可根据局地地形

条件、风频分布特

征以及环境功能

区、环境空气保护

目标所在方位做适

当调整在约0º、90º、180

º、270º等方位并且

在下风向加密,也

可根据局地地形条

件、风频分布特征

以及环境功能区、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所在方位做适当调

在约0º、180、等

方位并且在下风向

加密,也可根据局

地地形条件、风频

分布特征以及环境

功能区、环境空气

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做适当调整

布点要求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该反应个环境敏感区、

个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

境质量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

测点位

城市道路项目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

标设置监测点位

预测模式:1估算模式2进一步预测模式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一)估算模式

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单源预测模式

估算模式所需输入基本参数如下。

①点源参数②面源参数③体源参数④如评价范围属复杂地形,需提供地形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