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合集下载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 2R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b^2 = c^2 + a^2 - 2cacosB;c^2 = a^2 + b^2 - 2abcosC可以通过变形得到以下公式:cosA = (b^2 + c^2 - a^2) / 2bc;cosB = (c^2 + a^2 - b^2) / 2ac;cosC = (a^2 + b^2 - c^2) / 2ab同时还有以下关系:a = 2RsinA;b = 2RsinB;c = 2RsinCa:b:c =asinB = bsinA;bsinC = csinB;asinC = csinAABC的面积S = absinC = bcsinA = acsinB = r其中r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可以通过S = (a + b + c)r得到。

选择题:1.在△ABC中,已知a = 2,b = 6,A = 45°,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2个。

2.在△ABC中,A = 60°,AB = 2,且△ABC的面积为3,则BC的长为3.3.已知在△ABC中,a = x,b = 2,B = 45°,若三角形有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2<x<22.4.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x,则x的取值范围是(8,10)。

注:原文中存在格式错误,已经进行修正。

整理得2c=b+bc,因为c≠0,所以等式两边同时除以c,得到2=c+b,解得c=2/(b+1)。

在△ABC中,已知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的面积为315,b-c=2,cosA=1/4,求a的值。

解析:由cosA=1/4,得到sinA=√15/4,S△ABC=bcsinA=bc*√15/4=315,因此bc=24.又因为b-c=2,所以b^2-2bc+c^2=4,联立解得b^2+c^2=52.由余弦定理得,a=b+c-2bccosA=52-2*24*(1/4)=64,因此a=8.在△ABC中,已知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π/4,b^2-a^2=c^2/2.1)求tanC的值;2)若△ABC的面积为3,求b的值。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文: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

在三角形的研究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公式。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各种属性,如边长、角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含义、推导过程,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三个对应的正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达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sinA、sinB、sinC分别为三个角的正弦值。

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在说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果我们已知了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两个对应的边长,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第三个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的度数为30°,边AB的长度为3,边AC的长度为4,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边BC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有:BC/sinA = AC/sin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BC/sin30° = 4/sinC进一步计算可得:BC = 4*sin30°/sinC ≈ 4*0.5/sinC = 2/sinC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求解出BC的长度。

正弦定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三角形边长相关的问题。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与一个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度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2 = a^2 + b^2 - 2ab*cosC这个定理实际上是在说明了三角形的三个边的长度与对应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利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的一个边长,当已知该边的两个对应角度和另一边的长度时。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边AB的长度为3,边AC的长度为4,角C的度数为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边BC的长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ac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常见变形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asin A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2.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3.三角形解的判断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 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 解的个数 一解两解一解一解| 微 点 提 醒 |1.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 (1)sin(A +B )=sin C ; (2)cos(A +B )=-cos C ; (3)sin A +B 2=cos C 2;(4)cos A +B 2=sin C 2.2.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在△ABC 中,a =b cos C +c cos B ; b =a cos C +c cos A ;c =b cos A +a cos B .3.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易错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在△ABC 中,已知a ,b 和角B ,能用正弦定理求角A ;已知a ,b 和角C ,能用余弦定理求边c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和一边或已知两边和一角都能解三角形.(√) (3)在△ABC 中,sin A >sin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 >B .(×)(4)在△ABC 中,“a 2+b 2<c 2”是“△ABC 为钝角三角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在△ABC 的角A ,B ,C ,边长a ,b ,c 中,已知任意三个可求其他三个.(×)‖自主测评‖1.(教材改编题)在△ABC 中,已知a =5,b =7,c =8,则A +C =( ) A .90° B .120° C .135°D .150°解析:选B cos B =a 2+c 2-b 22ac =25+64-492×5×8=12.所以B =60°,所以A +C =120°.2.(教材改编题)在非钝角△ABC 中,2b sin A =3a ,则角B 为( ) A.π6 B.π4 C.π3D.π2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b sin A =a sin B , 所以2a sin B =3a ,即sin B =32,又B 为非钝角,所以B =π3,故选C. 3.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 ) A .无解 B .有两解C .有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B 因为a sin A =b sin B,所以sin B =b a ·sin A =2418×sin45°=223.又因为a <b ,所以B 有两解.4.(教材改编题)已知△ABC 的三边之比为3∶5∶7,则最大角为( ) A.2π3 B.3π4C.5π6D.7π12解析:选A 由三边之比为a ∶b ∶c =3∶5∶7,可设a =3k ,b =5k ,c =7k (k >0),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3k 2)+(5k )2-(7k )22×3k ×5k=-12,又0<C <π,所以C =2π3.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cos2A =sin A ,bc =2,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cos2A =sin A ,得1-2sin 2A =sin A ,解得sin A =12(负值舍去),由bc =2,可得△ABC的面积S =12bc sin A =12×2×12=12.答案:12………………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多维探究型|……………|多角探明|角度一 求三角形的边长【例1】 (2018届贵阳模拟)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a ,b ,c 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C =120°. (1)求边长a ;(2)(一题多解)求AB 边上的高CD 的长. [解] (1)由题意得b =a +2,c =a +4,由余弦定理cos C =a 2+b 2-c 22ab 得cos120°=a 2+(a +2)2-(a +4)22a (a +2),即a 2-a -6=0,∴a =3或a =-2(舍去),∴a =3.(2)解法一:由(1)知a =3,b =5,c =7,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ab sin ∠ACB =12c ×CD ,∴CD =ab sin ∠ACBc=3×5×327=15314,即AB 边上的高CD =15314. 解法二:由(1)知a =3,b =5,c =7,由正弦定理得3sin A =7sin ∠ACB =7sin120°,即sin A =3314,在Rt △ACD 中,CD =AC sin A =5×3314=15314,即AB 边上的高CD =15314.角度二 求三角形的角或角的三角函数值【例2】 (1)在△ABC 中,B =π4,BC 边上的高等于13BC ,则cos A =( )A.31010B.1010C .-1010D .-31010(2)(2018届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c =2,C =π3,若sin C +sin(B -A )=2sin2A ,则A =________.[解析] (1)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由题意可得13a =c sin π4=22c ,则a =322c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 2=a 2+c 2-2ac =92c 2+c 2-3c 2=52c 2,则b =102c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b 2+c 2-a 22bc=52c 2+c 2-92c 22×102c ×c=-1010,故选C.(2)在△ABC 中,由sin C +sin(B -A )=2sin2A 可得sin(A +B )+sin(B -A )=2sin2A ,即sin A cos B +cos A sin B +cos A sin B -sin A cos B =4sin A cos A ,∴cos A sin B =2sin A cos A ,即cos A (sin B -2sin A )=0,即cos A =0或sin B =2sin A , ①当cos A =0时,A =π2;②当sin B =2sin A 时,根据正弦定理得b =2a ,由余弦定理c 2=b 2+a 2-2ab cos C ,结合c =2,C =π3,得a 2+b 2-ab =4,∴a =233,b =433,∴b 2=a 2+c 2,∴B =π2,∴A =π6.综上可得,A =π2或π6.[答案] (1)C (2)π2或π6『名师点津』………………………………………………|品名师指点迷津|应用正弦、余弦定理的解题技巧(1)求边:利用公式a =b sin A sin B ,b =a sin B sin A ,c =a sin Csin A或其他相应变形公式求解.(2)求角:先求出正弦值,再求角,即利用公式sin A =a sin B b ,sin B =b sin A a ,sin C =c sin Aa 或其他相应变形公式求解.(3)已知两边和夹角或已知三边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解.(4)灵活利用式子的特点转化;如出现a 2+b 2-c 2=λab 形式用余弦定理,等式两边是关于边或角的正弦的齐次式用正弦定理.|变式训练|1.(2018届福建莆田联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sin B cos C +c sin B cos A =12b ,且a >b ,则B =( )A.π6B.π3C.2π3D.5π6解析:选A ∵a sin B cos C +c sin B cos A =12b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cos A=12sin B ,即sin B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12sin B .∵sin B ≠0,∴sin(A +C )=12,即sin B =12.∵a >b ,∴A >B ,即B 为锐角,∴B =π6,故选A.2.(2019届黄冈模拟)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23cos 2A +cos2A =0,且△ABC 为锐角三角形,a =7,c =6,求b 的值; (2)若a =3,A =π3,求b +c 的取值范围.解:(1)∵23cos 2A +cos2A =23cos 2A +2cos 2A -1=0, ∴cos 2A =125,又A 为锐角,∴cos A =15,a 2=b 2+c 2-2bc cos A ,即b 2-125b -13=0, 得b =5(负值舍去),∴b =5.(2)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可得b +c =2(sin B +sin C )=2⎣⎡⎦⎤sin B +sin ⎝⎛⎭⎫2π3-B =23sin ⎝⎛⎭⎫B +π6, 又0<B <2π3,∴π6<B +π6<5π6,∴12<sin ⎝⎛⎭⎫B +π6≤1,∴b +c ∈(3,23].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可得b 2+c 2-3=bc , ∴(b +c )2-3=3bc ≤34(b +c )2,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b +c ≤23,又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b +c >3, ∴b +c ∈ (3,23].………………考点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重点保分型|……………|研透典例|【典例】 (一题多解)在△ABC 中,若a 2+b 2-c 2=ab ,且2cos A sin B =sin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 解法一:利用边的关系来判断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B =cb,由2cos A sin B =sin C ,有cos A =sin C 2sin B =c2b .又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所以c 2b =b 2+c 2-a 22bc,即c 2=b 2+c 2-a 2,所以a 2=b 2,所以a =b . 又因为a 2+b 2-c 2=ab .所以2b 2-c 2=b 2,所以b 2=c 2, 所以b =c ,所以a =b =c .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 解法二:利用角的关系来判断 因为A +B +C =180°, 所以sin C =sin(A +B ), 又因为2cos A sin B =sin C ,所以2cos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所以sin(A -B )=0.又因为A 与B 均为△ABC 的内角,所以A =B , 又由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ab 2ab =12,又0°<C <180°, 所以C =60°,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名师点津』………………………………………………|品名师指点迷津|判定三角形形状的两种常用途径[提醒]“角化边”后要注意用因式分解、配方等方法得出边的相应关系;“边化角”后要注意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诱导公式推出角的关系.|变式训练|在△ABC 中,若(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D 因为(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所以b 2[sin(A +B )+sin(A -B )]=a 2[sin(A +B )-sin(A -B )], 所以2sin A cos B ·b 2=2cos A sin B ·a 2, 即a 2cos A sin B =b 2sin A cos B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知a =2R sin A ,b =2R sin B , 所以sin 2A cos A sin B =sin 2B sin A cos B , 又sin A ·sin B ≠0,所以sin A cos A =sin B cos B ,所以sin2A =sin2B . 在△ABC 中,0<2A <2π,0<2B <2π,所以2A =2B 或2A =π-2B .所以A =B 或A +B =π2.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解法二:由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得: a 2bb 2+c 2-a 22bc =b 2a a 2+c 2-b 22ac, 所以a 2(b 2+c 2-a 2)=b 2(a 2+c 2-b 2),所以(a 2-b 2)(a 2+b 2-c 2)=0, 所以a 2-b 2=0或a 2+b 2-c 2=0, 即a =b 或a 2+b 2=c 2.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考点三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多维探究型|……………|多角探明|角度一 求三角形的面积【例1】 (2018届武汉调研)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2b cos C =2a +c . (1)求B ;(2)若b =2,a +c =5,求△ABC 的面积. [解] (1)由正弦定理,知2sin B cos C =2sin A +sin C , 由A +B +C =π,得2sin B cos C =2sin(B +C )+sin C , 化简,得2sin B cos C =2(sin B cos C +cos B sin C )+sin C , 即2cos B sin C +sin C =0. 因为sin C ≠0,所以cos B =-12.因为0<B <π,所以B =2π3.(2)由余弦正理b 2=a 2+c 2-2ac cos B ,可知b 2=(a +c )2-2ac -2ac cos B , 因为b =2,a +c =5,所以22=(5)2-2ac -2ac cos 2π3,得ac =1.所以S △ABC =12ac sin B =12×1×32=34.角度二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解三角形【例2】 (2018届沈阳教学质量监测(一))在△ABC 中,已知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2c cos B =2a +b . (1)求C ;(2)若a +b =6,△ABC 的面积为23,求c . [解] (1)由正弦定理得2sin C cos B =2sin A +sin B , 又sin A =sin(B +C ),∴2sin C cos B =2sin(B +C )+sin B ,∴2sin C cos B =2sin B cos C +2cos B sin C +sin B , ∴2sin B cos C +sin B =0, ∵sin B ≠0,∴cos C =-12.又C ∈(0,π),∴C =2π3.(2)∵S △ABC =12ab sin C =23,∴ab =8,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a 2+ab +b 2=(a +b )2-ab =28, ∴c =27.角度三 求有关三角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范围)问题【例3】 (2018届沈阳市教学质量检测(一))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面积为S ,且满足4S =a 2-(b -c )2,b +c =8,则S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4×12bc sin A =a 2-b 2-c 2+2bc ,又a 2=b 2+c 2-2bc cos A ,代入上式得:2bc sin A =-2bc cos A +2bc ,即sin A +cos A =1,2sin ⎝⎛⎭⎫A +π4=1,又0<A <π,所以π4<A +π4<5π4,所以A +π4=3π4,所以A =π2,S =12bc sin A =12bc ,又b +c =8≥2bc ,当且仅当b =c 时取“=”,所以bc ≤16,所以S 的最大值为8. [答案] 8『名师点津』………………………………………………|品名师指点迷津|与三角形面积有关问题的解题策略(1)求三角形的面积.对于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2bc sin A ,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含哪个角的公式.(2)已知三角形的面积解三角形.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行边和角的互化.(3)求有关三角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范围)问题.一般转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解,或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再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变式训练|1.(2018年全国卷Ⅲ)△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a 2+b 2-c 24,则C =( )A.π2B.π3C.π4D.π6解析:选C 根据题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12ab sin C =a 2+b 2-c 24,所以sin C =a 2+b 2-c 22ab =cos C ,所以在△ABC 中,C =π4.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a 23sin A .(1)求sin B sin C ;(2)若6cos B cos C =1,a =3,求△ABC 的周长. 解:(1)由题设得12ac sin B =a 23sin A ,即12c sin B =a3sin A .由正弦定理得12sin C sin B =sin A3sin A .故sin B sin C =23.(2)由题设及(1)得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2,即cos(B +C )=-12.所以B +C =2π3,故A =π3.由题设得12bc sin A =a 23sin A,即bc =8.由余弦定理得b 2+c 2-bc =9,即(b +c )2-3bc =9,得b +c =33. 故△ABC 的周长为3+3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要点归纳:一、 正弦定理(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元素;⑵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元素。

二、余弦定理第一形式,2b =B ac c a cos 222-+余弦定理第二形式,cosB = acb c a 2222-+ 用途:⑴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元素;⑵已知三角形三边,求其它元素。

(3)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

三、△ABC 的面积用S 表示 ① =⋅=a h a S 21;② ==A bc S sin 21; 四、在△ABC 中: ()A B C C A B ππ++=⇔=-+222C A B π+⇔=-222()C A B π⇔=-+. △ABC 是锐角三角形0,,,,2A B C A B B C C A ππ⇔<<<+++<sin sin ;a b A B A B >⇔>⇔> 若sin 2sin 2,.2A B A B A B π==+=则或sin(A+B)=sinC ,cos(A+B) -cosC ,tan(A+B) -tan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 B A =+典型例题精析:考点五: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例1设ABC ∆的内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已知1=a ,2=b ,41cos =C . (Ⅰ)求ABC ∆的周长;(Ⅱ)求()C A -cos 的值.例2 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已知. (Ⅰ)求的值;(Ⅱ)若cosB=,,求的面积.cos A-2cos C 2c-a =cos B bsin sin C A142b =ABC ∆例3(15年江苏)在ABC ∆中,已知 60,3,2===A AC AB .(1)求BC 的长;(2)求C 2sin 的值.例4(15年天津文科)△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12,cos ,4b c A -==- (I )求a 和sin C 的值;(II )求cos 26A π⎛⎫+⎪⎝⎭的值.。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三角学中两个重要的定理。

它们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定理的定义、推导过程以及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来看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中各边与其对应角度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为a、b、c,对应的夹角为A、B、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a / sin(A) =b / sin(B) =c / sin(C) = 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接下来,我们来推导正弦定理。

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A、B、C,对应的边长为a、b、c。

以边长a为底边,作角A的高,垂足为D。

则有以下关系:sin(B) = BD / csin(C) = CD / b再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即OD=R,其中O为三角形外接圆心。

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得出以下关系:sin(B) = BD / c = 2R / csin(C) = CD / b = 2R / b。

由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所以有角A=180度-B-C。

将以上关系带入得到以下公式:sin(A) = sin(180度 - B - C) = sin(B + C) = sin(B)cos(C) + cos(B)sin(C) =(2R / c)cos(C) + (2R / b)sin(C)。

化简以上公式,得到sin(A) = (2R / c)cos(C) + (2R / b)sin(C) = (2R / bc)(bcos(C) + csin(C))a / sin(A) = 2R / (bc)(bcos(C) + csin(C)) = 2R。

可见,我们得到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中的未知边长或角度,同时也可以用来证明一些三角形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中各边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设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为a、b、c,对应的夹角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集结知识元正弦定理公式知识讲解1.正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在△ABC中,已知a,b和角A时,解的情况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一解两解一解一解解的个数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 sin 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1.S=a•h a(h a表示边a上的高);2.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3.S=r(a+b+c)(r为内切圆半径).【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解题关键在于明确: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解题思路: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例题精讲正弦定理公式例1.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45°,B=30°,a=,则b=()A.B.1 C.2 D.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B=()A.B.C.D.或例3.在△ABC中,已知三个内角为A,B,C满足sin A:sin B:sin C=3:5:7,则C=()A.90°B.120°C.135°D.150°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识讲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例题精讲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a,b,c是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A.A>B B.sin A>sin BC.cos A<cos B D.sin2A>sin2B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则角A的大小为()A.B.C.D.例3.在△ABC中,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sin B =b sin A,则a=()A .B .C.1 D.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知识讲解1.余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 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由上表可知,当A为锐角时,a<b sin A,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b,无解.例题精讲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例1.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2=c2+ab,B=30°,a=4,则△ABC的面积为()A.4 B.3C.4D.6例2.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外接圆半径为2,且有,则三角形的面积为()A.B.C.或D.或例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cos C=,且a cos B+b cos A=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A.B.C.D.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当堂练习填空题练习1.如图,O在△ABC的内部,且++3=,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练习2.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2-8=(a-b)2,a=2c sin A,则△ABC的面积为____.练习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___.解答题练习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角B的大小;(2)若D为AC的中点,且BD=1,求S△ABC的最大值.'练习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c)sin B-b sin C=b cos A.(1)求角A;(2)若△ABC的面积为4,a=6,求△ABC的周长.'练习3.'△ABC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0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关 联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相似之处
01
两者都是关于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定理,是三角学中 的基本定理之一。
02
它们都可以用来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求角 度、边长等。
0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反映了三角形的内在规律。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不同之处
01
02
03
正弦定理主要应用于求解三角形 的角度,特别是当已知两边及其 夹角时;而余弦定理则更常用于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特别是当已 知两角及一边时。
正弦定理中的角度是通过正弦函 数来表达的,而余弦定理中的角 度则是通过余弦函数来表达的。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应用上有 一定的互补性,可以根据具体问 题选择使用。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对应角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余弦定理是三角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指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 方和减去两倍的另一边的长度与相邻两边的乘积。数学公式表示为:a^2 = b^2 + c^2 - 2bc cos(A) 。
交流电
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的正 弦函数,这使得正弦定理在电力 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学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可以用正弦和 余弦函数来描述,这使得余弦定 理在声学中有重要应用。
三角函数在工程中的应用
1 2
结构设计
在建筑和机械设计中,正弦和余弦定理常被用来 计算角度、长度等参数,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余弦定理的应用
总结词
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具有广泛 的应用,包括求解角度、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PPT课件

22
类型一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题准备: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揭示的都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根据题 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使用,也可以综合起 来运用.
2.在求角时,能用余弦定理的尽量用余弦定理,因为用正弦定 理虽然运算量较小,但容易产生增解或漏解.
23
3.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关系式
32
∵0<A<π,0<B<π,∴sin2A=sin2B
∴2A=2B或2A=π-2B,即A=B或A+B= .
2
∴△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33
解法二:同解法一可得2a2cosAsinB=2b2cosBsinA,
由正、余弦定理得
a2b•
b2
c2
a
2
=b2a•
a2 c2 b2
2bc
2ac
1 2 3 2 1 3.
2
2
(2)当|BC|=4时,S△=
1 2
|AB|·|BC|·sinB
1 2 3 4 1 2 3.
2
2
∴△ABC的面积为 2 3 或 3.
27
[反思感悟]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分类 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考查了三角函数的运算能力及推 理能力.
28
40
设云高CM x m,则CE x h,
DE x h, AE x h .
tan
又AE x h , x h x h
tan tan tan
解得x tan tan gh hgsin( ) m.
tan tan
sin( )
41
[反思感悟]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 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 平线之上时,称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个特殊的角度,一个是直角角度,即90度角;另一个角度则是锐角或钝角。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用于计算三角形中任意一边和角度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简化为更常用的形式。

1.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表示三角形的边与其对应的角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角度,a、b、c分别为对应的边长。

正弦定理的公式表达为: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其中sin(A)表示角A的正弦值,同理sin(B)和sin(C)表示角B和角C的正弦值。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长度。

2.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表示三角形的边与其对应的角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角度,a、b、c分别为对应的边长。

余弦定理的公式表达为:c^2 = a^2 + b^2 - 2ab * cos(C)其中cos(C)表示角C的余弦值。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长度。

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计算问题,比如已知两边长度和一个角度,求解其他角度或边长。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3,斜边长为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得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斜边对应的角度sin(C) = c / a = 5 / 3,通过反正弦函数求得角C的值为35.26度。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另一直角边的长度c^2 = a^2 + b^2 - 2ab * cos(C),代入已知的值计算得到c^2 = 9 + b^2 - 2 * 3b * cos(35.26),进一步简化为b^2 - 6b * cos(35.26) + 4 = 0。

然后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b的值,从而求得另一直角边的长度。

高中数学 正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 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基础知识理解 1.正弦定理(1)S =12ah (h 表示边a 上的高);(2)S =12bc sin A =12ac sin B =12ab sin C ;(3)S =12r (a +b +c )(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二:基础知识应用演练1.(2012·广东高考)在△ABC 中,若∠A =60°,∠B =45°,BC =32,则AC =( ) A .43 B .2 3 C. 3D.322.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D .75°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若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π6,c =23,则b =________.5.△ABC 中,B =120°,AC =7,AB =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1选B 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即32sin 60°=AC sin 45°,所以AC =3232×22=2 3.2选C ∵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又∵0°<A <180°,∴A =60°.3 选B ∵a sin A =b sin B ,∴sin B =b a sin A =2418sin 45°,∴sin B =223.又∵a <b ,∴B 有两个.4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4+12-2×2×23×32=4,所以b =2.答案:2 5、解析:设BC =x ,由余弦定理得49=25+x 2-10x cos 120°,整理得x 2+5x -24=0,即x =3. 因此S △ABC =12AB ×BC ×sin B =12×3×5×32=1534. 答案:1534小结:(1)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2)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 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a ≥b 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2012·浙江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sin A =3a cos B . (1)求角B 的大小; (2)若b =3,sin C =2sin A ,求a ,c 的值.解析:(1)由b sin A =3a cos B 及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3cos B ,所以tan B =3,所以B =π3. (2)由sin C =2sin A 及a sin A =csin C ,得c =2a .由b =3及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得9=a 2+c 2-ac . 所以a =3,c =2 3. 思考一下:在本例(2)的条件下,试求角A 的大小.方法小结: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试题变式演练1.△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2a .(1)求b a;(2)若c 2=b 2+3a 2,求B .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 2A sin B +sin B cos 2A = 2sin A ,即sin B (sin 2A +cos 2A )=2sin A . 故sin B = 2sin A ,所以ba= 2.(2)由余弦定理和c 2=b 2+3a 2,得cos B =(1+3)a2c .由(1)知b 2=2a 2,故c 2=(2+3)a 2.可得cos 2B =12,又cos B >0,故cos B =22,所以B =45°.(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2]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 (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故cos A =-12,∵0<A <180°,∴A =120°.(2)由(1)得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34 又sin B +sin C =1,解得sin B =sin C =12.∵0°<B <60°,0°<C <60°,故B =C , ∴△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方法小结: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注意]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试题变式演练 (2012·安徽名校模拟)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4,-1),n =⎝⎛⎭⎫cos 2A 2,cos 2A ,且m ·n =72. (1)求角A 的大小;(2)若b +c =2a =2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m =(4,-1),n =⎝⎛⎭⎫cos 2A2,cos 2A , ∴m ·n =4cos 2A 2-cos 2A =4·1+cos A 2-(2cos 2A -1)=-2cos 2A +2cos A +3.又∵m ·n =72,∴-2cos 2A +2cos A +3=72,解得cos A =12.∵0<A <π,∴A =π3.(2)在△ABC 中,a 2=b 2+c 2-2bc cos A ,且a =3,∴(3)2=b 2+c 2-2bc ·12=b 2+c 2-bc .①又∵b +c =23, ∴b =23-c ,代入①式整理得c 2-23c +3=0,解得c =3,∴b = 3,于是a =b =c = 3,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3)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3] (2012·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 C +3a sin C -b -c =0.(1)求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解] (1)由a cos C +3a sin C -b -c =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 +3sin A sin C -sin B -sin C =0. 因为B =π-A -C , 所以3sin A sin C -cos A sin C -sin C =0. 由于sin C ≠0,所以sin ⎝⎛⎭⎫A -π6=12. 又0<A <π,故A =π3. (2)△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3,故bc =4.而a 2=b 2+c 2-2bc cos A ,故b 2+c 2=8. 解得b =c =2. 方法小结: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 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试题变式演练 (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ABC 中,12cos 2A =cos 2A -cos A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in B =2sin C ,求S △ABC .解:(1)由已知得12(2cos 2A -1)=cos 2A -cos A ,则cos A =12.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b sin B =c sin C ,可得sin B sin C =b c=2, 即b =2c .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4c 2+c 2-94c 2=12, 解得c =3,b =23,所以S △ABC =12bc sin A =12×23×3×32=332.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基础篇-必会题)1.在△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B 所对的边,条件“a <b ”是使“cos A >cos 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2·泉州模拟)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π3,b =1,△ABC 的面积为32,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32D. 33.(2013·“江南十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23,c =22,1+tan A tan B =2c b,则C =( )A .30°B .45°C .45°或135°D .60°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 ,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2+b 2=2c 2,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32B.22C.12D .-125.(2012·上海高考)在△ABC 中,若sin 2 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b =2a sin B ,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2sin A sin B ,∵sin B ≠0,7.在△ABC 中,若a =3,b =3,A =π3,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8.(2012·北京西城期末)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25,B =π4,9.(2012·北京高考)在△ABC 中,若a =2,b +c =7,cos B =-14,则b =________.10.△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 B . (1)求B ;(2)若A =75°,b =2,求a ,c .11.(2013·北京朝阳统考)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满足3a -2b sin A =0.(1)求角B 的大小;(2)若a +c =5,且a >c ,b =7,求AB u u u r ·AC u u ur 的值.12.(2012·山东高考)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tan A +tan C )=tan A tan C .(1)求证:a ,b ,c 成等比数列; (2)若a =1,c =2,求△ABC 的面积S .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提高篇-选做题)1.(2012·湖北高考)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3b =20a cos A ,则sin A ∶sin B ∶sin C 为( )A .4∶3∶2B .5∶6∶7C .5∶4∶3D .6∶5∶42.(2012·长春调研)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sin 2A +B 2-cos 2C =72,且a +b =5,c =7,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b -c )cos A -a cos C =0.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3,S △ABC =334,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选做题1.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若a =1,b =3,A +C =2B ,则sin C=________.2.在△ABC 中,a =2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os 2C =-14.(1)求sin C 的值;(2)当a =2,2sin A =sin C 时,求b 及c 的长.4.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 且cos B =45,b =2.(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基础篇-必会题)解析1解析:选C a <b ⇔A <B ⇔cos A >cos B .2解析:选D 由已知得12bc sin A =12×1×c ×sin π3=32,解得c =2,则由余弦定理可得a 2=4+1-2×2×1×cos π3=3⇒a = 3.3解析:选B 由1+tan A tan B =2cb 和正弦定理得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C cos A ,即sin C =2sin C cos A ,所以cos A =12,则A =60°.由正弦定理得23sin A =22sin C ,则sin C =22,又c <a ,则C <60°,故C =45°. 4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又c 2=12(a 2+b 2),得2ab cos C =12(a 2+b 2),即cosC =a 2+b 24ab ≥2ab 4ab =12.6解析:选C 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0,所以C 是钝角,故△ABC 是钝角三角形.∴sin A =12,∴A =30°或A =150°.答案:30°或150°7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 =b sin Aa =3sinπ33=12,所以B =π6或5π6(舍去),所以C =π-A -B =π-π3-π6=π2.答案:π28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得b sin B =c sin C ,则c =b sin Csin B=22,再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即a 2-4a -12=0,(a +2)(a -6)=0,解得a =6或a =-2(舍去).答案:22 69解析:根据余弦定理代入b 2=4+(7-b )2-2×2×(7-b )×⎝⎛⎭⎫-14,解得b =4.答案:4 10解:(1)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故cos B =22,因此B =45°. (2)sin A =sin(30°+45°)=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64. 故a =b ×sin A sin B =2+62=1+3,c =b ×sin C sin B =2×sin 60°sin 45°= 6.11解:(1)因为3a -2b sin A =0,所以 3sin A -2sin B sin A =0,因为sin A ≠0,所以sin B =32.又B 为锐角,所以B =π3. (2)由(1)可知,B =π3.因为b = 7.根据余弦定理,得7=a 2+c 2-2ac cos π3,整理,得(a +c )2-3ac =7.由已知a +c =5,得ac =6.又a >c ,故a =3,c =2. 于是cos A =b 2+c 2-a 22bc =7+4-947=714,所以AB u u 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 |·|AC u u ur |cos A =cb cos A=2×7×714=1. 12解:(1)证明:在△ABC 中,由于sin B (tan A +tan C )= tan A tan C ,所以sin B ⎝⎛⎭⎫sin A cos A +sin C cos C =sin A cos A ·sin Ccos C , 因此sin B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 所以sin B sin(A +C )=sin A sin C . 又A +B +C =π,所以sin(A +C )=sin B ,因此sin 2B =sin A sin C .由正弦定理得b 2=ac ,即a ,b ,c 成等比数列.(2)因为a =1,c =2,所以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22-22×1×2=34, 因为0<B <π,所以sin B =1-cos 2B =74, 故△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1×2×74=74. 课后强化与提高练习(提高篇-选做题)解析1解析:选D 由题意可得a >b >c ,且为连续正整数,设c =n ,b =n +1,a =n +2(n >1,且n ∈N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n +1)=20(n +2)·(n +1)2+n 2-(n +2)22n (n +1),化简得7n 2-13n -60=0,n ∈N *,解得n =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 ∶sin B ∶sin C =a ∶b ∶c =6∶5∶4.2解析:因为4sin 2A +B 2-cos 2C =72,所以2[1-cos(A +B )]-2cos 2C +1=72, 2+2cos C -2cos 2C +1=72,cos 2C -cos C +14=0,解得cos C =12.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C =12=a 2+b 2-72ab, ab =a 2+b 2-7,3ab =a 2+b 2+2ab -7=(a +b )2-7=25-7=18,ab =6,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3323解:(1)法一: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正弦定理,得(2sin B -sin C )cos A -sin A cos C =0,∴2sin B cos A -sin(A +C )=0,sin B (2cos A -1)=0. ∵0<B <π,∴sin B ≠0,∴cos A =12.∵0<A <π,∴A =π3. 法二:由(2b -c )cos A -a cos C =0,及余弦定理,得(2b -c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0, 整理,得b 2+c 2-a 2=bc ,∴cos A =b 2+c 2-a 22bc =12,∵0<A <π,∴A =π3. (2)∵S △ABC =12bc sin A =334, 即12bc sin π3=334,∴bc =3,①∵a 2=b 2+c 2-2bc cos A ,a =3,A =π3, ∴b 2+c 2=6,②由①②得b =c =3,∴△ABC 为等边三角形.选择题解析1解析:在△ABC 中,A +C =2B ,∴B =60°.又∵sin A =a sin B b =12,∴A =30°或150°(舍),∴C =90°,∴sin C =1.答案:12解析:选A 法一:(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知:sin A =2sin B cos C ,又A =π-(B +C ),∴sin A =sin(B +C )=2sin B cos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0,∴sin(B -C )=0.又∵B 、C 为三角形内角,∴B =C .法二:(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知cos C =a 2+b 2-c 22ab, ∴a =2b ·a 2+b 2-c 22ab =a 2+b 2-c 2a, ∴a 2=a 2+b 2-c 2,∴b 2=c 2,∴b =c .3解:(1)因为cos 2C =1-2sin 2C =-14,且0<C <π, 所以sin C =104. (2)当a =2,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c =4.由cos 2C =2cos 2C -1=-14,及0<C <π得cos C =±64. 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b 2±6b -12=0,解得b =6或26,所以⎩⎨⎧ b =6,c =4或⎩⎨⎧b =26,c =4.4 解:(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所以a =53. (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所以310ac =3,ac =10.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 所以(a +c )2-2ac =20,(a +c )2=40.所以a +c =21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所有公式在三角形学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两个基本的定理,它们分别描述了三角形中角和边之间的关系。

这篇文章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公式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描述三角形中任意一角的正弦值与相对边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公式如下:sinA/a = sinB/b = sinC/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度,a、b、c分别为相应的边长。

应用:1. 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一角及其对边,以及另外两边,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求解第三边。

2. 判断三角形的形态:如果正弦定理中最大的sin对应最长的边,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果最大的sin对应最短边,则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如果三边长度关系为c2=a2+b2,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和海龙公式求解,其中海龙公式为s=(a+b+c)/2,S=sqrt(s(s-a)(s-b)(s-c))。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描述三角形中任意一角的余弦值与相对边长之间的关系。

具体公式如下:a² = b² + c² - 2bcCosA b² = a² + c² - 2acCosB c² = a² + b² - 2abCosC应用:1. 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三角形中一个角度和另外两边的长度,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解剩余一边的长度。

2. 判断三角形的形态:如果余弦定理中最大的Cos对应最大的边,则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如果最大的Cos对应最短的边,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果三边长度关系为c2=a2+b2,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余弦定理和海龙公式求解,其中海龙公式为s=(a+b+c)/2,S=sqrt(s(s-a)(s-b)(s-c))。

练习题:1. 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8, b=10, c=12,求角A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c
2ac
c
直角,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a,b,c 分别是内角 A,B,C 的对边.若 bsin A=3csin B,a=3,
cos
B=2,则 b=( ) 3
A.14
B.6
C. 14D. 6解析:选 D ∵bsin A=3csin B⇒ab=3bc⇒a=3c⇒c=1,∴b2=a2+c2-2accos B=9
所以 sin Acos B+cos Asin B-sin Acos B=2sin Acos A-sin Bcos A,
所以 cos A(sin B-sin A)=0,
所以 cos A=0 或 sin B=sin A,
所以 A=π或 B=A 或 B=π-A(舍去), 2
所以△ABC 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
6
3
又 a= 3,由正弦定理得 a = b , sin A sin B
3
b
即 sin
2π=sin
π,解得 b=1.
3
6
[答案] (1)2 2 (2)1 3
考法(二)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典例] (1)(2019·山西五校联考)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
bcos A+acos B=c2,a=b=2,则△ABC 的周长为( )
Csin Bcos A=1sin B,即 sin B(sin Acos C+sin Ccos A)=1sin B.∵sin B≠0,∴sin(A+C)=1,
2
2
2
即 sin B=1.∵a>b,∴A>B,即 B 为锐角,∴B=π.
2
6
6.(2019·山西大同联考)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2(bcos A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含解析

第七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能否忆起]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1 a;上的高)(1)S=ah(h表示边2111 C;B=ab==bc sin Aac sin sin (2)S2221(3)S=r(a+b+c)(r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2[小题能否全取] 1.(2012·广东高考)在△ABC中,若∠A=60°,∠B=45°,BC=32,则AC=()A.43B.233 D. C.3 2BCAC32AC322=,即=,所以AC==×由正弦定理得:解析:选Bsin A sin B sin 60°sin 45°23223.2.在△ABC中,a=3,b=1,c=2,则A等于()A.30°B.45°D .C.60°75°+c-a2221+4b-31==,=A∵cos 解析:选C2bc22×12×又∵0°<A<180°,∴A=60°.3.(教材习题改编)在△ABC中,若a=18,b=24,A=45°,则此三角形有().两解B .无解A.C.一解D.解的个数不确定ba,=∵选B解析:B sin sin A24b=sin ∴B,=sin 45°sin A18a22=B∴sin .3 B有两个.a<b,∴又∵=,Ba=2若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4.(2012·陕西高考在△ABC 中,角A,B,Cπ________. b=23,则,c=63=4,所以b×23×=2. B-2ac cos =4+12-2×2+=ac222b解析:由余弦定理得22答案:.ABC,AC=7,AB=5,则△的面积为________5.△ABC中,B=120°-10x cos 120°,2x=25+=解析:设BCx,由余弦定理得493.x-24==,即x0x整理得+52315131=S=因此.3×5××ABBC×sin B=×ABC△4222315 答案:4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1).A>AB?a>b?sin >sin B角也较大,即在△ABC中,ABC中,已知A和时,解的情况如下:a、b(2)在△为钝角A A为锐角或直角图形a=ba≥b关系式sin A b<a<A sin b b>a解的个一解一解一解两解数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典题导入A sin ,且,cb,,BC的对边分别为a,b)1][例(2012·浙江高考在△中,内角ABCA. B3a cos =的大小;求角B(1)2sin A,求a,c,b=3sin C=的值.若(2) 及正弦定理B cos a3=A sin b由(1)]自主解答[ba=3cos B=,得sin B,B sin A sinπ==3,所以所以tan BB.3ca.=2a=,得c及A=2sin (2)由sin C C sin sin A,-2ac cos Bc3由b=及余弦定理b=a+222. -a+cac得9=223.2,c=所以a3=的大小.(2)的条件下,试求角A在本例ba,=∵解:BA sin sinπsin3·31sin aB==sin ∴A=. 2b3π=A∴.6.由题悟法1.应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及其变形.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2.已知两角和一边,该三角形是确定的,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该三角形具有不唯一性,通常根据三角函数值的有界性和大边对大角定理进行判断.以题试法2. =A2a sin B+b cossin 所对的边分别为.△1ABC的三个内角A,B,Ca,b,c,aAb (1)求;a222. ,求baB+3(2)若c=解:(1)由正弦定理得,222sin A=A sincos A sin B+sin B,即22. =2sin A)sin B(sincos A+Ab2.2sin A,所以=故sin B=aa?1+3?=a,得cos B=b3+222.c由余弦定理和(2)c2 2,a=由(1)知b221 a3),故c=(2+222=cos可得B.22,所以B==45°. B,故B又cos >0cos 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典题导入[例2]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 sin A=(2b+c)sin B+(2c+b)sinC.(1)求A的大小;(2)若sin B+sin C=1,试判断△ABC的形状.=(2b+c)·b+(2c+b)c,即a=b+c+bc. 2222a(1)由已知,2根据正弦定理得][自主解答由余弦定理得a=b+c-2bc cos A,2221故cos A=-,∵0<A<180°,∴A=120°.23222C+sin B sin sin CB+sin=.得(2)由(1)sin=A4又sin B+sin C=1,1解得sin B=sin C=.2∵0°<B<60°,0°<C<60°,故B=C,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ABC∴△.由题悟法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1) 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2) 这个结论.C=π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在上述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注意[] 以免漏解.以题试法,向,c所对的边分别为a,bABC)已知△的三个内角A,B,C(2012·2.安徽名校模拟A7??2A,coscos 2. n,n==1)m,且m·量=(4,-??22 的大小;求角A(1) 的形状.ABC,试判断△32=a2=c+b若(2).A??A cos 2,,2cos=1),n(1)解:∵m=(4,-??2A cos 1+A(2cos=4·-∴m·n=4cos-cos 2A2223. A-1)=-2cos+A+2cos A227 ,又∵m·n=27 ,∴-2cos2=+3A+2cos A21=解得cos A.2π=,∴A<∵0<Aπ.3 ,=3,且+=bc-2bc cos Aa222a中,在△(2)ABC1 ①.=c-2bc·b+c-bc+∴3)(=b222222 =又∵b+c,23=ba=b=3,∴=3 ,于是,解得=+3-,代入①式整理得-=∴b23cc2c30c2 3,即△ABC为等边三角形.c=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典题导入cos 的对边,aB,C,新课标全国卷)已知a,bc分别为△ABC三个内角A,[例3](2012·0. -b-c=C3+a sin C (1)求A;.3,求b,若(2)a=2,△ABCc的面积为C sin +3sin Ac-=0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C][自主解答(1)由a cos C+3a sin C-b0.=-sin CB-sin,A-C因为B=π-0. =-sin CC-cos A sin C所以3sin A sinπ1??sin0,所以=由于sin C≠-A. ??62π=,故AA<π0又<.31=3,故bcbc sin A=4.S(2)△ABC的面积=2而a=b+c-2bc cos A,故b+c=8. 222222.=c=b解得.由题悟法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111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面积公式S=ab sin C=bc sin A=ac sin B最常用,因为公式222中既有边也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应用.以题试法12A-cos AA=cos.ABC3.(2012·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在△中,cos 22(1)求角A的大小;(2)若a=3,sin B=2sin C,求S.ABC△122A-cos A,=解:(1)由已知得(2cos A-1)cos2π1则cos A=.因为0<A<π,所以A=. 32.bcb sin B,可得2,===由(2)cC sin sin C sin B.2c即b=9-a+c-+c22222c4b1 ===所以cos A,2224bcc,b=,23解得c3=31133==所以S.3×3Abc sin =××2ABC△22221.在△ABC中,a、b分别是角A、B所对的边,条件“a<b”是使“cos A>cos B”成立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A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 .充要条件C..>cos B cos 解析:选C a<b?A<B?Aπ=,b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若A=2.(2012·泉州模拟)在△ABC33) 1,△ABC的面积为,则a的值为(22 B .A.133C. D. 2π311,则由余弦定理可得=2×bc sin A=×1×c sin=,解得c解析:选D由已知得2232π23.a=?1-2×2×1×cos=3a=4+3,已知b,c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3.(2013·“江南十校”联考)c tan A2)=(=22,1+=,则aC=23,c bB tan45°B..30° A D.60° C .45°或135°c2tan A=和正弦定理得解析:选B由1+b tan B A,A cos B=2sin C cos sin cos AB+sin,C即sin =2sin C cos A1.60°所以cos A=,则A=22322 =,由正弦定理得CA sin sin2 =则,sin C2.C=45°<a,则C<60°,故又c22b,c,若a+,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4(2012·陕西高考)在△ABC中2)cos C的最小值为=2c(,则23 B. A. 2211D .- C. 2211+b-c=2ab cos C,又c=+b2222222a解析:选C由余弦定理得a=(2(aab cos C,得)22+b22a2ab1+b=2.≥C=),即cos ab4ab42222)(的形状是ABC,则△C<sin B sin+A sin中,若ABC在△)上海高考(2012·.5.B.直角三角形A.锐角三角形.不能确定C.钝角三角形D c-+b222a=C+b,所以cos 222是钝角,故△<c选C由正弦定理得aC<0,所以解析:ab2 是钝角三角形.ABC的大小为A sin B,则角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b=2aC6.在△ABC中,角A、B、________.≠0,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2sin A sin B,∵sin B1.=150°A∴sin A=,∴A=30°或 2 或150°答案:30°π的大小为________,b.=3,A=,则Ca7.在△ABC中,若=33π3sin 35ππ1Ab sin 或=B==,所以πC=(B=舍去),所以sin 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6326aπππ=π--=-A-B.236π答案:2=B(2012·8.北京西城期末)在△ABC中,三个内角A,,C的对边分别为a,b,b.若cπ5________.=ac=________CB5,=,sin ;=,则254Cbcb sin c+=2c==2,再由余弦定理得ba,则=222根据正弦定理得解析:BB sin sin C sin.a=-2(舍去)a-6)=0,解得a=6或,--2ac cos B,即a4a-12=0(a+2)(262答案:21________.==-,则bBb+c=7,cos ,北京高考9.(2012·)在△ABC中,若a=241??-×)××2(7-b-=,解得b=4. 4+(7b)-222b根据余弦定理代入解析:??44答案:. Bb sin CC-2a sin cabCA.△ABC的内角,B,的对边分别为a,,c,sin A+sin =10 B 求;(1).ca,,求,若(2)A=75°b=2-2ac=+cb222.a由正弦定理得(1)解:. cos Ba+c-2ac由余弦定理得b=2222. B==45°,因此B故cos 262+.==sin 30°cos 45°+cos 30°sin 45°(2)sin A=sin(30°+45°)462+A sin 3,1b×==+故a=B sin 2sin 60°sin C6.×==2×c=b sin 45°sin B所对的CBc,分别为内角A,在锐角三角形11.(2013·北京朝阳统考)ABC中,a,b,0.=sin Aa-2b边,且满足3 的大小;求角B(1)uururuuuACAB·=7,求的值.(2)若a+c=,且5a>c,b sin Ab=0,因为解:(1)3a-2 B sin A=0,A所以3sin -2sin3=0sin ≠B,所以因为sin A. 2π=B为锐角,所以B又.3π7.=(1)(2)由可知,B=.因为b3π,a根据余弦定理,得7=+c-2ac cos2237. +整理,得(ac)-3ac=26. a+c=5,得=ac由已知2.c=a,故=3,又a>ca-+c2229-7b+47 ,===cos 于是A14bc274uuurruuuruuuuuurABAB|=所以ACAC A cos A|·|=|cos cb·7=1. ×7=×21412.(2012·山东高考)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B(tan .C tan A tan =)C tan +A.成等比数列;,c(1)求证:a,b.的面积ABCSa=1,c=2,求△(2)若)=中,由于sin B(tan A+tan C解:(1)证明:在△ABC C,tan A tanCA sin sin CA sin sin ??+=,所以sin B·??C cos cos ACA cos cos=sin A sin C,cos 因此sin B(sin A cos C+A sin C). =sin A sin CA所以sin B sin(+C) +C,=π又A +B,=sin B所以sin(A+C)sin因此2. CA sin B=sin,=ac由正弦定理得b2c成等比数列.即a,b,22,c=,所以b,=(2)因为a=12-++c-b2222221a3 ,cos B===由余弦定理得42ac2×1×27 ,-sin 因为0<B<π,所以B cos=12=B47117=的面积S=故△ABC.××12×=ac sin B4242若三边的长为连.c,b,a所对的边分别为C,B,A的内角ABC设△)湖北高考(2012·.1.)sin B∶sin C为(3A>B>C,b=20a cos A,则sin A∶续的三个正整数,且7 ∶B.5∶6 A.4∶3∶24∶D3 .6 ∶5∶C.54∶,a=n+2(n>1b>c,且为连续正整数,设c=n,b=n+1,a解析:选D由题意可得>?+n-?n+2222?+1?n-,化简得7n-13n且n∈N2*2)·+=20(n),则由余弦定理可得3(n+1)?1?n+2n4.∶6∶5b sin B∶sin C=a∶∶c=,解得n=4,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A∶*N n∈60=0,B+A2-c,已知4sin A,B,C的对边分别为a,b,长春调研2.(2012·)在△ABC中,角27 .ABC的面积为+b=5,c________=7,则△cos 2C=,且a2B+A7 ,C=-cos 224sin解析:因为227 ,-2cos所以2[1-cos(A+B)]2=1C+217 0,,cos=22+CC2+2cos C-2cos=C+1-cos 427-+b22a11 ,解得cos C===C.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ab222的面ABC6,所以△ab)-7=25-7=18,==+b+-7,3ab=ab+2ab-7(a+b22222a=ab33113==积S.6×ab sin C=×ABC△222233 答案:20. cos aC=b-c)cos A-(2C3.在△ABC中,角A,B,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求角A的大小;(1)33=,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a =,S (2)若ABC△4解:(1)法一:由(2b-c)cos A-a cos C=0及正弦定理,得(2sin B-sin C)cos A-sin A cos C=0,∴2sin B cos A-sin(A+C)=0,sin B(2cos A-1)=0.,0≠B sin ,∴π<B0<∵.1=cos A∴.2π=,∴A∵0<A<π.3 ,A-a cos C=0法二:由(2b-c)cosc-+c-a+b222222ab-a·=0,及余弦定理,得(2b-c)·ab22bca-+c222b1 cos A=,=,∴+整理,得bc-a=bc22222bcπ=Aπ,∴∵0<A<. 3313 =,=bc sin S(2)∵A ABC△42π331 =,即sin bc432 3,①∴bc=π,A=3,=+=bc-2bc cos A,aa∵222 3 ,②c=6+∴b22,c=3由①②得b=为等边三角形.∴△ABC=1,b=3,A+所对的边.若,,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已知1abcABCABCa________.=C sin ,则B2=C.1Ba sin ,或=30°150°(舍)=,∴A=sin A,∴B=60°.又∵2解析:在△ABC中,A+C=B2b1.=90°,∴sin C=∴C1答案:) cos C,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2.在△ABC中,a=2b B.直角三角形A.等腰三角形DC.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法一:由正弦定理知:(化边为角)解析:选A,+C)B cos C,又A=π-(B sin A=2sin. CB cos )sin A=sin(B+C=2sin ∴,cos CC+cos B sin C=2sin B∴sin B cos0,sin B cos C-cos BC=∴sin0.)=∴sin(B-C.=C又∵B、C为三角形内角,∴Bcb-+222a,=法二:cos C(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知ab2c-+b-c+b222222aa 2a=b·=,∴a2ab.c,∴b=c+∴a=ab-c,∴b=222222,已知b,c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3.在△1.=-cos 2C 4 的值;sin C(1)求c的长.2,2sin A=sin C时,求b及当(2)a=1 ,,且0<C<π2=-2sin解:(1)因为cos 2C=1-C410=sin C所以. 4ca2cos由cos 2=C=,得c=4.2=1C-sin =(2)当a2,2sin A=C时,由正弦定理CA sin sin61±=0<C<π得cos C,及-. 44bC,得abb=由余弦定理ca+-2cos 2222,62或6=b,解得0=12-b6±.??,26bb=6,=??或所以????4.=c=4c??c,a,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b,4.设△ABC的内角A,B42.b=且cos B=, 5 a的值;当A=30°时,求(1) 的值.时,求的面积为3a+c(2)当△ABC34=B,所以sin .B=解:(1)因为cos 55510aba=,可得=,所以a=由正弦定理.3B sin 30°sin 3A sin31 ,=Bac·sin B,sin S(2)因为△ABC的面积=523所以10.ac=ac=3,10 ,2ac cos Bc由余弦定理得b=a+-2228 16,++得4=ac-c-2222a=ac 520.=即a+c2240. c(a+)=,=2-ca所以(+)ac202210. ca所以+=2。

三角公式总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公式总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公式总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公式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这些公式。

1. 正弦定理(Sine Rule):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其对应的角A、B、C满足如下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边及其夹角,求解三角形内外角和的问题。

2. 余弦定理(Cosine Rule):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边长a、b、c 与其对应的角A、B、C满足如下关系:a^2 = b^2 + c^2 - 2bc*cosAb^2 = a^2 + c^2 - 2ac*cosBc^2 = a^2 + b^2 - 2ab*cosC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解三角形内外角和的问题。

3. 诱导公式(Tangent Addition Formula):对于角A和角B,有如下关系: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角的和与差的正切值。

4. 二倍角公式(Double Angle Formula):对于角A,有如下关系:sin(2A) = 2*sinA*cosAcos(2A) = cos^2(A) - sin^2(A)tan(2A) = 2*tanA / (1 - tan^2(A))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角的两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5. 半角公式(Half Angle Formula):对于角A,有如下关系:sin(A/2) = ±√[(1 - cosA) / 2]cos(A/2) = ±√[(1 + cosA) / 2]tan(A/2) = ±√[(1 - cosA) / (1 + cosA)]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角的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理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sin sin sin a b c RABC===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c a ac B c a b ab C =+-=+-=+-变形形式①a=2RsinA,b=2RsinB,c=2RsinC;②sinA=2a R ,sinB=2b R ,sinC=2cR ;③a:b:c=sinA: sinB: sinC;④sin sin sin sin a b c aA B C A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ca a b c C ab +-=+-=+-=解决的问题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

已知三边,求各角;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注:在ΔABC 中,sinA>sinB 是A>B 的充要条件。

(∵sinA>sinB ⇔22a b R R >⇔a>b ⇔A>B )2、在在ΔABC 中,已知a,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3、三角形中的一些常用结论在⊿ABC 中,设角A 、B 、C 的对边长度分别为(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π(2)三角形中的诱导公式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3)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个重要结论①A>B>C⇔sinA>sinB>sinC;②sinA:sinB:sinC=a:b:c.③二、应用举例1、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文的叫俯角(如图①)(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

在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特征时,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利用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各种三角形问题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定义、公式推导和应用。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边长与角度关系的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假设a、b、c分别表示BC、AC和AB的边长,而∠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内角A、B和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b² = a² + c² - 2ac·cosBa² = b² + c² - 2bc·cosA其中,cosA、cosB和cosC分别表示角A、B和C的余弦值。

推导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向三角形ABC引入高,再利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导余弦定理。

设三角形ABC的高为h,起点为顶点A,终点为D,连接BD和CD,如图所示。

[图示]由于三角形AD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AC² = AD² + CD² ------ (1)在三角形ABD中,我们可以应用勾股定理得到:AB² = AD² + BD² ------ (2)注意到BD = BC - CD,将其代入式(2),我们可以得到:AB² = AD² + (BC - CD)²= AD² + BC² + CD² - 2BC·CD ------ (3)由于三角形ABC为平面图形,AD ⊥ BC,所以∠ADC = ∠C。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D² = AC² + AD² - 2AC·AD·cosC ------ (4)将式(1)代入式(4),我们可以得到:CD² = (AD² + CD²) + AD² - 2√(AD² + CD²)√AD·cosC= 2AD² + CD² - 2AD·CD·cosC将式(4)代入式(3),我们可以得到:AB² = 2AD² + BC² - 2BC·CD + 2AD² - 2√(AD² + CD²)√AD·cosC= 4AD² + BC² - 2BC·CD - 2√(AD² + CD²)√AD·cosC= 4AD² + BC² - 2BC·CD - 2AC·AD·cosC由于三角形为平面图形,所以CD = BC·cosA,代入上式得:AB² = 4AD² + BC² - 2BC²·cosA - 2AC·AD·cosC= 4AD² + BC² - 2BC²·cosA - 2AC²·cosC= 4AD² + BC² - 2AC²·cosC - 2BC²·cosA由几何性质可知,4AD² = c²,所以:c² = a² + b² - 2ab·cosC ------ (5)同理,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的其他两个公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基础习题2
基础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 的边分别为a、b、c,若$a = 8, b = 10, C = 45^{circ}$,求边c。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60°,a=3, b=4, 求角B的大小。
进阶习题
进阶习题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45°, a=5, b=5sqrt{2}, 求边c。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与该边的平方的差的平 方根。余弦定理则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两倍的另一边与其对应角的 余弦值的乘积。
定理的推导过程
总结词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 代数运算。
进阶习题2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10, b = 8, C = 120^{circ}$,求 边c。
进阶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6, b = 8, C = 60^{circ}$,求边c。
综合习题
综合习题1
面积求解
总结词
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已知的两边及其夹角,使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详细描述
已知边a、边b和夹角C,可以使用余弦定理结合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公式为:S = 1/2 ab sin(C)。
PART 04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对 比与联系
REPORTING
定理的异同点
详细描述
首先,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等式。然后,通 过一系列的代数运算,将这些等式转化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形式。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它们在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定义、公式以及应用,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余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边长和夹角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为三角形对应于角C的边长,a和b为与角C相邻的两条边长,cosC为角C的余弦值。

二、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正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1. 通过余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条边长,或者计算其他两个角度。

- 已知三边长: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其中一个角度。

2. 通过正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角度和一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条边长。

- 已知一个角度和两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另外两个角度。

四、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区别和联系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余弦定理适用于已知边长和夹角的情况,可以求解缺失的边长或角度。

而正弦定理适用于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同样可以求解其他边长或角度。

此外,两个定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推导出正弦定理,而正弦定理也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其中一个定理进行计算。

总结: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解三角形本章概览三维目标1.掌握正、余弦定理,能初步利用这两个定理解斜三角形。

能利用计算器解决有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以及与几何计算的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通过实习作业,体会“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进而领会数学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由正、余弦定理的形式能感受到数学的美。

3.通过对正、余弦定理的学习,要求对于三角形的的相关问题的解决能灵活地根据具体问题去恰当处理。

总之,有了正、余弦定理之后,又给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都要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可能的问题。

4.本章中的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动笔计算比较复杂,象这样的问题的计算就要求大家能用计算器或电脑来帮助计算,能根据精确度的需要保留相应的位数。

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必要的计算能力对于一个现代人还是有必要的,所以平时大家还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运算速度与准确性,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5.本章学习了正、余弦定理后,对于以后遇到相关三角形的问题时,应当时时注意考虑运用这两个定理去解决相关问题,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它方面的知识的应用,否则可能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时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

本章知识网络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一版块三点剖析一、正弦定理及其证明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sin sin sin a b c A B C== 正弦定理揭示的是一般三角形中的重要边角关系,它们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

对于正弦定理,课本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表示的问题。

由于涉及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比较自然地引导到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边之间的比就是锐角的三角函数。

研究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就很快证明了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考察结论是否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可以发现asinB 和bsinA 实际上表示了锐角三角形边AB 上的高。

这样,利用高的两个不同表示,就容易证明锐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钝角三角形中定理的证明要应用正弦函数的诱导钝角三角形中定理的证明要应用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教科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加以证明。

可以考虑采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

二、余弦定理及其证明余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一边的平方都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余弦定理同样揭示的是一般三角形中的重要边角关系,它们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

由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归纳猜想任意三角形的边角间的关系。

自己学会探索、并试着去从理论上去解决。

通过这个定理的探索并去从理论上证明,作为一个现代中学生,要掌握一些研究事物的方法、要学会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试着去解决问题。

同样这个定理的证明也是采用了向量的相关知识很容易得到解决,向量知识在数学上的一个具体应用,这也体现了数学科学的特点之一:前后知识间联系紧密。

这也要求大家能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而不应该是孤立地来学习某部分知识,而不善于将所学恰当地应用,这也要求大家能够活学活用。

当然这两个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自己还可以考虑采用比如平面几何知识等其它的方法,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的应用:1.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正弦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2.三角形解的个数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⑴若A 为锐角时:sin sin ()sin (, )³()a b A a b A b A a b a b <=<<⎧⎪⎪⎨⎪⎪⎩无解一解直角二解一锐一钝一解锐角,如下图所示:已知边a,b 和∠A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⑵若A 为直角或钝角时: a b ()a b ≤>⎧⎨⎩无解一解锐角余弦定理的应用: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1) 已知三边,求各角;(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问题与探究【问题1】正、余弦定理都揭示的是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间的关系,有了这两个重要定理后,对于三角形的问题好似有了两把“宝剑”,那么这两把“宝剑”如何恰当地使用呢?【探究】就这个问题,通常须具体问题而定、视题中所给的条件而定。

一般说来,正弦定理常宜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元素;(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元素。

而余弦定理常宜解决下列问题:(3)已知三边,求各角;(4)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其它元素。

由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角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边角边”,所以以上的(1)、(3)、(4)情形都只有一解,而(2)这样的情形可能有一解、两解或无解。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关解三角形的问题,在具体的问题中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两个定理,这的确必须视具体问题而定,有时在同一个问题中可能这两个定理要同时使用才能达到目的或者使用其中的任何一个定理都可以达到目的。

另外还应当注意使用方式,是利用定理的原始形式还是使用相应的某种变形形式,这都是要在具体问题中去具体地分析才行。

【问题2】除了正、余弦定理所给出的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间的关系外,是否还有其它的一些边角关系呢?通过进一步地思考,由这两个定理还可以得到在三角形中的怎样一些结论?【探究】其实这两个定理本身仅揭示的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基本的边角关系,还有很多其它的边角关系。

比如,由正弦定理及其它相关知识还可以有这样的一些边角关系:::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R A B C A B C ++====++, sin sin sin A B C +>等。

同样由余弦定理也可得到另外一些边角关系,以及把正、余弦定理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得到一些新的结论,如:222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A B C A B C =+-,222a b c C +>⇔是锐角等。

(注:注意这些结论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可以考虑恰当地选用。

)精题精讲【例1】 在ABC ∆中,若30B =,2AB AC ==,求ABC ∆的周长。

思路解析:本题是是已知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要求其周长,自然要考虑去寻求第三边BC ,容易想到由正弦定理去考虑,先找出其中某个内角的大小或其正弦的大小,通过分析发现可以先将角C 给找出,进而把问题解决。

解: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2AB B C AC ==。

,AB AC C B >∴>,60C =或120。

(1) 当60C =时,90A =,4BC =,ABC ∆的周长为6+;(2) 当120C =时,30A =,,2A B BC AC ===,ABC ∆的周长为4+。

综上,ABC ∆的周长是6+4+。

黑色陷阱:此类问题容易漏解。

在以上的解题目过程中,由sin 2C =容易简单地得到 60C =,从而造成问题解答不全面, 产生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对于相关三角函数的知识模糊。

【例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且cos 3cos C a c B b -=。

(1)求sin B ;(2)若b =,且a c =,求ABC ∆的面积。

思路解析:本题所给已知条件中,即有边又有角,第一个问题是求其中一内角的正弦,由此容易想到把已知条件中的边转化为相应的角,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可知,把已知条件中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将问题解决。

第二个问题容易想到利用三角形相应的面积公式,从而围绕着公式去考虑需要些什么条件,决定去寻找相应的条件,把问题解决。

解:(1)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a A b B =,sin sin c C b B =,又c o s 3c o sC a c B b -=,cos 3sin sin cos sin C A C B B -∴=,即s i n c o s 3B C A B C B =-,sin()3sin cos B C A B +=。

又()()s i n s i n s iB C A A π+=-=>,sin 3sin cos A A B ∴=,1cos 3B ∴=。

又0B π<<,sin 3B ∴==;(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222323a c ac +-=,又a c =,22432,243a a ∴==,12ABC S ∆∴==。

绿色通道:对于此类三角形中的问题解决,通常已知条件中既涉及到边又涉及到角,通常考虑问题有两个方向:一是将所有的边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二是将所有的角之间的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从而将问题解决。

当然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将边全部转化为角好还是将角全部转化为边好,这要视具体问题而定,只有对于此类问题作了一定的练习之后,逐渐就会对于此类问题有所办法。

【例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若cos ,sin b a C c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思路解析:本题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问题,而已知条件中既涉及到边又涉及角,所以容易想到借助于正、余弦定理将边、角互化,从而将问题解决。

解:由c o s b a C =得,22222222a b c a b c b a ab b +-+-==,即22222b a b c =+-,222b c a +=,90A =,∴sin b c a B a b a===,故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绿色通道:类似本题这样的的问题,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常常有两种方式去考虑,一是从边的角度去加以判断,从而可以考虑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间的关系;二是从角的角度去判断,从而可以考虑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