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教师用书:第3单元 11 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5 第3单元 城南旧事(节选)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5 第3单元 城南旧事(节选)

课后学习 与作业:
假设小英子要给 “厚嘴唇的人” 写一封信,请你 想一想,她会写 什么?如果你就 是小英子,你会 怎样写?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城南旧事
原著:林海音 改编:伊明
林海音(1918-2001),原名 林含音,小名英子,原籍台湾 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 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 本,不久即回到日本侵略下的 台湾,5岁来北京,在北京长大, 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 是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 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 历历往事. 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 青树》,短篇小说集《烛 心》、《婚姻的故事》、 《城南旧事》等
结合全剧,本文的主题情感是什么呢?
点拨:离别是本文的主题情感。 小英子与秀贞, 厚嘴唇的人,宋妈离别。其中本文写到小偷被 押过小英子家时,向小英子投以酸楚惜别的 眼神和一丝凄凉的笑意。 《送别》的音乐旋律伤感动人,烘托了剧中 离情别绪的无限诗意。
小结
通过一个小女孩英子纯真的眼光,观 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事情,写 了英子与“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 偷“厚嘴唇的人”的离别的故事,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展示了当年那 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真切地表达作者 对故土和童年的思念。
根据剧本中厚嘴唇 的人和小英子的对话以 及交往中他是怎样的一 个人?你觉得他是好人 还是坏人?
合作探究
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 一个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 迫而做了贼。一个人默默承 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 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
1、他是个穷人:“我们娘儿仨,奔窝头, 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语文粤教版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课件

语文粤教版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课件
,这样写厚嘴唇的人” .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去观察和理解“152
15
3.结合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探究整理】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烘托人物性格。例如:①“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
摇晃着”“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作用: “雷声”“刮风了”似在诉说着人生的不幸,为下文写“厚嘴 唇的人”的遭遇埋下了伏笔。②“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 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韩老师踏着风琴,小 学生齐声唱着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作用:环境萧瑟,音乐哀婉动人,烘托了剧中离情别绪的 无限诗意。
【工夫 功夫】 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 功夫: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例:③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④他经过三年的潜心练习,终于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 。
5
5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内地 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 1982 年完成。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 英子的眼睛,反映了 20 世纪 20 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 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相思。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 本中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23.你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人?1天真活泼:唱【探究整理】①
13
要点二:分析文章感情基调和艺术特色 1.试分析本文的感情基调。 【探究整理】《城南旧事》透过主角小英子童稚的双眼,观 看大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观察到发生在这老北京四合 院内外的一切。“小偷”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小偷”被 押过小英子家时,向小英子投以酸楚惜别的眼神和一丝凄凉的 笑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情真意切,余味无穷。《送别》的音乐 旋律哀婉动人,烘托了剧中离情别绪的无限诗意。由此看出“淡 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是其基调。

粤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教学课件:11城南旧事(节选)

粤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教学课件:11城南旧事(节选)
缥(缥缈)
恭(恭敬)
3.词语积累
(1)披风:斗篷。
(2)缭绕:回环旋转。
(3)络绎:(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4)惭疚:惭愧、内疚。
(5)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周密,连水都不能泄出。
自主预习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课文图解
4.词义辨析
(1)连续 陆续
辨析两者都有“接连、连续”的意思。“连续”多指事物或行动在
②“厚嘴唇的人”因生活所迫而做了“贼”。他一个人承受生活的
重压,上养父母终老,下供弟弟读书,为人浑厚厚道,是生活在20世纪
20年代乱世中的一个普通人物形象。
③英子的特点:第一是聪明可爱,从她与“厚嘴唇的人”的对话中可
见;其次,英子富有同情心,把“厚嘴唇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当她看
到“小偷”被押走时,内心非常难过。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合作探究
积累与运用
(4)孩子一开始必须通过对生活的热爱来获得知识,随后他们便会
脱离生活去求得知识,再往后,他们又会带着成熟的智慧重返自己
更为充实的生活。——泰戈尔
(5)儿童的魅力好像音乐,它比我们演奏的音乐更有把握能够进入
切都像在诉说着人生的不幸。改编者把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和
谐地连到一起,产生一种情融神会的诗的韵味,使人如临其境,如遇其
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以联想、思索的空间。《送别》的音乐
旋律哀婉动人,烘托了剧中的离情别绪,诗意浓郁。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合作探究
积累与运用
自主探究
“厚嘴唇的人”用偷来的钱供弟弟上学,对他的行为你怎么看?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必修5)第三单元 第11课 城南旧事(节选)(33张PPT)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必修5)第三单元 第11课 城南旧事(节选)(33张PPT)

目 链
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 接
去世,宋妈也被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
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送别(《城南旧事》插曲)
J.P.奥德韦 曲 李叔同 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 目

(2)形容建筑物倒塌断残破的景象。 垣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___
(3)(人、马、车、络船等)前后相接,绎连续不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约的意境。品味课文流畅、朴素、 栏
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3)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 接
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走近作者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
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
栏 目 链
络绎.____y_ì___

断垣.___y_u_á_n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同胡同同盟
tónɡ tònɡ
奔奔飞命奔
bēn bèn
漂泊 漂漂亮
piāo piào
乱哄哄 hōnɡ 哄哄骗 hǒnɡ
栏 目 链 接
漂白 piǎo
起哄 hòn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写对字形
(1)

粤教版语文必修5第3单元11 《城南旧事》(节选)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5第3单元11 《城南旧事》(节选)课件

电影文学剧本: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影片的蓝图。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 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 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 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 “画外音”(或字幕)表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 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 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乱哄哄 )起哄 )哄骗

解( (
)押解 )解数 )解放
[答案] hōng hòng hǒng jiè xiè jiě
二、写对字形 xī ( )戏 笑xī xī ( )( 点zhuì( ) chuò( )泣
胳bo( ) ) bó( )斗
[答案] 嬉 嘻 嘻 膊 搏 缀 啜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形容(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不 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 音细微悠长。
B.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 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
C.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拿 起一卷毕业证书走上前来
D.校长拿起一卷毕业证书走上前来,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 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
A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里写校长给同学发毕业证。根据事 理可知,应是老师们先做好相关准备,然后校长才能颁发。故不难 选出 A 项。]
(观点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用理智去抵御诱惑。人生路上布 满诱惑,拒绝了诱惑,你才能欢乐;拒绝了诱惑,你才能轻松;拒 绝了诱惑,你才能高尚;拒绝了诱惑,你才能富有;拒绝了诱惑, 你才能平安;拒绝了诱惑,你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终点。

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1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1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英子笑嘻嘻地往回走了。

校门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缭绕着。

三个童子军拿着棍子把着大门,维持着秩序,来宾络绎进去。

英子的爸爸妈妈一同来了。

学校礼堂里。

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校长本届毕业第一名学生×××。

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出列走到校长面前一鞠躬。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打扮成小麻雀同参加游艺节目的同学们坐在一起,她鼓着掌回过头去望着来宾席,看到爸爸妈妈已经坐在那里。

妈妈也看见她了,她举起一个苹果向英子示意,英子就过来了。

这时正好那个考第一名的学生从台上下来,回到座位上去,他好像听到有人叫他,回过头去,走到来宾席旁。

英子看到那个在草堆里认识的人笑嘻嘻地伸出手来,从学生手里接过了那份用红绸带系着的毕业证书。

爸爸(对英子说)你以后也要考第一名才好,你看他爸爸多喜欢。

英子不是他爸爸,是哥哥。

后景里,拿了毕业证书的小学毕业生陆续走回自己的座位。

……小学校的课堂里。

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韩老师走到英子身旁。

韩老师为什么哭?英子我没有哭,我每次唱这支歌,眼睛都会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管也管不住。

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走开了。

1.文段的最后写英子边唱歌边落泪,这里的歌声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

广东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戏剧《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教学名称】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特定的故事剧情,通过自然、朴素、淡雅、诗化的语言,借助文中缓缓的音乐描写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那“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乡思”的情调。

【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剧情,结合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的情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作者。

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学习歌曲《送别》,理解歌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人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虽然童年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潜藏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一旦被触动,那逝去的往事,那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那灿烂在记忆里的离别故事……都随着这《城南旧事》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淡淡回忆。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

同学们,在童年里,你们都有哪些刻骨铭心的事?(播放幻灯片首页)二.复述剧本故事学生自由复述走进剧本,整体感知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转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童稚眼睛,反映了20212021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播放幻灯片)提问1:假如你是一个导演,现在需要你把整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会找几个拍摄场地进行拍摄呢明确:八个:院子里,课堂里,操场上,胡同里,草堆里,房子里,学校礼堂里,街上提问2:这些背景有什么时代的特色?明确:战争乱世,远去的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问3:这些场地的描写,背景的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有什么作用明确:表明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生活的处境,渲染故事的气氛。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5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5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对本节课的戏剧分析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对童年生活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解读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城南旧事》节选文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元素,提高学生理解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戏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 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台词掌握程度等。
5.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性格,然后在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
2. 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理解并传承中国戏剧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戏剧作品,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 审美与鉴赏:通过欣赏《城南旧事》这一优秀的戏剧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粤教版)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粤教版)
略。言之成理即可。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文中“厚嘴唇的人”认为行窃是由于自己没能耐供弟弟上学、被“奔 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逼迫的“事非得已”的行为。 这种观点确实值得读者寻思。
运用示例
“厚嘴唇的人”被抓了,英子含泪“送别”了她眼中善良的小偷,也 开始了对善与恶的思考,那晶莹清澈的双眸里饱藏的是对世事复杂的 一种不解。其实人本善良,只是一些人,由于受自私自利思想的操控, 扭曲了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熏黑了自己本性善良的灵魂,模糊了是 与非、美与丑的界限,做出了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厚嘴唇的人”为 自己的生存而行窃是可耻的,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现实生活 中那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那些种植超标农药蔬菜的菜农,那 些滥用地沟油待客的老板,他们不正是被自己的私利蒙蔽了双眼,不 惜干着坑国害民的罪恶勾当吗?较之小偷而言,他们简直是丧尽天良、 罪不容诛。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 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 性。
4.《麻雀与小孩》和《送别》的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试比较英子在不 同歌声中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并深入品评两首歌在整个故事的叙述 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音乐
情感与心理
作用
排练节目时
【思悟要点】 核心亮点:环绕着“智慧”行文布局,彰显主旨。 (1)这句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
表明老人年老却睿智,富有生存的智慧,领起下文,暗示文章的主 旨——智慧。 提醒 注意文中作者强调“香”的用意。
③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 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 味从睡梦中拖起,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 时,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城南旧事(节选)》课文详解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城南旧事(节选)》课文详解

《城南旧事(节选)》课文详解整体感知电影剧本《城南旧事》是作家伊明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传体短篇小说集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拍成。

曾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中国金鸡奖等多项大奖。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视角,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对人世沧桑淡淡的哀愁,对故土人情沉沉的相思。

本课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下部分中小英子与小偷“厚嘴唇的人”交往至离别的故事(全剧主要写了三个小故事)。

小偷对自己“走到这一步”的苦诉,他发出的“我不是个好人吗”的诘问,他令人心碎的呜咽,他对弟弟上学的资助与企盼,他与英子与在荒园里的友情告别,他的不幸遭遇与结局,既发人深省,又令人沉痛,叫人怎能不面对那个动乱衰败的时代黯然神伤?况且,这一悲剧是通过一个天真纯洁的小孩子来咀嚼来思索来悲喟的,更叫人感到凄凉。

今天,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建设成就令世界震惊。

作者偏安于台北的小天地间,怀念故土的心情自然益发浓烈,《城南旧事》这部书中所寄托的离愁,也是作者这种心境曲折的反映。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该片在艺术氛围和情感的营造方面,独具匠心,造诣极高,值得好好鉴赏体味。

文题解读作者在《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中写道:“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往事是旧的,令人伤感的;童心却永远是新的,令人怜爱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童心是以天真纯洁的眼睛去看复杂纷乱的世界,它没有功利,没有成见,它反映的往往是世界的本相。

离别是不堪回首的,作者对故土人情的思恋更因为偏安海岛而割不断,理更乱,忧愁万里长。

本课作为电影剧本,融戏剧、小说、诗歌、散文、音乐、美术等多门艺术之长,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综合调动了读者的艺术再造力,从而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课文评解(1)注音(岑曼茜)(2)词解(岑曼茜)(3)句析(李红该)(4)段赏(严一些)(5)部分的总结与赏析(严一些)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第一部分:情节的开端。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11课 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第11课 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解析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心灵深处的歌一、从课本中积累“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二、从自然中积累你说你不甘寂寞。

于是,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鱼翔池底,虎啸深山,每一道云销雨霁后的彩虹、每一棵崖壁上的青松、每一片飞舞的雪花都是你的匠心独运。

你用潺潺如溪水般的声音,向我诉说山谷的宁幽与静谧;用轻柔的落叶声向我讲述原始森林的古老与神秘;用飞流直下的瀑布之音描述峻山的秀丽与挺拔。

三、从名言中积累1.音乐和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柏拉图2.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

——巴尔扎克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

——雨果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5.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海涅一、作者简介永记城南旧事的人——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5岁到北京,在北京长大,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往事。

代表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二、背景回放记忆深处的童年《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在孩童时代的林海音(小英子)跟随父亲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平,住在城南的一个胡同里,古都的驼铃、残阳、闹市、城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林海音。

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

后来父亲去世了,林海音的幸福童年也就结束了。

多年后远离第二故乡多年的林海音对这一切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片组成,从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学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学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心灵深处的歌一、从课本中积累“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二、从自然中积累你说你不甘寂寞。

于是,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鱼翔池底,虎啸深山,每一道云销雨霁后的彩虹、每一棵崖壁上的青松、每一片飞舞的雪花都是你的匠心独运。

你用潺潺如溪水般的声音,向我诉说山谷的宁幽与静谧;用轻柔的落叶声向我讲述原始森林的古老与神秘;用飞流直下的瀑布之音描述峻山的秀丽与挺拔。

三、从名言中积累1.音乐和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柏拉图2.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

——巴尔扎克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

——雨果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5.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海涅一、作者简介永记城南旧事的人——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5岁到北京,在北京长大,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往事。

代表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二、背景回放记忆深处的童年《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在孩童时代的林海音(小英子)跟随父亲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平,住在城南的一个胡同里,古都的驼铃、残阳、闹市、城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林海音。

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

后来父亲去世了,林海音的幸福童年也就结束了。

多年后远离第二故乡多年的林海音对这一切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片组成,从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11城南旧事(节选)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11城南旧事(节选)

知识链接
• 电影文学剧本
• 电影文学剧本是电影剧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 受、认识和理解进行艺术构思,并按照电影表现手 法(包括场景、环境、人物形象、行为、动作、说 白、音响及其他细节),通过文字描述以表达自己对 未来影片设想的作品。
• 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富于造型表现力和鲜明的 动作性,形象的画面感和声音元素的有机结合,时 空自由转换中体现的蒙太奇效果。同时,电影文学
• 【答案】①排练节目时唱《麻雀与小孩》烘托了小 英子兴奋的心情。②毕业典礼上,《送别》的歌声
既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
“厚嘴唇的人”的离别。③毕业典礼上,《麻雀与
小孩》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伤感的氛围。④结
尾,小学生合唱《送别》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与浓浓
的相思。由此看出“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是 其感情基调。
•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 自传体小说改编的,于1982年完成,1983年获第二 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全剧 通过一个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写了20世
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旧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
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小偷”被押过小英子家时,向小英子投以酸楚惜
别的眼神和一丝凄凉的苦笑……真是此时无声胜有
声,情真意切,余味无穷。这就是我们民族表达感 情的方式,它符合我们民族艺术欣赏的习惯。
•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具体 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动作来 显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使人 物在一系列动作中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的思想, 进而使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完整、立体化。成功的 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 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同样要求生 动、具体、细致。如本文结尾写英子唱《送别》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善良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剧中的小英子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善良而又充满着同情心,课文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交往和对话都透露出英子的善良的本性和同情心。

上述英子所说的话,正体现出她这一特点。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四学霸捐髓救人家境困难善良有爱心为挽救徐州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23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冯道衡,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捐献了32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

他也成为我省第260例、中华骨髓库第5 56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家住广西玉林的冯道衡,是该校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四学生。

2013年6月,冯道衡在一次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16年2月,他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与一位徐州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该患者,他一口答应。

冯道衡家中有兄妹六个孩子,他是老四,其父亲久病缠身无法外出打工养家,三姐还是名残障人士,家庭很贫困。

冯道衡一直特别懂事,从高中起就是“学霸”,并且人很善良有爱心。

冯道衡考上大学后,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为减轻家庭负担,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做过家教,做过翻译,推销过学习生活用品,大一到大三暑假还在老家开办高中补课班。

凭借优异成绩,他已被保送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生。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智皎则评价冯道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热衷公益,定期到聋校给孩子做义务辅导,每个月都到空巢老人家去看望他们,给老人们做饭,陪他们聊天……”冯道衡则表示,自己在成长路上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关爱,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对此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他人,他表示这是种缘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高尚的人无论走向何处,身边总有一个坚强的捍卫者——那就是良心。

——司各特2.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

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列夫·托尔斯泰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4.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

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5.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周国平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抽屉.( ) 缭.绕( ) 朱砂.( ) 嘈.杂( ) 尴尬..( )( ) 匾.额( ) 【答案】 ti liáo shā cáo gān gà biǎn二、多音字哄⎩⎪⎨⎪⎧( )乱哄哄( )起哄( )哄骗 解⎩⎪⎨⎪⎧( )押解( )解数( )解放【答案】 hōng hòng hǒng jiè xiè jiě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xī ( )戏笑xīxī ( )( ) ⎩⎪⎨⎪⎧胳bo ( )bó( )斗【答案】 嬉 嘻 嘻 膊 搏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络绎不绝·不绝如缕(1)王大拿当上了村支书,这几天来他家的人是一拨接一拨,简直是________(络绎不绝/不绝如缕)啊。

(2)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________(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答案】(1)络绎不绝(2)不绝如缕2.尴尬·狼狈(1)昨天他去校门口领包裹,忘了带身份证,受到快递员的质疑,他很________(尴尬/狼狈)。

(2)他现在感到自己出马过早,使得处境________(尴尬/狼狈),进退不得。

【答案】(1)尴尬(2)狼狈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昨晚颐和花园发生了群体事件,大批警察把小区围得水泄不通....。

( ) 理由:【答案】√“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但当走出郊外,因为目所能见的只有赤热耀眼的太阳,以及灰心丧气....的禾苗的时候,他的容忍可崩溃了。

( )理由:【答案】ד灰心丧气”指人意志消沉。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识作者]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台湾现代女作家。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主要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等。

[探背景]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

通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被生活逼疯的年轻女人,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

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

1.在小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呢?【答案】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一个普通小人物,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

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

2.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答案】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3.面对英子的疑问,爸爸的回答好吗?【答案】英子再次陷入了对“好人”、“坏人”的思考中,可是父亲觉得英子还太小了,所以父亲说,你还小,不会懂。

当英子提出问题时,她已经在成长了。

父亲其实可以浅浅地回答的。

4.试分析歌曲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由所写的这些歌曲可看出《城南旧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案】①排练节目时唱《麻雀与小孩》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②毕业典礼上,《送别》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③毕业典礼上,《麻雀与小孩》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伤感的氛围;④结尾,小学生合唱《送别》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由此看出“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是其基调。

1.写作特色动作描写本文结尾写英子唱《送别》时哭了,“韩老师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处细微的动作描写....,写出韩老师对英子的音乐感悟力的理解与赞许,塑造了一个细心慈爱的老师形象。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物离不开动作,动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

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生动,才能令人难忘,否则人物是呆板的,平面的,没有感染力的。

离开了动作描写,记叙文中的写人和记事都是不可能的。

2.写法指导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1)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2)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

”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既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3.迁移应用请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描写运动会赛跑场面的文段,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示例)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

“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

“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

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臂,努力向前跨着大步。

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

“冲啊!”周围响起了狂热的呼喊。

终点就在眼前了!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1.课内素材在《城南旧事》中林英子和“厚嘴唇的人”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让我们看到了童心的纯真,也感到了成人世界的无奈。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她和“小偷”许下承诺,甚至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应用角度】“珍惜”、“铭记”、“人生”、“童年”等。

2.精彩运用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自己的心仍是纯净的。

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畏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

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

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