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ascin-C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功能和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康复的分子调节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康复的分子调节机制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思维、学习、说话和行动等功能。
但是,当CNS遭受损害时,我们可能会面临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风险。
损害CNS的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是因为创伤、炎症、缺氧、肿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
不管原因是什么,受到损伤的CNS有很强的再生和储备功能,但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一系列分子调节机制的协作。
本文将介绍损伤CNS的分子调节机制。
我们将重点讨论神经再生、神经保护和神经功能恢复三个主题下的分子机制。
神经再生神经再生主要是指受损神经在失去了部分或全部功能之后,能够重新生长和连接形成新的突触或途径,从而恢复失去的功能。
神经再生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再生的分子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元的长轴生长神经元的长轴生长是神经再生的关键基础。
Axonema和微管是长轴生长的主要支持构筑材料,这些微管通过微小管相关蛋白协调和调节,使长轴作为传导信息的途径产生。
mTOR信号通路和长轴生长神经再生过程中的mTOR信号通路在功能再生和突触的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激活c-Jun N末端激酶(JNK)及其下游蛋白和F-Actin合成分子等方式促进长轴生长。
MicroRNA miR-182和长轴生长miR-182是一个微小RNA,它已证明能够调节长轴生长相关的几个基因,如微管相关蛋白、神经生长蛋白和mTOR。
神经保护当CNS受到损害时,先发生的是损伤周边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死亡,这些细胞发出了一系列的信号,其中有些信号可以引起神经元凋亡或自噬作用,其他信号则可以刺激神经元受损部分和周边细胞促进再生和生长。
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下面列举一些神经保护机制的分子调节机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是脑中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它们与损伤的神经元形成密切的连接,以清除死亡的神经元、纤维和细胞外溶质等。
Tenascin-R的研究进展
Tenascin-R的研究进展作者:孔佳卉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1期摘要:Tenascin-R 是 Tenascin 家族中的一員,是一种重要细胞外基质糖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Tenascin-R由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组成,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诱导神经元形态的极性化,并与髓鞘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Tenascin-R;细胞外基质;神经细胞Tenascin家族是一类大分子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 ,ECM)糖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元的可塑性以及神经细胞的迁移等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已经发现了5种Tenascin家族的成员,分别是Tenascin-C,Tenascin-R (TNR),Tenascin-W,Tenascin-X以及Tenascin-Y,目前研究最多的是Tenascin-C。
近年来由于TNR基因敲除鼠的出现,TNR的很多新功能为人们所发现,本文拟就TNR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TNR的分布和表达目前研究表明TNR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它主要由髓鞘形成早期的少突胶质细胞表达分泌,另外某些类型的神经元,也发现可以表达TNR,TNR也分布于脊髓、视网膜、小脑海马的一些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TNR的表达存在时空特异性:在髓鞘形成期,少突胶质细胞会大量表达TNR,随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但在成年后仍然会有表达,神经元中TNR的表达却不会随个体成熟而下降[3]。
在无髓鞘轴突的接触点之间,轴突与髓鞘之间也是能够检测到TNR存在的,并在郎飞氏结(nodes of Ranvier)处存在大量的聚集[4] 。
Probstmeier等[5]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晚期以及新生鼠的坐骨神经短暂表达TNR,随着个体发育成熟,TNR的蛋白表达量及mRNA转录量开始下降,这是首次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发现TNR的存在。
巨噬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综述·巨噬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黄善敏1,2,许林杰2,谢翠梅2,钱长晖2作者单位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州350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873167);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3J01147)收稿日期2023-05-16通讯作者钱长晖chanqian168@摘要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导致永久性残疾,因此深入研究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从巨噬细胞的迁移、吞噬、极化和分泌功能以及其对血管生成和施万细胞活性影响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中发挥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巨噬细胞;周围神经损伤;综述中图分类号R741;R741.02;R745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30354本文引用格式:黄善敏,许林杰,谢翠梅,钱长晖.巨噬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10):597-600.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Role of Macrophages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HUANG Shanmin 1,2,XU Linjie 2,XIE Cuimei 2,QIAN Changhui 2.1.Institut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2.Colleg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Abstract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is a common clinical injury that affects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can re-sult in permanent disability in severe cases.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deeply study the repair of nerve injuries.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cropha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NI and repair.This review mainly discusses the regulatory role of macrophages in PNI and repai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phagocyto-sis,polarization,secretion function,and its effects on angiogenesis and Schwann cell activity.Keywords macrophages;peripheral nerve injury;review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由于压迫、牵拉、缺血等原因造成,通常表现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常伴随神经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ev r wt a t r n r eg o hfco ,NGF 作 为 神经 营 养 因 子 之 一 , 周 围逆 ) 从
路 的 中介 结 构 。周 围 神 经 损 伤 后 , 现 为 神 经 元 胞 体 的 改 变 、 表
神 经 纤 维 变 性 和 微 环 境 的 改 变 , 靶 组 织 器 官 的 溃 变 。 在 损 伤 及
高 洁 , 良 明 , 亚 民 刘 伍
[ 要 ]周 围神 经 损 伤 通 常 伴 随 活跃 的再 生 反 应 。本 文 就 周 围神 经 损 伤 后 早 期 神 经 元 胞 体 、 经 纤 维 和 微 环 境 调 控 分 子 包 括 摘 神
相 应 转 录 因子 、 性 介 质 、 经 营 养 因 子 等 促 神 经 再 生 的 分 子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予 以 概 述 , 炎 神 旨在 探 讨 有 效 促 进 周 围 神 经 损 伤 后 再 生 的 相
Thid iiar M e c i e st ,Ch gqi g 00 r M lt y dial Un v r iy on n 40 42,Chi a n
Abtat sr c :Th j r fp rp ea ev sg n r l co a id wi cierg n r t nr s o s s Thsp p ri t u ei u yo e ih r l r ei e e al a c mp ne t atv e e e ai ep n e. n n y h o i a e s o s mma —
Tenascin-C表达降低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质疏松的机制
Tenascin-C表达降低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质疏松的机制陈昱;陈梓锋;何帆【摘要】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enascin-C regulates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role of tenascin-C in osteoporosis. Methods Tenascin-C protein expression in femoral spongy bone of mice with or without osteoporosis was analyzed using Western blotting. In MC3T3-E1 osteoblasts with or without tenascin-C depletion by a specific siRNA targeting tenascin-C,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Dickkopf-1 (DKK-1) expressi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quantitative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nd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Wnt signaling pathway was analyzed using a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 of tenascin-C with DKK-1 predicted by STRING software was verifi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Results Tenascin-C was markedly down-regulated in hemoral spongy bone of mice with osteoporosi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mice.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was markedly suppressed in MC3T3-E1 osteoblast after tenascin-C depletion, and was signi ficantly reversed by simultaneous β-catenin over-expression. siRNA-mediated knockdown of tenascin-C, which bound DKK-1,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DKK-1 and consequently lowered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Wnt pathway. Conclusion Tenascin-C knockdown attenuates its negative control on DKK-1 to suppress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Wnt pathway, which in turn suppresses oste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promotesosteoporosis.%目的:探讨Tenascin-C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分析其表达变化对骨质疏松的调控。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
任文乾;王梓尧;张艺凡;耿婉月;刘静竹;倪虹
【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卷),期】2022(17)10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会影响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随着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周围神经再生的理论体系。
本文基于周围神经离断后的微观改变、修复过程、影响神经再生的因素及修复方案与修复机制等,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加以综述。
【总页数】3页(P604-605)
【作者】任文乾;王梓尧;张艺凡;耿婉月;刘静竹;倪虹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R741.02;R745
【相关文献】
1.Notch信号通路和miR-21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交互作用机制
2.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以及miRNA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3.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以及miRNA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4.PKN2调控AKT/mTOR 通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
5.PTEN基因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腱糖蛋白-C与心血管疾病
腱糖蛋白-C与心血管疾病常文静;蔡辉【摘要】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心脏和血管壁的主要成分,腱糖蛋白( Tenascin,TN)是ECM中一种具有六臂体结构的寡聚糖蛋白家族,TN-C是TN中发现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以及在胚胎组织发育、血管生成、伤口愈合、炎症等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TN-C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就TN-C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微循环学杂志》【年(卷),期】2012(022)001【总页数】3页(P71-73)【作者】常文静;蔡辉【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心脏和血管壁的主要成分,腱糖蛋白(Tenascin,TN)是ECM中一种具有六臂体结构的寡聚糖蛋白家族,TN-C 是TN中发现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以及在胚胎组织发育、血管生成、伤口愈合、炎症等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
近年来,TN-C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就TN-C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TN-C概述TN有TN-C、TN-R、TN-X、TN-W 四个亚型,其中 TNC是TN中发现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成员,由六个长度为190~240kDa的单体呈放射状对称组合而成,C代表肌腱抗原(Cytotacin)。
TN-C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q32-34,编码2203个氨基酸。
TN-C主要由集合区域(Assembly Domain,AD)、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Repeats,EGF-L)、纤维结合素Ⅲ型重复子(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 Repeats,FNⅢ)和球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Like Globular,FBG)的氨基末端组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
cl ,HS s和非造血干细胞 。非 造血 干细胞 是 骨髓 中的结 构 el s C) 性和功能性支持细胞 , 称为骨 髓基质细 胞 ( o emarw to l b n ro s ma r cl , MS 。它包 含了多种类型 的细胞 , 造血细 胞 、 e s B C) l 如 成纤维
MS 的 表 面 标 记 为 C l C D1 b和 C 5阴性 , D 4和 C 1阳性 。 D4 C4 D7
B MMS 以下 简称 MS ) C, C 就是来 源于骨髓基 质 中的一类成 体干 细胞 。世 界上每年 由于车祸 、 锐器 、 枪弹 等外伤造 成周 围神经损
伤的病例很多 , 运用组织 工程 化神 经来 修复 周 围神经 损伤 已经 成为一个研 究热点 。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能 够完全 满足种 子细胞
260) 2 0 1
( 南通大学江 苏省神经再生重 点实验室 , 南通
干细胞 是存在于胚胎 和成 体 中的一 类特殊 细胞 , 它能 长期
地 自我更 新 , 在特定条件下具 有分 化形成 多种终末 细胞 的能力 。
骨 髓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 o e marw snh ma s m el, b n ro mee cy l t cl e s
MS C来源 于中胚层 , 主要存在 于全身 结缔 组织和 器 官间质
中, 骨髓中含量最为丰 富。 以 骨 髓 中包 括 两 大 类 细 胞 群 : 血 干 细 胞 ( e tp it tm 造 hmao oei se c
MS c上 , 是不表 达在成 纤 维 细胞 上 。重要 的 是 , 但 正常 骨髓 中 MS C是唯一表达 G 2的细胞 。因此 G 是第一个 被报道 的可 D D2 以区分 MS C和其他 骨髓成 分 的特异性标志 。G 2在对 MS D c的 生物学研究 和临床应 用上将有重要 的价值 l 。 L 6 一 MS c能够分 泌 白细胞 介 素一d 、7 、1 、1 、1 、1 , 1 、6 、8 1 2 4 5 Ft i 3配体 , - 干细胞生 长因子 , 巨细胞集 落刺 激因子 , 质细胞源 基 性生长因子等细胞 因子 ; 能产生 I、Ⅲ、Ⅳ型胶原 , 纤维连 接素 , 层粘 连蛋 白, 明质酸酶 , 白聚糖 等细 胞 外基 质分子 ; 透 蛋 能表 达 黏附分子整合素一v3 、ap 5 整合素链 a -5 p~4 细胞 问黏 ap 3 v3 , la 、 1p , 附分 子一 、2 淋 巴细胞功 能相关抗 原一 ,L选 择素 , 1 , 3 一 内皮素等 。 20 0 6年 , r l 等 通过 P R筛选人 MS C ie gr J C C亚群 cD - NA文 库、 酶联免疫 吸附反应 和免疫 染 色等 方法发 现 , MS 人 C亚群 能 够表达 脑 源性 神 经 生 长 因 子 ( D ) B NF 和 神 经 生 长 因 子 ( NGF 而不是 神经营养素一( -) NT 4 ) 3 NT 3 和 _。基 因表达系列分 析 显示人 MS C表达多种神经 调 节因子 , 轴突 导 向分 子 、 如 神经细 胞黏附分子 、 神经突诱 导分 子 和神经 递质 受体 。体 外联 合培养 显示人 MS C亚群 能够促进 S S Y成神经瘤细胞 的存活 和背 H-Y5
Tenascin-C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 2019 : 39 ( 2 )· 117 ·* [基金项目] 南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KC16063) ** [通信作者] 施炜,电话:135********, E-mail: nantongshiwei@DOI:10.16424/32-1807/r.2019.02.010细胞黏合素C(tenascin-C, TNC)发现于19世纪80年代,是一种外分泌型的基质糖蛋白,与tenascin-R及tenascin-X共同组成了一类同源物家族[1]。
TNC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在诸多病理状态下(如感染、炎症、肿瘤侵袭生长等)发挥相应作用[2]。
因其独特的性质及作用,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1 TNC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表达及作用研究[3]表明,在大脑早期发育的过程中,TNC 在CNS及外周神经中有着丰富的表达,而在机体成熟后,TNC 表达基本丧失,只在肌腱和韧带中可以检测到一些基础表达。
随后研究[4]发现,TNC 在成年大鼠的大脑皮质中也有一定表达,并在神经元塑型的某些局限区域及神经再生的激活区域,如海马区、小脑、室下区及颗粒层中存在相应的高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5]。
1.1 TNC 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在CNS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最为丰富,几乎参与调控了神经系统生理病理的所有过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
TNC 最初在脑组织中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发现[7],其表达水平在特殊的星形胶质细胞系及其亚型中受到限制[8]。
而在大脑不同区域星形胶质细胞中TNC 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呈精准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在啮齿动物的体感皮层中,TNC会在早期出生后大脑晶须桶边界区域的星形胶质细胞群中出现,随后在此区域的表达会逐步降低,直至出生后第9天,其表达基本消失[9]。
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分子机制被发现并被用来改善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会介绍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一些成果。
1. 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无法自我修复,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则可以通过重新建立轴突来进行再生。
这两种不同的神经元的再生过程使用了不同的分子机制。
一项被广泛研究的神经再生分子机制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的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已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减轻神经系统的损伤。
其中一个例子是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法(neurotrophin-therapy),该治疗法借助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来促进损伤区域的神经再生。
另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分子机制是紫杉醇(paclitaxel)的作用。
1992年,研究人员发现,紫杉醇可以在胶质细胞(glial cell)中刺激微管(microtubules)的重组,并促进神经元轴突的重新生长。
2006年,两项研究发现,紫杉醇在实验动物的神经再生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再次证明了紫杉醇的神经再生作用。
2. 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与神经再生不同,神经修复是指对于已受损的神经元进行修复和再次连接。
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不同于神经再生,并且研究的焦点通常是提高神经元连接的可靠性和精度。
一项经典的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是诱导信号(inducing signals)的作用。
诱导信号可以在神经元和周围组织之间传递,在神经元的恢复性和适应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一个例子是钙诱导化学信号转导途径(Ca2+ signaling signaling pathways),该途径使用钙离子信号作为诱导信号,来对神经元的连接进行精细调节。
另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分子机制是纤维连接蛋白(fibre connection protein)的作用。
乳腺癌中Tenascin C、α-SMA和PDGFRα的表达及意义
1.1 材料收集 收集 2013年 10月 ~2017年 2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 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切片 81例。应用已知 6 种标 志 物 的 免 疫 组 化 表 达 (ER、PR、HER2、Ki67、 EGFR、CK5/6)进 行 浸 润 性 乳 腺 癌 分 子 分 型[6-7]。 为减少乳腺癌 HER2的假阳性率,根据 2014年版 中国乳腺癌 HER2检测指南,HER2免疫组化染色 2+者,另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其结果为阳性者才 判定为 HER2阳性[8]。同时,收集同期 20例乳腺 腺病和 10例乳腺导管内癌作为对照。 1.2 主 要 试 剂 与 仪 器 TNC兔 抗 人 单 克 隆 抗 体 (1∶100,Abcam 公 司,#EPR4219),即 用 型 αSMA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DAKO公司,IR611,20053494), PDGFRα兔抗人单 克 隆 抗 体 (1∶500,CellSignaling 公司,#3174),EDTA修复液、即用型二抗、DAB显色 剂、PTLink抗原修复仪均购自 DAKO公司。 1.3 结果判读 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分别进行双
·1014·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9Sep;35(9)
盲法 阅 片。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采 用 SP法,TNC、α SMA、PDGFRα以 肿 瘤 细 胞 胞 质 着 色 为 阳 性。 阳 性 按着色范围百分率和着色强度的乘积予以评分。染 色结果按间质和上皮细胞表达水平分开观察评分, TNC和 αSMA上皮及间质、PDGFRα上皮评分选 取中位数为分界,得分≤中位数值为低分布,>中位 数值为高分布。PDGFRα间质按胞质阳性范围百分 率≥5%为阳性,<5%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 SPSS200软件 进行统计处理。对 TNC、αSMA、PDGFRα在乳腺 腺病、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表达 差异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 性分析用 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碳纳米材料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碳纳米材料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翟耘浩;钱运【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4(28)15【摘要】背景:虽然神经导管为周围神经修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手段,但传统神经导管只能为修复过程提供机械通道支持,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
碳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在电化学及组织工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负载碳纳米材料的神经导管,在经过适宜的功能化修饰后,有望进一步提升神经修复质量。
目的:对近年来负载碳纳米材料的神经导管/支架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在周围神经再生方面应用碳纳米材料导管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arbon nanomaterials,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nerve conduit,nerve guidance conduit,scaffold,nerve regeneration,peripheral nerve repair,peripheral nerve injury”,中文检索词为“碳纳米材料,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神经导管,神经支架,神经修复,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最终纳入69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①碳纳米材料主要通过激活钙离子通道及诱导胞内钙活动发生的方式恢复受损神经生物电信号传导,不同神经导管设计策略的应用提高了神经修复的效果。
②神经内血管化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前提,碳纳米材料生成的活性氧及活性氮触发了后续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内新生血管形成。
③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变化会影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碳纳米材料在损伤早期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发挥抗炎和促神经再生作用。
④部分碳纳米材料在胞内诱导过量活性氧生成,可能具有不利于神经修复的细胞毒性,但合适的功能化修饰能够改善碳纳米材料产生的不良作用。
⑤碳纳米材料虽然能够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发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固有的细胞毒性及不明确的体内转归降解途径,碳纳米材料距离临床应用仍有距离。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顾晓松
【期刊名称】《南通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20)1
【总页数】2页(P1-2)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顾晓松
【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3
【相关文献】
1.针刺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理研究——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 [J], 孙忠人;金淑英
2.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 [J], 陈刚; 陶圣祥; 陈长顺; 左海明
3.低频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研究 [J], 郑前进;韩先顺;段勇;陶圣祥
4.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施万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J], 蔺海燕;刘芳;许家军;黄超;张志英;杨向群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 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与周围神经再生
药物与周围神经再生
周田华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周围神经(PN)损伤是平战时常见创伤之一,常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且治疗后功能恢复不甚满意。
而PN再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从神经细胞体、轴突到神经生长发生的微环境这三个主要方面;它有神经趋化性(Neurotropism)、神经营养性(Neurotrophism)、接触引导(Contactguidance)等现象,受到局部甚至整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体内一些大
【总页数】2页(P378-379)
【作者】周田华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昆明 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
【相关文献】
1.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药物研究进展 [J], 喜杰;敖强
2.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J], 底秀敏;李振华;杨琳;孙晋浩;王伟
3.药物与周围神经再生 [J], 周田华
4.雪旺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杨溢铎;国海东;邵水金;刘玉璞
5.荷载miRNA-21-5p的工程外泌体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机制研究 [J], 何粤斌;崔天威;贲新宇;易西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研究
外周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身体损伤事故的不断增加,神经損傷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
而神经再生,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外周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外周神经干细胞,简称PNSSC(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Stem Cells)。
它们分布在人体外周神经系统中,是一种极度稀有的干细胞。
PNSSC能够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等。
因此,PNSSC在神经再生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神经再生研究历来备受关注。
神经再生,是指通过有效的手段,促进或恢复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在创伤或病变后恢复生长,使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
而在神经再生的实现过程中,PNSSC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PNSSC在神经再生中,具有良好的生长能力。
研究表明,PNSSC在细胞培养环境中,能够迅速扩张,形成相应的神经组织。
它们在生长期间,能够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组织的生长与修复。
其次,PNSSC在神经再生中具有良好的分化能力。
PNSSC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适当的细胞培养环境中,能够分化为多种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等。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细胞培养环境,将PNSSC转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能够有效地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最后,PNSSC在神经再生中具有很高的存活率。
在神经再生的实现过程中,存活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PNSSC天然分布在人体外周神经系统中,能够适应其环境的营养供应和代谢需要,在植入人体后具有较好的存活能力。
综上所述,PNSSC在神经再生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PNSSC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再生的研究和实践中。
比如,研究人员利用PNSSC人工修复神经損傷,成功地促进了神经组织的恢复生长。
此外,PNSSC还被应用于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之中,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周围神经修复中Schwann细胞与轴突间作用的分子机制
周围神经修复中Schwann细胞与轴突间作用的分子机制于巧莲;秦建强
【期刊名称】《神经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2007(23)1
【总页数】5页(P103-107)
【关键词】Schwann细胞;轴突生长;修复过程;分子机制;周围神经;间作;神经营养因子;分裂增殖
【作者】于巧莲;秦建强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21
【相关文献】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伤后脊髓损伤的修复:哪些作用可促进轴突再生? [J], 李慧丽;陈珊珊;杜成芬;郑红梅;侯平志;王云;向姊君;吕桂丽;李猛;余海琴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伤后脊髓损伤的修复:哪些作用可促进轴突再生? [J], 李慧丽;杜成芬;郑红梅;侯平志;王云;向姊君;吕桂丽;李猛;余海琴;陈珊珊;
3.许旺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 [J], 高伟;邵水金;胡琳娜;刘延祥
4.嗅鞘细胞移植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轴突再生的修复作用 [J], 康毅;何兴国
5.雪旺氏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J], 何晶;丁文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苏刚;刘贵麟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3(018)002
【摘要】@@ 医学实践中,损伤和修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如何减轻损伤和加速修复是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3页(P138-140)
【作者】苏刚;刘贵麟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100853,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8
【相关文献】
1.微囊化转染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细胞移植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J], 雄鹰;王为;宋玫;于炜婷;郭昕;马小军;陈绍宗
2.癌钙调蛋白在炎症反应促视神经再生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J], 马林昆;曹霞;罗生平
3.神经生长因子促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孙小单;李羽佳
4.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硬化神经再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师一民(综述);李明;王蕾(审校)
5.神经递质在脊髓神经再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刘忠玲;张义群;姚美英;于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nascin-C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功能和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周围神经系统在损伤后是具有一定再生能力的,而且周围神经再生是一个涉及许多细胞活动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损伤及再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有大量研究表明,雪旺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再生能力迥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损伤位置附近的雪旺细胞会经历脱髓鞘的过程,并去分化为类似发育过程中未成熟状态的雪旺细胞,在这个状态下,雪旺细胞又会再次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分裂增殖,并沿着再生的轴突向前迁移,最后包绕新生的轴突再次形成髓鞘,以达到修复神经的目地。
然而,目前关于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相关的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而且该过程由于涉及到多种细胞类型以及大量的基因,因此为了找到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调控基因并进一步阐明相关的核心基因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我们便借助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期发现并研究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重要核心调控因子的功能,并为临床药物的研发和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提供基础。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外科手术制作了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通过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坐骨神经损伤后0,1,4,7和14天坐骨神经近侧残端5 mm的神经组织,并采用随机方差模型对各个时间点的样本进行差异基因及表达趋势的显著性分析,我们共检测到6046个差异基因(P<0.01, FDR<0.05),经KEGG分析,获得关键信号通路及对整个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核心调控基因,结果显示tenascin-C (TNC)在神经损伤再生这一过程中处于调控网络的核心地位,暗示了TNC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TNC是一种胞外基质大分子蛋白,是tenascin家族最早被发现的成员,往往被发现在发育过程中和损伤部位表达丰富,而在成年个体的组织中表达较少。
此外,TNC还被发现在肿瘤系统中有着促进多种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并且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中,TNC还被发现具有促进轴突生长的能力,然而在
周围神经系统中目前关于TNC的研究还很少,并且结合TNC在前文生物信息学分析中显示出的重要作用,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对TNC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有着很大的必要性的。
在后续的深入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在坐骨神经遭受到横断损伤后,坐骨神经中近侧断端的TNC会在损伤4天后持续地维持在很高的表达水平,而在正常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却很低,进一步的暗示了TNC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之后我们又通过了免疫荧光的方法分别检测了TNC与雪旺细胞标志物S100β,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P4HB(prolyl-4-hydroxylase beta)的共定位情况,发现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TNC几乎不与雪旺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定位,而与成纤维细胞则共定位良好,说明了成纤维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会大量表达TNC。
由于各种创伤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坏死和组织缺损,必须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间基质的形成来进行组织修复。
在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伤口愈合过程为例,成纤维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大量增殖,并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基质成分,参与损伤后组织的修复与重建。
Alison Lloyd等人在2010年发现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成纤维细胞会聚集到损伤部位,通过EphB信号引导雪旺细胞轴向排列,以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基于这篇报道以及我们发现的神经损伤后成纤维细胞会大量分泌TNC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成纤维细胞在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后会大量表达TNC以影响雪旺细胞的某些生物学过程这个假设。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首先在体外设计了一个基于transwell的成纤维细胞-雪旺细胞共培养系统,我们发现了在transwell 共培养系统的下层种入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会影响迁移过transwell小室的雪旺细胞的数量,二者是呈正比关系的,证明了成纤维细胞确实具有影响雪旺细胞迁移的能力,并且证明了这一共培养系统的有效性。
之后为了验证TNC是否是成纤维细胞影响雪旺细胞的一个媒介,我们设计了TNC的siRNA,并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了siRNA的基因沉默效率,并分别通过了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证明了抑制成纤维细胞TNC的表达可以显著降低与之共培养的雪旺细胞的迁移能力;之后我们又通过使用外源性的TNC处理单独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发现了在培养液中加入1μ g/ml和10μ g/ml的TNC 蛋白可以有效地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结合上面的结果,说明了TNC是成纤维细胞影响雪旺细胞迁移的一个重要媒介。
之后,我们还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相比对照组,外源性的1μg/ml和10μg/ml TNC蛋白可以在坐骨神经损伤后显著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速度和迁移数量,而且对于轴突的生长也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除了考查TNC对于雪旺细胞迁移的影响之外,我们还考察了TNC对于雪旺细胞的另外两个重要功能,即增殖和成髓鞘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我们发现在培养液中加入1μ g/ml和10μ g/ml的TNC蛋白后,雪旺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对照组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说明了TNC对于雪旺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之后为了考查TNC对于雪旺细胞成髓鞘能力的影响,我们使用了体外雪旺细胞-神经元的共培养成髓鞘模型,我们发现在诱导成髓鞘的过程中加入1 μ g/ml的TNC蛋白
对于雪旺细胞的成髓鞘过程会出现明显的抑制。
整联蛋白是一种跨膜的异质二聚体,它由α和β两个非共价结合的跨膜亚基。
细胞外球形结构域是一个露出细胞膜外约20 nm的头部,头部可同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
整联蛋白的两个亚基,α和β链都是糖基化的,并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整联蛋白是一种介导细胞和其外环境(主要是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的跨
膜受体。
在信号转导中,整联蛋白将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分与力学状态等有关信息传入细胞并且参与了细胞通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运动等多项细胞功能的调节。
在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的过程中,雪旺细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整联
蛋白也被发现具有影响着雪旺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迁移,增殖及成髓鞘)的能力。
我们前期的芯片数据分析预测了整联蛋白β 1很可能作为TNC的下游
基因在再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为了研究TNC与整联蛋白β1是否存在着上下游的关系,我们首先设计
了整联蛋白β1的siRNA并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了其基因沉默效率,之后我们发现在使用siRNA干扰体外培养雪旺细胞的整联蛋白β1后,TNC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的效果消失了;除此之外,我们还直接在蛋白水平使用抗体封闭了雪旺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β1,与siRNA干扰的结果相似,在封闭了整联蛋白β 1的功能后,TNC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的效果也消失了;而之后为了更为直观的研
究TNC是否能直接的与雪旺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β1相结合,我们又使用了一个
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了TNC与整联蛋白β 1的直接结合,综合上面的结果,我们
可以得出TNC是通过结合到雪旺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β1进而影响雪旺细胞的迁移这一结论。
接下来,我们检测了整联蛋白β1下游与迁移相关的Rho GTPase家
族的几个重要效应分子,发现了TNC可以诱导RhoA和Racl而非Cdc42的激活,且对其总表达量无影响。
而之后的实验也发现Racl的抑制剂而非RhoA的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由TNC 诱导的雪旺细胞迁移,进一步确定了TNC是通过结合雪旺细胞表面受体整联蛋白β1,进一步使下游的Racl激活,以促进雪旺细胞的迁移。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TNC 在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是成纤维细胞调节施万细胞迁移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是二者存在密切相互作用的一个新证据。
成纤维细胞相对于坐骨神经的其它组成细胞(如雪旺细胞,神经元,巨噬细胞等)目前还缺乏相对系统的研究。
而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事周围神经再生领域研究的学者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到成纤维细胞上,尤以Alison Lloyd等人在2010年首次对于成纤维细胞和雪旺细胞的相互作用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让我们对于周围神经系统中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随着对于周围神经成纤维细胞研究的继续深入,成纤维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多的被探索出来,极可能是未来周围神经再生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