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器理论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A RA 1 B dl u0C A0 dx A RA B dl u0C A0 RA以催化剂体积计
或者以催化剂质量计(宏观反应速率):
B:催化剂堆密度
x A出 dx VR A • 对照平推流反应器模型 C A0 0 rA V0 • 二者相同
g 1 B
d s um g
L:床层高度
g : 气体密度
59
B:床层空隙率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 质量衡算 • 在管式反应器中垂直于流动 方向取一个微元,以这个微 元对A组份做物料衡算:
输入-
FA dv
输出=
FA+dFA
反应+
(-RA)(1-εB)Aidl 0
积累
60
• 整理得:
• • • • • • 优点: 没有温度浓度梯度,得到的是点数据; 出入口浓度差大,易于分析; 流体流速高,易于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反应量小,热效应小; 可以使用原颗粒催化剂,研究宏观动力 学。
15
从结构上,分为内循环和外循 环无梯度反应器
• • • • “ 外循环”:循环泵在反应器外 “ 内循环”:循环泵在反应器内 要求循环泵耐高温、无污染、流量大 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一般采用玻璃电磁 循环泵,温度、压力不能过高;气体在 反应器外循环,温度难于控制。
dx A ( RA )(1 B ) dl u0C A0
X A2 L u0C A0 ( RA )(1 B )dx 0 dl X A1
• 调整RA的函数关系,使等式满足。
7
例如:
在
n rA kCA 和
中,调 整n, k0, E以满足前式。 看右图,曲线的形状决 定了积分的结果。 注意 RA于rA的区别。
Ab 床层内侧换热面积(m 2 ) Au 床层外侧换热面积(m 2 ) Am 床层内外侧换热面积的对数平均值(m 2 )
--管壁的导热系数(kcal / mhr oC )
66
典型模拟结果
X
ΔP
0
L
T
0
Leabharlann Baidu
L
TW
0
L
67
• 如果绝热,则T=Tr,或者认为U=0。 • 此时,将物料衡算式与热量衡算式合并, 可得:
轴向Peclet数 ds 颗粒当量直径 u 流速 De 轴向有效扩散系数
10
d su Pel De
B. 消除壁效应的条件:
• dt/dp>10 反应器直径大于10倍催化剂颗 粒直径。 • 如果反应器中心插有热电偶,则dt以反应 器内径和套管外径之间的距离计。
dt
dt
11
• 消除壁效应的条件限制了催化剂的粒度。 • 如果使用工业原颗粒催化剂,反应管直 径将比较大,很难做到等温。 • 对于研究本征动力学,等温积分反应器 是比较好的。 如何将微分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的 优点结合起来?
12
2.3无梯度反应器
• 无梯度,即在反应器内无论轴向径向都 没有温度浓度梯度。 • 无梯度,靠循环来实现。
FA1,V1,XA1,CA1 FA2,V2,XA2,CA2
FA0,V0,XA0,CA0
FA3,V3,XA3,CA3
13
• 循环比β=V3/V0 x • 若反应器以平推流操作,则: R=V1C A0 x V • 若xA0视为0,经推导得:
0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T-X图示意
T
69
•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 用于硫酸生产,可逆,强放热,绝大多 数生产过程采用多段绝热操作。 • 最优化目的:在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条 件下,使用的催化剂最少。 • 已知条件:第一段入口和最后一段出口 转化率;第一段入口反应物浓度,各物 性参数;段与段间采用间接冷却。 • 可以改变的参数:各段的入口温度;段 与段之间的转化率。
• 基于某一动力学方程,适当选取各段的 入口温度;段与段之间的转化率共7个 (N段为2N-1个)参数,使W最小。
71
•
第一段
X1in,T1in X1out,
T2in
X2out
第二段
T3in
X3out
第三段
T4in X4out
第四段
72
X
在T-X图上看:
0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T-X图示意 斜线为段内操作线,斜率为1/λ。 水平线表示段间为间接冷却,只是温度降低,转化率不变。
55
• 操作方式: • 绝热、换热两种;操作方式的不同,反 应器的结构就不同。 • 操作方式由反应的热效应和操作范围的 宽窄及反应的经济效益等决定。 • 从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及操作考虑,绝 热型比较简单。 • 从设计上讲,基本方程是一样的。 • 根据不同的简化和假定,分为几种不同 层次的模型。
56
61
• 热量衡算:(仍然是那块体积) 输入热量-输出热量+反应热效应 =与外界的热交换+积累 输入:GCpT G质量流量, Cp恒压热容 输出:GCp(T+dT) 反应热效应:(-RA)(1-εB)(-ΔH)Aidl 热交换:U(T-Tr)πdidl di反应器直径 积累:0 U:气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系数 Tr:环境温度
dx A ( RA )(1 B ) dl u0C A0
• 以差分代替微分,只要知道ΔXA就可以 根据已知量方便地计算出反应速率。 • r f (T , P, Ci ) 中可以逐个改变Ci,考察不 同组份浓度的影响。
4
缺点: • 组份分析困难(致命弱点) • 由于转化率低,分析误差大。 • 在分析计算上,不可避免地会有两个大 小相近的数相减,造成有效数字减少。
16
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
反应器 线圈 单向阀
活塞
17
内 循 环 无 梯 度 反 应 器
18
• 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优点: 耐高压,无动密封,温度控制容易; • 缺点:轴承在高温下工作,机械制造困 难。 • 无梯度反应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实验点 不容易找准。
--无梯度反应器取得的是点数据,是反应器出口条件 下的点数据,而反应器出口的条件是靠调节入口组成 得到的,在不知道动力学方程的情况下,不能准确预 测在某入口条件下的出口组成。
65
关于U
• U是总包的换热系数,由床层侧(管内侧)、 管外侧的对流给热系数和管壁的导热系数组成。
1 1 d Ab 1 Ab = + + U i Am u Au
i 床层内侧给热系数(kcal / m 2 hr oC ) i 床层外侧给热系数(kcal / m 2 hr oC )
k k0 e
E RT
L
0
X1
X2
8
• 将大量不同温度、浓度的实验数据代入, 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所需要的参数。 • 所需数据的多少,取决于待定参数的个 数和所要求的精度。
• 注意:
• 前提是反应器必须接近平推流,无轴向 返混,无壁效应,轴、径向无温度差。
9
A. 消除轴向返混判据:
L 20u C A0 ln( ) dp Pel C Af
• • • • 微分反应器 积分反应器 无梯度反应器 研究人员根据需要设计出的其它形式
2
2.1微分反应器
特点: • 催化剂装量小,反应 转化率小,热效应小, 易于等温。 • 流动特性简单,视为 平推流。 • 反应物浓度易于调节, 即实验点容易找准。
3
优点: • 容易控制,数据处理简单。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计算公式:
70
以四段为例:
• 催化剂用量为:(基于拟均相平推流模 型)
x2 out x3 out x4 out x1out dx dx dx dx W=FA0 x r1 x, T x r2 x, T x r3 x, T x r4 x, T 2 in 3 in 4 in 1in
因此,用微分反应器研究动力学,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5
2.2等温积分反应器
• 特点:轴、径向等温, 催化剂置于恒温区 • 只能测得出口结果 • 催化剂装量大,可装 细颗粒及原颗粒催化 剂 • 对分析精度要求比微 分反应器低 • 数据处理计算量大
6
数据处理
• 仍然是一维拟均相平推流假定:
63
• 将三个方程列在一起:
dx A RA 1- B dl u0C A0
4 RA 1 B H U T Tr di dT dl uC p g
2 1 B g um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 边界条件:L=0, P=P0, XA=XA0, T=T0
64
需要注意的问题
• 1 从解题的角度看,一般壁温恒定,实际 情况并非如此。 • 2 对于低压系统,压降十分重要。 • 3 U不是物性参数,需实验确定。 • 4 注意u0, u, um 的关系。 • 5 如果多根管子并联,体系将自动调节各 管的流量,使压降相同,此时各管的处 理量不同,转化率不同,造成生产能力 和产品质量下降。
dx A VR (1 )V0C A0 x A 2 (r ) 1 A
xA2
A2
A1
dx A (rA )
• 如果β->0,平推流 • 如果β->∞,可以导出: 为全混流反应器。
V0C A0 x A2 VR = (rA ) x A 2
14
所以,当循环比充分大时,实现了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全混流操作。
第三章 实验室反应器
• 开发动力学首先要从实验室做起。 • 实验室反应器的目的,是研究反应动力 学,即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反应 条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即: r f (T , P, Ci )。 • 反应速率不能在仪器上直接读出,需要 根据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数学 计算。
1
实验室反应器有多种形式:
62
• 将各式代入,得
4 RA 1 B H U T Tr di dT dl uC p g
• 动量衡算:仍然是Ergun方程
2 g um 1 B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气体产物
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化
气体反 应物
58
固定床(气相)压降
• Ergun方程
2 g um 1 B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式中:Rem : 修正的雷诺数,Rem um:平均流速空塔气速 d s : 颗粒当量直径
dT H u0C A0 Ai FA0 H dx uC p g Ai mC p
• λ:绝热温升,如果在一定范围内视物性 参数为常数,将不随x及T变化。则: • T-T0=λ(X-X0)
68
可逆放热反应绝热反应器的最优 化(以SO2+1/2O2=SO3为例)
X 平衡线 等速率线
19
第三章 气固相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 基本问题 • 温度、浓度分布,气相压降,转化率及 催化剂用量 • 选择固定床反应器的原则--什么反应 需要用固定床反应器? • 气固相催化反应首选--非常普遍 • 如,合成氨、硫酸、合成甲醇、环氧乙 烷乙二醇、苯酐及炼油厂中的铂重整等。
54
• 绝热型
催化剂
换热型
73
T
• • • •
调用最优化程序,就可以求得W最小值? 可以,但很困难。 进一步数学处理: 在任意一段内,当Xin及Xout确定之后,应 选取适当的进口温度Tin,使催化剂量最 小。
X out dx 1 r x, T 2 dx 0 r x, T X in r Tin X out W dx X in r x, T FA0
模型化
• 对于一个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利用 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在一定的输入条件 下,预测体系输出的变化。 • 对同一个体系,根据不同的简化和假定, 可以构造不同的模型。 • 不同的简化和假定,也决定了模型必然 含有一些参数,以修正模型与实际体系 的差异。
57
• • • • • • •
对于固定床反应器,一般有以下模型: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一维拟均相带有轴向返混的模型 二维拟均相模型 一维非均相模型 一维非均相带有轴向返混的模型 二维非均相模型
或者以催化剂质量计(宏观反应速率):
B:催化剂堆密度
x A出 dx VR A • 对照平推流反应器模型 C A0 0 rA V0 • 二者相同
g 1 B
d s um g
L:床层高度
g : 气体密度
59
B:床层空隙率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 质量衡算 • 在管式反应器中垂直于流动 方向取一个微元,以这个微 元对A组份做物料衡算:
输入-
FA dv
输出=
FA+dFA
反应+
(-RA)(1-εB)Aidl 0
积累
60
• 整理得:
• • • • • • 优点: 没有温度浓度梯度,得到的是点数据; 出入口浓度差大,易于分析; 流体流速高,易于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反应量小,热效应小; 可以使用原颗粒催化剂,研究宏观动力 学。
15
从结构上,分为内循环和外循 环无梯度反应器
• • • • “ 外循环”:循环泵在反应器外 “ 内循环”:循环泵在反应器内 要求循环泵耐高温、无污染、流量大 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一般采用玻璃电磁 循环泵,温度、压力不能过高;气体在 反应器外循环,温度难于控制。
dx A ( RA )(1 B ) dl u0C A0
X A2 L u0C A0 ( RA )(1 B )dx 0 dl X A1
• 调整RA的函数关系,使等式满足。
7
例如:
在
n rA kCA 和
中,调 整n, k0, E以满足前式。 看右图,曲线的形状决 定了积分的结果。 注意 RA于rA的区别。
Ab 床层内侧换热面积(m 2 ) Au 床层外侧换热面积(m 2 ) Am 床层内外侧换热面积的对数平均值(m 2 )
--管壁的导热系数(kcal / mhr oC )
66
典型模拟结果
X
ΔP
0
L
T
0
Leabharlann Baidu
L
TW
0
L
67
• 如果绝热,则T=Tr,或者认为U=0。 • 此时,将物料衡算式与热量衡算式合并, 可得:
轴向Peclet数 ds 颗粒当量直径 u 流速 De 轴向有效扩散系数
10
d su Pel De
B. 消除壁效应的条件:
• dt/dp>10 反应器直径大于10倍催化剂颗 粒直径。 • 如果反应器中心插有热电偶,则dt以反应 器内径和套管外径之间的距离计。
dt
dt
11
• 消除壁效应的条件限制了催化剂的粒度。 • 如果使用工业原颗粒催化剂,反应管直 径将比较大,很难做到等温。 • 对于研究本征动力学,等温积分反应器 是比较好的。 如何将微分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的 优点结合起来?
12
2.3无梯度反应器
• 无梯度,即在反应器内无论轴向径向都 没有温度浓度梯度。 • 无梯度,靠循环来实现。
FA1,V1,XA1,CA1 FA2,V2,XA2,CA2
FA0,V0,XA0,CA0
FA3,V3,XA3,CA3
13
• 循环比β=V3/V0 x • 若反应器以平推流操作,则: R=V1C A0 x V • 若xA0视为0,经推导得:
0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T-X图示意
T
69
•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 用于硫酸生产,可逆,强放热,绝大多 数生产过程采用多段绝热操作。 • 最优化目的:在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条 件下,使用的催化剂最少。 • 已知条件:第一段入口和最后一段出口 转化率;第一段入口反应物浓度,各物 性参数;段与段间采用间接冷却。 • 可以改变的参数:各段的入口温度;段 与段之间的转化率。
• 基于某一动力学方程,适当选取各段的 入口温度;段与段之间的转化率共7个 (N段为2N-1个)参数,使W最小。
71
•
第一段
X1in,T1in X1out,
T2in
X2out
第二段
T3in
X3out
第三段
T4in X4out
第四段
72
X
在T-X图上看:
0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T-X图示意 斜线为段内操作线,斜率为1/λ。 水平线表示段间为间接冷却,只是温度降低,转化率不变。
55
• 操作方式: • 绝热、换热两种;操作方式的不同,反 应器的结构就不同。 • 操作方式由反应的热效应和操作范围的 宽窄及反应的经济效益等决定。 • 从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及操作考虑,绝 热型比较简单。 • 从设计上讲,基本方程是一样的。 • 根据不同的简化和假定,分为几种不同 层次的模型。
56
61
• 热量衡算:(仍然是那块体积) 输入热量-输出热量+反应热效应 =与外界的热交换+积累 输入:GCpT G质量流量, Cp恒压热容 输出:GCp(T+dT) 反应热效应:(-RA)(1-εB)(-ΔH)Aidl 热交换:U(T-Tr)πdidl di反应器直径 积累:0 U:气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系数 Tr:环境温度
dx A ( RA )(1 B ) dl u0C A0
• 以差分代替微分,只要知道ΔXA就可以 根据已知量方便地计算出反应速率。 • r f (T , P, Ci ) 中可以逐个改变Ci,考察不 同组份浓度的影响。
4
缺点: • 组份分析困难(致命弱点) • 由于转化率低,分析误差大。 • 在分析计算上,不可避免地会有两个大 小相近的数相减,造成有效数字减少。
16
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
反应器 线圈 单向阀
活塞
17
内 循 环 无 梯 度 反 应 器
18
• 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优点: 耐高压,无动密封,温度控制容易; • 缺点:轴承在高温下工作,机械制造困 难。 • 无梯度反应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实验点 不容易找准。
--无梯度反应器取得的是点数据,是反应器出口条件 下的点数据,而反应器出口的条件是靠调节入口组成 得到的,在不知道动力学方程的情况下,不能准确预 测在某入口条件下的出口组成。
65
关于U
• U是总包的换热系数,由床层侧(管内侧)、 管外侧的对流给热系数和管壁的导热系数组成。
1 1 d Ab 1 Ab = + + U i Am u Au
i 床层内侧给热系数(kcal / m 2 hr oC ) i 床层外侧给热系数(kcal / m 2 hr oC )
k k0 e
E RT
L
0
X1
X2
8
• 将大量不同温度、浓度的实验数据代入, 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所需要的参数。 • 所需数据的多少,取决于待定参数的个 数和所要求的精度。
• 注意:
• 前提是反应器必须接近平推流,无轴向 返混,无壁效应,轴、径向无温度差。
9
A. 消除轴向返混判据:
L 20u C A0 ln( ) dp Pel C Af
• • • • 微分反应器 积分反应器 无梯度反应器 研究人员根据需要设计出的其它形式
2
2.1微分反应器
特点: • 催化剂装量小,反应 转化率小,热效应小, 易于等温。 • 流动特性简单,视为 平推流。 • 反应物浓度易于调节, 即实验点容易找准。
3
优点: • 容易控制,数据处理简单。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计算公式:
70
以四段为例:
• 催化剂用量为:(基于拟均相平推流模 型)
x2 out x3 out x4 out x1out dx dx dx dx W=FA0 x r1 x, T x r2 x, T x r3 x, T x r4 x, T 2 in 3 in 4 in 1in
因此,用微分反应器研究动力学,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5
2.2等温积分反应器
• 特点:轴、径向等温, 催化剂置于恒温区 • 只能测得出口结果 • 催化剂装量大,可装 细颗粒及原颗粒催化 剂 • 对分析精度要求比微 分反应器低 • 数据处理计算量大
6
数据处理
• 仍然是一维拟均相平推流假定:
63
• 将三个方程列在一起:
dx A RA 1- B dl u0C A0
4 RA 1 B H U T Tr di dT dl uC p g
2 1 B g um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 边界条件:L=0, P=P0, XA=XA0, T=T0
64
需要注意的问题
• 1 从解题的角度看,一般壁温恒定,实际 情况并非如此。 • 2 对于低压系统,压降十分重要。 • 3 U不是物性参数,需实验确定。 • 4 注意u0, u, um 的关系。 • 5 如果多根管子并联,体系将自动调节各 管的流量,使压降相同,此时各管的处 理量不同,转化率不同,造成生产能力 和产品质量下降。
dx A VR (1 )V0C A0 x A 2 (r ) 1 A
xA2
A2
A1
dx A (rA )
• 如果β->0,平推流 • 如果β->∞,可以导出: 为全混流反应器。
V0C A0 x A2 VR = (rA ) x A 2
14
所以,当循环比充分大时,实现了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全混流操作。
第三章 实验室反应器
• 开发动力学首先要从实验室做起。 • 实验室反应器的目的,是研究反应动力 学,即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反应 条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即: r f (T , P, Ci )。 • 反应速率不能在仪器上直接读出,需要 根据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数学 计算。
1
实验室反应器有多种形式:
62
• 将各式代入,得
4 RA 1 B H U T Tr di dT dl uC p g
• 动量衡算:仍然是Ergun方程
2 g um 1 B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气体产物
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化
气体反 应物
58
固定床(气相)压降
• Ergun方程
2 g um 1 B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式中:Rem : 修正的雷诺数,Rem um:平均流速空塔气速 d s : 颗粒当量直径
dT H u0C A0 Ai FA0 H dx uC p g Ai mC p
• λ:绝热温升,如果在一定范围内视物性 参数为常数,将不随x及T变化。则: • T-T0=λ(X-X0)
68
可逆放热反应绝热反应器的最优 化(以SO2+1/2O2=SO3为例)
X 平衡线 等速率线
19
第三章 气固相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 基本问题 • 温度、浓度分布,气相压降,转化率及 催化剂用量 • 选择固定床反应器的原则--什么反应 需要用固定床反应器? • 气固相催化反应首选--非常普遍 • 如,合成氨、硫酸、合成甲醇、环氧乙 烷乙二醇、苯酐及炼油厂中的铂重整等。
54
• 绝热型
催化剂
换热型
73
T
• • • •
调用最优化程序,就可以求得W最小值? 可以,但很困难。 进一步数学处理: 在任意一段内,当Xin及Xout确定之后,应 选取适当的进口温度Tin,使催化剂量最 小。
X out dx 1 r x, T 2 dx 0 r x, T X in r Tin X out W dx X in r x, T FA0
模型化
• 对于一个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利用 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在一定的输入条件 下,预测体系输出的变化。 • 对同一个体系,根据不同的简化和假定, 可以构造不同的模型。 • 不同的简化和假定,也决定了模型必然 含有一些参数,以修正模型与实际体系 的差异。
57
• • • • • • •
对于固定床反应器,一般有以下模型: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一维拟均相带有轴向返混的模型 二维拟均相模型 一维非均相模型 一维非均相带有轴向返混的模型 二维非均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