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器理论3
化学反应工程 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1)
反应器型式与操作方法的评选
反应器开发的任务
根据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来选择合适 的反应器型式
结合动力学和反应器两方面特性来确定 操作方式和优化操作设计
根据给定的产量对反应器装置进行设计 计算,确定反应器的几何尺寸并进行某 些经济评价
反应器特性
反应流体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器内的传热性 能等
dt
–若反应体积恒定,则:
dT (H r )(rA )
dt
Cv
dT dx A
dt
dt
–结合初始条件:
t 0,T T0 , C A C A0 , xA xA0
–积分得: T T0 ( xA xA0 )
3.2 半分批式操作的釜式(完全混 合)反应器
反应器特征 操作目的 反应器分析
V V0 vt
初始条件: t 0, CA 0 求解微分方程得到:
VC A
e
k 1
dt
(
vC
A0
1
e
k 1
dt
dt
C)
Cekt vC A0 k
代入初始条件,得: C vC A0
k
VC A0
vC A0 k
(1
ekt )
C A v(1 ekt ) v(1 ekt ) 1 ekt
CvV
dT dt
dx A dt
UA
Cv V
(Tm
T)
(H r )C A0 Cv
以上为变温操作的热量衡算式。
–将物料衡算式和热量衡算式结合,可联立求解反应器的温 度、组成随时间变化规律。
绝热操作
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
二、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1. 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均相反应:可直接采用本征动力学方程
非均相反应:必须考虑相间传递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应采用宏观动力学方程
2. 物料衡算方程式
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A的流入量)-(A的流出量)-(A的反应量)=(A的累积量) (3.2-1)
1. 单釜生产时,求反应器体积。 2. 若将该反应在PFR中进行, 保持与BR相同的条件, 计算PFR的体积。 若将己二酸的转化率提高到90%, 所需的反应器体积又是多少? 3. 其它条件与(2)相同,反应器为CSTR。
四、多级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及优化
假设有m个PFR串联操作,以取代原来的单个PFR操作 前提条件:两种情况下的 V0 、cA0 、cAf 相同,操作温度T也相同。
(3.3-33)
或
τ
=
1 k
⎡ ⎢
1
⎢⎣
(1
−
xAm
)
1 m
⎤ − 1⎥
⎥⎦
(3.3-34)
反应系统的总体积
VR
= mVRi
= mV0τ
=
mV0 k
⎡ ⎢
1
⎢⎣(1−
xAm
)
1 m
⎤ − 1⎥
⎥⎦
(3.3-35)
3. 多级串联全混流反应器的图解计算
(1) 图解法原理:
( ) VRi
= V0
CAi−1 −CAi rAi
dx A
(3.3-14)
(3.3-15)
(3.3-16)
2. 变温 PFR 变温操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绝热操作;另一种是非等温换热操作
第三节 理想均相反应器的计算
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BSTR) 平推流(活塞流)反应器(PFR) 理想均相反应器 全混流(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 多级全混流反应器(MCSTR)
一、基本原理
1. 物料衡算式:
流入量 = 流出量 + 反应消耗量 + 累积量 2. 热量衡算式: 物料带入量 = 物料带出量 + 反应热效应 + 累积量 3. 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0
c A0 x Af (rA ) f (1 A x Af )
因此,对于变容过程,往往选择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流量 作为计算空时的基准。
全混釜一般设计方程讨论
5. 动力学特征
1 rA
c A0
1 rA f
1 x Af (rA ) f
1 rA
t c A0
x Af
0
dxA rA
矩形面积
FA0 0.685 1 171 L h 单位时间处理物料的体积量为: 0 c A0 0.004
(3)计算反应体积 V 0 (t t) 171 (8.47 1) 1619L 1.619(m3 ) (4)由装料系数0.75计算反应器体积 V 1.619 VR 2.159(m3 ) 0.75
3.2kmol/m3。该反应为一级,反应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为8×10-3s-1,最 终转化率为98.9%。若加料速率为10kmol/h,则需多大体积的全混流反应 器?若在一个体积为1m3的等温间歇釜中进行,辅助操作时间为30min,求 苯酚的产量和处理10kmol/h过氧化异丙苯时的反应体积?并与全混釜比较。 【思考123】① 恒容过程?变容过程?② 求反应器体积?反应体积? ③ 怎样从设计方程到反应体积?
第三章 釜式反应器
t0 pt
ln( k1 / k 2 ) 代入式( 6 ) k1 k 2 k
cP max
k1 c A0 k2
k k 2 1
2
cP max YP max = cA0
3.4 连续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的计算
物料衡算式:Q0Ci0=QCi-RiV r 因为釜式反应器大多数进行液相反应 所以视作为恒容过程 Q=Q0
dcA 对A : ( RA ) k1cA (1) dt dcP 对P : RP k1cA k2cP (2) dt
cA cA0 exp(k1t )(4)
dcP 带入式(2)得: k1cA0 exp(k1t ) k2cP dt
dcP k2cP k1c A0 exp(k1t )(5) dt
Vr=
Q 0( c i,0 - c 0 )
-R
i
i = 1,2,...,k
Q0( c A,0 - c A ) Q0( c A,0 - c A ) Q0c A,0( x A, f - c A,0 ) = = 2 - R Ac A, f -R A x A, f
Vr=
-R
A
空时 V r
Q0
单位时间处理单位体积无聊所需的空间体积 空时越大,反应器的生产能力越小
∵ cA0 cA cP cQ
k2 c A0 ∴ cQ cA0 cA cP 1 exp (k1 k2 )t k1 k2
cP k1 常数 cQ k2
可推广到M个一级平行反应: 对反应物A:
cA cA0 exp ( - k1 +k2 +... +km)t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章
m 1c A0 c A 1 ln m x A 1 ln m 1 mc A m 1 m1 x A
m m xA ln m 1 m1 x A
cB 0 k t
3.3 反应温度
3.2 理想连续流动反应器(1)
一 平推流反应器
1.1. 平推流反应器的特点 流体在管内作平推流流动具有如下特征: (1) 在与流动方向呈垂直的截面上没有流速分布; (2) 而在流体流动的方向不存流体质点间的混合,即无返混现象; (3) 离开平推流反应器的所有流体质点均具有相同的平均停留时间, 而这个停留时间就等于反应时间。
k1 cQ k 2
cp
3.1.2 间歇反应器内复合反应的计算(4)
二 连串反应 等温间歇反应器进行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
K1 K2 A P Q
dcA k1c A dt dc p k1c A k 2 cP dt
t 0, c A c A0 , cP 0, cQ 0, 积分第一式: c A c A0 e k1t 或 t 1 c A0 1 1 ln ln k1 c A k1 1 x A
B
A
O
D
E
t
间歇反应器最优化反应时间
3.1.3 间歇反应器优化操作(3)
(2) 以生产费用为目标
AT
at a0t0 a f VR cR
dcR ac at a t a 0 0 f R dt dA dcR cR 当 T =0, dt dt t a0t0 a f / a dAT 2 dt VR cR
产物P的浓度先增大,在降低,存在极大值。可对cp对时间求导, 得最优化时间
topt ln k1 / k 2 k1 k 2
反应工程第三章 第二节 平推流反应器
X Af 0 X Af dx dxA A V0CA0 n 0 rA kCA
若为等容过程
CA CA0 (1 xA ) CA0 dxA dCA
X Af C Af dC dxA A V0 n C A 0 kC n kCA1 (1 xA )n 0 A
VR V0CA0
xAf 0 xAf dx dxA VR A C A0 0 rA V0 rA
(3 14)
n 式中 rA kCA ;
CA CA0 (1 xA )
x Af
间歇反应器
t C A0
0
dxA rA
间歇反应器中的结论完全适用于平推流反应器。
三、等温平推流反应器的计算 等温平推流反应器是指反应物料温度相同,不随流动 方向变化。 n 将 rA kCA 代入式(3-13)
料的温升。 积分 dT dxA
T T0 ( xA xA0 )
当xA0=0
T T0 xA T T0 xA (3 22)
3-4 平推流反应器
一、平推流反应器特点 平推流反应器是指物料的流动状况符合平推流模型,该 反应器称为平推流反应器,常用PFR表示。 平推流模型是一种理想流动模型,所以平推流反应器是 一种理想反应器。 实际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只能以不同的程度接近平推 流,不可能完全符合平推流。
3-4 平推流反应器
(1 S )(eCA0k 1) xAf (1 S )eCA 0k 1
1
rA kC
n A
[1 (1 xAf )n1 ] V0 n VR xAf 1 [1 (n 1)CA1k ]1n 0 n k (n 1)CA1 (1 xAf )n 1 0
生化反应器 第三章 细胞反应动力学1
所以: a= 0.782,b=1.473,c=0.909,d=3.855,e=2
即: C6H12O6+0.782NH3+1.473O2=0.909C4.4H7.3O1.2N0.86 +3.855H2O+2CO2 (2)底物对细胞的得率YX / S的计算
YX / S
max
= 1 / 0.0167 = 59.8802(g/mol)
m = 0.0012(mol/g ⋅ h )
由而可看出两种作法的计算结果时接近的
0.04 0.035 0.03 YX/S (g/mol) 0.025 0.02 0.015 0.01 0.005 0 0 5 10 1/ µ (h ) 15 20
0.008 0.007 q S (mol/g·h) 0.006 0.005 0.004 0.003 0.002 0.001 0 0 0.1 0.2 0.3 0.4
µ (1/h )
qS及µ的实验数据计算YX/S ,以1/YX/S对1/µ进 行回归得到 则
1 / Y X / S = 0.0167 + 0.0012 / µ
对N元素平衡,有:
a = 0.86c = 0.782
对H元素平衡,有:
12 + 3a = 7.3c + 2d , 12 + 3a − 7.3c d= 2 12 + 3 × 0.782 − 7.3 × 0.909 = 2 = 3.855
对O元素平衡,有:
6 + 2 × b = 1 .2 c + d + 2 e ,
第三章化学反应器中的混合现象全解
• 混合是化学反应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传递过 程,混合的作用是使反应器中物料的组成和 温度趋于均匀,不同的混合机理和混合程度 对反应结果(转化率和选择性)往往具有重 要的影响。
• 反应器中发生的混合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对 反应器中的混合现象进行如实的描述和分析 非常困难。对实际过程进行简化,借助各种 理想化的模型去分析混合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依然是必要的。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聚集状态
反应物系的聚集状态指进入反应器的不同物料微团间进行的物 质交换所能达到的程度以及在反应器微元尺度上所能达到的物 料组成的均匀程度。 反应物系的聚集状态有两种极限: ● 微观流体 :一种是不同物料微团间 能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 从而在反应器微元尺度上能达到分子尺度的均匀 , 这类物系称
• 返混指不同时间进入反应器的物料之间 发生的混合, 是连续流动反应器才具有
的一种传递现象, 可通过PFR和CSTR
这两种理想流动反应器的性能比较来考 察返混的利弊。
Plug Flow Reactor PFR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返混对复杂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分析
1
对简单反应, 返混仅仅影响反应速率。而对复杂反应, 返混对产 物选择性也有影响。
●平行反应
反应的瞬时选择性为:
R 主反应
A
2
S
副反应
☆当主反应级数n1高于>副反应的n2时,CA↑,S↑ →PFR的选择性高于CSTR (CA小) 。 ☆当n2 >n1时,则相反。
3-3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化学反应工程
第三章理想均相反应器设计本章核心内容:从间歇釜反应器、稳态全混流反应器和平推流管式反应器这三种理想反应器的结构和流动特性出发,给出了它们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不同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体积设计公式和热量计算式以及具体的应用实例。
对这三种理想反应器性能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稳态全混流反应器和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及其组合内容进行了详细叙述。
针对不同反应过程讲述了优化设计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不同型式和大小的反应器,实现最佳的操作与控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用数学模型法来设计放大反应器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进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反应物的性质、产物的性质与分布,才能进行反应器的选型、操作方式的选择,进而进行反应器设计和计算。
由于生产中的化学反应器都很大,都或大或小存在着温度的差异和浓度的差异,都存在着动力消耗和反应器的各种结构的差异,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一般很难做到反应物的温度、压力和流速完全均一,即非理想化。
这些差异给实际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实际反应过程的理想化是研究生产实践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反应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均相反应过程接近实际的反应器模型。
间歇釜式反应器(BSTR)、稳态全混流反应器(CSTR)和活塞流(平推流)管式反应器(PFR),这三种理想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具有普遍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性。
3-1 间歇釜式反应器3-2间歇釜示意图图3-1间歇釜式反应器如图3-1所示,间歇釜式反应器简称间歇釜,它的最大特点是分批装料和卸料。
因此,其操作条件较为灵活,可适用于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液态产品生产,尤其适合于多品种而小批量的化学品生产,它在医药、助剂、添加剂、涂料、应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生产部门中经常得到应用,很少用于气相过程。
间歇釜的结构主要有釜体、搅拌装置、加热和冷却装置、进出料口和管件、温度和压力测量装置以及视孔、排污口和液位计等。
釜体上部釜盖用法兰与釜体连接,釜体上一般不开孔,都在釜盖上开孔用以安装管阀件,釜体上有四个吊耳用于固定反应釜,釜体外部是换热夹套。
第三章均相理想反应器
第三章均相理想反应器反应器的开发主要有两个任务:1.优化设计—反应器选型、定尺寸、确定操作条件。
2.优化操作—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修正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参数,优化操作条件。
最根本任务—最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1 反应器设计基础3.1.1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与混合理想反应器的分类对理想反应器(ideal reactor),主要讨论三种类型:1.间歇反应器(Batch Reactor—BR);2.平推流反应器(Plug /Piston Flow Reactor—PFR);3.全混流反应器(Continuously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
返混(back mixing)—不同停留时间的粒子之间的混合;混合(mixing)—不同空间位置的粒子之间的混合。
注意:返混≠混合!平推流—物料以均一流速向前推进。
特点是粒子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相同,不存在返混。
T、P、C i随轴向位置变(齐头并进无返混,变化随轴不随径)。
全混流(理想混合)—物料进入反应器后能够达到瞬间的完全混合。
特点是反应器内各处的T、P、C i相同,物性不随反应器的位置变,返混达到最大。
3.1.2 反应器设计的基础方程反应器的工艺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由给定生产任务和原料条件设计反应器;2.对已有的反应器进行较核,看达到质量要求时,产量是否能保证,或达到产量时,质量能否保证。
反应器设计的基础方程主要是:1.动力学方程;2.物料衡算方程;3.热量衡算方程;4.动量衡算方程。
一、物料衡算方程对反应器内选取的一个微元,在单位时间内,对物质A有:进入量=排出量+反应消耗量+积累量(3.1-1)用符号表示:F in F out F r F b即:F in=F out+F r+F b(3.1-2) 1.对间操作,反应过程无进料和出料,即:F in=F out=0则:-F r=F b(3.1-4) 反应量等于负积累量。
2.对连续稳定操作,积累量为零,即:F b=0则F in=F out+F r(3.1-6)二、热量衡算方程对反应器内选定的微元,单位时间内的热量变化有:随物料流-随物料流+与边界交+反应热=积累热量入的热量出的热量换的热量符号:Q in Q out Q u Q r Q b入为正放热为正即:Q in-Q out+Q u+Q r=Q b(3.1-8) 1.对于稳定操作的反应器,热的积累为零,即:Q b=0Q in-Q out+Q u+Q r=0(3.1-9) 2.对稳态操作的绝热反应器,Q u=Q b=0,即:Q in-Q out+Q r=0(3.1-10) 反应热全部用来升高或降低物料的温度。
反应器原理
反应器原理
反应器是一个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个密封的容器和一系列的反应物、催化剂、溶剂或助剂组成。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反应物加入反应器中后,它们会与其他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
这些碰撞会导致反应物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并且在一定能量的作用下,新的化学物质会被生成。
反应器中的反应速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它通常取决于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质性质和反应的压力等因素。
当反应速率较高时,反应器需要能够有效地调节温度和压力,以避免过高的反应速率导致压力过大或产生副反应。
不同类型的反应器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例如,批处理反应器适用于小型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的小规模反应。
连续流动反应器则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其反应物会连续地输入和输出。
其他类型的反应器包括循环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等。
在设计反应器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反应物的理化性质、反应速率、传热和传质效果等。
合理的反应器设计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确保反应安全进行。
此外,反应器的操作也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搅拌速度和物料进出等参数,以维持反应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总之,反应器是化学反应的核心设备,通过调控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所需的化学转化。
通过合理的反应器设计和操作,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并确保反应过程的安全性。
连续流微反应器的3种反应类型
根据详细分析,精细化工和制药行业的反应根据其动力学原理可划分为3个等级。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超过70%的这类反应都以半间歇方式操作。
反应活动受控于某种物料的用量,最终造成反应釜相对反应体积过大,空时收率较低,而原则上连续运行的反应釜会更适合这类反应动力。
对这些已证结果在持续流程中进行了再分析,确立了3种反应类型,连续性生产过程对这些反应都起到积极作用。
A型反应: 非常快,半衰期<1sec。
这种反应主要发生在混合区,并且受控于混合工艺(微观混合领域)。
其中,流量和混合装置的形式起着重要作用。
并且需要微观结构组织对当地温度梯度进行控制。
A 型反应涉及多种活性物质,如:氯、溴、胺及酰氯,并往往在0℃左右形成,有机反应(锂和格式反应)也属于这一类型,通常有对低温的需求。
B型反应:速度快,发生速度介于1~10sec。
它主要由动力学控制,然而,这些反应也受益于微结构,使它能更好地对热流量以及反应温度进行控制。
常规的系统,例如:管壳式换热器,通常由于较少的选择性而产生高温度梯度。
混合对这类的反应并不是很关键,降低压力会将可使用停留时间模块完成反应的可能性也降低。
如果能够保持相同区域的体积比,将可避免规模化问题的出现。
C型反应:缓慢反应(反应时间>10min),从动力学上看,这一反应比较适合间歇式流程,但连续性反应会更加安全,并且具有质量优势。
事实上,进行连续的热危险性反应或自催化反应可以看做是反应体积,因此,潜在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流程中需要短期暴露于高温,同时压力会受益于这种持续性反应,而分批反应很难实现这种效果。
在设备方面,较长的停留时间模块是必要的,并且需要常规技术,如:静态混合器、管壳式换热器。
微反应器的使用是基于热量的突然产生(催化作用)的要求。
芳香胺和双乙烯酮在一个管式反应器中,真实情况下经过乙酰化,并通过电脑模拟得出测量的热密度,用于停留时间和转换的功能报告中。
反应的半衰期约为1.5sec,所以主要分布在动力情况中(B型反应),二阶反应说明了大部分的热密度都分布在反应的初始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小的传统管(直径3㎜)无法提取足够的建立在流体力学(Tr)和导热液之间的热量和温度梯度。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副本第三章 理想间歇反应器
第三章 理想间歇反应器1 理想间歇反应器的特征: ,因此理想间歇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将 。
2 在BR 反应器中,反应物料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只取决于 ,而与 无关。
反应器的大小只取决于 。
3 在BR 反应器中的简单反应的反应特性:(1)达到相同的转化率或残余浓度,k 值提高,都将减少 ,与 无关;(2)达到一定的转化率, 反应时间与初始浓度无关, 反应时间与初始浓度成反比, 反应时间与初始浓度成正比。
因此,对于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 反应物初始浓度将 生产能力。
(3)反应级数越高,要求的残余浓度越低,反应时间 ;对于二级反应,提高转化率将大幅增加 。
4 自催化反应是 。
自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C A 值为( 。
5 BR 反应器中的最优反应时间的条件是: ,单位时间产物生成量 。
6 简述反应器设计的步骤?7 简述可逆反应的重要特点、反应的浓度效应和温度效应?11.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选择性应_______。
A. 提高浓度B. 提高温度C. 降低浓度D. 降低温度12. 如果平行反应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提高收率应_______。
A. 提高浓度B. 降低浓度C. 提高温度D. 降低温度13 BR 反应器中的简单反应计算题:13.1 反应A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
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要12.6分钟,而在304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要3.20分钟,求该反应的活化能。
AP(主)S(副)主E 副E P S AP(主)S(副)主E 副E P。
化学反应工程备课-第三章
非理想流动模型
偏离活塞流的产生的原因: ——涡流、湍动或流体碰撞 反应器中的填料或催化剂引 起旋涡运动(a) ; ——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截 面上的流速不均匀(b);
——填料或催化刑装填不均 匀引起的沟流或短路(c);
——存在死角。
偏离全混流的几种情况 ——搅拌不均匀造成死角(a); ——进、出门管线设置不好引起短路(b); ——搅拌造成再循环。
(2)浓度效应 ——主反应级数大于副反应级数,即需要cA高时,可以采用 活塞流反应器(或间歇反应器);或使用浓度高的原料,或采用 较低的单程转化率等
——主反应级数小于副反应级数,即需要cA 低时,可以采用全 混流反应器;或使用浓度低的原料(也可加人情性稀释剂,也 可用部分反应后的物料循环以降低进料中反应物的浓度);或 采用较高的转化率等。
设计和优化的基础。
反应器就流体的返混情况而言,抽象出两种极限的情况: (1)完全没有返混的活塞流反应器——实际生产中的多数管 式反应器及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2)返混达到极大值的全混流反应器——多数槽式反应器。
流动模型概述
(1)间歇反应器 反应物料间歇加入与取出,反应物料的温度、浓度等操作
参数随时间而变,不随空间位置而变,所有物料质点在器内 的反应时间相同。
——对复合反混中的平行反应,若主反应级数低于副反应级 数,对复合反应中的连串反应选择率下降。若主反应级数高 于副反应级数,返混使主产物选择率下降,返混使主产物选 择率提高。
——对复合反应中的连串反应,返混使反应物浓度降低,产 物浓度提高,因而使主产物的选择率下降。 (2)逗留时间分布 ——逗留时间分布密度
全混流反应器中由于返混,整个反应器的推动力等于出口处反 应推动力。
——如果在相同温度、相同进、出口浓度, CA0、CAf 、 CA*相
反应器分析阶段练习三答案
反应器分析课程阶段练习(第4章)一、填空题1. 按照传热方式分,固定床反应器可以分为 绝热床反应器,换热式反应器 。
2.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传热载体可以使用 热水,联苯,烟道气 等。
3. 绝热式系指床层与外界环境的 热交换 可以忽略不计。
4. 固定床反应器中床层高度L 与颗粒直径dp 之比 >100 时,可以不计返混的影响。
5. 可逆放热反应最优温度序列的实施,可采用多段绝热,而 段间冷却,段间冷激 等方法。
6. 线速度 是绝热反应过程放大中唯一的工程因素。
7. 固定床反应器最基本的一维模型主要应用于 在线计算, 过程控制研究 。
8.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存在 热稳定性,参数灵敏性 等操作特性。
9.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的最小冷却介质温度与 反应温度,反应活化能 有关。
10. 绝热式固定床反应器有 厚床层 薄床层 等类型。
二、简述题1.空隙率答:空隙率是指颗粒间自由体积与整个床层体积之比,可用下式计算。
1B P ρερ=- 其中B ρ—催化剂床层堆积密度,P ρ—催化剂颗粒密度。
2.绝热温升答:λ为绝热温升。
它表示反应气体中的关键组分完全反应时,所释放的热量用来加热气体混合物自身所能提高的温度数值。
PA A c H c ρλ)(0∆-= 3.拟均相的含义答:不考虑流体与催化剂间的差别,即不考虑流体和催化剂间的传热和传质阻力,认为流体和催化剂颗粒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
三、综合题1.分析说明拟均相一维模型和拟均相二维模型的区别和应用。
拟均相模型不考虑流体与催化剂间的差别,即不考虑流体和催化剂间的传热和传质阻力,认为流体和催化剂颗粒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
按床层是否存在径向梯度又进一步分为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
一维模型的特征是适用于反应器径向截面上各参数基本上均匀的情况,若不满足这个条件,则计算结果将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二维模型考虑了径向的浓度和温度梯度,用来描述固定床反应器行为比较精确,然而在使用中所需的参数也随之增加。
2018.11.1-Aspen反应器(三)
E R
1
T
1 T0
反应工程 ASPEN PLUS32
Reactions —动力学参数 (5)
反应工程 ASPEN PLUS33
Reactions—动力学参数 (5)
点击右侧的Driving force按钮,即可弹 出推动力表达式输入界面。
推动力表达式(Driving force expression) 定 义为:
Specifications/Global页面,在名称(Title)框中输入RCSTR。
点击 ,进入Components/Specifications/Selection页面,输入组分乙
醇、乙酸、乙酸乙酯、水。
点击 ,进入Properties/Specifications/Global页面,选择物性方法
反应工程 ASPEN PLUS31
Reactions —动力学参数 (4)
LHHW型的反应速率方程:
rA
动力学因子 推动力表达式 吸附表达式
动力学因子仍用修正的Arrhenius方程表示:
动 力 学 因 子
k
T
T0
n
e
x
p
点击右侧的Adsorption按钮,即可弹出吸附
表达式输入界面。吸附表达式代表反应物在催化
剂表面吸附过程的传质阻力对宏观反应速率的影
响,用下述函数式描述:
m
吸 附 表 达 式
Ki
C
vj j
i
j
其中:
ln
Ki
化学反应工程 第三章 理想反应器(3)
a( )
d
d
其中,
f (, x) 1 rA
(1 )
f ( , x) rA 1
rA
f [ , b( )] 1
rA2
db( ) dxA2 0 d d
d[ ,a( )] 1
rA1
da( ) d
d
d
[ 1
xA2]
xA2
(1 )2
dx xA2
A
r xA1
解:分别计算两种联结方式下出口反应 物浓度
–若CSTR在前,PFR在后时
对CSTR
对PFR
1
C A0 C A1 kC A1
C A1
C A0
1 k1
2
dC C A1
A
1
ln CA1
kC C A 2
A
k
C A2
CA2 CA1 exp(k 2 )
由此,出口反应物A的浓度为
C A2
A
1
rA1
(1
xA2
)2
0
–即:
dx x A 2
A
r xA1
A
1 rA1
xA2
(1 )
–而, xA2
1
xA2
x A1
–由此,可得:
1
dx xA2
A
r x A1
A
rA1 x A2 x A1
–或者,
1
rA1 ( xA2 xA1 )
dx xA2 A
r xA1
A
1
rA1 ( xA2 xA1 )
为理想气体)
解:
V
v0
C A0
xA dx A 0 rA
–而
化学反应工程 第三章
t xAf
x cA cAf 图3-3 等温间歇液相反应 过程反应时间t的图解积分4 cA0
图3-2 等温间歇液相反应 过程t/cA0的图解积分
1. 等温等溶液相单一反应 在间歇反应器中,若进行等容液相单一不可逆 反应,则关键反应物A的反应速率式为:
dc A (rA )V k c f (c A ) dt c Af dcA 所需反应时间为:t c k f (c ) A0 c A
2. 增加组分B的回收费用,所以这也是一个需优化的参数。
17
4. 反应温度 对于间歇釜式反应器,可以在反应时间的不同 阶段,反应物系处于不同组成时,调整反应温度。 一般说来,高转化率时,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 速率也随之减少,可以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促进反 应速率常数增大而增加反应速率。 如间歇釜式反应器中的硝化反应,在反应前期, 温度为40~45℃;反应中期,温度为60℃;而反应 后期,温度提高到70℃。
19
解:首先计算原料处理量V0根据题给的乙酸乙酯产量, 12000 可算出每小时乙酸需用量为 16.23kmol / h
88 24 0.35
由于原料液中乙酸:乙醇:水=1:2:1.35,当乙酸为1kg 时,加入的总原料为1+2+1.35=4.35kg 由此可求单位时间需加入反应器的原料液量为:
rA 1.045c kmol /(m h)
2 A 3
对1kmol A而言,投料情况是:
醋 酸 A 1kmol 60kg 0.062m3
正丁醇 B
4.96kmol
368kg
0.496m3
可求出,投料总体积VR=0.559m3
c A0 nA0 1.79kmol / m3 V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λ:绝热温升,如果在一定范围内视物性 参数为常数,将不随x及T变化。则: • T-T0=λ(X-X0)
68
可逆放热反应绝热反应器的最优 化(以SO2+1/2O2=SO3为例)
X 平衡线 等速率线
65
关于U
• U是总包的换热系数,由床层侧(管内侧)、 管外侧的对流给热系数和管壁的导热系数组成。
1 1 d Ab 1 Ab = + + U i Am u Au
i 床层内侧给热系数(kcal / m 2 hr oC ) i 床层外侧给热系数(kcal / m 2 hr oC )
模型化
• 对于一个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利用 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在一定的输入条件 下,预测体系输出的变化。 • 对同一个体系,根据不同的简化和假定, 可以构造不同的模型。 • 不同的简化和假定,也决定了模型必然 含有一些参数,以修正模型与实际体系 的差异。
57
• • • • • • •
对于固定床反应器,一般有以下模型: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一维拟均相带有轴向返混的模型 二维拟均相模型 一维非均相模型 一维非均相带有轴向返混的模型 二维非均相模型
dx A VR (1 )V0C A0 x A 2 (r ) 1 A
xA2
A2
A1
dx A (rA )
• 如果β->0,平推流 • 如果β->∞,可以导出: 为全混流反应器。
V0C A0 x A2 VR = (rA ) x A 2
14
所以,当循环比充分大时,实现了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全混流操作。
70
以四段为例:
• 催化剂用量为:(基于拟均相平推流模 型)
x2 out x3 out x4 out x1out dx dx dx dx W=FA0 x r1 x, T x r2 x, T x r3 x, T x r4 x, T 2 in 3 in 4 in 1in
73
T
• • • •
调用最优化程序,就可以求得W最小值? 可以,但很困难。 进一步数学处理: 在任意一段内,当Xin及Xout确定之后,应 选取适当的进口温度Tin,使催化剂量最 小。
X out dx 1 r x, T 2 dx 0 r x, T X in r Tin X out W dx X in r x, T FA0
dx A RA 1 B dl u0C A0 dx A RA B dl u0C A0 RA以催化剂体积计
或者以催化剂质量计(宏观反应速率):
B:催化剂堆密度
x A出 dx VR A • 对照平推流反应器模型 C A0 0 rA V0 • 二者相同
0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T-X图示意
T
69
•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 用于硫酸生产,可逆,强放热,绝大多 数生产过程采用多段绝热操作。 • 最优化目的:在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条 件下,使用的催化剂最少。 • 已知条件:第一段入口和最后一段出口 转化率;第一段入口反应物浓度,各物 性参数;段与段间采用间接冷却。 • 可以改变的参数:各段的入口温度;段 与段之间的转化率。
轴向Peclet数 ds 颗粒当量直径 u 流速 De 轴向有效扩散系数
10
d su Pel De
B. 消除壁效应的条件:
• dt/dp>10 反应器直径大于10倍催化剂颗 粒直径。 • 如果反应器中心插有热电偶,则dt以反应 器内径和套管外径之间的距离计。
dt
dt
11
• 消除壁效应的条件限制了催化剂的粒度。 • 如果使用工业原颗粒催化剂,反应管直 径将比较大,很难做到等温。 • 对于研究本征动力学,等温积分反应器 是比较好的。 如何将微分反应器和积分反应器的 优点结合起来?
• • • • • • 优点: 没有温度浓度梯度,得到的是点数据; 出入口浓度差大,易于分析; 流体流速高,易于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反应量小,热效应小; 可以使用原颗粒催化剂,研究宏观动力 学。
15
从结构上,分为内循环和外循 环无梯度反应器
• • • • “ 外循环”:循环泵在反应器外 “ 内循环”:循环泵在反应器内 要求循环泵耐高温、无污染、流量大 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一般采用玻璃电磁 循环泵,温度、压力不能过高;气体在 反应器外循环,温度难于控制。
19
第三章 气固相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 基本问题 • 温度、浓度分布,气相压降,转化率及 催化剂用量 • 选择固定床反应器的原则--什么反应 需要用固定床反应器? • 气固相催化反应首选--非常普遍 • 如,合成氨、硫酸、合成甲醇、环氧乙 烷乙二醇、苯酐及炼油厂中的铂重整等。
54
• 绝热型
催化剂
换热型
• • • • 微分反应器 积分反应器 无梯度反应器 研究人员根据需要设计出的其它形式
2
2.1微分反应器
特点: • 催化剂装量小,反应 转化率小,热效应小, 易于等温。 • 流动特性简单,视为 平推流。 • 反应物浓度易于调节, 即实验点容易找准。
3
优点: • 容易控制,数据处理简单。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计算公式:
第三章 实验室反应器
• 开发动力学首先要从实验室做起。 • 实验室反应器的目的,是研究反应动力 学,即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反应 条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即: r f (T , P, Ci )。 • 反应速率不能在仪器上直接读出,需要 根据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数学 计算。
1
实验室反应器有多种形式:
62
• 将各式代入,得
4 RA 1 B H U T Tr di dT dl uC p g um 1 B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16
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
反应器 线圈 单向阀
活塞
17
内 循 环 无 梯 度 反 应 器
18
• 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优点: 耐高压,无动密封,温度控制容易; • 缺点:轴承在高温下工作,机械制造困 难。 • 无梯度反应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实验点 不容易找准。
--无梯度反应器取得的是点数据,是反应器出口条件 下的点数据,而反应器出口的条件是靠调节入口组成 得到的,在不知道动力学方程的情况下,不能准确预 测在某入口条件下的出口组成。
g 1 B
d s um g
L:床层高度
g : 气体密度
59
B:床层空隙率
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 质量衡算 • 在管式反应器中垂直于流动 方向取一个微元,以这个微 元对A组份做物料衡算:
输入-
FA dv
输出=
FA+dFA
反应+
(-RA)(1-εB)Aidl 0
积累
60
• 整理得:
因此,用微分反应器研究动力学,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5
2.2等温积分反应器
• 特点:轴、径向等温, 催化剂置于恒温区 • 只能测得出口结果 • 催化剂装量大,可装 细颗粒及原颗粒催化 剂 • 对分析精度要求比微 分反应器低 • 数据处理计算量大
6
数据处理
• 仍然是一维拟均相平推流假定:
气体产物
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化
气体反 应物
58
固定床(气相)压降
• Ergun方程
2 g um 1 B dP 150 1.75 3 d dL Rem B s
式中:Rem : 修正的雷诺数,Rem um:平均流速空塔气速 d s : 颗粒当量直径
k k0 e
E RT
L
0
X1
X2
8
• 将大量不同温度、浓度的实验数据代入, 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所需要的参数。 • 所需数据的多少,取决于待定参数的个 数和所要求的精度。
• 注意:
• 前提是反应器必须接近平推流,无轴向 返混,无壁效应,轴、径向无温度差。
9
A. 消除轴向返混判据:
L 20u C A0 ln( ) dp Pel C Af
55
• 操作方式: • 绝热、换热两种;操作方式的不同,反 应器的结构就不同。 • 操作方式由反应的热效应和操作范围的 宽窄及反应的经济效益等决定。 • 从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及操作考虑,绝 热型比较简单。 • 从设计上讲,基本方程是一样的。 • 根据不同的简化和假定,分为几种不同 层次的模型。
56
dx A ( RA )(1 B ) dl u0C A0
X A2 L u0C A0 ( RA )(1 B )dx 0 dl X A1
• 调整RA的函数关系,使等式满足。
7
例如:
在
n rA kCA 和
中,调 整n, k0, E以满足前式。 看右图,曲线的形状决 定了积分的结果。 注意 RA于rA的区别。
12
2.3无梯度反应器
• 无梯度,即在反应器内无论轴向径向都 没有温度浓度梯度。 • 无梯度,靠循环来实现。
FA1,V1,XA1,CA1 FA2,V2,XA2,CA2
FA0,V0,XA0,CA0
FA3,V3,XA3,CA3
13
• 循环比β=V3/V0 x • 若反应器以平推流操作,则: R=V1C A0 x V • 若xA0视为0,经推导得:
Ab 床层内侧换热面积(m 2 ) Au 床层外侧换热面积(m 2 ) Am 床层内外侧换热面积的对数平均值(m 2 )
--管壁的导热系数(kcal / mhr oC )
66
典型模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