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17课《端午的鸭蛋》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说民俗 述真情
动作、服饰
外观
制 作工艺
口感
神态、场景
下课!谢谢观赏
——冰心《腊八粥》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处 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 两条碧绿的长龙。
——老舍《北京的春节》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 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屈原已死三千年, 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 万人喝彩青潭边。
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
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 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 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 筒。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
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 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 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 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之。
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 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恋故乡 忆民俗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 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 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 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 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 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 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 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端午的鸭蛋》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端午的鸭蛋》课件 新人教版

5、喝雄黄酒:用酒 和的雄黄在额头上 画一个“王”字。
6、放黄烟子:点着后 不响,冒出一股白烟。 在板壁上写“一笔虎”。
7、吃十二红: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炒红苋菜 咸鸭蛋
油爆虾
以上这“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
品味语言
•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 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 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仔细体会本文 语言上的特色,用“我喜欢 ,因 为 ”的句式来品析本文的语言。
悠然我思
• 作者笔下的端午满含着浓浓的民族风 味,即使是小小的鸭蛋也是趣味盎然。 可是我们现在却又越来越多的人抱怨 过传统节日没意思,反倒是对西洋节 日越来越推崇。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民俗 文化得以传承?
整体感知
• 1、本文主要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 3、作者家乡的鸭蛋有着怎样的特 点?为什么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1、系百索子:五色的丝
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2、做香角子:丝丝缠 成小粽子,里面装了 香面。
3、贴五毒:红纸剪成 五毒,贴在门槛上。
4、贴符:一尺来长的 黄色、蓝色的纸条,画 些道道,贴在门楣上。
17、端 午 的 鸭 蛋
汪曾祺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 节、艾节、端五、重午、午 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 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 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 的传统节日。
端午风情
包粽子
• 赛龙舟
插艾草
学习目标
•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感 情。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语文人教彩色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PPT课件
16
端午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源自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
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
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
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
伍子胥
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
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
许之。
端午的意义: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 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 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 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 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 从唐代以来规定的重要节日。 又称端午节。古人把五月也 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 作“午日”,“端”又是 “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 五就叫“端午”;还有叫 “重午”,或者是“端阳” 节的。
端午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 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 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 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 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 屈原 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答:这一句体现了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古汉语与口语兼而有之。 前几个小分句本是很通俗的大白话,却突然用了一个“多矣”, 之后马上又回到大白话,仿佛当代的青年人说着说着汉语,突 然夹杂着几个英语单词,并没有不论不类之感。这一“文白夹 杂”句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2、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高邮的咸鸭蛋的特 点:(质细 )、( 油多 )。作者采用了( 对比) 的表达方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精品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精品课件(人教版)

汪曾祺及散文特点
初识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 学者 作家
获奖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
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 写凡人小事,写有盐酱醋茶 “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 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 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 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 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 如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 好象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蔼 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 常,但饶有趣味。
改句: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好像高邮就出鸭蛋似的。
原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 了。
改句: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一个 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思考: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 的故事。它和本文主题有关吗?谈谈你的理解
有关,作者由萤火虫在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 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随意,体现了汪曾 散文的闲适自由风格。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端午风俗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
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 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 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 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 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 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 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 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 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 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 成后来的粽子样。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代表作有《受戒 》、《大淖记事》等小 说,《蒲桥集》等散文 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 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 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 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 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 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 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 了整体的严谨与谐。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
例: 1、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
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 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2、这是远近闻名 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
、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 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通过这些反映出作者满怀着自 豪和喜爱之情介绍高邮的鸭蛋。 • 作者用这些事实,通过平淡而 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 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源于作 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源于那深 深的故乡情节。
课文小结
端 午 的 鸭 蛋
活情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的感 怀: 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想对 。故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乡 的 名声(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自 久远)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豪 家乡的鸭蛋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 质细而油多 引袁枚文 热 爱 特色 作证 之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情 , 挂“鸭蛋 囊萤映雪的故事 对 端午的鸭蛋 络子” 童 敲破“空 年 联想 头吃 鸭蛋壳装萤 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
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增 添了“淡淡的幽默”。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 鸭蛋!
平实的口语,无所谓的态度,却将对自己家 乡鸭蛋的自得之意隐藏其中,泛着淡淡的幽默。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 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 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 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 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 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读起来亲切自然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 筷子挖着吃。
❖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 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空头”“白嘴”有地方特色。
作者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有淡淡的幽默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 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 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
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 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 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 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读读写写: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2
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
“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
告终。一时间国人脸上大感无

课件《端午的鸭蛋-》(共25张PPT)

课件《端午的鸭蛋-》(共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 单元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课堂·导入
新年吃饺子、放鞭炮、拜年;元宵节观 灯会;端午节吃粽子……这些传统节日给每 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喜庆和团圆。是我们难忘 的记忆。下面我们随作家汪曾祺一起感受浓浓 的民俗风情。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 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 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 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字·词·音 1.注音。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 门楣: 门框上的横木。 •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
第三部分(第4-6段):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 午的鸭蛋。
新课·讲解
1.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
端 午 节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一是 个为 总介 体绍 背鸭 景蛋 引设 出
这和其它地方一样
不一样的较为独特的
这些习俗的介绍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
介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好处是:使文章增添书卷气和典雅之美 4.有点幽默。
课堂·小结

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
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儿时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生活的滋味,始于……
一杯茶
一枚书签
一片枫叶
一本书
钓鱼
下象棋
我想说……
教 师 寄 语
慢慢走 去发现生活中的意思 静下心 去欣赏意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生活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经历过沧海,对别 处的水就难以看上 眼了;比喻曾见过 大世面,不把平常 的事物放在眼里。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自由朗读
感知课文
1、根据文章所写内容的不同,试用 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 不能忘怀?
联系生活
描绘“鸭蛋”
生活中,我们总是有许多难以忘怀 的东西:也许是带给你笑声的一个尖尖 的沙堆,也许是轻轻滑过你脸庞的一片 树叶,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手中 的笔,真真切切地记下生活的滋味吧。 请大家以“生活的滋味,始于——”为 题写一段文字,记下自己曾经经历过的 往事,字数不限,但要写出乡土味,写 出感情。

读出感情
读出情趣
1、“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 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 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 “空头”“白嘴”有地方特色 3、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 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文白夹杂” ,增添了“淡淡的幽默”。 4、“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 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
文如其人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很多习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段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段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外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下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中央都有的。

有一个习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外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习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他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项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少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擅长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入。

双黄鸭蛋滋味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外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快乐的,似乎我们那穷中央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中央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家乡咸鸭蛋,我真实瞧不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新人教版
2、p133第三段“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 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 别处所不及 了。”
精讲
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 的?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和口语于一炉, 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完美滴结合在一起,在 平实、自然中渗透着东方的典雅之美,可见 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底。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1.通过阅读本文,体会汪曾祺小说独特的语言 特色,80%的学生能归纳出其特点。
2.通过品析本文,90%的学生能感悟出文章主 旨,与之共鸣。
3 了解端午的民风民俗,开阔眼界。
汪曾祺
知人论世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 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 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 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 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 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 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 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 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自学
• 学习内容:作者家乡有哪些端午风俗?请按顺 序找出来。
• 学法提示:1、快速浏览课文,标上段落序号。找出相关
内容后,用笔标注出来。2、时间4分钟。3、安静独立完
成,完成的翻绿牌。
2号坐姿
• 知者先行:《知能》17课的课内阅读部分
探究2
• 探究任务:汪曾祺的小说语言十分独特,通过研 读本文,你能归结出其主要特点吗?
• 探究方法提示 例如:p134第一段“端午的鸭
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从“白嘴吃”可以看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巧妙地融入了方 言,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 小组分工要求:1、时间4分钟。2、组长组织讨论, 三号坐姿。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在家乡,端午节的许多风俗和其他地方一样。

其中包括系百索子,用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掉色,洗脸时会在手腕上留下红绿相间的印记。

还有做香角子,用丝丝缠成小粽子,里面装着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此外还有贴五毒,用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还有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据说可以避邪。

喝雄黄酒也是一种风俗,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许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

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是放黄烟子,黄烟子是一种炮仗,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将其点燃后,会冒出一股黄烟,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会用它在板壁上写虎字。

此外,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其中包括炒红苋菜、油爆虾和咸鸭蛋。

这三样在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都吃得起。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以出产高邮大麻鸭而闻名。

由于鸭子数量众多,因此鸭蛋也十分丰富。

高邮人擅长腌制鸭蛋,尤其是咸鸭蛋,因此高邮的咸鸭蛋名声在外。

每当我在苏南或浙江等地提到我的家乡时,人们总会敬畏地说:“哦,你们那里出产咸鸭蛋啊!”在上海的腌腊店里,也可以买到咸鸭蛋,但是他们会特别注明:“高邮咸蛋”。

此外,高邮还以出产双黄鸭蛋而著称。

虽然其他地方也有双黄鸭蛋,但高邮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方,可以批量销售。

虽然双黄鸭蛋的味道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切开后两个圆圆的蛋黄让人惊叹。

但是当我听到异乡人称赞高邮的鸭蛋时,我并不感到高兴,好像我们那个贫穷的地方只能出鸭蛋一样。

但是高邮的咸鸭蛋确实非常美味,我曾经走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鸭蛋,但和我家乡的咸鸭蛋完全不能相比。

XXX在《随园食单小菜单》中提到了“腌蛋”,他的《食单》中很多菜的做法都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他在《腌蛋》这一条中提到,高邮的咸蛋质地细腻,油脂丰富,是高文端公最喜欢的食品之一。

在宴会上,先夹取一些以敬客,然后放在盘子中。

最好是带着鸭蛋壳切开,同时食用蛋黄和蛋白;不要只吃蛋黄,否则味道不全,油脂也会散失。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一、课前导入
1.观察图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

2.问学生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学生可以围绕传统风俗、节气、食品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二、课文探究
1. 初读课文
1.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2.让学生自读,找出生词、熟悉课文。

2. 文本解读
1.教师逐段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和主旨。

3.可以进行一些补充知识,如端午节由来、赛龙舟等。

3. 课文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课文练习,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 创意活动
1.学生小组阅读消夏的《粽子怎么煮》,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探究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2.学生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端午节各种物品,如五彩丝线、香囊等,了解端午节风俗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常规学习
1.教师布置相关的语文作业,如默写、课外阅读、作文等。

2.常规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拓展
1.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

2.学生可以参考其他来源的素材,如传统非遗文化、历史知识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个人立场。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节俗风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2019/5/26
42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 到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 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 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 ‘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 “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 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 豆。
家乡的端午——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5/26
11
读文本 家乡的端午(1)
作者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 贴符、喝雄黄酒”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还有一个风俗”:吃“十二
2019/5/26
红”
2019/5/26
16
⑥这是吃法多样的鸭蛋,因为“可以带壳切 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 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这是色彩鲜艳的鸭蛋,因为蛋壳是淡青色 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2019/5/26
17
读文本
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 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2019/5/26
2
题目解说:
“端午”即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 五,这天中国人为祭奠屈原要吃 粽子煮鸡蛋或鸭蛋。本文记叙的 自己家乡特有的一种鸭蛋,反映 的是家乡特有风俗。
2019/5/26
3
说风俗 春七重元节夕阳宵节节清明
2019/5/26
端午节 中 秋 节
4
2019/5/26
5
…… 艾草
粽子
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
授课人:达川区南岳初中李发千教材分析:
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民间文化,旨在让大家关注民俗,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

就本文而言,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以及作者用平实的笔触记录平实生活的动人底蕴。

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处于八年级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本文很多内容是从儿童的角度叙述和描写的,因此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往往觉得可说可写的东西较少,容易忽略身边的小事物,而《端午的鸭蛋》则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汪曾祺“小叙事”的风格,平淡有味而又闲适从容,因而在授课中应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

教学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文中作者的故乡情结,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文中作者的故乡情结,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以及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法、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说风俗——理层次——说鸭蛋——品语言——写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过了端午节,咱们来说说我们本地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吃粽子、挂艾草、插菖蒲、洗药草澡……)
2、现在,让我们随祖籍江苏高邮的作家汪曾祺先生一起去看看他们那里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吧。

【设计意图】:通过说本地端午风俗习惯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谈作者家乡端午节风俗习惯,引起学生对高邮端午节风俗习惯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意
1、说风俗
快速阅读课文,找找文中作者描写了他们家乡哪些端午习俗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
【设计意图】:承接激趣环节的说本地端午习俗,自然引出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为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奠定基础。

2、理层次
文章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见课文不仅仅写了端午的风俗,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文章,思考还写了什么内容?
端午的风俗(第1自然段);
家乡的鸭蛋(第2-3自然段);
端午的鸭蛋(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由端午的习俗引出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那是因为家乡的鸭蛋不一般。

资料链接:高邮鸭蛋网:《魅力农产品之江苏篇:高邮鸭蛋》
所以自古就有“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的美誉,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蛋的中部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有“蛋中之王”的美称。

(2)、齐读2-3自然段,找找在文中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哪些特点?并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为句式说一段话。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3)、再读课文,体会在2-3两段文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赞美,自豪)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设计意图】:在说鸭蛋的环节中,由资料链接引起学生对小小鸭蛋的兴趣,同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

”为句式说一段话的形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对话文本,同时通过齐读,个别句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说端午鸭蛋
(1)、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数儿时的记忆了。

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数四、五两段了。

这两段写什么?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2)、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呢?(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的什么情感? (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
【设计意图】端午的鸭蛋,作者着力写了几件儿时的趣事,不妨就让学生说“趣”,在“趣”
中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时通过“说风俗,理内容,说鸭蛋、端午鸭蛋”几个环
节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文中作者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
怀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三、布置作业与课堂小结:拓展迁移,诉写真情
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种种过往……那么,一说起故
乡,我们又会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又勾起了你怎样的儿时情愫? 请同学们以“一说
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为句式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作者在本文主要通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的热爱和童年的怀念,
结合课文的重难点来拓展延伸,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所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文字写
出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