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决策方法20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2-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2-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f i di d i f i (i 1,2,, K )
式中: i和 d i分别表示与 f i 相应的、与 f i* d 相比 的目标超过值和不足值,即正、负偏差变 量;pl 表示第l个优先级; lk 、 lk表示在同一优
先级 pl 中不同目标的正、负偏差变量的权系数。
i ( x1 , x2 ,, xn ) gi (i 1,2,, m)
f jmin f j f jmax ( j 2,3,, k )
采用矩阵可记为
max(min) f1 ( X ) Z
Φ( X ) G
F1min F1 F1max
四、目标规划模型
也需要预先确定各个目标的期望值
数,假定有K个目标,L个优先级
(L K ) 目标规划模型的数学形式为


f i 同时给每一个目标赋予一个优先因子和权系
min Z pl ( lk d k lk d k ) l 1 k 1
L
K
(2.18) (2.19) (2.20)
i ( x1 , x2 ,, xn ) gi (i 1,2,, m)
2
多目标规划求解技术简介
效用最优化模型
罚款模型
约束模型 目标规划模型
为了求得多目标规划问题的非劣 解,常常需要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 为单目标规划问题去处理。实现这种 转化,有如下几种建模方法:
一、效用最优化模型
建摸依据:规划问题的各个目标函数可以通过 一定的方式进行求和运算。这种方法将一系列的目 标函数与效用函数建立相关关系,各目标之间通过 效用函数协调,使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传统的单 目标规划问题
三、约束模型
理论依据 :若规划问题的某一目标可 以给出一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则该目标就 可以作为约束条件而被排除出目标组,进 入约束条件组中。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当目标函数处于冲突状态时;就不会 存在使所有目标函数同时达到最大或最 小值的最优解;于是我们只能寻求非说;①的 目f1 标值比②大; 但其目标值 比②小;因此无法 确定这两个方案的优与劣 在各 个方案之间;显然:③比②好;④ 比①好;⑦比③好;⑤比④好 而 对于方案⑤ ⑥ ⑦之间则无法确 定优劣;而且又没有比它们更好 的其他方案;所以它们就被称之 为多目标规划问题的非劣解或有 效解;其余方案都称为劣解 所有 非劣解构成的集合称为非劣解集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两个明显特点: 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目标间的矛盾性
1 制订多目标决策的过程:四个步骤
第一步:问题的构成;即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明 确主要因素 界限和环境等;确定问题的目标集 第二步:建立模型;即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建立起 一个适合模型 第三步:分析和评价;即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比 较;从而对每一个目标定一个或几个属性称为目标函 数;这些属性的值作为采用某方案时各个目标的一种 度量 第四步:确定实施方案;即依据每一个目标的属 性值和预先规定的决策规则比较可行的方案;按优劣 次序将所有的方案排序;从而确定出最好的实施方案
或若干个既便于测量又能间接地反映目标达到程度的 属性 这种属性称代用属性 例如;论文工作量可用从事 论文工作的时间及内容作为代用属性
• 目标的属性必须满足: 可理解性和可测性
可理解性:其值能标定相应目标达到的程度
可测性:对给定方案能按某种标度给属性赋 值
3决策情况:决策问题的结构和决策环境 4决策规则:最优规则和满意规则
它反映了特定目标达到目的的程度
总体目标
目标1

目标i
… 目标m
分目标11 … … 分目标i1
属性: f i1
f in i

决策理论与方法多属性决策多目标及序贯决策-文档资料

决策理论与方法多属性决策多目标及序贯决策-文档资料
多属性决策分析—多目标决策
• 什么是多目标决策问题?(例如购买衣服时,款式、价格、 颜色、质量等可能都是决策目标)。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点 :
– 决策问题的目标多于一个; – 多个目标间不可公度(non-commensurable),即各目标没有统一的衡
量标准,难以比较;
– 各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 一般将决策变量离散、决策方案有限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称为 多属性(Multi-attribute)决策问题;而将决策变量连续、有无 限决策方案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称为多目标(Multi-objective)决 策问题。两者又可以统称为多准则(Multi-criterion)决策问题 。
2021/4/16
总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2
多属性决策分析—相关术语
• 目标(Objective):决策人的愿望或决策人所 希望达到的、努力的方向(如物美价廉)。在多 目标决策中,目标是求极值的对象,是需要 优化的函数式。
• 目的(Goal):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决 策人的期望,是目标的具体数值表现。目标 和目的常混用。
– 属性集是最小完备集:既要能够描述决策问题的 所有(重要)方面,又不能有冗余;
– 属性的测量值是可运算的; – 属性集内的各属性相互独立、可分解。
• 但在实际决策中,上述要求很难达到,这也 正是我们开展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动力源 。
2021/4/16
6
多属性决策分析—目标与属性
• 例:某流域水资源项目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及
– 映射区间定义:[M0,M*] – 定义映射z:fi(a)→zi(a),zi(a)=M0+(M*-M0)(fi(a)-fmin)/(fmax-fmin) – 一般取M0=0,M*=1。对应标准0-1转换。

目标管理-第5章多目标决策分析 精品

目标管理-第5章多目标决策分析 精品

5.1.4 目标准则体系风险因素的处理
多目标决策的风险因素,应该在目标准则体系中对涉 及风险因素的各子目标分别加以处理。对存在风险因素的 所有目标准则都分别作这样的技术处理。于是,风险型多 目标问题就转化为确定型多目标问题。
1 第一节 多目标决策的目标准则体系 2 第二节 多维效用并合方法 3 第三节 层次分析方法 4 第四节 DEA方法 5 第五节 目标规划方法
(一)问题 经过统计分析测算,我国人口发展周期应是人均寿命70年。制定人口控制目 标,宜以100年为时间范围。需要确定,在100年内,我国人口控制最合理的 总目标是多少。 (二)方案 对我国总人口目标的14个方案进行决策分析,即我国总人口分别控制为 2亿、3亿、4亿、5亿、6亿、7亿、8亿、9亿、10亿、11亿、12亿、13亿、14
第五章 多目标决策分析
例1:学校的扩建
– 满足入学要求: – 扩建费用最少:
例2:候选人选择
– 年龄和健康状况: – 工作作风: – 品德: – 才能
例3: 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选择
– 收入: – 工作强度: – 发展潜力: – 学术性: – 社会地位: – 地理位置: – 个人偏好:
多目标决策的概念
以上四个分目标,在计算并合效用时,将“吃用”和“实力”并合为效用值V1 为 ,“最低总生育率”和“各国对比”并合为V效2 用值 。
5.2 多维效用并合方法
3.子目标
分目标“吃用”和“实力”还不能用单一准则进行评价,需要作进一步 的分解
分目标“吃用”先分解为“吃”和“用”两个子目标。子目标“吃”和 “用”还需要再作分解。“吃”分解为人均粮食需求和人均鱼肉需求两个更 低一层次的子目标,简称“粮食”和“鱼、肉”。这两个子目标均可以用单 一准则评价,无需继续分解。同样,“用”也可以分解为人均土地需求、人 均空气需求、人均用水需求三个低一层子目标,简称“土地”、“空气”、 “水”,不必再继续分解。这样,分目标吃用最后分解为5个最低一层子目 标,其评价效用值分别为 ui (i 1,2,,5)

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

2019/11/21
10
目标准则体系的结构
• 单层次目标准则体系 • 序列型多层次目标决则体系 • 非序列型多层次目标准则体系
2019/11/21
下部分内容
11
单层次目标准则体系
• 各个目标都属于同一层次,每个目标无须 分解就可以用单准则给出定量评价。
• 这类多目标决策问题,可以在微观经济管 理中经常碰到。
2019/11/21
9
构建目标准则体系的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各子目标要反映所有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 影响,重视决策问题各环境因素层次性和相关性。
• 可比性原则
• 各子目标的分解和设计既要注意不同社会经济系 统的横向比较,又要注意同一系统纵向动态分析。
• 可操作性原则
• 各评价子目标设计要含义明确,与现行统计指标 口径一致,便于采集数据。
2019/11/21
7
目标准则体系
2019/11/21
8
目标准则体系说明
• 最上一层,通常只有一个目标,称之为
总体目标。
• 最下一层,其中的每个子目标都可以用
单一准则评价,称为准则层。
• 合理的给出表示每个可行方案满意程度
的数值,称为满意度。
• 构建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目标准则体系, 是多目标决策分析的前提。
和维修保养两个子目标,这两个子目标
效用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设备可靠性好,
即使维修保养差一些,也能保证设备可
靠运行。同样,维修保养好,即使设备
可靠性较差,也能保证设备运行可靠,
故适合代换规则。

2019/11/21

30
加法规则
• 二维效用并合的加法规则适用于以下情况: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

所以这个例子的非劣解集是X*=[0,2]。
但是,变动权系数法对于较大的n和p,以及复杂的分量函数,求解是 很困难的,怎样不断变动权系数还是一个问题。
2 确定加权系数的方法
2.1 法
考虑多目标数学规划问题:
min F (x) s.t.x X
[
f1 (x),
f 2 (x), ,
f p (x)]
( p 2)
s.t. 2 x 2
作评价函数 U x wx2 1 w2 x
求解
min U x
s.t. 2 x 2
令 dU (x) 0 ,得 2wx (1 w) 0
dx
最优解为: x * (w) 1 w
2w
当w从1变动到5,x*由0变到2,
0 w 1
当w从1/5变动到0,x*由2变到+∞,但是这些解不可行,不予考虑。

w1p
w1
w2

wj

wp
在对在均值偏差太大的权系数进行适当协商和调整之后,求
出各个权系数wj的平均值:
wj
1 l
k 1
wkj
然后构造统计加权和评价函数:
U x
P
wj
f
j
x
j 1
因为这时把权系数wj看成是一个随机数,因此在比较两个方
案x1和x2的优劣时,不能直接比较 U x1 和 U x2 的大小,而只能
fi(x),[(1≤j≤p)具有相同的度量单位,那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规
则加权后,再按某种方式求和,构成评价函数。然后,再对评价
函数求单目标极小化。对于权系数的不同处理和求和方式的不同
,可有下列不同方法。
1.1 线性加权和法
分别给多目标函数F(x)的第j个分量fj(x)赋以权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基本内容一、多目标决策概述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

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

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5、层次加权得出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最大权重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判断矩阵以每两个方案(或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为元素的矩阵称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具有三条性质:(1)1=ii a (2)ji ij a a /1= (3)kjik ij a a a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可以利用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估计出来。

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

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
0.484 0.168 0.3484
(2)组合权重:
准则 B1
B2
方案 权重 0.484 0.168
C1 0.105 0.592
C2 0.258 0.333
C3 0.637 0.075
B3 0.348 总权重 0.081 0.1785 0.188 0.2462 0.731 0.5753
例题二: 构造一个教师评价结构图,两
C2D =[
0.057 0.523 0.121 0.299]
C3D =[0.375 0.375 0.125 0.125
]
一致性检测:A —C C1 NhomakorabeaC2
C3 权重
C1
1
1/5
1/3 0.105
C2
5
1
3 0.637
C3
3
1/3
1 0.528
A C =[0.105 0.637 0.258]
A —C C1 C2 C3 权重
C1
1
1/5 1/3 0.105
C2
5
1
3 0.637
C3
3
1/3
1 0.528
同理进行其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进行组合:
总结:
1.构建层次结构图 2.构造比较矩阵 3.计算权重 4.进行一致性检验 5.组合,计算总排序权重 6.进行一致性检验* 7.比较总排序权重,选取最大的
例题10.1(P248):
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
宫力 0153123916
基本思想:
1.构建层次结构图 2.两两比较,形成一个矩阵 3.矩阵中的数(1、3、5、7;2、4、6、8) 4.权重计算 5.一致性检测
例10.1(P235)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多目标决策法

第十七章 多目标决策法基本内容一、多目标决策概述多目标决策:统计决策中的目标通常不会只有一个,而是有多个目标,具有多个目标的决策问题的决策即称为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决策的方法有多属性效用理论、字典序数法、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优劣系数法、模糊决策法等。

多目标决策的特点:1、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即众多目标之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某一目标的完善往往会损害其他目标的实现。

常用的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分类:单层目标体系;树形多层目标体系;非树形多层目标体系。

多目标决策遵循的原则:1、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目标个数。

2、分析各目标重要性大小,分别赋予不同权数。

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法,是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一)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层次之间存在递进结构,即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

(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明确问题,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问题层次化,划分为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2、通过对各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由各层判断矩阵确定各层权重。

用特征向量法中的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4、对各层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一致性检验通过后,按归一化处理过的特征向量作为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加权值。

否则,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5、层次加权得出各方案关于总目标的权重,最大权重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判断矩阵以每两个方案(或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为元素的矩阵称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具有三条性质:(1)1=ii a (2)ji ij a a /1= (3)kj ik ij a a a ⋅=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可以利用决策者的知识和经验估计出来。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

多目标决策方法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1) 案例个人:购物;买房;择业......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2) 要素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

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21x f x f x f DR n0)(,0)(,0)(.21≤≤≤x g x g x g TS p决策空间:}0)({≤=x g x X i 目标空间})({X x x f F ∈=两个例子:离散型;连续型3.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 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第十章多目标决策

第十章多目标决策
2020/3/25
AHP方法计算原理
• 问题:为什么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的最大 特征值的向量
• W=(w1, w2, …,wn)T, • 可以作为评价单元A1, A2, …,An的权重向
量?
2020/3/25
• 解释:假设事先已知这n个评价单元的权重向 量为W= (w1, w2, …,wn) T ,
4.附上进一步的补充资料后,请各专家重新对各目标权数作出
估计值 wij
M~ (w j ) =
1 n
n i=1
wij ,
j = 1,2,L , p
D~(w j
)
=
1 n -1
n i=1
[wij
-
M~
(w j )]2
5.重复上述步骤,经过几次反复后,直至第k 步估计方差小于
或202等0/3于/25预先给定的标准e (e > 0) 。
6.确定最终的目标函数权重估计值。
令 M( j) = i : lij ,i =1,2, ,n
其中 是预先给定的标准,且0 1 。
则第j 个目标之权数的最终估计值为:wj
=
1 M( j)
wi/j
iM( j)
其中M( j) 表示集合M( j) 中元素的个数。
这种方法实质是先以 为尺子,将信任度达不到 的
W= (w1, w2, …,wn) T 是完全精确的权重向量
近似判断矩阵A最大特征值的向量
W= (w1, w2, …,wn) T 可以作为近似的权重向量
2020/3/25
(3) 单层次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检验
在 单 层 次 判 断 矩 阵 A 中 ,当 a ij
=
a ik a jk
时,称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目标决策方法一.多目标决策方法简介 1.多目标决策问题及特点(1) 案例个人:购物;买房;择业......集体或社会:商场,医院选址;水库高度选择......(2) 要素行动方案集合X;目标和属性;偏好结构和决策规则 (3) 多目标决策有如下几个特点:决策问题追求的优化目标多于一个;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指标量纲的不一致性; 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表示出来,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

有些指标是模糊的、定性的,如人才选拔时候选人素质考察时往往会以:思想品德、学历、能力、工作作风、市场应变能力等个性指标作为决策依据。

2.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描述决策空间:}0)({≤=x g x X i 目标空间})({X x x f F ∈=两个例子: 离散型;连续型3. 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劣解与非劣解非劣解的寻找连续型有时较难4.多目标决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化多为少法:化成只有二个或一个目标的问题;(2)直接求非劣解法:先求出一组非劣解,然后按事先确定好的评价标准从中找出一个满意的解。

(3)分层序列法:将所有目标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序,先求出第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前一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依次求下一目标的最优解,一直求到最后一个目标为止。

((4)目标规划法:对于每一个目标都事先给定一个期望值,然后在满足系统一定约束条件下,找出与目标期望值最近的解。

(5)重排序法:把原来的不好比较的非劣解通过其他办法使其排出优劣次序来。

(6)多属性效用法:各个目标均用表示效用程度大小的效用函数表示,通过效用函数构成多目标的综合效用函数,以此来评价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7)层次分析法:把目标体系结构予以展开,求得目标与决策方案的计量关系。

(8)多目标群决策和多目标模糊决策。

(9)字典序数法和多属性效用理论法等。

二、几种常见方法简介及应用1.加性加权法(1)基本假设:1.属性描述用基数定量描述,且相互独立; 2.价值函数的形式是加性的。

虽然价值函数很难确切描述,但决策者认为效用合成可用加性,另外,每个属性的价值函数是关于属性指标的线性函数。

(2) 符号说明:ij y :第i 个方案关于第j 个属性的取值;ij z :ij y 的规范值;j w :第j 个属性的权重;i v :第i 个方案的综合取值 (3)加性加权模型:1max ii mv ≤≤1ni j ijj v W Z ==∑ 1,......i m = 1,......j n =(1)ij z 的规范算法:max max min ij ij ij ij ijY Y Z Y Y -=- 当为j 成本型时,min max min ij ij ij ij ijiiY Y Z Y Y -=- 当j 为效益型时,[]0,1ij Z ∈,当1ij Z =时,最优;0ij Z =时,最差。

规范后ij Z 是越大越优的。

Note :特殊问题的规范化值例子:人员招聘中对人的满意度的评价――――公务员的招聘 (4)权重Wi 的求解 ――关键两种:一是直接由决策者给出;二是分析者根据决策者给的偏好信息用一定的方法导出。

由决策者对目标的成对比较,来导出属性目标的权重:成对比较矩阵()ij n n A a ⨯=ij a :第i 个目标相对于第j 个目标的重要性(按1-9比例标度赋值,这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人们区分信息等做的极限能力为7±2,标度1,3,5,7,9对应于两因素相比为同等重要,略微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和绝对重要,而2,4,6,8表示两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对应的极度值)成对比较矩阵性质:正互反性jia 1a ij =,0W 0A max >≥>且存在时,,n λ;A 为一致阵0==↔i max ,n λλ例1:⎥⎥⎥⎥⎥⎥⎥⎦⎤⎢⎢⎢⎢⎢⎢⎢⎣⎡=143214134132312231214321A ∑=n λ 1)(=A r 理论说明:二阶.三阶虽然由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的多样性,因而判断矩阵A 未必是一致阵。

但是仍要求A 有大体上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一个判断矩阵如果是有效的就不应该出现诸如“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比甲极端重要的逻辑谬误。

因此对A 需作检验,关于A 的一致性检验分如下几步:(1) 计算一致性指标max 1nCI n λ-=- (2)(2)查找相应的平均一致性指标RI表1:1-15阶正互反矩阵计算1000次得到的RI(3)计算一致性比例CRCICR RI=(3) 如CR <0.1,则认为A 的一致性问题可接受,否则需对A 作适当的修正。

利用上述成对比较矩阵,可采用和法,根法,特征根法,最小平方法来计算权重,具体方法如下:和法: 111n iji n j kjk a W n a ===∑∑ 1,2,......i n = ,11nii w==∑(4)例 2 ⎥⎥⎥⎥⎥⎦⎤⎢⎢⎢⎢⎢⎣⎡=131231321311A 1593.01=W 5889.02=W2578.03=W如果已求得各权重向量1w ,…wn ,则 max λ也可由下式计算得到:111max nij jnj ia wn w λλ===∑∑(5)根法: 11111nnij j i n n n kj k j a W a ===⎛⎫ ⎪⎝⎭=⎛⎫ ⎪⎝⎭∏∑∏ 1,2,......i n = , 11ni Wi ==∑(6)特征根法:()max 0A I W λ-= ()12,,......Tn W W W W = 11ni Wi ==∑ 得 唯一正解 (7)最小平方法: ()211min nnij j i i j a w w ==-∑∑11ni Wi ==∑(条件极值求得)(jiw w ≈ij a ) (8) 迭代法:⎥⎥⎥⎥⎥⎦⎤⎢⎢⎢⎢⎢⎣⎡=131231321311A ⎥⎥⎥⎥⎥⎥⎦⎤⎢⎢⎢⎢⎢⎢⎣⎡=3131310e k k Ae e =+1 ⎥⎥⎥⎦⎤⎢⎢⎢⎣⎡=2206.06176.01618.010e ⎥⎥⎥⎦⎤⎢⎢⎢⎣⎡=7500.07648.13677.02e ⎥⎥⎥⎦⎤⎢⎢⎢⎣⎡=⎥⎥⎥⎦⎤⎢⎢⎢⎣⎡=2602.06122.01301.07500.07648.13677.08825.2120e ...... 注意:差异不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计算实例:控制仪器的购买某人拟购买一个控制仪器,现有四种产品可供选择。

每种产品的满意度用4个目标去衡量,即:可靠度,成本,外观和重量。

每个目标对应的属性值都可以量化。

每个方案即每个产品对应的属性值 用下表1所示的决策矩阵描述表示的1X ,2X ,3X ,和4X 分别代表4个产品。

在这4个目标中,可靠度和外观的值越大越好,成本和重量值越小越好。

试帮助该人确定这四种仪器的优势。

仪器购买的决策矩阵表1方案4X 的每个属性值都劣于方案1X 的每个属性值,故方案4X 是一劣解,将其从方案集中排除,则待选方案为 1X ,2X ,3X 。

对效益型属性1f ,3f 和成本型属性 2f ,4f 利用(3)和(2)将方案1X ,2X ,3X 的属性进行规范化处理,得:设决策者偏好结构为如下的成对比较矩阵;124512122141211151211A ⎛⎫⎪⎪= ⎪⎪⎝⎭(一致性检验不能少!) 采用(4)式(111n iji n j kjk a W n a ===∑∑)计算得:最后计算得三个方案1X ,2X ,3X 的目标值i V 为:1ni j ij j V W Z ==∑ 故10.6397V =,20.5579V =,30.2831V =因此,四种产品的选择顺序为: 1234X X X X >>> 2 基于理想解的排序模型(目标规划法) (1)基本假设1. 属性描述用基数定量描述,且相互独立;2. 决策者偏好用权(2)符号说明*j Z :各属性规范化后的最优值,*x :理想解,即*x 所对应的各属性值都是规范化后的最优值 i S :第i 个方案与理想解的测度(2) 基于理想解的排序模型1min i i miS ≤≤=(9)如果决策者不给出权或给出的各属性的权相同,可用如下模型计算:1min i i miS ≤≤=(10)注意:ij Y 的规范化可采用如下的方法:ij Y Z =()211mij i Z ==∑ (11)理想解*x 的各个属性值()*1,2,......j Z j n =的确定可用如下方 法应用——控制仪器的购买(内容如上)首先排除劣解X4,将各方案的各个属性利用(11)式规范化得: 因此得理想解*x 的各个属性分量为:权重仍用加性加权模型的结果,即各个权重的属性分量为: 代入(9)式计算得:即四种产品的选择顺序为:2134X X X X >>> 3 线性分配模型(1) 基本假设1. 属性描述采用序数形式,决策者的偏好仍用权来表示2. 对某一属性,不同方案允许并列,但最终排序不允许并列。

(2) 符号说明:ij W 方案i X 排在位次j 的权重,称()ijm nW W ⨯=为权矩阵。

在权矩阵中,如第k行中对应L 列的元素最大,则方案i X 有最大的可能排在第L 列。

(3) 线性分配模型例 已知决策矩阵如下:设权为:)3.0,1.0,1.0,3.0,2.0(=W构造权矩阵:⎥⎥⎥⎦⎤⎢⎢⎢⎣⎡=3.04.03.03.05.02.04.01.05.0W (行为方案,列为名次) ij W 方案i X 排在位次j 的权重,称()ijm nW W ⨯=为权矩阵。

在权矩阵中,如第k行中对应L 列的元素最大,则方案i X 有最大的可能排在第L 列。

最优决策应使最终排序下权矩阵中对应的总权之和最大,由此可知,这是一个指派问题:11max mnij ij i i W P ==∑∑如存在某一属性下的两个方案并列,可将该属性拆分为两个子属性,并分别赋一半的权重。

控制仪器的购买算例首先,将决策矩阵转化为序数形式。

确定各个目标的权重。

仍用模型加行加权模型的结果,即计算权矩阵12340.639700.363000.11570.8834000.24460.11570.639700001X X W X X ⎛⎫⎪⎪= ⎪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所以最优的排序结果为1234X X X X >>>,此时对应的指派问题的解为112233441P P P P ====,其余0ij P= 4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即AHP ) 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萨蒂最早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评价法。

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决策思维过程数字化,保持决策者思维的一致,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解题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