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讲出”悄然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
确实,教师如果能在上课伊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就能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导入方法:一、诗歌渲染我国是诗的国度。
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
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
比如上《西湖的绿》一文,由于西湖风光让历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惟妙惟肖的诗篇。
所以从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于是在开场就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西湖之韵的诗歌为引子。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西湖的风光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两首古诗,而且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们也会自然地仿诗赞美西湖。
真是一举三得。
二、题目设疑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激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
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三、温故知新在讲授新课前,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知新之趣。
开学第一课说课稿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4)能够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学习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课堂小结:邀请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学生活的故事,如《开学第一天的奇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精神。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校园平面图、学习用品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校园环境和学习用品。
开学第一课说课稿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的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它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认识校园环境,了解课堂规则,学习基本的学习用品名称,掌握简单的自我介绍和礼貌用语。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以下原则:
1.布局:板书将采用对称式布局,左侧列出主要知识点,右侧展示相应的图片或关键词,中间留有空白用于记录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范文集合五篇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范文集合五篇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范文集合五篇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中的第三篇课文《菜园里》。
本课以一幅菜园丰收图为背景,配有个蔬菜名称,和一首带有六种蔬菜特征的韵文组成。
本文极具生活特色,表达了让学生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才能的意识。
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合适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又能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加以稳固。
说学生: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少跟着父母一起去田里、菜市场,对于各种蔬菜的认识也是来自于饭桌上的。
又因为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图片展示蔬菜及名称,有利于学生认识生字,感知生活。
结合本课的特点,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的: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随父母去一次菜市场,认识一些蔬菜,并制作一张你认识的蔬菜的卡片。
2、课件,生字卡片,蔬菜图卡及词卡。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说教法:因为本课以识字为重点,把看图、识字、学词结合起来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了。
所以我打算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生字、新词,解读来自生活的信息。
在朗读教学中,我采用领读、开小火车读、你听我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课件演示和老师板书相结合,表达老师的主导性。
说教学过程:遵照学生从直观到形象的心理认知特点,我为第一课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力量泉。
一位名人曾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如:我课件出示买菜画面,并出示种蔬菜的实物:这节课我们要给它们贴上标签。
这种实物的出示,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形象教学,又调动起学生识字的乐趣。
2020秋一年级语文上册开学第一课《我上学了》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入学教育)
《我上学了》说课稿及反思(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入学教育《我上学了》,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我上学了》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本单元的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兴趣。
为帮助刚入学的新生实现从幼儿园小朋友至小学生的角色转换,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读书写字场景。
以读书写字为切入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每天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时,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小学生了。
那就更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了。
二、说学情考虑到这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学生对学校和本课程都有一种新鲜感,渴望更多的了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由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以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看图、讨论、读儿歌、演示并评点等方法,使学生早早确立“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比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不良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整堂课突出“活动性”,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活动→感悟→实践→指导”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谈话导入——看图学习——课堂总结——作业设置(一)谈话导入部分1.我将《我上学了》一课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问:小朋友们,今天早晨与以前的早晨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让学生感知自己的角色,感受做小学生的骄傲。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精选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精选6篇)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篇1一、说教材《我多想去看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
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析学情低年级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由浅入深,不断提高。
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去过北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的风光,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三、说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1、从“封闭”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四、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和学生特点,《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为:1、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8个词语及2个偏旁,会写“足、走”2个字。
2、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由古诗改编的歌曲组成,通过演唱和欣赏感受古诗的意境。
歌曲《静夜思》为两段体,宫调式,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稍慢的速度表现了思乡的愁绪。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和他们已经具备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和知识,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围绕三维目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正确掌握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并运用于指挥四拍子的歌曲。
2、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洁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3、能从速度、节奏、构造、力度等方面挖掘歌曲内涵,逐步进步学生表现歌曲的才能。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洁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是:四四拍的指挥图示及二声部的合唱。
二、说教法为了到达以上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听唱法:听唱法是学习唱歌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听唱能较准确地模拟、学习歌曲。
如本课教学中,合唱局部先让学生聆听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再让学生跟琴学唱,然后合唱二个声部以打破歌曲难点。
同时我还会根据需要辅以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等教法。
三、说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才能和本课特点,我将通过比照法、讨论法、小组创编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打破教学难点。
四、说过程本课将用一课时来完成,通过激趣导入——学唱歌曲——拓展创编——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来落实。
一、激趣导入课依始,老师演唱《读唐诗》导入〔唱〕,同学们,还有一首歌曲与这首歌有异曲同工之处,想听吗?请听———《静夜思》〔范唱〕。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
接着进入二、学唱歌曲环节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静夜思》,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歌曲的意境。
2、带问题复听:你觉得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表现这种思乡之情的?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老师引导学生得出: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拟舒展,演唱的声音很柔和,力度较弱,情绪略带悲伤,正是这些音乐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之情。
《秋天雨》语文说课稿
《秋天雨》语文说课稿《秋天雨》语文说课稿1【教材简析】《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情与学法分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储备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语言和有感情朗读指导两方面。
对于理解文章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做课前充分预习及思考探究,课堂中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仿写句子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并对秋天的美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做到读写结合。
在知道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块,由于平时我班学生少言寡语,课堂上不积极发言,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准备了钢琴曲《秋日私语》,通过图片展示,把课文中的文字和图像融为一体表现出来,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进行品味,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好。
也为了课堂能自然活跃、轻松愉快。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词并写好12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五彩缤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通过仿写句子,学习作者抓住颜色、样子、动作来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做到读写结合。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1、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认读生字词,并指导写好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最后是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 新课程语文中,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展示台”等栏目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进步学生个性,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园地是前一阶段学习的稳固进步,延伸拓展,在课的组织施行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开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开展。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表达,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施行、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今天执教的内容是新课程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教材有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兴趣语文五个局部。
其中日积月累、兴趣语文两个局部都是有关成语的,我把这两个内容进展整合,作为一个成语专题系列来教。
设计理念:1.努力使课堂成为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以往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没有的不敢讲,这种“本本”扼杀了老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倡导“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进展二次“加工”。
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
2.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开展的“游乐场”。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开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愉快因素,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开展的愉快因素,张扬有利于学生开展的情感体验。
3.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对话的“聊天室”。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互动的、是有意义的提升。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的:1.语文知识和才能: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成语,丰富成语积累,体会成语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成语资,通过储存、积累、揣摩和领悟,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滋补,从而引发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作文6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作文600字
今天是新学期新班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很期待。
当梁老师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想要给梁老师留个好印象喽!
这节课,梁老师讲《在天晴了的时候》。
梁老师先让我们自己读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然后找同学读,有读错的老师就让我们一起订正,当我们都读正确了,梁老师忽然让我们闭上眼睛,保持最舒服的状态,甚至可以趴在桌子上,我们都很纳闷,同学们都在议论:老师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可梁老师却只管微笑,默不作声,当我们安静下来后,老师朗读起了这首诗。
听着听着,我仿佛走在了潮湿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和花朵的芳香,凉爽的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
我开始蹦跳起来,路边茂密的小草沾满了水晶般的露珠,更加鲜绿,娇小羞怯的小白菊被雨水冲刷的更加娇艳,努力地绽放着……忽然我又觉得自己变成了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舞;一会儿我又觉得我变成了一朵云,在天空自由飘荡;一会儿我又变成了我,在草地上踩影子,在树林里捉蝴蝶……老师都读完了,我们还沉浸在奇光异彩的曼妙世界里。
梁老师接着让我们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我们就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自然里漫游。
我们都暗下决心:下一次雨过天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大自然中玩个够。
铃声响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这是我上过的最生动、最有趣的语文课。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语文课堂,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学习文字、感悟情感、领略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堂,就像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小溪,给予我们清新、明媚的感受。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
每当走进语文课堂,就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田野中,满目悠然的绿色和清澈的泉水让人心旷神怡。
老师的授课像是春风拂面,文学杰作如流水般清澈明亮。
我们坐在教室里,仿佛置身于一处处田园风光之中,尽是清新淡雅的风情。
所以每一次语文课,都像是一次美的享受,使我们陶醉其中。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赋予人以明媚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阅读着许多美妙的诗歌,感悟着诗人的心灵,品味着文学的魅力。
每次朗读诗歌时,我们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间,感受着那些婉转动人的诗意。
我们仿佛变成了那些文字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历经坎坷,感受着诗歌的嘹亮清脆。
所以,语文课堂不仅仅给予我们清新的感受,更赋予我们明媚的心情。
语文课堂如同诗意小溪一般,使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师生的朗读,也可以亲自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每当这时,我们就仿佛是那流淌着诗意的小溪,清新明媚的心情随着朗诵而奔涌而出。
我们展现自己最美好最清新的一面,也让自己的心情得以宣泄和释放。
所以,语文课堂如同一束束明亮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使我们陶醉欲罢不能。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给予我们清新、明媚的感受,也使我们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感受诗意的美好。
让我们珍惜语文课堂,珍惜这里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愈加的净化和升华。
【2000字】。
徜徉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之境界
徜徉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之境界摘要:“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让小学语文教学根植现实、链接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模拟、教学客体的原生态展现、教学开放性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情境实践目标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如果说社会生活是人们进行语文实践的大环境,那么,将我们的语文课堂称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小舞台,也许并不为过。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根植现实,更注重与生活的链接。
一、教学情境的生活模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因此,关注、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尤为重要。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合学生自能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机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的课堂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荡起学习的生活涟漪。
研讨课上,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开”字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儿童乐园)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逛儿童乐园,好吗?呀,门关着,怎么进去呢?别急,有一位好朋友来帮助我们了!(在儿童乐园的门上板书“开”字。
)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生:“认识!”“kai——”“我知道!”……(学生直举小手,叫喊声此起彼伏,不时在座位上雀跃着。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的?生1:读书时我看书上有。
生2:在幼儿园,看图画书认识的。
生3:我爷爷教我的。
生4:我家电灯开关上有这个字。
生5:有的卖衣服的商店门上有这个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好朋友”就在我们身边。
谁来开开教室的门?生:(表演)师:(将儿童乐园的门改成开状)现在我们一起进入儿童乐园了!生:耶!(学生们乐得挥起了小拳头)这是多么美的风景!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朴实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认知风采。
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通用6篇)
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通用6篇〕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通用6篇〕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表达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明晰、段落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详细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局部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的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才能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考虑体验人物的内心,饱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开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p 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小学语文走进书里去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走进书里去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美妙。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生僻词汇,教师给予解释。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书籍的热爱,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读书给他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的文章。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完成作业。
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并试着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3.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班级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分享阅读心得。
2. 开展“阅读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案)
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和入学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知道全国各族适龄儿童走进学校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在老师的引领下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以及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喜欢读书、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流的态度。
【教学准备】《上学歌》及有关读书、写字姿势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上学的兴趣。
1.师激趣:祝贺同学们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掌声欢迎大家。
大声告诉老师和同学:“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我爱我们的祖国!”“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2.学生练习。
(老师引导学生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说出自豪感)3.告诉老师今天早上是谁送你来的。
当你来到学校时,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最感兴趣的告诉大家。
4.学生交流,举手示意,回答问题。
(老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然后站好回答,听的同学要认真,这样才能有很多收获)5.师:全国各族的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到了上学的年龄,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你看他们多高兴呀!6.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体会上学的快乐。
二、观察图片,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聚在一起的图片。
2.师:这些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我们因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3.师领读:“我是中国人。
”“我们都是中国人。
”“中华民族是一家。
”4.学生反复朗读,师生评价。
三、认识词、句,激发爱国情感。
1、师: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我们因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
2、师领读:“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长江”“黄河”。
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天安门是祖国的象征,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篇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本文共六行两句话。
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
《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
同时进行说话和表演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1.这样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从而加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互助协作的学习伙伴。
2.这样教落实了以读为主,听、说、演为副线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读出感觉来,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
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听、说、读、演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学生刚刚学完拼音,因此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生字,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规定的小学低年级的阶段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说教法(一)找家,因“趣”而乐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中学,孩子们必将学得有滋有味。
一上课缪老师便说:”缪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
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低年级孩子热情好客,简单的”小客人”三个字已经让他们兴致高昂,在兴趣指引下的有效地进行词语复习,一下子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
”当然,这里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
下面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过的几种导入方法:一、标题设疑导入法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因此,我经常在课一开始就根据课文标题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
这样一来,由于他们急切想解开心中的疑问,由此可以很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在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街市怎么会在天上呢?”“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呢?”“我可以到天上的街市上玩一会儿吗?” ……这些有趣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复习铺垫导入法复习铺垫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已往学过而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
如:教学《群鸟学艺》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小马过河》的寓意: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进行分析,同时要勇于实践,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群鸟学艺》,那么群鸟会不会像小马一样学到一些道理呢?你又会从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这样,可以使学生既温故又知新,一举两得。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文学作品的欣赏讲究意境的领悟,但是仅通过文字的理解让小学生来体会意境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经常借助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在欣赏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在《苏武牧羊》悲凉苍茫的乐曲声中,我向学生描述了几百年前的中国现状:南宋权贵们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国家不断有外敌入侵……紧接着我提问:“如果大家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想怎么做?能怎么做?”学生用稚嫩的语言把自己对权贵的仇恨、对国家的担忧表达了出来。
接着,我因势利导:“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并不哀叹自己的命运,却想着在这样的风雨中为国家戍守西北边疆。
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教案
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教案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教案重点是让刚进小学一年级学生们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老师们应该教同学们明确学习方法及学习要点。
接下来作者为你带来一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教案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教案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感受老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学习的快乐。
2.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主动举手发言,声音响亮。
3.熟悉校园,教育学生爱校、尊老师,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而骄傲。
教学教案重点:老师生初步熟悉,了解学校生活。
教学教案难点:学生能言行合一,逐步养成习惯,做到主动自觉。
教学教案准备:幻灯儿歌教学教案过程:一、教老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老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
(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老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
(教老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老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啦!2.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进行教老师的自我介绍。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
(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 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老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 老师好!)3.教老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反思语文教学中的失“度”现象考试语文失分反思
反思语文教学中的失“度”现象考试语文失分反思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一些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盲目跟风,无所适从,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现象。
现象一:片面追求感情朗读――道是有情却无情《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情”一词的解释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即是带着关切和喜爱的心情去朗读。
但从笔者接触到的课堂来看,少数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关切和喜爱走进文本,却迷恋于声音的强弱和朗读的技巧,片面追求有感情地朗读,使语文教学悄悄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一位老师执教《珍珠鸟》。
在指导学生读“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这句时,先请一位学生朗读,但学生读的比较平淡。
教师说:“我们要有感情去读,让小鸟钻进去。
”另一生朗读,仍没有改进。
教师又说:“感情还不够,小鸟的身子卡在笼子门口了。
”见两位同学都没读好,教师便说:“你注意那个‘进’字了吗?读得重一些。
”于是该生故意将“进”字读得很重。
接着,老师又让其他同学模仿着读。
反思:这位老师只片面关注了某个字音的重读,在声音的强弱变化上做文章。
学生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文本关切和喜爱的感受,而是在拿腔捏调,呆板模仿。
这种隔靴搔痒的朗读指导,只能使学生无病呻吟。
其实,我们应引导学生真正关切并喜爱上文本,让他们“读进去”,品味语文的生命灵性和生活意义,无须夸大其辞,矫柔造作地指导。
现象二:一味强调感受领悟――语言训练无寻处目前,绝大多数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个性学习,朗读感悟”。
可是,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读的目的性不明确,训练意识淡薄,将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不敢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遭来“穿新鞋、走老路”的非议,认为学生只要读书了就能感悟了。
反思:语文学习需要经历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所以,学语文,训练必不可少。
2023年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6篇
2023年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6篇小学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及学情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化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14课《弹琴姑娘》。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依次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新奇、敬佩、赞美到祝愿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改变是那么自然、真实。
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语言清爽、流畅,构思奇妙。
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索、领悟的良好习惯。
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实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西师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驾驭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与关键: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驾驭作者按肯定依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关键:组织学生抓住美丽句段、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在朗读、想象中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问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纳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争论”的方法。
四、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环节。
在教学申,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现择要介绍如下:1.音乐激趣导入《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
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
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
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惜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
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进去、讲出来”悄然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中学语文论文
“学进去、讲出来”悄然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邵明鸽
(江苏省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江苏沛县221612)
摘要:“学讲方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它通过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学习时间的改变,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学进去、讲出来”。
关键词:学讲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10-02
作者简介:邵明鸽(1980-),女,江苏沛县人,本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
“学讲方式”是指以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并能自信、正确、有个性地“讲出来”,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与“讲”的主角。
“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打破了“满堂灌”,使学生变得主动、积极,有兴趣,有个性,有见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如何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尝试,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走上“学”与“讲”的精彩舞台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一篇文章为例,只有让学生对
文章自主感知、领悟、实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因为“学”是“讲”的基础,学生只有“学进去”,才能“讲出来”。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讲的位置上走下来,放下讲的权利;学生走上“学”的舞台,展示“讲”的风采,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模块教学或活动导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一堂课围绕学习任务设计3到4个模块或活动,学生围绕活动中的任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把传统课堂上排排坐的方式,改为围坐式的小组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合理地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人数在4到6人。
每一组选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为小组成员编上发言序号,合理分工,使小组有纪律,有秩序。
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教”的原则,收到了“一对一”的教学效果。
如语文课堂中的识字教学,小组内学生的学情不一样,对生字的认识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可以设计“我会读”、“我会写”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
学生的学情不一样,肯定有不会的学生,而通过小组交流,生生互教,生生参与,生字问题就解决了。
教师只需针对生僻、难解的生字进行指导。
小组与小组的竞争调动了学生“教”的积极性,时间一长也激发了后进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氛围变得十分浓厚。
二、精设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与“讲”的主唱者
“学讲方式”的基本环节有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地变通、组合部分的环节。
例如苏教版课文《夹竹桃》第二课时的一个活动设计:
第1步是“自主先学”的环节。
这一步教师一定要设计有价值的、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任务。
学生带着任务去自读课文,通过读、画、写、想品味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就是“学进去”的知识。
语文课堂不光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学到阅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会学”。
其实这一环节中也体现了“讲出来”,就是学生写下来的感受。
“讲出来”的形式不一定是说出来的,也可以是写下来、画出来的。
只要学生能把“学进去”的知识用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讲出来”的过程。
第2步是“小组讨论”的环节。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画出的句子和写下的感受在小组内讨论。
这个环节是关键,它既体现了学生“教”的原则,又是“学进去”、“讲出来”的相互转换,会的学生“讲出来”了,不会的学生“学进去”了,既有中肯,又有分歧。
学生对分歧的讨论和解决,是这一环节中小组讨论的沸点,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讲出来”。
第3步是“交流展示”,这是学生“讲出来”的过程。
小组组长选择发言的学生,来报告学习成果———夹竹桃的韧性,学生的质疑和分歧肯定再次出现,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交流、拓展、探究,这也是“质疑拓展”教学环节的渗透与体现。
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中优等生的主角位置,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展示了不同的表现,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在慢慢地拉近。
“检测反馈”和“小结反思”这两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灵活地运用,并不是每堂课中六个环节一成不变、缺一不可的。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评价、
纠正、概括、总结,切不可自己包办,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走进“学”与“讲”的和谐天地
说起小学语文课堂,有人会说很容易,无非是读读课文,学学生字。
说起来很简单,但关键是怎样才能读好,怎样才能学会,他们参与到“学”与“讲”的活动中了吗?有时我们会听到上课老师说:“孩子们,我们来齐读这一段话。
”于是孩子们哇哇地读起来,读得也是参差不齐。
质问一下“为什么读这段话?怎样来读这段话?”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那学生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样的感情他们又体会到了吗?上述情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都是无效的。
来看看“学讲方式”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五步”,即“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缓一步”。
学生学习行为则相应为“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我们选《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为例(第二课时):
第1步是学生的“自学”、“悟学”和“问学”相结合的学习行为。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这基础上学生经过想象,产生质疑:海伦会有哪些表现,她又会想些什么?从而再现了海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学习的情景。
这就是“问学”的行为。
教师在这一步中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感知,留下了“讲出来”的话题。
这就是“让一步”、“慢一步”的教学行为。
有的老师担心学生找不到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语句,于是就直接说:孩子们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这样的设计等于把答案给了学生,学生根本
就不用思考、感悟。
教师没有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又忙于把答案给了学生,那么学生会学到什么,又能讲出什么来?这样的语文课堂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文素养上又从何谈起?
第2步的小组互动中,学生的自主体会是不一样的,对海伦学习情景的想象也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学进去”的知识以各种方式“讲出来”,这中间既有“互学”、“‘教’学”,又有“问学”的学习行为。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停一步”,因为学生在讨论时也许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和指导,对这样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观察,单独指导,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讲出来”的自信。
第3步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
教师现在要把讲台还给学生,退到后台做个忠实的听众,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缓一步”,给更多学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学生对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会更加深刻。
此时是各组之间的竞争,是通过“讲出来”的形式进行全班的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不同的见解“讲出来”,因为独特的个性是通过“讲”来表现的。
四、开拓学习时间,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
小学语文课堂并不是流于形式,它是实实在在的。
有的教师问题提出没几分钟,学生连课文还没读完,就让自由组合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和发现。
讨论没一会儿,甚至有的学生还在读呢,就请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我们不免质疑:这么短的时间有什么学习成果,又有几个学生愿意汇报?教师看到没有学生来讲,就三言两语自己总结概括,一下子让我们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学讲”课堂中的学生已不再被动,对于一篇新课文,他们自己要提出问题,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稍加整理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
习,留足自学的时间,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充分的,“讲出来”的肯定精彩的,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学进去、讲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和交流这个平台上来。
教师就要开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才是真正的“学进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讲出来”。
小学语文教师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会学”、“会讲”。
“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角,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课堂,相信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给学生们创造更富有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