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课件【精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课件【精品】

课程目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
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黄易的小说《寻秦记》中写道,主人公项少龙 通过时光隧道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回到公元前221 年这前的秦国,并有了有一系列的惊奇的体验。如果 你也能通过时光隧道从2009的现在回到战国时期的秦 国,成为一名赢政身边的贴身侍卫,你能亲眼目睹多 少秦始皇的人生经历呢?
促进文化发展 巩固统治,钳制 思想,摧残文化
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促进交通发展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资料(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 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得有关秦始皇的哪些信息?
• 材料: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 梁山官,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 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官中随行侍 者私下告诉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 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吾语”。 于是“诏捕请时在旁者,皆杀之”。
• 这则材料说明了秦始皇怎样的性格特点
正确的统一策略,体现秦始皇 的雄才大略
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统一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2、人民要求: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自身: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爱惜人才,正确的统一方略
秦国统一六国影响
•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材料九: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 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 称嬴政是“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 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2 圣雄甘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2 圣雄甘地

印度独立之后,甘地为消除种 姓制度、消灭宗教斗争到处演 讲,常常为此而绝食。1948年 初,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身 亡。
1946年8月,75岁的甘地 为了平息印度教和伊斯兰 教的暴力冲突而游走。
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 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 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 神、理智的伟大;还有 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 大。
一.“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
1.“非暴力”思想的含义
旁人:你做过牢吗,他们会折磨我们,会毒打我 们…… 甘地:我要求你与其反抗,就对抗他们的愤怒而不是 挑起他们的愤怒,我们绝不攻击他们,可是我们将承 受他们的攻击,经由我们的痛苦,他们将看清自己的 不公正,这和攻击他们一样具有杀伤力,但我们不能 输,绝对不能。他们可以折磨我,打断我的头骨,甚 至杀了我,而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具尸体,而不是我的 屈服。 ——节选自电影《甘地传》
在南非的经历
3.“非暴力”思想的发展——“非暴力不合作”
“不合作与非暴力乃是 同一棵树上的分枝,同 属非暴力抵抗的根本, 是我的立场” ——甘地 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 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 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的天职。这就是不合 作之真谛。 ——甘地《论不合作》
5.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材料: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 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 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 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

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

……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

‛……‚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

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

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9分)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

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题第一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给予了后世极大的影响。

其中,尧、舜、禹和汤被誉为“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

他们以其英明的统治和优秀的品质成为后世的楷模。

首先,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奉行太平之道,尊崇道德和正义,为人民谋福祉。

尧治理天下,推行民主,任用贤能,确保政权稳定。

他还倡导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之道,以促进社会和谐。

尧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法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舜作为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也是为世人所敬仰的君主之一。

舜担任天子之位时,秉持天命之责,坚持道德准则,以身作则。

他以身体力行地践行仁爱之道,尽心尽力地为人民谋福祉。

舜注重礼乐制度的发展,倡导儒家的文化传统,培养后世人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舜的治理基于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他的治国理念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外,禹是尧舜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和经济改革家。

禹治水有方,在解决黄河泛滥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研究水利工程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改造。

他还提出了水利灌溉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汤是中国古代商朝末代君王,也是商朝的缔造者之一。

他意识到商朝已经衰败,积极推动变革,使商朝恢复了生机。

汤注重法律制度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和权威。

他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民政策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喜爱。

汤的领导才华和政治智慧为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的尧、舜、禹和汤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品德成为后世的楷模,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在外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法指导》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法指导》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法指导云南黄全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课标高中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后高考历史考查的重要内容,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7题(15分)、2010年福建卷第41题(15分)、2009年广东卷第32题(9分)等。

引导学生掌握评说历史人物的方法,使之能够科学地评说历史人物,不仅是学好历史课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关于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史学研究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史学研究,除了搜集、整理、订正有关史料的工作外,主要是对历史人物作阶段分析和方面分析。

(一)阶段分析所谓阶段分析,就是将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以便能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历史人物的社会活动或思想变化发展的基本线索。

划分阶段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

对政治家往往以不同的任职时期来区分阶段,对思想家往往以思想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来区分阶段,对科学家往往以每次重大成果的取得来区分阶段。

阶段划分的一般要求是划分标准要首尾一致,每个阶段的分界要明确,每一个阶段要各有其特点。

例如我们对唐玄宗的评价,就要把他一生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发动兵变,铲除乱党,可谓英豪;掌权后,选拔人才,改革弊政,堪称明主;晚年时,夺取儿媳、沉迷酒色,是个昏君。

同一个唐玄宗,前后判若两人,只能分阶段评价。

其实,列宁早在评价考茨基时就已采用了阶段分析。

考茨基一生的历史,可以以一战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一战前,考茨基写过不少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所以列宁曾评价他说:“考茨基在1914~1916年的战争以前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著作和声明,将永远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但后来的考茨基背叛了马克思主义,1914年他提出了“超帝国主义论”,1918年发表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更是公开反对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所以列宁又称他为“叛徒考茨基”。

即使是对一些民族败类和人民公敌的评价,也应坚持阶段分析的方法。

高中历史选修4(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4(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 秦统一六国1、嬴政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13岁即位(前247年) 21岁亲政(前239年)2、原因: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补充材料:修建郑国渠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

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

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

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

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3、进程:1)先灭弱韩:前230年2)离间灭赵:前228年3)水灌灭魏:前225年4)王翦灭楚:前223年5)北灭燕国:前222年6)完胜灭齐:前221年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尊“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尊中央三公地方郡县评价中央集权制度(1)、积极: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2)、消极: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2、全面统一: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2)统一文字:小篆 ——有利于文化发展3)统一货币、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交流4)统一驰道: ——促进交通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实质:思想文化专制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200多万人/年课外链接: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202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目录
0002页 0017页 0019页 0034页 0049页 0051页 0053页 0055页 0127页 0164页 0264页 0295页 0326页 0328页 0370页 0372页 0374页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二 古希腊的先哲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三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二) 五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二) 一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 三 圣雄甘地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二) 四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 六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二)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二) 一 中国科技之光 学习与探究之一 追述人物春秋——撰写历史人物小传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202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课标导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课标导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

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一)对本模块历史人物遴选原则的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共精心遴选了22位历史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以其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历史人物的角度,学会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古往今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载之于史书上的人物何止千万?但为什么在内容标准中选择的“这些”而不是“那些”历史人物?而在同一类历史人物中,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必须应回答的问题,换言之,在本模块研制过程中,遴选历史人物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遴选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以下两条原则:1.以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主线,注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相结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历史人物。

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从地域上看,既有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汇中的中国与外国之别;从横向上看,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

这就使得在历史人物领域呈现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把握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时段性与空间分布,就成为人物遴选的两把重要的标尺。

所谓典型性、代表性,是指一个历史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或者是一个历史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或者是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所选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考虑到选择对象纵跨千年,横贯中外,我们首先参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进行基本的分段和历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简明归类,形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总的学习专题之下的六个小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一、生平简介(了解生平||,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和精神)1、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2、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建设中国强大海军||,使中国不受侮辱||。

3、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4、1910年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5、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开发自己的矿藏||。

6、1920年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7、30、40年代、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次赴英深造8、1950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9、1971年、卒于北京||,享年82岁『问题』1:李四光留学日本||,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后留学英国||,又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问题』2:李四光分别于1910、1920和1950年三次学成回国||,原因何在?李四光为建设强大海军留学日本选择造船专业为开发矿藏不受别人摆布||,留学英国选择地质专业学成回国原因是:为强国而学习他在地质力学、冰川学方面、古生物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李四光的科研成就(一)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1、理论:1921年||,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为地质构造、古生物变化和地下水文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2、运用: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二)地质力学的奠基人1、地质力学: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其起因的科学||。

2、过程:①地质力学萌芽:1926||,《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②地质力学正式提出:1945||,《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③地质力学截入史册:1948||,《新华夏海的起源》(伦敦作学术报告)④地质力学系统总结:1962||,《地质力学概论》(代表作、里程碑)3、成功运用(1)寻找石油资源:①背景:A“工业的血液”: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B“中国贫油论”;建国初期||,石油依靠进口;C国家工业建设对石油需求增大;D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视石油问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通史版)选修篇 第17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2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通史版)选修篇 第17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52张PPT)

返回目录
思维导图
【 思 维 导 图 】 听 [ 14]
返回目录
第17讲
命 题 趋 向 探 究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考向一
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
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 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
返回目录
第17讲
命 题 趋 向 探 究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王安石的评价。第(1)问结合材料“王 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判断北宋时期对王安石贡献的肯定,
“罢安石配享宗庙庭”可以看出南宋对王安石的否定性评价;
据信息“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致祸 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说明理由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
命 题 趋 向 探 究
第17讲
选修4—中外历Leabharlann 人物评说基本线索本专题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历史人物;从横 向看,有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主 要包括古代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古代东 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的杰出历史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凯 末尔和孙中山)、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和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李时 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和爱因斯坦)等人物。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奠基人
唐太 宗
大唐盛世的 奠基人
返回目录
第17讲
命 题 趋 向 探 究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 秦统一六国(1)条件①客观条件: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呼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主观条件:性格坚忍刚毅;判断力敏锐迅捷;重用人才。

(2)统一六国:公元前231—公元前221 年,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①创立皇帝制: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位的继承实行世袭制。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均由皇帝任免。

④意义: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2)经济①使“黔首自实田”:进行全国土地登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将秦半两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度量器发至全国。

③意义: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军事:开疆扩土。

①北击匈奴:派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重设九原郡。

②南征百越:公元前214 年,秦军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③修五尺道:为打通西南夷,秦始皇征调巴蜀士卒,在崇山峻岭上开凿了一条五尺宽的山路。

④意义:促进了西南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交通①修筑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络。

②车同轨: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

③意义: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思想文化①书同文:以秦国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②焚书坑儒: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影响:秦始皇用“焚书坑儒”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中中也造成恶劣影响。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

2.主要业绩(1)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2)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

(3)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1)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出现盛世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2)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历史功绩(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2)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3)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

(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

2.重大举措(1)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

(2)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3)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4)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5)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1)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横扫六国——建立统一国家1、过程:前221年(1)表现: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先除两翼最后灭齐▲由李斯提出。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2)特点: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条件(原因)(1)秦国实力(主观):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人民要求(客观):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3)个人原因(主观):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离间)(4)根本原因(客观):全国统一逐渐成为历史发展趋势,秦统一全国顺应历史潮流▲分析原因:①经济、政治、文化;②主观、客观3、意义(1)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的状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2)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有利条件(二)建立集权国家——巩固统一国家1、政治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1)内容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位:世袭(“家天下”是一个表现)皇帝:独尊②建立三公九卿官制▲秦朝:九卿由皇帝管理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六部属于尚书省③地方建立郡县制(2)特点:皇帝亲自任免官员,不能世袭,分封制度被打破(3)意义: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经济制度方面(1)统一货币、度量衡※作用:①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②促进了商业发展③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2)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开凿灵渠(湘水-离水)※统一车轨,修建驰道、直道、五尺道3、思想文化方面(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2)焚书坑儒,统一思想4、军事方面(1)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辽东-临洮)(2)南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闽中郡)5、开疆拓土——秦朝的疆域(1)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临洮(2)作用:奠定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清朝:奠定完整疆域(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1)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2)影响:①当时:统一思想,巩固国家统一②以后: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3、大兴土木:各国宫殿、阿房宫、骊山墓4、刑法严酷5、赋税沉重(四)评价1、功: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2、过: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3、结论: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阅读)1、李世民为帝的实力(1)建唐和统一中国的非凡功绩(2)个人文韬武略(3)设“文学馆”,收罗名士2、玄武门之变:626年(二)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帝政绩▲贞观之治:626~649年唐太宗:庙号;贞观:年号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2、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具有睿智的治国思想——“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主观上)(2)唐太宗励精图治、雄才大略的治国措施(主观上)A.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选贤任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怀纳谏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均田制:土地分配给农民,死后收回;适用于朝代初期大量土地时C.法制:以民为本慎用刑罚——《唐律》(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D.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E.民族关系※统治方略:①武力征服后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②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唐太宗:天可汗)③设置机构(西突厥,今新疆,设安西都护府)④和亲(吐蕃,今西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统一政策:开明的民主政策※影响:①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②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③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F.对外※政策:积极友善的态度,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史实:①交往: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鼓励外商到中国经商,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②文化: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③形成唐文化圈的影响: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唐朝繁荣,同时也促成了亚洲各国的起步,间接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 杰出的中 外科学家
一 中国科技之光 二 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 学习与探究之一 追述人物春秋——撰写历史 人物小传 学习与探究之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讨 论会 其他人物
感 谢 聆 听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 宗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02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专题二 东西方的 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二 古希腊的先哲
03
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 杰出人物
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克伦威尔 二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一) 三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二) 四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 (一) 五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 (二)
和恩格斯(二)
三 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的导师——列宁
(一)
六 新中国的缔造 者——毛泽东(二)
五 新中国的缔造 者——毛泽东(一)
四 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的导师——列宁
(二)
专题五 无产阶级 革命家
七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一)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二)
06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评高
说三
(
)
人 民 版
历 史 选 修
4-
中 外 历 பைடு நூலகம் 人 物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 家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 先驱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 家
0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专题一 古代中国 的政治家
0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专题四 “亚洲觉 醒”的先驱
一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孙中山(一) 二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孙中山(二) 三 圣雄甘地 四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05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 创始人——马克思
和恩格斯(一)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 创始人——马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