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颁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供指导。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创建一个宜居、美观且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环境。
本导则将涉及以下方面的细化内容:设计原则、植被规划、景观元素、公共空间设计和可持续性要求。
2. 设计原则2.1 自然与人文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人文历史,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使居住区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
2.2 空间层次与组织居住区应具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层次感。
通过设置景观廊道、绿化带和公共广场等空间节点,打造流畅有序的居住环境。
2.3 色彩与材质搭配色彩和材质的选择可以为居住区增添更多层次感。
设计师应合理运用色调搭配和材料质地,使居住区整体呈现出协调和谐的视觉效果。
2.4 布局与功能结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通过设置公共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和健身设施等功能区域,提升居住区的居住品质。
3. 植被规划3.1 植物选择与配置根据居住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
通过植物的组合和配置,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增加居住区的生态价值。
3.2 植物样式与规模植物的样式和规模应与居住区整体规划相协调。
选择不同高度、叶片形状和花卉开花季节的植物,以营造层次感和季节变化的美感。
3.3 绿化带和景观廊道在居住区内设置绿化带和景观廊道,提供居民日常休闲和散步的场所。
通过合理设计,形成通风、遮阳和景观视线的功能。
4. 景观元素4.1 水景设计水景可以为居住区增添凉爽感和美感。
设计时应考虑水体的形式、大小和位置,同时合理规划水源和水循环系统,以保持水体的水质。
4.2 艺术装置艺术装置可以为居住区增加艺术氛围和趣味性。
设计中应合理选取艺术品材质和形式,使其与居住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4.3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在夜晚时可以为居住区创造温馨的氛围。
设计师应考虑照明设备的位置、照明强度和光线分布,以达到舒适且安全的效果。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成都市的居住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景观设计问题。
为了创造更加宜居、舒适、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本文提出了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一、区域文化元素的融合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当地的历史、建筑、自然、民俗等元素。
例如,在成都市的居住区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川剧、蜀绣等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中设置相关的文化展示、艺术品展示等。
二、生态环保设计理念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保理念,尽可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绿色植被、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人性化空间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空间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休闲娱乐设施、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社交和娱乐空间。
四、安全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安全设计,保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例如,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交通安全、防盗防火、应急疏散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五、可持续发展设计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为未来提供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等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等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之,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导则,可以为成都市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设计思路,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宜居、舒适、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绿化种植景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绿化种植景观4.1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的不同规划和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央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公园(居住区级)、小花园(社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和其他街区和带状公共绿地。
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中的“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用)各级居住区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中心绿地名称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园内布局应有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明确的功能划和铺装地面等分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格最大服务半径(ha)(m)1.0800~1000园内布局应有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小游乐园一定的功能规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划组团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单儿童设施等可灵活布置0.4400~5000.04注: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②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
③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面积不得小于400平方米。
④ 详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2公共绿地指标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公共绿地指标:群体水平不低于0.5m2/人;社区(包括团体)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
4.3新区建设绿地率为≥ 30%; 旧区的重建应该得到加强≥ 25%; 种植成活率≥ 98%.4.4庭院群绿地设置规定封闭型绿地南侧多层楼l≥1.5(l2)l≥30(m)s1≥800()南侧多层楼l≥1.5(l2)l≥50(m)s1≥1200()开放型绿地南侧多层楼l≥1.5(l2)l≥30(m)s1≥800()南侧多层楼l≥1.5(l2)l≥50(m)s1≥1200()1S2≥ 1000()S2≥ 1200()S2≥ 1000()S2≥ 1200(),式中:L——南北楼层之间的正面距离(m);L2——当地房屋标准日照距离(m);S1——北部有多层建筑的集团绿地(o);S2-北侧是高层建筑群(o)的绿地。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2)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____景观中国_专业资料_标准规范.txt珍惜生活——上帝还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
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总则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2 光环境2.3 通风环境2.4 声环境2.5 温、湿度环境2.6 嗅觉环境2.7 视觉环境2.8 人文环境2.9 建筑环境3 景观设计分类3.1 分类原则3.2 设计元素3.3 景观设计分类表4 绿化种植景观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4.2 公共绿地指标4.3 绿地率4.4 院落组团绿地4.5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4.7 植物配置4.8 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4.9 绿篱设置4.10 宅旁绿化4.11 隔离绿化4.12 架空空间绿化4.13 平台绿化4.14 屋顶绿化4.15 停车场绿化4.16 古树名木保护5 道路景观5.1 景观功能5.2 居住区道路宽度5.3 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5.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5.5 路缘石及边沟5.6 道路车档、缆柱6 场所景观6.1 健身运动场6.2 休闲广场6.3 游乐场7 硬质景观7.1 雕塑小品7.2 便民设施7.3 信息标志7.4 栏杆/扶手7.5 围栏/栅栏7.6 挡土墙7.7 坡道7.8 台阶7.9 种植容器7.10 入口造型8 水景景观8.1 自然水景8.2 庭院水景8.3 泳池水景8.4 装饰水景8.5 景观用水9 庇护性景观9.1 概念9.2 亭9.3 廊9.4 棚架9.5 膜结构10 模拟化景观10.1 概念10.2 模拟景观分类及设计要点11 高视点景观11.1 概念11.2 设计要点13.2 常用树木选用表12 照明景观12.1 概念12.2 照明分类及适用场所13 景观绿化种植物分类选用表13.1 常见绿化树种分类表13.2 常用树木选用表13.3 常用草花选用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主编单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时间:2004年6月7日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日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居住区绿化原则。
1. 美国的居住区绿化原则:20世纪末,美国凯特。
奥利维亚。
塞申斯提出的“绿道网络”的概念,在环居住区绿化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有巨大的价值,将对我们有很好借鉴作用。
使居住区的绿地也成为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的成员[1]2. 法国居住区绿化原则:1994年法国出台了新的居住区绿地标准。
其中明确规定住宅组公园、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定额、服务半径、绿地面积和平均每人绿地面积。
3.中国旧的绿地规划标准:(一)统一规划原则。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三)环境美化原则。
(四)布局协调原则。
4.新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出台背景中国传统的住宅院落似乎从来就不缺少风景园林,文化的积淀使造园技艺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州园林艺术也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但景观一词却又似乎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内开发商及消费者中的兴起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的历史。
从先造住宅,然后将空白土地种树、植草加以点缀;到有计划地规划景观环境,以此吸引消费者,制造楼盘销售中的卖点;再到先做景观环境,后建住宅,从而制造更大的轰动效应,取悦消费者,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在引进与模仿中,走过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
然而在这种囫囵吞枣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消化不良带来的严重后果。
为求新、奇、特,北方开发商常常重金迁移了南方的名贵树木,却没有考虑其生长所必要的气候条件;为美化居住区所规划设计的景观环境,有时却成为束缚业主的藩篱,使之难以亲近;为体现水景而建造的湖泊,却因未考虑安全防范措施,成为吞噬幼童的杀手。
据多已建成的居住区景观不仅投资大,而且只具有观赏性,没有实用功能性,人性化的设计更少,缺少交往空间。
当开发商以每平方米四五百元的代价投资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时,有人开始反思,规划设计景观环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好与坏如何来评价?与业主又具有怎样的关系?在日前召开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大会”上,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式推出了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建设部颁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建设部颁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转换可能丢失图片或格式,建议阅读原文/html/615/s_615163_61.htm 新建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将“有则可依”。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新近发布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为新建住宅小区创造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
有《导则》指南,我们的家园将更美。
设计应坚持五大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提出,居住区设计应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二是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三是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五是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绿化应注意三大标准 该《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提出,对居住区绿化进行分类指导。
在宅旁绿化方面,《导则》提出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
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隔离绿化中,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
景观设计规范--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规范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规范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公共绿地指标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不少于1.5㎡/人。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种植土控制厚度(平台)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儿童游乐设施设计要点自行车(摩托车)停车车架尺寸座椅(具)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 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栏杆大致分为以下3种:(1)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
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
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
围栏、栅栏设计高度表坡道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
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坡度的视觉感受与适用场所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1.5m以上,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两者的关系如下:2h+b=60±6cm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16cm,踏步宽度30~35cm,低于10cm的高差,不易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一、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屋顶绿化1、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 C,夜间又比地面低2-3 C ;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 %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2、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3、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
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土屑、蛭石等)。
4、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
屋顶多采用屋面找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5、停车场绿化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
(见下表)6、古树名木保护1)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是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古树名木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活文物,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一、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二、屋顶绿化1、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夜间又比地面低2-3℃;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2、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3、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
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土屑、蛭石等)。
4、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
屋顶多采用屋面找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5、停车场绿化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
(见下表)6、古树名木保护1)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是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古树名木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活文物,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论文
浅谈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然景观或简单的人造景点演化出各种功能型和文化型景观。
新型景观的大量出现,不但满足了人们对居住区文化、艺术及情感功用的需要,并且阐述了人们对审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入手,说明了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阐述了设计景观的一般原则,希望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工作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丰富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经验。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原则abstract: with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has changed very greatly, from natural landscape or simple man-made site evolution of all kinds of the functional and culture form landscape. the new landscape emergence, a lot of not only satisfy the people in residential areas, culture, art and emotional function needs, and sets forth the people to the aesthe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related concep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expound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 hope to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lay a referenceand reference role, and rich city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xperience.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s; principle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历史悠远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并且具有中国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然景观或简单的人造景点演化出各种功能型和文化型景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总则1.1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总体环境2.1.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2004年6月7日颁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主编单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颂布时间:2004年6月7日1 总则 (1)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3 景观设计分类 (4)4 绿化种植景观 (6)5 道路景观 (12)6 场所景观 (15)7 硬质景观 (17)8 水景景观 (23)9 庇护性景观 (29)10 模拟化景观 (31)11 高视点景观 (32)12 照明景观 (33)13 景观绿化种植物分类选用表 (35)参考文献: (41)1 总则1.1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和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环境管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XXXX正式版 精品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XX正式版)1 总则1.1 本导则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迅速提升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尽及建造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
通过美化居住生活环境,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住区创造条件。
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公共参与,调动社会资源,取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水、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 总体环境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019年整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总则1.1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
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1.3.1坚持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坚持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坚持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2.1总体环境2.1.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一、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本篇文章将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旨在为设计师和规划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1.人性化原则: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2.生态可持续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3.文化传承原则:景观设计应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4.艺术审美原则:景观设计应遵循美学原则,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居住环境。
5.经济适用原则:景观设计应考虑经济成本和后期维护,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景观设计要素1.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空间布局,划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2.绿化种植:运用植物进行绿化,营造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花卉等多种植物类型,丰富绿化层次。
3.道路交通: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保证居民出行安全便捷。
设置人行道、车行道、停车场等设施,满足不同交通需求。
4.水景设计:运用水景元素,如喷泉、水池、溪流等,增强居住区的景观效果。
同时,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水景的正常运行。
5.设施小品:设置座椅、照明、垃圾桶等设施小品,提高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设施小品的设计应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6.标识系统:设置导视牌、路标等标识系统,为居民提供明确的方位和指示信息。
标识系统的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识别。
四、景观设计的程序1.前期调研:对居住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居民需求等情况,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景观设计方案。
明确设计目标、原则和要素,进行初步的空间布局和元素配置。
3.初步设计:对方案进行细化设计,确定具体的景观元素和设施小品的类型、尺寸、材料等。
初步设计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实用性。
4.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成果,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因此,制定一份《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显得尤为必要。
1. 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结合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结合至关重要。
人工景观可以通过植树、布置花坛、雕塑等手段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氛围,而自然景观则可以为居民提供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居住环境。
2. 绿化率的提高
绿化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休闲需求和自然生态的保护,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打造出一片绿意盎然的居住环境。
3. 道路与交通的规划
设计中还应考虑到道路交通的规划。
应该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尽可能减少车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同时,对于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的规划也应该予以充分关注,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4. 公共设施的配置
公共设施的配置也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各种需求,适当配置公园、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为居民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方式。
5. 建筑风格的统一
在设计中应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打造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区。
总之,《成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
虑到居民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打造出一片宜居的居住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部颁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PDF转换可能丢失图片或格式,建议阅读原文
/html/615/s_615163_61.htm
新建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将“有则可依”。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新近发布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为新建住宅小区创造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
有《导则》指南,我们的家园将更美。
设计应坚持五大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提出,居住区设计应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二是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三是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五是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绿化应注意三大标准 该《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提出,对居住区绿化进行分类指导。
在宅旁绿化方面,《导则》提出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
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隔离绿化中,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
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屋顶绿化方面。
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分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
公共绿地率不能低于%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提出,新建居住区公共绿地率应大于等于%。
《导则》明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
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平方米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平方米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平方米人。
绿地率指标,新区建设应大于等于%;旧区改造要大于等于%;种植成活率大于等于%。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植物配置的原则,一是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
二是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三是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
四是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
要给古树名木“让路”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提出,居住区建设要注意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是树龄在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导则》提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
保护措施。
国家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或转让买卖古树名木。
在绿化设计中要尽量发挥古树名木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作用,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是成行地带外绿树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米宽和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树胸径倍以内。
二是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三是保护维护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四是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设立专门儿童游乐设施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制定了居住区中儿童游乐设施的设置标准。
《导则》提出,儿童游乐场应该在景观绿地中划出固定的区域,一般均为开敞式。
游乐场地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的袭扰。
应与居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减少汽车噪声的影响并保障儿童的安全。
游乐场的选址还应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产生的嘈杂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离开居民窗户米远为宜。
儿童游乐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
儿童游乐场设施的选择应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
色彩可鲜艳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游戏器械选择和设计应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垫、警示牌等。
在涉水池设计方面,提出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
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米,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
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
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面积不小于.米乘.米,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
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均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
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至.米为宜,成人泳池为.至米。
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据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导则》的制定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应设置隔音墙防噪 《居住区环境设计导则》提出,要注重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并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光环境方面,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通风环境方面,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
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
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声环境方面,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小于等于分贝,夜间噪声允许值宜小于等于分贝。
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建筑外立面处理中,形体上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材质上鼓励建筑设计中选用美观经济的新材料,通过材质变化及对比来丰富外立面。
外墙材料选择时需注重防水处理。
色彩上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
100Test 下载频道开通,各类考试题目直接下载。
详细请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