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共5篇)第一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总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总结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
”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于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的各种活动。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以下是自从我校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情况的工作总结:一、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2、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3、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4、教给方法,反复练习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多多实践。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一、研究背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在学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自律和责任感,促进学习和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具有重要实践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参考,指导他们开展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已有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总结了已有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然后,我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和测量,探究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四、研究结果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策略实施:明确目标和规范、制定行为规则和奖惩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等。
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我们还发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研究启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课堂管理和师生关系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家庭应该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奖惩机制,并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支持和关注。
六、研究不足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样本规模较小,样本选择也较为有限,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实证研究中的观测和测量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七、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增加年龄和地域的多样性,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同时,可以进一步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模式,深入研究行为习惯的内在机制,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阶段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阶段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阶段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们德育组按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德育组课题实验方案,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了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素养。
(1)首先我们组织全体德育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德育组课题实验方案和刘所长推荐的文章并且不定期举办沙龙,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使我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
特别是刘所长让我们深入学习的《创新教育十年书稿》更是让我们对于开展新德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要让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但是,我们的社会现状却是,每个家庭的孩子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了。
现在的独生子女: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一味要求他人,忘却完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差;有些孩子甚至把游戏厅网吧当成了感情寄托的地方。
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养成习惯与德育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因为大家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大家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特别高。
在方案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德育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
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
在确定实施方案的时候,我们德育组成员根据学生特点,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各个阶段德育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实验内容及要求:本学期,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安全行为习惯,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汇报一下。
(点击)二、注重习惯培养,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提高。
首先是文明礼貌习惯,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学生的文明礼貌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深刻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生活。
在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小学生和家长,并涵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以及家长在孩子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期望和实践。
实地观察则通过课堂观察和班级活动观察,了解小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
四、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和家长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小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不强、责任感不足等问题。
家长普遍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校合作,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激励机制、规则制定、示范引导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自律性和责任感。
五、研究结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表扬等方式,激励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整理书包等。
2.制定规则和约束:明确制定学校和家庭的规章制度,让小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应该避免的。
3.示范引导:家长和老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的示范,以身作则。
通过亲身示范和模仿,引导小学生学会正确的行为,如学会文明用餐、礼貌待人等。
4.培养自律性: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学习习惯。
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学校的学生因为家中多半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所以对孩子行为习惯上的教育呈现出“政策放宽”的态度,导致多数学生都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行为习惯、礼仪修养、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等方面明显落后。
校园德育工作陷入困境,教育教学倍感压力,各项管理受到冲击……我们并没有把这种现象当做负担,而是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可以磨砺教师意志的财富,一种可以成就学校再度辉煌的财富。
视角的转变带动行为的革命。
改变缺陷、弥补不足,学生因此进步,学校由此发展是我们的理想。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我们决定从学生表现中最薄弱的“行为习惯”入手,以打造“文明”校园为着眼点,加强德育研究,让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引领其它各项工作走向新的局面。
在这样一种呼唤下,于2011年6月形成的德育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始承担必定的使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展1、加强行为规范建设,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规范道德认识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依据,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生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谓“知然后行”。
学习规范,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领会,懂得遵守规范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
学生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去自觉地遵守,因此我们首先抓好规范建设和学习。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特点、依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现状,整合学生在校生活涉及的主要领域,规划制定了《沈平小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细则》。
该细则立足于文明礼仪、班级纪律、两间管理(晨间和午间)、课间活动、两操集会、环境卫生、食堂用餐、放学离校八个角度,构建了学校对学生较为全面的规范管理要求。
为了使细则的内容逐步完善、体现校本特色,我们边实践边调整,至今为止已对其进行了三次切合实际而又必需的修改。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篇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精选2篇〔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进展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理论提供参考。
第一阶段:概念与定义的明确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初期,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概念和定义进展明确。
他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觉、坚持和积极的行为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开展。
同时,他们还强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律和自觉的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进步。
第二阶段: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研究随着对概念和定义的明确,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行为习惯养成的理论研究。
他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如社会认知理论、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来解释和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些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行为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阶段: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在理论研究的根底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究,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如鼓励机制、模拟学习、自我监控等,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养成教育的施行者,提出了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教师和家长如何合作开展养成教育的问题。
第四阶段:评价和效果研究在策略研究的根底上,学者们开始关注养成教育的评价和效果研究。
他们以实证研究为根底,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评价了养成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方面的效果。
研究结果说明,养成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第五阶段:综合性的研究与理论最近,学者们开始将养成教育与其他教育领域进展综合性的研究和理论。
例如,他们将养成教育与性格教育、情商教育等进展结合,探究了不同教育领域之间的互相关系,并提出了综合性教育的新理念和理论形式。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xx市教科院“十三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xx市教科院“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20xx年x月立项,编号为xxx,经过3年多的研究、总结,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特作中期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从古到今,所有研究教育的人无不重视养成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在“六艺”中把“礼”(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放在首位。
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叶圣陶则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国内像这样的研究有很多,有许多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如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小学提出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五个着力点,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提出一定的要求以后,应该在日常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具体指导受教育者的行为,予以榜样示范,通过训练和多次重复,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巩固,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熏陶感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在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
一些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如日本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高度重视,具有悠久的历史。
日本十分重视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德育的价值,注重德育的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德育投资会给社会管理、生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效益。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精品范文】
对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对学生优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一、课题提出:家长们忙于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
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
行家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优秀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质量,质量决定数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要点期,一二年级又是最正确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讲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优秀习惯,优秀素质便好像天性相同坚如磐石。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优秀行为习惯下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要点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教师经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谈论手段和方法,初步成立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系统。
渐渐提高教师自己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研究促进小学低段少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详尽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经过实验,让学生养成优秀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1、小学低段少儿行为习惯的特色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少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授课中正确成立现代教育的谈论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谈论原则:(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个案研究法:采用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张开自主性教育。
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追踪访谈,成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依照研究方案的要求张开实验,总结反思谈论标准、谈论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观察学生优秀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经过谈论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察见解: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响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中期报告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家庭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往往会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的行为惯、礼仪修养、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这种情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压力。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激发教师的意志,成就学校的辉煌。
研究内容和过程进展:1.加强行为规范建设,让学生在研究中明确规范道德认识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只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和领会规范,懂得遵守规范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需要。
我们制定了《沈平小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包括文明礼仪、班级纪律、晨间和午间管理、课间活动、两操集会、环境卫生、食堂用餐、放学离校等方面的规范管理要求。
我们不断实践和调整,已经进行了三次修改,以适应实际情况和体现学校特色。
为了更好地建立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们不断丰富规范建设内容,加强对规范的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范要求。
例如,《XXX“文明小标兵”评比要求》、《XXX“班级形象之星”争创要求》等,都是立足于“争先创优”的角度,通过转变表达的句式,使规范内容更加易于记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研究规范,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儿歌记忆、名言激励、广播宣传、板报评比等。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将规范研究与营造班级文化融为一体,每个班级都开设了规范研究角,内容多样,班级文化建设因此增添了一分生机。
除了常规活动,我们还在打造特色教育活动中展开了大胆地尝试。
例如,我们开展了“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活动”,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设立学校行为规范监督员等。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校园文明小标兵”、“班级形象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导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并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在规范活动月中,我们也开展了多个主题系列活动,将规范教育细化深化。
总之,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规范教育,让学生在丰富体验中完善言行,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新时代小学生。
《小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探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探究》中期报告《小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探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通过半年的认真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许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学生在校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增强了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
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部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严格按照课题方案实施课题1.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具体分工。
为了体现课题组成员“人人均参与,个个有提高”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学习、研究、研讨、交流制度。
并制定了“三定”“三保证”原则:即每次研讨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人人参与、保证提供发言稿或专题学习资料、保证每次资料都存档。
2.进行了课题开题仪式,2013年9月组织开题仪式,课题组主持人陈迪春老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假设、具体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工作。
3.设计问卷调查,开展针对性的调查活动,2013年11月在课题实验班级做了问卷调查。
向全体家长、学生、教师分发调查问卷,这些调查问卷的设计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确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内容我们通过问卷对城厢小学部分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
在此基础上筛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面开展。
三、制定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
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常规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 x小学《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7月份,我们学校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本课题得到了市教院,黄陂区教科规划办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并被列为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之一。
一、课题研究背景。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这给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又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任务,而且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不同基础层面的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是我校老师的一致追求,这几年随着我街学校布局的调整拆校合并到我校的学生不少,由于路途的遥远,生活的不便,加之在原村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给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全校大多数是农村子女,且留守生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弱化,单靠以前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师感到很不轻松,且教育效果不佳。
3、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盲目而又盲然。
但是,在各年级各班总有一小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很多学习行为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在他们身上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只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加以有意培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准备工作概况(一)开题前期研究概况1、开展前期调查,定准课题。
我校是一所街级中心小学,教师们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家访、开家长会、与学生的访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中调查了解到我校学生中留守生多,家中由老人带孩子,老人的溺爱、文化层面的低下、家校的路途遥远、老师的困惑等情况,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学校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武汉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进行了认真的选题,决定选择《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为我校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2、申报立项签合同。
课题确定后,我们认真填写了申报表,向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报批,于二00九年九月得到批准,并于11 月份,与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签订了“研究合同”。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研究阶段,我们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和收获。
以下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的总结报告。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探索和研究,找出一套适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探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结果与发现1.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观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学生自律性不强、缺乏责任感等。
2. 针对现状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和培训,包括定期召开班会、开展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课程、开展行为规范培训等。
3. 教育活动和培训的效果初步显现,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一些积极改变,如自律性增强、责任感增加等。
4. 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培训内容过于单一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研究的启示与建议1. 需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不仅仅依靠一次性的培训和活动。
2. 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个体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需要充分发挥班级和家庭的作用,通过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无缝衔接,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 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主动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但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性研究,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有效途径,提高学校文明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意义和价值如下:首先,良好惯是人类道德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惯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课题研究符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规范行为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后,本课题研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旨在寻找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学校文明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实践性研究。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行为惯和问题,探索影响学生行为惯形成的因素。
其次,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寻找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组织各种文明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课堂教育和个别谈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家长对学生行为惯的引导和监督等。
最后,通过实践性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成果和展望经过实践性研究,本课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学生的行为惯和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寻找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实践性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方法和途径,为学校提高文明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开展生活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惯,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2)课题研究的方法:①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惯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②观察法.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惯,及时矫正和引导.③实验法.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对良好行为惯的认知和理解.④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不良行为惯的案例,总结出不良行为惯的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为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报告一、从家庭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建议:1.培养规律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制定一份日常生活的计划表,让孩子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如起床、吃饭、做作业、睡觉等。
激励孩子坚持执行计划,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睡前刷牙、保持环境整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可以给予正面激励和表扬,同时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3.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小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阶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与感受。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日常任务和学习。
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份时间表,让他们自主管理时间,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二、学校教育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作用学校是小学生第二个重要的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几点学校教育的策略:1.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班级会议等形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守纪律等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乐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建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如表扬信、奖状等,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奖励应该及时、具体,体现出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开展品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品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通过讲授案例、分析道德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教育者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角色与责任教育者包括家长和学校教师,他们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中期述职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中期述职报告一、调查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目前,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随机确定一些学生进行调查。
概念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研究方法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时间:200 9 年3月—2009 年 12 月对象与范围:从 1 —— 6 年级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问卷见附录)观察法: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访谈法:师生座谈会3.调查内容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情况汇报 1 、调查分析,准确把握现状为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我们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 1 — 6 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
学生好习惯培养与研究实践中期报告
《学生好习惯培养与研究实践》中期报告承担单位:垫江县五龙桥小学一课题简介1、2004年2月,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及国内外形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
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距离县城约24公里。
服务区域覆盖前尖岩村、清水村、双桥村、建兴村。
学生居住范围广,所服务区域交通不太便利,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有的学生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学习上花了工夫,但事半功倍;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家长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还有少数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乏良好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
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持久性。
同样一个习惯可能在学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变了样;还可能一段时间保持的好,过些日子又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
希望通过研究,能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小学生好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与实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堂是对学生德育渗透进而形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我们学校申报了武汉市“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随着我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生基础层面的不同,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路途遥远、生活不便、家庭教育的弱化等原因,学生们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研究惯,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的策略,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开题前期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前期调查,了解了我校学生中留守生多、老人的溺爱、文化层面的低下、家校路途遥远等情况对学生研究惯的影响。
结合武汉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我们选择了《农村小学生良好研究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并认真填写了申报表,向XXX申请报批。
经过审批,我们与XXX领导小组签订了“研究合同”,成立了课题组。
我们发现,学生对良好研究惯的认识盲目而又盲然。
然而,在各年级各班总有一小部分研究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良好研究行为已经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支持和肯定。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有意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更加良好的研究惯。
根据上级意见,我们教科室成立了九人的课题组,由XXX和XXX抓。
我们考虑了年龄结构、研究能力、不同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主要成员包括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市、区、校教学骨干老师。
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我们聘请了区教科室XXX和区教研室XXX为指导专家,并制订了研究方案。
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籍和研究资料,观察、访谈学生,了解研究惯和好惯的成因。
在前期工作完成后,我们于2007年11月23日在本校多功能室举行了开题研讨会。
参会人员包括XXX处长、XXX教授、区教育局领导和全街中小学教科室、教导处主任等数十人。
经过讨论和交流,专家肯定了我们的前期工作和选题方向,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研究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课题方案,选定研究对象并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收集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验前测,并撰写调查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在课题确定后,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由校内外专家和教师组成,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开展前期调研。
在确定课题后,我们进行了前期的调研工作,通过家访、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研究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通过对学生研究惯的分析和总结,制定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研究惯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能力。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同时结合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家的指导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和完善研究成果。
四、预期目标和意义1、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研究效果和研究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和指导,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2、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们教科室组成了一个九人的课题组,由XXX牵头,XXX抓。
在确定人员时,我们考虑了年龄结构、研究能力、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等问题。
主要成员包括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以及市、区、校教学骨干老师。
为了使研究具有说服力,我们聘请了区教科室XXX和区教研室XXX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经过讨论和各级领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制订了研究方案。
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阅读和研究与课题相关的书籍,上网查找前人对该课题的研究资料,观察、访谈学生,了解研究惯,思考存在哪些好惯及成因。
在做好前期工作后,我们于2009年11月23日在本校多功能室举行了开题研讨交流会议。
会议由校长XXX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XXXXXX、XXX教授,区教育局XXX、XXX、XXX、XXX老师,以及全街中小学教科室、教导处主任等数十人。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意义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
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
毫不夸张地说,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
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3、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缺少足够的认识学生来之不同的家庭,有的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对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不识字对孩子习惯认识不足。
凡此种种,导致学生习惯出现偏差。
从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可编辑范本】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中期报告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关于本课题我们历经了第一准备阶段的磕磕绊绊、第二实施阶段的摸索探究.本学期,到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了,也就是到了进一步深化、完善实践的操作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
(一)强化理论学习1.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
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3。
阅读教育类专辑,撰写论文,并已形成成果集。
4。
在学校的安排下,配合大队部,各班积极传阅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学文明礼仪,习文明礼仪活动.5。
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自主创编的《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小学生守则》,各班制定积极制定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的队会方案,召开主题班队会,效果良好。
(二)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活动1.本课题确立以后,课题组分别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分析成因,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与大队部联手,制定相应的活动措施.2。
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规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每班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
每期进行“环保宣传"、“爱绿护绿”、“文明从我做起”、“大家学礼仪”等活动,激励导行,也为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文明礼仪行为养成.3.尝试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里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养成的一时难以改变,不良习惯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实践中,我们关注这部分孩子,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矫正研究,几位课题组的老师选出五位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跟踪研究,从选择具有共性的个案、建立档案、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地措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优化家长资源,让学生在家校合力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学校的学生因为家中多半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所以对孩子行为习惯上的教育呈现出“政策放宽”的态度,导致多数学生都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行为习惯、礼仪修养、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等方面明显落后。
校园德育工作陷入困境,教育教学倍感压力,各项管理受到冲击……我们并没有把这种现象当做负担,而是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可以磨砺教师意志的财富,一种可以成就学校再度辉煌的财富。
视角的转变带动行为的革命。
改变缺陷、弥补不足,学生因此进步,学校由此发展是我们的理想。
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我们决定从学生表现中最薄弱的“行为习惯”入手,以打造“文明”校园为着眼点,加强德育研究,让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引领其它各项工作走向新的局面。
在这样一种呼唤下,于2011年6月形成的德育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始承担必定的使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展1、加强行为规范建设,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规范道德认识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依据,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生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谓“知然后行”。
学习规范,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底里接受领会,懂得遵守规范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
学生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会去自觉地遵守,因此我们首先抓好规范建设和学习。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特点、依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现状,整合学生在校生活涉及的主要领域,规划制定了《沈平小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细则》。
该细则立足于文明礼仪、班级纪律、两间管理(晨间和午间)、课间活动、两操集会、环境卫生、食堂用餐、放学离校八个角度,构建了学校对学生较为全面的规范管理要求。
为了使细则的内容逐步完善、体现校本特色,我们边实践边调整,至今为止已对其进行了三次切合实际而又必需的修改。
《行为规范细则》的建立,使学生在校的各类行为有了正确的导向。
但仅仅以此作为校本规范建设的唯一又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不断充实细化规范建设内容,丰富规范的表达形式。
《沈平小学“文明小标兵”评比要求》、《沈平小学“班级形象之星”争创要求》立足于“争先创优”的角度,加强对规范的实践。
《文明交际七字诀》,《习惯养成三字经》等通过转变表达的句式,使规范内容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这些主题明确,内容细致的规范全面出击、相互融合,形成了我校较为完善的行为规范内容要求。
完善的规范要求为学生学习规范提供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生学习中,我们改变单一的说教、灌输、背诵,力求形式活泼多样,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成效,如儿歌记忆、名言激励、广播宣传、板报评比等,有些班级实施的“每日学一点、进步一点点”的学习策略深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将枯燥生硬的规范内容逐步内化。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将规范学习与营造班级文化融为一体,每个班级都开设了规范学习角。
学习角里资源丰富,有的是讲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有的是提供行动的策略,有的是呈现一个小故事等等,内容多样,班级文化建设因此增添了一分生机。
2、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体验中完善言行活动育人是教育永恒的规律。
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这一点。
所以,在实践中,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规范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根据制定的《行为规范细则》,开展“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活动”,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
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设立学校行为规范监督员。
启动“校园文明小标兵”、“班级形象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导行,各班每月评选1次,每次可评选5名左右学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并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每学期确定一个月为“规范活动月”,活动月中做到周周有重点、周周有主题。
如201 1年9月的规范活动月,我们开展了四个主题系列活动,有“校园无纸屑周”、“楼梯文明行”、“美丽从现在开始”,“和野蛮说Byebye”等,通过系列活动,将规范教育细化深化。
上述活动的开展从常规活动角度出发,作为有着鲜明生源特点的学校,光靠这些活动的开展是难以达成我们期待的教育目标的。
于是,我们在打造特色教育活动中展开了大胆地尝试。
我们设计启动了“行为规范特色班”建设活动。
各班从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整体表现出发,以学生的特点或弱点为切入点,师生研讨共同确立创建主题。
这样的实施策略针对了现实、贴近了实际,在全校师生的共同设想中,一个个主题鲜明富有个性的班级诞生了,如“遵纪班”、“自律班”、“惜时班”、“诚信班”、“爱心班”等。
各班围绕创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如设计制作班标、制定班规、打造班级特色文化、设立班级行为规范监督岗等等。
在班级创建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某一种行为得到强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日益亮丽。
这种以重点突破的方法,较好地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
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如“习惯养成三字经”学习诵读活动,“美在文明,爱在礼仪”活动,“美在校园1+1”活动等。
总之,我们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精心设计开展各类活动,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锤炼。
我们也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寻求方法、提升效果。
3、展开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转变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更是不易。
在学校里,有一部分孩子的陋习根深蒂固,光靠单纯的规范学习、活动参与是难以奏效。
其实这些孩子的本性也是求真向美的,他们也渴望进步、也期待成功,只是因为种种的原因导致了他们发展的如此状态却一时难以改变。
在实践中,我们关注到了这部分孩子,并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个案矫正研究,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
我们先从“学习习惯”入手展开跟踪。
选择这一角度,针对了学生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考虑了家长协同参与的兴趣。
我们为各班学习习惯较差的2-3名学生建立跟踪档案,并将这些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班,以班级为单位每周集中活动一次。
组成这样一个班级后,学生的行为目的性增强了,自控能力也提高了。
经过老师、同学、家长的一致作用,一批孩子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丰富了,不良学习习惯有所改变。
4、优化家长资源,让学生在合力中养成良好习惯是哪些原因导致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整体水平较差,我们一直在寻求问题的根源。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调查,我们采集了多种资源和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习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习惯如何。
家长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密切家校联系、优化家长资源成为实践中的又一尝试。
我们积极发挥《文明礼仪教育读本》的作用,在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并开展“孩子的好习惯,从我做起”读书征文活动。
期待家长通过与孩子的促膝阅读,引发他们心灵的震撼,体会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提升文明意识,为自己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而“我和父母比一比——文明礼仪VS 活动”,让许多家长认识到了自身言行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明确到要做合格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表率。
我们还举行了家校联系研讨会,就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沟通,倾听家长的心声,改善工作方法。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家长参与活动积极,也都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
许多家长在反馈中对学校花费如此精力抓好养成教育表示了支持和赞赏,也表示一定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丰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得到激励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宣传之后,校行为规范监督员每日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第二天公布在学校橱窗,每周根据检查取总分前三名的颁发流动红旗。
各班也设有班级行为规范监督员,参照学校检查内容每天管理班级,每周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的意见评出一月的“文明小标兵”“形象之星”。
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许多的家长反映小孩在家的行为习惯不如意,于是我把“自评——生评——师评”延伸到“家长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
本阶段在前几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评价又进行了变革。
在“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活动中,以前学生违反了规范,班级就会被扣分,会影响流动红旗的争夺,这样做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现在如果班级在哪方面做得特别出色,被评为某方面的模范班后,会有加分,这样就可弥补前面被扣的分。
这种双向多角度的评价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1、在研究中重视规范建设,以规范引领学生的行为发展。
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生活面对的不同对象,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四个角度分年级段构建了学生养成教育的目标。
围绕目标,我们展开了养成教育的内容梳理,建立了各种行为规范。
其中,《xx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立足于文明礼仪、班级纪律、两间管理(晨间和午间)、课间活动、两操集会、环境卫生、食堂用餐、放学离校八个方面,明确了学校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发展要求。
《xx小学“文明小标兵”评比要求》、《xx小学“班级形象之星”争创要求》立足于“争先创优”的角度,加强了对规范的实践。
《文明交际七字诀》,《习惯养成三字经》等通过转变表达的句式,以儿歌短句的形式,使规范内容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这些主题明确,内容细实的规范相互融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为规范内容要求。
2、根据我校生源特点,开展了许多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及时调整总结提升,打造了一系列以养成教育为主旋律的德育特色活动,有“行为规范特色班创建活动”,“与父母比一比——文明礼仪比赛活动”、“习惯养成三字经”诵读学习活动。
这些特色活动与常规活动相配合,为学生行为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成为我们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又促进了我校德育品牌“美在校园1+1”的形成和建设。
该品牌根据学校养成教育已有成效,遵循教育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以“美”作为德育教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挖掘丰富的美育因素,融合统整,实施“以美导行强素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用美冶情养气质——艺术教育活动”两项以尚美教育为核心价值导向的教育活动。
如今,这些特色活动都已经成为品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活动素材,更是丰富了学校德育活动资源。
《“行为规范特色班”活动资源集锦》、《文明交际七字诀》、《习惯养成三字经》是我们对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精彩案例、相关资源的整理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