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专题二十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专题二十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f5d52b2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e.png)
专题二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后半期“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
其中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漫画“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A.轴心国B.国际联盟C.三国同盟D.三国协约2.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可以用来研究()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西欧走上联合自强道路3.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中立。
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
美国前后立场不同说明了()A.美国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B.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C.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D.美国捍卫了民主自由4.“对外战争冒险失利触发了社会危机后,全俄便急剧卷入革命漩涡。
随着貌似强大的沙皇专制似乎完全‘出人意料地’突然崩溃,君主立宪制的前景已不复存在。
”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二月革命的爆发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D.《四月提纲》的颁布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6.《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
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社会主义()A.由理想变成现实B.工业化成功实现C.计划经济的形成D.从暴力走向和平7.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认为在土地、银行、工厂已经变成全体人民财产的情况下,加上俄国有足够的粮食、铁、木材、羊毛、棉花和亚麻,可以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只要通过大家来计算和监督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就能走向社会主义。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列宁制定的政策()A.排斥商品市场和经济规律B.承认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C.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D.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8.1921年3月,苏共(布)颁布法令,规定粮食税的税额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贫困户可以减免,对恢复农业生产得力的农户以减税作为奖励;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剩余的全部粮食、原料和饲料。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81b0736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8.png)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 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
时间
1917 年 11 月7日(俄历10月25日)
地点 彼得格党的领袖)
起义信号 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
结果
起义者冲进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 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 次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 俄;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凡 尔赛 条约
》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德国 政治 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 内容 军事 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 实行 义务兵役制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 制德国陆军人数 经济 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 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影响 与其他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 整了战胜国在 欧洲 的关系
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国是美国,受限制最大的是日 本,主权受损害最严重的是中国。
实
1921 年,苏俄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
施 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俄 列
的新 宁
经济 的
政策 探 索
征收 粮食税
农业
内
税后的剩余产品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
(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优秀课件1
![(部编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9043a96960590c69ec37650.png)
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反
墨西哥:卡德 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
单元复习
真 题 展 示
1.【2018·齐齐哈尔】战争的爆发都有其深层次的 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闪击波兰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 交战双方都遭受了惨重损失。
单元复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
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10分)(提示 成因)
【答案】 每天死亡人数最多。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
器的使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长期扩军备战;凡尔登等惨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4
单元复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C.苏联模式、赫鲁晓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单元复习
【解析】 分析“1921—1929 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
可以看出苏联在 1921—1929 年工业总产值增长快。结
知,苏俄 ( 联 ) 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新经济政策
D
)
单元复习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单元复习
2.【2018·济宁】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
“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 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D.顾及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9d4f0bb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f.png)
2023年中考历史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的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焦点: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军事集团: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20世纪初,英国、法国和俄国建立起三国协约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速战争爆发。
二、一战的爆发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一战的进程和结果1.在1916年,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2.到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3.战争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4.一战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①一战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沉重的灾难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1.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准备:列宁分析革命形势,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1917.1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史称“十月革命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十月革命后,通过《和平法令》建议退出一战。
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府措施:第1页共4页。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模块六世界现代史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a2657fe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f.png)
A.一战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 B.世界局势即将发生重大转变 C.美国女权运动达到新高潮 D.国防动员方式出现根本变化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5
-10-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3.1914年后,所有参战国都干涉经济生活,参与调节和 组织工作。国际贷款业务由此从私人转到国家手上,成 为政治筹码。由此可见,一战期间参战国( C )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C.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 D.注重全球经济联系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 世界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命题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21·安徽)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
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
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
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D )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12-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5.(2024·山东烟台)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
为了实现各自目的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几经讨价还价,终于
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
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解决了欧洲、非
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由此可见,该会议( A )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1.48 3.14 3.74 2.82 7.68 5.74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俄国
2.9 8.82
五年真题导练
备战2025
-9-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860d114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5.png)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二步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 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导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产生了深
远影响。 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
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 区的关系,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 际新秩序;战争还激化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 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 运动。
2.两次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 1)巴黎和会: 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 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在和约签字. 2)华盛顿会议: 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重新回 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斯大林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
1924年,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 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 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 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 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无 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946a7ae53a580217fcfe80.png)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课堂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开辟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的新时代。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民族解放运动史的范畴,在教材中的地位相比不是那么重要,很多教师忽视对本课的讲解,讲解流于形式。本来内容特别丰富的一课却弄得很枯燥,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对本课同样重视,给学生补充史料、展示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讲故事,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第9课: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第10课: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第11课: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课堂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但它极不稳固,充满了各种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
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梳理
![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3c759676a20029bc642d04.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梳理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概况:1882年,由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2.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冲突不断。
3.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4.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NH 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
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①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损失。
②对欧洲: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苏联的改革与变化苏联解体要点准确记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
2.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纵横提升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①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②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多国实践:二战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PPT实用课件1
![部编版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PPT实用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00e487450e2524de5187eba.png)
单元复习
材料三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 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 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 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单元复习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 依据是什么?(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 初期的世界
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
知识整合 真题展示
单元复习
知知 识识 整 合
第一次 世界大 战和战 后初期 的世界
背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
大
战
导火索与主要战役:萨拉热窝时间与凡尔登战役 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评价: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单元复习
5.【2018·乐山改编】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 的重要能力。据下表可以推断,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 于( B )
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
国家
苏联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年均增长率 24.3% 17% 9.4% 7.1% 4.3% 3%
【解析】 《凡尔赛条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和其他弱小 国家处于无权地位,《凡尔赛条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全部转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利,但这不是战争重新发起的主 要原因。故选B。
单元复习
4.【2018·南京】 “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 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 助于( B )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防止生产过剩
专题0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学设计)
![专题0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004e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d.png)
训练学生概况总结能力
图解历史
列表比较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列表填充
1.印度非暴力合作运动
2.华夫脱运动
3.卡德纳斯改革
培养观察、概括能力
课后小结
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
教后反思
教学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提前制作课件及学历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背诵清单
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自主学习:
回顾一战及战后世界相关知识概要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中考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的认知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材料二: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英国首相丘吉尔
4.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史料实证,填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等表格、归纳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材料二 “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 -- 毛泽东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中考复习指南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中考复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559ff4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中考复习指南一、引言亲爱的同学们,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这一历史阶段的关键知识点,我特地为大家准备了这份复习指南。
本指南将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详细列出该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帮助大家系统地进行复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形成了复杂的矛盾关系。
德、奥、意三国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俄三国组成的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二)战争过程战争初期:双方在西线、东线和南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西线:英法联军与德军在马恩河等地进行了多次激战。
东线:俄军与德军在东普鲁士等地进行了交锋。
南线:奥匈帝国军队与塞尔维亚军队在塞尔维亚境内展开了战斗。
战争相持阶段:双方陷入了长期的消耗战和阵地战。
西线:德军试图通过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打破僵局,但均未成功。
东线:俄军与德军在多个战场上进行了拉锯战。
战争结束:美国参战,协约国军队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为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支持。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战争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期间,各国共动员了约7000万人参战,造成了约1500万人的死亡和3000万人的受伤。
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破坏。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使它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势力范围。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复习要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山东专用)突破2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山东专用)突破2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c24c082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a.png)
突破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考点总结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爆发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目的?战前形成的两大集团名称?爆发标志?交战双方?著名战役?结束标志?性质?影响?启示?起止时间:1914—1918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爆发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著名战役:凡尔登战役;结束标志:1918年,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启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2、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签订的条约?会议决定建立的国际组织?会议实质?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凡尔赛条约》的哪一规定?《凡尔赛条约》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时间:1919年;条约:《凡尔赛条约》;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对世界影响: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中国影响:引发了五四运动;3、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哪里的关系?《九国公约》的影响?时间:1921年;关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影响:对美国: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对日本:使日本独霸中国企图未能实现;对中国: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相关的会议?签订条约?评价?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条约:《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的国际新秩序。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3889006ca8956bec0975e39b.png)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 命(性质),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
1.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2. 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无 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九国公约》的签订 1、时间:
1922年 2、解决的中心问题: 中国问题。 3、《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 ①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②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2)影响: 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 ②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③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4.爆发(开始的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5.战场: 最初集中在_____ 欧洲 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16 年,____________( 凡尔登战役 德、法两国),有“绞 6.转折:_____ 残酷性 。 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说明了战争的_______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 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1.一战后形成的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识点二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
1919 年1月,战胜的_______ 协约国 集团在______ 巴黎 的 1.召开:_______ 凡尔赛宫 召开___________ 巴黎和会 。 __________ 2.主题: 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和约问题(战后安排) 3.与会国: 27 苏俄与______ __个战胜国(____ 战败国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4.操纵者: 劳合·乔治(英)/克里孟梭(法)/威尔逊(美) 5.内容: 德国 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1)1919年6月,协约国与_____ _____________。 战败国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2)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_______ 国际联盟,但______ 战败国和____ 苏俄被排斥在外。 (3)还决定建立________ 6.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7.影响: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 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第2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突破结构化课件
![第22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突破结构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9a73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d.png)
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直接联系,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联成立 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成立时仅有4个加盟共和国,后发展到15个
社会主义 工业化
时间 特点 成就
1926年开始 优先发展 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使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影响 (1)积极: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消极: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历时约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 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和‘屠场'之称。”材料旨在强 调 A.战争的规模 B.战争的性质 C.战争的残酷 D.战争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链接
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
中考链接
5.(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据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19 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A.工业化成功实现 B.由理想变成现实 C.计划经济的形成 D.从暴力走向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知识梳理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非 暴力不 合作运
动
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b836cb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0.png)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主要战场和战线:
西决 战定场线
德国VS英法
德国、奥匈VS俄国
南线
奥匈VS塞尔维亚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4.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丢谷穗的 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问题】 有人说,一战是偶然爆发的,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 就可以避免。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巴尔干地区问题复杂,成为欧 洲“火药桶”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欧洲就像 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
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
火星 : 萨拉热窝事件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之处,控制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 突出,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居住着不同宗教和不同文 化的少数民族。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为争夺巴尔干地区,相互之间矛盾尖锐,小规 模战争不断,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美国的利益,两国交恶。同年,美国对德宣战。
美国开赴欧洲战场的远征军200万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
1917年8月14日中国14万华工以工代兵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6.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你是如何理解“是凡什尔么登使战战役争是的绞残肉酷机性”和的破?坏 战争具有残性酷达性到和战破争坏史性上前所末有的程度?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远程
大炮等均运用于战场,给双方及整个人类社会带来
新编文档-27_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可编辑PPT)-精品文档
![新编文档-27_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可编辑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08ac2517e21af45b207a802.png)
研考点·学易 栏目索引
土 背景 耳 其
时间 的 凯 领导人 末 性质 尔
经过 革 命
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影响
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参加德国一方作战,遭到惨败;《色佛尔条约》规定4/5的土耳其领土要被瓜分;土耳其的经济已濒临 崩溃边缘
1921—1923年 ⑥凯末尔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⑦民族民主革命 组建土耳其国民军,打败了由英国装备的希腊军队,迫使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停战协定。《洛桑条约》保持了土耳其的领 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第一 结束 次世 界大 性质 战
影响
与中国 的关系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 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 灾难 2.客观上推动了 科技进步 3.世界 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开始崛起 4.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民族觉醒 1.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代” 3.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4.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动 1930年
再次发起运动,又称“③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被拒绝后,带
领数十名拥护者,步行到达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印度城乡掀起了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英国殖民
政府发动镇压令,逮捕甘地
影响
甘地的思想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④指导思想;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⑤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18d4386bc77da26925c5b0ed.png)
③影响: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工__农__联__盟__,促使_国__民__经__ _济__稳步发展。
【微点拨】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政治上:_1_9_2_2_年,苏联成立。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工业化。 ①设想: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②开始:_1_9_2_6_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 个_五__年__计__划__,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工__业__国__ (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④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_指__令__性__计__划__ 下完成。
【图示记忆】
【历史解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基础: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基础上形成。 (2)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影响:使世界迎来了短暂和平,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的世界基本格局;但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2)过程:_1_9_1_7_年11月6日,_列__宁__在彼得格勒的起义总 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7日起义取得胜利。 (3)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_社__会__主__义__革命,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_国__际__无__产__ _阶__级__革__命__运__动__,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 争。
【微点拨】普林西普的刺杀属于恐怖主义行为,非但没 有挽救民族危机,反而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给人 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
2.交战双方:_三__国__同__盟__(同盟国)和三国协约(协约国)。 _意__大__利__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3.战场:欧洲战场是主战场,后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2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本节需要同学们掌握三个考点: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资本主义)考点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苏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考点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三世界)1.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埃及(扎格卢尔)——华夫脱运动3.墨西哥(卡德纳斯)——卡德纳斯改革考 点 梳 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战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
(2)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索)的爆发。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协约国(英、法、俄)VS 同盟国(德、意、奥)2.一战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3.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4.萨拉热窝事件:因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军备竞争,大战一触即发,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 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引发了一战。
5.一战期间主要矛盾: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6.一战情况:一战主战场在 欧洲,后来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其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7.一战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8.性质: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性的战争。
9.影响:(1)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大大削弱了欧洲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0.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性的战争。
11.造成的危害:持续时间长;参战国家人数多;人员伤亡大。
二、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华体系”(一)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1.会议概况:1919年1月,英、法、美(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三国 为了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在法国巴黎召开了 巴黎和会 。
2.会议内容:在会上形成了两项结果:(1)协约国与德国 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或《对德和约》。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理)(2)决定在战后 建立国际联盟 。
(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战败国和苏联被排斥在外,美国也未加入。
)3. 会议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
4.《凡尔赛条约》的内容:领土:(1)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2)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确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最能体现和会的分赃性质。
)5.凡尔赛体系:协约国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这些和约与《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国际新秩序。
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6.影响:和会上虽然暂时限制和削弱了德国,但过于苛刻,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1.背景: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 欧洲 的关系,但它们在 东亚和太平洋 地区仍然矛盾(美、日)重重。
2.会议概况:1921年11月,九国代表(英、法、美、日、意、比、荷、葡)与中国在 华盛顿 召开会议并签署了《九国公约》。
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3.《九国公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在中国机会均等原则,它维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实质: 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持战后和平国际关系的体系, 是战胜国建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5. 认识: 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一.十月革命:1. 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要求, 反而继续进行世界大战, 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2.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 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起义。
11月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最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4.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3)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巩固1. 成立:1917年11月,召开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2.内容:(1)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通过了《和平法令》; (3)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 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3. 新政府的措施: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外)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外交:(1)废除沙皇政府、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2)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 结果: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 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巩固了新生政权。
5. 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3)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917—1921年,为了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2)对大中企业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由国家集中分配;(4)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结果:前期,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平息了国内叛乱,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保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但后期,由于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制约了苏俄经济发展,引发了民众不满。
(后来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二)1921年新经济政策1.内容:(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实行自由贸易; (3)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2.影响:从苏俄的国情出发,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四.斯大林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工、农业集体化(一)工业化1.苏联建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概况:1926年起,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1928-1937年, 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
4.影响:积极方面:国家工业化是在 高度集中 的指令下完成的。
使苏联能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方面:由于不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导致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二)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措施: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即把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2)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3)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三)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2.形成标志:1936年, 苏联公布了 新宪法 ,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标志着 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 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3.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
4.主要表现:经济方面:建立单一公有制生产资料,实行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经济;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
各级领导由上级指派,不接受人民监督。
5.影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但因为没有尊重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弊端暴露,问题严重。
6.启示:(1)在发展重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 轻工业的发展;(2)发展经济要尊守市场规律;(3)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一战期间,英国加紧掠夺,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加之,1918——1919年,印度农业欠收,疾病流行,与殖民者矛盾激化。
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第一次:1920—1922年,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1)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2)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3)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4)拒绝纳税等。
结果:因发生农民焚烧警察局事件,甘地决定停止运动。
3.第二次:1930年,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 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内容:(1)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 遭到拒绝。
(2)反对食盐专卖,自取海水制盐。
结果:双方妥协。
意义: (1)动员了广大群众,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增强了印度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斗争形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埃及(扎格鲁尔)——华夫脱运动1.背景:一战后,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埃及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反对英国统治。
1918——1922年,扎格鲁尔领导埃及人民进行华夫脱运动。
2.过程:(1)建党: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完全独立的要求,后来他们发展成为华夫脱党。
(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扎格鲁尔等人,引发武装起义。
(3)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承认埃及独立。
3.意义:华夫托运动为埃及民主运动发展奠定基础。
三.墨西哥(卡德纳斯)——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执行,社会发展缓慢。
为了改变墨西哥落后状况,保证宪法施行,1934年,卡德纳斯领导了墨西哥的改革。
2. 措施:政治方面: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方面:(1)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2)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