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公开课教案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奇妙的想象》
奇妙的想象教案优秀5篇
![奇妙的想象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1b71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奇妙的想象教案优秀5篇奇妙的想象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仿生建筑图片使幼儿初步了解仿生建筑。
2、启发幼儿用仿生的方法对"房屋"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构思,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表现力。
3、培养幼儿对鸟巢这一伟大建筑构想的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单色水彩笔、签字笔、作业纸、课件三、活动过程:(一)导入仿生造型的建筑,出示课件欣赏北京奥运体育馆—鸟巢1、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体育馆是干什么的地方?3、看到这样的'体育馆,感觉怎么样?4、猜猜这个建筑象什么?(二)游戏:“猜一猜”这里还有很多奇妙的房屋,它们都各模仿了一样东西,猜猜…小结:我们人类很聪明,会模仿鸟、草莓、荷花、大象等等很多自然界的东西来创造自己的东西,这样叫做仿生。
(三)引导幼儿联想与构思,用仿生的方法来设计房屋今天请大家试试仿生的方法,模仿来设计自己的房屋,想想它是可以干什么的?可以先和伙伴说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房子,可以干什么?(四)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1、启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独创。
2、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五)幼儿欣赏评价作品猜猜,他模仿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样?提出建议来。
延伸活动:课后用线描的方法来装饰画面主体奇妙的想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从兴趣游戏入手,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3、挖掘想象潜能,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说和写等综合能力。
4、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写清起因、经过、结果。
5、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大胆自由的想象应用于习作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做到想象合理有新意,不人云亦云。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写作纸。
学生:在白纸上印上自己的指印。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两篇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头发可以钓鱼、当晾衣绳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案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b0d0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b.png)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想象作文的基本概念和构思方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多动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其文学素养,使其能够独立构思并创作想象作文。
2.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内心世界,提升表达能力,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构思创新的培养:学生往往容易模仿课文或他人的构思,缺乏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
-合作学习的组织:在小组讨论、分享过程中,如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讨论效果。
举例:针对想象力激发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一朵云,你会变成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发挥想象。同时,针对语言表达准确性,教师可挑选典型例句进行分析,教授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明他们对于想象作文的理解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想象作文还存在一定的疑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教案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ad9d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2.png)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奇妙的想象,发展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想象内容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奇妙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想象内容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对想象的认识。
2. 学习课文《奇妙的想象》: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讨论课文中的奇妙之处。
3. 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奇妙想象。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想象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想象作文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培养写作习惯。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文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提升。
2.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其在表达想象内容、运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奇妙的想象》及相关阅读材料。
2. 作文评价标准及指导手册。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学生作文。
4. 写作素材库,为学生提供灵感来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学习课文《奇妙的想象》。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写作手法,小组讨论。
3.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学生作文初稿。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35fc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4.png)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想象的概念,认识到想象在创意和发明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创意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常规,勇于尝试创新。
二、教学内容:1. 想象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创意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提高创意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进行创新思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激发创新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创意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想象的概念及其在创意和发明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想象如何转化为现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象成果,相互启发。
5. 创意实践:教师提出创意任务,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展示成果。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想象的方法和技巧,反思创新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创意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8.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创意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敢于挑战常规,勇于表达。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提高创意表达能力。
在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创意作品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创意实践环节的作品,考察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创意实践等环节的积极性,评价其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学生对想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想象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491be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f.png)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想象的概念,认识到想象在创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想象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想象的概念及作用2. 想象的方法与技巧3. 想象训练活动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5. 教学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并将想象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学生作品展示板3. 教学素材(图片、故事、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想象案例,引发学生对想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想象的概念、作用以及想象的方法与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活动,如想象一个未来的世界、一个奇妙的冒险等。
4.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想象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道想象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7.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想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想象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学生作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学生对想象重要作用的认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想象的概念、作用及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想象过程,引导学生跟随。
3. 练习法:学生通过想象训练活动,提高想象力。
4. 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想象案例,引发学生对想象的兴趣。
2. 讲解想象:介绍想象的概念、作用及方法。
3. 想象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如想象一个未来的世界。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d28d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9.png)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了解“想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
3、将讲述的故事整理成文。
4、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妙。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了解“想象”。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想象是人们热爱生活的标志,同学们以自己新颖奇特的想象构思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表达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现在,就让我们把自己美好而奇妙的想象写下来吧!二、作文要求本次作文要求写一个想象故事。
从“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这些题目中,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三、写作指导1、拟题立意。
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如赞扬某种优秀的品质,表达某种爱憎的情感,等等。
我们写作时,一定要围绕主题来拟题。
如果用教材上给定的题目,在写作的时候就要注意突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最好玩的国王”,在写作时要突出国王“最好玩”的性格特征;“一本有魔法的书”要突出书的魔法;“小树的心思”重在写“心思”;“手罢工啦”重在“罢工”;“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则要体现出“滚来滚去”的`状态;“假如人类可以冬眠”重在“冬眠”。
2、素材选择。
可以从给定的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还可以是对未来的畅想——将来人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交通工具等的样子和功能。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06978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0.png)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想象的概念,掌握想象的方法,能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奇妙的想象》2. 课堂活动:观察、讨论、实践3. 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想象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想象的方法,能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想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想象的重要性。
3. 想象方法学习: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方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想象创作。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想象》2. 主要内容:想象的概念、想象的方法、实践环节、成果展示3. 配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想象中的世界、学生作品等。
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想象创作,题材不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想象的方法,能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学不足: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想象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
4. 改进措施:针对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案例,帮助他们拓宽思维,提高想象力。
5. 总体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教案
![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6107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9.png)
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教案以下是一篇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教案:课题:奇妙的想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想象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展开奇妙的想象。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想象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
(播放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音乐和动画片段)你们看,这个世界里有会飞的鱼、长着翅膀的房子,是不是很神奇呀?那你们想不想也拥有这样奇妙的想象力呢?学生观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走进文本1.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教材中关于奇妙想象的故事或片段。
(例如:“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支铅笔可以拥有梦想,一块橡皮可以有自己的冒险。
”)教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从这些文本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奇妙想象?小组讨论后,请代表发言。
三、启发想象1.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如果让你们来想象,你们会想到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比如,一个水果会有怎样的经历?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教师进一步引导。
教师:那如果这个水果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它会和谁交朋友呢?学生再次展开想象,积极回答。
四、创意写作1. 教师布置任务。
教师: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写下来吧,可以写一个小故事或者一段描述。
2.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分享与交流1. 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生:我写的是一个苹果的冒险,它滚到了一个魔法森林里,遇到了很多会魔法的小动物……2.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建议。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材中的文本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新教案《奇妙的想象》
![创新教案《奇妙的想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1df6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f.png)
创新教案《奇妙的想象》一、教案背景《奇妙的想象》是一节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艺术课,主要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2.提高学生的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艺术表达;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创新思维培养:通过故事、图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启想象大门,展开对于奇妙事物的猜想和描述;2.艺术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将他们的想象具体化,创作出独特的作品;3.学习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4.展示与分享: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绘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2.教辅材料:故事书《奇妙的想象》、图片素材等;3.教学环境:教室内部采用合作式布局,保证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学生前置准备:提醒学生带来他们喜欢的玩具或其他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奇妙事物的想象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2. 创新思维培养(15分钟)利用故事书《奇妙的想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发表自己对奇妙想象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如果你也有奇妙的想象,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3. 艺术表达(30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奇妙事物,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将想象变为现实。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艺术技巧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别辅导。
4. 学习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协作完成一幅大型艺术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彼此合作,互相借鉴和帮助,共同创作出一幅令人惊叹的作品。
部编统编三下语文习作:奇妙的想象 名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部编统编三下语文习作:奇妙的想象 名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887d1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6.png)
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目标】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1.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2.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结合习作例文总结的方法展开想象,编故事。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口”,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
预设:口、方框……2.出示由“口”演变的事物,激发学生再次想象出示课件1:3.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引发无数猜想,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充满新奇和趣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吧!4.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板书:奇妙的想象)出示课件2:二、结合文题,放飞想象。
1.教师过渡: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
老师这里有几个作文题目,看看哪一个能成功吸引你的眼球,激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出示课件3:2.布置任务:看到这些题目你都想到什么?请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题目,小组内互相交流交流。
出示课件4:3.小组内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小组展示,集体交流预设1:最好玩的国王我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披着披风的国王在和小朋友们捉迷藏。
墙角里、大树后、衣帽间到处都有国王的影子。
可是有一天,好玩的国王在玩耍时,发现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好奇心驱使着他地推开了这扇门,门后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竟是那么不可思议:云在地上飘,水在天上流,云挡住了小草,水遮住了阳光,这里没有奔跑、没有欢笑,更没有大家喜爱的捉迷藏……教师点拨:这位同学的创作成功地借鉴了《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维,反方向的想象,让故事情节更加新奇,更具想象力。
(板书:反方向)预设2:滚来滚去的小土豆这是一个小土豆,一个肥头大耳、浑身麻子点但却有着侠肝义胆的小土豆。
它的出生可不是为了成为人们饭桌上的美餐,它的任务说出来吓你一跳,它可是大地妈妈派来的地球卫士——土豆超人,它最擅长的可就是滚来滚去了,只要是它能“滚”之所及的地方,这个地方就会复原成最初的样子。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47c4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5.png)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并掌握想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丰富想象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想象的概念和作用2. 如何培养想象力3. 创造性表达的技巧4. 从生活中获取灵感的方法5. 想象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想象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分享创造性表达的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奇妙的想象》2. 参考资料:关于想象力的研究论文、案例等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进行讨论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想象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想象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想象力,分享创造性表达的技巧。
4.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想象的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想象力。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表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想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收集,评估学生对想象力作用和培养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创造性表达:收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作品,评估他们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的水平和创意。
七、作业与延伸:1.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运用想象的创造性作业,如编写一个小故事、绘制一幅画作或设计一个创新项目。
2.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创新竞赛、创意写作或艺术展览,将课堂学习的想象力应用到实际活动中。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公开课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7e30597a8956bec0975e3ea.png)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发现相似想象和反向想象两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美好”并尝试进行习作。
2.同桌互评,教师点评习作,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喜欢看动漫吗?你喜欢谁?2..出示哆啦A梦图片,这是谁?喜欢他吗?为什么?指生回答。
3.他有许许多多的道具,能带着大雄和朋友们一起去各个地方冒险。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奇妙的想象(板书“奇妙的想象”)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想象世界,感受奇妙的想象方法。
二、借助例文,发现写作奥秘(一)学习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过渡:首先,让我们走进铅笔的梦想世界。
1.默读课文,找一找,铅笔想变成哪些东西,圈出来。
每一次变形后,铅笔又做了哪些事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开始2.铅笔梦想变成什么?(PPT出示)3.(PPT出示铅笔和撑竿等图片)拿起你手中的笔,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形状相似,他们都是细长的)谁发现了第一个想象小妙招就是可以怎样想象?相似想象(板书“相似想象”)可以把一样东西变成相似的东西。
5.说一说,铅笔都做了哪些事?(指生随机说,PPT出示)你又发现了什么?这都是一些怎么样的事?(铅笔都在做一些怎样的事?)你瞧,铅笔的每一次的梦想,都是在想象美好(板书“想象美好”)。
6.与此同时,每一个梦想还让他收获了什么?(快乐)从哪发现的?(2到6自然段结尾)结尾的每一句话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铅笔的快乐。
(PPT对每一自然段结尾处进行强调)7.现在,请大家模仿铅笔的前五个梦想,说一说,铅笔的第六个梦想又会是什么呢?(同桌互相说;生随机说)(二)学习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1.再来走进一条尾巴的想象世界,它又告诉我们什么想象小妙招呢?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随机说)2.现实生活中,我们说猫有一条?狗有一条?而现在却说?3.小结:你看,与现实情况反着来,这就是“反向想象”(板书)。
大家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生随机说并请生说明相关的理由——什么地方与现实生活是相反的)4.总结写法:在想象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相似想象,也可以反向想象,但请你都试着去想象一份美好,大家一定会更愿意走进你的想象世界。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3b247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8.png)
《奇妙的想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和体验奇妙的想象世界。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什么是想象,以及想象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通过例子,学习如何进行想象和创造。
3. 第三课时:练习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第四课时:小组活动,共同创作一个奇妙的故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例子,学习和理解想象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利用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故事,用于教学和实践。
2. 准备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和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小组合作所需的环境和工具,如纸笔、白板等。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和导入,了解想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学习想象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想象练习。
3. 第三课时:练习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第四课时:小组活动,共同创作一个奇妙的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想象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在创造性想象的练习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将加强小组合作中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想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练习,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生的表达和分享,评估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的成果,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部编三下语文《奇妙的想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三下语文《奇妙的想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59728e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7.png)
奇妙的想象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借助习作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反方向展开想象的方法,并尝试想象一个故事片段。
(二)借助习作例文和微课,通过“一个问题,一串想法”,将大胆新奇的想法写清楚。
(三)练习评改习作,评议想象是否大胆、奇妙,学会欣赏同学习作中让自己喜欢的内容,养成乐于同他人分享自己习作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板贴,“想象达人”勋章,手指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认识想象,感受乐趣,揭示课题1.课前谈话,感受想象的乐趣。
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感受想象的快乐)“牙膏牙刷”加入想象,可以是“牙膏在上洗手间”;“仙人球”加入想象,“一只小刺猬从花盆里滚了出来”;“光头和黑猫”加入想象,黑猫也可以变“头发”。
2.展示小组推选的手指画,感受新奇。
小结:想象真奇妙!3.揭题。
这样的想象你们喜欢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展开“奇妙的想象”,来一场想象大比拼,谁能获得“想象达人”勋章,就能登上“想象岛”。
岛上有什么秘密?登上岛,你们就知道啦!(二)发现路径,大胆想象,对比评价1.借助习作例文,发现想象路径。
第一关:抓住特点想象。
(1)尝试说说铅笔的梦想。
(依次出示,形成思维导图)(2)看图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按照“来到哪儿”“发生了什么”的顺序,铅笔居然可以有那么多梦想!(3)质疑:铅笔来到运动场,为什么不是变成铅球、呼啦圈?说说理由。
(板贴:抓住特点想象)小结: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想象更自然、合理。
第二关:反方向想象。
①播放《尾巴它有一只猫》的音频,学生听后交流:尾巴是怎么想的?②根据《尾巴它有一只猫》的想象方法,依次出示思维导图,学生尝试反着想: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也可以;猫有一条尾巴,也可以;狗有一条尾巴,也可以;人有一条狗,也可以……形成一串思维导图。
(板贴:反着去想象)小结:反着想象,想象更大胆、新奇。
2.尝试想象:抓住事物特点、反方向展开想象。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案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14f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5.png)
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案引言:教学设计在教育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并实施高效的教学计划。
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案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介绍一份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案,并分析其具体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对各种情境的理解和应对能力;3.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学习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2. 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情境小组活动,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3. 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表达;4. 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启学生对主题的想象力;-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 教师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并展开讨论;- 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解决方案,并彼此讨论与协作;- 教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课堂外的相关知识。
4. 自主学习和表达:- 学生通过阅读、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情境的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媒体资源(课本、图书、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和展示:- 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结果和改进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的主要思想、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预期效果:1.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进一步拓宽视野;2. 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情境小组活动,培养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表达,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学生对所学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奇妙的想象》教案
![《奇妙的想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b312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2.png)
《奇妙的想象》教案教案名称:奇妙的想象年级和课程: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创作出个性化、富有创意的作品;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美术造诣。
教学内容:1.学习以自由的方式创造想象中的形象;2.学习以简约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创意;3.观察、分析并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2.学生能够使用简约的手法表达创意。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如何将想象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集体思维2.小组合作3.学生自己创作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引入1.介绍“奇妙的想象”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观察、分析并欣赏一些创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提醒学生要开展自由想象,尽情发挥。
第二节课:启发想象力1.让学生在小组内集体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常常被忽视的、不起眼的事物,并从中搜集灵感。
第三节课:搜集素材和构思1.学生通过观察、收集素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构思;2.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奇妙的想象。
第四节课:创意与构成1.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简约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2.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现方式,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第五节课:绘画与小组展示1.学生按照自己的构思和想象,画出自己的作品;2.由小组成员进行展示,并进行集体评价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第六节课:总结1.回顾、总结学生的作品,互相欣赏;2.教师对学生的创意、想象力、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3.鼓励学生继续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评估:1.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学生的艺术作品;3.学生的评价和讨论能力。
教学反思:1.本教案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掘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培养创造力;2.通过示范和引导,教学生使用简约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创意;3.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让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奇妙的想象教学教案
![奇妙的想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e95c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b.png)
奇妙的想象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奇妙的想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奇妙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奇妙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如神秘的森林、魔法城堡等。
2. 准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情境,用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些奇妙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奇妙的想象或梦想,鼓励学生分享。
主体: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或视频素材,让他们共同想象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故事。
鼓励学生尽可能创造性地发挥,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角色、情节、冲突等要素。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的故事,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或补充。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小组活动中的故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短文或故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使用形容词、动词等丰富语言,注重情节的连贯性等。
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挥想象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创作更多的故事或画面。
2. 提供一些奇妙的阅读材料,如奇幻小说、科幻故事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包括语言表达、情节连贯性等方面。
教学延伸:1. 在其他学科中,如科学、艺术等,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或创作作品。
2. 组织一次奇妙的想象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和创意。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有机会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并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他们也将对奇妙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
统编部编三下语文习作:奇妙的想象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统编部编三下语文习作:奇妙的想象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6686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3.png)
习作1.启示学生斗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的,主次分明的说和写。
启迪学生展开斗胆、丰富、新鲜的想象。
指导学生有序、重点突出地说和写。
引用1.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名人名言,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回。
想象要怎么样?(斗胆、新颖、神奇、夸姣)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奇妙的想象)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
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
课件出示,题目引领,出示要求,学生练说。
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
2.出示要求:(1)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
1 课时(2)要斗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
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
三、出示范文,学习想象。
1.出示例文《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草丛里有一只快乐的小白兔,它最爱慕看天上的小星星啦!只要夜深草静的时候,小白兔就会坐在或者躺在洞口旁边的香蒿下,看着蓝宝石的天空上那些一眨一闪的小星星蓦地,有一颗小星星从天空滑落下来,不见了。
“是流星!”小白兔一下坐了起来,“那颗流星是不是不快乐了呢?”小白兔的心有点儿紧张,它把目光移到了草丛。
风轻轻地吹着,所有的草也都轻摇着黑影,发出几乎听不到的声响。
“那颗不快乐的星星会落在哪里呢?”小白兔很耽心,“我要是能找到它,一定会让它快乐起来的!”快看哪——小白兔真的看见在不远处的草丛里,躲着一颗忽明忽暗的小星星!“你真的来了吗?”小白兔又惊又喜,急忙一瘸一拐地向那颗小星星挪去。
可是,那颗小星星又不见啦!“你躲到哪里去啦?”小白兔站住了,“我一定要找到你!”过了一会儿,那颗小星星又亮了起来,就在小白兔不远的地方!小白兔又使劲地朝它挪过去,瞪大了两只眼睛,这才看清——原来在一棵很矮的苍耳上落着一只小萤火虫儿!“原来是你呀!”小白兔松了一口气,“你这颗躲在草丛里的小星星,可真玩皮!”“快来救救我吧!”小萤火虫儿伤心地说,“我的一只出示范例,引领学生想象,同几个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想象,想些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想象》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习作
教学主题:《奇妙的想象》
课时:本课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4)班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习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基于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交谈。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教材分析
《奇妙的想象》是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写一个想象故事。
主题是“奇妙的想象”。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以及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都是关于想象的文章,语言浅显易懂,情节有趣,对于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大胆想象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本次习作最主要的要求是:想象要大胆。
3.学情分析
【基于习作】本班同学对书面表达具有浓厚的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习作的难点在于打开想象的思路,并正确、通顺、流利地表达出来。
【基于阅读】本班同学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把握例文的主要内容,为习作打开思路。
【基于口语交际】本班同学基本上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大部分同学较活跃,有较为强烈的表达愿望与要求,在习作的语句组织、通顺方面需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习作教学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打开写作思路。
评价任务二:通过品读习作例文打开写作思路,大胆想象,续写想象故事。
评价任务三: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难点: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