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论习题选讲

合集下载

集合论习题解析

集合论习题解析

• • • •
1), A=B时不成立
/* 与不同*/
分析: I) ABAB=B: 因为BAB;对于任意xAB,如果 xA, 因为AB, 所以xB, 则对任意的 xAB, xB成立。所以AB=B。 • II) A=B AB=B,但AB不成立。
• • • • •
• 可能 • A={1}, B={{1}, 1}.
• 3 设A, B, C是集合,判断下列命题真假, 如果为真,给出证明;如果为假,给出反 例: • 1) AB, BC AC; • 2) AB, BC AC; • 3) AB, BC AC; • 4) AB, BC AC; • 5) aA, AB aB.
1.1 与
• 1 设A, B, C是任意3个集合,如果AB, B C, 则AC可能吗? AC常真吗?举例说 明。
• AC可能 A={1}, B={{1}}, C={{1}, {{1}}} • AC不常真 A={1}, B={{1}}, C={{{1}}}
• 2 设A, B是任意2个集合, A B与 AB同 时成立,这可能吗?
• 1)假 A={1}, B={2}, C={{2}} • 2)假 A={1}, B={2}, C={{1}} • 3)假 A={1}, B= {{1}}, C={{1}, 1}
• 4)假 A={1}, B={{1}, 1},C={{1}, 2} • 5)真 子集定义
• 4 设A, B, C是U的子集,判断下列命题真假,如 果为真,给出证明;如果为假,给出反例: • 1) ABAB=B; • 2) ABAB=A; • 3) ABAB=A; • 4) ABAB=B; • 5) ABA(B-A)=B; • 6) BA(A-B)B=A;
x B或x C x B C x B C 所以,A B C .

集合练习题加答案

集合练习题加答案

集合练习题加答案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对象集合的方式。

在集合论中,集合是由一些明确的或不明确的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被称为集合的元素。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它在各个数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集合练习题,以及相应的答案,供学习者练习和检验自己的理解。

练习题1:确定以下集合的元素。

- A = {x | x 是一个偶数}- B = {y | y > 5}- C = {z | z 是一个质数}答案1:- A的元素是所有偶数,例如2, 4, 6, 8等。

- B的元素是所有大于5的实数。

- C的元素是所有质数,如2, 3, 5, 7, 11等。

练习题2:判断以下集合是否相等。

- X = {1, 2, 3}- Y = {1, 3, 2}答案2:- X和Y是相等的,因为集合的元素是无序的,只考虑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练习题3:计算以下集合的并集。

- A = {1, 2, 3}- B = {3, 4, 5}- C = {2, 5, 6}答案3:- A ∪ B ∪ C = {1, 2, 3, 4, 5, 6}练习题4:计算以下集合的交集。

- D = {1, 2, 3, 4}- E = {3, 4, 5}答案4:- D ∩ E = {3, 4}练习题5:计算集合D的补集,假设全集U包含所有自然数。

- D = {1, 2, 3, 4}答案5:- D' = U - D = {所有自然数除了1, 2, 3, 4}练习题6:如果A = {x | x 是一个偶数},B = {x | x 是一个奇数},计算A和B的差集。

答案6:- A - B = {x | x 是一个偶数但不是奇数},即A本身,因为奇数和偶数是互补的。

练习题7:给定集合F = {x | x 是一个整数,且 -3 ≤ x ≤ 3},计算F的幂集。

答案7:- F的幂集包含F的所有子集,共有2^7个子集,因为F有7个元素(-3, -2, -1, 0, 1, 2, 3)。

集合论-第一二章习题课

集合论-第一二章习题课

例3 某校学生数学、物理、英语三科竞赛,某班30人, 某校学生数学、物理、英语三科竞赛,某班30人 30 学生中有15人参加了数学竞赛, 人参加了物理竞赛, 15人参加了数学竞赛 学生中有15人参加了数学竞赛,8人参加了物理竞赛, 人参加了英语竞赛,并且其中3人三科竞赛都参加了, 6人参加了英语竞赛,并且其中3人三科竞赛都参加了, 问至少有多少人一科竞赛都没有参加。 问至少有多少人一科竞赛都没有参加。 (7人 (7人) 甲每5秒放一个爆竹,乙每6秒放一个,丙每7 例4 甲每5秒放一个爆竹,乙每6秒放一个,丙每7秒 放一个,每人都放21个爆竹,共能听见多少声响。 21个爆竹 放一个,每人都放21个爆竹,共能听见多少声响。 (54响 (54响)
第二章 映射
§2 鸽巢原理
(1)一年365天 今有366个人,则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 一年365 366个人 例1(1)一年365天,今有366个人,则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 (2) 抽 屉 里 有 10 双 手 套 , 从 中 取 11 只 出 来 , 则 其 中 至 少 有两只是完整配对的。 有两只是完整配对的。 某次会议有n位代表参加,每一位代表至少认识其余n (3) 某次会议有n位代表参加,每一位代表至少认识其余n位中的一位,则在这n位代表中,至少有两位认识的人数相等。 1位中的一位,则在这n位代表中,至少有两位认识的人数相等。 在一个边为1 的正方形内( 包括边界) 任意地画七个点, 例 2 在一个边为 1 的正方形内 ( 包括边界 ) , 任意地画七个点 , 则其中必有三个点, 则其中必有三个点 , 以它们为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面积 小于 1/6。 证明, 任选n+ 个数, 则在这n+ n+1 n+1 例 3 证明 , 从 1,2,…,2n 中 , 任选 n+1 个数 , 则在这 n+1 个数中 , 必有两个数,使得其中一个能整除另一个。 必有两个数,使得其中一个能整除另一个。 坐标上有五个整数点, 例4 坐标上有五个整数点,则存在有两个点的连线的中点一定 是整数点。 是整数点。 证明: 52个正整数中 必有两个整数, 个正整数中, 例5 证明:在52个正整数中,必有两个整数,使得这两个整数 之和或差能被100整除。 100整除 之和或差能被100整除。

集合练习题及解析答案

集合练习题及解析答案

集合练习题及解析答案精品文档集合练习题及解析答案1.若集合M,{a,b,c}中元素是?ABC的三边长,则?ABC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2(定义集合运算:A*B,{ 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0 B( C( D(63(已知集合A,{2,3,4},B,{2,4,6,8},C,{| x?A,y?B,且logxy?N,},则C 中元素的个数是A(9B(8C( D(44(满足{,1,0} M?{,1,0,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A(4个 B(个 C(7个D(8个5(已知集合A,{,1,1},B{x|ax,1,0},若B?A,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A({,1} B({1} C({,1,1}D({,1,0,1}6.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A,{1,2,5},?UB,{4,5,6},则集合A?B,A({1,2} B({5} C({1,2,3} D({3,4,6}7(设全集U,{1,3,5,6,8},A,{1,6},B,{5,6,8},则?B,1 / 21精品文档A({6}B({5,8}C({6,8} D({3,5,6,8}2,x8(若A,{x?Z|2?1},则A?的元素个数为A(0 B(1 C(2D(319(设U,R, M,{x|x2,x?0},函数f的定义域为N,则M? x,1A([0,1)B( C([0,1] D({1}10(设U,R,集合A,{y|y,x,1,x?1},B,{x?Z|x2,4?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2,,1} B(?B,C(A?B,[0,,?)D(?B,{,2,,1}11(非空集合G关于运算?满足:?对于任意a、b?G,都有a?b?G;?存在e?G,使得对一切a?G,都有a?e,e?a,a,则称G关于运算?为融洽集,现有下列集合运算: G,{非负整数},?为整数的加法;G,{偶数},?为整数的乘法;G,{平面向量},?为平面向量的加法;G,{二次三项式},?为多项式的加法;其中G关于运算?的融洽集有________(12(设集合A,{1,2,a},B,{1,a2,a},若A?B,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13(设集合A,{,1,1,3},B,{a,2,a2,4},A?B2 / 21精品文档,{3},则实数a,________.214(已知集合A,{ x|x,5x,6,0},B,{ x|mx,1,0},且A?B,A,求实数m的值组成的集合(x,a15(记关于x的不等式若a,3,求P;若Q?P,求正数a的取值范围(116(已知由实数组成的集合A满足:若x?AA. 1,x设A中含有3个元素,且2?A,求A;A能否是仅含一个元素的单元素集,试说明理由(1(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b?c,故选D.2(解析:依题意得A*B,{ z|z,xy,x?A,y?B},{0,2,4},因此集合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6,故选D.3(解析:C,{| x?A,y?B,且logxy?N,},{,,,},故选D.4(解析:依题意知集合M除含有元素,1,0之外,必须还含有1,2,3中的一个,或多个(因3而问题转化为求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所含的非空子集的个数问题,故有2,1,7个(故选C.5(D(A3 / 21精品文档7(解析:由于U,{1,3,5,6,8},A,{1,6} ??UA,{3,5,8},??B,{5,8}(答案:B12,x8(解析:A,{x?Z|2?1},{x|x>2或0 ? A?,{0,1},其中的元素个数为2,选C.9(C10.D11.12(解析:?A?B,?a2,a,2或a2,a,a.若a2,a,2,得a,2或a,,1,根据集合A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2,?a,,1.若a2,a,a,得a,0或a,2,经检验知,只有a,0符合要求(综上所述,a,,1或a,0.答案:,1或013(解析:?3?B,?a,2,3,?a,1.答案:1214(解析:?A,{ x|x,5x,6,0},{2,3},A?B,A,?B?A.?m,0时,B,?,B?A;1?m?0时,由mx,1,0,得x. m4 / 21精品文档111?B?A,?,A,?,2,3, mmm11?11?得m,,或,.所以符合题意的m的集合为?0,,23.3??x,315(解析:由 Q,{x||x,1|?1 },{x|0?x?}.由a>0,得P,{x|,12,即a的取值范围是(116(解析:?2?A,?A,即,1?A, 1,21?11???AA,?A,?2,,1,2.??1,?,1?1假设A中仅含一个元素,不妨设为a, 则a?A,有A,又A中只有一个元素,1,a1?a,即a2,a,1,0,但此方程Δ ?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故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合(1(已知A,{x|3,3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3?AB(1?AC(0?A D(,1?A集合A表示不等式3,3x>0的解集(显然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故选C.C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A({y|y,2} B({x,2}C({2} D({x|x2,4x,4,0}{x,2}表示的是由一个等式组成的集合(故选B.5 / 21精品文档B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1?2R?Q;?|,3|?N*;?|,?Q.1 本题考查常用数集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显然2?R,?正确;2?Q,?正确;|,3|,3?N*,|3|,3?Q,?、?不正确(4(已知集合A,{1,x,x2,x},B,{1,2,x},若集合A与集合B相等,求x的值(因为集合A与集合B相等,所以x2,x,2.?x,2或x,,1.当x,2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当x,,1时,符合题意(?x,,1.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方程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集合{x|4 示(A(只有?和? B(只有?和?C(只有? D(以上语句都不对6 / 21精品文档{0}表示元素为0的集合,而0只表示一个元素,故?错误;?符合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正确;?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错误;?中元素有无穷多个,不能一一列举,故不能用列举法表示(故选C.C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A({1,1} B({1}C({x,1} D({x2,2x,1,0}集合{x|x2,2x,1,0}实质是方程x2,2x,1,0的解集,此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为1,故可表示为{1}(故选B.B3(已知集合A,{x?N*|,5?x5},则必有A(,1?A B(0?A?A D(1?A?x?N*5?x5,?x,1,2,即A,{1,2},?1?A.故选D.D4(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0 B(2C( D(67 / 21精品文档依题意,A*B,{0,2,4},其所有元素之和为6,故选D.D二、填空题5(已知集合A,{1,a2},实数a不能取的值的集合是________(由互异性知a2?1,即a??1,故实数a不能取的值的集合是{1,,1}({1,,1}6(已知P,{x|2,x,a,x?N},已知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则整数a,________.用数轴分析可知a,6时,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3,4,5.三、解答题7(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集(由方程x,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大于2且小于6的有理数;由直线y,,x,4上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自然数的点组成的集合(方程的实数根为,1,0,3,故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1,0,3},当然也可以用描述法表示为{x|x,0},有限集(由于大于2且小于6的有理数有无数个,故不能用列8 / 21精品文档举法表示该集合,但可以用描述法表示该集合为{x?Q|2 用描述法表示该集合为M,{|y,,x,4,x?N,y?N}或用列举法表示该集合为{,,,,}(8(设A表示集合{a2,2a,3,2,3},B表示集合{2,|a,3|},已知5?A且5?B,求a的值(因为5?A,所以a2,2a,3,5,解得a,2或a,,4.当a,2时,|a,3|,5,不符合题意,应舍去(当a,,4时,|a,3|,1,符合题意,所以a,,4.9(已知集合A,{x|ax2,3x,4,0,x?R}(若A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A中有两个元素,?方程ax2,3x,4,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a?0,99??即a,,16.?a,,16a?0. ?Δ,9,16a,0,4当a,0时,A,{,3};当a?0时,若关于x的方程ax2,3x,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9,16a,0,9 / 21精品文档9即a,,16若关于x的方程无实数根,则Δ,9,16a,0,9即a16;9故所求的a的取值范围是a?,16a,0.1(设集合A,{x|2?x,4},B,{x|3x,7?8,2x},则A?B等于A({x|x?3} B({x|x?2}C({x|2?x,3} D({x|x?4}B,{x|x?3}(画数轴可知选B.B2(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B,A({3,5} B({3,6}C({3,7} D({3,9}A,{1,3,5,7,9},B,{0,3,6,9,12},A和B中有相同的元素3,9,?A?B,{3,9}(故选D.D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10 / 21精品文档设两项都参加的有x人,则只参加甲项的有人,只参加乙项的有人(+x+=50,?x=5.?只参加甲项的有25人,只参加乙项的有20人,?仅参加一项的有45人(54(已知集合A,{,4,2a,1,a2},B,{a,5,1,a,9},若A?B,{9},求a的值(?A?B,{9},?9?A,?2a,1,9或a2,9,?a,5或a,?3.当a,5时,A,{,4,9,25},B,{0,,4,9}(此时A?B,{,4,9}?{9}(故a,5舍去(当a,3时,B,{,2,,2,9},不符合要求,舍去(经检验可知a,,3符合题意(一、选择题1(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为A(0 B(1C( D(4?A?B,{0,1,2,a,a2},又A?B,{0,1,2,4,16},?{a,a2},{4,16},?a,4,故选D.D2(设S,{x|2x,1>0},T,{x|3x,5 1A(?11 / 21精品文档B({x|x 515C(} D({x|,}23151 S,{x|2x,1>0},{x|x>,,T,{x|3x,5 5D3(已知集合A,{x|x>0},B,{x|,1?x?2},则A?B,A({x|x?,1} B({x|x?2}C({x|0 集合A、B用数轴表示如图,A?B,{x|x?,1}(故选A.A4(满足M?{a1,a2,a3,a4},且M?{a1,a2,a3},{a1,a2}的集合M的个数是A(1 B(2高一数学集合的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点: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

大学集合论试题及答案

大学集合论试题及答案

大学集合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集合论的创始人是()。

A. 康托尔B. 罗素C. 希尔伯特D. 哥德尔2. 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表示为()。

A. A∩BB. A∪BC. A-BD. A∩B'3. 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表示为()。

A. A⊆BB. A⊇BC. A⊂BD. A⊃B4. 空集是所有集合的()。

A. 子集B. 真子集C. 并集D. 交集5. 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表示为()。

A. A∩BB. A∪BC. A-BD. A∩B'6. 若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为空集,则A和B是()。

A. 子集B. 真子集C. 互斥的D. 相等的7. 集合的幂集是指()。

A.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集合B. 集合的所有元素的集合C. 集合的所有真子集的集合D. 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的集合8. 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表示为()。

A. A∩BB. A∪BC. A-BD. A∩B'9. 集合的元素个数称为集合的()。

A. 基数B. 序数C. 秩D. 维数10. 集合论中,无限集合的基数可以是()。

A. 有限的B. 可数的C. 不可数的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集合{1, 2, 3}的幂集有个元素。

2. 集合{a, b, c}和集合{a, b}的交集是。

3. 集合{1, 2, 3}和集合{2, 3, 4}的并集是。

4. 集合{1, 2, 3}和集合{2, 3, 4}的差集是。

5. 集合{1, 2, 3}的补集在全集U={1, 2, 3, 4, 5}中是。

6. 若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 。

7. 集合{1, 2, 3}的子集个数是。

8. 集合{1, 2, 3}的真子集个数是。

9. 集合{1, 2, 3}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

10. 若集合A={1, 2, 3},集合B={2, 3, 4},则A∩B= 。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证明: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C的子集,则集合A是集合C的子集。

集合练习题讲解

集合练习题讲解

集合练习题讲解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有关集合练习题的详细讲解。

小节之间将按照题目的不同类型进行分隔,并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概念。

请注意,下文并不会再次提及标题或其他任何内容。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在集合论中,集合是由一组特定对象组成的无序的整体。

它可以包含具有相同属性或关系的元素。

例如,对于集合A = {1, 2, 3, 4},其中的元素1,2,3和4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是自然数。

二、集合的表示方式1. 列举法:利用大括号{}将元素逐个列出来。

例如,集合A = {1, 2, 3, 4}。

2. 描述法:利用条件描述元素的特征。

例如,集合B = {x | x是自然数,且1 ≤ x ≤ 10}表示由自然数1到10组成的集合。

三、集合间的关系1. 相等关系:若两个集合A和B的元素一一对应,并且集合A包含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且集合B包含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则称集合A和集合B相等,记作A = B。

2. 包含关系: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 B。

若同时满足A ⊆ B和B ⊆ A,则称集合A和集合B相等,记作A = B。

3. 交集: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表示为A ∩ B,是包含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4.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表示为A ∪ B,是包含属于A 或B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五、集合的运算1. 交集运算:若A和B是两个集合,则A ∩ B = {x | x ∈ A且x ∈B}。

2. 并集运算:若A和B是两个集合,则A ∪ B = {x | x ∈ A或x ∈B}。

3. 差集运算:若A和B是两个集合,则A - B = {x | x ∈ A且x ∉B}。

4. 补集运算:若U是全集,A是U的子集,则A的补集(或称余集),表示为A'或A^c,是所有不属于A的U中元素的集合。

五、练习题1. 已知集合A = {x | x是偶数,且1 ≤ x ≤ 10},集合B = {2, 4, 6},求A ∩ B。

集合论习题答案

集合论习题答案

P3 习题1.11.1.1 解:⑴{2,3,5,7,11,13,17,19};⑵{e,v,n,i,g};⑶{-3,2};⑷{-1};⑸{2,271i+-,271i--};⑹Φ⑺共14项,前四项为极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其它因式的因式:{①x+1,②x-1,③x2+x+1,④x2-x+1,①②x2-1,①③x3+2x2+2x+1,①④x3+1,②③x3-1,②④x3-2x2+2x-1,③④x4+x2+1,①②③x4+x3-x+1,①②④x4-x3+x-1,①③④x5+x4+x3+x2+x+1,②③④x5-x4+x3-x2+x-1)}1.1.2 解⑴{x | x∈I+ , x<80};⑵{x | x∈I且∃n∈I使x=2n+1};⑶{x | x∈I且∃n∈I使x=5n};⑷{(x,y)| x,y∈R , x2+y2<1};⑸{(ρ,θ)| ρ,θ∈R, ρ>1};⑹{ax+b=0| a,b∈R且a≠0}。

P5 习题1.21.2.1 答:为真的有:⑵、⑷、⑻、⑽,其余为假。

1.2.2 答:为真的有:⑴、⑷,其余为假。

1.2.3 解:A=Φ,B={0},C={…,-4,-2,0,2,4…},D={2,4},E={…,-4,-2,0,2,4…},F={2,4},G=Φ,H={…,-4,-2,0,2,4…}。

∴C=E=H,D=F,A=G。

1.2.4 答:四个全为真。

证明:⑴例A={a} , B={a,A}⑵例B={A} , C={A , B}⑶例A={Φ}⑷例A={a} , B={a,A} , ∴2B={Φ , {a} , {A} , B} ※1.2.5 解⑴幂集{Φ} ;幂集的幂集{Φ,{Φ}}⑵幂集{Φ,{Φ},{a},{Φ,a}};幂集的幂集零元素子集{Φ,单元素子集{Φ} , {{Φ}} , {{a}} , {{Φ,a}},双元素子集{Φ,{Φ}} , {Φ,{a}} , {Φ,{Φ,a}} , {{Φ},{a}} , {{Φ},{Φ,a}} , {{a},{Φ,a}} ,三元素子集{Φ,{Φ},{a}} , {Φ,{Φ},{Φ,a}} , {Φ,{a},{Φ,a}} , {{Φ},{a},{Φ,a}}},四元素子集{Φ,{Φ},{a},{Φ,a}} 。

第1-4-5章 集合论(含答案)

第1-4-5章 集合论(含答案)

求 A 的子集{3,4,5}和{1,2,3},的上界,下界,上确界和下确界。
答案:{3,4,5}:上界:1,3;上确界:3;下界:无;下确界:无; {1,2,3}:上界:1;上确界:1;下界:4;下确界:4。 10、设 A={1,2,3,4,5},A 上偏序关系 R={〈1,2〉,〈3,2〉,〈4,1〉,〈4,2〉,〈4,3〉,〈3,5〉,〈4,5〉}∪IA; (1)作出偏序关系 R 的哈斯图 (2)令 B={1,2,3,5},求 B 的最大,最小元,极大、极小元,上界,下确界,下界,下确界。 答案:.(1)偏序关系 R 的哈斯图为
6
12、设A={1,2,3,4,5,6} ,B={1,2,3},从A到 B 的关系R={ 〈x,y〉|x=y2} ,求 R 和 R-1 的集合 表示和关系矩阵表示。
答: (1)R={<1,1>,<4,2>} (2) R 1 ={<1,1>,<2,4>}
3
1 1 4、 设集合 A a, b, c, d 上的二元关系 R 的关系矩阵为 M R 0 0
矩阵,并画出 R, r ( R), s( R), t ( R) 的关系图。
0 0 0 0
0 1 0 0
0 1 ,求 r ( R), s( R), t ( R) 的关系 0 1
16、设|X|=n,|Y|=m 则(1)从 X 到 Y 有 (2)当 n , m 满足 n=m
时,存在双射有
17、在 0( (4) ) 之间写上正确的符号。 (1) = (2) (3) (4) 18、若集合 S 的基数|S|=5,则 S 的幂集的基数|P(S)|=( 32 ) 。 2 2 19、设 P={x|(x+1) 4 且 x R},Q={x|5 x +16 且 x R},则下列命题哪个正确( (1) Q P (2) Q P (3) P Q (4) P=Q 20、判断下列命题哪几个为正确?( ) 答: (2) , (4) (1) {Ф}∈{Ф,{{Ф}}} (2) {Ф} {Ф,{{Ф}}} (4) Ф {Ф} (5) {a,b}∈{a,b,{a},{b}} 21. 设 A={1, 2, 3, 4}, A 上关系图如右图所示, 2 R = 。 (3) Ф∈{{Ф}}

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三章 关系习题课(学生)

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三章 关系习题课(学生)

习 题 课例1设{,,}A a b c =,给出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并画出R 的关系图。

解:{(,),(,),(,),(,)}R a a b c c b a c =,关系图如图所示。

例2 设X 是一个集合,X =n ,求:1.X 上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n 2. X 上的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 3. X 上的反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解:因为把所有的反自反的二元关系的每个都加上对角线上的序对,就变成了自反的关系,因此,自反的与反自反的个数一样多。

即22nn-4. X 上的对称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22n n n nn -++=,故共有222n n+个对称的关系。

5. X 上的反对称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32)n n n -∙6. X 上既是自反的也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的个数;(0)个7.X 上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22))n nn --解:解:可用容斥原理来计算设B 表示所有自反关系构成的集合,C 表示所有反自反关系构成的集合,则22nnB C -==。

而B C φ=,故B C B C =+,从而CC B C S B C S B C =-=--22222222222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于是,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关系共有22(22)n nn --个。

8.自反的且对称的关系有多少?[此结果与“反自反的且对称的关系有多少?”是一样多]即有222n n -(对角线上全去掉)9.自反的或对称的关系有多少?解:设B 表示自反关系的集合,C 表示对称关系的集合,则自反或对称关系的集合为:22222222n n n n nnB C B C B C +--=+-=+-。

10.X 上既是反自反的也是反对称的二元关系的个数为:223n n -;11.X 上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关系个数;解:X 上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关系X R I ⊆,故有2n 。

集合论-第三四章习题

集合论-第三四章习题

例7 是否存在一个偏序关系≤,使得(X,≤)中有唯一 的极大元素,但没有最大元素?若有请给出一个具体 例子;若没有,请证明之。 例8 设R是X上的偏序关系,证明:
R是X上的全序关系X×X=R∪R-1。
例9设(A,≤)是偏序集,a∈A,f(a)={x|x∈A,x≤a},
证明:f:A→2A是一个单射,且当a≤b时,有
二、性质 定理1 设A,B,C是三个任意的集合,则 (1)若A⊆B,则|A|≤|B| ; (2)若|A|≤|B|,|B|≤|C|,则|A|≤|C| ; 推论:设A是无穷集合,则|N|≤|A|。 前面介绍了要证明两个集合基数相等必须在两个集 合之间建立起一个一一对应,但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下面介绍证明两个集合基数相等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方 法,表示成下面的两个定理形式,这两个定理的证明 是冗长和复杂的,故略去。 定理2 (Zermelo)设A,B是两个任意集合,则|A|=|B|, |A|>|B|, |A|<|B|,三者中恰有一个成立。 这种性质称为三歧性,故这个定理称为三歧性定理。
习题课(2)
例1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下面的结论是否正确?并 证明你的结论. (1)R是自反的,则R· R也是自反的 (2)R是对称的,则R· R也是对称的。 (3)R是反自反和传递的,则R是反对称的。 (正确\正确\正确) 例2 设R是集合A上的反对称关系,则t(R)一定是反对 称的吗? 例3 是否可以定义二元关系的反自反闭包与二元关系 的反对称闭包?为什么? 例4 是否存在X(|X|=n)上的一个二元关系R,使得 R1,R2,…,Rn两两不相等。 例5 证明:如果R是对称的,则R+也是对称的。
例3 设集合A={a,b,c,d,e}上关系R定义如下: R={(a,a),(a,b),(a,c),(a,d),(a,e),(b,b),(b,c),(b,e), (c,c),(c,e),(d,d),(d,e),(e,e)}。 1.写出R的关系矩阵; 2.验证(A,R)是偏序集; 3.画出Hasse图; 4.若A上的关系如下: R={(a,a),(a,b),(a,c),(a,d),(a,e),(b,b),(b,c),(b,e), (c,c), (c,d),(c,e),(d,d),(d,e),(e,e)},则有如何? 例4 证明:每个由n2+1个实数组成的数列中必有一个 长至少为n+1的不减子序列,或有一个长至少为n+1 的不增子序列。

集合论习题解答

集合论习题解答

集合论习题解答1. 列出下述集合的全部元素:1)A={x | x ∈N∧x是偶数∧x<15}2)B={x|x∈N∧4+x=3}3)C={x|x是十进制的数字}[解] 1)A={2,4,6,8,10,12,14}2)B=∅3)C={0,1,2,3,4,5,6,7,8,9}2. 用谓词法表示下列集合:1){奇整数集合}2){小于7的非负整数集合}3){3,5,7,11,13,17,19,23,29}[解] 1){n n∈I∧(∃m∈I)(n=2m+1)};2){n n∈I∧n≥0∧n<7};3){p p∈N∧p>2∧p<30∧⌝(∃d∈N)(d≠1∧d≠p∧(∃k∈N)(p=k⋅d))}。

3. 确定下列各命题的真假性:1)∅⊆∅2)∅∈∅3)∅⊆{∅}4)∅∈{∅}5){a,b}⊆{a,b,c,{a,b,c}}6){a,b}∈(a,b,c,{a,b,c})7){a,b}⊆{a,b,{{a,b,}}}8){a,b}∈{a,b,{{a,b,}}}[解]1)真。

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2)假。

因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3)真。

因为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4)真。

因为∅是集合{∅}的元素;5)真。

因为{a,b}是集合{a,b,c,{a,b,c}}的子集;6)假。

因为{a,b}不是集合{a,b,c,{a,b,c}}的元素;7)真。

因为{a,b}是集合{a,b,{{a,b}}}的子集;8)假。

因为{a,b}不是集合{a,b,{{a,b}}}的元素。

4. 对任意集合A,B,C,确定下列命题的真假性:1)如果A∈B∧B∈C,则A∈C。

2)如果A∈B∧B∈C,则A∈C。

3)如果A⊂B∧B∈C,则A∈C。

[解] 1)假。

例如A={a},B={a,b},C={{a},{b}},从而A∈B∧B∈C但A∈C。

2)假。

例如A={a},B={a,{a}},C={{a},{{a}}},从而A∈B∧B∈C,但、A∈C。

集合练习题详解

集合练习题详解

集合练习题详解在数学中,集合是一种将具有相同属性、特征或关系的对象组合在一起的数学结构。

集合论作为数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解析几道集合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概念。

1. 题目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分别为奇数集合和质数集合,求A与B的交集。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奇数集合和质数集合的定义。

奇数集合为所有由正整数中的奇数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A={1,3,5,7,9...};质数集合为所有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的集合,用符号表示为B={2,3,5,7,11...}。

要求A与B的交集,即在两个集合中都存在的元素。

根据给定的集合A和B,我们可以得到交集为{3,5,7}。

因为这些元素既是奇数,也是质数,所以属于A与B的交集。

2. 题目二:已知集合A={1,2,3,4,5,6,7,8,9},集合B={2,4,6,8,10,12,14},求A与B的并集。

解析:并集是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合并在一起,去除重复元素后形成的集合。

根据给定的集合A和B,我们可以得到并集为{1,2,3,4,5,6,7,8,9,10,12,14}。

注意,集合的元素不可重复,所以在求并集时需要消除重复元素。

3. 题目三:已知集合A={1,2,3,4,5,6,7},集合B={5,6,7,8,9,10},求A与B的差集。

解析: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后所剩余的元素。

根据给定的集合A和B,我们可以得到A与B的差集为{1,2,3,4}。

因为集合B中的元素并未包含在集合A中,所以在A与B的差集中排除了{5,6,7}。

4. 题目四:已知集合A={1,2,3,4,5,6,7,8,9},集合B={3,6,9,12,15,18},求A与B的对称差。

解析:对称差是指两个集合中除了交集以外的元素的集合。

根据给定的集合A和B,我们可以得到A与B的对称差为{1,2,4,5,7,8,12,15,18}。

在对称差中,去除了交集的元素{3,6,9},而保留了两个集合中除交集以外的所有元素。

集合论知识点及例题整理一、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

集合论知识点及例题整理一、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

集合论知识点及例题整理一、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集合论知识点及例题整理一、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而,是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于有些集合有时作为某些集合的一个元素的情况,如下面的例题。

例1(若集合A,{ a,{a},{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a,{a}},A B({2},AC({a},A D(,,A例2(若集合A={a,b},B={ a,b,{ a,b }},则( A )(A(A,B,且A,B B(A,B,但A,BC(A,B,但A,B D(A,B,且A,B例3(若集合A={1,2},B={1,2,{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A,B,且A,B B(B,A,且A,BC(A,B,且A,B D(A,B,且A,B二、幂集1. 定义:若集合A为{a,b},它的子集有,、{a}、{b}、{a,b},则它的幂集为{,,{a},{b},{a,b}},是所有子集为元素的集合。

如例1n2. A是n元集,则幂集P(A )有2 个元素。

如在上述集合中元素个数为2,其幂集的元素2个数,2,4,再如例2例1(设集合A,{a,b},那么集合A的幂集是 {,,{a,b},{a},{b }} (例2(若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 1024 (解析:是2的10次方三、集合的运算有?、?、,、~和,等,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比较简单,一般都和后面的二元关系结合起来考。

例1(若集合A={1,3,5,7},B={2,4,6,8},则A?B= 空集(或,) (例2(设集合A,{a, b, c},B={b, d, e},求(1)B,A; (2)A,B; (3)A,B; (4)B,A例3(设A={{a, b}, 1, 2},B={ a, b, {1}, 1},试计算(1)(A,B) (2)(A?B) (3)(A?B),(A?B)(解:(1)(A,B)={{a, b}, 2}(2)(A?B)={{a, b}, 1, 2, a, b, {1}}(3)(A?B),(A?B)={{a, b}, 2, a, b, {1}}四、集合运算律如书P9,这些运算律要写在半开卷纸上,用的最多的是分配律和吸收律。

集合论总复习习题.ppt

集合论总复习习题.ppt
A∪C = {2, 3, 5} 故 (A∪B)(A∪C) = {1, 4, 5, 7} 因此A∪(BC) = (A∪B)(A∪C) 不一定成立。
5
作业讲评 P105 3-4.(3)
c) (AB) (CD) = (A C) (B D) 解: 不成立。
设A=B,C和D ≠ 则左边=,右边≠
<<2,1>, <2,1>>, <<2,1>, <3,2>>, <<2,1>, &l;, <3,1>>, <<3,1>, <4,2>>,
<<4,1>, <4,1>>}
19
作业讲评
• Let S = {1,2,3,4} and let A = SS. Define the following relation R on A: <a,b>R<c,d> if and only if a+d=b+c.
6
作业讲评 P105 3-4.(3)
e)证明 (1) ( AB ) C = (A C) (B C)
证明: 对于任意的<x,y> (AB) C x (AB) ∧ y C
(( xA ∧xB) ∨ (xA ∧xB)) ∧ y C
(( xA∧xB)∧y C) ∨ ((xA∧x B)) ∧ y C) (< x,y>(AC)∧< x,y>(BC) )
= A∩(B C)
3
作业讲评 P95 3-2.(11)
a)证明 (1) A∩(B C) = (A∩B) (A∩C) 证明: (A∩B) (A∩C) = ((A∩B) – (A∩C))∪((A∩C) – (A∩B)) = (A∩(B – C))∪(A∩(C – B)) = A∩((B – C)∪(C – B)) = A∩(B C) 注意: A∪(B―C)≠(A∪B)―(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① 先证T具有自反性
x∈A, 由于R是A上自反关系, 所以<x,x>∈R 即<x,x>∈R ∧ <x,x>∈R
由T的定义知:<x,x>∈T 所以T具有自反性
8
② 再证T具有对称性 x,y∈A ,若<x,y>∈T 由T的定义知:<x,y>∈R ∧ <y, x>∈R 即 <y, x>∈R ∧ <x,y>∈R
3
12.设A、B为任意集合,证明:
Hale Waihona Puke (1) (2)P(A)∩P(B) = P(A∩B)
P(A)∪P(B) P(A∪B)
针对(2)举一反例,说明P(A)∪P(B) = P(A∪B)对 某些集合A和B是不成立的 证明:(1) ① 先证 所以 xA ∧ xB 所以 x A∩B, 即 x∈P(A∩B) P(A)∩P(B) P(A∩B) x∈P(A)∩P(B), 则 x∈P(A) ∧ x∈P(B)
6
(3) 举例:
令A={1},B={2} 则 A∪B={1,2} 则P(A)={,{1}},P(B)={,{2}} 而P(A∪B)={,{1},{2},{1,2}}
显然P(A)∪P(B)= P(A∪B)不成立.
7
13.设R是A上的自反和传递关系,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T, 使得 x, y∈A <x, y>∈T <x ,y>∈R ∧ <y, x>∈R 证明:T是A上的等价关系。
5. A=且B≠,则BA= ?
6. 设A={a},则{{φ},φ}P(P(A)) ? 7. 设f:N×N→N,f(<x,y>)=xy,则f是满射的 ?
1
6. 若集合A=B=C,则A(BC)=(AB)C ? 7. 设R为A上的关系,则R在A上自反当且仅当R∩=Ф ? 8. 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一定是偏序关系? 9. 两个可数集的笛卡儿积是可数集?
20
{a} ={<a,1>,<b,0>,<c,0 >}
练习:
1. 设A, B,C为集合,若A ∪ B=A ∪ C,则B=C?
2. 设A, B,C为集合,若A ∩ B=A ∩ C,则B=C?
3. 设A, B,C为集合,若A ∪ B=A ∪ C且A ∩ B=A ∩ C ,
则 B=C?
4. 设A, B,C为集合,若A ∪ B= ~ A ∪ C,则B=C? 5. 设A, B,C为集合,若A ∩ B= ~ A ∩ C,则B=C? 6. 设A, B,C为集合,若A ∪ B= ~ A ∪ C且~ A ∪ B= A ∪ C ,则B=C? 7. 设A, B,C为集合,若A ∪ B= ~ A ∪ C且A ∩ B= ~ A ∩ C ,则B=C? 21
12
③ 再证S具有传递性 x,y,z∈A,若<x, y>∈S 并且<y, z>∈S 又因R为偏序关系,所以R具有传递性 再由S的定义知:<x, z>∈S 由S的定义知:<y, x>∈R 并且<z, y>∈R
所以 <z, x>∈R
所以S具有传递性。 综上所述S为A上的偏序关系。
偏序集<A, R>极大元是<A,S>中的极小元,偏序集<A, R> 极小元是<A,S>中的极大元、偏序集<A, R>最大元是 <A,S>
中的最小元,偏序集<A, R>最小元是<A,S>中的最大 元。
15
15.设R为A上的关系,则R在A上传递当且仅当(R∘R)R 证明:必要性:若 R在A上具有传递性
证明:由于A≈C,所以存在一一映射f 。
由于B≈D,所以存在一一映射g 。
构造A×B到C×D函数φ:A×B→C×D <x,y>∈A×B, φ(<x,y>)=<f(x),g(y)> 显然<f(x),g(y)> ∈C×D, 下面证明φ为双射函数
17
① 先证φ为单射
<x,y>,<u,v>∈A×B,若φ(<x,y>)=φ(<u,v>) 即<f(x),g(y)> = <f(u),g(v)> 所以f(x) = f(u) 且g(y) = g(v) 而f,g为一一映射,所以x=u 且 y=v
13
(2)如果R是整数集合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那么S是 什么关系?如果R是正整数集合上的整除关系,那么S 是什么关系?
如果R是整数集合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那么S是A上的 大于或等于关系。
如果R是正整数集合上的整除关系,那么S是正整数集 合上的倍数关系。
14
(3)偏序集<A, R>和<A,S>中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 元、最小元等之间有什么关系?
19
复习—特征函数
设A为集合,对于任意的AA,A的特征函数 A : A→{0,1}定义为 A (a) = 1,a∈A 0, a∈AA
举例: A的每一个子集A都对应于一个特征函数,不同的子 集对应于不同的特征函数。
例如A={a,b,c}, 则有
={<a,0>,<b,0>,<c,0>}, {a,b} ={<a,1>,<b,1>,<c,0 >}
第二部分 集合论 例题选讲
1. 设A,B为任意集合,A=B 充分必要条件是 A-B =B-A ? 2. 如果关系R是自饭的,则s(R)也是自反的 ?
3. A为实数集,x,y∈A,xRy x-y=2;则R为等价关系
4. 若A=P(X),|X|2,x,yA,xRyxy yx,则R为等价 关系 ?

因此 P(A)∩P(B) P(A∩B)
4
② 再证 P(A∩B) P(A)∩P(B)
x∈P(A∩B) 则 x A∩B 所以 xA ∧ xB 所以 x∈P(A) ∧ x∈P(B)

所以 x∈P(A)∩P(B)
因此 P(A∩B) P(A)∩P(B) 综上所述 P(A∩B) = P(A)∩P(B)
5
(2) P(A)∪P(B) P(A∪B) x∈P(A)∪P(B) 则 x∈P(A) ∨ x∈P(B) 所以 xA ∨ xB
① 若xA,则 x A∪B
所以 x∈P(A∪B) ② 若xB,则 x A∪B 所以 x∈P(A∪B) 因此 P(A)∪P(B) P(A∪B)
10.集合的幂集P(B)关于集合的对称差运算和并运算构 成环 ?
2
11.设A、B、C为任意集合,证明: (1)(A-B)- C = A - (B∪C) (2)(A-B)-C=(A-C)- (B-C) 证明:(1)(A-B)-C = (A∩~B)∩~C = A∩(~B∩~C) = A∩~(B∪C) = A - (B∪C) (2) (A-C)- (B-C)= (A∩~C)∩~(B∩~C) =(A∩~C)∩(~B∪C) = ((A∩~C)∩~B)∪((A∩~C)∩C) =(A∩~C)∩~B =(A-B)∩~C =(A∩~B)∩~C =(A-B)-C


再由T的定义知: <y, x>∈T
所以T具有对称性
9
③ 再证T具有传递性

x, y,z∈A ,若<x,y>∈T ∧ <y, z>∈T 并且<y ,z>∈R ∧ <z, y>∈R
由T的定义知:<x ,y>∈R ∧ <y, x>∈R


再由R具有传递性知: <x ,z>∈R ∧ <z, x>∈R
再根据T的定义知: <x ,z>∈T
所以T具有传递性。 综上所述知T为A上的等价关系。
10
14.设<A, R>为偏序集,在A上定义新的关系S如下:x, y∈A xSy yRx 称S为R的对偶关系
(1) 证明S也是A上的偏序关系。
(2) 如果R是整数集合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那么S是 什么关系?如果R是正整数集合上的整除关系,那么S 是什么关系? (3) 偏序集<A, R>和<A,S>中的极大元、极小元、最 大元、最小元等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以<x,y> = <u,v>
所以φ为单射
18
② 再证φ为满射
任意<s,t>∈C×D 则 s∈C ,t∈D 由于f,g是一一函数,所以存在x∈A, y∈B,使得 f(x)=s ,g(y)=t
显然<x, y>∈A×B, 且φ(<x,y>)=<s, t>
所以φ为满射。 因此φ为双射函数。 所以A×B≈C×D
<x,y> ∈R∘R t ( <x,t> ∈R ∧ <t,y> ∈R )
<x,y> ∈R 所以 (因为R在A上传递) R ∘ R R
充分性:若(R∘R)R <x,y> ,<y,z> ∈R <x,z> ∈ R∘R

<x,z> ∈ R
( 因为R ∘ R
R)
所以R在A上传递。
16
16.设A、B、C、D是集合,且A≈C,B≈D,证明: A×B≈C×D
11
证明:(1)证明S也是A上的偏序关系。 ① 先证S具有自反性 x∈A 由于R具有自反性,所以 <x, x>∈R 所以S具有自反性。 由S的定义知:<x, x>∈S ,
② 再证S具有反对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