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公开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分析课文结构,欣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3. 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的领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绿色蝈蝈》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昆虫世界。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绿色蝈蝈》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中的昆虫世界及其寓意。

(3)鉴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创新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绿色蝈蝈》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作品中的专业术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昆虫世界及其寓意。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作品中的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深入了解作品中的昆虫世界。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举例说明。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公开课绿色蝈蝈课件

公开课绿色蝈蝈课件

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栖 息地破坏等环境变化因素 也可能对绿色蝈蝈的生存 造成威胁。
03 绿色蝈蝈与人类的关系
对农业的影响
捕食害虫
绿色蝈蝈是农业害虫的天敌,能够捕食大量的蚜虫、蛾类、 蝉等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促进授粉
绿色蝈蝈在花间活动时可以帮助植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
对生态平衡的贡献
04 绿色蝈蝈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绿色蝈蝈提供安全的 栖息地,防止其生存环 境受到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绿色蝈蝈的 认识,了解其生态价值 和保护意义。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 破坏绿色蝈蝈生存环境 的行为进行惩罚。
科学研究
开展绿色蝈蝈生态学、 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 依据。
利用方式
生态旅游
1.A 利用绿色蝈蝈栖息地的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旅 游,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绿色蝈蝈。
生物防治
1.B 利用绿色蝈蝈的捕食性,将其引入农田,
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科学研究
1.C 将绿色蝈蝈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物学、生 态学等方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观赏养殖
1.D 将绿色蝈蝈引入城市,作为观赏宠物或养殖
04
03
05 绿色蝈蝈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绿色蝈蝈的食物来源
观察绿色蝈蝈的捕食行为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绿色蝈蝈的食物来 源,包括它们的食物种类和取食习性。
通过实验,观察绿色蝈蝈捕食其他昆虫的 行为,了解它们的捕食技巧和策略。
探究绿色蝈蝈的鸣声特征
通过实验,记录和分析绿色蝈蝈的鸣声, 了解它们的鸣声特点和发声机制。

绿色蝈蝈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绿色蝈蝈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绿色蝈蝈的教案导语:蝈蝈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人们对其的认识多半仅限于其叫声。

然而,蝈蝈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物,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绿色蝈蝈的教案,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学会观察和描述蝈蝈的外貌特征;3. 学会制作简单的蝈蝈栖息环境;4.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1. 蝈蝈标本;2. 显微镜和放大镜;3. 透明容器和黑色布料;4. 蝈蝈食物(如叶子、草等);5. 筷子和放大器。

三、教学步骤:1. 理论知识讲解a. 通过引入蝈蝈的叫声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b. 向学生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喜欢吃什么、生长环境等;c. 引导学生思考蝈蝈和其他昆虫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观察和描述a. 将蝈蝈标本放在透明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其外貌特征;b. 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放大器观察蝈蝈更细微的特征;c.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蝈蝈的形态特征,如体型大小、颜色、足的结构等。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利用容器和黑色布料制作一个逼真的蝈蝈栖息环境;b. 学生利用筷子和放大镜观察并分析蝈蝈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c.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4. 总结和分享a.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老师进行点评;b. 结合学生的观察数据,总结蝈蝈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c. 引导学生思考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应包括对蝈蝈外貌特征的描述、蝈蝈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等;2. 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3. 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学生能够利用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并能够提出合理的思考问题。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蝈蝈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生活习性变化;2.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理论,探索和研究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3. 学生可以进行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昆虫小说的写作背景及特点;(2)掌握本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特色;(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蝈蝈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2)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3)提高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绿色蝈蝈》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特色;(3)探讨作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蝈蝈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昆虫小说的写作背景及特点;(2)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感受蝈蝈的生活习性;(3)鼓励学生思考作品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特色;(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提高辩证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付诸实践。

四、课后作业1. 梳理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3.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辩证分析等;3.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绿色蝈蝈公开课课件

绿色蝈蝈公开课课件

绿色蝈蝈公开课课件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蜘蛛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蜈蚣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萤火虫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蚊子法布尔法布尔及《昆虫记》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材料。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篝火静谧莴苣狩猎篡夺嗉囊喧嚣窸窣喙喑哑螽斯大颚更胜一筹开膛破肚gōu 篝火mì 静谧Wōjù 莴苣shòu xuānxiāo yīnyǎ 狩猎喧嚣喑哑cuàn xīsū zhōng 篡夺窸窣螽斯sù náng huì è 嗉囊喙大颚chó u tá ng 更胜一筹开膛破肚1.请给蓝色的字注音:喧嚣xuān xiāo 劫jié 掠静谧mì气氛fēn 酷爱kù 吮取shǔn 喑哑yīn yǎ 满载而归zài2.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狩shòu猎rǎo 扰乱篡cuàn夺篝gōu火更胜一chóu 筹螽zhōng 斯莴苣wōjù 窸窣xīsū作响快速阅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

思考:绿色蝈蝈的外表有什么特征?介绍了它哪些方面的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这种虫子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绿色蝈蝈》的主要内容,掌握蝈蝈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3)提高学生对昆虫世界的认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3)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学会关爱身边的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3)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掌握蝈蝈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3.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例教学法:以蝈蝈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蝈蝈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参考资料:关于蝈蝈的生活习性、昆虫知识等。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蝈蝈的了解程度,以及感兴趣的问题。

4. 教学用具:笔记本、投影仪、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蝈蝈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调查的结果,了解学生对蝈蝈的认知程度。

(3)简介课文《绿色蝈蝈》的作者及其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8绿色蝈蝈
青岛吴乐琴重庆王晓丽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制
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
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绿色蝈蝈》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4. 生字词卡片5.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蝈蝈的鸣叫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节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手法。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学生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语音语调准确性。

绿色蝈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绿色蝈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绿色蝈蝈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1. 教案名称:绿色蝈蝈教案模板2. 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生自然科学课程,针对绿色蝈蝈知识的教学。

3.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绿色蝈蝈的特征、生态环境以及其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绿色蝈蝈的基本特征a. 外形特征:身体构造、大小、体型等。

b. 生理特征:触角、眼睛、口器等。

c. 繁殖特征:繁殖方式等。

2. 绿色蝈蝈的生态环境a. 栖息地:适应环境、地理分布等。

b. 食物链:蝈蝈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绿色蝈蝈的保护意义a. 生态平衡: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b. 生物多样性:蝈蝈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绿色蝈蝈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

b. 知晓绿色蝈蝈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2. 能力目标:a.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细致观察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绿色蝈蝈及其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有关绿色蝈蝈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他们对绿色蝈蝈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该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授:a. 介绍绿色蝈蝈的基本特征:通过PPT或板书等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绿色蝈蝈的外形特征、生理特征和繁殖特征。

b. 探讨绿色蝈蝈的生态环境: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等展示方式,让学生了解蝈蝈所生活的生态环境,包括栖息地和食物链。

3. 实践活动:a.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绿色蝈蝈的观察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蝈蝈的特征和行为习性,并记录相关数据。

b. 生态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生态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蝈蝈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绿色蝈蝈》,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蝈蝈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昆虫世界的兴趣,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绿色蝈蝈》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一部昆虫小说,讲述了一只蝈蝈的成长故事。

2. 故事情节概述:从蝈蝈的孵化、成长、斗争到死亡,展现了昆虫世界的生存法则。

3. 蝈蝈的象征意义:探讨蝈蝈在作品中所代表的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品背景、情节及象征意义。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蝈蝈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绿色蝈蝈》的背景及作者。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蝈蝈的成长历程。

3. 分析蝈蝈的象征意义:探讨蝈蝈在作品中所代表的生态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 互动讨论:学生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5. 总结:强调蝈蝈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分析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昆虫的作品,如《昆虫记》、《蚂蚁的眼泪》等,从而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作者对昆虫世界的描绘和思考。

2.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以昆虫为主题的电影或纪录片,如《昆虫总动员》,增强对昆虫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七、课堂活动1. 举办昆虫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或教师为学生讲解昆虫的生态习性、种类特点等,增加学生对昆虫的了解。

2. 昆虫标本展示:组织学生参观昆虫标本,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昆虫世界。

八、课后作业2. 绘制昆虫画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描绘自己喜欢的昆虫形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蝈蝈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对蝈蝈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方法。

(2)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技巧。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作文,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动物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描绘的场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5.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生字词。

4.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 生字词学习:(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生字词学习。

绿色蝈蝈公开课课件

绿色蝈蝈公开课课件
声音 外形 饮食
喑哑、连续不断的低音, 尖锐、急促、清脆
漂亮 喜食蝉、甜水果、昆虫; 同类相食 群居
居住情况
法布尔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绿色蝈蝈?
声音 外形 饮食
喑哑、连续不断的低音, 尖锐、急促、清脆
漂亮 喜食蝉、甜水果、昆虫; 同类相食 群居
居住情况
仿写:(任选其一)
A、细致 地描写一 种小动物 的形体特 征;
rǎo luàn 扰 乱 静 mì
shîu猎
喧xiāo

cuàn 夺

dù jì

gōu火

yīn yǎ
妒 忌
tānlán tuî液

喑哑
贪婪

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 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 两翅愈发达(翅大厚),摩擦就 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吃植物 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辞海》
B、形象 地描述一 种昆虫或 者鸟的叫 声;
C、抓住特征 介绍一种动物 的生活习性 (如食性、住 处、活动……)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 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 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 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 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 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 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 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 绿 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 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 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 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 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 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 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 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 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 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 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 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引入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绿色蝈蝈的认识。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1.4.2 提问:你们对绿色蝈蝈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1.4.3 简介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1.4.4 引入课文,让学生阅读文章开头部分,初步了解内容。

第二章:课文解读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互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绿色蝈蝈有更深入的了解。

2.4.2 提问:文章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绿色蝈蝈的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2.4.3 解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手法。

2.4.4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进行互动讨论。

第三章:作者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写作风格。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3.4 教学步骤:3.4.1 提问:你们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3.4.2 讲述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3.4.3 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写作风格。

《绿色蝈蝈》公开课ppt课件(21页)

《绿色蝈蝈》公开课ppt课件(21页)

读准下列词语:
xuān ) 劫掠( jié ) 静谧( mì ) 喧嚣( n) 吮取( shǔn ) 喑哑( yīn ) 篡夺( cuà 鸟喙( huì ) 莴苣(wō jù ) 狩猎( shòu ) sù ná ng)螽斯( zhōng) 下颚( 嗉囊(
è )
篝火( gōu ) 窸窣( xī sū ) 囚犯( qiú ) n ) 和睦( mù ) 嫉妒( jídù) 贪婪( lá 撇开( piē ) 更胜一筹( chó u) 开膛破肚( tá ng )
主题归纳
本文采用生动活泼的写法,把蝈 蝈的外形特征、叫声及生活习性写 的活灵活现,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 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喜爱的小动物? 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你能把它的最可 爱之处展现给大家吗? 要求: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口头介绍它们 的某个特点。
与课文相比,更喜欢读哪一个 ?
畅所欲言
请根据大家最初的印象, 说说这篇文章写得最精彩 的地方是什么 ?
找出描写蝈蝈和蝉的句子, 并适当圈点批注 。
示例: ①进攻者、被进攻者 ——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 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 ②被活活咬、一跳 —— 蝈蝈很凶狠 ③一同从树上掉下来——打斗过程很激烈 ④勇敢纵身追捕 、惊慌失措逃窜、 纵身——反映了蝈蝈 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 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 (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示例
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着一件白色斑点的黄
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 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 人。
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 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 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 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 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 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6套)《绿色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心: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有人2.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小时候,知了歌唱、蜘蛛织网、蚂蚁搬家……这些趣事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我们少了那份赏玩的心情。

但在法公有一名叫法布尔的人他却一生与昆虫相伴,并为它们书写历史,终究写成为了一部影响世界的大作《昆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绿色蝈蝈》(板书课题:绿色蝈蝈)二、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1)给加黑的字注音。

喧嚣()劫掠()静谧()酷爱()吮取()气氛()满载而归()喑哑()()(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òu()猎 cuàn()夺rǎo()乱gōu()火zhōng()斯xī ()sū()(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绿色蝈蝈》教案及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绿色蝈蝈》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价值。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绿色蝈蝈》的阅读与理解1.2.2 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价值的学习1.2.3 环保主题的探讨与思考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绿色蝈蝈》的阅读与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价值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环保主题,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绿色蝈蝈》。

4.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绿色蝈蝈》,理解课文内容,记录不懂的生词和句子。

4.3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绿色蝈蝈》,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环保主题。

4.4 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出对环保主题的思考。

4.5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2 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意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6.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细嫩白皙, 发髻后飘逸着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 优美,苗条匀称,白色裙袂轻盈如纱。
预习检测(三)感知课文
精读(一)走近绿色蝈蝈
声音特征:
喑哑 连续不断 清脆 尖锐急促 柔和
精读(一)走近绿色蝈蝈
声音特征:
喑哑 连续不断 清脆 尖锐急促 柔和
精读(一)走近绿色蝈蝈
声音特征:
《昆虫记》又名《昆虫
的故事》、《昆虫物语》。 是一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制, 共十卷。它不仅是研究昆虫的 一部科学巨著,也是讴歌生命 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和 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被 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以 人性关照虫性,整部作品充满 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喑哑 连续不断 清脆 尖锐急促 柔和
精读(二)走近绿色蝈蝈
食性:
昆虫
如:蝉、金龟子
水果 青草
同类
法布尔在观察昆虫
品味语言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解释是这样的: 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虫 俩前翅摩擦可发出鸣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 危害农作物。
品味语言的方法: 修辞的运用
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2013-12-15
1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
预习检测(一)生字词
(goū) (yīn yǎ) (háo ) (shòu) (chèn) (huì ) (fēn) (jié lüè) (xiāo) ( dù jì)
篝火 喑哑 哀号 狩猎 喧嚣 妒忌
(mì (cuàn) ) (xiāo) (shǔn)
(xī sū )
(chóu)
静谧 篡夺 匀称 喙尖 窸窣作响 喧嚣 吮吸 气氛 劫掠 更胜一筹
预习检测(二)作家作品

法布尔, 法 国著名 昆虫学 家。1823年12月 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 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为了实现自己 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 日,在自己的住所 “荒石园”里完成他的传 《昆虫记》 。 世佳作
句式的运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句子的内容
朗读的感觉
多一些关爱 多一些尊重
作业
1、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 2、写作: 仔细观察一个小动物,以生动形 象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生活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