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美学
且忽略那些繁琐而枯燥的概念和定义,美学其实无处不在: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了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绯测之间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一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片诗情到碧霄。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和风细雨,草长莺飞,这一点一滴不能不说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显然,这已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美学了。事实上,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马克思曾提出过,人和动物不同,因为“人也是按照没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页)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不同正是因为它是具有超越性的,可以摆脱直接肉体需要来生产。于是,美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追求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美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当然美与美学是不一样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呢?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谈到美学就不能不提起这个人——鲍姆加登。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个词。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鲍姆加登是德国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
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则应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他的这部著作就被当作历史上的第一部美学专著。二是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在学术界对美学界定的多种定义当中有四种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它也代表了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黑格尔说,美学史艺术哲学。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则说,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没和艺术的科学。周来祥、蒋孔阳等人也对美学做出了新的定义:美学史研究任何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众说纷纭,每种定义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却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诚然,美如果能说清楚,那它就不是美了,连古希腊的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也说:“美是难的”。
美确实是难的,把美作为一种视觉和艺术的欣赏,登堂入室可以使人们有一个美的粗旷的概念,但是细赏来就是一个狭义的矮小了。美是一个通俗的也是高贵的过程。通俗就是美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认识,而高贵就是在思想上对美的创造和认识了。
我想苏格拉底的美应该是一种灵魂和道德上美的极致渴望,是美的一个最高境界,所以才变的难了,其是美是容易说出来的,上下嘴唇张合的机会,一个美字也就应运诞生了。但是如果您要真的理解认识美,体会美那就不一样了,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视觉,感官,思想透入灵魂的升华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美路上,经过思想后再走过灵魂展示给你认为可以释放他的环境,美也就变的难了。不妨借画坛大师吴冠中的一句话“美诞生于生命之拓展”他用一幅《生之欲》诠释了美的过程。该是他对美的追求中的一种感悟了。
美是难的,美学也是“百家争鸣”的焦点。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道,生命的境界广大,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到文艺里。然而文艺又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
的和谐、色彩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小宇宙;这小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而内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在欣赏完美学的风景之后,你也许会掩卷深思,重新思索一下自己的生活,美学能带来什么教益和智慧。著名学者易中天在谈到《破门而入》时说:“美学的意义在于启迪智慧。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传授,智慧不能转让。这也是电脑与人心的区别。电脑里的程序是可以拷贝的,人心中的智慧却只属于他自己。”
有人说,把这本关于“美学的问题与历史”的书叫做《破门而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是“别有用心”的,但绝非“哗众取宠”。他们认为普及美学也好,研究美学也好,都非“破门而入”不可,因为误解和误区太多。正是这些误解和误区,使许多人不得其门而入。“美学并不提供直接通往艺术殿堂的通用门票。”因为美学是艺术中的“形而上学”(所以又叫“元艺术学”)。它研究的甚至不是“问题”,而是“问题的问题”。
显然,智慧很难像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的需要内心的感悟,需要反省和体认。而易中天先生所说的美学意义更是一语中的,美学的确是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样,我们不仅知晓了什么是美学,而且超越了美学的知识层面,进入人类深邃的美学的精神之核。
我认为,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溶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当今技术文明和商业文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离形而上,这无论于社会还是于人本身都是令人担忧的。美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马·埃利奥特说:“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
托·阿奎那说:“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
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由此可见,每个人心中都是有他独特的美学观点的。也许,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