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专题一客家渊源

合集下载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其后代子孙遍布世界各地,而在这个族内,还有着各种分支,不同的民系,比如居长江以北除山西以外的北方民系,居江浙沪皖的吴越民系,居陕西中部的关中民系等等,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很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它是八大民系中唯独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同样也是最先被冠以“民系”称呼的汉族分支。

说到“客”一词,不免想到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客”一词,在汉语中最早是对来访者的敬称,后来也被用于称呼旅居他乡的人。

在魏晋时期,官府为了保证士族地主的利益,曾颁布一种给客制度,将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绅门下充当佃农的流民称之为“衣食客”“佃客”,这些衣食客、佃客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统一标注在地主家,史称“注家籍”。

到唐宋朝时期,官府录入户籍时会依据有无田产将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则是那些无田产的。

而在明清时期,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区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称为“客籍”,就像如今那些去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人一样,只有个暂住的身份。

与“主”相对的“客”总是有种外来的感觉,像是一个四处漂泊,不断找寻自己的避风港的旅人,而客家这个种群就是这般,千百年来不断迁徙,只为找寻最终的安身所。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客家源于生活在广东潮州一带闽南人对来自闽粤赣边大本营地区迁至广东东南沿海一带那一部分人的总称,由于闽南人来的早,相应的把外来者和后来者称之为“客人”,在明朝中后期,我国自北而南的人口迁移高潮已经结束,闽海人,广府人等基本定居下来,但是客家人还处在动荡不安的迁移中,所以这个族群在当时人的眼中一直是“客”,时时为客,处处为客。

那么客家人起源于哪儿呢?对于客家人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客家的起源

客家的起源

客家的起源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

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

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

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

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

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

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

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

”当时,福建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

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早期客家人。

唐朝二年,闽粤之间有少数民族不满政府的压迫,聚众反抗。

朝廷命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政总管,统率大军入闽镇守。

唐咸通年间,驻军因故反叛,以庞勋为首,率军进攻中原,后黄巢起义,十几年动乱,使得中国各地人民分头迁徙。

其后,黄巢部下朱温弑唐昭宗,改国号梁,开始了五代纷争的割据局面。

从东晋至五代,汉人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当时中原氏族入汀者数以千计。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

客家文化的来源与风情

客家文化的来源与风情

客家文化的来源与风情摘要: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

客家文化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气质。

客家文化的内容包括:历史文物遗迹、方言文化教育、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和民间文艺等。

关键词:客家文化起源丰富多彩前言: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广义的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客家人自身中,在客家人求生存、争发展奋斗过程中,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认同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客家话、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心态、思想、观念、意识及它们的载体;客家人物特别是众多的客家精英、客家建筑、装饰、客家妇女的服饰、艺术品、客家文艺,各类客家文献资料等等,都是客家文化的具体体现。

正文: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

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换句话说,没有客家群体,就不会有客家文化;但如果没有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客家群体也是不可能具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经过数百上千年之久,还能维系到现在。

关于“客家”的来源,史学界一般认为:客家先民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

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成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

中原先民经五次南迁而形成客家人。

这五次迁徙的过程现已较多地为研究者们所接受。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

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

逐渐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后,远的到达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则仍徘徊于颍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二次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

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

中华客家文化专业《客家来源与迁徙》

中华客家文化专业《客家来源与迁徙》

客家中华民族中的一支,在语言、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与相对独立性的一支民系。

客家祖先在近千年的迁徙开展的历史过程中,历经冲突、调适、融合的社会实践,在继承中原汉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根底上,吸收南方各民族优秀文化而逐步形成的。

近百年来,中外学者长期围绕着「客家血统问题」而争论,先是梅耶斯提出「土著与客家差异」的报告,后来有康普尔实地调查梅县,发表文章指出「客家是纯粹承袭了人血统的民族」「客家并非混血种,而是具有纯粹血统的汉族,不仅比少数民族优秀,而且比土著汉族优秀,他们是有来历的中原王朝后裔。

」到了三十年代,罗香林先生集其大成,依循欧美学者观点,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志书、普牒,先后写成「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

〔注1〕由于史料的不易搜集与纪录,我在本篇报告中,先以学者所着的及有关客家族群的书籍,加以分析、组织,从中认识了客家族群的迁徙与来台拓垦的情形,现在就将客家族群的背景及分布详述如后。

客家族群的汉族民系,目前在大陆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

尽管如此,他们却是客人,他们的祖居地或发源地不在华南。

在客家人的姓氏族谱中,对本家族系祖源有详细的记载。

据所收集看到的族谱资料反映,客家人源于汉族。

我们知道,汉族源于华夏族,华夏族源于黄帝、炎帝及夷、黎、戊、苗、狄等族。

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各族系部落经过屡次反覆冲突、融合、分化、再融合,而形成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汉代后改称汉族。

所以客家也源于各族系部落,但以黄帝族系为最多。

三皇五帝是汉族也是客家民系的祖源。

客家的先祖们,经过在中原广袤的土地的厮杀合并,到周朝武王克殷后,分封成71个诸候国,后来这些诸候国人,或以国名为姓、或以祖先字号及謚为姓,分出许多的姓氏。

在客家姓氏族谱中,对自家姓氏渊源开卷就有明确的记载。

统计资料显示,客家祖先范围起源或发迹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尤以黄河流域占绝大多数。

两河〔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客家人源于此是不争的事实。

客家渊源

客家渊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中原地区的中原汉族,从秦汉开始不断南迁,而逐步叠加而顽强地保留中原文化和语言而形成的一个族群。

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

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广东客家人是广东岭南文化的最早的开拓者,是在广东地区传播中原文明的最早的群体,也是一个不断吸取百越文化精髓的群体。

相对与广府民系形成于南宋末年而言,广东客家群体的形成,要早得多。

广东客家人,是广东岭南文化最早的开拓者。

历史上,进入广东的客家人有六次大南迁,有时延2000多年的记载。

第一徙:河源原为古龙川属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王朝派兵平定岭南后设龙川县,由平定岭南副将赵佗任龙川县令。

之后,受南海郡尉任嚣所托,主南海郡事,公元前204年,为防中原战乱祸及岭南,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

南越国延续93年,其中赵佗执位67年。

赵佗任龙川县令和建立南越国,为岭南的开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带来了中原文化,改变了岭南百越人过去野蛮落后的风俗;他施行‚与越杂居‛、‚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汉人与百越各民族的融合;他将几十万军队留驻在岭南,成为南迁的第一批北方移民,为后来历代中原人迁入岭南打下了基础。

客家文化起源、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起源、发展、现状

客家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 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 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 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 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故 有学者称其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移民文化。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 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 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 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 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 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 民在离开祖居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对 原有文化的眷恋善于用血缘、亲缘、 地缘等各种条件建立同宗、同乡、同 一文化内相互合作关系的团体主义精 神。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自身 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由移民社会向定 居社会转变需要。
客家美食
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 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 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 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 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 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客家美食名城福建长汀的菜肴的“原 汁原味”非常突出。烹饪是很少用味 精的,甚至不用味精。此外,糖也少 用。食品色素历来不用。菜谱中的蒸、 炖、酿、焖、煮的菜肴特别多。炖牛 腩、精蒸白鳗、甲鱼游江、炖鱼肚、 精炖鱼、蒸全鱼、清汤田鸡、清蒸鸳 鸯鸽、双燕迎春等等
客家圣地
2007年08月河南 省洛阳偃师市被 确认为客家先民 首次南迁地 是客 家文化源头
客家的起源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 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从东晋至五代,汉人 又由长江流域南迁,这是第二次大迁徙。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的一部分,又由闽赣分迁至粤东、粤北。 这是每三次大迁徒。 明末政治腐败,又值连年灾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之文官贪敛,武官诛戳 无辜,致使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各地蜂起。清军入关,进逼京师,清兵入闽,汀州、 赣州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分迁至粤中及滨海地区,乃至川、桂、湘及台湾,且有一小 部分迁至贵州南边及西康之会理。此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迁徙。 明末清初张献忠农民起义失败后,四川一带遭兵火之灾,田园荒废,地广人稀。 康熙年间诏命农民迁往开辟垦殖,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迁移,所谓:“移湖广,填 四川。”。

客家源流考

客家源流考

客家源流考客家源流考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2种:(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1.根源客家人之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

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

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

“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

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像中州的河南话。

根在河洛并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其核心在河洛。

2.迁徙原因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移。

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迁移原因在各时期各不相同。

总概各种迁移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A.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逆向发展,这是经常发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战乱。

残酷的战争使繁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化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战乱中丧生,剩存者为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各地,这是大规模突发性迁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职迁调定居。

④游学、经商⑤争斗,包括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

B.与移入地有关的因素,即“拉因”。

北方开发早,南方开发迟。

面积辽阔,人口稀少而战乱又少的南方有着南迁汉人定居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

如广东梅州在南宋时,“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故人不患无田,而田每以工力不给废。

”加上唐宋时期在南方百越地区推行“毋赋税”政策。

客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教育课件教育PPT宣讲课件

客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教育课件教育PPT宣讲课件

冬天,大雪纷飞,地上、房顶、树枝.. ....一片 雪白, 阳光下 发出-耀眼的 光芒。 我们打 雪仗、 滚雪球 、堆雪 人,整 个校园 充满了 欢乐! 冬天的 校园是 欢快的 。
客家源流说
Click here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dd a title
冬天,大雪纷飞,地上、房顶、树枝.. ....一片 雪白, 阳光下 发出-耀眼的 光芒。 我们打 雪仗、 滚雪球 、堆雪 人,整 个校园 充满了 欢乐! 冬天的 校园是 欢快的 。
吴松弟
冬天,大雪纷飞,地上、房顶、树枝.. ....一片 雪白, 阳光下 发出-耀眼的 光芒。 我们打 雪仗、 滚雪球 、堆雪 人,整 个校园 充满了 欢乐! 冬天的 校园是 欢快的 。
客家源流说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冬天,大雪纷飞,地上、房顶、树枝.. ....一片 雪白, 阳光下 发出-耀眼的 光芒。 我们打 雪仗、 滚雪球 、堆雪 人,整 个校园 充满了 欢乐! 冬天的 校园是 欢快的 。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形成了一系多元的状况。韩忠厚从传统的观点出
中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泰顺人,1954年
出生,1982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7月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 冬天,大雪纷飞,地上、房顶、树枝......一片雪白,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整个校园充满了欢乐!冬天的校园是欢快的。
留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和教学。1990年-1992年,师从谭其
冬天,大雪纷飞,地上、房顶、树枝.. ....一片 雪白, 阳光下 发出-耀眼的 光芒。 我们打 雪仗、 滚雪球 、堆雪 人,整 个校园 充满了 欢乐! 冬天的 校园是 欢快的 。

客家人渊源

客家人渊源

客家人渊源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的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个支系。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5次大规模的南迁:第一次南迁是在公元317—879年间。

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

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

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近百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

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

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族上出现。

第二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

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

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

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三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

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

宋亡后,他们退往了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

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

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

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这就是“西进运动”中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客家古邑,人文龙川——客家文化

客家古邑,人文龙川——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2000多年来,客家人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

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客家人不仅没有走向没落,而且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其核心就是客家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

其中,广东省的龙川县建县已2224的历史,见证客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一、客家文化的形成客家文化溯源于秦朝。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

”2000多年前,秦始皇派赵佗平定、治理岭南,赵佗所带去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

不久,中原地区发生了阵胜、吴广的起义,赵佗所统属的那批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好无奈地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人及其子孙后代便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

秦朝之后,又由于历史上多次较大的战乱、饥荒、灾害及一些王朝官吏腐败迫害民众的原因,中原地区又有不少人辗转南迁,并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1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由秦朝开始从中原大批南迁,也把中原地区的文化带进了南方地区,并与南方地区的土著文明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二、客家文化的特征(一)独特的客家话没有“客家话”,就不会有“客家文化”!能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客家人产生共鸣的,便是“客家话”。

美国耶鲁大学韩廷敦教授在其《种族的品性》中说:“客家人原出北方,他们的方言,实在是一种官话,像中州河南的话。

”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说:“广东称客籍,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

”以此为证,客家话确系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

客家话与广东的另外两种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相比,是最接近普通话的。

用客家话来念书面文字时,北方人也能基本听懂。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的起源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历史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

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

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

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

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

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

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

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

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

先是唐朝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

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

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

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

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

客家菜的历史渊源

客家菜的历史渊源

客家菜的历史渊源客家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口味独特、食材丰富而享誉国内外。

本文将从客家菜的起源、特点和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读者探寻客家菜的历史渊源。

一、起源客家菜得名于客家人,而客家人是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民系。

据历史记载,追溯至公元三国时期,客家人即已开始成形。

客家人勤劳智慧,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方式,加之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客家人发展出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二、特点1. 纯朴自然:客家菜以朴实自然为主要特点,追求菜肴的原汁原味、原汤原料,注重清淡的口味,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食材的本真与美味。

2. 独特口味:客家菜善于调配调料,注重烹饪的技巧和独特的口味。

客家菜擅长使用腌、熏、腊等技法,使得菜肴的味道既有咸鲜浓郁又兼具酸甜苦辣等多种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3. 注重食材:客家菜以野味和家常菜为主要风格,食材丰富多样,擅长利用山珍、海鲜、农家蔬果等原料,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品质和绿色健康。

4. 擅长烹饪:客家菜以烹饪菜肴的技艺精湛闻名。

客家人讲究用料考究,注重菜肴的切割、火候、调味等各个环节,使得菜肴色香味俱佳,质地鲜美。

5. 健康养生:客家菜强调健康饮食理念,注重菜品的营养搭配、荤素搭配、荤素并重,以及考虑到食材的消化利用等方面,让人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获得健康。

三、传承客家菜的传承始终秉承着尊重传统、弘扬特色的理念。

在历史长河中,客家人不断迁徙,将客家菜的烹饪技艺、饮食文化传承下来。

今天,客家菜已经深入到全国各地,不仅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喜爱。

在客家人的努力下,客家菜的烹饪技巧、料理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客家菜以新颖独特的创新方式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客家菜也秉持传统原汁原味,传承千年的烹饪智慧,保持其鲜明的地方特色。

对于客家人来说,客家菜既是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也是他们寄托情感和记忆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客家菜的独特风味传承下去,客家人能够让子孙后代继续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热情,让客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扬。

客家概述

客家概述

客家人五次迁徙路线图
赣闽粤客家中心区
(二)客家人物
客家的独特水土和特有的精神文化养育、熏陶 着客家人,因此客家人中人才辈出,无论古今, 无论中外,各行各业中都涌现了许许多多成就 斐然的客家人。
客家人物
胡耀邦
郭沫若
客家人物
孙中山
宋庆龄
客家人物
朱德
叶剑英
客家人物
宋美龄
吴伯雄
客家人物
李光耀
客家特色建筑
客家特色建筑
客家特色建筑
(五)客家礼俗
客家,是一个很讲究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汉族民系。千百年的发展, 使得客家礼俗繁多而隆重,庄重而喜庆,透露着特有的精神文化,具有 独特魅力。 客家礼俗中既有传统岁时习俗和喜庆习俗,也有特有的婚姻礼俗和酒俗。 传统岁时习俗主要有:过年,守岁,拜年,元宵节,春分,清明,端午 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传统喜庆习俗主要分4类有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寿诞礼仪,建房迁新居 礼仪。 婚姻礼俗主要有:说媒,写庚帖,编红单,看家门,迎亲,拜堂,闹房, 回门,送满月。 客家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很有意思,这就是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 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 “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 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 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客家人的酒令,具有丰富的知 识性。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诗词令”, 此外还有“通令”,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 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客家概述

客家文化知识资料

客家文化知识资料

一、客家名称的来源客家为汉族的一个民系。

一般而言,客家民系是于唐末宋初的汉族人在闽、粤交界地区,融合了部分的畲族、瑶族、南越等东南亚土著居民。

客家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继承了中古时期的中原汉族文化,也混合了南越文化,进而形成特别的客家文化。

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乃文化的概念。

2004年11月18日,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江西赣州成功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及祖国内地河南、四川、广东、福建等17个省市区共100多个客属社团、侨团3000多名海内外客属嘉宾来到梅州。

2007年8月20日在河南洛阳偃师市结束的“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

2010年11月29日,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

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梅州则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而被称为“世界客都”。

客家四州①惠州惠州府是最大的客家侨乡,当之无愧列于客家四州之首;若以客家籍华侨而言,“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侨惠州界,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故乡地名。

包括归善(今惠州)、博罗、长宁(今新丰)、永安(今紫金)、河源、连平、龙川、海丰、陆丰、和平县。

另外原惠州府城却存在着另外一种目前仍属于争议之中的特有方言(惠州话/惠城话)。

惠州府作为客家四州之一,而且又是海外客家籍华侨的第一大侨乡,在国内学术界却经常遭到有意无意地忽视,非常不应该。

惠州府不仅是客家民系的华侨文化象征之一,而且更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征之一,在客家文化的体系里面,有着不容小视的重要地位。

如果客家学抛弃惠州府,只在梅州、汀州、赣州研究客家学,那就是闭门造车,甚至构成对客家民系原有的海洋性的严重忽视。

我们可以承认惠州府不是纯客家地区,但绝不能抛弃惠州府来研究客家民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客家方言 • 综述 •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粤 东叫客话、客家话、广东话(正因为客家话在粤 东也叫广东话,所以四川才称土广东话);四川 叫土广东话,却鲜见‘土广东人’的说法,客家 人直接被叫做‘广东人’。闽、赣迁川的,同样 以‘广东人’自称。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 新民话。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 福建省汀州府)。通称客家话,这是自称和他称 的合一。
• •
客家的形成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五代宋初;宋明时期;明代中叶以后;清代中叶以 后。 一般认为在南宋时客家群体分化成为汉族的一个支系,初具规模。 到明代中期,已经人数众多,成为一大社会势力,及至清代,客家人的自我 意识更为增强,在社会舞台上表现很是积极、主动。客家在南宋时期形成的 主要依据是什么? ⑴客方言的形成。这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重要标志。 据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客家方言最迟在南宋时已形成。 南迁的移民保留 了部分中原故乡的乡音,而留在中原的百姓则保留了另一部分古中原音,并 不见得现在的北方语言已经完全不存在古汉语因素。闽语诸支系,存在一部 分较为明显的江南古腔调(古吴语)和三国两晋中原语表达法;粤语方言, 存在一部分较为明显的秦汉交广古腔调和宋元中原语表达法;客家方言的发 音,继承了较多隋唐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粤语对南北语都有继承,因此与 闽语、客家都有相近之处。 ⑵相当的人口规模。人口是民族、民系的载 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无所谓民族、民系。对客家人口的历史估量, 难以用统计数字表示,但可从客家集中区的县治数量作分析。 ⑶共同的 地理环境。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为多山密林地区,交通闭塞,交往困难,十 分有利于客家民系的形成。
• 客家源流 • 综述 • 客家城市——河源 •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2种: (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 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 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 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 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 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 客家之流 • 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 的民系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 之一。在中国国内有客家聚居的地区,共 19个省区,265个县市,• 其中纯客或基本 纯客县市41个,总人数约5500万。另香港 约125万,澳门约10万,台湾约460万。国 外遍布五大洲四大洋,分布在80多个国家 和地区,总人口约1000余万。[3]合计起来 总人口在7000万以上。
• 迁移过程与路线 • 梅州—民国元老:何子渊先生故居光裕庐 • 北方汉人南迁历史记载很多,但客家 先民由中原大批南迁始在唐朝末期,并不 是每次迁徙都是客家先民的迁徙,而是有 严格区分的,一般认为五代以前的迁徙是 闽粤先民(包括潮闽、广粤)的迁徙,五 代至南宋时期的南迁,才是真正含义的客 家人的迁徙。
• 客家四州 • 综述 • 客家四州为梅州、惠州、赣州、汀州。 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 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梅州则因其为海外客家籍华侨的最主要祖 籍地而被称为“世界客都”;赣州则与客 家民系形成有密切关系,被称为“客家摇 篮”;惠州是最终形成的客家大本营中重 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海外客家重要的原区的主要客家城市是指广东梅州、广 东惠州、广东河源、广东韶关、广东深圳、广东清远(英 德)、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等八个城市。以上八个城市被 认为是客家原乡、客家大本营、客家文化保留区。此外, 福建三明(宁化)、广东汕尾(陆河)、广东东莞、广西 贺州、广西防城港、海南儋州等城市,是客家文化占有重 要影响的地级市。客家人还分布在广东揭阳(普宁)、广 东茂名、广东中山、广东江门(赤溪)、广东广州(增 城)、福建漳州(诏安)、江西吉安(遂川)、江西宜春 (铜鼓)四川成都、重庆荣昌、广西玉林(博白)、广西 贵港等地。
我们身边的客家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拓展课程 专题一 客家渊源
博罗中学高二备课组
•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 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 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 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 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 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 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 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 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省宁化 县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 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 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有关方面介绍,客家人 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 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 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150万、泰国 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 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宽 广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 们的广泛注意,但此前的客家源流也有一些零星 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叶。
• 迁徙原因 • 客家人的迁移包括客家先民的南迁和客家人的国内迁移与国际迁 移。就迁徙行为而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与迁移过程的历史相对应, 迁移原因在各时期各不相同。总概各种迁移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A.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即推因。 ①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逆向 发展,这是经常发生作用的根本因素。 ②战乱。残酷的战争使繁 华的城市和富饶的乡村化为废墟,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战乱中丧生,剩 存者为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迫背井离乡,迁徙各地,这是大规模 突发性迁移的根本原因。 ③官职迁调定居。 ④游学、经商 ⑤争斗,包括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 B与个人心理、生理有关 的因素,即“已因”。 迁移者是具有特质的人,而不是迁出地的 平均人,体现为富有冒险精神、不满现状等等,与个人因素密切相关。
• 客家文化 • 综述 • 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 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山区文化,客家人也被 称为“丘陵上的民族”。客家文化特点是耕读传 家,保留古代汉民族的特点,有古汉文化活化石 之誉。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 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亦有“东方犹太人”之 称。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 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 业,繁衍后代。
文化源头
• 2007年08月河南省洛阳偃师市被确认为客家先民首次南 迁地 是客家文化源头 8月20日在偃师市结束的“客家 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国际学术研讨会确认,客家先民首 次大规模南迁纪 客家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 • 念地在河南省偃师市。 客家文化 •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来,他们从中原向外迁 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海外各地。参加研讨会的代表 们认为,客家的第一次迁徙发生在东晋年间,位于河洛之 间的汉魏洛阳故城为当时的国都,正是客家人的根之所在。 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纪念地的标志性景观遗存多集中在偃师 市,以偃师市为中心的伊洛平原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 因此是客家文化的源头。
• 客家童谣 • 客家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系,童谣甚多。这些童谣与客家民谣一 样语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韵字,所以琅琅上口,小时念熟到老不 忘。与客家民谣不同之处就是客家童谣只朗诵而不唱。客家话的声调 有六或七个,颇富音乐韵味。 下面列举很久以来在客家民间流传 的一些童谣,以供欣赏。 ●排排坐 排排坐,唱山歌,爷打 鼓子涯打锣。新妇灶背炒田螺。田螺谷,刺到家官脚,家官呀呀呀, 新妇哈哈笑。 ●小郎读书 白饭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读 书。正月去,二月归,挑担箩夹等嫂归,归来花缸无滴水。鹅挑水, 鸭洗菜,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猫炒菜,猴哥偷食熝 疤嘴。 ●菱角子 菱角子,角弯弯,大姊嫁在菱角山。老弟骑牛等大姊, 大姊割禾做佘(读音为:she)唔得闲。放撇禾镰拜两拜,目汁双双流落 田。
• 根在九州 • 客家人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 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 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 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 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唐朝后期的官话(a Basilect System of Mandarin )。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 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来自河洛;事实上客家人 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体来源的所在。必须说明一点, 当代被称为河洛民系者,不是指客家人,而是指闽南人, 亦称闽南民系;“河洛郞”是闽南语 Hǒk lò láng的译音, 本义为福佬人;河洛郞一词不是指客家人。
• “客家”之称源于清代的一次大规模族群土客械斗,是由当时在广东 西部江门地区(时称四邑)相对而言以“地主”自居的广府民系等冠 予客家的,是一个他称。械斗之初仍无“客家”之称,而只有土籍、 客籍的区别。随着械斗的发展,又出现了犵獠等名词,最终出现了客 家一词。“客家”这个他称名词后来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 所知,逐渐成为族群名称,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但部 分人还并没有接受这个名词,如在赣州一些县、桂东南和粤西等操相 同语言的人自称“涯人”。在台湾的部分,清朝和日据时期以广东祖 先和福建祖先来区分,福建客家被列入闽籍,而登记为闽籍的汀州府、 漳州府客家因为语言亲近关系,也加入粤党。但现在台湾客家都已经 接受“客家”称呼,籍贯闽粤两省的客家人一起团结奋斗,已经不分 你我。 另外有一种看法如下:客家人称自己为“客家”,是对对 方的尊敬,对自己的一种鄙称,显示了客家人好客的传统。
• 客家饮食 • 长乐酿豆腐 • 客家人的饮和食,与汉族其他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于 本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等,饮食文化也别具特 色。 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很大 关系。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 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菜肴有 “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出门即须爬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 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能,饮食以 烹调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聚居地区经 济发展滞后,客家人艰苦度日,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菜干、萝卜干 等耐吃耐留的食物,家居可佐番薯饭并抑胀气,出门可配野菜充饥, 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