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
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银行的起源
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西欧古代社会的一些寺庙已从事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付利息的活动。公元前400年在雅典,公元前200年在罗马帝国,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加强对外扩张。
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这些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银行,但已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1845年在上海由英国人创办的东方银行,是由出现于我国的第一家银行;18
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结构和组织形式种类繁多,按其职能划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各种专业信用机构。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构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体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银行既是经营货币、办理信贷、结算业务的经济组织,又是国家调节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起源及演变
从近代的银行来看,银行是以信用媒介、信用代位、信用转形、信用创造等信用业务为主的机关。这些信用业务的发展只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情。从早期银行来看,银行主要从事于货币处理业务,即货币保管、货币兑换、货币汇兑、货币的代收代付等。
银行一词,英德两国都称之为①,法国称为,都来源于意大利文,即商业银行交易所用的柜台。日本和我国都称之为银行。根据日本的说法,银行一词始用于年(明治五年)发布的国立银行条例,而且是根据英华词典所译。那么我国的学者为什么要把意译为银行呢?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的货币向来以银为主,二是由于店铺在我国通称为行,故名之。
一般认为,在银行的演进过程中,经过货币处理业务与贷款业务的结合和银行业务的纯化与独立,逐渐演化为今日的银行。最初的货币处理业务与贷放业务是相互分离的,专营货币处理业务者,经营着货币保管、出纳、兑换、代收代付等纯货币流通业务。这些业务,最初由普通商人兼营,尔后则成为专营,或由与其业务相近的金匠兼营。由于
在生产生活中为了解决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便产生了货币借贷的需要,但这时货币的提供者不是货币处理业务者,而是由商人、地主、包税者或寺庙来提供的。这时货币贷放与货币处理业务并未融为一体,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随着商品流通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三种资本,即商业资本、货币处理资本和贷放资本。在这三种资本产生的初期,其人与人、资本与资本之间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商
人以其在货币流通上的知识与便利,兼营货币处理业务。或者用其所积蓄的货币进行贷放,以获取高利。而经营货币处理业务的金匠或兑换商,有时也以其所支配的货币进行放款。同样,贷放业者有时也兼营商业,不过在这些经营者当中,还是以商人的商业资本为中心。三种资本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融合,产生了货币处理业务和贷放资本的结合。商人在经营存款时,最初把这种经营中所支配的货币用于商业,其后偶尔也进行贷放。同样,货币处理业务者将其业务经营中的货币并入自有资金兼营贷放业务,结果货币处理与贷放就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稳定、规模小,而且专业化程度低,只是处于一种萌芽状态。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诸种业务经过收缩变质或分离淘汰,而使银行得到纯化和专业化。
世纪初叶,当时的通货完全是金币和银币,伦敦的金匠和金商,经常应顾客之委托,代为保管金银,并签发保管收据。起初这些收据只能作收回保管物证件之用,久而久之,其辗转流通而蜕变为变相支付工具,即银行钞票的前身。其次,金匠也可遵照顾客的书面指示,将其保管的金银移交给第三者,这种书面文件则是银行支票的前身。最后,金匠也发现,为应付顾客的提取,并不需要经常维持百分之百的贵金属准备。金匠尽可将一部分贵金属贷出以赚取利息,顾客将借款再度存入时,金匠又再次签发收据。如此辗转循环,金匠签发的存款收据最终将比原来存入的贵金属大数倍之多,这便是构成现代银行部分储备制度的起源。另外,银行在政府的压力下,向当局提供贷款,也是促成部分储备制发展的要素。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具有近代银行业务部分性质的,应算隋唐时期的飞钱(类似汇票)以及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但这两者均未成专业,而且中途消失。我国最早的银行业当首推山西的票号。山西票号,是清乾嘉庆年间
()的年前后,山西平遥人雷履泰所创设。此人在天津开设日昇昌颜料铺,由于采办货料,往返于晋鲁冀豫等省,觉得携带银两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其他商人也有同感。于是,雷氏就附带经营票号,兼营汇兑,凡是客商汇款,或国库收解,都可托其划付。道光十年(),日昇昌颜料铺改行,成为专营汇兑的票号。其后效仿者日渐增加,山西票号遍及国内各重要的商业地这可谓是中国土产的货币处理业,与欧洲的银行并无血缘关系,这种票号,以后又兼营存放,其业务更加发展,其业务经营的种类与经营方式后来为商人贷放者所效尤,演变为由沪杭人为主的钱庄。钱庄发达以后,票号反而衰退,其业务被钱庄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