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
第二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16年他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自毖,以袁为首的北洋军 事政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北洋 军阀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时期。这是北洋军阀的全 盛时期。
第三阶段,从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到1926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向 分裂,军阀之间尤其是直、皖、奉三系,为争夺中 央政权和地盘,展开长期激烈的割据、混战和派系 斗争。这是北洋军阀的衰落时期。
第四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到1928 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新 军阀,即是北洋军阀的覆灭时期。
三、军阀派系形成与理念
1、以“缘”而结,以“缘”维系 军阀是由血缘、地缘、业缘、人缘 (私缘)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家 庭姻亲、门生故吏、同乡同学、结义拜 盟、施恩笼络、利益结合、思想联系等 方式结合在一起。
• 四、吴佩孚(1874年 -1939年),字子玉, 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 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参加讨 伐张勋复辟。1919年 12月冯国璋病死,曹 锟、吴佩孚继承了直 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39年12月4日,日本 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 杀吴佩孚,吴在牙医 刀下当场身亡。
五、蓸锟(1862年 -1938年),字仲珊, 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 军阀的首领,曾靠贿 选而被选举为第三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芦 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 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 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 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 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 上将军衔。
• 六、黎元洪(1864年 -1928年)。甲午战 争后,投靠张之洞。 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 鄂军都督。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后,当选副 总统。袁世凯篡政后, 仍任原职,伙同袁镇 压革命。1916年袁死, 黎继任大总统,恢复 约法,召集国会。 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 勋驱黎。1922年受直 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 次年又为直系所逐。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一、名词解释8.北洋军阀(清华大学1996)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为了控制北洋军,一开始就注意搜罗党羽。
其中最重要的有“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等人,构成了后来北洋军阀的基干。
随着北洋军的扩充,袁世凯及其亲信结成死党,逐渐形成一个以袁世凯为头子的武装政治集团——北洋军阀集团。
1913年,袁世凯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直、皖、奉三系,后来为国民党新军阀所代替。
12.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第1号起更名《新青年》)。
它一出刊,便以对西方近代民主自由学说的热情宣传,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尖锐批判而引起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被公认为近代以来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文化启蒙运动的开始,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史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1915-1919年)内容有三个:(一)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二)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政治观念为核心的封建主义旧道德;(三)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教式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义的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辛亥之后政治思想领域的封建复古思潮,有力地抨击了从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所承继下来的愚昧、迷信、盲从、虚伪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在知识界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潮流。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列主义的传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
新文化运动对知识界,尤其是对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体的中等知识阶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分子的觉悟,爱国主义的张扬,必然要导致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掀起的思想启蒙,向新的社会政治改造运动转化。
五四爱国运动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16.少年中国学会(华东师范大学99)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各地出现进步社团,宣传新思想的刊物逐渐增多。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
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
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
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
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时代,从时间段上说,是指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至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一统,这样一个前后共计33年的时段,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则共计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
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
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清政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
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
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
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
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
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
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
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武夫横行,兵连祸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
造成这种局面,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头子自然难辞其咎。
因此,他们虽然手握大权,显赫一时,也难免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遭到可悲下场。
不过,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也多少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节,有的虽然晚节不保,老来也多少有所悔悟,给人们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凯:帝制自为,臭名远扬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创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逐渐建立起一支拥有数十万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因其担任过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称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藉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政的四五年里,中国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有一定进展。
但袁世凯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专制独裁者。
在他当政时期,国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声居高不下,袁世凯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做了独裁总统还嫌不足,竟然要恢复帝制,一心想过皇帝瘾。
为了掩盖野心,袁世凯指使党徒亲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戏,请愿啊,选举啊,推戴呀,劝进呀,不一而足,而他则假意推却再三,装出一幅不得不顺从民意的样子,似乎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不得已当皇帝。
但这骗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凯的伎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众叛亲离,国人唾骂。
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书的第十三天,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矛头直指独夫民贼。
袁世凯派往镇压的军队,不愿为帝制卖命,士气不振,败绩连连。
有一个亲信大将陈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挥作战,临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凯先行三拜九叩头大礼,说是怕袁世凯登基时他来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可是眼见全国反复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宧也变卦了,竟在前线发出讨袁通电,宣布罢兵言和,与袁世凯决裂。
袁世凯的左右手段祺瑞、冯国璋也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帝制,使之再也无法调兵遣将。
军阀的统治时代
(5)这些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 斗争。
(6) 这些斗争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注定要失败; ( 7 )斗争的结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民主 共和,屡战屡败,一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宣告终结。时代呼唤新的领导 阶级和新的道路。
(4)段祺瑞重掌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破 坏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靠西南滇系、 桂系军阀和部分国会议员,掀起护法运动。但由于革命派所 提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口号,对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号召力; 依靠的南方军阀又并非真要护法,而是借护法名义来保持和 扩大自己的势力,结果南北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护法运 动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府自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 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 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 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 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 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 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重要的有袁世 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 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 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 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 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上4-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课用)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复辟帝制?其 复辟说明了什么? 复辟说明了什么?
主观原因: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 主观原因: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 级的利益, 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 级的利益,专制独裁是其统治的特点;袁世凯 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 实权, 掌握着北洋军阀的实权,并建立了独裁统治 . 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 客观原因: 原因 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 建的任务,封建思想仍根深蒂固,封建经济仍 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 占主导地位,这就为其复辟准备了土壤;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软弱性,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 说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流毒异常顽固, 封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 不得 与或租借他国. 与或租借他国.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 ,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 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 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 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为限. 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 ,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 不准 人开采. 人开采. 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 ,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五月七日日本竟以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二、选官制度的发展(融合选必1)
(二)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内因 外因
建立 内容 内容 作用
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 立。
① 《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 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② 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分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
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 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 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时间:民国建立至一战结束。 (二)原因(条件)
民国 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民族资 建立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历史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努力
②努力 a.反对袁世凯专权的“二次革命”。 b.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 c.反对张勋复辟的“讨逆运动”。 d.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的护法运动。 ③影响: a.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反对专制、倡行民主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王仲修《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历史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努力
(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 背景: a.时代背景: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理论来源:法国的启蒙思想。 ①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②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共和代议制. (2)维护共和的斗争 ①背景 a.外因:外国列强的侵略。 b.内因:(政治上)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争权夺利;(思想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国民 政治素质较低;(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夏新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莫建来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它以189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的统治地位。
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即使它不够完整和有力),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不太相称的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一直未能像历史研究领域中的其他课题那样掀起过热潮,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这当然得归根于它的先天缺陷:一则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些反面人物,他们所制造的历史现象也多属黑暗反动,祸国殃民。
为什么放着正面人物和光明宏伟的业绩不去研究,而沉浸于历史进展的反面,这至少反映了研究者避免接触阴暗面禁区的心态。
二则它也确是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不怎么易于评说指画。
三则既乏旧著,又鲜新作,史源犹待开发,无米、少米,巧妇难于为炊。
于是自然而然使这一课题一度成为“禁区”,很少有人问津。
据粗略统计,建国以来至1999年,有关北洋军阀史研究的论文为1000余篇,而1980年前的30年仅为130篇;专著更是少得可怜,只有陶菊隐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和来新夏著《北洋军阀史略》二种,才免去这一领域“一无所有”的讥诮。
田园荒芜急待耕耘!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学术研究气氛的日趋宽松,北洋军阀史这一往日的“禁区”吸引了众多的探索者,研究成果接踵问世,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显现出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一北洋军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确是一个怪胎。
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政权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更以“共和国”的形式执掌统治大权。
这一历史现象看起来虽有着诸多矛盾,但其发生、发展以至最后归于消亡,则绝非偶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建各派势力的军事斗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福建各派势力的军事斗争(一)省地方志编委会总编室吕秋心北洋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它的统治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却又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醒和革命斗争,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力量就是在这个时期生长和发展起来的。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前后共17年,直、皖,奉三大系的军阀势力基本控制了北京政府;而南方各省还存在地方军阀。
因此,北洋军阀内部的战争、北方军阀与南方军阀的战争以及南方军阀内部的战争,混杂交织,年年不断;这个局面直至国民党新军阀最终取代北京政权才告结束。
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处南北军阀统治范围的中间地带,各派势力长年在这里争城夺地,战乱频仍。
特别是从1917年到1924年,福建基本上是湮没在一片“野蛮的撕杀声中”。
从目前新出版的福建新方志看,在反映这一时期的内容方面,由于缺乏资料和宥于史事的复杂性,所以在记述上难免有较大的缺佚和错漏。
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福建地方割据战争的史实作一个简要的铺陈;并就战争性质、地方自治、民军等若干重要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思考,就教大方,俾使新编地方志有关这一段的历史记述,能够更丰富、更准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福建割据战争,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2年至1922年,约十年时间。
这一阶段,福建政权基本上控制在皖系军阀李厚基手里;同时,陈炯明一度在漳州建立护法军政府,控制着闽南和闽西。
各种军事势力不断地较量争斗,混战不息,最后以李厚基的彻底垮台而结束。
第二阶段从1923年至1926年底,约四年时间。
福建政权多为直系控制,王永泉、孙传芳、周荫人先后占据福州。
这一阶段,地方军阀蜂起,穷兵黩武,争夺地盘,形成新的地方割据局面。
下面将两个阶段的情况分别记述如下:一、1912年至1922年1911年11月9日,福建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福州武装起义成功。
11月13日,福建军政府成立,推原清政府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都督。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一、历史发展旳脉络
毛泽东思想萌芽 新三民主义思 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二 护护
次 革 命
新 文 化
国法 运运 动动
五 四
运
运
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1912 1915 1919
“四
北 ·一
伐 中 国战 共 共争 诞 合开 生 作始
二”、 “七 ·一 五”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旳观点,列举1923年到1923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旳主要历史事件。(4分)
“沉沦”了解应是列强加紧对中国旳侵略
事件:《辛丑公约》旳签订、《二十一条》旳签订、巴黎和会外交 努力失败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旳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政变
1921 1924 1926 1927
袁
《
世
二
凯
十
就
一
任
条
临
》
时
大
总 民资进一步发展
统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国际大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国 家: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9--1929 年处于相对 稳定时期
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旳统治 总特征: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接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序幕,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旳当代化有了新旳 领导力量。
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统治。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文档资料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 孕育发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 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1)袁世凯专权独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将同盟会改组为国 民党,试图通过建立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引起袁世 凯的恐慌,制造“宋教仁案”,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 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反革命独裁嘴脸暴露无遗,孙中山、 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掀起了“二次革命”。由于国 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实力较强的北洋军镇压下去。
(四)五四运动
背景: 1.国际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2.国内原因: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 B.“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3、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12——192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清政 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 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 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 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 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 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 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 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重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 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 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 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西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 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 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关于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和特征的研究
关于北洋军阀的形成和特征的研究北洋军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自19世纪末崛起之后,力量不断地膨胀,终于在1912年借辛亥革命之机窃取了中国的统治权。
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自1912年至1928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近十年来,对北洋军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出现了许多新论点和见解。
在此特将有关北洋军阀集团形成和特征的一些成果作以简单的概括,以方便大家对此问题的初步了解。
一、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50年内,清王朝衰败的征兆日益显露。
外有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压迫,内有农民革命的反抗、打击,封建统治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窘境,维护统治,清政府外而妥协投降,不惜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换取外国侵略者的支持和谅解,这就使封建政治逐步染上了买办色彩;内而加紧防范和镇压人民的反抗,忍痛向汉族军阀官僚开放政治权力,以博取他们的忠心和效命,这就使满汉统治阶级的权力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加强了统治机制的反动性。
其中,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支柱——军队的改制是一个重要环节。
北洋军阀就是在清王朝的经制兵八旗、绿营之外,继湘淮军之后,创建新式陆军的过程中得以逐步形成的。
方兆麟在《袁世凯与小站练兵》(《史事经纬》2004年第12期)一文中,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开始讲述了北洋军阀的形成过程。
1894年冬,清政府命广西按察使胡芬收编淮军残部,并招募新兵4750人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
胡将这些人编为十个营,命名定武军,编练工作刚开始不久,清政府又命胡去督办津芦铁路,因而编练大员告缺,在“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翁同龢联名保举袁世凯担当此任。
同年12月,清政府颁布上谕,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
袁世凯到小站后,成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将兵额招足到7250人,并在新军中建立近代兵制和兵种。
另外,袁世凯也逐步组建了自己的亲信班底,如军师徐世昌,“北洋三杰”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占元、卢永祥、李纯、陆建章、鲍贵卿等等,这些人都成为了小站练兵的重要骨干。
封建旧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
封建旧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近代中国是个由许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利益,在中国培植一个或几个封建军阀作为工具;而各封建军阀为了战胜对手、扩张势力,也极力寻找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封建旧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
它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
1895.清朝命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他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北洋军。
他采用日本、德国的训练方法,购进外国装备,还利用师生、部属的关系笼络了大批亲信。
到1905年共建立了北洋新军六镇,形成了北洋势力的雏型,后来又逐渐扩充。
他为满洲贵族猜忌曾一度失势,但他羽翼已丰。
武昌起义后清朝不得不重新起用他,他利用手中的力量逼迫清帝退位也迫使革命党人让步,终于夺取了革命果实。
1919.4.11.临时政府从南京正式迁到北京,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了,直到1928.奉系军阀垮台,统治中国近十七年之久。
1916.袁死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北洋军阀分裂为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后吴佩服和孙传芳成为直系主要首领。
严格讲以张作霖为首的奉军不属于北洋军阀,但他曾入关控制过北洋军阀建立的北京政权,即中央政权,所以仍把它看作北洋军阀统治,且奉军垮台就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终结。
国民党军阀主要指国民党内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四派军阀。
他们结束同奉军战争后,彼此间矛盾立即尖锐化,围绕争地盘争政治权力,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激烈斗争,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所以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统一。
旧军阀与新军阀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推行反革命军事专政,且各自统治期都发生过在军阀混战。
不过国民党新军阀与之相比确有新特点:(1)其代表人物在大革命时曾不同程度地参加过革命,有与旧军阀打过仗的历史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部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 中 , 南方 国 民党政府 顺应 了历史潮流终于摧毁它 的残余 势力 , 把它赶下 历史 舞台。 其 次 , 要 看 到 相 对 晚清 时期 而 言 , 史 总 是 发 还 历 展进步的 , 国社会在 某些 方 面也是有 所进 步 的。 中 从 经 济 到 政 治 , 思 想 文化 到 人 们 的 意 识 形态 、 活 从 生 方式 , 都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变化 , 与君主专制时代有 很 大 不 同 。这 种 向前 发 展 的 趋 势 , 来 没 有 瞬 间停 从 顿 , 是 贯 穿 了 整个 时代 。 而 1北 洋军 阀 统 治 时期 的 政 治 , 了短 暂 的 帝 制 . 除 外 , 义上 一 直 维持 着 民主 共 和 制 。 名 这显然是 以欧美 资产 阶级 的政 治体制 为榜样 的。虽然 只是形式上 的民主, 但对 社会 的确有一定 的促 进 作 用 。它 可 以 时刻 激 励 着 人 民 为 了 民 主 的精 神而奋斗 , 统治者也无法 完全排除其 对专制所 起的 牵制 作 用 。这 有利 于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地 位 的 提 高 , 民 主主义因素对政 治结构 、 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 展提供 了条 件 , 有 利 于 推 动 近 代科 学 技 术 的引 进 和 研究 。 也
教材探析
6 2
S
=洋军阀统治 期的中国历史知识梳理 = : 匕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 北 洋 军 阀统 治 时期 的社 会 经济 成 就 更 是 不 容 .
抹 杀。
政府专门成立 了农 商部和交 通部 , 对经济生 活 的各个部分采取 了行政上的干预和管理。北 京政 府 成立不久 , 就颁布了保护私有制的法规, 解除了对 民 间 兴 办工 商 业 限 制 的 条 文 ; 推 出奖 励 制 度 , 民族 并 对 工业产 品减免捐税等有利于经济的措施 。北 洋军 阀 时期 , 工商业 、 农业 、 工业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发 展。 手 在此 背景下出现 了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 时期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徽
因
新式婚姻
女子无才便是德
先进女性走出闺房
性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荣荣荣宗宗宗敬敬敬(((181781378—37—139—139831)89)38)
荣德德生生
材料: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
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
(3)特点:
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 ,共计146个,资本总额
①地域分布不平衡
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 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三 、疑古开新: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 政治 思想方面: 袁世凯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西方启蒙思 想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 底批判,国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 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 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 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文秀◎ 秀 5.5万元赡养费。”
护国运动 南
南方将领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等
声望值
方 发起护国运动,
民国初年的政局动荡与北洋军阀割据
民国初年的政局动荡与北洋军阀割据
在民国初年,中国政局一片动荡,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成为时代的特征。
这一时期,国家政权更迭频繁,各路军阀割据一方,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政局动荡
民国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然而,革命并没有带来政治上的稳定。
各种政治派别、势力在权力的争夺中展开角逐,国家一度陷入分裂和混乱之中。
这种政局动荡,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北洋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是指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批军阀集团,他们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掌握着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这些军阀在各地建立割据势力,实行军阀混战,割据一方,使得政治局势更加混乱。
局势影响
这种政局动荡和北洋军阀割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经济受到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民不聊生成为普遍现象。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独立面临严峻挑战。
民国初年的政局动荡与北洋军阀割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缩影。
在这个时期,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和挑战。
唯有通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民族的振兴富强。
民国初年的政局动荡与北洋军阀割据,凸显了中国当时政治体系的脆弱和不稳定性,也揭示了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应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北洋军阀的兴衰与灭亡
北洋军阀的兴衰与灭亡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一词的说法历史沿革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
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
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北洋时代北洋时代,从时间段上说,是指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至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一统,这样一个前后共计33年的时段,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则共计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
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
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清政府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所依靠的湘军和淮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腐朽不堪。
南北洋的说法最初应该是在清朝建立水师时的提法。
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也就是北洋新军。
后袁世凯继李鸿章后,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武夫横行,兵连祸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
造成这种局面,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头子自然难辞其咎。
因此,他们虽然手握大权,显赫一时,也难免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遭到可悲下场。
不过,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也多少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节,有的虽然晚节不保,老来也多少有所悔悟,给人们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凯:帝制自为,臭名远扬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创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逐渐建立起一支拥有数十万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因其担任过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称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藉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政的四五年里,中国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有一定进展。
但袁世凯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专制独裁者。
在他当政时期,国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声居高不下,袁世凯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做了独裁总统还嫌不足,竟然要恢复帝制,一心想过皇帝瘾。
为了掩盖野心,袁世凯指使党徒亲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戏,请愿啊,选举啊,推戴呀,劝进呀,不一而足,而他则假意推却再三,装出一幅不得不顺从民意的样子,似乎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不得已当皇帝。
但这骗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凯的伎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众叛亲离,国人唾骂。
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书的第十三天,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矛头直指独夫民贼。
袁世凯派往镇压的军队,不愿为帝制卖命,士气不振,败绩连连。
有一个亲信大将陈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挥作战,临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凯先行三拜九叩头大礼,说是怕袁世凯登基时他来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
可是眼见全国反复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宧也变卦了,竟在前线发出讨袁通电,宣布罢兵言和,与袁世凯决裂。
袁世凯的左右手段祺瑞、冯国璋也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帝制,使之再也无法调兵遣将。
袁的弟妹联名登报声明,宣布脱离兄弟兄妹关系。
这时,原先支持复辟帝制的列强,也感到中国民心难违,而狡猾地改变了态度。
袁世凯完全陷入内外交困、孤家寡人的窘境。
1916年3月22日,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宣布取消帝制。
从登基到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
为此,他忧愤交加,竟一病不起,于6月6日溘然病逝,结束了他极不光彩的一生。
袁世凯死时只有57岁,尚在壮年。
他一向身体健壮,无病无痛。
做过总统秘书长和国务总理的张国淦后来回忆说,跟袁世凯吃饭会撑死,跟蒋介石吃饭会饿死。
因为蒋介石信奉基督教,生活很是清淡,宴席上往往浅尝辄止,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多吃了。
而袁世凯则食量很大,据说一天能吃16个鸡蛋,早餐6个,中餐6个,晚餐4个。
每逢宴请,主人大块朵颐,客人自然跟着多吃些。
那袁世凯为何死得这么快呢?据考证,袁世凯是在护国战争发动以后,因精神压力和劳累过度、家庭纠纷多方面影响,身体才渐渐差起来的。
先是日不思食,夜不能眠,精神困倦,萎靡不振,后来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而又延误治疗,最后病死于尿毒症。
死后又未及时安葬,竟致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如同他的名声一样。
袁世凯的可悲下场,根源于他的专制独裁意识。
他沉迷权力,权迷心窍,以致成为民国史上第一个独夫民贼。
著名民主革命家黄炎培事后发表文章,“我教育界看袁世凯”,总结袁世凯帝制自为的教训,认为:“凡违反大多数人心理的行为必败;欲屈天下人奉一人,必致天下人敌一人。
”这是讲他违背民意,逆历史潮流而动,必无好结果。
袁世凯死后,按照修正选举法,打开“石屋金匮”,原任总统写在“嘉禾金简”上的继位人有三个,即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黎不属北洋派,但他作为副总统,是当然的继位人。
段、徐是袁的得力干将,自然在继位人之列。
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曾起劲鼓吹帝制,一心想当皇太子,为何没被列为接班人呢?原来,袁世凯在帝制失败后,也对当总统的风险有所感悟,生前曾对人说过:“自古君主传不到几代,往往受不测之祸,我何苦以此等危险之事,加之子孙。
”所以他叮嘱儿孙们“远离政治,永不做官”,并派人偷偷地把本来写在“嘉禾金简”上袁克定的名字换掉了。
这也可以看做是袁世凯的临终遗嘱吧!段祺瑞:镇压学生运动,没有好下场根据袁世凯生前的安排,黎元洪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二位大总统,段祺瑞仍做国务总理。
黎、段出身派系不同,所依靠的外国势力也不同,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年之后,因参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乘中央混乱之机,用武力发动了辛亥之后的第二次帝制复辟。
段祺瑞暗中支持张勋复辟,借助张勋之力赶走了黎元洪,然后又利用全国反复辟形势,不失时机地进行讨逆,平逆之后,仍以国务总理身份,独掌中央政权。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早年从军,曾留学号称世界第一流的德国柏林军校,并在克虏伯炮厂实习,回国后先在北洋军械局工作,后随袁世凯练兵,是袁的第一号助手。
历任北洋军3、4、6镇统制(师长),保定军校及其他陆军各校校长,陆军出国留学人员主考官和历届陆军总长。
所以,段祺瑞有实力、有才干,资历及人事关系也极为深厚。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为官清廉,作风干练,本可以成为治国良臣,而不是乱世枭雄。
可惜,段祺瑞也像袁世凯一样,热衷于专制独裁,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和平呼声很高,中国人民也热切盼望有个安定环境。
而段祺瑞却穷兵黩武,到处征战。
1919年南北政府在上海召开和平会议,有识之士为之奔走呼号,段祺瑞则指使部属屡起战端,蓄意破坏和变条件,使会议无法开下去。
同时,为了获得扩军备战的军费,段祺瑞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肆借款。
各种借款达5亿多元,其中仅他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经手的,就有8笔1.45亿日元,史称西原借款。
日本以借款为条件,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和交通。
1918年5月,北京政府签署《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又使日本取得中国驻兵权,事后大批日军开进满蒙。
同年9月,日本将其占领原先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写成秘密换文,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段政府居然表示“欣然同意”。
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以此为据,将山东权益判给日本,并写在了凡尔赛和约上。
段祺瑞的内战政策和卖国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席卷全国。
段祺瑞越是镇压,群众反抗越是激烈,以致不可收拾,最后不得不答应群众的部分要求。
段祺瑞的权威大受影响,但导致其下台的直接原因不是五四运动,而是直皖战争。
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在袁世凯死后很快就表面化了。
1918年夏,中央政府换届,段祺瑞组织“安福俱乐部”,操纵议会选举,将没有实力的北洋官僚徐世昌选举为总统,充当他们的傀儡,而把劲敌冯国璋排挤出局。
段本人也不做总统,仍做总理,这样他既可以操纵中央,又不致成为政敌攻击的靶子。
可以说,段祺瑞在权力争斗中处处占着上风。
可是,当时的民意还有相当影响,民众的眼睛雪亮,段祺瑞多行不义,搞得声名狼籍。
直系正是利用全国人民的反政府声势,展开猛烈的夺权斗争。
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终于在1920年7月爆发大战。
战争在廊坊和涿州一带进行,五天功夫就解决问题。
皖军不得人心,士气不振,兵败如山倒。
段祺瑞自请免职,皖系政府宣告倒台。
时隔四年之后,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倒直系政权,复杂的政治形势,又给了段祺瑞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张作霖、冯玉祥的共同推戴下,段祺瑞幸运地做起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他过去在中国政坛一手遮天,风光多年,只是实际操纵,并无元首之尊。
这次成为国家元首,却又缺乏实力做后盾,形同傀儡,毫无作为。
不过,大坏事倒做了几件,一是抵制孙中山的国民会议主张,二是制造“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8日,当北京爱国群众在执政府门前请愿,抗议帝国主义重演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行径时,段祺瑞竟命令他手中仅有的武装--200名卫队,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狂射十几分钟之久,造成200多人伤亡的惨案。
鲁迅说,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后来,毛泽东在总结近代中国反动派的历史命运时说:“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都没有好下场。
”段祺瑞是辛亥革命以来最早镇压学生运动的人,他两次行凶,都没有好结果。
第一次是镇压五四运动,弄得威信扫地;第二次是制造“三一八”惨案,之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冯玉祥国民军驱逐出京。
段祺瑞以后再未得势,也没有再做什么有害于国家和人民的事。
他一生不爱财,没有什么家底,仅靠南京政府的津贴过日子,1936年因胃出血死于上海,终年71岁。
冯国璋:总统位子被挤掉,从此不问政事曹锟:贿选总统终被囚,闭门谢客做寓公吴佩孚:军阀混战的高手,两次被革命军打败;不愿当汉奸,最终为日本人所害以上三人都是直系首领,一脉相承,放在一起介绍更为便当。
冯国璋是直系军阀创派领袖,因他是直隶河间人(今属河北),他领导的一派军阀因此得名。
冯国璋出身贫农,发迹后在其家乡广置良田,成为大军阀兼大地主。
他军事科班出身,帮助袁世凯练兵,在军事教材的编写方面贡献最大。
辛亥革命发生后,冯出任第一军总统(即军长),率部镇压武昌起义。
1913年他又领军镇压二次革命,攻下南京,任江苏都督,奠定了直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基础。
张勋复辟被平定后,冯国璋以副总统资格出任国家代总统。
长江中下游地盘仍在他的掌握之中,并被作为同段祺瑞争权夺利的资本。
然而直系在中央的势力远不如皖系,冯国璋也远不如段祺瑞高明,以致在1918年的政府换届选举中,冯国璋被聪明的段祺瑞拉下了台。
他一气之下,从此不问政事,过了两年平民生活,1919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63岁。
冯国璋镇压革命不遗余力,但在任职代总统期间没有显著恶行,卸职之后离开了政治舞台,似乎不存在晚节不保的问题。
继冯国璋为直系首领的,是后起之秀曹锟、吴佩孚。
曹锟,天津人,少小以推车贩布为业,20岁从军学武,很快升为北洋精锐第三师师长,袁世凯死后任直隶督军。
曹锟的才干远不如他的副手吴佩孚。
吴佩孚原是山东蓬莱一个穷秀才,从军后在曹锟栽培下,很快得到发展,逐步与曹齐名,人们把他们并列称为“曹吴”。
实际上,吴佩孚是直系首领中最杰出的一个,直系的势力与权威在他经营下才发展到顶峰。
就是在整个北洋将领中,吴佩孚也算是最会打仗的,他的老师段祺瑞和机警过人的张作霖,与他对阵,也难免败北。
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且颇有政治头脑,堪称“虎将”、“儒将”。
在五四运动中,吴佩孚频频发出通电与谈话,表示支持学生运动,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从而博得舆论好评,被誉为“模范军人”、“爱国将领”。
外国人也对他很感兴趣,英美把他看做中国的“强者”、“英雄”,给予不少援助。
甚至共产国际也曾一度联络他,准备让他在中国建党,不过很快就看清了他的军阀本质。
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曹吴入主北京,与奉系张作霖共掌中央政权。
为了争权夺地,双方展开了激烈斗争,1922年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不敌,退出北京,中央大权完全由直系一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