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血常规》PPT课件
血常规 PPT课件
![血常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4b0c8ab90d6c85ed3ac613.png)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RBC ︰Hb=1×1012/L︰30g/L
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关系失调:(贫血) ⑴以RBC下降为主: RBC Hb 大细胞性贫血 ⑵以Hb下降为主: RBC Hb 小细胞性贫血 ⑶RBC、Hb平行下降:RBC H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⒈RBC、Hb减少(多见) 贫血定义: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
⑵绝对增多: 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于EPO ,属非造血系统疾病。 ⅰEPO代偿性增加:
因机内组织缺氧,致EPO ,红细胞增多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情况下:胎儿、新生儿、高源居民、运动员。 病理情况下:慢性心肺疾患、肺心病、先心病。
ⅱEPO非代偿性增加: 体内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致EPO分泌增加:肾癌、肝癌、卵巢癌,
⑵病理性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不足: ⅰ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浸润。 ⅱ 细胞分化成熟障碍(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贫、巨幼贫。 ②红细胞破坏过多: ⅰ 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 球形RBC、红细胞酶缺陷,异常血红 蛋白病,PNH。 ⅱ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 自免溶贫、理化因素致溶血。 ③失血:ⅰ急性失血 ⅱ慢性失血
newborn
6.0~7.0×1012/L 170~200g/L
问题:⒈正常成年男性与女性RBC、Hb差异产生的原因? 2.成人与新生儿RBC、Hb差异产生的原因?
血常规基础知识PPT课件
![血常规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214212aaea998fcd220e28.png)
• (8)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男:4-10×10^9/L,女: 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 (9) 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 0.3-0.8×10^9/L。 •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男:3-10%,女:3-10%,新生儿3-10%。 •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 2.0-7.5×10^9/L。 •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 •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 10^9/L)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 0.8-4.0×10^9/L
• (14) 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 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
• (15)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 新生儿100-300×10^9/L。 •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单位:%) 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 •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单位:fL) 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 •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单位:%) 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 • (19) 血小板压积(PCT)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af1db17f1922791788e818.png)
出血危险时,可运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进 行血小板单采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压积(PCT) 又称血小板比容,指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 PLT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正常值一般是0.1%0.3%
增多: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 增多症
大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MDS。 非均一性: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免疫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参数
白细胞三分类: 小细胞区:淋巴细胞 大细胞区:中性分叶粒、杆状粒、晚幼粒 中间细胞区:嗜酸粒、嗜碱粒、单核、原始、
•白细幼胞稚五分类:
中性粒(N)、淋巴(L)、嗜酸粒(E)、嗜碱粒(B)、单核(M)
病理性减少:
生成减少: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破坏过多: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各种原
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丢失过多:急性或慢性失血
红细胞参数
相对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量减少,红细胞相对增多,多为短暂性的
病理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EPO增多,从而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HCT减少的程度与RBC计数减少程度 不完全一致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80-100fl(飞升)
26-32pg(皮克)
310-350g/L (31%-35%)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参数
全血细胞减少
感染性疾病 伤寒、结核、病毒、严重细菌感染 免疫因素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放射线损伤 急性放射病 其它 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中毒、严重创伤)、骨髓转移
血常规医学课件
![血常规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ddda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2.png)
2023-11-08CATALOGUE目录•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流程•血常规检查异常指标分析•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采集静脉血液样本,然后使用显微镜和自动化仪器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评估病情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例如,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下降。
诊断疾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许多疾病,如感染、贫血、白血病、过敏反应等。
指导治疗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感染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贫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输血或补铁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血小板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凝血系统功能低下,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贫血状态,红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存在贫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贫血程度的指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能表示贫血程度较重,需要尽快治疗。
02血常规检查流程通常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特殊情况需遵从医嘱。
采血时间静脉采血为主,采血量根据检测项目而定。
采血方式一般选择肘静脉,必要时可选择颈静脉或股静脉等。
采血部位采血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紧张情绪,同时做好消毒等准备工作。
采血前准备标本采集采得的血液需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包括EDTA盐、肝素等。
抗凝处理分离处理储存处理将抗凝后的血液放入离心管中,以一定速度离心,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成分。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5c9d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7.png)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32a8f2ccbff121dc36836f.png)
形态异常
? 球形细胞 椭圆形细胞 口形细胞 靶形细胞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
formation)
?
染色反应异常
正色素性红细胞:正常人;再障;失血
性贫血
低色素性(Hypochromic):缺铁性贫血 高色素性(Hyperchromic):巨幼细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溶贫
(三)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HDW)的临床意义
用于诊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 多症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 β -海洋性贫血
(四)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 的临床意义 鉴别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鉴别骨髓增生性疾病与反应性 血小板增多 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与血小板体外功能明显相关
二 白细胞分类技术的进展
三.血液一般检验
血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Exemination)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ount,RBC)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 血小板计数
血像(Hemogram)
D.淋巴细胞(Lymphocyte) 参与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 记忆功能 杀伤功能等 淋巴系统的功能检测 正常值 15-30% 1000-4000/mm3
临床意义
a.淋巴细胞增多症
婴儿和幼儿 儿童
>9000/ mm3 生理性增多
>7000/ mm3
‘'''
成人
>4000/ mm3
1)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100 000/mm3
参考值:魏氏法:男 0-15 mm/h 女 0-20 mm/h
血常规讲义ppt课件
![血常规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d822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e.png)
一)几个特殊的概念:
1.核左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叶以3叶居 多,(杆状/分叶)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 大,即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有时也可出现 比杆状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2.核右移:反之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 的细胞超过0.03时,称核右移。
12
3.中毒性颗粒(Toxic granulation):Wright染色的血涂 片中,中性粒细胞浆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的深紫色或兰黑色的颗粒,称中毒性颗粒。 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多见。
作用下→形成RBC)。
3
1.RBC
(3)正常值【 Reference Interval 】 成年男性(4.0—5.5)*1012/L, (400-550万/mm3)旧计量单位 成年女性(3.5—5.0)*1012/L。
(4)RBC(破坏) →Hb(单核巨嗜系统)→Fe,珠Pr 和胆色素→组成机体代谢。
中度
Hb→ 60--90g/l
重度
Hb→60--30g/l
极重度
Hb〈30g/l
⑴生理性减少:
婴儿、妊娠中后期、老年人
⑵病理性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组织容量减少。
8
3.RBC形态学改变: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6--9μm。
⑴大小异常: ①小RBC Microcyte:直径小于6μm。
4.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 片中, WBC浆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不定,称棒状小体。 这种小体只出现白血病细胞中,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二)关于淋巴细胞 (免疫学)
13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医学PPT课件
![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6942ee9ec3d5bbfd0a7490.png)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具有粗大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 性颗粒,颗粒内含有 过氧化物酶 和 酸性磷酸酶 。 功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 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计数绝对值正常范围:0.02--0.52*10^9/L, 占白细胞比 率:0.4%--8.0%。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慢粒白、
得 下沉的红细胞 占 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
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可计算红
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0
HCT(红细胞压积):
参考值(体积分数):男:40%- 50%;女:36%-55% 。
增高:大面积烧伤,各原因引起的 血液浓缩 (失水、血浆渗出)、红细胞数增多,慢性肺心病,真红, >0.70应立即放血治疗; 减少:血液稀释,贫血,<0.14应立即给予输
无颗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MONO#):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 骨髓中发育。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
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发生炎症 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单核细胞总数发生变化。 正常范围:男性:0.003-1.3×10^9/L,女性:0.1-0.6×10^9/L。
19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指大型血小板
占总的血小板的比例。 碍,成熟度降低。
13.0%---43.0% 。
增高:说明形成小型血小板的机制发生障
可以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症,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等疾病。
降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
小板数(PLT)和大型血小板比值(P-LCR)同时减少,
血常规12精品医学课件.ppt
![血常规12精品医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923ede14791711cd79174d.png)
参考值
•
成人:
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
6个月~2岁:
白细胞分类:
1、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N)
分叶核
2、嗜酸粒细胞(E)
3、嗜碱粒细胞(B)
4、淋巴细胞(L)
5、单核细胞(M)
(4~10) ×109/L (15~20)×109/L (11~12)×109/L 百分比 (%)
异常血红蛋白病。
镰形细胞
形状如镰刀状,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 观察:血液湿片+亚硫酸氢钠(还原剂)+盖片加封 (镰变)
棘形细胞
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 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
无β脂蛋白血症)、脾切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
红细胞呈泪滴状, 见于:骨髓纤维化, 也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生成不足:骨髓造血障碍 分化成熟受阻 2)破坏过多:内在缺陷、外来因素 3)失血 :急性、慢性
红细胞压积(Hct)
1.定义:指RBC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2.参考值:男性:42%~49%,
女性:37%~48% 3.临床意义:
增加:血液浓缩,真红,慢性肺病、高原人 减少:各类贫血
红细胞平均指数
溶贫。
泪滴形细胞
内构异常 1、染色异常:
1) 低色素性
见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细胞性贫血
2) 高色素性:
见于:巨幼贫
3) 嗜多色性
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系增生旺盛, 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贫最多见。
2、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
见于:增生性贫血 骨髓纤维化 巨幼贫 铅中毒
1.包括:MCV、 MCH 、MCHC 2.参考范围: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23c20633d4b14e8424687a.png)
血常规检查
❖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 常人的MCV为82~92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 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 比。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查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查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如何解读血常规
❖ 概述 ❖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 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 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 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标本的储存
❖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 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 4小时。
血小板减少原因
❖ 血小板<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通常血小板数在 50×109/L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可见于: ❖ 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 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
血小板减少原因
❖ 免疫性破坏。如有血小板自身抗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 类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新生 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消耗亢进(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常规图文分析ppt课件
![血常规图文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81983eb84ae45c3b358ce2.png)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血氧饱和度减低所致
➢ 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
➢ 病理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COPD、肺心病、紫绀型先天心、 异常血红蛋白病
➢ 肿瘤(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 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 宫肌瘤)
➢ 肾病变(肾盂积水、多囊肾)
血常规图文分析
血小板—主要功能
血常规图文分析
白细胞—病理增多
>10×109/L
血常规图文分析
血常规.ppt
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见前白细胞正常值生理变 反应性增多
化。
骨髓贮备池和边缘池粒细胞
进入血循环,以分叶核和杆
状核为主。
异常增生性增多
骨髓异常增生,以原始或幼 稚粒细胞为主。
血常规图文分析
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摘自《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血液篇
血常规图文分析
白细胞—正常值生理变化
日间变化、吸烟
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 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 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 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 差一倍。吸烟者平均白细胞 计数可高于非吸烟者30%。
妊娠与分娩
妊娠时白细胞常见增多, 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常波 动 于 ( 12-17 ) ×109/L 之 间,分娩时可高达 34×109/L 。 分 娩 后 2-5 日 内恢复正常。
急性感染
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 胞破坏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 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 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 患者的反应能力。
在 较 大 手 术 后 12-36h ,白 细 胞常达10×109/L以上,其增多的 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 主。
血常规解读【共28张PPT】
![血常规解读【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b3ae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a.png)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贫血
ü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 <100g/L,即可认为有贫血。
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
轻度 Hb低限—90g/L 中度 90-60g/L 重度 60-30g/L 极重度 <30g/L
贫血
生理性贫血:
新生儿:15.0 ~ 20.0×l0 9/L
(15000-20000/μL)
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5种白细胞各自生理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病理情况引发各种白
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
白细胞增多:WBC>10×1感染(化脓性球菌时明显,严重感染可下降) Ø 严重组织创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心梗、溶血) Ø 过敏反应 Ø 急性中毒 Ø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
白细胞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应激、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某些肿瘤及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CML、骨纤、慢性溶血、切脾、白血病、过敏性疾病、转移癌、
糖尿病、某些传染病
单核细胞
增多:感染恢复期,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减少:再障,肿瘤侵犯骨髓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理化损伤( 缺铁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评价
6个月~ 2岁婴儿:11.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血小计数 (100-300x109/L)
增多:应激、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120~160g/L
自身免疫性疾病 5×109/L即为粒细胞缺乏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7dc276a300a6c30c229f85.png)
卟啉合成
卟啉作为血红素的前体,合成过程复杂。 卟啉合成不足会引起卟啉病,导致神经精神症状、
光敏性皮肤水疱以及溶血性贫血。 卟啉定量:几乎所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卟啉代谢
疾病均可发现尿中排出的卟啉或其前提增加。收 集24小时尿液,不同的卟啉和其前体可通过色谱 仪进行分离和量化。是筛选卟啉病的推荐试验。
二 红细胞生理 The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shape and number of erythrocytes
二、×红1男0细1:2胞/L(4的.0生~理5特.5)性×和10功12能/L 女 (3.5 ~ 5.0 )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 可塑变形性 deformability
缺乏病:
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B12吸收障碍,巨 幼RBC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叶酸缺乏
DNA合成障碍
巨幼RBC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RBC成熟障碍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的寿命与破坏 Life span and destruction of
erythrocytes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在穿过小血管和孔隙 时可变形而不至于破裂。
细胞 红细胞的生成除了主要受Epo的影响外,也直接或
间接的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the production of erythrocytes
and its regulation
(一)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生 成 原 料:铁、氨基酸、蛋白质等
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内因子
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 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 全溶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PPT
4
二 红细胞生理 The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shape and number of erythrocytes 男: (4.0 ~ 5.5)×1012/L 女 (3.5 ~ 5.0 ) ×1012/L
医学PPT
8
叠连:许多红细胞较快的互相以凹面相贴,形成
一叠红细胞。
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浆的性质,与 红细胞本身无关
主要是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或血浆蛋白浓度, 减弱RBC表面负电荷,使RBC相互排斥力减弱--叠连。
医学PPT
9
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是指红 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细胞 • 红细胞的生成除了主要受Epo的影响外,也直接或
间接的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医学PPT
13
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the production of erythrocytes and its regulation
(一)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生 成 原 料:铁、氨基酸、蛋白质等
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内因子
这里的“等张”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质颗 粒所形成的渗透压。例如:1.9%的尿素溶液虽与血浆等渗, 但红细胞置于其中后会发生溶血, 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医学PPT
12
红细胞的起源
• 红系祖细胞(BFU-E和 CFU-E) •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ntin, Epo) • 骨髓原红细胞(启动血红蛋白和血型抗原的合成) • 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 5天时间.一个原红细胞最终可生成8-16个成熟红
•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在穿过小血管和孔隙 时可变形而不至于破裂。
• 红细胞衰老后,脆性增加易于破裂。破裂后释 放出的血红蛋白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降解 为铁,珠蛋白,和胆色素.
• 释放出的铁进入全身铁代谢池供机体重新利用, • 珠蛋白肽链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氨基酸代谢; • 胆色素则经肝代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其大小可用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来表示。若红细胞膜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小, 表示渗透脆性大。如衰老红细胞、球形红细胞 等在低渗盐溶液中容易破裂,脆性大。
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 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在某些患溶血性疾病的病人,红细胞开始溶
血及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均比正常人高,表
实验诊断学
血液检验
Laboratory diagnosis
海军总医院检验科 马学斌
医学PPT
1
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组成:
•
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 功能:
•
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
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
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
外环境平衡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血液的一般检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 卟啉作为血红素的前体,合成过程复杂。
• 卟啉合成不足会引起卟啉病,导致神经精神症 状、光敏性皮肤水疱以及溶血性贫血。
• 卟啉定量:几乎所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卟啉代 谢疾病均可发现尿中排出的卟啉或其前提增加。 收集24小时尿液,不同的卟啉和其前体可通过 色谱仪进行分离和量化。是筛选卟啉病的推荐 试验。
5
形 状:双凹圆碟形 平均直径:约8μm, 周
边最厚处约2.5μm, 中央最薄处约1μm。 体 积:约90μm3。
医学PPT
6
RBC的可塑变形性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该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 双凹圆碟形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于球形 红细胞, 变形能力大;
②红细胞内的粘度 粘度愈大其变形能力愈小。 红细 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或变性, 粘度将增大;
医学PPT
19
红细胞计数的原理
• 用等渗稀释液将全血 稀释至一定倍数,充 入血细胞计数池,在 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 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 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 中的红细胞数量。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 可塑变形性 deformability
2.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简称血沉。
3.渗透脆性 osm医o学tPiPcTfragility
明红细胞的渗透抵抗力减小而渗透脆性增加。
医学PPT
10
医学PPT
11
(二)红细胞的功能 the functions of erythrocytes
1. 运输O2和CO2 2.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 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③红细胞膜弹性 红细胞膜弹性降低也可使红细胞变 形能力降低。
医学PPT
7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ESR
概念: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影响因素:
白蛋白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ESR
急性炎症、组织破坏、经期、妊娠、急性风湿热、肺结核
血浆纤维蛋白原
ESR
魏氏法(Westergren)法:
male:0 ~ 15 mm/h female:0 ~ 20 mm/h
医学PPT
16
血红蛋白的结构
• 亚铁血红素 • 珠蛋白肽链 • 联结而成的一种结合蛋白,属色素蛋白 • 分子量为64458 • 每个红细胞内约含2.8亿个血红蛋白分子 • 占红细胞重量的32%-36% • 占红细胞干重的96% • 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1.34ml.
医学PPT
17
医学PPT
18
卟啉合成
缺乏病:
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B12吸收障碍,巨 幼RBC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叶酸缺乏
DNA合成障碍
巨幼RBC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RBC成熟障碍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医学)PPT
14
医学PPT
15
红细胞的寿命与破坏
Life span and destruction of erythroc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