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讲义(北大钱铭怡)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什么就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与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就是异常进行分类与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就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与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与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就是一种有益的促进。
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与预防,它也就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与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与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 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就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与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就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
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就是有机联系的。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变态心理学(一)讲义
变态心理学(一)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判别心理异常的四个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1)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2)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三)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1 识记:(1)三种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2)我国当前使用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简称CCMD-3;(3)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10;(4)美国于1994年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Ⅳ2 领会:(1)轻度心理异常;这一类心理异常表现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即大脑一般没有组织上的器质性损害,只有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方面表现失调。
患者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性受动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减弱,人际关系处理往往不够和谐。
但他们能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失常状态,因而主动寻求改善自身不正常状态的办法和措施;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可正常进行。
(2)严重的心理异常这一类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机能的瓦解。
不仅各种心理活动机能本身,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一致也严重受损;同时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异常表现:(1)病人的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可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想、思维错乱、行为怪异、情感失常等,因而丧失正常的言行、理智与行为反应。
(2)社会功能有严重损失,不能处理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甚至会给公众社会生活造成危害。
(3)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和个人生活,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对自己的处境完全丧失自知力。
(四)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1 领会:(1)西方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四次变革(1)现代的变态心理学在随后的变化历程中,大概经历了这样几次变革过程,即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2)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3)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4)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尔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2.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3.行为学派的基本理论、治疗过程及其评价;4.认知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5.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6.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及其评价;7.认知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及治疗步骤。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对待心理疾病的探索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
首先,把不同的、但是同时出现的症状(symptoms)归类为综合征(syndrome),然后从不同的生理角度探索综合征的病因。
生物医学模型解释综合征的主要角度有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和遗传。
(一)神经解剖行为可以被大脑的最为微观水平的化学反应所影响,许多行为的异常与大脑的结构有关。
1.大脑的4个脑叶(1)额叶的功能:①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②额叶是重要的比较器官;③克服心理惰性;④整合情感和认知。
(2)颞叶的功能:①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②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3)顶叶的功能: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4)枕叶的功能: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四个脑叶间处于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个脑叶的功能都受其他脑叶功能的影响。
2.大脑主要结构(1)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与动机、情绪和记忆过程有关。
①下丘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的饥、渴和性方面的欲望,调节体温和参与情感唤醒状态;②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控制着如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这些行为;③杏仁核参与情感的反应,包括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④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
(2)丘脑位于大脑的中间,它接收来自外周神经系统的输入信息,再将其传到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额叶和边缘系统。
(3)基底神经核参与执行有计划的行为,其中的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
(二)生物化学1.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变态心理学-第1讲(变态心理学概述)
社会常模判断心理异常还要考虑时间、地点、习俗和文化等条件的变化。 如:对“同性恋”的认识.
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
一、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3、以病因与症状的存在与否为标准(医学标准) 有些心理异常现象是由于脑或躯体的器质性病变伴发。 如:器质性精神障碍。
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
一、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4、以统计和测量的结果为标准
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连峰)
1、主观与客现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幻觉、妄想、
自知力,现实检测能力)。
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连峰)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部分应协调一致,若失去协调
心理障碍的定义
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 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 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心理功 能紊乱
痛苦或 损伤
非典型 性反应
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相关概念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 (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 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 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变化 的原因和规律。
波动的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的心理是指一切偏离心理健康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
活动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等的比较
变态心理学讲义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参考书目王建平,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David H. Barlow, V. Mark Durand,Abnormal Psycholog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版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一个分支,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相关概念神经病(neuropathy)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精神病(psychoses)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
变态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相关学科异常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变态心理的界定一、什么是变态心理一位死了丈夫的妇女,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
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痛苦状态?一个男青年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
这是心理异常还是一种犯罪?一个男人不能乘坐飞机,即使长途旅行他也坚持乘船。
这是变态还是有点特别?一个妇女偶尔贪吃,此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
她是心理异常还是正常的追求?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用刀把自己的手和脸划破,用来制造具有装饰性的伤疤。
这是病理性的自残还是正常的爱美?判断是否变态的标准是什么社会标准统计标准个体不舒适感行为适应不良教材P1三例朱迪:看见血就晕倒的女孩判断的标准是什么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的;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一个被认可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与个人痛苦或严重功能损伤相关的,在所属的文化环境中,不典型的或不被预期的行为、情绪或认知方面的机能失调。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演示教学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课程分析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心理学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
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同时,它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
开设本课程前先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学等。
(二)课程作用《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一定的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
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习本课程,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二、教学内容(一)课程的设计背景、理念和依据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所提出的对中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严格本着从中学教育一线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就业为指导,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在行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地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地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地发生、发展、转归地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地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地原因及其规律地科学.)b5E2R。
(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地一门科学.变态心理学地研究对象:()心理异常地实质,即异常心理地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正常和异常地区别以及判断标准.()心理异常地分类和表现特点.()解释心理异常地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地观点为基础.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地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地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地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地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地基础之一,它地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地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地某些理论和假设.p1Ean。
心理异常地类别与范畴:()严重地心理异常;()轻度地心理异常;()心身疾病;()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地基础,也无明显地精神活动障碍地一组疾病;()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地心理异常;()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DXDiT。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地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地基础上产生地对客观现实地歪曲地反映.心理异常地实质:首先,异常地精神活动地是大脑机能障碍地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地道理,即大脑地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地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地.RTCrp。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概论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答: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2.什么情况可称之为心理异常?答: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分属于心理学和医学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许多相同的障碍进行研究,其结果相辅相成。
3.如何看待评价心理异常的不同标准?答:心理异常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脱离情景因素,所以对于心理异常的界定比较困难,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
北大变态心理学讲义20120613
北大变态心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
它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了分类、解释,阐明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及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所以,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说变态心理学尚不完善?由于受整个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和确切,对许多类别的异常现象还不能圆满解释,结合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尚属开始阶段,所得结果多不一致,因此,变态心理学还不能说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
3.心理失调: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4.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5.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7.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8.变态心理的类别(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应用的心理异常分类体系或方案,影响最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2)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是1990年修订的第10版ICD-10。
(3)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第四版DSM-IV。
(4)现在使用的是2001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9.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名师钱铭怡习题详解
《变态心理学》笔记和钱铭怡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概论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的概念;2.变态心理的评价标准;3.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4.实验法的分类;5.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一、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译异常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这种用词方法是公众和专业人士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说法。
心理异常一词可能更多地用于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而行为异常更加偏重表述个体外显行为的异常现象。
1.神经病神经病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它属于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
2.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译心理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老年痴呆等,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3.精神病精神病即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和某些(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③缺乏症状自知力。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
4.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精神病学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各种障碍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及规律,并采用以医学手段为主的治疗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不同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治疗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进行干预。
变态心理学讲义(北大钱铭怡)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7.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的异同;2.躯体形式障碍的种类与临床表现;3.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与治疗;4.分离性障碍种类与临床表现;5.分离性遗忘的种类与表现;6.分离性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一、概述自1980年的DSM-Ⅲ之后,DSM系统对精神障碍的分类开始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之上,而不再是按照假设的病因学基础分类。
(一)癔症的研究历史癔症(hysteria),亦译作歇斯底里,这一疾病在古希腊和古埃及医书中曾有记载。
当时的医生认为,这种疾病多发作于女性之中,是由于女性的子宫在体内到处游走所致。
中世纪时认为,癔症起因于魔法或妖魔作怪、精灵附体。
18世纪初认为癔症起源于神经系统和大脑异常。
19世纪末,精神病学家Charcot认为癔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障碍造成的;弗洛伊德则认为癔症是无意识的动机冲突所致。
1941年,一个英国人将癔症定义为这样一种状态,它所呈现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并不源于器质因素,产生和维持的动机不完全自觉,这些症状旨在获得某种实际的或幻想的利益。
1978年ICD-9中认为癔症是一种似乎未被病人觉察的动机造成了意识范围的缩小、运动或感觉机能的障碍,病人因而似乎取得了心理上的利益或象征性价值。
1980年以后,DSM系统取消了“癔症”这个疾病单元。
(二)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的比较1.两类障碍的相似之处(1)DSM将转换性障碍归于躯体形式障碍,而ICD-10与CCMD-3都将转换性障碍放在分离性障碍之下。
转换性障碍应该归入躯体障碍还是分离性障碍仍有争议。
以躯体障碍的形式反映出内部心理困扰,这表明可以将转换性障碍放在躯体形式障碍之下。
但按照分离性障碍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功能有所分离、遭到破坏来看,转换性障碍是运动或感觉功能与高级的认知功能分离了,也可以放在分离性障碍之下。
(2)这两类障碍本身有相似之处:①这两类障碍都找不出真正的器质性损伤,它们在神经病理学方面没有缺损,只是在意识层面上存在障碍;②这两类障碍都“模拟”了真正的神经病性障碍的形式,比如就像真正的视神经病变一样的失明,或者就像大脑有器质性损伤一样出现遗忘。
2024版钱铭怡《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contents •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变态心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变态心理的诊断与评估•变态心理的治疗与干预•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目录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旨在揭示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异常心理的矫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异常心理行为,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等。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对异常心理的认识在古代,人们往往将异常心理现象与神秘力量、超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如认为鬼神作祟、中邪等。
近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发展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异常心理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现代变态心理学经历了从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到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演变。
变态心理学的学科地位与意义学科地位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密切相关。
同时,它也与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有广泛的交叉和合作。
学科意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害怕,且无法控制。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和焦虑,担心被他人审视或评价。
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感,伴随身体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产生过度恐惧,如恐高症、恐蛇症等。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活力减退,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重性抑郁障碍长期感到沮丧或忧郁,但症状较重性抑郁障碍轻。
持续性抑郁障碍在特定季节(通常是冬季)出现抑郁症状,而在其他季节症状缓解。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国内外心理学的经典教材可以分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统计学等几大类。
普通心理学教材一般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教材,它描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发展心理学教材注重人类心理系统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教育心理学教材重视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以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实验心理学教材涉及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原理、设计、方法、仪器、技术和资料处理等问题,使学习者能够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心理测量学教材可以使学习者了解人的心理差异测量和掌握编制心理测验方法。
心理统计学教材主要是以统计学的原理处理心理学的数据,从而更好地解决心理学的问题。
此外,一些工具书和丛书也会对学习者有很大帮助。
下面主要对在心理学学习中常用的国内外经典教材进行简要评析。
一、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发展至今,内容已经极为丰富。
为了对心理学有全面的了解,最好从一本心理学导论或普通心理学入手。
(一)国内经典教材1.《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该教材自1988年第一版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三次,总印量达20万册,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同时经过多次修订,书中的内容详实,并且反映当代学科的新发展和变化,因此是很多学校本科生所使用的教材,同时也被很多高校作为考研指定参考书。
2.《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该教材由孟昭兰主编,自1994年第一版问世后,迄今已多次印刷,是深受欢迎的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
3.《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该著作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1991年5月出版《心理学导论》的修订版,该书的第一版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累计印刷达21次,除了保留了第一版的经典内容外,修订版加强了从当代心理学多种研究取向整合的角度加以阐述,并且新增加了近二十多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同时以本著作为基础的普通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著作是国内最值得推荐的心理学导论类图书之一。
变态心理学讲课提纲
4、影响应激后果严重性的因素
①紧张事件的性质 ②应激源的危急性 ③对应激源的认知 ④外界的帮助与支持 ⑤个体的承受力与耐受性 ⑥应付策略与应付方式
二、压力的应付
1、应付的概念 2、应付方式的分类
主要分类有:积极应付与消极应付、成 熟应付与不成熟应付、问题指向性应付 和情绪指向性应付。 3、各种应付方法对人的影响
环境变化 学习和前途的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 自现:八种类型
①具有焦虑心境的适应障碍 ②具有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③具有品行紊乱的适应障碍 ④具有情绪和行为混合紊乱的适应障碍 ⑤具有混合情绪特征的适应障碍 ⑥具有躯体主述的适应障碍 ⑦具有退缩行为的适应障碍 (8)具有工作学习能力抑制的适应障碍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 资料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异常的学科, 它要研究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产生原 因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将这些科学 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
2、有关异常的概念
异常—非正常现象 病态—罹患疾病 失常—反应不当 障碍—受阻、不通畅 失调—平衡打破 偏离—非常态—变态
1、抽象和概括过程障碍:①概括水平下降;② 概括过程歪曲。
2、联想过程障碍:①过度联想(思维奔逸); ②思维迟缓;③思维贫乏;④联想错乱,如思 维松散、思维破裂等;⑤思维中断和思维云集 (强制性思维);⑥强迫性思维。
3、思维逻辑进程障碍:①逻辑倒错;②象征性 思维;③语词新作。
4、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一、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
1、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原 因,如遗传因素、大脑机能、生化因素 和素质等,主张通过药物等医疗手段来 治疗心理异常者。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2.1 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大脑的结构和功能;2.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3.行为学派的基本理论、治疗过程及其评价;4.认知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5.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6.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及其评价;7.认知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及治疗步骤。
一、生物医学模型生物医学模型对待心理疾病的探索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
首先,把不同的、但是同时出现的症状(symptoms)归类为综合征(syndrome),然后从不同的生理角度探索综合征的病因。
生物医学模型解释综合征的主要角度有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和遗传。
(一)神经解剖行为可以被大脑的最为微观水平的化学反应所影响,许多行为的异常与大脑的结构有关。
1.大脑的4个脑叶(1)额叶的功能:①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②额叶是重要的比较器官;③克服心理惰性;④整合情感和认知。
(2)颞叶的功能:①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②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3)顶叶的功能: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4)枕叶的功能: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四个脑叶间处于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个脑叶的功能都受其他脑叶功能的影响。
2.大脑主要结构(1)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与动机、情绪和记忆过程有关。
①下丘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的饥、渴和性方面的欲望,调节体温和参与情感唤醒状态;②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控制着如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这些行为;③杏仁核参与情感的反应,包括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④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
(2)丘脑位于大脑的中间,它接收来自外周神经系统的输入信息,再将其传到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额叶和边缘系统。
(3)基底神经核参与执行有计划的行为,其中的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
(二)生物化学1.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 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对人本主义治疗观点的评价
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力,以全 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
社会和人际间关系的观点
病因
生活变动、都市化、环境因素、人际交往等影 响或问题
改变
预防上述有害因素或对其进行干预
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观点的评价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概论
概述 工作重点 概念的区分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历史 诊断与评估方法 研究方法
概述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 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工作重点
描述
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VI(1994,2000)
Axis Axis Axis Axis Axis I II III IV V Clinical disorders Personality disorders, mental retardation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s Psycho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
早期的解释
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的观点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的观点 Galen(盖伦)的观点
中世纪的情况
巫术(witchcraft) 对于“女巫”的迫害
医学、生物学的解释
德国精神病学家Enil Kraepelin(克雷丕林, 1855-1926)的工作 其他人的观点和工作
抑郁障碍的特殊类型
季节性抑郁障碍 产后抑郁症 更年期抑郁症
抑郁的不同类型
精神病性 vs. 神经症性抑郁 内源性抑郁 vs. 反应性抑郁
其他心境障碍
(1)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a)
轻度的抑郁 过去CCMD系统称为抑郁性神经症
(2)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
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发作中,症 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较轻微
心境障碍: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 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流行病学情况 心境障碍
我国1993年在7个地区的调查:
情感性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0.52‰ 终生患病率:0.83‰
抑郁症
月患病率:美国5.2%,英国5.9-7%(世界精神科联合会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抑郁症时点患病率3% 据此推算,我国的现患人数约3600万
男14.7/10万, 女19.6/10万, 平均17.07/10万(1989) 自杀为全人口死因第五位,15-34岁第一位 (费立鹏,2003)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指挥中心:下丘脑 产物:激素,通过内分泌腺释放入血液 影响:性功能、食欲、睡眠、生长和发育、 能量的利用、情感的反应 激素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心理障碍有关
对于生物学模型的评价
对于病因的解释
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诊断系统 治疗方法
心理学的解释
催眠术(hypnotism)的发展与争论 心理分析 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
治疗
“驱魔” (exorism) 冒险式治疗 (heroic medicine ) 其他治疗 医学的治疗
对于精神病人的管理
囚禁 收容 解放精神病人的运动 心理卫生运动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超自然的解释 中医的解释与医学的治疗 中医中的心理治疗思想
这个方面一直没有得到与心理或生物影响一样 的重视,但研究已开始证明社会影响是强大和 深远的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概述 临床症状 主要类型 病因 治疗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 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 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 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 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 病程多迁延
治疗
自由联想、释梦、解释等
新弗洛伊德流派
强调自我 强调客体关系 病因 客体关系问题等 治疗方法 对于阻抗和移情的分析
对心理动力学的评价
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 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具有影响力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认知行为模型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行为治疗理论观点
经典的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 模仿学习(Modeling)原理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以经验为标准
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
是否符合社会规范 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
以全体人群中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数分配为依据
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
医学模式常用标准
评价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
附加症状
集中注意和注意能力降低 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
发作至少持续2周 按照病情的严重状况,根据ICD-10,抑 郁发作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发作:
重度:3+5 中度:2+3或4 轻度:2+2
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
心境障碍与自杀
(Mood disorders and suicide)
心境障碍
概述 诊断及症状表现 病ffective disorders) DSM-III-R(1987)称心境障碍 ICD-10(1992)称心境障碍 CCMD-3(2001)称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 碍)
幻觉、妄想 作态 自知力障碍等
其他
CCMD-3:单纯型(simple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病程不足1月(CCMD-3)或6月(DSM-IV) 其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病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心理学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对精神病人及其家庭的帮助
诊断和评估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心理测验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调查性研究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生物学模型 心理学模型
生物学模型
遗传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
躁狂发作
表现下列3项以上
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 睡眠需要减少 比平时更健谈 意念飘忽 随境转移 有目的的活动增多 过分地参与某些享乐活动
症状至少持续一周
按照病情,可分为: 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伴精神病性 躁狂与轻躁狂 首次发病年龄:16-35岁 病程有长有短,平均3个月
抑郁发作
典型症状
心境低落 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遗传的影响
基因遗传不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也影响行为 由许多基因交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躯体化学因 素以及经验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功能是储存和传递信息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 为、人格的巨大的改变
神经递质
传递冲动 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GABA(r-氨基 丁酸)、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
幻觉:幻听、幻视 妄想:被害、影响、嫉妒、钟情、夸大妄想 其他思维障碍:联想障碍、逻辑障碍 自知力障碍等
紧张型(catatonic schizophrenia)
紧张性木僵
情感淡漠 言语动作减少 严重时出现蜡样屈曲
紧张性兴奋
兴奋激动 行动暴烈
自知力障碍等
青春型(hebephrenic schizophrenia)又称紊乱型
病因
行为异常是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学习、错误强化 等习得的
治疗
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旧的行为方 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
方法
各种行为治疗方法
对行为治疗理论的评价
实验室研究、客观性 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
认知治疗理论观点
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 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生 的原因 病因:
世界卫生组织ICD-10的诊断标准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10(1992)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为精 神障碍 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与ICD系统相似
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国外的历史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
发现原因
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
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概念的区分
神经病 精神障碍 精神病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
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 包括: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 英文: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mental disorder mental illness insanity
医学治疗方法、药物
心理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模型 认知行为模型 人本主义模型 社会和人际间关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