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内容:

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是什么”

2、美学的主要问题和对象: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

3、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4)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4、黑格尔:《美学》主要研究“艺术美”。

5、费希纳:《实验美学》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6、蒋孔阳的《美学新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7、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8、文学的审美对象是读者阅读的现实化、具体化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中现实地产生的,而不是存在于文学阅读活动之外的。

9、英伽登: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10、杜夫海纳:艺术品必须被以审美的方式知觉才会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11、广义的审美现象:丑、荒诞、惊颤等。

12、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人类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15、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发表《美学》,奠定美学基础。

16、中国的学科发展: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和传播,花子安提出“美学”;转借日本的翻译,日本学者中江肇民《维氏美学》。

17、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18、形式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

19、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20、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

21、审美经验是一种感性经验或快感体验。

22、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23、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教育。

24、美学最初被称为感性学。

二、名词解释:

1、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2、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3、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出现的。

4、美学学科:是奠基于审美意识和审美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5、审美境界: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是递进的动态结构。

6、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7、美: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8、美感: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快感。

9、审美形态: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0、美育(审美教育):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11、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三、简答题:

1、美学为何属于人文学科?

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首先,在人文学科视野下,美学所研究的审美现象虽然也包括自然现象,但不同于自然科学所面对的自然现象。

其次,美学所面对的审美现象,也不同学社会科学所面对的社会现象。

社会科学中,社会现象总是呈现为客观物化形态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法则、仪式,社会结构、规律等。

人文学科更多关注一些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

审美现象是揭示人生的理想、命运、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为感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境遇,而不是现成的实体存在和物化形态;是静观的、对话交流的,需要主体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的对象。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追求客观性,最忌主观的参与和情感的介入。

人文学科: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要求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

2、美学研究的方法:

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多样的:

首先,美学既然是研究具体的审美现象和现实的审美活动,就意味着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

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3、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别。

一是西方悲剧意识与意识相联系,更关注人类本身的悲剧性和人生的幻灭感。中国悲剧意识缺少与宗教的联系。

二是西方悲剧结局多为主客冲突及其惨厉效果;中国多为大团圆结局。

4、对自由的理解:

(1)自由只是对人而言的,只有人才追求和叩问自由,只有人才有自由;

(2)自由产生于人的生存实践,体现在生存实践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以及人与自我关系;

(3)自由标示着富有诗意的、理想的人的存在状态;

(4)自由作为哲学范畴,概念含义是指人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为基础,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全面的人生实践而获得的超越和解放,即从他者他律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而以自己为为根据,自己决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如此地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世界的存在意义。

5、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审美正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享受的重要方式之一。

(1)从大的方面看,审美活到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

(2)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审美对于个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塑造完美的人格、构建健全美好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活活动所无法达到的。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

6、如何理解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再次,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1)自由表现为超功利性。(2)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3)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4)是自由和谐的状态

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而存在。

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7、如何看待审美对象。

其一,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

其二,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

其三,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

其四,是能唤起主体的联想、想象,使主体从有限的存在趋向无限的存在意义的超越形象。

8、艺术活动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