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散文内容要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要点概括精选教学PPT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散文要点概括精选教学PPT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甘于甜一条之小草鱼,而解已毒。之(5草)其中,我最喜欢
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 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 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 百年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
是家门,同根而生之族
2、概括主旨的一般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
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 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
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 解文章的主旨。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的主题:
主要表达对自然、社会、生活或人生的认识与感悟等。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 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 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考题呈现
(2012 浙江)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
巧凑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
难全凑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
在远路上。有的人家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
得不行。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人却不行——死了,
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
3、概括散文的主题的一般格式
把握、概括作品的主题,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文章内容的概括, 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在概括的表述上一般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章 通过写什么(文章核心内容),表达了什么(作者思想观 点和写作意图)。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复习散文概括要点精品PPT课件

高考复习散文概括要点精品PPT课件
中国幅员广大而又地域分明,加之于千百年来“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乡愁或怀 乡,就成了我国传统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永恒的主题。在众多的怀乡之篇中,故乡和月亮 又结下了不解之缘。“游子离魂陇上花,风飘浪卷绕天涯。一年十二度圆月,十一回圆不 在家”,这是唐诗人李洞的《客亭对月》,他见到客中的月亮而怀念故乡。“老住香山初 到夜,秋逢明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青光知不知”,这是白居易的《初入香山 院对月》,白居易籍贯山西,他将洛阳香山的月亮视为家乡的月亮,也是一种曲线怀乡。 杜甫就说得更直接了,在《月圆》一诗中他咏叹“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而战乱中 怀念兄弟手足,《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更是一往情深, 千百年来,是患了怀乡病的人暂时止痛的良药。然而,怀乡病患者用得最多而见效最快的, 该是李白的《静夜思》那一帖了,而更想不到的是,古典的诗句可以疗救现代的乡愁。
无论古今,在中国诗人中,写月写得最多而又最好的,还是要首推大诗人李白。
李白流传至今的诗约有千首,与月有关的将近四百篇,也就是说,月光照亮了他差不多 百分之四十的作品。“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他幼小 时就是一位铁杆“月迷”。除了“白玉盘”“瑶台镜”这些最早的比喻之外,如“天 镜”“圆光”之类对月的不同称呼,他的诗中大约有五百种之多,而随季节时令、地理 环境和生活际遇的不同,他诗中的月亮更是多彩多姿,汇成了一个素而且美的月世界。 没有太阳,李白的诗尚不至于黯然无光,但没有月亮,李白的诗一定顿然失色,难怪前 人要赞美李白“明月肺肠”,又有人称他“明月魂,玻璃魂”了。
题型二 特点概括 该型题往往出现在写景状物和写人记事两类散文中。 其中物象概括题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包括对散文中描写的景、 物及其环境特点(特征)的概括,由外到内,由外在特点到内在品质的分析 概括等。 人物形象特点概括题,多出现在写人记事散文中,包括两类:一类是 对文中人物外貌形象、性格、情感或心理特点的概括;另一类是对作者情 感或心理变化特点的概括。

散文知识点归纳清晰PPT课件

散文知识点归纳清晰PPT课件
第7页/共51页
第8页/共51页
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 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
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第9页/共51页
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而是一张书桌)。 • 答案:“莫名其妙”原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 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这里表达了木匠师傅对我想 要复原书桌的做法感到奇怪,不能理解。
第18页/共51页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 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 格 、特殊的表达效果 (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 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
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
的段落进行思考;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中心、 主题来思考。
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
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三想到”一些文中 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还 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景语
(状物) 情语
散 文
抒情散文 抒情
叙述(交
直抒胸臆 待)语
哲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
第1页/共51页
散文的分类
•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
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议论抒情句。
4.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
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
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
题型2:标题作用题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2. 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答题技巧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题型二 特定信息概括题
“特定信息”
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义”“影响”“方式”“特点”等方面的 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 常考题型。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 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 点、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厘 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思想感情)
练一练:《粮食》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 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 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 思想感情。(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内容要点概括PPT课件

高考散文阅读内容要点概括PPT课件
3
局部文意概括的基本பைடு நூலகம்法
一.确定筛选的范围
首先,遵循“就近”原则。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往是答题 要点密集的地点。其次,适当扩大筛选范围。题干原句或原句 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往往有剩下的答题要点。
二.划分内容的层次
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 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常见设问方式: 1.结合全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请结合全文概括“我”有哪些情感变化? 3.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小结此类题有三种考向: 情感变化类;情感梳理类;情感认定类。
16
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散文阅读 ——内容要点概括
归纳概括文意,指在分析文章思路 结构的基础上切分层次,概括层意或 段意,有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 的概括。
高考常见题型有:整体概括(针对全 文)和局部概括(针对段落)
2
常见题型解读
题型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指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
此题型内容涵盖(命题角度) 1.概括原因、理由 2.概括表现、认识 3.概括特点、内涵
高考命题角度3——概括特点、内涵(P216)
➢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的是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 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具有怎样的特点(特征)? ②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形、神两方面。
12
题型举例
阅读贾平凹《壁画》 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
三.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
首选直接摘录法。不用直接摘录的,需要对关键词语组合或 转述。有的需要用一个“上位”词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原则: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 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散文内容要点概括》课件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散文内容要点概括》课件

③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 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 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 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 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 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 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 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例二]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 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 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 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 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 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⑨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 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 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 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 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 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④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 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 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高考专项复习:分析散文结构概括散文内容课件

高考专项复习:分析散文结构概括散文内容课件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 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 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 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 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1.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了××,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文章主要分几个画面(部分),这些画面(部分)是怎 样组织在一起的 4.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模板一:文章环绕×××(线索),第一写了×××,其次 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二: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 上写×××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 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 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 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 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 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 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 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 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和蔼、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 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情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 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 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 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 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 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充满开来。

概括内容要点归纳散文主旨(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概括内容要点归纳散文主旨(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⑥ 段
“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 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 逝”,突出了幼时与成年后对人对事的不同态度。
第⑦ 段
“它们的表面因此变成薄薄冰层,反射光芒,好像一些特立独行的人,‘ 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从中可以看出,人 要学会特立独行,坚守自我。
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轨迹就生成了 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 海里的视觉驻留。本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 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 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 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
⑥这一日夜间,我听见窗外檐漏,滴答滴答,屋顶积雪正在消融。我有多 久不曾见得冰雪融化的样子?旧日那些冰凌挂在屋檐,雪水晶莹,春风沿着 河道走过的情景,我并未生疏。一些情景日日重复,回想起来却如同空设, 一些情景一旦露面,便被魔术长久定格。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 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 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逝。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和我 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 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集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 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蔼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 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准备,都显得很繁忙,子恺仍是那副雍 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 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 木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三、巩固方法,拓展提升
10
《云和梯田》2题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 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思路: 1、理清层次,找出体现在哪些方面? 2、摘取要点,体现魅力特点。 3、合并、取舍、整合,形成答案。
11
《云和梯田》2题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 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依山就势,形状各异。 (形状魅力)
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一次次的新生
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7
二、运用方法,修改答案
2.《根河之恋》2题,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 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 现。(6分)
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交流 1、人物对应的区间一致吗? 2、摘取了哪些要点? 3、整合了哪些内容?
6
1.第二段写了根河的哪些特点?
①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②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
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
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
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 ,水晶一般透明。这条原
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
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 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 ,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

到《在母语的屋檐下》以及《挺拔之

姿》,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它们往往选取一个形象,从这一
形象特点出发,体现作者的思考与认
识。这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这类传统文
化传承类散文。
13
作业: 文章写了竹子哪些精神特质?
挺 拔 之 姿
14
4.2013年《胡杨人家》19题,请概括老代 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 2
《考试说明》对该考点的要求及常考题型: 1.易考题型:特点、表现、认识。 2.《考试说明》规定“分析文章结构,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属于“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
3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探究概括散文内容要点 的基本方法和审题答题的规范。
散 文 阅 读 之






1
高考试题回顾,了解概括题在近五年天津 卷中的考查情况。
1.2017年《挺拔之姿》19题(1),文章写 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
2.2016年《在母语的屋檐下》18题,作者 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 全文加以概括。(8分)
3.2015年《云和梯田》17题,结合全文内 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 些方面?(6分)
2.运用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4
一、研读文章,归纳方法
根河之恋
5
1.第二段写了根河的哪些特点?
①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②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 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 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 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原 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 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 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 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②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
(四时魅力)
③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体现中国农人的智
慧。
(智慧魅力)
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
果。
(文化魅力)
12


对于传统文化的和人性人格之美 的关注是近几年天津卷在选题上的一

个特点,从《胡杨人家》《云和梯田》
8
2.《根河之恋》题,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 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 现。(6分)
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坚守文化)
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故乡,创造大量作品, 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传承文化)
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
新生活。
(弘扬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