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标点
古书标点
1、何为“句读”?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古人研读经书要自 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
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
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BACK)
2、句读符号
ヽ 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说文》:“有所 绝止而识之也。” し 用于段末或句未的停顿《说文》:“钩识也。” 〇 用于句未的停顿。
但要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必须了解古今词义异同。如: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宪问》) 此句“曰” 、“也” 二处易断,难在“事” “犯”二字 上。如断为: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说是 “子路问别人一件事,有个君子告诉他,不要欺侮,去打他 吧!” 真是天方夜谭。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BACK)
C 、 句中习惯用语。 一是对话用“曰”字。但要注意一人之辞而用“曰”字。例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 梁惠王下》) 二是引文处断句。 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三注意从修辞章法上断句 如《劝学》《五蠹》等多用对比、排偶句,易于掌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 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 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 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 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
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处理古籍标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标点符号的历史演变:古代标点符号与现代标点符号有所不同,因此了解古代标点符号的演变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朝代、不同作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点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判断。
2. 标点符号的使用原则:古籍标点的使用原则通常是以意群为基础,即将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组成一个意群,然后在合适的位置插入标点。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语义和韵律。
3.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功能:古籍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问号、句号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顿号常用于表示停顿和语气的变化,逗号用于分隔并列成分,问号和句号则表示疑问和结束等。
要根据上下文和语义进行正确的标点选择。
4. 遵循古籍原貌原则:在编辑古籍时,应尽量保持原貌,尊重古籍的历史和风格。
除非有确凿的校勘依据或需要与现代阅读习惯接轨,否则不建议随意增删标点符号。
5. 注释和校勘的处理:一些古籍可能存在注释和校勘的内容,这些内容在编辑时也需要进行标点。
一般来说,注释和校勘的标点应与主文本区分开来,以突出它们的特殊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体的古籍标点问题,最好参考相
关研究成果、专家意见或权威的版本,以确保标点符号的准确和恰当。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与训诂、训诂学 古书注解与训诂、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谓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 训诂,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训诂,它同 训诂 音韵、 音韵、文字构成古代文献语言学
言部》 说教也,从言,川声。 《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段 说文解字 言部 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 曰训。 曰训。”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 说文》 训故言也。从言,古声。 段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故者,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训故者, 顺释其故言也” 顺释其故言也”。
三国·魏 何晏 论语集解·雍也 何晏《 雍也》 三国 魏·何晏《论语集解 雍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 问仁。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 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子曰。知者乐水。包曰知者 仁者乐山。 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己仁者乐山。仁者乐如 知者动。 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 者静。 知者乐。 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 仁者寿。 乐 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 郑《六艺论》“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 六艺论》 注 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第三节古书的标点关于标点,有许多笑话流传于世。
如:一个秀才帮人做谋,写了一张介绍新娘情况的条子: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但结婚那天,新娘并不好看,原来秀才写的是: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一、什么是句读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古人读书的时候,需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就叫“句”。
在一句话没有完,但是在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的下边加一个点,这就叫“读”。
合起来就叫“句读”。
但古人所说的句读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标点还不完全一样。
首先,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
例如《庖丁解牛》中的“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两句后面,如果用古代断句的办法,就都是加圆圈(就是“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算一句,“而况大軱乎”也算一句。
而按现代的语法,“技经肯綮之来尝”和“而况大孤乎”都只是一个分句,两个分句合起来才算一句。
在两个分句后面,应该用逗号(,)和问号(?)。
而且,古代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
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句读中反映不出来。
我们今天给古书标点,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要断句,即弄清楚句子的起迄。
如果把不该断开的地方断开了,就叫把句子点破了。
不要把句子点破,这是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要弄清楚句子本身的语气,弄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要在弄清楚文意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如果断句断对了,但标点符号使用得不对,就说明对文意的理解还有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标点古书呢?这个问题不是在一堂课里能够解决的。
这堂课的目的是讲几个在标点古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在标点古书时参考。
二、标点古书的要求(一)标点后的字句必须能讲通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弄清楚句子的起讫,不要把句子点破,如果把句子点破了,把这一个句子的“头”安到了上一个句子的“脚”上,或者把这一个句子的“脚”安到了下一个句子的“头”上,那样,句子必然就讲不通了。
古书标点
句读指阅读古文时音节停顿的地方,句读就是断 句。
句和读最初无区别,句也称读,读也称句,连 起来说“句读”。季刚先生说:“连言‘句读’者, 乃复语而非有异义也。”《文心雕龙札记·章句》复 语,指复音词,即句读是同义复词。
唐代以后,句和读有所区分,在一句话说完了 的地方,在字旁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句。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所谓符合情理,就是指不但要和客观事物的情 理相合,还要与上下文的情理相合。否则就会出现 问题。
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把句子点破了,有 时似乎讲得通,但是与情理不合。二是没有把句子 点破,但对句子之间关系理解得不正确,因而标点 不对,也与情理不合。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 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 《礼记·檀弓上》
二是查误断
检查文中是否有不当断而误断的地方。
项藉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
项藉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三是查错点。
就是查找所标点的古文中,是否有用错的 标点符号。
审查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查不断
检查文中是否有当断而没断之处。古文很凝练, 常一二字或三四字一句。标点者常会把句子断得太 长,出现应断而未断之处。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 ,而以
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左传·庄公三 十二年》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 ,而
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齐豫章胡谐之,初为江州治中,太祖委任之。 以其家人傒语,音不正,乃遣宫内数人,至谐之家, 教其子女。二年,上问之:“卿家语音正未?”答 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惟不能正音,遂使宫 人顿傒语。”上大笑。
4、审查复核
古书的标点
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 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簡編本對 賈誼《過秦論》 銷鋒鍉 銷鋒鍉, 賈誼《過秦論》“銷鋒鍉,鑄以為金人 十二”誤讀為“銷鋒鍉鑄, 十二”誤讀為“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 二”。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 叢書·文選 本把這兩句點成一句: 文選》 叢書 文選》本把這兩句點成一句:“銷 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 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同樣也有失讀 之嫌。 之嫌。
古書的翻譯
嚴复《天演論 譯例言 譯例言》 譯事三難: 嚴复《天演論·譯例言》 :“譯事三難: 求其信已大難矣。 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不 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信、 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信 達而外,求其爾雅。 達而外,求其爾雅。”
(一)準確地理解原文,並用規範的現代漢語 準確地理解原文, 譯出來。例如: 譯出來。例如: 射其右,斃於車中。 成二年》 射其右,斃於車中。(《左傳 成二年》) 譯文:又射他車右的人,那人死在車中。 譯文:又射他車右的人,那人死在車中。 譯文將“ 譯為“ 按 : 譯文將 “ 斃 ” 譯為 “ 死 ” 誤 。 “ 斃 ” 在 古代有“倒下去”的義項。 古代有“倒下去”的義項。“斃”的本字本作 從犬敝聲的獘,《說文·犬部》訓為“頓踣 頓踣”就是“一下子就倒下去” 也”。“頓踣”就是“一下子就倒下去”的意 斃是獘的異體字。 思。斃是獘的異體字。 古文翻譯要特別注重古今詞義、句式上的差別。 古文翻譯要特別注重古今詞義、句式上的差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無雞鴨可無魚肉可青菜蘿卜不可少一文錢不得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古者有夔一足,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 一足乎? 孔子对曰: 不也,夔非一足也。 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 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 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 以其信也。人皆曰: 独此一,足矣。 夔非一足也, 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 一而足也。 哀公曰: 审而是,固足矣。 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
古书的标点
古书的标点1 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
”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
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宋代开始的。
2 、古书标点的注意事项:(1 )注意正确地点断句子。
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各自成立。
句句可以讲通。
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2 )注意引语的有无和起迄,注意使用引号。
(3 )注意句子的结构层次。
3 、古书标点致误原因:(1 )词汇方面,(2 )语法方面(3 )音韵方面(4 )古代文化常识方面。
十八、古文今译1 近代学者严复概括归纳了三项翻译原则:“信﹑达﹑雅”。
“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要准确:“达”指译文的表达要通顺﹑晓畅。
“雅”指译文的语言要典雅,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 、今译的具体要求和方法:(1 )每个句子中的各个词都必须力求在译文中得到落实,能对译的应做到一一对译。
(2 )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对照原文进行直译。
凡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特殊词序﹑特殊的词组结构及习惯格式,则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
(3 )对古文中所用修辞手段和古代文化专有名词,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4 )译文忠实反映原作品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十九、古今语音的异同1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都在变化。
与词汇相比,语音的变化相对要慢一些。
但古今对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
古今语音每个音节都可分成声韵调三部分。
2 、古韵和今韵的不同:(1 )从诗歌的韵脚看古今韵的不同。
(2 )从联绵词的读音来看,古今韵不同。
古代的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仍然是叠韵的情况居多。
但是也有一些叠韵联绵词,用今音念,已经不成叠韵了,这正是反映了语音起了变化,古韵和今韵是不同的。
3 、联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又称联绵字。
特点是两个音节,一个词素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
拆开后各个部分没有意义。
如:匍匐﹑滂沱﹑囫囵﹑蟋蟀。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又大都具有双声和叠韵的关系。
《古书中的标点》PPT课件
(误):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左传·庄公十 年)
这是《左传·曹刿论战》中的几句话,一般都 是这样断句、标点的。但如果细心观察,就 会发现“登轼而望之”这句话不合情理。
二、 古文标点的原则
“五四”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有现在通行的标 点符号标点的古书。
解放以来,古书的标点工作更有了很大的发展, 象二十四史这样大部头的史书都已经有了标点 本出版。
但是,我国的古书浩如烟海,据统计有八万多 种,迄今经过整理的只不过四千多种。已标点 的古书毕竟是少数,而且其中不免有标点错误 的地方。因此,了解怎样标点古书,对阅读古 文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古代也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 问号,感叹号等等符号。
因此,“句读”实际上只标明了一篇文章 中各个句子的起讫
至于各个句子是什么语气,是陈述还是疑 问,还是感叹,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和前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和 后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本身就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些只有标点者心里 有数,在句读上是表达不出来的。
但加句读的书毕竟是少数。直到清末,一般的书籍依 然是不断句的。
句读与标点
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它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 性质并不相同。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而且能标出 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标点” 或“标点古文”,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句读这个步 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 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 之思,未易轻弃也。”
古书的标点问题
6、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1、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 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 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2、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 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居床使两女子洗 足,而见郦生。
1)指代第一人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指代第二人称 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3)指代第三人称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见
1、助动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被动。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2、南北朝以后,作副词,在动词前,表对我怎么 样。
5、齐威王问用兵孙子。 齐威王问用兵(于)孙子。
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 《师说》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 通习之。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1、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 董仲舒之言也。《资治通鉴》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从董仲舒之言也。 2、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相 1、作一般副词用,表示互指。 1)表"互相"。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 相娱乐。 2)表"递相"。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古书的标点
古书的标点一、句读与标点•我们今天看到有些重新出版的古籍,文中已经有了标点符号,那是经过现代人整理而加上的,其实还有大量未经整理的古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在读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时,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一下,叫做断句。
•断句古人称为“句”,也称为“读(dòu)”或“逗”,合称为“句读(dòu)”或“句逗”。
•后来又有人将“句”与“读”加以分别,把语意完整处的停顿称为“句”,把语意未完整但需要换气处的停顿称为“读”。
•古代的书籍文章不但没有现在通行的一套标点符号,而且一般也没有句读的标志,整篇文章或全书字字相连,因此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孔颖达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可见“离经”就是指断句,也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层次句子分开。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也。
”一个小孩的老师主要就是给他讲书,并让他熟悉句读,可见古代从“童子”的时候就要进行句读的训练。
•为了备忘或再读时的方便,古人有时在自己读的书中加上句读标志,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或需要换气的地方,于其字旁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
•于是到了宋代就有了刻有句读的书籍刊行。
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说:“监蜀诸本皆无句读,惟建本始仿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
开卷了然,于学者为便,然亦句读经文而已。
惟蜀中字本与兴国本并点注文,益为周尽。
”•但加句读的书毕竟是少数。
直到清末,一般的书籍依然是不断句的。
句读与标点•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它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性质并不相同。
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而且能标出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标点”或“标点古文”,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句读这个步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
下面就《论语·子路》中的一章,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的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论语注疏》:子曰。
古书的标点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 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 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 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 地方叫做“读”。
2、句读溯源
西周永盂(1969年出土于陕西蓝田县) 厥率旧厥疆宋句し永拜稽首对扬天子休命。 秦简《南郡守腾文书》(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 梦县睡虎地)
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 ①简略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②和口语一致 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
①口头流传成书
②口耳相授流传
《易经》
《诗经》
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
①对称性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 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 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②多虚词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 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报任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
渑池《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要熟悉文言的词法句法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乡党》
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左传· 昭公 十六年》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 秦始皇本纪》
汉王之败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吕氏为质《史记陈涉世家》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 离霜 江淹《别赋》
注意:断句的基本要求
1、字句必须能讲得通。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语句必须符合文言语法。
项藉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
古书的标点
这里的“国”与下文的“直”、“贼”押韵。这
三个字我们现在读起来是不押韵的但它们在上古 的时候都属于“职”部。 从行文上看,这首歌基本上都是四字句,“兮” 字前面四个字,“兮”字后面四个字。“我无忠 诚兮何故”这一句在“兮”字后面只有“何故” 两个字,也与整首歌的文例不同。所以正确的标 点应该是: “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 五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 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诚兮,何故弃国, 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吁嗟不可悔兮,宁早自 贼。’”
去 者 何 与 药
(佗)复 与 两 钱 散 成 得 药 五 六 岁 亲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谓 成 曰 卿 今 强 健 我 欲 死 忍 无 急 去 药 以 待 不 祥 成 之 后 十 八 岁 成 病 竟 发 无 可 服 以 至 于 死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 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 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 不祥?”成与之。后十八岁,成病竟 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
Hale Waihona Puke 再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
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自通 鉴》卷三十七)
这是不近情理的。兵士投水是为了逃命,淹死并 不出于自愿。“投水”后面应该加逗号,意思就 清楚了。这就是说兵败之后,士卒们争着投水逃 命,但在水中淹死的有十余万之多。正确的标点 是: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 余万,斩首亦如之。 ”
一般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 参乘居右。
四匹马拉的独辕车
我国上古时期,一般人乘车时都是立乘, 从车的后面登车,站立在车厢里 。
西汉是双辕车逐渐兴盛的时代。
辕门
1.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 入之处,仰起两车,并两车辕以表示门,称辕门 2.领兵将帅的营门。 3.地方高级官署的外门。
古书的标点
句读与标点
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它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 性质并不相同。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而且能标出 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标点” 或“标点古文”,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句读这个步 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下面就《论 语· 子路》中的一章,以《十三经注疏 · 论语注疏》 的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十 十 年 年 春 春 、 、 齐 齐 师 师 伐 伐 我〇 我
し
古代的书籍文章不但没有现在通行的一套标点符号, 而且一般也没有句读的标志,整篇文章或全书字字 相连,因此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 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 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孔颖达 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可见 “离经”就是指断句,也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层次句 子分开。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也。”一个小孩的老师主要就是给他讲书,并让他 熟悉句读,可见古代从“童子”的时候就要进行句 读的训练。
《论语注疏》: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译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 《论语注疏》断句的办法是都加圆圈,而 《论语译注》的标点,则有冒号、引号、逗 号、分号、问号。
古人关于句子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不同, 现代汉语有单句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复句, 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古人是把 分句也说成句子。 古人的“句读”在分句之间或一个完整的 句子后面都是加圆圈,我们现代的标点则 要分别情况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其次,古代也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 问号,感叹号等等符号。
古代汉语下03古书的标点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建立古书数据库,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古书标点的自动
实现古书资源的共享和远程访问,提高 化,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研究者的使用效率。
现自动标点和校对,提高工作效率。
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古书的标点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推动标点规范和标准的国 际化。
在秦汉时期,随着书写材料和阅读需 求的增加,标点符号逐渐形成了一套 完整的体系。
最早的标点符号
在甲骨文和竹简中,出现了类似于顿 号的点号和句号的符号,这些是最早 的标点符号。
演变
演变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标点符号逐渐丰富和完善,出现了逗号、分号、 冒号等更多种类的标点符号。
演变背景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人们对语言和文字的要求越来越高,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更加规范和严谨。
现代标点符号的完善
到了现代,标点符号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包括逗号、句号、分号、 冒号、引号等常用符号,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02
古书标点的重要性
准确理解文意
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正确的标点符号可以清晰地划分句子结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国际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古书标点领域的合作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共同 进步。
国际文化交流还促进了古书标点领域的学术成果的传播和推广,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学术研究的推动
学术界对于古书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古书的理解和解释也更加准确和 全面,这为古书标点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对于古书中的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的研究更 加深入,为古书标点提供了更为精确的依据。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与标点 [兼容模式]
• 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马丰、左将军建、右将军 甄邯、光禄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阳公第宫,丰、 歆授皇后玺绂。(汉书·外戚传) → 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马丰、左将军建、右将军 甄邯、光禄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阳公第。宫、丰、 歆授皇后玺绂。
•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诸都口陈嫡庶之义。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 →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诸都,口陈嫡庶之义。
之化弊風未革身無大罪不可廢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為闇昧之行箋云儀威儀也視鼠有 皮雖處高顯之處偷食苟得不知廉恥亦與人無威儀者同○行下
孟反之處昌慮反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箋云人以有威儀為貴 今反無之傷化敗俗不如其死無所害也[疏]相鼠至何為○正義
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猶有無禮者故刺之視鼠有皮猶人之 無儀何則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猶無儀故可恥也人無禮儀何異於
2.古注的兴起
两汉时期,出现了注释的专书。当时的注解工作主要 限于儒家著作,注重对字词句的解释。著名的注解家及其 代表作如: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 马 融 《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周礼》、《仪礼》、《礼记》等 郑 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 何 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 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楚辞章句》
• 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诗经·桃夭》孔 颖达疏)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二、古书的标点
(一)句读
古书是不加标点的。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 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 没完,但读时需要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 做“读”。合在一起叫做“句读”。句读,主要起断 句的作用。
古代汉语(下)古书的标点
古文标点翻译例
• 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景公问政于 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 而已(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标点 :
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 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 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
(注:师旷,晋国著名的乐师。 太师,古 代对乐师的称呼。)
今译:
齐景公到晋国去,伴随晋平公喝酒, 师旷陪坐。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执政 说:“太师将用什么来教寡人?”师旷 说:“君一定要施恩惠于民罢了。”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 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标点: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今译:
(魏军)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 争投水,死者十馀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65)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蔴菽麦。(诗经·豳风·七月)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 禾蔴菽麦。(诗经·豳风·七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季康子担忧盗贼多,向孔子询问(怎么 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不想要(太 多的财货),即使奖励他们,他们也不会 偷窃。”
译文:颖考叔是颖谷的封人,听说这事,有东 西进献给郑庄公。
对,指用含有古单音词作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 词对译该单音词。例如: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进学解》)
译文: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奋,荒疏在于游乐; 德行的成就在于思考,失败在于随俗。
换,指古代有的常用词,因时代变迁 现代少用或不用的,因此,以今复音词 换译同义的古单音词,以今常用词换译 同义的古代常用而今不常用之词。例如: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籍标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古籍是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是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在研读和研究古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古籍的意义和语境。
以下是几个我们在古籍标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古籍标点的缺失许多古籍在创作时并没有使用标点符号,这给现代读者带来了理解的困难。
缺乏标点符号的古籍需要读者根据文章的语境和意义进行恰当的断句,以确保读者可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读古籍时需要耐心,并逐字逐句地分析和推敲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标点的位置在古籍中,标点符号的位置与现代汉语略有不同,因此读者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才能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的位置。
例如,逗号在古代多用于分隔长句,而不是现代汉语中逗号用于分割短句。
读者在阅读古籍时需要注意标点的位置,以避免产生误解。
3.句末的标点古籍中常用的句末标点是顿号(、),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
与顿号类似的还有句号(。
),但在古籍中使用句号的情况较少。
读者需要注意句末标点的使用,确保注重句子的节奏感和语义的连贯性。
4.标点符号的种类古籍中使用的标点符号种类较为简单,主要有顿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古籍中没有逗号和引号的使用。
这就要求读者在理解古籍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段落和句子的意义,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5.标点的语义功能与现代汉语类似,古籍中的标点符号也具有一定的语义功能。
例如,问号用于表示疑问,感叹号用于表示强调或感叹。
而句号和顿号则用于表示陈述和分割长句。
读者在阅读古籍时需要根据标点符号的语义功能来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以准确理解古籍的内容和思想。
总结起来,古籍标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古籍缺乏标点符号、标点的位置、句末标点、标点符号的种类和标点的语义功能。
在阅读古籍时,读者需要耐心和细心,通过分析和推敲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同时,对于古籍中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和语义功能也需要有所了解,以确保正确地理解古籍的内容和思想。
古文标点例说 (2)
古文标点例说1. 古文标点的作用和意义古文标点是指在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标点符号,它在古文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文标点可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分辨句子的层次和成分,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古文标点还可以起到表达情感、调节语气的作用,使古文更加生动、丰满。
2. 句读符号的使用在古文中,最常见的句读符号是顿号(、)、逗号(,)、句点(。
)、问号(?)、叹号(!)。
顿号用于分隔完全不同的意思,逗号用于分隔同一意思的不同成分。
句点用于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结束,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叹号用于表示感叹句。
在使用句读符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句读符号通常放在句子的最后,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间,用来表示停顿或插入语。
•不同句子之间需要用句号或者顿号进行分隔,以示意句子之间的连接和独立性。
•句子末尾的句读符号不需要加空格,但句子之间需要加空格,以示区分。
例如: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3. 引文标点的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引文经常用来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或原文。
引文标点的作用是帮助读者分辨引文和原文的边界,以确保正确解读。
在古文中,引文标点主要有引号(「」或『』)和直引号(“ ”)。
如果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了引文,通常会先使用引号,然后再使用引号内的引文,最后使用引号结束引文。
例如: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4. 破折号的使用在古文中,破折号通常用来表示断句或插入语,起到引起注意、强调或示意的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破折号也可以代替逗号、顿号或句号,以达到较长的停顿效果。
例如: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夜喜雨》5. 书名号的使用在古代文献中,书名号主要用来引用书籍、文章或文献的名字。
书名号通常使用全角括号(《》)表示,用于标识书名等较长的引文。
例如: > 《红楼梦》中有一句话:“以脂为光,将沈理为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句读与标点
我们今天看到有些重新出版的古籍,文中已经有了标点符号, 我们今天看到有些重新出版的古籍,文中已经有了标点符号, 那是经过现代人整理而加上的, 那是经过现代人整理而加上的,其实还有大量未经整理的古 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在读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时,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一下, 在读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时,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一下, 叫做断句。 叫做断句。 断句古人称为“ 也称为“ dòu)” 断句古人称为“句”,也称为“读(dòu)”或“逗”,合称为 句读(dòu)” 句逗” “句读(dòu)”或“句逗”。 后来又有人将“ 加以分别, 后来又有人将“句”与“读”加以分别,把语意完整处的停 顿称为“ 顿称为“句”,把语意未完整但需要换气处的停顿称为 “读”。
我们今天标点要做的两件事,第一是断句, 我们今天标点要做的两件事,第一是断句, 弄清句子的起讫。 弄清句子的起讫。 如果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如果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不该断的地方却 断开了, 断开了,或者错误的把这个句子的一部分和 另外一个句子的一部分连在一起了, 另外一个句子的一部分连在一起了,这就叫 把句子点破 点破了 把句子点破了。 能正确的断句,不把句子点破,这是给古书 能正确的断句,不把句子点破, 做标点的起码要求。第二, 做标点的起码要求。第二,在弄清文意的基 础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础上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 误 ) : 龙者鳞虫之长 。 王符言其形有九 。 似头 。 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 似头。 似驼角。 似鹿眼。 似兔耳。 似牛项。 似蛇腹。 似驼角 。 似鹿眼 。 似兔耳 。 似牛项 。 似蛇腹 。 似蜃 似鲤爪。 似鹰掌。 似虎是也。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鳞 。 似鲤爪 。 似鹰掌 。 似虎是也 。 (《 本草纲目 》 1574页上栏 页上栏) 1574页上栏) 说龙“其形有九”已经不可理解, 说龙“其形有九”已经不可理解,接着又说什 似驼角” 似鲤爪” 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么“似驼角”、“似鲤爪”,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原来错就错在这个“ 字上。 原来错就错在这个“似”字上。断句者没有弄通文 义就粗心地把“九似”拆开, 义就粗心地把“九似”拆开,使“似”字属下,于 字属下, 是一错到底。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问题。 是一错到底。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问题。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二、 古文标点的原则
“五四”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有现在通行的标 五四” 点符号标点的古书。 点符号标点的古书。 解放以来,古书的标点工作更有了很大的发展, 解放以来,古书的标点工作更有了很大的发展, 象二十四史这样大部头的史书都已经有了标点 本出版。 本出版。 但是,我国的古书浩如烟海, 但是,我国的古书浩如烟海,据统计有八万多 迄今经过整理的只不过四千多种。 种,迄今经过整理的只不过四千多种。已标点 的古书毕竟是少数, 的古书毕竟是少数,而且其中不免有标点错误 的地方。因此,了解怎样标点古书, 的地方。因此,了解怎样标点古书,对阅读古 文是很有帮助的。 文是很有帮助的。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 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 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 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李氏子蟠。年十七。 (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 皆通习之。 韩愈《师说》) 按照上例的断句来理解, 按照上例的断句来理解,李氏子蟠的爱好的是 古文和六艺经传,所通习(普遍地学习) 古文和六艺经传,所通习(普遍地学习)的也 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这是不正确的。 是古文和六艺经传,这是不正确的。
句读与标点
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 句读只是起断句的作用 , 它与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 性质并不相同。 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 性质并不相同 。 标点符号不但能断句 , 而且能标出 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句子的语气。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古文标点” 为古文加上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叫做 “ 古文标点 ” 标点古文” 或 “ 标点古文 ” , 这个过程仍然离不开句读这个步 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骤,而且要正确地标点,首先要做到正确地句读。 古人所说的“ 不等于今天的句号。下面就《 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下面就《论 子路》中的一章,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语·子路》中的一章,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的 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句读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的标点比较:
给古书断句与标点,要一字字,一句句,一 给古书断句与标点,要一字字,一句句, 段段的琢磨,钻研,直到彻底理解为止。 段段的琢磨,钻研,直到彻底理解为止。 有时文章开头不知所云,无法断句与标点, 有时文章开头不知所云,无法断句与标点, 等读完全文,才忽然领悟,这也是常有的事。 等读完全文,才忽然领悟,这也是常有的事。 断句没有错误, 断句没有错误,就可以证明对文章的理解基 本正确;如果断句有错误, 本正确;如果断句有错误,那一定是对文章 中的某些词句没有读懂。 中的某些词句没有读懂。
古人关于句子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不同, 古人关于句子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不同, 现代汉语有单句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复句, 现代汉语有单句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复句, 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 就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古人是把 分句也说成句子。 分句也说成句子。 古人的“句读” 古人的“句读”在分句之间或一个完整的 句子后面都是加圆圈, 句子后面都是加圆圈,我们现代的标点则 要分别情况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要分别情况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其次,古代也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 其次,古代也没有引号,冒号,破折号, 问号,感叹号等等符号。 问号,感叹号等等符号。
十 年 春 、 齐 师 伐 我
〇
十 年 春 、 齐 师 伐 我
し
古代的书籍文章不但没有现在通行的一套标点符号, 古代的书籍文章不但没有现在通行的一套标点符号, 而且一般也没有句读的标志, 而且一般也没有句读的标志,整篇文章或全书字字 相连,因此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相连,因此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礼记·学记》: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 经辨志。 郑玄注: 离经,断句绝也。 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孔颖达 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疏:“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可见 离经”就是指断句, “离经”就是指断句,也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层次句 子分开。 子分开。 韩愈《师说》: 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一个小孩的老师主要就是给他讲书, 也。”一个小孩的老师主要就是给他讲书,并让他 熟悉句读,可见古代从“童子” 熟悉句读,可见古代从“童子”的时候就要进行句 读的训练。 读的训练。
(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诸葛亮《 离 , 临表涕零 , 不知所言 。 ( 诸葛亮 《 出师 表》)
这句话用了三个句号, 也就是把全句分成三层意思, 这句话用了三个句号 , 也就是把全句分成三层意思 , 第一层意思是劝勉后主的话, 第一层意思是劝勉后主的话 , 第二和第三层意思说 的都是自己的心情, 但是把主语“ 的都是自己的心情 , 但是把主语 “ 臣 ” 放在第二层 意思的后半句,文气显然很不顺。 意思的后半句,文气显然很不顺。 其实“ 深追先帝遗诏” 仍然是诸葛亮劝勉后主的话, 其实 “ 深追先帝遗诏 ” 仍然是诸葛亮劝勉后主的话 , 字以下,才是说自己的心情。 从“臣”字以下,才是说自己的心情。
古文不象六艺经传有各科,无所谓通习;六 古文不象六艺经传有各科,无所谓通习; 艺经传是当时的必读书,内容庞杂, 艺经传是当时的必读书,内容庞杂,也不可 能对其中各科都爱好。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能对其中各科都爱好。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 李氏子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七,好古文, 传皆通习之。 传皆通习之。 ”
为了备忘或再读时的方便,古人有时在自己读的书中 为了备忘或再读时的方便, 加上句读标志, 加上句读标志,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或需要换气的地 于其字旁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 方,于其字旁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 于是到了宋代就有了刻有句读的书籍刊行。 于是到了宋代就有了刻有句读的书籍刊行。宋岳珂 九经三传沿革例》 监蜀诸本皆无句读, 《九经三传沿革例》说:“监蜀诸本皆无句读,惟建 本始仿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开卷了然, 本始仿馆阁校书式从旁加圈点。开卷了然,于学者为 然亦句读经文而已。 便,然亦句读经文而已。惟蜀中字本与兴国本并点注 益为周尽。 文,益为周尽。” 但加句读的书毕竟是少数。直到清末, 但加句读的书毕竟是少数。直到清末,一般的书籍依 然是不断句的。 然是不断句的。
正确的标点应当是: 正确的标点应当是: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 人谓之径山长者。 人谓之径山长者。
前两句话是一个层次, 说有一个僧人叫法钦。 前两句话是一个层次 , 说有一个僧人叫法钦 。 后面 三句是另外一个层次, 因为他的道高, 三句是另外一个层次 , 因为他的道高 , 所以称之为 “ 长者 ” ; 因为他 “ 居径山 ” , 所以称他为 “ 径山 长者” 因为他“ 居径山” 所以称他为“ 长者” 长者”。 介词“ 是一直管到“ 居径山” 以其…… 介词 “ 以 ” 是一直管到 “ 居径山 ” 的 , “ 以其 …… 径山” 是表原因的分句, 时人谓之…… ” 径山 ” 是表原因的分句 , “ 时人谓之 ……” 是表结 果的分句,这两个分句之间不能用句号隔开。 果的分句,这两个分句之间不能用句号隔开。
因此, 句读” 因此,“句读”实际上只标明了一篇文章 中各个句子的起讫 至于各个句子是什么语气, 至于各个句子是什么语气,是陈述还是疑 还是感叹,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问,还是感叹,各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是和前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 是和前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和 后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 后面一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还是本身就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些只有标点者心里 有数,在句读上是表达不出来的。 有数,在句读上是表达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