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Multimedia Technology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开课院(系、部、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iques)是当今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技术融合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程序设计技术、W3C标准等多项技术与标准,是数字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理论基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将不断地持续的扩展。
面对我国即将到来的数字电视和3G浪潮,本课程的学习将给学生打下应对新浪潮的坚实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对新时代的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理论及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可能在技术选择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面有正确的把握。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学生今后开展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多媒体技术概述2学时了解多媒体通信发展的历史与宽带通信技术引发的革命,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征与业务分类,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超媒体与Web系统:超文本和超媒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HTML,XML,HTTP协议, VRML,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重点难点:(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2)因特网与万维网的概念(3)多媒体关键技术涉及的领域2、音频编码原理8学时理解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了解语音信号编码(波形法、参数法、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量化)了解语音信号编码的策略与要求(三项策略、低速率语音编码的基本技术AaS/Abs、编码器的目标)了解常用的语音编码技术,IP网络的音频编码标准与国际标准组织。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多媒体技术基础》是一门介绍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原理和应用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背景、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多媒体数据压缩和多媒体通信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理解多媒体数据的表达和处理方式,熟悉多媒体编码和解码算法。
4. 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网络传输技术。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多媒体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组成:- 多媒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多媒体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3. 多媒体数据表示和处理:- 声音、图像和视频的表示方法;- 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技术。
4. 多媒体编码和解码:-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 声音、图像和视频的压缩算法;- 多媒体数据的解码和播放技术。
5. 多媒体通信与传输:- 多媒体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技术和协议;-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演讲、PPT、案例分析等形式,系统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实施多媒体系统搭建、数据处理和编码解码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多媒体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团队项目评估:根据团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章 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整章为选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学习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发展历史)、超文
本的结构和基本组成及节点、链和网络、超文本与超 媒体的应用、超文本与超媒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二、教学要求 了解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掌握超
文本和超媒体系统的组成结构、了解超文本和超媒体 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当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什么 样的影响。
此章节中为多媒体中超文本与超媒体 知识,,整个章节全部为选学内容,考试 对此不作要求。
只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简单看一下, 了解一下。
第三章多媒体信息表示与处理(部分为选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介绍了文本、声音、图像、
视频和动画等的计算机表示。(多媒体信息 的数据与冗余、多媒体数据压缩方法、视频 编码标准为选学内容)。
媒体应用系统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一般开发过程,从而实现可
进行多媒体课件等多媒体系统的开发。(有关人机 界面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及各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 特点)为选学内容。
这一章节中,主要是了解多媒体的制作 过程,即第6.2节,另外要求学生了解第6.4 节有关多媒体应用种类和第6.5节有关版权 的相关问题。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部分为选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其特性、多媒体
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
二、教学要求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相关特性,了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商业、等多个领域中的 应用现状,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在第一章,主要是要求学生对多媒体技术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完成课后作业,考试中, 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运行考核。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由于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掌握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使用技能,已经是现代社会专业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许多领域如∶教育与培训、咨询和演示、娱乐和游戏、管理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服务系统等都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各行业、各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在多媒体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设计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合成软件,能制作完整的多媒体作品,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媒体应用的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采集方法,典型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6的设计原理和程序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开发。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主要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环境的建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和多媒体合成软件。
第二部分:操作使用篇主要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练习。
主要内容包括:•authorware基础知识•authorware程序设计基本方法•文本图片的输入与处理•动画效果的实现•人机交互的实现•框架和导航图标的使用•添加声音、电影和视频动画•变量和函数•库和智能对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多媒体应用基础》刘甘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Authorware6 实例教程》中国IT培训工程编委会主编珠海出版社出版。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3235016总学时:48学时(讲课: 48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预修要求:无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多媒体技术基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限制性选修课。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围绕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和多媒体创作等方面,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多媒体系统及相关技术、多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光盘存储系统、多媒体音频与视频信息处理、图形与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多媒体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与著作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CAI软件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与音频、视频等媒体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基本概念、媒体(包括音频、视频等)特性与处理技术、多媒体软硬件平台、多媒体系统基础环境、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超文本和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多媒体信息管理、多媒体通信网络与分布应用。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配以部分课件及上机实验操作。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贯彻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智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总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要多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读书、理解、体悟、运用相结合;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大纲使用说明:本校四年制本科《信息管理信与息系统》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论学时: 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的定义、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关键技术,发展历史及属性,然后对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媒体的属性和基本处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第 5 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第五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及章节简介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学时:4学时开课学期:I适用专业:计算机各专业方向先修课程:无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应用的领域、图像和声音的概念、计算机常用的图像和声音的格式以及压缩技术、视频和动画的基本概念、基本格式和常用的压缩技术和处理方法、多媒体技术中的两个热门领域一一虚拟现实(VR)技术和全息幻影技术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及目标1、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分类、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技术中对听觉和视觉媒体的处理方式、多媒体技术压缩及解压缩的方法,了解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的制作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目标(1)理解多媒体的相关概念,多媒体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
(2)掌握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常用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过程。
(3)理解多媒体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过程及其常用的技术标准。
(4)了解常用的一些多媒体软件及其功能。
(5)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全息幻影技术的含义及实现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问题导向法:该方法主要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小型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通过项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3、以赛促学法:该方法主要在教学班级内的各小组展开,旨在通过该方法在教学班级内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竞赛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比拼学习其他小组及同学的长处,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反思自己及本组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改善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4学时)5.1多媒体技术概述(0.5学时)5.2多媒体处理技术(1学时)5.3多媒体软件(1学时)5.4虚拟现实技术(1学时)5.5全息幻影技术(0.5学时)5.6课堂练习和讨论五、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中对听觉和视觉媒体的处理方式、多媒体压缩及解压缩的方法,媒体图片和动画的制作与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3.多媒体通信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0201210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英文名称: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对象: 通信工程本科先修课程:通信原理、网络与通信技术、数字通信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多媒体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多媒体是数字化社会的基础。
随着网络与多媒体的日趋接近,在网络和多媒体上进行综合应用也日益重要。
通过对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当前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原理和应用情况。
使学生掌握多媒体编码及网络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网络,更好地促进多媒体技术应用。
加深对数字化的了解,促进数字化应用。
为有关后续可能出现与网络和多媒体相关的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并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多媒体领域中一些正在研究的问题,对现有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协议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掌握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的重要概念及方法»(注:说明对知识的要求,如了解、理解、掌握)三、教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多媒体通信基本概念,多媒体通信特征;掌握音频、图像、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如JEPG图像编码技术;理解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要求、主要的多媒体通信协议,理解MPEG-2、H.263标准、H.264标准;了解多媒体通信用户接入技术;理解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了解分布式多媒体应用及多媒体发展趋势的有关知识。
»(注:突出重点、难点)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自定参考书:《多媒体技术基础》,林福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多媒体技术》,蔡安妮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多媒体通信技术》,王汝言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大纲执笔者:吴润泽大纲校对者:薛礼妮大纲审核者:孙毅制定日期:。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多媒体技术概述
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01
多媒体存储与传输
介绍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原理、 技术和方法。
03
多媒体工具与软件
介绍常用的多媒体处理和应用软件及其使用 方法。
05
02
多媒体数据采集与编码
讲解如何获取多媒体数据,以及数据编码和 压缩的方法和技术。
04
多媒体技术的分类
多媒体技术可以分为静态媒体和动态媒体,前者包括文本、图像等静态媒体, 后者包括音频、视频等动态媒体。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多媒体数据的存储
多媒体数据通常较大,需要使用 计算机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常用 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光盘、U 盘等。
多媒体数据的处理
多媒体数据处理包括对多媒体数 据进行压缩、编辑、解码等操作 ,常用的处理软件包括 Photoshop、Premiere、 Audition等。
介绍几个典型的多媒体应用案例,如数字博物馆、在线教 育平台、虚拟现实展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案例的特点和 应用场景。
要点二
多媒体应用案例分析方法
介绍如何对多媒体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包括功能分析、用 户体验分析、技术实现分析等,让学生了解分析的步骤和 方法。
06
课程实践环节
多媒体数据处理实验
1 2
图像处理
多媒体技术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课程介绍 •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 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 •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 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 • 课程实践环节 • 课程评估方式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01
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多 媒体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 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件
5G技术还可以支持大规模的设备连接和物联网应用,为多媒体通信带来更广阔的发 展空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定义
多媒体通信是利用电信网 传送多种媒体信息(如语 音、图形、图像和视频) 的新型通信方式。
特点
多媒体通信具有集成性、 交互性和同步性等特点, 能够提供更加丰富、逼真 的通信体验。
应用领域
多媒体通信广泛应用于视 频会议、远程教育、在线 医疗、数字电视等领域。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组成
01
02
对多媒体数据进行高效 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小 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的
需求。
流媒体技术
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实时 传输和播放,支持音视 频流的连续播放和交互
操作。
QoS控制技术
保障多媒体通信的服务 质量,包括数据传输的 实时性、稳定性、可靠
性和安全性。
网络安全技术
保障多媒体通信过程中 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隐私 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
多媒体通信网络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电话通信网络到现代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多媒体通信 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多媒体通信网络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在线直播、游戏互动等领域。
IP网络与服务质量
IP网络
IP网络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 据传输和通信。
IP网络服务质量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和设备,实 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连接和智能化管理,包括传 感器技术、RFID技术、智能家居等技术。
5G/6G移动通信网络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多媒体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方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Windows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多媒体、位图、矢量图、图像、图形、MIDI•、图像文件的格式、信息压缩和解压、超文本与超媒体、动画、数字音频的制造、数字图像的制造、多媒体开发环境、多媒体开发工具、音频卡、视频卡、数据传输速度、多媒体项目开发;及有关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系统,并能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较简单的多媒体制造。
重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多媒体环境的选择、信息压缩方法。
• 难点:信息压缩技术。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面授和电视录像)为主。
•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27学时。
建议在WINDOWS 95或兼容的系统中完成实验。
• 3、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 4、如条件许可,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基础CAI课件和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是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 Technique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100216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等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通信信号系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蔡皖东.多媒体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08王汝言.多媒体通信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0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网的分布性以及广播电视的真实性于一体,向人们提供了综合的信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以及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指标。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编码、多媒体通信同步、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的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支持环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编码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图像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掌握多媒体通信同步控制机制;了解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编码第三章多媒体通信同步第四章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不设实验,习题讨论课4节。
四、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6 2 8多媒体信息编码 4 12 多媒体通信同步 4 16 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与管理 4 20城市轨道交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 24 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 4 2 30 考查 2 32共计32 4 32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ultimedia Technology(三)课程中文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四)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教材:《媒体理论与实践》,自编讲义。
(七)参考书目[1] 《多媒体技术教程》,杨安祺、余江、王献华、单振芳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傅献祯、邓鸣、侯自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3]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游泽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八)课程性质多媒体技术基础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
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图形与图像、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传输及应用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信息技术基础或计算机基础。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校本专科生认识和了解常用的媒体,建立对多媒体系统的科学认识,形成一定的多媒体操作和使用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媒体开发等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十)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教学环节中不包括实践,主要以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布置作业,答疑等形式完成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详细讲授每章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方法等内容的理解。
(十一)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
(2024年)《多媒体技术(含实验)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2024/3/26
26
2024/3/26
07
CATALOGUE
课程总结与展望
27
课程重点回顾与总结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包括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处理 、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 码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标准, 包括音频、图像和视频等数据 的压缩编码技术。
H.26X系列标准
包括H.261、H.263、H.264/AVC、H.265/HEVC等,是目前主流的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AVS系列标准
我国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AVS、AVS2等,具有高效的压 缩性能和自主知识产权。
视频压缩方法
常见的视频压缩方法包括变换编码、预测编码、统计编码等,它们通 过去除视频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来实现压缩。
视频类型
根据图像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视频可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两 大类。
视频格式
常见的视频格式包括AVI、MP4、MKV等,它们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 和封装格式。
2024/3/26
20
视频编辑与处理软件介绍
Adobe Premiere Pro
一款专业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高级编辑 功能。
2024/3/26
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数据的 传输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便捷,这将为多媒体应 用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建议学生继续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前沿动态,学习 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 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技术的创新 和应用,为推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01
02
03
声音与音频
阐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及 接收原理,介绍音频信号 的基本概念。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技术/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课程代码:020776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2 上机/实验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等电类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教材:蒋林涛编多媒体通信网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主要参考书:唐锐等编多媒体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1蔡安妮等编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钟玉琢等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多媒体技术》是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等电类专业(全日制、夜大)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在学生学完《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等课程后开设。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多媒体通信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掌握多媒体通信网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掌握多媒体通信网的组成及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和多媒体信息中的信息类别。
2.掌握多媒体关键技术。
3.了解多媒体通信的概念,掌握网络组成和通信协议。
4.了解多媒体通信网管理系统。
5.了解多媒体通信网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多媒体通信概述1.媒体技术的发展史2.媒体概念和定义3.媒体关键技术和意义4.媒体技术的应用第二章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类别1.内容数据信息2.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3.脚本信息4.特定的应用信息第三章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局域网互连2.IP地址及寻址技术3.域名4.路由算法5.自治域第四章基于IP寻址的多媒体通信网-通信协议1.IP协议2.TCP协议和UDP协议3.RTP协议4.RSVP协议第五章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组成1.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结构2.多媒体通信网的IP地址3.多媒体通信网的域名4.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5.基于ATM地多媒体通信网6.业务对网络设备的要求第六章域名解析系统和网管系统1.多媒体通信网的域名解析系统2.网络管理系统第七章多媒体通信的应用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暂时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注重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有较强的系统应用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网络组网技术的掌握。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多媒体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是一个介绍多媒体通信基本概念和技术的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深入理解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课程目的本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掌握多媒体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3.熟练使用多媒体通信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声音与图像的数字化–压缩编码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等。
2.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设计–该部分将要求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调研、设计并最终实现一个多媒体通信系统。
–系统具体需求及要求将在课程具体安排过程中提供。
3.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演示–该部分将要求学生进行系统演示,展示他们所设计实现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将以项目设计和演示为主要考核手段。
1.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设计分数占总分的60%2.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演示分数占总分的40%课程安排时间内容第1周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的介绍第2周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实践第3周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立项第4-9周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第10-12周多媒体通信技术项目演示结语多媒体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多媒体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项目设计和实践来掌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带IP网
6. 9. 1千兆位路由器与IP交换
6. 9. 2 IP over SDH与波分复用
6. 10. 1数字用户线路接入
6. 10. 2光缆接入
10. 3光缆-同轴电缆混合接入
第七章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
7.1传送层协议
1. 1应用层分帧和集成层次处理
7.1.2因特网传送层协议
1.3.2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1.3. 3大容量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
1.4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通信系统
1.4.1多媒体计算机
1.4.2多媒体通信终端
1.4.3多媒体通信系统
1.5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其相关业务
1.5.1独立商亭式系统
1.5.2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
1.5.3多媒体会议与协同工作
3.3. 2信息率一失真函数
3.3. 3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3.4取样频率的转换
3.4. 1整数比率转换
3.4.2分数比率转换和变比率转换
3.5预测编码
6.5. 1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6.5.2序列图像中运动矢量的估值
6.5. 3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
3. 5.4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内插
3.6正交变换编码
3. 6. 1线性正交变换
1.5.4点播电视
1.5.5多媒体信件
第二章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
2.1人眼的视觉特性
2.1.1图像的对比度与视觉的对比度灵敏度特性
2.1.2空间频率与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
2.1. 3视觉的时间域响应
2.2彩电电视信号
6.2. 1扫描空间频率与时间频率的转换
2.2.2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2.2.3电视信号的宽带
9.2. 1性能指标
9.2. 2网络功能
6.2. 3服务质量
6.3网络类别
6.3. 1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6.3.2面向连接方式和无连接方式
10.3.3资源预留,资源分配和资源独享
6.4电路交换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10.4. 1电路交换网络
10.4. 2多点控制单元
5局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2.2.4彩色空间的处理
2.2.5全彩色电视信号
2.3彩色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6.3.1分量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6.3.2复合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第三章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
7.1概述
3.2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
7.2. 1离散信源的信息嫡
7.2.2信源的概率分布与炳的关系
3.2.3信源的相关性与序列嫡的关系
3.3. 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第七章
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
8学时
第八章
视频数据的分组传输
8学时
第九章
多媒体数据库
4学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共计
54学时
2.教学媒体的使用
本课程的主要教材: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蔡安妮、孙景鳌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三、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
第一章 概论一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1概述
1.2多媒体的概念与含义
1.3多媒体产生的技术背景
1.3.1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成熟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通信原理与系统、数字电路、
二、教学学时安排及教学媒体的使用
1.学时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章
概论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3学时
第二章
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
2学时
第三章
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
10学时
第四章
恒定速率多媒体信息的编码
4学时
第五章
多媒体同步
7学时
第六章
多媒体传输网络
8学时
6. 6. 3 SMDS
IP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6. 7. 1传统的IP网
6.7.2 IP多网
6. 7.3新一代IP协议(IP v6)
6. 7.4新出现的QoS保障机制
ATM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6. 8. 1 ATM原理
6. 8. 2 ATM协议结构
6. 8. 3 ATM服务类型和ATM适配层
6.5. 1传统的共享介质局域网
8.5. 2传统局域网进行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性能
5. 3局域网帧交换
5.4同步FDDI和优先级令牌环
5. 5 100 VG-AnyLAN以太网和FDDIII
5.6等时以太网
6. 5.7 ATM局域网
6. 5.8局域网性能的比较
6.6分组交换的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1. 3实时传送层协议RTP及RTCP
1.4实时流协议RTSP
1.5其它传送层协议
7.2服务质量的保障
2. 1端到端的QoS保障
9.2. 2 QoS规范
7.2. 3 QoS预备机制
7.2.6端到端的QoS体系结构的研究
7.3视听通信系统与终端
3.1视听通信终端的一般框架
11.3. 2 N-ISDN视听业务标准(H. 320)
(4)了解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掌握典型的视频编码器和解 码器、速率控制。
(5)掌握多媒体同步技术。
(6)掌握多媒体网络类别、电路交换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 支持、局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分组交换的广域网对多媒体 信息传输的支持、IP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ATM广域网对多 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了解宽带IP网、宽带用户接入网。
(7)熟悉传送层协议、服务质量的保障、视听通信系统与终端、 协同计算与组通信。
(8)掌握变比特率编码、QoS的可伸缩性、定时信息的维护、包 丢失的预防和补偿、视频信源的统计特性。
(9)了解多媒体数据库的相关定义。
3.教学实施建议
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整个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了解,所以在教 学中应突出重点,省略较麻烦的数学推倒过程,注重结论和应用。
4.3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4.3. 1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
8.3. 2视听会议压缩编码标准H. 261
8.3. 3数字声像存储压缩编码标准MPEG1
8.3.4通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 (H. 261)
4. 3.5低比特率视听会议压缩编码标准H. 263
第五章多媒体同步
5.1多媒体数据5.1.1连续媒体数据与静态媒体数据
5.4.3多级同步机制
5.5.1基于播放时限的同步方法
8.5.2基于缓存数据量控制的同步方法
5.6过媒体流之间的同步
8.6. 1基于全局时钟的口寸间戳方法
5.6.2基于反馈的流间同步方法
8.6. 3基于流内同步的流间同步方法
5.6.4同步算法的比较
第六章多媒体传输网络
9.1概述
6.2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3. 6. 2离散余弦变换
3. 7. 2正交镜像滤波器组
3. 7.3时■域消除混叠的变换编码
3.8量化
3. 8. 1均匀量化器
3. 8. 2非均匀量化器
3. 8. 3最小炳量化器
3.8.4自适应量化
3. 8.5 DPCM预测误差信号的量化
3. 8. 6 DCT系数的量化
3.8.7子带信号的量化
3.9炳编码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是通信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 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数据压缩 的基本技术、恒定速率多媒体信息的编码、多媒体同步、多媒体传输 网络、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视频数据的分组传输、多媒体数据库 等。由于本课程以概念为主,理论性较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了解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
3.9. 1炳编码的基本概念
3. 9. 2霍夫曼编码
3. 9. 3算术编码
第四章恒定速率多媒体信息的编码
4.1典型的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
7.1.1编码器与解码器结构
4.1.2图像信号的预处理
7.1. 3编码过程
4.1.4运动估值/补偿模式
7.2速率控制
4.2. 1速度控制策略
4.2. 2视频缓存证实器
11.3. 3 ATM视听业务标准(H. 310/H. 321)
11.3.4局域网视听业务标准(H. 322/H. 323)
7.3. 5公用电路网视听业务标准(H. 324)
7.3.6 H系列系统间的互通
7.3. 7视听系统的复制/分接标准
10.3.8视听系统的通信控制协议
9.1. 2多媒体数据内部约束关系
9.1. 3多媒体数据的构成
5.2多媒体数据时域特征表示
5.2. 1时域场景和时域定义方案
9.2. 2时域参考框架
5.2.3描述时域特征的时间模型
5.2. 4同步容限
5.3多媒体同步的四层参考模型
5.4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结构
5.4.1同步规范的传送
5.4.2影响多媒体同步的因素
2.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会议电视系统、桌面 会议电视系统和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基本含义以及多媒体技术中的交 互工作方式与传统通信技术中的双向通信的区别。了解多媒体系统的 类型和类型的关键技术。
(2)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的相关定义。
(3)了解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信息率一失真理论;熟悉取样频 率的转换、预测编码、正交变换编码、炳编码;掌握子带编码、量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