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
艾草识别要点
![艾草识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6790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c.png)
艾草识别要点艾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从艾草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药用功效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识别艾草。
一、外观特征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1米左右。
它的茎直立,分枝较多,表面呈灰绿色。
叶子呈长椭圆形,有细密的毛茸,叶片两侧有明显的脉络。
艾草的花序呈圆锥状,花小而密集,颜色多为黄绿色。
果实为瘦果,颜色为褐色。
二、生长环境艾草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常见于田边、河岸、山坡等地。
它对土壤的要求较低,既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贫瘠的土壤中存活。
艾草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欢充足的阳光。
三、药用功效1. 温经散寒: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性痛经、寒湿痹痛等疾病。
2. 活血止痛:艾草能够活血化瘀,可用于治疗痛风、跌打损伤等疾病。
3. 祛湿除湿:艾草具有祛湿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疹、湿气重等疾病。
4. 驱虫杀菌:艾草还具有驱虫杀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蛔虫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
四、艾草的识别要点1. 观察叶片:艾草的叶片呈长椭圆形,两侧有明显的脉络,叶片上有细密的毛茸。
2. 观察茎干:艾草的茎直立,分枝较多,表面呈灰绿色。
3. 观察花序:艾草的花序呈圆锥状,花小而密集,颜色多为黄绿色。
4. 观察果实:艾草的果实为瘦果,呈褐色。
5. 闻气味:艾草有独特的香气,闻起来较为浓郁。
总结: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祛湿除湿、驱虫杀菌等功效。
通过观察叶片、茎干、花序、果实以及闻气味等要点,我们可以准确识别艾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艾草,以充分利用它的药用价值。
艾草辨别方法
![艾草辨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c1c32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b.png)
艾草辨别方法
1、艾草的外形特征。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50-100厘米。
茎直立,无毛,具纵沟和横沟,叶互生,倒披针形,长2-8厘米,宽
0.5-3厘米,具锐尖,全缘或有微尖头,叶柄长0.5-2厘米。
花小,两性,雌雄同株,黄绿色,直径约1毫米。
2、艾草的气味特征。
艾草的气味是淡淡的草本气味。
3、艾草的口感特征。
艾草的口感清凉怡人。
4、艾草的药用特征。
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常用于
治疗感冒、咽喉炎、气喘、肺炎等疾病。
总之,艾草的辨别方法主要有以上四点。
通过对艾草的外形、气味、
口感和药用特征的辨别,大家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辨别艾草的方法。
艾叶的营养功效及作用实用1篇
![艾叶的营养功效及作用实用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55256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艾叶的营养功效及作用实用1篇艾叶的营养功效及作用 1一、艾叶有哪几方面作用艾叶:叫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
性味:艾叶味辛、苦,性温,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肘后方》)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
(《圣济总录》香艾丸)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补缺肘后方》)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卫生易简方》)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世医得效方》艾姜汤)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千金方》)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
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养生必用方》)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
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__《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二、运用艾叶泡脚的益处1、祛寒、清除体内湿气、温养经络的作用实验告诉我们,艾叶具有很强的祛寒作用,食用艾叶泡脚能够有效的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令体内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
艾草百科知识
![艾草百科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a1b64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1.png)
艾草百科知识艾草(Artemisia argyi),又称艾蒿、蕲艾、香艾等,是菊科蒿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艾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医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艾草的起源、分布、用途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一、起源与分布艾草起源于中国,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艾草化石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艾草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以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地的产量较高。
此外,艾草还分布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二、药用价值艾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茎、叶和花上。
艾草的茎、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艾草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认为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三、用途1. 食用:艾草的茎、叶可食用,具有独特的清香味道。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艾草煮鸡蛋、做艾叶粑粑等食品,以驱邪避瘟、强身健体。
2. 药用:艾草的茎、叶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艾叶可用来煮水洗澡,具有祛寒、祛湿、止痒等功效;艾绒可用来制作艾条、艾炷等,用于艾灸、薰灸等疗法,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3. 观赏:艾草植株低矮,绿期长,具有观赏价值。
可用来点缀花境、花坛等,也可用于草坪边缘的种植。
四、文化意义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用艾草来驱邪避瘟、祈求健康。
许多地方还有挂艾叶菖蒲、佩香囊等习俗。
此外,艾草还被认为是辟邪之物,可以驱除疾病和厄运。
在道教中,艾草被认为是神草,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
五、种植技术艾草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适应性强,可以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艾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对水分要求不严格,但以湿润为主。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地:艾草适应性较强,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避免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植。
野生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野生艾草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90162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b.png)
野生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野生艾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野生艾草的功效和作用:
1. 温经散寒:野生艾草具有温热的特性,可以帮助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经期疼痛和寒性疾病。
2. 消炎止痛:野生艾草富含挥发油和芳香醇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肌肉疼痛、风湿关节炎和肠胃炎等炎症相关疾病。
3. 排毒养颜:野生艾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并改善皮肤质地和美白效果。
4. 调理月经:野生艾草被广泛用于中医调理女性月经不调的问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子宫,缓解经前症状和调整月经周期。
5. 改善睡眠:野生艾草具有镇静和放松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野生艾草在使用时应遵循适量、适合的原则,并避免过度使用。
在使用之前最好请教专业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对于怀孕、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
殊人群。
艾草(艾蒿)
![艾草(艾蒿)](https://img.taocdn.com/s3/m/6b6329ca4028915f804dc267.png)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萧、艾青、蒿草等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种灸用最好的原料。
现代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的脉络惟有艾叶最均匀,早在三千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艾用作灸的原料最为适宜。
艾,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
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
艾素以洞庭长杆艾为佳,叶厚而绒多,是历代制作金艾绒的上等原料。
洞庭地理位置优越,冠以…鱼米之乡‟而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最适宜艾灸!也深得历朝御医的信赖广泛用于宫廷。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而作为宫廷用物的3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是目前见到的《本草纲目》,《内经》以前的珍贵医学文献,也把对中医艾灸的认识大大提前了。
通过这3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我们依然能够窥测远古先民以艾条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应用。
艾曾历史上广泛应用于临床,她不仅是中国人一种用来治病的好方法,而且还是凝聚华夏儿女智慧、传播中华民族友谊的载体。
她跨出国门、漂洋过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湖南的艾,艾灸、制艾技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用艾,制艾技术上发达的历史地位。
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
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1d3233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7.png)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草,又称苦艾、艾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民间偏方中。
它具有较多的功效与作用,能够在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艾草的功效与作用,并列举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同时,也会说明艾草的禁忌使用情况,避免不适当的使用误区。
一、艾草的功效1. 温经散寒: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如寒疝、寒湿痹痛等。
在中医理论中,艾草有温通脉络、祛寒湿的功能,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寒凉症状,如经期痛经、腹痛等。
2. 补肾壮阳:艾草被认为具有补肾壮阳的效果,对于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艾草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精油等,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增加性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男性阳痿早泄等问题。
3. 祛风除湿:艾草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关节痛、湿疹和湿热性皮肤病等问题。
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消肿、镇静等功效,可以缓解痛风和风湿疼痛,同时也可以消除湿疹和湿热性皮肤病的症状。
4. 止血化淤:艾草是一种具有止血化淤的中药,对于出血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艾草能够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
在治疗跌打损伤、刀伤出血和咯血等问题中,艾草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止血效果。
5. 清热解毒:艾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消除热邪和毒素,对于风热感冒、痈肿疮疡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艾草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挥发油、酮类物质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毒,提高免疫力,有效地改善相关症状。
二、艾草的应用领域1. 中医治疗:艾草在中医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寒热症状,如寒湿疼痛、虚寒胃痛等。
将艾叶炒至微黄色后,可以制成艾绒,用于艾灸疗法,通过艾热的刺激,调节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起到温通经络、暖身驱寒的作用。
2. 助眠镇静:艾草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的治疗。
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镇静效果,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症状。
艾草的民间说法
![艾草的民间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e2ab7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c.png)
艾草的民间说法
1. 艾草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具有驱寒的作用,可用来制作艾灸。
2. 艾草具有驱除害虫的能力,将其散布在家中可以防止蚂蚁和蜘蛛等昆虫的侵扰。
3. 艾草可以清理空气,将其放在室内可以净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4. 艾草具有驱邪的作用,常用于除夜时焚烧,能够驱走厄运和不幸。
5. 艾草具有祛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湿疹和湿气引起的其他皮肤问题。
6. 艾草具有驱风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感冒、风热咳嗽等症状。
7. 艾草可以提高免疫力,经常食用艾草茶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8. 艾草可以防止腐败,将其放在食物中可以延长保质期。
9. 艾草具有驱鬼的效果,可以用来驱散恶灵和邪气。
10. 艾草可以驱除厄运,将其放在家中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艾草
![艾草](https://img.taocdn.com/s3/m/95315d10227916888486d7f7.png)
艾草百科名片艾草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
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
“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
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中文学名:艾草二名法:Artemisia argyi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菊目科:菊科属:蒿属植物艾草艾草,拼音:ài cǎo【物种名称】艾Artemisia argyi【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萧【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英文名称】Argy Wormwood 或者A y Tsao【科属分类】菊科, 蒿属【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
”蕲艾:湖北蕲艾,是最好的艾。
艾灸时渗漏力强于其它艾。
【端午节】艾草是重要的配物之一。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艾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一8厘米,宽4一7厘米,1-2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艾草的正确使用方法
![艾草的正确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ada3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1.png)
艾草的正确使用方法首先,艾草的药用方法。
艾草可以用于煎剂、熏蒸、泡洗等多种药用方式。
煎剂是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可以将干燥的艾草放入水中煎煮,然后饮用或外敷。
熏蒸则是将艾草放入热水中,然后蒸汽熏蒸患处,常用于风湿痹痛、寒湿痹痛等疾病的治疗。
泡洗则是将艾草放入温水中泡浴或泡脚,有助于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在使用艾草进行药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药材配伍的原则进行选择,遵医嘱使用,不可随意滥用。
其次,艾草的食用方法。
艾草可以作为一种食材,用于烹饪或泡茶。
在烹饪中,可以将新鲜的艾草叶子加入汤、煲粥或炒菜中,增加食物的香味和营养。
而泡茶则是将干燥的艾草放入开水中冲泡,可以用于清热解毒、祛湿化痰。
在食用艾草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不良反应。
再次,艾草的驱虫方法。
艾草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可以用于家庭宠物的驱虫。
可以将艾草煎水后,待水温适宜后,将宠物浸泡在水中,可以有效驱赶身上的跳蚤、蚂蚁等害虫。
此外,也可以将艾草放置于宠物的窝内,起到驱虫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宠物对艾草的适应性和药物过敏情况,避免对宠物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艾草的其他使用方法。
除了药用、食用、驱虫外,艾草还可以用于制作艾灸、艾蒿蒸馏酒等。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有助于调理身体健康。
而艾蒿蒸馏酒则是将艾草与白酒一起蒸馏,可以制成一种中草药酒,常用于风湿痹痛、寒湿痹痛等疾病的治疗。
总之,艾草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在使用艾草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艾草的正确使用方法,享受其带来的健康益处。
艾草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艾草的十大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e8b6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3.png)
艾草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介绍艾草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1. 消炎抗菌:艾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芳香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消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肌肤发炎、疼痛等症状。
2. 驱寒暖宫:艾草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女性生殖系统,具有温经散寒、温宫补血的作用,对于寒凉症状如痛经、月经不调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缓解痛风:艾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尿酸的排泄,有效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 舒缓疲劳:艾草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缓解压力和疲劳,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5. 驱虫杀菌:艾草挥发出的气味能够驱避蚊虫,对于驱虫和杀菌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6. 活血通络:艾草能够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关节炎、肌肉劳损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7. 祛湿排毒:艾草具有祛湿作用,可以消除体内湿气,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提高人体的自我清洁能力。
8. 改善肠胃问题:艾草具有行气、消食的作用,对于胃气胀、胃痛、食欲不振等肠胃问题有一定改善作用。
9. 抗氧化抗衰老:艾草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过程,提高皮肤弹性,延缓衰老。
10. 艾草泡脚:艾草可以用来泡脚,具有温经活血、舒筋活络
的作用,能够改善脚部疼痛、消除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艾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艾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885e6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9.png)
艾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艾草别称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草的形态特征全草被灰白色柔毛,高二、三尺,茎叶有香气,茎基部圆形带紫,上部有棱。
叶互生,长者四、五寸,腹面绿色,背面带灰白色,叶片羽状分裂,裂片上又有分裂,叶基裂片似托叶,无叶柄,开花时枝生叶披针形。
艾草辟邪的说法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艾叶的习俗,也就是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是用艾草做成老虎的样子挂在门上,用以辟邪驱灾,祈求百福。
史书记载,“端午插艾”、ldquo;手执艾旗招百福rdquo;“悬于门上,以祛毒气rdquo;,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关于艾草的美好愿景,期盼通过艾草,能够让自家驱邪避害,多福安康。
艾草的食用方法1、立春吃艾米果: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
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中可当主食。
2、清明吃艾草糍粑: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
艾草的生长环境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艾草的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出芽率低,仅为5%,且苗期长(2年),一般不采用。
2、根状茎繁殖::成活率高,但苗期较长(2个月)。
3、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最好,不仅成活率高且无幼苗生长期,繁殖速度快,为普遍采用。
选育良种要求叶片肥厚而大,茎杆粗壮直立,叶色浓绿,气味浓郁,密被绒毛,幼苗根系发达。
艾草的施肥方法1、施底肥: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有关艾草的知识
![有关艾草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f99ea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4.png)
有关艾草的知识
艾草作为菊科类养生植物,在人体养生保健的方面有着一定的功效。
古时艾叶常被作为辟邪之用,每逢端午时分家家户户都会悬挂艾草。
不过,艾草除了在养生方面有一定的功效,对于女人以及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艾草的作用
1、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用药。
2、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
3、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4、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5、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二、艾草外用的功效
1、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艾叶烟薰防疫法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艾叶熏疗法。
三、艾草的药理作用
1、艾草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
2、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四、艾草泡脚
1、去虚火和寒火: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咽喉肿痛、口腔炎、空腔溃疡等经历,而这些都跟虚火旺盛或者寒火旺盛有关,而用艾草泡脚之后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2、驱寒:用热水泡脚本身就可以起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赶走人体体内湿气的作用,再加上艾草具有疏通经络、调理阴阳等功效,从而使艾草泡脚驱寒效果更佳!
3、去脚气和脚癣:艾草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抗过敏、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经常用艾草泡脚可以去除脚气和脚癣。
关于艾草的知识
![关于艾草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0a39b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0.png)
关于艾草的知识艾草,又称艾叶、艾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菊科植物。
它的学名为Artemisia argyi。
艾草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下面将介绍艾草的起源、特点、功效和使用方法。
艾草起源于亚洲地区,是我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1米左右,叶子呈长形,边缘有细锯齿。
艾草的茎和叶子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具有独特的香气。
在我国,艾草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艾草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中医理论,艾草性温、味辛苦,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
它可以袪寒暑之邪,温经散寒,对于寒性疾病如寒性腹痛、寒湿痹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艾草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性皮肤病等。
此外,艾草还可以用于调理女性生理期间的不适症状,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艾草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是艾灸,即利用燃烧艾草的热量来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艾灸可以用于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此外,艾草还可以制成艾草酒、艾草油等药物,用于外用治疗。
艾草酒可用于搽洗受伤部位,促进伤口愈合;艾草油则可用于按摩,缓解肌肉酸痛。
然而,艾草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首先,孕妇、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不宜使用艾草。
其次,艾草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使用时应避免过量,以免引起皮肤烫伤或过敏等不良反应。
最后,艾草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艾草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艾草作为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中医药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艾草的使用方法多样,最常见的是艾灸。
然而,在使用艾草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通过合理使用艾草,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健康。
艾草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艾草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12667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a.png)
艾草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艾草的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艾草的功能主治
1.温经止血
–艾草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中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艾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子宫,缓解经期痛苦。
2.驱寒止痛
–艾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痛证,如寒痹、冷痛等。
艾草可以温暖脏腑,舒缓筋骨,减轻寒痹引起的疼痛。
3.补肾壮腰
–艾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等问题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艾草可以滋补肾脏,强健腰腿,提高
身体的抵抗力。
4.清热解毒
–艾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湿疹、痈疽等问题。
艾草可以清热解毒,抑制炎症,促进病情康复。
5.祛湿除湿
–艾草能够祛除体内湿气,适用于湿气困扰引起的身体不适,如湿气重、湿疹、淤滞等问题。
艾草可以消除湿气,舒展经络,改善湿气
带来的不适症状。
6.驱虫杀螨
–艾草具有一定的驱虫杀螨作用,对虫螨寄生引起的瘙痒、皮肤炎症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草可以杀灭虫螨,减轻相关皮肤问题的症
状。
艾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功能主治广泛且独特。
无论是外用还是内服,
艾草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辅助治疗草药,艾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妇科、中医推拿、康复等领域。
对于艾草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天然草药资源,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提示: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艾草的相关知识,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的意见。
艾草
![艾草](https://img.taocdn.com/s3/m/08b7d740852458fb770b5674.png)
+ 艾叶饼。 + 做法:将艾叶打成浆,
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 个艾叶饼,口感上有 很香浓的艾叶香,并 有少许的艾叶苦味, 吃后齿颊留香。作用: 有美容养颜的功能, 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 点心,并对感冒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
+ 艾叶饺子。 + 做法:1、艾叶300g,
切碎;葱、豆芽、豆腐 适量切碎。2、将以上 材料拌匀,用盐、味 精调味成馅。3、用面 皮包馅成饺子形状, 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 可。作用:增进食欲。
艾草
艾草简介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 H. Lé v. & Vaniot),别 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 医草﹑黄草﹑艾绒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蒿属 种:艾草
燥叶。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又产。以安徽、山东、 湖南、湖北产量大。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 茎直立,圆柱形,质硬,基部木质化,外披灰 白色软毛,茎中部以上分枝。茎下部的叶在开 花时枯萎,单叶,不规则互生,具短柄,叶片 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背面灰绿色,密披白 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片有时全缘,无柄,披 针形。花序总序排列,顶生或多数的头状花序 集合而成。瘦果长圆形。
+ 艾叶煮鸡蛋 +
艾叶煮鸡蛋是比 较经典和常见的吃法, 它肾阳虚衰型老年腹 泻等有很好的疗效。 一般的艾叶煮鸡蛋的 作法是:1、鸡蛋2个, 艾叶适量;2、用艾叶将 蛋包好,放壮火内烧 熟,而后去壳吃蛋。
艾 草 的 药 用 价 值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 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 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 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 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 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关于艾草的知识
![关于艾草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b6a2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4.png)
关于艾草的知识艾草,又称艾叶、艾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药用部分为艾叶,属于菊科植物。
艾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从艾草的起源、药理作用、药用价值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艾草起源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艾草生长在我国南北各地,尤以湿润的山区为宜。
其生长周期为一年,从春季开始播种,到秋季采收。
在采收时,一般选择植株较为茂盛、花穗尚未开放的艾草进行采摘。
艾草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独特的香气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湿、止痛祛风等作用。
艾草能够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艾草还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
艾草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艾草可以用于调理女性的生理健康。
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艾草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如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等。
艾草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祛湿的作用,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
此外,艾草还具有护肤美容的功效,可以减轻痤疮、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艾草可以通过抗菌、抗炎的作用,改善皮肤状况,使肌肤更加健康。
艾草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艾灸、艾熏、泡脚等。
艾灸是将艾草燃烧后,将烟灰或艾绒直接作用于特定穴位或患处,通过热力和药性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艾熏是将艾草炒制后,放入袋子中,放置在特定位置,通过艾草的香气成分进入人体,起到调理和保健的作用。
泡脚是将艾草放入热水中,浸泡双脚,通过艾草的药性渗透皮肤,起到活血祛湿、消除疲劳的作用。
总结起来,艾草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它可以温通经络、活血祛湿、止痛祛风,对于调理女性健康、治疗一些常见病症以及护肤美容都有一定的效果。
在使用艾草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艾灸、艾熏、泡脚等,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艾草的讲解
![艾草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2bdc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b.png)
艾草的讲解
艾草,又称为艾蒿、香艾,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
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地下根状茎横卧。
茎单生或少数,植株有浓烈香气。
叶被有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
头状花序椭圆形,无梗或近无梗。
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艾草在中国分布广泛,遍及各地,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等地也有分布。
它生长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
艾草具有多种用途。
首先,艾草全草可以入药,具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其次,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可以制成艾条用于艾灸,也可作为“印泥”的原料。
此外,艾草还具有独特的味道,常被加入传统糕点中,其嫩芽及幼苗也可作菜蔬供人食用。
印泥中加入艾叶能改进传统印泥的弹性和保湿性能,使印泥带有芬芳气味,兼具抑菌作用。
在端午节,人们会悬挂艾草以驱邪避毒,而在中国一些地方也有在门口挂艾人以禳灾之俗。
在宋代,端午挂天师符时也会以艾草、大蒜诸物缚成骑虎天师像用以驱邪辟毒。
总的来说,艾草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不仅在医药方面有广泛应用,还在饮食和其他领域有所涉及。
鲜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鲜艾草的作用与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f4cdaa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f.png)
鲜艾草的作用与功效鲜艾草(Artemisia argyi),又称中国艾,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它具有独特的香气,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自古以来,鲜艾草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鲜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一、生态环境与栽培方法鲜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中。
它多分布在我国北方、西南、华中等地。
鲜艾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
在栽培方面,艾草喜欢肥沃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并及时除草防虫。
二、鲜艾草的化学成分鲜艾草的叶和花序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黄酮苷、单萜、苦味成分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
其中,挥发油是鲜艾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萜烯、醇类、酮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三、调理身体鲜艾草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理身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身体的抵御能力。
常见的方式包括:1. 艾灸:艾灸是将鲜艾草进行燃烧,释放出挥发油,通过热熏蒸热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暖经络,舒缓肌肉疼痛,改善气血不畅等症状。
2. 艾蒸:艾蒸是将鲜艾草进行蒸汽熏蒸,使挥发油和其他有效成分富集在蒸汽中,人们通过吸入蒸汽的方式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艾蒸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健康,缓解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状。
3. 艾泡:将鲜艾草放入热水中泡浸,可以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人们通过饮用艾草水的方式来享受它的功效。
艾泡可以调理胃肠道,改善消化功能,减少胃肠不适等症状。
四、治疗疾病鲜艾草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痛经和月经不调:鲜艾草具有温经祛寒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将艾草放在适当的穴位上熏蒸,或者使用艾煮水饮用。
2. 关节炎和风湿病:鲜艾草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减轻关节炎和风湿痛等症状。
可以采用局部艾灸或者草药泡脚的方式,让艾气渗透到皮肤和关节,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草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
此外,里面还可以包豆沙、酸菜等其他馅。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草用清水洗净后,入大锅里煮开,其间加一点点苏打粉一起同煮,这样可以使艾草容易煮烂,煮好艾草后,捞出再用清水洗净,然后挤干水分备用。
把花生和芝麻洗净后,分别入锅里炒香,然后放入搅拌机搅碎备用,黄片糖切碎加入花生芝麻馅里,再加入适当的猪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后,制成艾糍粑的馅备用。
用适量的黄片糖放入锅中煮成水状,然后把糯米粉置入大盆,加入黄糖水及处理过的艾草,一起搓揉,尽量揉久些,以便艾草能充分的和糯米粉搅拌均匀,水不可一次加太多,慢慢加入,因为艾草也带有水分,揉好的面应该不干不湿,就象做包子似的面那么样便可。
中文学名:
艾草
二名法:
Artemisiaargyi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菊目
科:
菊科
属:
蒿属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蕲艾
栽培历史
蕲艾特征
质量特色
药效功能
食物应用
艾草粿
染料作用
印泥配料
化学成分
地理分布
栽培技术
药用价值
抗菌作用
平喘作用
利胆作用
止血作用
抗过敏作用
其它作用
艾叶泡脚
史载考证
药材鉴定
栽培历史
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说:“近代惟汤阳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炙酒则能透坛。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蕲艾古代皆为野生,随着需求量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逐渐开始进行人工栽培,并加式成多种产品进行销售,市场反映很好
编辑本段蕲艾
蕲艾资料图片
蕲艾,艾草的一种,因产于蕲州(古代泛指蕲春县、大悟县等地)而得名,湖北省蕲春县“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之一,特产中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茎、叶均可入药。蕲艾含17种已知化合物,并且挥发油含量、总黄酮含量、燃烧发热量等明显优于其它地区所产艾叶。蕲艾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清炎作用。在夏季时节,晚上可以将干枯的艾草点燃,有驱蚊的效果。在秦岭南部一些养蜜蜂的农户家里,经常用干枯的艾草熏蜜蜂的蜂笼,这样可以驱赶害虫,干净蜜蜂的巢穴。
蕲艾特征
又名艾蒿,属菊科蒿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高三、四尺;叶片轮生,状如蒿,每片叶有五个大的缺刻,大缺刻叶上又有三至四个小缺刻,叶面绿色,茎杆及叶片的背面密生白色茸毛,柔软而光滑。
遍产蕲春县近水向阳之田埂地边,山坡上也少量生长。
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叶片宽大肥厚,被毛密而长;淡青色或灰白色,色泽一致;香气浓郁。
【端午节】艾草是重要的配物之一。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艾草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一8厘米,宽4一7厘米,1-2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小;雌花6一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弯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药效功能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3)做丸子的牛肉要用脂肪含量少的牛肉﹐把牛肉和艾蒿捣好放在一起加佐料后做成1.5cm大小的丸子。
(4)在丸子上蘸一层白面泡在鸡蛋里﹐再放入开锅的酱汤里煮至漂在上面为止﹐熟后盛在钵子中。漂一些艾蒿叶也可以。
艾草粿
(黑粿)艾草粿为闽粤(潮汕)地区一种特色食品,主要在清明、端午时节祭祀之用。
首先准备好糯米干粉,磨得越细越好,艾草准备多些,芝麻、花生适量,猪油适量,黄片糖和白糖适量,柚子树叶或者芭蕉叶若干。
染料作用
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还具有功能性作用。
印泥配料
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朱砂、朱镖、艾绒、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调和而成。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一系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内有:
艾草素(sieversin),4-羟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2),9(10)-愈创木二烯-6,12-内酯[4-hydroxy-8-acetoxyguaia-1(2),9(10)-dien-6,12-olede][1],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2],艾草宁(siev-ersinin)[3],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氢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B),11α,13-二氢汉菲林[11α,13-dihydro-4(2)-hanphyllin],异戊酸,-(8-异戊酰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环氧-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儿烯(dermacetene)D,右旋姜黄烯(cur-cumene),异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羟亚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4],球花母菊素(globicin)[5],兰香油薁(chamazulene),兰香油精(chamazuleno-gen)[6],蒿萜内酯(artemolin)[7]等。还含木脂体类分合物:芝麻素(sesamin),e,a-阿斯汉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质体(e,e-sesartemin),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B),鹅掌楸树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A)[4]。又含黄酮类化合物:艾黄素(artemisetin),猎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8],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9]以及马栗树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acid)[8]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oil)[1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