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相关知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马铃薯片外敷或康惠尔透明贴局部外贴; 如肿胀明显,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
脂肪乳外渗处理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 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 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 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50%的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湿敷。 康惠尔水胶体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渗透压
细胞外液不同渗透压下的细胞状态
低渗
等渗
高渗
机密 仅供内部发行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名称
阿霉素 5-Fu 长春新碱 TPN 20%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 mOsm/L
280 650 610 1400 1098 1190 2526
生理 解剖
护士
药物外渗
疾病
因素
因素
因素
药物 性质
1.生理解剖因素
① 老年人血管硬化或脆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 药物起始局部药液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
② 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比成人更容易 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两者均引起炎性介质释 放,致血管损伤并液体外渗。
2. 疾病因素
① 昏迷、休克、肺心病: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 性增加
② 癌症患者反复使用化疗药物,血管脆性增加 ③ 糖尿病: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
变 ④ 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上腔静脉压迫综
合 症及乳癌术后
3. 药物因素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渗透压 药物浓度(稀释程度) 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
pH值
正常血液
液体的属性 – pH值
6.80
药物外渗: 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护理课件
使用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麻醉药混合 液,注射在外渗部位周围,注意避免 损伤神经和血管。
冷敷或热敷的使用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外渗程度,选择适当的冷敷或热敷 。
冷敷适用于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 药物吸收。
抬高患肢和休息
将外渗部位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外渗和损伤。
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 全用药,遵循医嘱,避免自行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05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儿童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儿童输液外渗是常见的护理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儿童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较细、活动过度、固定不当等。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固定针头 、加强巡视等。处理方法包括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药物治疗等。
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观察源自射部位在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发红等异常情况。
注意患者感受
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预防性敷料的合理使用
敷料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纱布、棉垫等。
敷料更换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02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
注射器
选择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确保针 头长度和直径适合患者血管和药 物特性。
输液器
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标准的输液 器,避免因输液器问题导致药物 外渗。
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方法
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缓慢注射、 脉冲式注射等,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风 险。
注射部位

药物外渗的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的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避开关节和皮肤松弛 部位,选择粗直、弹 性好的血管。
根据药物性质和浓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和血管。
尽量避免使用头皮和 四肢远端血管。
使用适当的注射工具
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量,选择合 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避免使用过短或过细的针头,以 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使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等长 期输液工具时,应定期更换。
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药液对组织的刺激性 和损伤程度,可分为非刺 激性药物外渗和刺激性药 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药物外渗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血管因素、药物因素、 操作因素等。
药物外渗的分类
非刺激性药物外渗
这类药物对组织无明显的刺激或 损伤作用,如葡萄糖溶液、盐水等。
刺激性药物外渗
这类药物对组织有明显的刺激和 损伤作用,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热敷
适用于某些药物外渗后引起血液循环 障碍的情况,如化疗药物外渗后可采 用热敷。
抬高患肢
• 将患肢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PART 04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细心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等,以便及时发现 药物外渗的情况。
记录外渗情况
ONE
KEEP VIEW
药物外渗的处理护理 课件
目 录
•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PART 01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药物外渗的定义
01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ppt课件
16
2.疾病因素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病危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长期输液及反复使用化疗药物,静脉脆弱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等
ppt课件
17
3. 药理学因素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浓度高、局部与 药物、接触时间长。
ppt课件
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常见的药物如下: TPN、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氨基 酸、脂肪乳、50%葡萄糖、KCL、VC、多巴胺、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刺激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 收,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35
4.防感染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可用碘 伏涂抹,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 皮,再用碘伏外敷。凡感染、溃疡或坏死创面应按外科换 药处理
ppt课件
36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设法吸出或去除渗出液,如果保守治 疗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考虑早 期手术切除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 痛。
ppt课件
33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的患者用酚妥拉 明10mg、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茛菪 碱针剂外敷效果良好
ppt课件
34
3.化疗药物、TPN、20%甘露醇及5%碳酸氢钠渗漏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早期局部一般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 ③应用拮抗剂 ④局部封闭
ppt课件
ppt课件
15

药物外渗原因及处理原则ppt课件

药物外渗原因及处理原则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4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4)乳癌病人禁止在患侧上肢输入化疗药物,因乳癌病人腋 窝淋巴结清扫,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血液淤滞易造 成渗漏。
(5)避免有动静脉瘘的肢体。 (6)有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人,避免使用上肢静脉输入。 (7)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中心静
脉置管,可有效防止药物外渗。热敷 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艾衡、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
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 用药物湿敷;
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换药;
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 。
最新版整理ppt
37
三、经以上处理效果不佳的话行以下处理:
最新版整理ppt
40
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医生、护士长 →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 →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 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破溃、感染时应换药处 理→加强心理疏导
最新版整理ppt
41

谢谢
最新版整理ppt
4.药物因素
细胞毒素药物大多pH值低,刺激性强,可导致血 管通透性增加,也是造成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 输注时间较长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注射高浓度化疗 药物,或部分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也可以导致渗漏的发 生。
5.护士因素
护士对外渗性损伤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药物
不典型性外渗未及时发现。对预防措施没有足够的重
障碍(如乳腺癌手术后患肢),采用患肢给药,容易发生 药物外渗。
最新版整理ppt
6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3.环境因素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压
药物 因素
药物浓度
药物对细 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经常采集血标 本或静脉注射均
可使血管 脆性增加
肥胖
外周血管 条件差
患者 因素
伴有并发症 (上腔静脉压迫征 、血管栓塞、腋窝淋
巴结清扫术后 、肿瘤压迫等 )
感觉 不敏感
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 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牢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
•针对性处理
• 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 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 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 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 好但冷结晶。喜疗妥膏剂使用方便。局部组织出 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 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三)
• 合理使用药物 • 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 正确的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
或拔针,用药前后可冲管、中间给药;静推时边推药边抽 回血,确保药物在血管内 • 浓度:不宜过高 • 速度:不宜过快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四)
• 加强患者配合 • 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 • 发疱剂滴注时,减少患者的活动 • 化疗时如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
药物外渗相关知识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
• 概念 • 常见刺激性药物 • 外渗原因 • 预防 • 刺激性药物外渗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法律法规
•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 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Fra bibliotek%,属于医疗事故。
药物外渗相关因素 药物的
PH值
血管收缩药
•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 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
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 组织尽快恢复正常。但是 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 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 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 ,每天3-4次敷。 •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 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淋巴水肿
输液量大 病人不合作而 穿破血管、针头滑脱
病人血小板数量少
位置不当, 如关节处
其它因素
静脉炎的定义
• 定义:局部静脉 壁的化学炎性反 应或局部静脉感 染,沿静脉走向 的条索状红线。
静脉炎分级评估标准
0级
无临床症状
1级
红斑伴有或 水肿可有可 皮肤上未形 皮肤下未能
不伴疼痛 无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一)
• 合理选择血管 • 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
手足背小血管 • 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 • 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 • 最好通过静脉置管化疗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二)
• 提高专业技术 • 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 • 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 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 • 注入发疱剂前,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
成红线
触及条索状

2级
红斑伴有或 水肿可有可 皮肤上形成 皮肤下未能
不伴疼痛 无
红线
触及条索状

3级
红斑伴有或 水肿可有可 皮肤上形成 皮肤下能触
不伴疼痛 无
红线
及条索状物
药物外渗
• 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 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包括一些 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导致 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如细胞 毒性药物、特殊抗生素、心血管活性药物 等。
土豆片
药物外渗分期
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
•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Ⅱ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
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Ⅲ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 Ⅳ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
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 直径大于 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
局部封闭
• 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 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 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 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 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 下方,方法同上。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 闭3—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