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我校承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是经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审定同意立项的黑龙江省“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IXT153,负责人:王久全),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课题研究时间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研究周期为三年。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

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

“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 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题报告摘要:本开题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及整合方式。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技术趋势,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

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习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将讨论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探讨整合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整合策略。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还改变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被单独看待,而是应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案例1. 语言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语言学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词典、语法和翻译工具。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讨论平台与海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在线评估工具进行作文的撰写和评估。

2. 数学学科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学科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如数学模拟软件和在线数学游戏。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可视化数学概念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科学学科信息技术在科学学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科学实验的虚拟模拟,提前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数据库,获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优势与挑战1. 整合优势(1)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表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拓展学科边界: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进行连接,促进学科维度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研究特色
01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02
结合多学科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多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实现个性化、
03
差异化的教学。
研究创新点
研究视角创新
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
3
小学学科教学的现状
小学学科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方 法陈旧、缺乏互动等。
研究意义
推进教育现代化
0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可
以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0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设计风险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需要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 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确保实验的 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经费风险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和 资源,包括设备、材料、人员和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教学设计技术
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对小学学科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分析技术
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 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客观评估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 教学整合的效果。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 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看法和体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CATALOGUE 目录•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预期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的可行性与风险分析•已具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基础和条件01开题报告的目的和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23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研究,为学科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科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一些问题,如整合不紧密、不深入、不规范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组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0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步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21世纪技能计划”,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欧洲国家以“e-Learning”项目为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1世纪初,我国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与启示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问题。

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其融入到本科课程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然而,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整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究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整合方式和其对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目前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信息技术如何提高本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3、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多媒体教学、互动交流、网络学习等方面。

4、实证研究,通过对某一门本科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实验,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对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并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具体意义包括:1、为高校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整合本科课程的实践指导和教学思路。

2、促进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现代化水平。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四、研究计划第一年:开展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和常见方法,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第二年: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对本科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总结研究成果。

第三年:撰写论文,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doc

20180050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2).doc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2017 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电馆〔2017〕82 号)和《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川教馆〔2011〕10 号)要求,基于以下几点认识,课题组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其次是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最后是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生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我校从2013年开始,进行“百色市现代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验教学实验课题,”本课题得到兄弟学校及本校的老师臭味相投参与与努力下,课题研究按预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应课题结尾阶段,历经几年的努力本课题成果显著,效果良好。

一、课题研究环境自从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起,互联网在中国大地以几何级数的发展,发展的速度是人们不可想象的。

只要互联网所进入的领域都是起着革命式的改变。

然而世界上先进国家计算机进入学校的教育情况又是什么样呢,英国2000年颁布《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信息技术应达到的水平;日本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要求信息技术必须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瑞典国会1998年通过《学习的工具――全国中小学实施信息通讯技术计划》,提出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要求;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都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指示“计算机要从寻娃娃抓起”在中国计算机进入课堂起着里程碑作用。

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二、课题的作用1.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最基本工具。

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第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第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第四,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和资源。

2.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3.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4.建立与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三、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而教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新构建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据报道,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被应用在多种形式和场合,既可用于线上教育,也可以是线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它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因为学生能够在用于结业后使用所学的技能。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通过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比较科学、实用的结论,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以及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介绍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包括数字资源的应用、在线交流、协作学习等。

3.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效果,重点探究数字技术应用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包括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动力、参与度、学习成果等。

4.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相关要求。

2.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收集并分析数据。

3.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数字技术在课堂里的应用,探究其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形式,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进行多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缺陷,使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遇到突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技术原始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智能化的融合不紧,传统教学封闭环节与现代教学开放环节整合不细,传统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评价结合不够,传统教学规范与现代教学特色调和不当。

如果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将会因人为的因素被淹没在“没有发展前途”的感叹中。

因而,我们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十分必要,它对于优化教学模式,提炼优质资源,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保障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促进我校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提炼传统教育的精华,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常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考绩制度作保障,推动教师积极反思,指导教师开展教育随笔撰写与案例研究,提高教师的论文、案例写作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形式符合新课程标准需要的评价方案。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使教师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即便是乡镇或在边远地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当然,这种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部分地区还是零散的、粗浅的、散兵式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无系统的经验。

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功能又凸现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现实性。

因此,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

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立项模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问题的提出(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从功能结构上看,教育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特殊分支,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五大分支,妈教育模式、教育传播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技术、教育研究技术和教育评估监控技术。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后,主要使这五大分支中的前三项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

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善,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专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一致认为: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2、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教育传播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既包括远距离大范围的声像图文信息传播技术,也包括面对面的课堂形体、语言传播技术;既包括以教学演示、实验、信息传播为目的的工具技术,也包括教学方法、工艺、过程、技巧等智能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深入。

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环节。

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涌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和方法;3、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整合策略和案例;4、通过实践验证整合策略的有效性,并不断完善。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对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案例,对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3、实证研究: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整合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了解现有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2、第二阶段(4-6个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整合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和修正;3、第三阶段(7-9个月):将整合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进行实证研究,评估整合策略的有效性;4、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 定样本量和数据来源(预计用 时2周)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 告和论文初稿(预计用时4周 )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 和假设(预计用时1周)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 步分析报告(预计用时3周)
2022年1月
05
研究进度与时间安排
研究进度
2021年9月
完成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
2022年1月
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准备投稿
2021年10月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确定样本量和 数据来源
2021年12月
完成实验和调查,编写详细报告和论文初 稿
2021年11月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编写初步分析报告
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可能会存在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时遇到困难的情况。
部分教师可能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 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抵触心理 。
技术故障风险
教学内容与技术的融合 不当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可靠性,可能会出现教学 设备故障或网络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
如果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恰当,可 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应对策略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 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使他们 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学。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念
引导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他们的 教学观念。
技术路线
01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我国信息技术的教育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同时,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必需的,两者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两者,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两门学科有效整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和数学教育的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与互动关系;2. 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3. 总结国内外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整合研究的经验;4. 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5. 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整合教学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调查,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整合教学经验;通过实验法,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案例,并在实验中对其进行操作,收集实验结果数据;通过案例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其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将能够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为信息技术和数学教育的改进与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同时,也能够增强本专业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可行性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例如课程设置的重心、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升、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等方面。

本研究将从设计案例、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有关数据统计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观察的精准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结合其他文献调查中的实例分析来论证案例的可行性,从而使整个研究具有可行性。

六、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1月):针对选题进行文献查找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明确研究方向和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会一、立项通知: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下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二、课题背景介绍1998 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

同年12 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提出报告,汇报“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的理念、进展情况,获得有关领导的认可。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有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目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全国性的“课程整合热”。

课程整合与校校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一样,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利华分校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有关精神,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确定为我校的“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核心课题。

选择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认识: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关系到亿万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新课改进绵薄之力,发挥我校作为现代化示范初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3、我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2002年,我校被评为省首批现代化示范学校,2004又被市教育局授予课改学校实验基地铜牌,这些促进我校把整合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校也因此得益,成为一所热门学校。

本课题研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着提高教学效率。

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有的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供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地演示工具,课堂上热热闹闹眼花缭乱,使信息技术变成教学过程中的“高科技污染”,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和谐相处、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校从一所热门学校向品牌化学校发展。

二、课题界定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我们课题里主要指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

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它强调各自特征和继承性,在整合中并不丧失各自的特征。

整合是一种和谐,被整合对象要彼此适应这种和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在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日益普及,理论研究研究日益深入细化,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专着已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实践层面,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而且推出了大量的精彩的教学实例。

我校作为省级示范初级中学,十五期间的研究更加深入,着力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研究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学校被南京市教育局确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向各学科普及,推出大量成功案例,课题研究顺利结提,被评为优秀课题。

可以说学校在信息环境下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上已经总结了宝贵的经验,锻炼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而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每个个体可以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根据他们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

为了使学生建构知识的完整意义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主义采用以下的教学原则:(1)采用情境教学;(2)协作学习(支架式教学);(3)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自由与多样,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师传授,他们可以更加主动!五、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说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支持下的课堂更具有优势与活力;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激发;3、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突显开放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六、课题研究的变量1、自变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2、因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整合水平3、干扰变量:社会环境、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及态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等因素,会对本课题产生一定的干扰。

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尽可能避开突出的个体情况而研究老师的整体发展情况七、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我校所有老师八、学科范围以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为重点研究学科,课题研究辐射到化学、生物等学科。

九、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的素质。

让学生在新颖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上,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达到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教师整合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自我,成长为新一代科研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师生减负增效的新路,使我校成为一所品牌化的学校。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目前我校在整合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2)整合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3)整合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4)整合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十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法(1)调查目前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现状;(2)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与教学效果,搜集资料,了解情况。

2、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实例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4、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十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积极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整合方面的研究,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从课前备课、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等方面入手,改革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解决好主体和客体、手段和目的、预设和生成等之间的矛盾,力争使整合达到最佳结合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6月2006年4月: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如何进行此课题的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研究方案。

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我校在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撰写《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的调查及分析》(负责人:肖莉萍)2006年5月到6月:制定课题研究的活动计划,课题组开会学习讨论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负责人:王跃平)第二阶段:2006年7月—2007年7月课题组组织课题阶段实施,重点研究子课题2,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并从中选出部分向全市展示,撰写《整合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负责人:董秀明);摄制优秀实验课例录像;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

(负责人:赵晓燕)第三阶段:2007年8月—2008年4月课题组中期评估:分析第一阶段的材料与数据,写出中期实验报告与研究论文;进行中期评估、交流、研讨等活动。

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子课题3:在第一阶段研究探索的基础,吸取经验教训,加强理论指导,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撰写《整合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负责人:桑青),并向全校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