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肽类抗菌药物优缺点比较

合集下载

我院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我院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我院糖肽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我院临床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使用糖肽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病原学因素等情况,并汇总分析。

结果:124例糖肽类用药病倒中合理用药101例(81.4%),不合理用药23例(18.6%);联合用药有72例(58.0%),单一用药52例(42.0%);药敏结果用药89例,经验用药35例。

结论:本院虽已对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控制,但在联合用药和用药监护等方面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院方应加大管理力度,以延缓耐药葡萄菌的产生。

【关键词】糖肽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259-02糖肽类抗菌药物因抗革兰阳性菌疗效确切,抗菌谱窄,不易产生耐药性,被作为首选用于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所致的严重感染,但近年来因临床用药的长期不合理性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耐药球菌的不断出现,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甚至出现耐药基因的转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为我们敲响警钟,国家卫季委于2004年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把糖肽类抗生素作为“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由此可见糖肽类抗生素需从严控制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式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使用糖肽类抗生素的住院患者病历共124例,以期为监管临床应用糖肽类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院电子处方系统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各科室使用糖肽类抗生素的住院患者,共124例。

1.2 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抗菌药物种类、使用剂量、给药方式、原患疾病及用药目的、用药时长、细菌培养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参照卫季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标准[1]进行分析。

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细菌感染用药—糖肽类抗生素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感染途径,以及药物的药理和应用注意事项。

结论糖肽类药物在治疗妇产科细菌感染上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妇产科细菌感染用药糖肽类盐酸万古霉素【药动学】口服吸收不良,静脉给药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大多数组织和体液中。

静脉滴注0.5g和1g,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0~30mg/L和25~50mg/L。

分布容积0.43~1.25L/kg。

蛋白结合率约为55%。

半衰期平均为6小时(4~11小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可延长至7.5日。

药物经肝脏代谢,80%~90%在24小时内经肾以原形排泄,少量随胆汁和乳汁排泌。

【药理作用】糖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以高亲和力结合到敏感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阻断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而杀灭细菌。

此外,它也可能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并选择性地抑制RNA的合成。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菌株)、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包括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厌氧链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白喉杆菌、淋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粪链球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对多数革兰阴性菌、分枝杆属、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或真菌均无效。

【临床应用】1.适应证用于革兰阳性菌严重感染,尤其是对其他抗菌药耐药或疗效差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严重感染;亦用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的上述严重感染。

2.剂量与用法成人,口服给药,一次125~500mg,每6小时1次,治疗5~10日,每日剂量不宜超过4g。

静脉滴注常用剂量为每日2g,可分为每6小时500mg或每12小时1g。

每次剂量至少用60分钟以上的时间或不高于10mg/分钟的速度给药。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

糖肽类和新的抗MRSA药物如何选择

糖肽类和新的抗MRSA药物如何选择
对MRSA有强效,对VRSA亦有抑制作用。 成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适应症: 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新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贝卡星(Arbekacin) 是地贝卡星的1 位氨基被( S) -4-氨基-2-羟基丁酰化的新衍生物,由于立体障碍,不 易受氨基糖甙钝化酶侵袭,从而对更多的氨基糖甙耐药菌有作用。 抗菌谱:对MRSA 有强大抗菌力,为对MRSA感染活性最强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Oritavancin (Ly333328) 奥利万星(新型半合成糖肽类抗生素) Telavancin(TD-6424) Dalbavancin(BI397)是糖肽类A40926的二甲基氨基丙基酰胺衍生物,抗菌谱与奥利万星相似
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 (利奈唑胺)
链阳菌素类(Streptogramin):奎奴普丁/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tin(3:7混合剂:奎宁始霉素Synercid) 为链霉菌产物。链阳菌素对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快速杀菌作用,但对肠球菌只有抑制作用。奎奴普丁/达 福普汀与万古霉素对比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HAP,疗效相似[17],但FDA未批准其用于治疗肺炎或MRSA所致 感染,也未批准其用于MRSA或VRE引起的心内膜炎或骨/关节感染。
能抑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 TSST-1 ) 产生。 对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SA及MRSA对本品敏感,。 适应症:适用于MRSA与革兰阴性杆菌的混合感染。
抗MRSA药物(3)
新型抗MRSA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Ceftobiprole (BAL9141) 是一种新型对MRSA有效的广谱头孢菌素, 作用机制:对PBP2a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迅速地与之结合,形成一个具有 多位点结合的稳定的抑制复合物,同时对青霉素酶稳定。对PBP2a的完全 抑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抗耐药菌活性。 抗菌谱:无论对敏感菌还是对MRSA等耐药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糖肽类抗生素总结

糖肽类抗生素总结

糖肽类抗生素总结展开全文糖肽类抗生素也属于“飞机大炮”类人物,其种类远不及β内酰胺类那么多,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世纪50年代便有第一代糖肽类抗生素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对耐药的重症G 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具有强大的疗效,被认为是控制这些“顽劣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目前仍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菌株。

逢此乱世,第二代糖肽类抗生素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主要的糖肽类抗生素。

作者:李鸿政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它们直接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万古霉素1958年美国开始实用,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原研药来自礼来公司,商品名为稳可信,目前国内有很多仿制药。

其抗菌谱窄,仅对G 菌和部分厌氧菌有效,能有效对抗大多数G 球菌和杆菌,而对大多数G-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真菌均无效。

万古霉素很少产生耐药性,但近年已有报告分离出耐药菌株,虽然为数不多,但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用作治疗严重G 菌感染,尤其是MRSA和MRSE 等多种耐药G 菌株感染的首选药物。

一般静脉每日给药2 g,每12小时1 g(按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适量增减)[3]用于医院获得性或社区获得性MRSA肺炎的推荐疗程为7~21天。

也可口服,口服万古霉素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金葡菌引起)有显着疗效。

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包括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等,所以不宜与其他具有耳、肾毒性的药物合用(比如氨基糖苷类)。

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1]认为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万古霉素。

但也有专家[2]认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后半衰期明显延长,但峰浓度不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所以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停用万古霉素,仅需延长给药时间。

该药说明书则认为:肾功能损害者应慎重该药,因为排泄延迟,可能会造成药物蓄积,所以应监测血药浓度。

而第八版《药理学》未提及该问题。

斯沃与糖肽类说明书比较

斯沃与糖肽类说明书比较

替考拉宁等同与万古霉素,
也不能够与有耳毒性、肾毒性药物
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
利奈唑胺 与庆大霉素、氨曲南 可以同时使用。 利奈唑胺是可逆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所以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
说明书中药物禁忌症与临床安全性
万古霉素的禁忌症非常多,非常全面 的提示临床医生,如何来非常谨慎选 择病人来保护自己。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对万古霉素过敏者需谨慎用药 大剂量用药易导致血小板减少 建议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及 肝肾功能 如出现下列情况需监测 肾功能及听力 • 长期用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与肾毒性/神经毒性药物合用或序 贯使用 副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
安全性 警告 注意事项
药物相作用
预计不会与经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代谢的药物发 生相互作用。
万古霉素血液中浓度有要求: 25— 40ug / ml
替考拉宁血液中浓度有要求: > 10 mg / l 利奈唑胺不需要血液中浓度监测 20mg / 天 — 3000mg/天 常规:600mg q12h
正常成人患者推荐使用剂量的明确性?
——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
万古霉素个体给药剂量要求高,
随着年龄、体重、症状不同而不同? 必须> 60分钟,给药疗程不明确。 替考拉宁给药疗程不明确, 中度感染与严重感染定义不清?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
+ +
+
+ +
+
+ +
+
+ +
+
N/A (VanA) + N/A
+
N/A + N/A
与糖肽类比较(3)

糖肽类抗菌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糖肽类抗菌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糖肽类抗菌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分析糖肽类抗菌药物由链霉菌或放线菌所产生,其结构为线性多肽。

目前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

所有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有活性,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JK棒状杆菌、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链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等。

目前国内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的耐药率<5%,尚无对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报道。

随着糖肽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不合理滥用,耐药的金葡菌和肠球菌日益增多,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1糖肽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1.1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所致的重症感染包括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疗效确切又比较安全的抗生素。

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肺部感染,万古霉素为首选药物。

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MRCON和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包括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疗效确切又比较安全的抗生素。

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口服给药对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假膜性结肠炎有极好疗效。

1.2、替考拉宁替考拉宁有着和万古霉素相同的作用机理,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新的部分的合成过程。

本品通过肽聚糖亚单位中的氨基酸-D-丙氨酰-D-丙氨酸部分结分结合而起效应,这种结合将正常可被细菌细胞的延长和交叉一桥酸识别的部位"隐藏"起来。

这种结合抑制两个方面:形成细胞壁链的亚单位的生长或延长,将新建连接到细胞壁的最终穿越一桥步骤。

因此,细胞壁的整合和牢固遭到损坏,细菌生长停止,最后死亡。

替考拉宁对厌氧的及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活性。

敏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对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菌),链球菌,肠球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特菌,细球菌,JK组棒状杆菌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后者包括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和消化球菌。

替考拉宁对金葡菌的作用比万古霉素更强,不良反应更少。

临床诺酮类、环脂肽类、碳霉素、呋喃类、多粘菌素类、糖肽类等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及特点、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临床诺酮类、环脂肽类、碳霉素、呋喃类、多粘菌素类、糖肽类等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及特点、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临床诺酮类、噁唑烷酮类、环脂肽类、碳霉素、呋喃类、多粘菌素类、糖肽类等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及特点、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喹诺酮类1. 常用品种• 第一代:萘啶酸;• 第二代:吡哌酸;• 第三代: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 第四代: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新喹诺酮类:奈诺沙星、西他沙星。

2. 共同特点:①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作用;②体内分布广泛,组织体液内药物浓度高;③药物消除半衰期较长,可每日给药1~2次;④多数品种有口服及注射剂,使用方便;⑤不良反应大多较轻,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

3.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失眠、头晕、头痛;较严重:幻觉、烦躁、焦虑、抽搐、癫痫样发作;• 肌肉骨骼系统:不用于<18岁儿童;• 其他:肝肾功能损害、光敏反应、过敏反应等。

4. 适应症• 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腹腔胆道感染;• 伤寒的成人首选药物;• 耐药结核的二线用药。

5. 四代喹诺酮类特点抗菌作用:对G+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具良好抗菌活性;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作用增强;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增强了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作用机制:均衡作用于DNA旋转酶及拓扑异构酶IV,耐药性下降;药动学:莫西沙星、吉米沙星部分在肝脏代谢,莫西在体内代谢>50%,主要排泄途径为肝胆系统;半衰期长(7~14h),每日1次给药;适应症:有扩大,为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选用药物。

① 左氧氟沙星• 临床应用最多的喹诺酮类:单品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值)所有抗菌药第一;• 呼吸喹诺酮类:对肺炎链球菌具较好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低:96%肾脏排出,老年人需要剂量调整。

② 莫西沙星• 近年来临床应用上升快;• 对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属、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为目前临床应用的喹诺酮类中最强• 主要经肝脏代谢排出;• 适用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腹腔感染。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篇“看药”之道3——抗菌药物概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常见用药疑问MRSA肺部感染,利奈唑胺更有优势吗?选药要考虑哪些方面呢?目录CONTENTSPART 03 多黏菌素PART 02 四环素及甘氨酰环素类PART 01 糖肽类、噁唑烷酮类PART 04 磷霉素、呋喃妥因PART 05 硝基咪唑类作用机理及包含的品种(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利奈唑胺多黏菌素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核糖体保护蛋白-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机制靶位结构的改变✓主动外排泵-四环素类交叉耐药、替加环素耐药渗透屏障作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粘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机制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MSSA (14237株)与MRSA (7327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T M P -S M Z 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MSSA 用苯唑西林、头孢唑啉杀菌作用更强%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2280株)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521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1020304050607080901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利福平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T M P -S M Z 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要注意排除污染%糖肽类、噁唑烷酮类抗菌谱102030405060708090100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株)和屎肠球菌(9885株)对抗菌药的耐药率(%)糖肽类、噁唑烷酮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万古霉素颜青等,临床药物治疗学-感染性疾病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共性:MRSA 、MRCNS 、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

磺胺类、四环素类、糖肽类

磺胺类、四环素类、糖肽类

糖肽类
glycopeptide
简介
• 所有的糖肽类抗生素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活性, 包括耐药葡萄球菌(MRSA MRSE等)、JK棒状杆 菌、肠球菌、利斯特氏菌、耐药链球菌、梭状芽 胞杆菌等致病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市的替考拉 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 优于前两者。万古霉素是由Micormick等于1956年 从一株东方拟无枝酸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一 种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问世后的前20年,由 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上市使用,万古 霉素仅作为保留药物,治疗由少数金黄色葡萄球 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使用很少。
分 类
四环素类
天然:
金霉素 四环素 土霉素
半合成: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美他霉素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四环素
作用机制
能特异性地与病原微生物核糖体30S亚基的 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置上 的结合,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影响细菌 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
• 抗菌谱广,对G+菌、G-菌(霍乱弧菌、布 鲁氏菌)、厌氧菌有效,对铜绿假单胞菌 和变形杆菌无效
作用机制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同,都是通过 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从而 使细菌细胞发生溶解。
分 类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临床应用
• 糖肽类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抗生素。不过 在临床上通常被用作经-内酰胺类抗生素 或其它抗菌药物治疗失败后才使用的最后 手段,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由MRSA引起 的严重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并被国际抗 生素专家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 的最后一道防线”和“王牌抗生素”。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防治(下)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防治(下)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防治(下)大环内脂类也是伴随我们很多年的一类抗菌药物,大环内脂类我们说前面那一代,如红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都是我们上一代人非常熟悉耳熟能详的一大类。

新的大环内脂类是以阿奇霉素为代表,还有克拉霉素。

新一类大环内脂和红霉素等和老一代比实际上它的抗菌谱没有明显的扩大,但是它优良化的是它的药代动力学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减少。

包括如胃肠道的刺激,血管刺激,就跟原来比是有一些改进。

大环内脂类药物的一个总的特点我也归纳一下,就是它的抗菌谱比较广,对于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支原体、军团体,军团菌等有效。

它还有一个特征也是它的组织穿透力极强,因为它是吞噬细胞的一个导向的一个转移,细组织中的一个浓度往往是血中浓度的数倍,甚至几十倍,那就是说哪里有感染,那可能我就会被吞噬细胞带到哪里去,这样它就弥补了它血甲浓度不高的一个缺点。

细胞内的浓度大于细胞外的浓度,有利于杀灭在细胞内繁殖病原体,如军团菌,新的大环内脂类它的药代动力学得到了改善,半衰期延长了,组织穿透力进一步增强,口服吸收比较好,减少了副作用。

以及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个发生。

如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我们现在如果说每天吃0.5 ,连吃三天之后,它的血药和组织浓度能够满足一周甚至到十天的一个使用,所以它这样也增加了一个用药的一个依从性,也是一个方便性。

大环内脂还有非抗菌的一些额外的作用。

第一部分就是说用来治疗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经常会出现的,如隐孢子虫病,弓形体病,分枝杆菌的感染,当然在我们的常态人群当中相对是低,还有一点提得特别多的就是大环内脂类对细胞的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如我们说绿脓,绿脓杆菌的治疗当中可以让它作为一个辅助用药,,用它来治疗生物被膜菌引起的一个慢性的感染。

还有就是说很多研究它有一个免疫调节作用。

所以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它有特殊的疗效,它已经被放到指南当中,所以被认为是源于其免疫调节的作用。

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糖肽类恶唑烷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粒细胞减低伴发热患者可采用氨基糖苷类联合β内 酰胺类
药代动力学
O 氨基糖苷类药物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 细胞外液,肾皮质浓度高,可进入内耳淋 巴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原型经肾排泄
耐药性
耐药机制: O 产生修饰氨基苷类的钝化酶,可出现交叉耐药性 O 膜通透性的改变,菌体内药物浓度下降 O 靶位的修饰,致使对药物的亲和力降低 O 对酶稳定性:依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
霉素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O 肾毒性 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者可产生氮质血症、肾
功能减退甚至无尿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依替米星 O 耳毒性 前庭功能障碍: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 耳蜗听神经损害: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 O 神经肌肉阻断 O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O ……
链霉素
糖肽类、恶唑烷酮类 及氨基糖苷类药物
糖肽类抗菌药物
本院品种
O 1956年从一株东方拟无枝酸菌的发酵液中分离 得到的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目前 临床上使用的糖肽类抗生素均为发酵产品。
三重作用机制
O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O 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O 抑制细菌胞浆中RNA的合成
O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是由一厚的肽聚糖层构成; 而革兰阴性菌在一薄的肽聚糖层外面还有一完 整的细胞外膜,可以阻止糖肽类抗生素渗透到 肽聚糖层
O 对由MRSA引起的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 炎、HAP等复杂性感染其谷浓度应达到1520mg/L,以保证达到治疗目标及提高临床 有效率
O 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成败与万古 霉素血药谷浓度高低有关
建议常规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适应证 患者:
1.应用大剂量万古霉素来维持血药谷浓度在 15-20mg/L并且长疗程患者

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的药理及临床评价

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的药理及临床评价

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的药理及临床评价
李扬;傅得兴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0(002)004
【摘要】替考拉宁(teicoplanin)为游动放线菌属发酵产生的一种杀菌性糖肽类抗生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主要对G^+菌及厌氧球菌有效。

消除半衰期为155-168h,肌注时为182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5%,不良反应比万古霉素少而轻。

对G^+需氧及厌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等是其敏感菌株。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李扬;傅得兴
【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新型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的产品特性与市场分析 [J], 陈炳英;林清强
2.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J], 邓晶晶;卫薇
3.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研究进展 [J], 夏振强;古勇;官家发
4.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J], 李天云
5.替考拉宁(Teicoplanin)一种可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菌感染的新的糖肽类抗生素 [J], 陈永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肽类

糖肽类

糖肽类抗生素:作用靶点在细菌胞壁成分D-丙氨酰-D-丙氨酸上。

糖肽类抗生素:代表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机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同,都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联,从而使细菌细胞发生溶解所有的糖肽类抗生素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活性,包括耐药葡萄球菌(MRSA MRSE等)、JK棒状杆菌、肠球菌、利斯特氏菌、耐药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致病菌。

临床使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市的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1 .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抗菌谱相似,但其作用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这两种药物对葡萄球菌、阳或阴性凝血酶、对甲氧西林敏感或抗药菌株及J K 组假白喉等显示相似的扰菌活性。

替考拉宁对链球菌( 包括肠球菌) 和棱状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是万古霉素的2 ~8倍。

替考拉宁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具有杀灭作用,而万古霉素则无。

来自正常供体或慢性肉芽肿病人的多形核细胞中也已证实这种结果。

替考拉宁同位素标记证实,其在人体多形核细胞内的浓度是细胞外浓度的 4 O ~8 O倍,药物经转运后仍具抗菌活性。

重大副作用:1)休克、过敏样症状(少于0.1%):因为可产生休克、过敏样症状(呼吸苦难、全身潮红、浮肿等),所以应留心观察,若出现症状则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2)急性肾功能不全(0.5%),间质性肾炎(频率不明):因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等重要的肾功能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定期检查,若出现异常最好停止给药,若必须继续用药,则应减低药量慎重给药。

3)多种血细胞减少(少于0.1%)、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频率不明):因可出现再障、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若发现异常则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4)皮肤粘膜综合症(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综合症)、脱落性皮炎(频率不明):因可出现皮肤粘膜综合症(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综合症)、脱落性皮炎,所以应留心观察,若出现此种症状则停止给药,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链球菌也有良好的作用,
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 球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对脆 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具有较高
的抗菌活性。其中对MRSA
的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和替 考拉宁相仿或略强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适应症的比较
适应症
皮肤感染 肺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骨髓炎 关节炎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1.林志青, 黄延玲, 黄萍, 等.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效果的 Meta 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 (11): 858-866.
观察项目
总有效率(%) 肺炎
药品名称
利奈唑胺
86.9 78.6 78.6
万古霉素
61.7 52.9 52.9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总清除率(%)
肺炎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79.2
77.3 80.6
61.5
53.6 70.8
林东昉、吴菊芳、张婴元、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G+感染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年1月20日第9卷第1期
最终纳入7个研究组、6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观察目
结论: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 对MRSA感染的治疗中,疗 效和治愈率方面,利奈唑胺 优于替考拉宁。但,不良反 应发生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 差异。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 优缺点比较
带教老师:谢英
抗感染专业学员:迪力夏提
参考文献:23篇 临床指南:8篇
药品说明书及中国临床医师药师用药指南 数据来源:CNKI、医脉通指南频道
1.比较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耐药机制
2.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3.抗菌谱及适应症 4.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录
Target side of antibiotices

排泄途径 分布
VB 血浆蛋白结合率
一日最大用量
PAE 给药速度
0.4g:0.2g
0.6g q2h
陈佰义, 管向东, 何礼贤.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1 版)[J][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8): 561-573.
抗菌谱的比较
万古霉素
对G+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金黄色
替考拉宁

肺脓肿
脓胸 腹膜炎 导管相关感染 脑膜炎






数据来自于各药物说明书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性比较
Vancomycin
Resistant genotype
VSSA
vanB、vanC1、C2、 C3
VISA
vanD、vanG
VRSA
vanA、vanB、vanC、 vanD、vanE、vanG
Rrsistant leveles
S
(μg/ml) ≤2
I
(μg/ml) 8-16
R
(μg/ml) ≥32
Vancomycin Teicoplanin
Lenazolid
≤8
≤4
16
≥32
≥8
-
对G+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结论:万古霉素和 替考拉宁在治疗G+ 的有效性和不良反 应发生率无明显统 计学差异。但是, 使用替考拉宁可以 缩短患者的住院天 数。
替考拉宁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他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 菌、链球菌、肠球菌、棒状杆 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枝梭状芽胞杆菌。
利奈唑胺[5]
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 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临 床分离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 性,包括MRSA、耐青霉素
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
球菌(MRSA)、肺炎链球菌(耐青 霉素肺炎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厌氧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炭疽 杆菌、放线菌、白喉杆菌、淋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粪链球菌 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G-杆菌、分枝杆菌、拟杆菌、立克次 体属、衣原体属和真菌对本品无效。
观察项目
药品名称
替考拉宁
358 80.16 44.1 86.12 18.16
万古霉素
400 80 39.8 85.23 22.92
病例数(人) 有效率(%) 治愈率(%) 微生物清除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1.石庆平, 丁峰, 刘雁, 等.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7): 535-539. 2.祖育娜, 许爱国.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4).
10.耐药性比较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第二十三版资料增刊
11.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监测 (2014年)
12.石庆平, 丁峰, 刘雁, 等.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7): 535-539. 13.祖育娜, 许爱国.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4).
药品名称 利奈唑胺 替考拉宁 有效率
耐甲氧 西林金 治愈率 黄色葡 萄球菌 感染所 微生物清除率 致的肺 炎 不良反应发生率
1.彭洋, 陈小凤, 毕嘉琦, 等. 1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比较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 Meta 分析[J]. Chin J Evid-based Med, 2013, 13(11): 1340-1346.
Linazolid
Mechenismis of Vancomycin、Teicoplanin
通过产生低亲和力和粘肽前体,是细菌的粘肽链末端 成分发生改变,D-丙氨酰-D-丙乳酸或D-丙氨酸-D-丝
氨酸取代D-丙氨酸-D-丙氨酸,从而改变了万古霉素的
作用靶点,产生耐药。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与G+结 合需要细胞壁肽聚糖末端的
1.分类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属于糖肽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属于恶唑 烷酮类抗菌药物 2.抗菌活性的靶点不一样。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结合在细菌细胞壁,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的死亡。利奈唑胺影响细菌生产蛋白质而 导致细菌死亡。 3.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机制基本相同,而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 还不十分明确。
小结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比较
PK/PD 万古霉素 4-6h 肾排泄 通常可以进入大多素组织,在血浆、 心包、胸膜、腹膜、腹水和滑膜液中 均能达到治疗浓度。但没有炎症的情 况下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0.43-1.25L/kg 30%-55% 15-20mg/kg:单次剂量不能超过2g,一 日最大剂量4g; 1-2h 10mg/min, 替考拉宁 0.3h;3h; 70-100h 肾排泄 皮肤、骨组织、肾、支气 管、肺和肾上腺中浓度较 高,但不能透入红细胞、 脑脊液和脂肪。 0.6-1.2L/kg 90%-95% 利奈唑胺 5h 65%肾排泄 血液、皮肤软组织、脂肪、 肌肉、骨关节、肺部、泌 尿道、中枢神经系统、腹 腔等 40-50L/kg 31%
最终纳入7个研究组、58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观察项目
结论:利奈唑胺
在治疗G+感染的 疗效和治愈率方 面优于万古霉素。 但是不良反应发 生率无明显 统计 学差异。
药品名称
利奈唑胺
73.1 79.7 78.2 9.9 19.5
万古霉素
70.7 75.6 68.7 9.4 18
有效率(%) 治愈率(%) 微生物清除率(%) 病死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李娟, 吕晓菊. 利奈唑胺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J]. 西部医学, 2009, 21(4): 667-668. 彭洋, 陈小凤, 毕嘉琦, 等. 1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比较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 Meta 分析[J]. Chin J Evid-based Med, 2013, 13(11): 13401346.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 support for consensus guidelines suggested targets[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52(8):
975-981. 4.李娟, 吕晓菊. 利奈唑胺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J][J]. 西部医学, 2009, 21(4): 667-668. 5.彭洋, 陈小凤, 毕嘉琦, 等. 1 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比较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 Meta 分析[J]. Chin J Evid-based Med, 2013, 13(11): 1340-1346. 6.陈佰义, 管向东, 何礼贤.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1 版)[J][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1, 30(8): 561-573. 7.谢永忠, 赵阳昱, 吴睿, 等.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15: 080. 8.王国建, 陈建. 临床治疗中利奈唑胺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 38(10): 730-735. 9.替考拉宁临床应用计量中国专家共识
VNR
D-丙氨酸-D-丙氨酸,干扰
细胞壁的形成并增加了细胞 壁的渗透性。同时,也会干 扰RNA合成,快速杀死细 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止专家共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止专业委员会[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0年5月第4卷第2期
Mechenismis of Linazolid
由细菌单个碱基突变和甲基转移酶的产生介导的。 另一些耐药机制尚不明确 利奈唑胺选择性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与 30S亚基结合点,组织70S复合物的形成, 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