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5短期经济波动(二):货币、利率与总需求

宏观经济学5短期经济波动(二):货币、利率与总需求
利率上升使投资需求下降,进而造成总产出的减 少。
21
5.4 利率、收入与总需求

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而AD曲 线向右下方倾斜。
22
5.4 利率、收入与总需求
图5-7 AD曲线的推导
23
5.4 利率、收入与总需求

AD曲线为什么会移动?
使IS曲线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各种因素,都会影 响总需求,使AD曲线发生移动。
5 短期经济波动(二): 货币、利率与总需求
1
5.1收入通过货币需求而影响利率: LM曲线

理解货币市场上利息率如何决定,是理解一个经 济能生产多少总产量的重要途径。
2
利息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的供给由中央关。
用M代表名义的货币供给量,P代表价格,M/P就 代表实际的货币供给量,被称为实际余额货币供 给。
8


案例分析:1982年美国经济衰退中的货 币政策

美联储决定采取货币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以控制 货币供应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
结果,美国经济社会中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则直 线上升。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货币的投机需求,同时也使投 资需求下降,进而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 然而投资的减少却造成了经济的衰退。
5.2 利率通过影响投资需求而影响收入 :IS曲线

利率是投资的机会成本。
利率低时,投资需求高,则收入高;利率高时, 投资需求低,则收入低。
13
5.2 利率通过影响投资需求而影响收入 :IS曲线
图5-4 IS曲线
14
5.3 利率与收入的同时决定: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lvin Hansen) 将产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结合在一起,考察利率与收入的同时决定 。 M Lr , y

《经济学原理:短期经济波动》

《经济学原理:短期经济波动》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一.菲利普斯曲线 1.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2. 总需求、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 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 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因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 动,所以它们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 动;
货币供给
物价水平
总需求 AD1
AD2
r1
2,支出增加 货币需求
MD2
r2 1,政府购买
AD3
4,挤出效应部分抵消 了总需求的增加

升0
MD1
央行固定货币量
货币量
增加总需求
0
产量
图:挤出效应
第34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6. 税收变动 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就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增税抑制了消费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动;
物价水平
长期总供给
P1 物价水
平变动 P2
不影响长期中物品与 服务的供给量
0
自然水平
产量
图:总需求曲线
物价水平
LRAS1990 LRAS2000 LRAS2010
货币供给增长 总需求曲线移动
技术进步使长期 总供给曲线移动
P2010
持续的通货 膨胀
P2000
P1990
AD1990
AD2010 AD2000
二.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1.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凯恩斯(及其许多追随者)认为,总需求的波动主要是因为非理性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 从原则上说,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对这些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情绪做出反应,从而稳 定经济; 2.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反对者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时滞; 3. 自动稳定器 ① 最重要的自动稳定器是税制; ② 政府支出也作为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经济中的波动通常称为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与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相对应的。

当真实GDP 增长迅速时,经济状况就比较好。

在这种经济扩张时期,大多数企业会发现,顾客很多,且利润在增长。

当在衰退时期真实GDP减少时,大多数企业经历了销售和利润的减少。

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真实GDP是最普遍地用于监测经济中短期变动的一个变量,因为它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最全面的衡量指标。

真实GDP既衡量了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价值,也衡量了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根据通货膨胀调整过的)。

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支出或生产波动的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是同时变动的。

当真实GDP 在经济衰退中减少时,个人收入、公司利润、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工业生产、零售额、住房销售额、汽车销售额等也都减少。

由于衰退是经济的总体现象,所以它们反映在宏观经济数据的许多来源上。

虽然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变动,但它们波动的幅度并不相同。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当真实GDP减少时,失业率上升。

因为当企业选择缩减其产品和劳务生产数量时,它们就会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大军扩大。

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1.古典经济学的假设(1)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衡量数量或相对价格的变量)和名义变量(按货币衡量的变量)。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
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27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总结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为: C=+ Y ( 0 < <1 )
家庭的消费水平由当前绝对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 家庭的消费水平由自发消费部分和引致消费部分组成;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支出也增加,但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小
APC大于MPC
23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曲线
C
储蓄S
C
=C(Y)
B
C DE F G
A
消费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 率值,为该点的MPC值;
45º
o
消费C
消费曲线上点与圆点的连 线斜率值,为该点的APC 值。
Y
24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一般消费函数:
C = C( Y) ( dc / dy > 0 )
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
C=+ Y ( 0 < <1 )
19
2.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c = + y ( 0 < <1 ) 自发消费 y 引致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宏观经济学
1.3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产出决定的基本原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
律”
AD
AS1 AS2
AS AD1 AD2

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解释

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解释

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解释宏观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总体水平在长期内发生的系统性变动,包括经济增长与衰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这些波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学理论用以解释这些波动现象。

一、供求失衡供求失衡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商品和劳动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失衡时,就会对经济产生波动。

例如,在一个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企业的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经济可能会面临通货膨胀等问题。

供求失衡可能由于外部冲击、政策变化、市场失灵等原因引起。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货币供应量过多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进而加剧经济波动。

相反,当货币政策过于紧缩时,货币供应量不足可能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支持,抑制经济增长。

同样地,财政政策的松紧也会对经济波动产生直接影响。

三、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是指来自国际市场、政治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贸易战争等因素都可能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等也可能引起宏观经济波动。

外部冲击通常是无法预测的,并且往往对经济产生较长期的影响。

四、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需求下降,从而引起经济结构调整。

同时,技术进步也可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在技术进步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可能给某些行业带来冲击,导致就业问题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进而引起宏观经济波动。

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学派等。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

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重要经济指标。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它关注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和驱动因素。

主要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等多种理论模型。

这些理论试图解释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商业周期理论商业周期理论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它认为经济活动受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周期性的波动。

此外,也有实物周期理论和新兴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等,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起伏。

3.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旨在分析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情况。

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因素。

此外,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干预政策来修正市场失灵问题。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政策手段。

在经济增长疲弱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开支来刺激经济活动。

而在高通胀的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一种政策手段。

一般情况下,央行会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指国家采取的对外汇市场的政策和调控措施。

它涉及到汇率政策、外汇储备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

外汇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具有重要影响。

4.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主要针对经济结构问题,目的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来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质量。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荣真真【摘要】摘要:宏观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因素交织在一起并且相互作用,现代宏观经济学主要依据工资和价格调整进度来界定长期和短期,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决定,运用不同模型分析长期和短期问题,从长期和短期视角考察宏观经济学政策效应,并试图通过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方法兼容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分歧。

【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1【关键词】宏观经济学;长期;短期1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划分整个经济范围内的各种宏观经济现象是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产生的,宏观经济学以经济主体决策为背景,通过分析产品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国际市场的各自特征及相互联系,考察当经济环境发生外生性变动时以上市场的变化特征和相互作用,从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产生的缘由,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经济政策。

因此,宏观层面上市场特征的界定成为理解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关键。

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认为,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诸如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而价格粘性适用于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分析。

进一步而言,区分宏观经济的长期和短期问题,在于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动时,工资和价格是否实现了充分调整。

能够完成充分调整的情况,称为长期问题或长期假定分析场合;未能实现充分调整的情形,称作短期问题或短期假定分析场合。

2 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决定因素2.1 产出的决定因素。

在长期,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它们可以充分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充分就业,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产出总处于潜在水平,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在短期,由于工资具有粘性,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工资不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随着实际工资的下降,企业将雇佣更多的工人,并增加供给量。

菜单成本等原因的存在使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

工资和价格在短期的粘性特征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2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众多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

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

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一、经济周期的衡量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认为是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GDP的增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

我们由GDP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DP=C+I+G+NX。

因此,GDP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GDP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

短期经济繁荣的时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GDP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函数: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3%-2×失业率的变动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通常下降2%。

短期中,失业率和GDP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研究GDP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

在GDP核算中,我们知道GDP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的分析中,GDP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

二、短期经济的假设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上。

宏观经济学假设,在长期,经济中的价格是具有弹性的,很灵活,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

腹有诗书气自华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奥肯定律(Okun ’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

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经济活动在短期和长期内的波动情况。

短期经济波动主要指的是经济周期中的景气与衰退阶段,而长期经济波动则更多关注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化。

短期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的核心特征之一。

在短期内,经济波动主要受到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需求方面,消费支出、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因素都会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供给方面,生产率、劳动力市场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也会对经济波动起到重要作用。

在经济周期中,景气阶段通常伴随着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加和物价上涨等现象。

这时,人们的消费意愿增强,投资活动也相对活跃。

然而,过度的需求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引发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阶段通常伴随着消费减少、投资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等情况。

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波动,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与短期经济波动相比,长期经济波动更多关注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长等因素。

经济结构变化则涉及到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

长期经济波动的研究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经济增长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创新、提高教育水平和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应该关注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以适应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变化。

总之,宏观经济学的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短期经济波动主要涉及经济周期中的景气与衰退阶段,而长期经济波动更多关注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

研究经济波动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短期经济波动理论:AS-AD模型

短期经济波动理论:AS-AD模型

1总需求减少
LRAS
SRAS1
SRAS2
P1
A 3. 总需求增加, 总供给减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2. 价格下降
P2
F
6. 总需求增加
4. 总供给增加
AD1
5. 价格下降
G
P3
AD2
4. AS-AD模型的应用:经济波动与稳定性政策 当我们关注宏观经济表现时,已经能够了解到,无论是哪种因
素引起宏观经济变化,都是通过总供给或者总需求发力的。 历史上总需求方面冲击: 朝鲜战争之于美国和日本, 越南战争之于美国和日本 放开计划生育限制之于中国(可能) 历史上总供给方面的冲击: 石油危机下的滞涨 新经济 911恐怖袭击
SRAS
一般出现在接近充分就业的时候 或者时间较长
C B A
总产出, Y
SRAS 2 情形下的产量决定 随着总需求的变化,价格与 价格,P 产量都会调整
F
LRAS SRAS
E AD2
AD1
Y*
总产出, Y
SRAS的总结:常规的SRAS是什么样?
常规而言,SRAS曲线是上述情形的组 价格,P 合;
• 短期总供给曲线讨论在价格未充分调整时一般物价和总供给之 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各种可能性
SRAS 1:水平的情形
当经济极度萧条时,在给定的价格下,企业供给根据 需求增减而不调整价格
或者在极端的时期
SRAS 1 情形下的产量决定
SRAS 2: 倾斜的情形
随着价格的提高,总供给增加
价格,P LRAS
SRAS1
P1
E
AD1
3.2 长期均衡如何实现?从短期到长期
1总需求减少

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的理论解释

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的理论解释

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的理论解释经济波动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

它们对企业、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和就业水平都有重大影响。

短期和长期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其理论解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和非规律性。

短期经济波动通常被称为“商业周期”。

这是指经济系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的循环性波动,包括经济衰退、复苏、繁荣和高峰。

短期波动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主要包括总需求、货币政策、制度变化和外部冲击等因素。

总需求波动是短期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取决于消费者支出、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因素。

当总需求增加时,经济将迎来繁荣期;而总需求下降时,经济衰退就会到来。

货币政策也是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

如果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升高,信贷紧缩,从而抑制消费者支出和投资。

反之,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会刺激经济增长。

制度变化也可以引起短期波动。

政策变化、税收改革和法律变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消费者的支出行为。

这种波动在政府政策调整期间通常更为明显。

外部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它们通常是由自然灾害、战争、恐怖主义等造成的,可以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这些冲击会直接影响生产力和供给,从而改变了经济的状态。

相比之下,长期波动更多关注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

长期波动是指经济系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下的变化。

它主要受到资本积累、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变化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资本积累是长期波动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经济体通过投资来积累资本,并通过扩大生产能力和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资本积累的背后,是投资者对未来利润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技术创新也是长期波动的重要驱动力。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力、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例如,工业革命中的机械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中的计算机化,都引发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

人力资源的变化也能够导致长期波动。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或整个世界经济系统的总体表现和决策制定的宏观层面。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理论。

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经济长期趋势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的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最终由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技术进步则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另外,经济增长理论还包括其他理论,如内生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这些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并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指导。

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是研究经济短期波动的理论。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反复波动的现象,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周期,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周期理论。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需求方面的决策引起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周期,并提高总需求,稳定经济。

三、货币理论货币理论是研究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理论。

货币在经济中起到了三个主要的功能:作为交换媒介、计量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影响非常重要。

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会对利率、支出、就业等产生影响。

货币理论包括数量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等。

其中,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物价呈正相关关系,货币需求理论则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因素。

货币理论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们分别研究经济的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还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4.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4.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 22/25
宏观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本节内容
一、菲利普斯曲线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供给的冲击 四、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
23/25
四、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牺牲率 理性预期
1、是否可以同意通过理性 、 预期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 预期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一定都是坏的 、 如果不是, 吗?如果不是,请举个例子 3、你认为政府应该把抑制 、 通货膨胀还是提高就业率? 通货膨胀还是提高就业率?
• 1960’ 实践证明了菲尔普斯曲线
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
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终将回到正常率或自然率。 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终将回到正常率或自然率。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 13/25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
14/25
3、菲尔普斯曲线失灵
• 1958 • 1968 菲尔普斯-菲尔普斯曲线 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 菲尔普斯 自然率假说
初级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短期经济波动
N. 格里高利. 曼昆 《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 (第四版) 曾叶丽 huasheng12@
本章我们将学习到:
• 第一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 • 第二节 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 第三节 总需求的IS-LM模型 •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 第五节 经济周期理论(#)
P


1、扩张性政策 使经济沿菲尔普 斯曲线向上移动 ……

高预期通货膨胀时期的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低预期通货膨胀时期的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探究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律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探究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律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探究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律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和发展的学科,重点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的变化和影响。

宏观经济学包含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学理论。

1.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其中,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长期的投资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货币理论货币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主要关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影响。

其中,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呈正比关系,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3.生产总值理论生产总值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生产总值理论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政策。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方式,它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发展,旨在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另一种方式,它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收入来影响经济发展,旨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波动等。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产业政策包括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支持和引导等。

三、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的作用。

1.促进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产业政策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促进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2.维持经济稳定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也是维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从而保持经济稳定。

08 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08 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P AD0 AD2
AD1
政府购买支出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
O
Y
四,总供给曲线
因为价格水平的变化对于实际GDP 因为价格水平的变化对于实际 总需求)具有三种不同的效应: (总需求)具有三种不同的效应: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 利率效应 -国际替代效应 国际替代效应
A,财富效应 ,
用货币衡量的 名义财富不变
P AD Y
实际财富
C
P 与 Y 反方向变动.
B, 利率效应 ,
(2)构成总需求的消费和投资 )
A,消费 , Ⅰ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数量与人们的 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即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 如果我们以 代表消费,以Yd代 代表消费 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 = C(Yd) 表示关系:↑(Yd ) 表示关系: ↑C
第八章 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关于经济波动的几个事实 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 经济波动的解释
第八章 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 关于经济波动的几个事实 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 经济波动的解释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区别宏观经济学的长期和短期, 区别宏观经济学的长期和短期, 关键在于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动时, 关键在于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动时, 价格(包括工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格(包括工资)是否实现了比较 充分的调节. 充分的调节.
B,投资 ,
Ⅰ投资的含义 投资( 是指资本的形成, 投资(I):是指资本的形成,即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 包括厂房,设备, 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新住宅的增 加.

宏观经济学第十九章__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解读

宏观经济学第十九章__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解读

图19-2 IS*曲线
3.货币市场与LM *曲线 与封闭经济一样,开放经济的LM曲线可从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入手。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假设,即小型开 放经济中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w,可得开放经济的LM方程式即LM *方程式如下:
M L r ,y w P 根据LM *方程式可得出开放条件下的LM *曲线,如图19-3所示。图19-3中,LM *曲线与横轴垂直。LM *曲线之
图19-9
作为一种总需求理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可以发现,除物价水平变动外,任何改变均衡收入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给定价格水平,增加收入的 政策和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给定价格水平,减少收入的政策和事件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9.3 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回顾 一、名词解释 1.浮动汇率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研] 答: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其中,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 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是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 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外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求,而任凭汇率 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动而变动。这意味着: (1)本币的汇率会自动地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调整到相一致的状态,即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自动
M L r ,y LM *曲线 w P 小型开放经济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推导出来。如图19-9所示,当价格的P数值为P1时,蒙代尔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消费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凯恩斯将收入分为两部分: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税收后的收入,而不可支配收入则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利息、租金等。

凯恩斯认为,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即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自发性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会提高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活动。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然而,凯恩斯消费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消费者具有理性的预期,但实际上,消费者可能受到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理性。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动,而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口结构等。

尽管如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可以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凯恩斯消费理论自提出以来,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多种消费理论模型,如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

第七讲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

第七讲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

二、国民收入账户
国民收入账户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提供了有关一国 宏观经济活动最重要指标的度量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GDP)是国民收 入账户中最重要的总体经济活动衡量指标。
GDP: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一国经济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期生产总值。
由于NDP 扣除了GDP中自然资源、土地、劳工死伤以及 环境成本,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一国经济的净附加值。
在实际应用中,它可以减少低效行为。例如,中国煤炭储 量有限,本应尽量节约使用,但是在以GDP作为考核指标的情 况下,地方政府挖煤越多,其政绩越显著,对它也就越有好处。 而若是以NDP来考核,就可以减少这种反向刺激。
1、自然禀赋因素
自然因素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制约作用。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提供的作为生产过程投入品的资源,如 耕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富国之所以富裕,具有相对幸运的含义。 例如美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家。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与经济增长也具有联系。
曾经有经济学家注意到:除了很少的几个例外,被陆地包 围而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而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 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会上存在悬殊的差异。
同时,无论是温带地区可是拥有海岸线的国家,仍有不少 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因此,自然因素是对经济增长具有某种影响,但是把发展 的比较差距主要归结为客观原因的自然决定论或地理决定论是 不正确的。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更为重要变量,是人类社会不 同程度可以控制和选择的可变因素,其中通常包括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形成、对外开放程度等常规因素。
因此,中国应该转变其经济产出的核算方式,而使所有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第01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第01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

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

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个泛指的总量概念,前一章所提到的 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将其总量看作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在了解均衡国民收人(也就是实际GDP)的决定过程之前,我们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国的总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生产了多少?谁会从生产中获得收人?工人的报酬是多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是多少?家庭购买了多少消费品和服务?家庭和企业购买了多少投资品?政府购买了多少公共物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等? 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生产的水平与意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支出水平相等?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下经济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众多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

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

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经济周期的衡量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认为是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GDP的增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

我们由GDP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DP=C+I+G+NX。

因此,GDP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GDP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

短期经济繁荣的时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GDP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函数: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3%-2×失业率的变动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通常下降2%。

短期中,失业率和GDP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研究GDP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

在GDP核算中,我们知道GDP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的分析中,GDP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

、、短期经济的假设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上。

宏观经济学假设,在长期,经济中的价格是具有弹性的,很灵活,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

在短期,许多价格是“黏性的”,往往固定在某个水平上,不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及时的调整。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假设,是因为在短期内,经济做出调整价格的行动是要付出成本的,比如受到合同的限制,以及改变价格标签提高成本等。

在现实经济中,频繁改变价格的商品也是占比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隔很长一段时间才调整一次价格,比如说隔一年调整1次。

当价格具有黏性时,经济的运行会很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产出也取决于经济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需求又取决于很多因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企业对新投资项目盈利的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需求,需求又影响经济在价格为黏性的时间范围内的产出,所以,价格黏性就为这些政策为什么对稳定短期经济可能有用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一)总需求总需求(AD)是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

根据货币数量论,MV=PY公式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 为产出量。

如果我们假设货币流通速度V是常数,货币供给M由中央银行固定,那么该方程得出了价格水平P和产出Y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即价格水平P越高,产出Y越低;反之价格水平P越低,产出Y水平越高。

价格水平,P总需求,AD收入,产出,Y图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下方倾斜,因为一旦PY是固定的,如果P 上升,Y必定下降。

这种数学关系背后的直观感受可以做如下理解:由于我们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所以货币供给决定了经济中所有交易的货币价值。

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每次教育都需要更多货币,因此,交易次数减少从而产品与服务的购买量必定下降。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以上是从直观的感觉对总需求曲线做了一般性的解释,从理论上,我们将建立IS—LM模型,来说明在任何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什么因素决定了国民收入。

其中,IS代表投资和储蓄,它描述了产品和服务市场上的情况;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它描述了货币市场上的情况。

由于利率既影响投资,又影响货币需求,所以,正是这个变量把IS—LM模型的两个部分联系起来。

该模型说明产品和货币两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从而决定短期中国民收入的水平。

1、IS曲线为了建立IS模型,我们先从凯恩斯交叉开始,逐步推导出IS曲线。

(1)凯恩斯交叉凯恩斯认为,短期中,经济的总收入主要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支出计划决定。

人们希望支出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的产品与服务就越多。

企业卖出的越多,它们选择生产的越多,它们雇佣的工人越多。

计划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实际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

实际支出和计划支出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企业可能因为销售与预期不一致而进行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现在假设经济是封闭的,没有净出口,我们把计划支出用PE表示PE=C+I+G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其中,消费可以进一步分解为C=C(Y-T)T:税收,Y-T表示可支配收入。

如果我们把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作为外生固定变量,即可以绘出计划支出函数图。

在投资、税收和政府购买是固定的情况下,PE是由消费来决定,而消费又是总收入Y的函数,因此PE由总收入来决定。

凯恩斯交叉的另外一部分假设是,当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由GDP的核实可以知道,实际支出等于总收入Y,即:经济均衡时,实际支出=计划支出;Y=PE由此可以得到凯恩斯交叉曲线。

支出计划支出PE实际支出Y5Y2均衡收入Y1收入、产出,Y图2:凯恩斯交叉图当计划支出PE小于生产Y时,企业销售的要低于其生产的,企业把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加入到其存货的存量中。

存货的非计划增加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和减少生产,这些行为减少了GDP。

这种非计划的存货积累和收入下降过程一直持续,直到收入下降到均衡水平为止。

反之,计划支出PE大于生产Y时,企业要通过减少存货满足高的销售水平。

存货减少促使企业雇佣更多工人和增加生产,GDP上升,经济趋向均衡。

(2)IS曲线的建立在假定投资(I)、税收(T)和政府购买(G)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凯恩斯交叉曲线说明了消费计划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放开投资(I)是固定不变的假设,可以推导出IS曲线。

在宏观经济中,计划投资取决于利率r。

可以用公式表示:I=I(r)由于利率是为投资项目融资而借贷的成本,利率的上升降低了计划投资,因此投资函数向右下方倾斜。

当利率上升时,计划投资I减少,减少幅度△为I。

由凯恩斯交叉曲线可以知道,当计划投资降低时,计划支出曲线PE向下平移△I距离,在新的均衡点,计划支出等于实为Y。

可以由图2看出。

反之,际支出,总收入Y降低了,下降幅度△利率的上升,导致计划投资的增加,计划支出曲线向上平移,总收入Y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率和总收入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IS曲线。

利率,rr1r2IS曲线Y1Y2收入、产出、Y图3:IS曲线2、LM曲线LM曲线描述了货币余额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建立LM曲线之前,先考虑货币市场均衡情况。

(1)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利率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具体来说:在货币的供给上,假设短期中货币供给量M是不变的,它是一个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由于短期中价格P具有黏性,所以,实际货币供给余额M/P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在短期在货币余额的供给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在货币的需求上,流动性偏好理论假设,利率是人民选择持有多少货币的决定因素。

其原因是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是你把一部分资产作为不能生息的货币而不是作为生息的银行存款或债券所放弃的东西。

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想以货币形势持有的财富更少了。

货币余额的需求为:M/P=L(r)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更高的利率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

货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确定了货币供需均衡时的利率。

如果利率高于均衡水平,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大于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持有超额货币供给的人就会力图把他们的部分不能生息的货币换为生息的银行存款或债券,银行和债券发行者面对超额的货币供给,选择降低利率。

反之,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导致货币需求超过货币供给,人们就力图通过出售债券或从银行提款而得到货币。

未来吸引资金,银行和债券发行人的反应是提高它们所提供的利率。

最终,利率达到均衡水平。

(2)LM曲线的建立在宏观经济模型中,收入水平Y影响货币需求。

当收入高时,支出也高,因此人们进行更多使用货币的交易。

这样,更高的收入意味着更高货币需求。

从而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可以改写为M/P=L(r,Y)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量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

当货币供给不变时,总收入Y增加,在给定的每一个利率水平上,货币需求量比总收入为变化时都增加了。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超额的货币需求量,导致储户提取存款和卖出债券以获取货币,银行和债券发行人为了吸引资金,最终提高利率。

利率的提高,减少了超额货币的需求量,偏向于高利率的资金会回到银行和债券发行人手中,减少了货币需求,最后使得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实现平衡。

r2r23、LM 曲线 概括了货币 市场均衡的 变化r1r1M/P Y1 Y2a 、实际货币余额市场b 、LM 曲线图4:LM曲线3、短期均衡和总需求曲线根据以上分析,现在有了 IS-LM 模型。

这个模型的两个方程是:Y=C (Y-T )+I (r )+GISM/P=L(r,Y)LM这个模型把财政政策 G 和 T 、货币政策 M 和价格水平 P 作为外生变量而固定不变。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IS 曲线给出了满足产品市场的方程 r 和 Y 的结合,而 LM 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货币市场的方程r 和 Y的结合。

经济均衡是在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

在这个交点,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等于供给。

为了解释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我们考察价格水平变动和总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放开价格 P 固定不变的假设,其他外生变量依旧不变。

对于任何给定的货币供给 M ,实际货币余额取决与价格水平 P 。

由实际货币余额 M/P 可以知道,当 M 固定,价格P上升时,实际货币余额下降。

更低的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使LM曲线向上移动,从而提高了均衡利率并降低了均衡收入水平。

由于可以看出价格P和总收入Y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AD曲线概括了P与Y 之间的关系ADY2 Y1 a、IS-LM模型 b、总需求曲线图5:用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4、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影响(1)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曲线当中央银行突然增加货币供给,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实际货币供给增加,M/P曲线右移,利率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