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

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

五、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做法表附录D-4

xxxxx房项目--设计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表

设计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及透明屋顶做法表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结构设计方案说明

结构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区,位于XX街路南,XX路东,地块总用地面积1A3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13A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A1A00平方米(其中金融科技服务平台A300平方米,科技资源服务平台A50平方米,创新孵化服务平台A50平方米,配套服务A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A0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场A00平方米,半地下绿地覆盖商业A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B层,裙房商业2层。 二、设计依据: 1、本项目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2. 本项目依据国家及XX省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依据的规程规范主要有: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J186-2010 (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规程》 (12)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竖向荷载 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楼面活荷载取值如下: 4.地震作用 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5.风荷载 本项目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均采用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取为B类。由于建筑单体距离较为接近,确定风荷载取值时,需考虑相邻建筑干扰效应的影响。 6.其他荷载及作用 基本雪压为0.40KN/m2(100年一遇),与或荷载不同时考虑。温度作用考虑计算温差+30度/-30度。地下室人防区域按照平战结合的人防设计考虑设计荷载取值。本工程人防为核5常5,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或甲类人防物资库。 7.场地条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6)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8)极震区: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12)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引起的结构运动; (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 (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 (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 (21)设防烈度 (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 (24)鞭梢效应;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分析 提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展开了分析,对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薄弱的部位作了详细的概述,并给出了一系列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建筑抗震设计成为了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经验,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抗震的性能,以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的破坏。 1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薄弱部位 1.1 从震害中找出结构薄弱部位 某次地震中,多层混凝土框架教学楼的倒塌,使我们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地震现场的调查,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大致如下:6、7度区,底层柱上下端出现斜裂缝,并且柱头比柱脚更厉害。8、9度区,底层柱上下端保护层混凝土脱落,箍筋拉脱,柱心混凝土被压碎,纵筋压成灯笼状。二层柱端及底层梁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在地震中倒塌的框架结构,估计也是底层柱上下端先出现斜裂缝,最后被折断的,只不过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不难判断:框架结构薄弱层在底层,底层柱是薄弱构件,底层柱的上下端是最薄弱的部位。震害同时表明:在底层柱中存在某些比较薄弱的柱,地震作用下,这些柱的柱端首先出现斜裂缝,最先形成塑

性铰,使整个结构内力重新分布,导致底层柱逐根被击破,引起连续倒塌。 1.2 从结构分析中确定结构薄弱部位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有其特性,与带有剪力墙的其他混凝土结构相比,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变形能力强。对抗震有利的是吸收地震总能量少,不利的是抗侧力能力差。框架唯一的竖向构件——柱的侧向刚度比剪力墙的墙肢小得多,比梁板组成的楼层平面刚度也小很多。地震通过地层土晃动框架楼房,刚度大而且质量集中的各楼层就会前后左右来回移动,产生楼层水平地震剪力,这些力由梁传给柱。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是各楼层按一定的振型和周期往复侧移。柱本身刚度较小,其竖向变形被动地随各楼层。梁属于楼层的一部分,变形较小。框架的水平地震力和侧移变形主要来自梁板,而抗侧力和侧移主要靠柱。在结构分析中,若忽视板对梁刚度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一起现浇的梁板。相对于梁来说,柱是薄弱构件。因此,“强柱弱梁”便成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框架结构底层柱托起整栋楼房,除了承受整栋楼全部垂直力外,还要承受地震产生的水平力。结构分析显示:底层任何一根柱的轴力、剪力及弯矩都比上层柱大,底层柱比上层柱更容易被破坏。底层柱上下端弯矩最大,成为整个框架结构内力最大的部位,也就是最薄弱的部位。不难理解:为什么地震时,首先出现裂缝的总是底层柱上下端。各楼层抗剪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抗剪承载力最小,验证了底层是抗震薄弱层。底层柱既是框架结构抗震的“中流砥柱”,又是薄弱

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一、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二、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四、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五、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六、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七、资源配备计划 八、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九、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十、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十一、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和施工总平面图 十二、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应用 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一、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有关技术规、规程和相关文件。 (2)依据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施工能力、施工机械设备、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及现场勘察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施工;主体工程与附属、辅助工程施工相结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科学组织,平行作业;全面展开,均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及窝工、待工现象,确保施工连续、均衡、有序的进行。 (3)贯彻多层次技术结构和技术措施,在施工组织中,利用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促进技术进步。 (4)严格施工管理,开展创卫生产,从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慎重考虑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5)因地制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三、编制目的 为本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并确保能够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四、质量控制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合格,达到国家最新验收规标准。 五、建设工期目标 我公司经过精心组织、合理调配,确定本工程工期为70日历天。

09J908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局部

09J908-3: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 本图集就是根据国家建筑节能设计相关规范、标准编制的,并由国家建筑节能设计相关规范、标准的主编单位编制与审查。本图集作为节能标准、规范的具体做法与延伸,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材料参数取值与节能计算方法。适用于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质检人员及工程建设单位使用。 本图集结合不同气候区节能设计的特点,主要编制了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中墙体、楼地面、屋面、门窗幕墙、建筑遮阳五大部分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并纳入涵盖各地区常用建筑材料的相关热工性能参数。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归纳,图集采用表格形式,供使用者迅速、准确地直接查取、选用。 目录 目录 1 总说明 3 墙体 墙体节能设计说明1-1 墙体的传热系数与热惰性指标限值1-2 粘贴EPS板外墙外保温1-4 粘贴XPS板外墙外保温1-11 粘贴PU板外墙外保温1-18 胶粉EPS颗粒浆料外墙外保温1-25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1-30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1-31 胶粉EPS颗粒浆料贴砌EPS板外墙外保温1-32 现场喷涂PU外墙外保温1-37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1-42 非透明幕墙-岩棉板复合外墙外保温1-42 非透明幕墙-硬泡PU复合外墙外保温1-48 增强粉质石膏EPS板外墙内保温1-49 胶粉EPS颗粒浆料外墙内保温1-53 轻质砂浆内外组合保温墙1-57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保温1-60 烧结页岩保温空心砖墙保温1-62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保温1-63 轻集料夹芯EPS板保温砌块墙保温1-64 夹心外墙保温1-65 隔墙保温1-71 夏热冬暖地区轻质砂浆内外组合保温外墙1-74 夏热冬暖地区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1-77 夏热冬暖地区EPS板外墙外保温1-80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1-81 SPS双向热反射建筑节能无机保温系统1-82 楼地面 楼地面节能设计说明2-1 楼地面及地下室外墙的传热系数与热阻限值2-2 架空或外挑楼板热工性能表2-5 层间楼板热工性能表2-8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热工性能表2-9 地面保温层厚度选用表2-10 地下室外墙保温层厚度选用表2-11

山东某工程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某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 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 LJA3—1—1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建筑面积约2394平方米。 本工程是由公司开发建设,砖混结构,六层带阁楼,标准层层高2.8米,总建筑高度为19.7米。 2工程特点: 2.1本工程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该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工期较短,三大材,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投入量相对较大。 2.2本工程为条形基础,控制好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2.3本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密度相对较大,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2.4控制好砌筑质量速度,强化提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的节奏,做好工序穿插,是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至关重要的环节。 2.5屋面砼、屋面保温、外墙和楼面防渗防漏,将是工程的重要环节,应格外引起重视。 2.6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正在该年度汛期高峰,重点抓好雨季施工的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制定可靠的工期保证措施和技术措施。 2.7保证结构质量安全,保证使用功能质量是施工的控制重点。 二、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目标。(附工程质量目标一览表) 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1认真学习领会掌握《公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市建委、市质监站有关公用建筑工程综合治理文件及培训班讲义容精神。 2.2建立以公司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质量处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控制宏观质量状况,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总负责人,项目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抓好质量管理,各专业工程师和质检员对工人操作过程的质量状况进行巡回跟踪检查,班组质检员对工人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从而形成专管成线、专管成网,人人都有质量责任和质量目标,严格而又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上下通力合作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3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在公司“以质求生”的思想指导下,对项目全体员工进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使大家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场上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自觉从本职工人做起,形成一个“人人为企业、全员管质量”的大好局面,推动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同时层层签定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同各级工作人员的收入挂钩,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 2.4按照本企业管理规定编写本工程质量计划,制定详细的创优计划,制定质量控制点严格实施,使分部分项质量有目标,有标准,把质量目标的实现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5强化质量技术工作,严格按照《规》、《规程》、《标准》组织施工和验收,做到施工按规,操作按规程,质量达标准,层层把关,一抓到底。各级质检人员和专业工程师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各项技术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检查落实情况,严格图纸会审,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做到先进合理切实可行,重要方案请专家论证,搞好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浅析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浅析 本文通过对建筑外围结构能耗的分析,从外墙、门窗及屋顶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进行节能设计的策略,以充分促进我国建筑业节能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标签:外围结构建筑节能设计 从实际中我们可以得知,建筑物的能耗通常是由冷风渗透,以及围护结构这两方面造成的。大量试验结构表明,住宅围护结构的能耗量要占到整个采暖热耗的1/3以上,其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关系到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和舒适性,对降低建筑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建筑围护结构本身就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那么就可以减少夏季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以及冬季室内传出室外的热量,从而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损失。 1 外墙节能设计 外墙在整个建筑外围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最大,50%的建筑节能中就有25%是通过建筑维护结构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的。在严寒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甚至可达30℃~60℃以上,墙面传热造成的热损失非常可观。因此,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阶段,我国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板、保温砂浆、聚氨酯(EPS,XPS)及墙体自保温四大体系。其中,聚苯板和保温砂浆的市场占有率较大,但保温性能相对较差,阻燃性能较差,且聚苯板的施工工艺也较为繁琐。聚氨酯保温性能较好,但传统的聚氨酯硬泡板材不适用于复杂立面的墙体保温。市场上新出现的聚氨酯现场发泡喷涂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憎水性,施工方便,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外墙体保温设计和无接缝施工。 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传统的单一材料的墙体已经渐渐淡出市场,而新型的复合墙体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正提倡使用新型复合墙体自保温系统和外隔热保温技术。新型复合墙体的主要原理为:用砖或钢筋砼做承重墙,并与聚苯板、矿棉、膨胀珍珠岩、加气砼等绝缘保温材料复合,以达到改善整个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目前,复合墙体有三种做法:①内保温,即将绝缘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内侧。这种方法施工工艺简单,是目前最为广泛的。②夹心保温,即将绝缘材料设在外墙与内墙中间,取得良好的保温性能,缺点是若无填充密实,则内部会出现空气对流现象。③外保温,即将绝缘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此种方法热稳定性好,但外保温材料要经得起日晒雨淋和冰冻的侵袭,从而对外保温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复合墙体良好地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点,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而且保温效果良好,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采用此种方法。我国要达到节能设计50%的设计要求,除部分需采用加厚的加气砼单一墙体外,使用新型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 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保温材料,新型墙体的使用外,还可以通过增加特殊构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 1.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地震烈 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参见教材第10面。 3.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 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 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 1.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 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 2.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 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 (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5.1 建筑体形和朝向对能耗的影响 建筑的体形及朝向对建筑物的能耗有着直接的影响。体形系数是单位体积的建筑外表面积,它直观反映了建筑单体外形的复杂程度。体形系数越大,相同建筑体积的建筑物外表面积就越大,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如室外气象条件、室温设定、围护结构设置条件下,建筑物与室外的换热量也就越多。国外的研究发现体形系数每降低0.1%,建筑能耗可以降低8~15 kWh/(m2·a)。 朝向对能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朝向的建筑物获得的太阳辐射热的差别,以及由朝向所引起的建筑物本身的通风状况。广州地区处于北亚热带,房屋“坐北朝南”是人尽皆知的良好朝向。这是由于太阳的运行规律使得这种朝向的房屋冬季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太阳辐射热,同时南向外墙可以得到最佳的受热条件,而夏季正好相反。但并不是说南向是建筑物的最佳朝向,由于在建筑设计中有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建筑外形、地形等)。并且理想的日照方向与最有利的通风方向常常不吻合,所以在朝向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建筑的整体情况,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5.2 建筑围护结构对能耗的影响 建筑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和屋顶,围护结构传热造成的热损失占有整个建筑热损失很大比例。所以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与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5.2.1 外墙保温 在没有实施节能相关标准之前,国家就已经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的出发,对墙材的使用进行限定,全面开展了墙材革新工作。1992年,广州市在全市范围内限制使用红砖,2000起又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2005年向禁粘跨越,全面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粘土烧结类墙体材料,大力推广轻质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广州地区夏季时间长,太阳辐射照度大,“西晒”现象严重。为解决“防西晒”问题,广州地区应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因此,要求节能墙体的热阻大、传热系数小、衰减倍数高、热稳定性好、蓄热能力大、室内温度波动小、室内热环境达到标准要求。而建筑物体形系数确定后,其外围护结构的面积也随之确定。要降低室内耗冷量,必须减小外墙的传热系数。由此可见,选用高热阻的节能墙体,对建筑节能、建立舒适的室内微热环境是有利的。 5.2.2 外窗节能设计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外窗的热工性能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和加剧建筑能耗最主要的因素。且由于窗户本身具有多重特性,使得其节能设计也成为最复杂的设计环节。对于广州地区而言,夏季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所以在广州,窗户遮阳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太阳辐射强度比较大的水平面和东西立面。因此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各个朝向的窗口遮阳系数有严格的限制(见表2)。 表2 夏热冬暖地区南区住宅窗口遮阳系数Sw 外墙 窗口的遮阳系数Sw 窗墙面积比Cz Cz≤0.25 0.25<Cz≤ 0.3 0.3<Cz≤ 0.35 0.35<Cz≤ 0.4 0.4<Cz≤ 0.45 重质墙体: K≤1.5 D≥3.0 ≤0.7 ≤0.6 ≤0.55 ≤0.5 ≤0.4 重质墙体: ≤0.8 ≤0.7 ≤0.6 ≤0.5 ≤0.5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1.有关工种提供的设计资料。 1.2.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1.3.设计参数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低于6度。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1.0。 基本风压:0.45kN/㎡, 基本雪压:0.45 kN/㎡, 1.4.楼面荷载取值: 客房、走廊 2.0 kN/㎡ 商场 3.5kN/㎡ 阳台 2.5kN/㎡ 厕所 2.5kN/㎡(4.0kN/㎡,带浴缸) 屋面(不上人)0.5kN/㎡ 屋面(上人) 2.0kN/㎡ 车库 4.0kN/㎡ 屋顶花园 3.0kN/㎡ 楼梯 2.0 kN/㎡(疏散楼梯3.5 kN/㎡) 特殊设备荷载按实际采用。其余未注明的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 二、结构设计 2.1.结构选型 a、高层住宅: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b、别墅、排屋:采用异形柱框架结构。 c、地下部分为大底盘结构地下室。 2.2.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本工程暂无地质资料,根据工程经验及周边建筑,暂定为桩加筏板基础。 2.3.人防:核六级、人防平战结合。 三、主要结构材料 3.1.砼:C15~40 3.2.钢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钢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起专)

河南工程学院 2017年秋《建筑结构抗震》期末试题 批次专业:2016年春季-建筑工程技术(高起专)课程:建筑结构抗震 设计(高起专)总时长:180分钟 1. ( 单选题 ) 下列哪种不属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本题 2.5分) A、P波 B、S波 C、L波 D、M波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罕遇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本题2.5分) A、2-3% B、20% C、10% D、5%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3. ( 单选题 )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本题2.5分) A、 2 B、10 C、32 D、100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0 4. ( 单选题 ) 下面哪个不属于影响土的液化的因素?()(本题2.5分) A、土中黏粒含量 B、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 C、土的密实程度 D、地震烈度和震级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 抗震设计原则不包括:()(本题2.5分)

A、小震不坏 B、中震可修 C、大震不倒 D、强震不倒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6. ( 单选题 ) 框架结构中布置填充墙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将(本题2.5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说不清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7. ( 单选题 )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本题2.5分)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 ( 单选题 )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本题2.5分) A、震幅 B、震级 C、频谱 D、持时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9. ( 单选题 ) 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本题2.5分) A、 B、 学生答案: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10. ( 单选题 )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本题2.5分)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基础的抗震设计。基础是实现高层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条件。我国高层建筑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地基梁形式,在基础梁的设计中,为充分发挥钢筋的抗拉性和混凝土的抗压性的复合效应,把设计重点放在梁的高度和钢筋的用量上,在钢筋的布置上采用主筋、腹筋、肋筋、基础筋、基础辅筋5种钢筋的结合。为防止基础钢筋的生锈,一方面采用耐酸化的混凝土,另一方面是增加钢筋表面的保护层厚度,以抑止钢筋的腐蚀。高层建筑基础处理的另一个特色是钢制基础结合垫块的应用,它是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柱与基础相连的重要结构部件。它的功能之一是使具有吸湿性的混凝土基础和钢制结构柱及上部建筑相分离,有效防止结构体的锈蚀,确保部件的耐久性。 钢结构骨架的抗震设计。采用钢框架结合点柱壁局部加厚技术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一般钢框架结构,梁和柱结合点通常是柱上加焊钢制隅撑与梁端用螺栓紧固连接。在这种方式下,钢柱必须在结合部被切断,加焊隅撑后再结合,这样做技术上的不稳定性和材料品质不齐全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遇到大地震,钢柱结合部折断的危险性很大。鉴于此,可以首先该结构的梁柱采用高密度钢材,以发挥其高强抗震、抗拉和耐久性。柱壁增厚法避免断柱形式,对二、三层的独立住宅而言,结构柱可以一贯到底,从而解决易折问题。与梁结合部柱壁达到两倍厚,所采用的是高频加热引导增厚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品质易下降的钢管经过加热处理反

而使材料本来所具有的拉伸强度得以恢复。对于地震时易产生的应力集中,柱的增厚部位能发挥很大的阻抗能力,从而提高和强化了结构的抗震性。 墙体的抗震设计。“三合一”外墙结构体系,首先是由日本专家设计应用的,采用外墙结构柱与两侧外墙板钢框架组合形成的“三合一”整体承重的结构体系。该体系不仅仅用柱和梁来支撑高层建筑,而是利用墙体钢框架与结构柱结合,有效地承受来自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荷载。由于外墙板钢框架的补强作用,该做法可以较好地发挥结构柱设计值以外的补强承载力。加强了对竖向地震力及雪荷载的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抗震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外墙板钢框架与内部斜拉杆所构成“面”承载与结构柱的结合并用,也提高了整体抗侧推力和抗变形能力。它的抗水平风载和地震力的能力比单纯墙体承重体系提高30%左右。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结构工程专项方案 目录 4.1柱、梁板、墙模板施工............................. - 4 -4.2梁柱接头......................................... - 5 -4.3剪力墙模板施工................................... - 5 -4.4楼梯模板施工..................................... - 5 -4.6 模板拆除 ........................................ - 6 -6.8直螺纹连接施工技术.............................. - 11 -6.8.4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 - 13 -

建筑结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机场路以北,秦淮大道以东地块,包含15#、17#—19#楼以及人防地库, 15#、17#~19#楼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类型为框架结构。15#楼地下1层,地上27层,建筑面积为12625.03㎡,建筑高度为80.10米; 17#楼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8636.14㎡,建筑高度为54.40米; 18#楼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8772.56㎡,建筑高度为54.40米; 19#楼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8728.92㎡,建筑高度为54.40米; 地下车库为部分人防地下室,地下一层,主要层高 3.25m、3.9m,总建筑面积为15170.3㎡,其中人防建筑面积为13737㎡。 建筑防水等级:屋面为Ⅰ级,种植屋面为一级;地下室为二级;地下室种植顶板及配电房、电信间防水等级为一级。 工程±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30.000m(地下车库为30.300m)。室内外高差为0.300米。 (1)建设单位:南京溧水亚东置业有限公司 (2)施工单位: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南京国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6)质量等级:1幢市优 二、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防裂度为7度,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混凝土强度等级(构造柱及圈梁采用C25混凝土) 1)地下车库: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建筑结构工程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结构设计概况 (2) 三、编制依据 (3) 四、模板工程 (4) 五、钢筋工程 (8) 六、混凝土工程 (15) 七、砌体工程 (19)

建筑结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机场路以北,秦淮大道以东地块,包含15#、17#—19#楼以及人防地库,15#、17#~19#楼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类型为框架结构。15#楼地下1层,地上27层,建筑面积为12625.03㎡,建筑高度为80.10米; 17#楼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8636.14㎡,建筑高度为54.40米; 18#楼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8772.56㎡,建筑高度为54.40米; 19#楼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8728.92㎡,建筑高度为54.40米; 地下车库为部分人防地下室,地下一层,主要层高3.25m、3.9m,总建筑面积为15170.3㎡,其中人防建筑面积为13737㎡。 建筑防水等级:屋面为Ⅰ级,种植屋面为一级;地下室为二级;地下室种植顶板及配电房、电信间防水等级为一级。 工程±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30.000m(地下车库为30.300m)。室内外高差为0.300米。 (1)建设单位:南京溧水亚东置业有限公司 (2)施工单位: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南京国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6)质量等级:1幢市优 二、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防裂度为7度,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混凝土强度等级(构造柱及圈梁采用C25混凝土) 1)地下车库: 2)15#楼: 3)17#—19#楼: 梁、柱、基础的结构主筋采用HRB400E热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HRB335\400热轧钢筋,

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的一种动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是地震作用下的地基变形要比相同静荷载下的地基变形小得多。因此,从地基变形的角度来说,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承载力要比静荷载下的静承载力大。另外这是考虑了地基土在有限次循环动力作用下强度一般较静强度提高和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可靠度容许有一定程度降低这两个因素。 3、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结构设计 编制依据 一、 1、工程招标文件 2、工程答疑纪要 二、 1、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及标准:GB50300-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建标[2003]102号 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6、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J140-2001 7、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9-2002 11、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4、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1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J80-91 18、建筑机械安全技术规范:GBJ33-86 1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24、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25、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26、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 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 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2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3-2002 30、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3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 32、建筑施工安全检验检查标准:JGJ59-99 33、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图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摘要:地震具有突发性,且可预见性低,因此应以贯彻预防为主要方针,而其最根本的就是要搞好抗震设防和提高现代高层建筑抗震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两方面进行概述。 地震是自然灾害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之一,它的特点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和可预见性低,所以为了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有效提高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以预防为主,从根本上有效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何尽量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一、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是一种难以把握的随机振动,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准确预测房屋遭遇的参数和特性无非是现代建筑科技的挑战。抗震在结构分析方面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未充分考虑非弹性性质,空间结构作用和阻尼变化,材料实效等诸多因素,因此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赖计算得到的结果。长期抗震经验总结的抗震工程基本概念和抗震工程的基本理论应是抗震问题的基本立足点,同时也是良好结构性能的决定因素。 1 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中经常出现的“轻灾区有重灾,重灾区有轻灾的现象,就是由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不只是在结构上还有对房屋周围场地条件的破坏。例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粉土沙土液化,地表的错动

与地裂。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和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是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的最好选择。 (2)避开对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例如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河岸和边坡边缘、采矿区、软弱场地土、非岩质陡坡、在平面分布上岩性状态成因明显不均匀的场地土。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设计出完美的方案,还应该做好建筑物的补救措施。因此,通常建筑师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的对结构的布置与材料使用进行探讨,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效果。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合情合理,不偷工减料,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1、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 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是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建筑结构体系应该尽量避免由于部分结构或作建筑构件破坏而造成整个结构失去抗震能力,甚至失去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赘余度以及内力的重分配能力,即使由于地震而使得建筑结构的部分构件丧失,其他的构件依然可以承担其建筑载荷的能力,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