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3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3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第三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在“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教学中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对正确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大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

这样其他学生就能自主地给予补充修正,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三角尺。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都能很快说出这两个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的特征学生估计不容易想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边的位置关系来思考并发现。

师:你们能画出一个指定了长和宽的长方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中提取出互相垂直的线段,构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4。

师:认真读题,大家读懂题目的要求了吗?学生能读出题目要求的是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分析与解答。

师:我们该怎样画这样的长方形呢?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五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填空题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是3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2.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三角形。

3.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它的一个底角是°。

4.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30°,其余两个角分别是和。

5. 我们的红领巾按角分,属于三角形,其中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如果按边分这是一个三角形。

6. 填出下面各角的度数∠1=∠2=∠3=7. 15°、105°、85°、55°是几个三角形中某四个角的度数,其中和肯定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

8.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4°,另一个锐角是。

9. 如图,已知AC=BC,那么∠2=°,∠3=°。

10. (左图)是一个角三角形,∠2是47°,∠1是°。

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是10°、45°,还有一个角是°,它是一个角三角形。

二、判断题11. 有两个内角都是60°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2. 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度数的和一定大于90°。

()1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那么另外两个角一定是40°和40°。

()14. 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108°、30°,第三个角是42°。

()15.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

( )三、单选题16. 如图,已知∠1=∠2,∠3=∠4,∠6=74°,那么∠5=()。

A. 74°B. 106°C. 117°D. 127°17.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内,有一个角是40°,它的另一个锐角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图案PPT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图案PPT

先将上面的梯形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180°, 再将
O
它向右平移 5 格。
你还有其他的方 法吗?试一试吧!
课堂小结
如何利用平移或旋转等变换方式拼图?
1.先观察变换后的图形,然后分析其中的每部 分可以由原始图案经过什么样的变换得到。 2.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可以有不同的变换方法。 3.平移和旋转改变的是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 形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 (1)对左图的4张卡片标号 ,在右图找出对应卡片并标号。








分析与解答 (2)依次描述卡片的运动过程。








①号卡片要先绕右下角的顶点顺时针旋转90°, 再向右平移2格,最后向下平移1格。
分析与解答 (2)依次描述卡片的运动过程。








②号卡片不用旋转,只要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 平移1格。
5 图形的运动(三)
第3课时 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图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
学习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用平移或旋转的方式拼组图案,加 深对已学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 挥空间想象力。
2.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 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 心,享受学习的快乐。
B
A
C
C
A’

B ’
先以点C为旋转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 再向右平移10格,最后向上平移2格;
3.如图,由三角形ABC到三角形A’B’C’,是经过怎样 的变换得到的?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3课时_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3课时_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3课时_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如何运用字母进行表示和运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字母进行表示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教材、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一件商品原价是20元,优惠了20%,现价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如:“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出发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乙地出发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车相向而行,多少小时后相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字母表示这些稍复杂的数量关系。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第3课时)教学设计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第3课时)教学设计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是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衣服的材质展开对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呈现和操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询问和回答衣服材质的交际用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日常英语交际用语,对询问物品的名称、颜色、大小等话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单词发音、句子结构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询问和回答衣服材质的交际用语,如“Whatare the shirts made of?”“They are made of cotton.”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服饰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询问和回答衣服材质的交际用语。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衣服样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设计好课堂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单词和句子,熟悉课堂活动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衣服样品,引导学生猜测衣服的材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Can you guess what material this shirt is made of?”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引入本课时的主题。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乘除法。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与加法、减法、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

2.讲解:讲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等,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2.地球陆地总面积大约是1.5亿平方千米,亚洲陆地总面积大约是多少亿平方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先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独立完成。
学生练习时,先认真阅读统计图,弄清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板书: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练习设计。
(一)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重点谈一谈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回顾交流。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再独立完成。
品种
青菜
萝卜
芹菜Biblioteka 猪肉数量/千克60
80
20
40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读懂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再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2)
48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2.通过练习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
重点
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基本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第三课时 6和7的加减法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整节课的教学都要创设生动的情境,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探究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和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关于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圆片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二、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1.创设情境,双向观察。

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一边站5人,一边站1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可能会列出5+1=6和1+5=6两道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

从左往右看,同学们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同学们的排列是1和5。

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这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易于学生双向观察的立体空间,也是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图二式”的生活原型。

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

师:这两个算式结果为什么都等于6?你能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理由吗?学生自主动手摆圆片,同桌交流后汇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圆第3课时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圆第3课时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1.把一张圆形纸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拼成一个近似 的长方形。如下图。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 周长的一半 ),长方形的宽 相当于圆的( 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 所以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S=πr2 )。
知识点 2 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2.根据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S=πr2 ≈3.14×32 =28.26(dm2)
易错辨析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半径为 2 cm 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辨析:忽视了周长和面积意义不同。
(2)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圆的周长和面积都扩大 到原来的 2 倍。( ) 辨析:圆的面积公式是 S=πr2,所以面积应扩大到 原来的 4 倍。
提升点 1 寻找隐含条件求圆的面积
四 等 分
八 等 分
十 六 等 分
三 十 二 等 分
以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为例: 圆面8等分时: 圆面16等分时: 圆面32等分时: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圆的半径是r,
长方形的宽近似( 圆的半)径,长 近似于( 圆周长的一半)。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
5圆
3.圆的面积 第1课时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RJ 六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式是怎样得到的呢?
这个方法叫做 “割补法”
推导过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探究点 1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的面积怎样算呢? 圆的面积公式能不能通过 “割 补法” 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 形来推导出来呢?
5.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 18 cm2,这个圆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厘米? 3.14×18=56.52(cm2)

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课件

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课件

互动课堂 小动物们用的什么颜料、什么彩笔
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呢?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用夸赞的语气,配上动作读一读。
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可是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课后第2题)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轻柔地读一读这个问句,不要吵醒小青蛙哟!
像青蛙一样冬眠的动物还有 哪些呢?仿照儿歌说一说。
竖折
笔画学习
书写:下笔先写竖段, 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段。

组词:月牙 门牙
书写:(1)第二笔竖短横长。
(2)竖钩在竖中线右侧。 (3)撇收笔略高于竖钩。
第二课时 复习闯关 第一关:字词魔术卡
没门小不画参竹牙用的步几家加有牙鸡用
开始
第二关:找脚印
第三关:接力背
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高兴
自由朗读儿歌,画一 画有哪些小画家来到了雪 地里。(课后第2题)
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小鸡)、(小狗 )、 (小鸭)和(小马)。
圈一圈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吧!(课后第2题)
小画家们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 的脚印像 ,所以 画的是 。
填一填,背一背(课后第1题)
小鸭
一群小画家
竹叶
梅花
枫叶 小马 月牙
语文 一年级 上册
xuě dì lǐ de xiǎo huà jiā
3 雪地里的小画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下 雪 美 景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听读儿歌
点击图标, 播放视频
听读儿歌,听 清每个字的发音。
自读儿歌
自由读儿歌,
1
借助拼音朋友读准 2
3
字音,读通句子,
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的要求,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继而推广到正方形。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 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 形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乘积。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属一般,根据学 生的特点以及需要,我把本段教材中与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相关 知识提前到前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牢固掌握长方形与正方 形面积知识为重点,适当放入略有发展性的习题。
学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 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环节二、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 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 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 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 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环节三、巩固练习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 长 宽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边长5分米 2.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 米? 环节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拓展乘法应用的机会。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规律。

3.巩固新知: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3课时左右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3课时左右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3课时左右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三课时“左右”,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左右方位,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这一课时是学生在认识了上下、前后方位之后,进一步认识左右方位,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左右方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用语言描述物体左右位置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左右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认识左右方位,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左右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左右方位。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左右方位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左右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左右方位的认识。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几和第几教学内容课本l4~1 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并会用“几”和“第几”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建立初步的数感,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序数含义。

突破方法:自主观察思考探究难点: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情境实验。

教法与学法教师:情境演示法。

学生: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同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①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②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J-L?小刚排在第YL?③排在第l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④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1)“想想做做”第2题。

(左图)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④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 (同桌讨论后交流)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②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③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做点灯笼的游戏,你想试一试吗?①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0●OOO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O00●O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O00●●问:从右边看点了哪几个灯笼?②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③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人教版

答:需要减少5颗红色幸运星。
答:表示第三小队回收的易拉罐是第二
答:有14个同学在跳绳。
或减少多少颗黄色幸运星?
40−7×5=5(颗)
答:表示第三小队回收的易拉罐是第二
青青突然很好奇爸爸的年龄,爸爸笑着对她说:“等到了明年你过生日时,我的年龄就是你的4倍啦!
第一小队回收的易拉罐是第二小队的几倍?
画图示:
解: 15÷5=3 或减少多少颗黄色幸运星?
10÷5=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科书第52页例3)
答:第一小队回收的是第二小队的3倍。 (1)如果黄色幸运星的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
”她算的对吗?爸爸今年多少岁?
你能算出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吗?
一 复习导入
15个
5个
10个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2. 10÷5=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我射中了8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学们, 谁射中的个数 是小明的4倍?
二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52页例3)
同学们, 从图中可以获 得哪些信息?
二 新课探究 一件 的价钱是一顶 的5倍。
10÷5=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科书第52页例3)
你能算出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吗?
你能算出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吗? (教科书第52页例3) (3)24是8的3倍,列式为( );

一双 3元。
一顶 的价钱是一 双 的3倍。一顶
( 9 )元。
一件 的价钱是一 顶 的5倍。一件
( 45 )元。
3 × 3 = 90 (元) 9 × 5 = 405(元)
2. 填一填。 (1)18里面有( 3 )个6,18是6的( 3)倍。 (2)3的4倍是( 12);36是9的( 4)倍。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2)节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进一步掌握已学过的其它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并较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梯形的特征节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教学难点:作高
教学过程:。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教案第3课时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教案第3课时

第三课时一、课时内容教科书第51页:B. Let’s try Let’s talk二、课时分析本课时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围绕核心句型There are…展开内容。

包括Let’s try和Let’s talk二个板块。

Let’s try是听力训练,是为Let’s talk部分做铺垫的,是为让学生初步感知新句型而设计的。

教师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A部分所出示的There is…这一句型,然后阅读指令语,着重指出其中的三个复数名词pictures、flowers和toys,让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听力内容有所推测。

Let’s talk是围绕B部分核心句型There are…而展开的一个对话场景,依然延续了A部分中Mike、Sarah参观张鹏家这一背景,通过他们三人之间的对话,呈现了There are…here,There are…in…的句型,让学生在参观完张鹏的卧室之后,又看到了张鹏家客厅的摆设——许多图片,许多植物,等等。

对话之后设计了一个自主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仿照对话中的表达方式,同时观察Let’s talk中的对话配图,用There are…和There is…句型继续讨论张鹏家客厅的其它陈设,比如两只小狗,两把椅子,许多书,一台电视机,一个书架等,通过这种对话练习,实现灵活运用新学句型,同时综合练习了A部分已学句型There is…,将本单元的两个主要句型在同一对话场景中展示出来,形成A、B两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背景中体会这两个句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之处。

本课时是本单元B部分的首课时,是对A部分所学话题和知识点的深入,在整个单元中起推进与拓展的作用,重点掌握用There are…句型来描述家居陈设。

对话中呈现了三个There are…句型,加深了学生对该句型的认知度,接下来的自主练习,学生们看图片继续描述张鹏家客厅的陈设,从听对话到主动参与对话,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新句型There are…、巩固复习已学句型There is…的目的,本课时在情景对话中学习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应首先帮助学生们理解情景对话内容,明白什么时候运用什么句型。

生命教育 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珍惜生命,远离危险》课件

生命教育 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珍惜生命,远离危险》课件
小小烟头引大患
卢某在自家的金橘园清除杂 草,劳动了一会儿坐下抽完烟后, 随手往旁边一扔。没多久就发现 后面不对劲,回头一看,他扔烟头 的地方燃起了大火……
新知讲解
思考: 1、他们为什么会遇到这些危险? 他们都缺乏安全常识。
新知讲解
思考: 2、怎样避免这些惨剧的发生? 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新知讲解
加强安全意识,从认识常见 的安全标识牌做起……
新知讲解
警告标志
当心触电 当心中毒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
当心坠落 当心辐射 当心滑跌 当心腐蚀
新知讲解
指令标志
必须戴安全帽
请走斑马线
必须系安全带
新知讲解
禁止标志
禁止通行 禁止停留 严禁烟火 禁止攀爬 禁止触摸 禁止抛物 禁止饮用 请勿靠近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体验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
新知讲解
小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
1、过马路时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走,交通规则要 遵守; 2、不在河边、马路边、施工地玩耍,防止意外危险;
新知讲解
小学生安全自护小常识
3、同学之间不宜开过分的玩笑:如不能突然吓唬人、 不能在门上放东西、不能卡住同学脖子等; 4、上下楼梯遵守秩序,不打闹,不站在窗户或栏杆上; ……
课堂练习
抢答:“安全警示标志”知多少?
当心触电
请走斑马线
必须系安全带
严禁烟火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安全警示标志,了 解了日常的基本安全常识,懂得了树立 安全防范意识,珍爱生命的道理。
板书设计
防祸于先,知而慎行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作业布置
1、实地调查认识5种以上的安全警示标志,了解 它们常处的地理位置、含义和作用并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 6 ÷7+ × 13 7 13
教师活动 2.自主练习第 8、10 题。
学生活动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
要求:分析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解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交 答。 3.自主练习第 9、11 题。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 6。 探 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对于 1302×(1- )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这一做法要让学生明白移动电话用户是 注意方法的多样化。 题中的单位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程 少 50 米”改为“第二条比第一条的 多 40 米” ,然后再解答。 3. 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栽树。一班栽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树 39 棵,二班栽的棵数是一班的 ,三 班栽的比二班的 2 倍少 5 棵。三班栽树
2 3
教师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少棵?
学生活动
4.爸爸今年 40 岁, 儿子的年龄比爸爸年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龄的 多 4 岁,爸爸比儿子大几岁? 5. 一根电线长 400 米,已经用去了 150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米。再用去多少米就一共用去这根电线 的 ?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练习课 序号 47
1.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灵活进行计算。 教学 2.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稍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 3.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利用定律简算. 重点 教师活动 一.复习回顾。 师:回忆前两节课,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 学生回忆并交流所学 探 数学知识? 师: 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 究 际问题。 二、实际运用,整理提升。 过 (一)基本练习。 1.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 程 1 1 4 1 4 4 1 1 + × - ÷ [ - ( + ) ]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2 4 5 8 9 5 5 3 3×( 2 1 2 + )- 15 12 5 2 1 4 3 + ÷ + 9 2 5 8 12 5 3 4 × ( + ) + 5 6 4 5 知识 学生活动
2 3
流。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 流。

2.自主练习第 15 题。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1.东乡修了两条水渠, 第一条长 1200 米,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过 第二条比第一条的 少 50 米。两条水渠 一共长多少米? 2.把 1 题中的条件 “第二条比第一条的
4 5 5 6 5 6
7 3 米,第一次剪去它的 , 12 7 3 第二次剪去的比第一次的 2 倍少 米。 8 5 8 1 4
6.一根绳子长 探 究 过 程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二次剪去多少米? 7.聪明小屋:出示题目让学生讨论: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求上层原来有数多少本?根据已知信息 得先求出什么? (师生共同画图理解题意,然后再指导学 生解答。)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板 书 设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