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考试重点(考试必备)
统计会考知识点总结
统计会考知识点总结概率论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概率论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它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概率论中,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性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方差等。
另一个重要的统计学知识点是统计推断。
统计推断是以样本资料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在参数估计方面,需要了解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如最大似然估计、置信区间等。
在假设检验方面,需要掌握基本的假设检验方法,如单样本检验、两样本检验、方差分析等。
此外,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
在描述统计方面,需要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在推断统计方面,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数据的分析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此外,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方法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抽样调查方面,需要掌握抽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统计学知识点也是需要掌握的。
比如,统计软件的使用,如SPSS、SAS、R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等。
总之,统计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准备统计学考试时,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本知识点,如概率论、统计推断、数据分析方法、抽样调查方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点,才能够在统计学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大学统计学要点(看过必过)
大学统计学要点(看过必过)第一章:统计设计1.统计一词有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数量方面包括:1数量的多少2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3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4数量发展的规律和变化趋势)3.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任务的确定—统计工作的设计—统计资料的调查—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统计资料的运用4统计研究的方法:1统计调查:大量观察法(运用观察法是由于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2统计整理:统计分组法3统计分析:综合指标法5.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显著特征:在某一点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即同质性6.总体根据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分为:⑴ 有限总体⑵ 无限总体7.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二、指标和标志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根据性质不同,分为:⑴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不能用数表示。
(属性)一般只能以文字表述,主要作为分组的依据⑵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可以用数表示。
(数量)通常以具体数值显示,这个数叫“标志值” 。
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反映总体数量化的科学概念和范畴。
指标根据表现形式和作用不同,分为:⑴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单位数目和标志总量的指标。
(绝对数)⑵ 质量指标: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得到的派生指标。
(相对数、平均数)10.指标和标志的关系(了解)⑴ 区别①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说明的对象不同。
②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③ 作为标志值一般不需要经过汇总就能得到;但作为指标则需要经过汇总,才能得到总体的数量。
统计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统计这个概念,其实包括三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涵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反映被调查研究的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图表资料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利用各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工作的总称。
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社会经济、自然领域总体的数量方面2.狭义: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其根本特征是在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
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对要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2、统计分组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调查得到的大量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使组内的单位具有相对的同质性,组间的单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适用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3、综合指标法即用统计指标去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总体的前提条件:总体的同质性。
4统计模型法5、抽样推断法6、指数法7、时间数列分析法8、相关分析法、图表法对比分析法描述统计学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目的: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推断统计学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内容: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总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大学本专科统计学专业复习要点
统计学知识点提要第一章绪论1.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部分,要求了解不同时期各大学派的贡献、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2.结合实际问题做出对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判断3.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联系4.会区分样本、参数、统计量5.统计标志及其分类6.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要求会对不同指标所属类型进行判断7.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按时间与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按搜集方法划分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统计调查的分类,会对不同的调查做出类型判断2.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如何划分3.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的基本概念、所包含的具体类型以及对上述各种误差如何实施控制4.众数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5.中位数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四位数不要求掌握)6.均值概念、特点及不同类型均值的求解7.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比较,结合不同的分布进行判断8.方差、标准差概念及其特点9.离散系数的应用10.偏态与峰度(考试不作要求)第四章抽样与抽样分布1.抽样方式的划分,不同抽样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点)2.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3.样本比率的抽样分布4.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5.抽样分布于总体分布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参数估计1.估计量与估计值的区别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3.区间估计原理分析及图示4.置信区间宽度的影响因素5.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6.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7.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方法及应用8.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方法及应用9.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及应用10.样本容量如何确定,公式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假设检验1.假设的陈述,会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提出原假设与备择假设2.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判断及应用3.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4.假设检验的过程与逻辑,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分析5.P值决策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总体均值的检验及应用7.总体比例的检验及应用8.总体方差的检验及应用9.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不作为考试要求)第七章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1.方差分析的含义2.方差分析中的相关术语3.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4.总误差平方和、组内方差、组间方差如何求解5.方差分析中的假定及假设形式6.如何读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并根据表的内容做出判断7.不同差异源对应的自由度如何求解8.如何构造检验统计F,并做出统计决策9.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不作要求)10.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类型11.试验设计的类型划分12.不同试验设计类型所适用的方差分析方法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函数关系与统计关系的区别2.相关关系的分类3.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基本概念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5.总体回归函数与样本回归函数基本概念6.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7.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8.线性回归的检验9.回归方程的评价10.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点预测11.多元线性回归的应用(不作要求)12.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与简单线性回归基本假定的差别13.非线性相关回归(不作要求)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概念及其分类2.时间序列的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3.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4.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5.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6.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7.时间序列及其构成因素的简单划分8.趋势模型方法(不作要求)第十章统计指数1.统计指数及其分类2.拉氏指数与帕式指数的编制方法与差异3.拉氏指数与帕式指数的计算。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3、标志的种类 P7标志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4、统计指标的特点 P8⑴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⑵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⑶统计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
5、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P9⑴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两者说明的对象不同;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有的是数字表示,有的是用文字表示;③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出来的,而标志仅是某一个体现象,未经过任何汇总;④标志不具备时间、地点条件,而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等条件。
⑵联系:许多统计指标是由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转化关系。
6、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P11⑴大量观察法⑵统计描述法⑶综合指标法⑷统计推断法⑸统计模型法7、统计工作的过程 P13⑴统计设计⑵统计调查⑶统计整理⑷统计分析第二章2、统计调查的种类 P23 (可能简答)⑴统计调查按调查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全面统计报表等)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⑵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⑶按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第三章3、统计分组的原则 P40⑴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⑵根据现象本质选择分组标志;⑶根据所处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4、统计分组的种类 P40-P41⑴按标志表现分组,分为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
⑵按数量标志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⑶按标志数量分组,分为简单分组、复杂分组、体系分组。
第四章2、总量指标的作用(了解)P57⑴总量指标可以反映一个总体的基本情况;⑵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分析各种指标的基础指标;⑶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等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
3、总量指标的种类 P58⑴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⑵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统计学》重点归纳
《统计学》期末重点1.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1)(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2)(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3)(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4)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5)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6)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7)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2.变量的题型第10页,习题1.1(1)年龄:数值型变量(2)性别:分类变量(3)((4)汽车产量:离散型变量(6)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顺序变量(7)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分类变量3.随机抽样(概率抽样)的抽样方式。
(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就是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者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
将各层的样本结合起来,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
(3)【(4)整群抽样:(5)系统抽样(6)(7)多阶段抽样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分层抽样的层数就是样本容量;整群抽样的群中单位的个数就是样本容量4.非概率抽样的几种类型(1)【(2)方便抽样(3)判断抽样(4)自愿样本(6)滚雪球抽样滚雪球抽样往往用于对稀少群体的调查。
在滚雪球抽样中,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特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
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
大一统计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大一统计学必考知识点汇总统计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
在大一的统计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各种统计学的基础概念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大一统计学课程中必考的知识点的汇总。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学科。
它关注于从观察数据中提取有关总体特征的方法和原则。
2. 统计学的两个基本分支: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用于收集、汇总和展示数据;推断统计学则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
3. 数据的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表示可量化的变量,如年龄、身高等;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
4. 统计变量的概念:变量是研究对象的一个特征,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
5.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
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方式:直接观察、实验和调查。
2.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避免误差和主观偏差。
3. 数据的整理和编码:数据整理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以便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数据的呈现方式:表格、图表、图形等。
三、统计描述1. 频数分布:描述数据在不同取值范围内的出现频率。
2. 统计图形: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用于直观地展示数据。
3. 位置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4. 变异测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
四、概率基础1. 概率的定义: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
3. 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率、频率概率和主观概率。
4. 概率的性质: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和条件概率。
五、概率分布1. 离散概率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等。
2. 连续概率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和F分布等。
3. 概率分布的性质和应用:期望、方差和协方差等。
统计学考试重点
统计学考试重点(是我去年考试时的,命中率百分之百)1.统计的涵义:从数量方面认识总体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或调查研究活动。
概括为: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的联系:统计工作是获取统计资料的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同时又服务于统计工作,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实践,有用于指导统计实践,它可以使统计工作进行的更科学,得到的统计资料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3.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
4.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点:①数量性②总体性③具体性。
5.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6.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理法7.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确定的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8.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是只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
9.指标是指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10.标志根据表现形式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1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12. 指标所包含的要素有: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时间,空间,计量单位。
13.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又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14.按所反映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5.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16.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17.数据的类型有:定性数据(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
定量数据(由定居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
18.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内容):①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③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式,④确定调查时间、空间和调查期限,⑤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⑥选择调查方法 19.统计数据搜集的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
高考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计知识点总结高考统计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与分析。
高考统计学常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概率、抽样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
下面是关于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概率1.基本概念:样本空间、事件、随机试验、等可能事件等。
2.事件关系: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等事件等。
3.概率基本定理:概率的性质、概率的计算、概率的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等。
4.排列与组合:排列的计算、组合的计算、二项式定理等。
5.条件概率与独立性:条件概率的计算、乘法定理的条件概率形式、事件的独立性等。
6.贝叶斯定理:完全事件组、贝叶斯定理的推导与应用等。
二、抽样与中心极限定理1.总体与样本:总体、样本的概念、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关系等。
2.抽样分布:简单随机抽样、大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比例估计等。
3.中心极限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的条件、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用中心极限定理进行估计等。
三、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点估计:估计量的性质、最大似然估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2.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基本思想、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大样本的区间估计等。
3.假设检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单侧假设检验、双侧假设检验、P值的应用等。
4.卡方检验: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异、卡方统计量、卡方分布等。
以上是高考统计学的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学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应用,多做习题和真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你高考取得好成绩!。
统计学必考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必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描述统计学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而不涉及数据的推断。
()A. 正确B. 错误答案:B3. 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
()A. 正确B. 错误答案:A4.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量,它不能小于总体中的个体数量。
()A. 正确B. 错误答案:B5. 统计学中的参数是指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而统计量则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空间数据答案:ABCD7. 在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A. 抽样方法B. 样本容量C. 总体的异质性D. 抽样误差答案:ABC8. 以下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A. 条形图B. 直方图C. 散点图D. 箱线图答案:BCD9.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假设检验D. 方差分析答案:AB10.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A. 简单线性回归B. 多元线性回归C. 逻辑回归D. 泊松回归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可以完全代替全面调查。
()答案:错误12. 统计学中的相关性意味着因果关系。
()答案:错误13. 在统计学中,中位数是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中心趋势度量。
()答案:正确14. 统计学中的置信区间越宽,表示估计的精确度越高。
()答案:错误15. 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可以用来确定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统计学中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答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用于代表总体进行研究和分析。
样本的代表性和容量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和推断的准确性。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绪论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P10: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标志、变异与变量P10: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指标与标志P11(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
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P14: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随机抽样调查P14:含义(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第七章】(简单随机、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及适用场合;非随机抽样:含义(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P15(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抽样: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灵活方便,反映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任意抽样:方便抽样或随意抽样,点插着随意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如市场调查,民意调查,柜台访客调查,街头路边拦人调查、配额抽样:在对总体作若干种分类和样本总容量既定的情况下,按配额(按一定要求给定的样本单位数)从总体各部分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权重】)及适用场合4、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P2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就是统计调查中的总体和总体单位报告单位又叫填报单位,是指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负责向上级报送调查结果的单位5、调查误差P24:含义与分类:调查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之差),工作误差:由于调查工作中的食物所造成的的误差,代表性误差:以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产生原因P25;防止和减少调查误差的方法P25:一.要正确周密地制订统计调查方案二.健全原始记录,完善统计台账三.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四.要加强对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核五.要科学地抽取样本和选择典型六.加强统计司法,严惩弄虚作假第3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统计整理的含义P27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高考备考知识点全面梳理
统计学高考备考知识点全面梳理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在高考中,统计学知识是文科和理科生的必考内容。
以下是对统计学高考备考知识点的全面梳理。
一、统计学基本概念1.1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统计数据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度量的数据,如身高、体重;定性数据是指不能直接度量的数据,如颜色、性别。
1.3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统计学的四大基本任务是: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概率论和实验设计。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的基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调查、观察、实验等。
2.2 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数据汇总等步骤,目的是使数据更加清晰、易于分析。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3.1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3.2 图表法图表法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3.3 统计量度统计量度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一系列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四、概率论基础4.1 概率定义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常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
4.2 概率计算概率计算包括组合、排列、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4.3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分布情况,常用的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等。
五、推断性统计分析5.1 估计方法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值,区间估计是给出总体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范围。
5.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某个统计假设的方法,包括单样本检验、两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5.3 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方法,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统计学复习重点
统计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统计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1.描述统计方法;2.推断统计方法统计数据的含义:统计数据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政治算数学派:威廉。
配第;国势学派:康令;数理统计学派:凯特勒统计数据研究的对象具备如下特点:1.数量性2.具体性3.总体性4.社会性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服务与监督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 2.综合指标法 3.统计数据分组法总体: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形成统计数据总体的个别单位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属性则表示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体现:标志值指标:表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1.按结构分后:指标名称、指标数值2.按内容分:数量指标(绝对数)、质量指标(相对数、平均数)标志与指标的联系和区别:区别:1.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经过汇总就可以获得。
2.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联系:1.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获得指标的数值。
既可以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以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变异:就是标志在各总体单位具体表现的差异——通常意义上的变异;严苛说道,变异指品质标志的不同表现变量:指气门的数量标志。
变量的具体内容数值整体表现即为变量值(线性变量、连续变量)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为统计指标体系流量:即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获得的总收入或开支的总量。
就是时期指标。
存量:即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存储、资产负债的结存数。
是时点的指标。
流量之比、存量之比及流量与存量之比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
大学统计学考试重点(考试必备)
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2.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总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对统计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最初是以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的。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这个客体独立存在于人们的主管意识之外。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4.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5.统计学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方法论科学。
.6.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7.统计的基本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8.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9.统计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和管理。
10.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11.总体单位(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简称单位。
1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3.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六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具体数值)14.区别与联系:说明的对象不同。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表示方法不同。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时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有些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一定条件下变换干系。
第四版统计学考试复习要点
第四版统计学考试复习要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统计数据类型及其特点:①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②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③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
2.概率抽样: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3.茎叶图类似横置的直方图,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能够给出数据的分布状态,又能给出每一个原始数值,即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在应用方面,直方图通常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通常适用于小批量数据。
4.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
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且有明显峰值时应用。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影响。
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
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数学性质优良。
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P955.当n趋向于正无穷大,X^2的极限分布就是正太分布;随着自由度n的增加,t分布的密度函数越来越接近于标准正太分布的密度函数。
一般n≥30时,t分布与标准正太分布就非常接近;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t(n)分布,则X^2服从F(1,n)的F分布。
6.由100个样本构造的总体参数的100个置信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的真值,则95%的这个值被称为置信水平,即95%置信区间。
7.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
然而推断的角度不同。
参数估计讨论的是利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
大学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的平均数?A. 众数B. 中位数C. 均值D. 方差答案:C2. 在统计学中,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什么?A. 数据的分布情况B. 数据的集中趋势C. 数据的离散程度D. 数据的相关性答案:C3. 如果一个数据集的方差为0,这意味着什么?A. 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点都不相同B. 数据集中的所有数据点都相同C. 数据集没有离散性D. 数据集没有对称性答案:B4. 下列哪个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方差D. 标准差答案:A5.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我们通常会: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无法做出决策D. 需要更多的数据答案:A6. 一个总体的平均值用哪个希腊字母表示?A. αB. βC. μD. σ答案:C7. 在统计学中,样本容量至少应该是多少,才能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样本?A. 2B. 30C. 5D. 没有固定标准答案:D8. 中心极限定理适用于哪种类型的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数据的收集B. 数据的图表表示C. 数据的概括和总结D. 数据的推断答案:D10. 在统计学中,一个数据集的四分位数将数据集分为几个部分?A. 2B. 3C. 4D. 5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统计学中的________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量,它是指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答案:众数12. 如果一个数据集的标准差是5,那么它的离散程度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大13.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通常使用________来预测因变量的值。
答案:回归方程14. 统计学中的________检验是用来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的一种方法。
统计学复习要点
统计学复习要点第一篇:统计学复习要点第1章统计和统计数据数据类别;总体、样本;几种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第2章用图表展示数据定性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列联表图:条形图(复式),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定量数据表:频数分布表(分组)图: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垂线图、误差图;散点图;雷达图,轮廓图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水平:均值,中位数,分位数,众数(选择原则)差异:极差,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分数(经验法则);离散系数分布:偏态,峰态(解读)第4章概率分布重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判断);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统计量分布:参数,统计量,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标准误第5章参数估计点估计:原理,缺陷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置信度评价标准:无偏,有效,一致性单个总体参数估计待估参数均值比例方差大样本小样本大样本χ2分布σ2已知σ2已知Z分布Z分布Z分布σ2未知σ2未知Z分布t分布两个总体参数估计待估参数均值差独立大样本σ12、σ22已Z分布独立小样本正态总体σ12、σ22已知Z分布σ12=σ22t分布比例差独立大样本Z分布方差比匹配样本F分布t分布σ12、σ22未知σ12、σ22未Z分布σ12≠σ22t分布第6章假设检验原假设,备择假设;如何提假设显著性水平,P值,第一、二类错误结果表述(拒绝,不拒绝)参数检验(对照参数估计)第7章分类变量的推断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卡方独立性检验,相关性度量(3种系数)第8章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研究的问题,基本原理,基本假设方差分析表,参数估计表实验设计3种设计以及与方差分析的对应第9、10章回归分析回归的基本流程:判断有无关系、建模、检验、预测模型好坏的评判标准:判定系数,估计标准误差多元回归特有问题:调整判定系数,多重共线性(产生的问题,识别,处理),哑变量回归(系数解读)第11章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几种成分不同类型时间序列对应的预测方法:基本原理第二篇:应用统计学复习要点(09)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知道统计的三种含义及关系(P1)2、知道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与特征(P5)3、知道标志与指标的含义与分类(P6)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1、知道统计调查的方式分类(P15)2、知道统计调查的方法分类(P17)3、知道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P18)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1、知道统计分组的原则与分组整理的步骤(P31)2、知道统计表的构成及设计原则(P38)3、会编制频数分布表(例3.2、计算题1和2)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测度1、知道集中趋势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3)2、知道离散程度的含义及常用测度指标(P64)3、知道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与数据分布特征的关系(P70、P72)4、会计算平均数和离散系数(计算题1、2和4)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知道相关关系的含义及分类(P130)2、知道相关系数的含义、性质与相关程度的划分(P135)3、知道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含义(P131)4、知道回归参数的经济意义(P138)5、能完成方差分析表并由回归分析表回答相关问题(计算题3)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1、知道时间序列的概念、分类及编制原则(P156、P157)2、知道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及不规则变动的含义(P169)3、会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计算题1和4。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20 X 2=40)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第一章.绪论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②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③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
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B。
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
全国总人口第二章.数据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统计总论1.统计三种不同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2.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总的成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对统计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最初是以社会现象为其研究对象的。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这个客体独立存在于人们的主管意识之外。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4.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5.统计学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方法论科学。
.6.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7.统计的基本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8.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9.统计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和管理。
10.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11.总体单位(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简称单位。
1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3.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六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具体数值)14.区别与联系:说明的对象不同。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表示方法不同。
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联系,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时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有些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一定条件下变换干系。
15.变异: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都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16.变量(包括各种数量标志和全部统计指标,都是以数值表示的,但是不包括品质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
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变量值。
第二章统计调查1. 统计调查时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判断、估算和预测等工作过程的基础,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2. 统计调查的种类被研究总体范围: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经常调查、一时调查组织方式:统计报表、专门调查搜集资料方法不同: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3.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c.确定调查项目d.拟定调查表示e.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f.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计划g.选择调查方法。
4. 普查:是国家为了详细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统计调查。
特点:a.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掌握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
b.普查主要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总体现象。
5. 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向国家和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6. 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
重点调查能以较少的投入。
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标志的主要情况和基本趋势7. 典型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8. 抽样调查:根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据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作用:节省人力、费用,提高调查的经济效果:节省时间,提高调查的时效性:可以增加调查项目,取得比较详细的资料,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可靠程度。
1.无法或很难进行的全面调查可以应用抽样法了解全面情况。
2.应用抽样法可对全面调查的结果加以补充或订正。
3.抽样法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4.运用抽样法可以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第三章统计整理1.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按照某种或某几个标志,将总体单位划分若干性质不同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2. 分配数列的概念:将总体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分布。
种类:品质分布、变量分布3. 统计表:统计调查所得来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这些统计资料按一定的顺序填列在一定表格内,就形成了统计表。
4. 统计表的作用:能使统计数字条理化、系统化、能更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
便于分析研究对象各项目之间的互相关系,便于比较分析。
便于把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显著的表述出来,同时便于显示各项目之间的显著差别。
利用统计表便于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5. 统计表的结构: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统计数字。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1.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总工作总量的一种综合指标。
2. 总量指标的作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
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
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及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
3. 总量指标的分类:内容不同: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间状况不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4.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结果。
特点是把两个对比的具体数值概括化或抽象化了,使人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有联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5. 相对指标的作用:能具体表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列关系。
能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找出共同比较的基础。
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6. 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作用:a.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特征。
b.通过不同时期相对数的变动,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及发展趋势。
c.能反映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程度及生产经营效果的好坏。
d.结构相对指标在平均数计算中用于分析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大小及其变动原因。
7.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作用:比例相对指标对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8. 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作用:对事物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或不同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别。
另外,计算比较标准典型化的比较相对数,还可以找出工作中的差距,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9.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
作用:a.说明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b.反映和考核社会经济效益。
c.为编制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区别平均指标: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通程度求密度。
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时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指标值的平均。
10.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作用:a.可以准确地说明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为搞好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b.可以反映计划执行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推动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c.可以反映经济计划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鼓励执行计划的落后者向先进者看齐,为组织新的平衡提供依据。
11.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第五章平均指标1. 平均指标:同质总体某一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特点:将数量差异抽象化、职能就同类现象计算、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抽样误差:是指在遵守随机原则的条件下,用抽样指标代表总体指标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抽样误差表现为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绝对离差。
影响因素:1.抽样单位数目多少。
2.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大小。
3.抽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变异指标:是综合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的差异程度的指标。
作用:1.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重要尺度。
2.变异度指标可以衡量现象变动的稳定性和均衡程度。
3.研究总体标志值分布偏离正态情况。
4.变异指标是进行抽样推断等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1.时间方面的可比性2.空间的可比性3.指标口径的可比性4.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方面的可比性。
发展水平:是指动态数列中各时间上所对应的指标数值的统称。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间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由于它是不同时间的、动态上的平均,故称为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影响动态数列的四个因素:1.长期趋势。
2.季节变动。
3.循环变动.4.不规则变动。
直线趋势的测定方法:1.时距扩大法。
2.移动平均法。
3.最小平均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1只抽取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2.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
3.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4.抽样调查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指数:广义,是泛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动态变化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狭义,综合反映多种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总变动的特殊相对数。
性质:相对性、综合性、平均性。
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分析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和影响程度。
3.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指数分类:1按照指数所反映的现象总体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照指数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按照指数编制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4.按指数所说明的因素不同,分为两因素指数和多因素指数。
5.按指数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综合指数:是用综合法对总体各部分数值来进行对比而计算的指数,用以反映总体动态变化。
特点:1先综合后对比2.把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一测定所要研究的因素3.分子与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必须一致。
4.综合指数的计算对资料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全面资料。
相关关系的种类:1从相关关系涉及的变量数量分为简单相关关系和复相关关系或者多重相关。
2从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3.从变量的相关关系变化方向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按相关的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