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概述

二、景区资源背景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主题构思

四、景区结构及景观分区、

五、植物造景与园路组织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七、工程投资框算

一、概述:

上海古城公园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拆迁范围具体划分为A、B两块,A块位于人民路、福佑路与安仁街之间,面积约为3.8公顷;B块位于人民路南侧,河南南路东西两侧,面积约为3.4公顷。即为原老城厢遗址,其邻近为众多文化景区如:城隍庙、豫园等。

二、景区资源背景:

(一)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上海地区为吴越分疆处,吴越文化均对上海发生影响。楚灭吴和越后,上海地区是楚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封地。秦始皇统一中国,上海属会稽郡。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式设华亭县,县治即现在的松江,这是上海地区设县之始。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分华亭东境立上海县,今老城厢就是县治所在地,并成为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中国沿海倭患严重,仅当年上半年倭寇就三次袭扰上海县城。因此,在三个月内就将城墙筑起。从此,将城墙内外的地区统称为“城厢”。

上海县城墙周围4.5公里,高8米,初建有6个城门,即东大门、小东门、老北门、老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城外是护城河并有水门三座,至辛亥革命后,由于旧城墙严重妨碍了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故决定将其拆除,填平城壕,修筑道路。该工程从1912年7月至1914年全部完成,也就形成了现在的环状圆形路。上海老城墙拆除后修建了人民路和中华路,人民路淮海东路交叉处是老城厢的小北门。在拆城过程中,有一小段被保留下来,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旧城墙以及建在箭台上的大境阁---大境关帝庙。古城墙、大境阁在明清时被列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景点。

如今随着上海的大规模的改造建设,老城厢的容貌已逐渐隐没,所以被保留的这一段老城也就成了后人窥视前史的一处珍贵处所,被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游览胜境。(二)丰富的文化遗韵和历史建筑

老城厢是文物古迹的“富矿”。从老城厢到十六铺沿江,是上海城的发祥地,从元、明、清到民国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物古迹众多,名园、名人住宅、会馆公所集中。除了名闻遐迩的豫园、老城隍庙、老城墙大境阁、小桃园清真寺、四明公所、三山会

馆等古迹和革命遗址外,还有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精美的深宅大院“书隐楼”等一批市民还知之甚少的文物古迹。已列入全国、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21处,保护建筑5处。据黄浦区文物保护部门最近一次普查,分散淹没在旧墙老屋之后、尚待开发的古迹遗存还有数十处,文物古迹的“矿藏”相当丰富。这些丰富的文物古迹不仅是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也是丰富老城厢旅游内涵的宝贵资源。

(1):豫园位于古城公园西南角与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了让曾任刑部尚书的父亲潘恩安享晚年,•尽心经营20年,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内约有48处风景点,•按主体建筑可分为若干风景区域:三穗堂、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等景区。“城市山林”赞誉豫园虽在城内,却有山林之趣,历代文人墨客也为此处留下传世墨宝,园内题词匾额也取意于这些佳句:“此处有祟山峻岭”匾额,自王羲之《兰亭序》,取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园内宋时花石纲遗物同具透、绉、漏、瘦为最大特点的“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冠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石。

豫园内楼、•台、亭、阁、树、石、池、山,景致丰富,错落有致。婉蜒园中的龙墙,巧妙地使全园合中有分,•连中有隔。龙墙上的龙有的似穿云,有的如戏珠,•有的在假寐,各具特色。此外,•遍布全园的砖雕泥塑也是美不胜收,为古园添色增辉。

(2):商船会馆建于1715年,建得如此规模,与上海开埠前海运业已十分发达紧密相关。据载,当时上海来往于日本、东南亚的沙船有3500多艘,会馆门前黄浦江上帆樯林立,百货山积,人马喧闹。这座上海最早、规模最大的会馆内砖雕门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双合式大殿,一排三个石门框通道,可见当年的气派。踏上扶梯,门楼高约五六米,花岗石门券,方砖贴面,门头非常考究,双叠式出檐椽,砖雕斗拱、砖雕梁枋、砖雕挂落,雕出莲、荷、梅、菊、如意等图案,门匾也用方砖浮雕。大殿前是两层楼戏台,梁枋上露出一角鎏金的双龙戏珠浮雕,顶部的八角形漆画藻井已被封掉,在上海当年248座会馆中绝无仅有。站在戏台楼上望去,大殿屋脊高耸巍峨。进入约有300平方米的大殿,高近十米的殿顶,雕花和鎏金彩绘的柱、梁、桁……可见当年之金碧辉煌。

商船会馆于1987年11月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3):福佑路清真寺在是清朝时由在城隍庙一带经营珠宝玉器皮货的回族商人集资建造的,外面是两层楼房,里侧是中国古典宫廷式礼拜堂,而内部装饰是阿拉伯风格,可谓中外合璧,在全市清真寺中独此一家。这座130年前建造的清真寺已列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各地信徒来往频繁。

上海名人潘恩的部分旧宅---世春堂。“先有世春堂,后有豫园”。潘家大宅历史上曾称海上甲第之首。世春堂在1640年后变为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改名敬一堂,是完全中式建筑的天主教堂,世春堂“涂金染彩,丹垩雕刻,极工作之巧”。

梓园与徐光启故居同在小南门乔家路上,相距仅百多米。沿街是一幢中西式塔式洋楼,百叶长窗,两层西式骑门楼上是罗马柱浮雕,中间为吴昌硕题额“梓园”,屋顶铺的是日式菱形瓦。梓园原是清朝康熙年间构筑的宜园,几经移主,后归清末民初上海著名书画家、慈善家、实业家、上海总商会主席王一亭所有,因园中有棵百年梓树,改名为梓园。

(4):旧城遗迹:小北门老城墙

老城厢,从它以行业和富家大宅命名的街巷,从陋巷中的老宅,感受到它昔日的繁华和七

百年历史的厚重,能品出真正老城厢的味道。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主题构思

(一)规划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古城公园是首先作为一个开放场所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其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方便更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因此,城市公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对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要。、

2、与城市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空间的结构和发展趋势相协调的原则

公园作为城市空间的“调节器”,是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明确本身的区位和性质,恰如其份的表达和实现其功能。

3、倡导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

城市空间环境作为人类文化在物质空间结构上的投影,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创新有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和文脉的继承。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应用园林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的自然的清新、自由和愉悦。

5、重视公众参与的社会原则

在公园环境中应引导公众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参与中,做到“人尽其兴”“物尽其用”,发挥主客体直接交换的互动作用。

(二)主题构思

运用凝重又浪漫的手笔刻画“上海滩”特有的韵味和积淀。

从曲院半开过渡到开放的后现代主义景观的空间形式,使公园成为老上海古城文化的载体。通过从豫园到上海外滩至浦东经贸大楼这一深刻的变迁来编排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对话,表现都市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转换与过渡。通过“木文化”与“石文化”撞击点的恢弘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结合。

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在都市城隍庙氛围中的完美契入!

四、景区结构及景观分区、

设计将上海古城花园两大块分为十二大景区共计十八处主要景点。A块分七大景区,分别为:悦园南入口区、中心意境区、丹凤朝阳区、古城怀旧区、阳光草坪区、黄浦名人区及悦园北入口区。B块有桃园景区、老北门景区、福佑园景区、浦江掠影区和新北门景区。B块以中国自然式造园手法结合表现古城文化的小品体现老上海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历史变迁,A块则围绕豫园至外滩这一景观轴线发展延伸,表现上海城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完美结合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