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铜与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与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1 问题的提出: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硝酸》一节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笔者认为有以下不足:
⑴演示实验前未充分考虑到一氧化氮极易被氧化的性质,装置内的空气没有排除,反应后试管内会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气体生成,使实验的对比性不强,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再作讨论分析,才能消除学生疑惑,得出正确的结论。
⑵使用教材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演示,反应一旦开始,就只好任其将反应进行下去,直到反应物铜或稀硝酸消耗完为止。常常是师生活动已告段落,化学反应仍激烈进行着。有经验的教师会注意到限量使用反应物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但不能保证每次控制都恰到好处。
⑶每进行一次课堂实验演示,教师都必须从头再来,重复进行的仪器安装和取加试剂的操作既繁琐又耗时,对平行班级较多的学校来说,造成的试剂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鉴于此,笔者对此实验认真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
2 实验改进:
2.1 实验用品:铁架台、铁夹、镊子、酒精灯、U型管、玻璃旋塞、干燥管(双球)、三角漏斗。稀硝酸、铜丝、
20%NaOH溶液、棉球。
2.2 实验装置:如图
2.3 实验步骤:
⑴在双球干燥管球2中放置浸有20%NaOH溶液的棉球(或放入碱石灰),按上图示搭配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下:
关闭玻璃旋塞,从U型管长管口缓缓注入稀硝酸,使长管内液面略高于短管内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液面差没有改变,证明气密性完好。
⑵缓缓打开玻璃旋塞,待U型管左右两端液面
相平后,再从U型管长管口处缓缓注入稀硝酸,将U型管短管中空气排尽。
⑶关闭玻璃旋塞,在U型短管处用酒精灯微热,待铜丝表面有一定量的气泡产生,即停止加热。
⑷观察实验现象,待铜丝与稀硝酸脱离,缓缓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干燥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
⑸关闭玻璃旋塞,一段时间后,反应自行停止。
2.4实验说明:
⑴装置的气密性完好与否,是演示实验成败的关键,必须在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完好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⑵可用三角漏斗从U型管长管口沿器壁缓缓注入稀硝酸,以防止稀硝酸外流且确保赶尽空气。
⑶待铜丝与稀硝酸脱离后,须缓缓打开玻璃旋塞,防止稀硝酸冲入干燥管中。
⑷干燥管内的二氧化氮气体可用浸有20% NaoH溶液的棉球(或碱石灰)充分吸收。
3 改进后的实验优点:
⑴装置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快捷,一次性加入药品,能重复操作使用。
⑵本实验现象明显,能充分体现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功能性,目的性。
⑶采用液差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解决同一问题的思维方法。
⑷巧用内压变化使反应始于自然且止于自然,加深了学生对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认识,为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控制的学习与研究打下烙印。
⑸通过该演示实验的改进,能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严密性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学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形成铺垫。同时,能积极调动学生对实验仪器功能应用的探索兴趣,对无氧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制备也得到一定的启发。
⑹改进后的实验省时、省料、无污染。
总之,改进后的该演示实验,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