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63f9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e.png)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解 课文内容
运用多种方法识 字、写字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 和生命的热爱
引导学生关注身 边的环境和生态
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棉花姑娘的形象和特点
《棉花姑娘》的文本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棉花姑 娘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 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教学步骤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 文,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的含义。
讲解课文:通过讲解课文内 容,引导学生理解棉花姑娘 的病情和治疗方法,以及七 星瓢虫的作用。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 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言运用能力
反馈方式
口头反馈:教师直接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书面反馈:教师通过作业、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小组讨论反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个别辅导反馈: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促进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评价标准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 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 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读好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棉花姑娘 请谁给自己治
病的过程
认识“姑、娘” 等16个生字, 会写“请、帮”
等6个汉字
正确流利地朗 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棉花姑娘”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掌握“棉花姑娘”这个故事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引导学生理解“棉花姑娘”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fb28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8.png)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棉花姑娘》。
2.熟练掌握生字词:棉花、姑娘。
3.能够理解课文表达的含义,明白故事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情感抒发。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棉花姑娘》教材。
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棉花和姑娘的图片,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棉花和姑娘分别是什么。
•引入课文《棉花姑娘》,预估故事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语气。
•教师解释生字词:棉花、姑娘,让学生理解词义。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引导学生发表对《棉花姑娘》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抒发(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棉花姑娘,让他们自由发挥情感表达,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棉花姑娘》的内容,了解了棉花姑娘的故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复习课文《棉花姑娘》,并根据内容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对棉花姑娘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棉花姑娘》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而且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也有了进步。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9课《棉花姑娘》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9课《棉花姑娘》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a287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e.png)
引导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棉花姑娘》文本内容
棉花姑娘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棉花姑娘的形象和特点
棉花姑娘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请、让”等6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不同语气。
了解棉花姑娘的有关知识,认识一些益虫。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认识“请、捉、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请、帮”等6个汉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借助朗读,认识七星瓢虫等益虫、害虫,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懂得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都是有益于农业的鸟类和昆虫,知道它们都能捉害虫,都是农民的好朋友
棉花姑娘的插图和版面设计
重点字词解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蚜虫:一种害虫,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对棉花姑娘造成了危害。
棉花姑娘:本文的主人公,一位棉花姑娘。
七星瓢虫:一种天敌,能够捕食蚜虫,帮助棉花姑娘消灭害虫。
治病:指棉花姑娘请医生给自己治病的过程。
课文结构与内容分析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讲述与棉花姑娘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图片导入:展示棉花姑娘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棉花姑娘的形象
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测答案,引出课题
复习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的学习内容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9:棉花姑娘》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9:棉花姑娘》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04a8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c.png)
1.教学重点
(1)词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有“棉花”、“姑娘”、“盼望”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句子理解:课文中有一些关键的句子,如“棉花姑娘天天盼着下雨”,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课文朗读:培养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美感。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文19:棉花姑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棉花,或者知道棉花是什么样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棉花姑娘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棉花生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棉花为什么需要雨水?”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棉花姑娘》的故事内容,学习了新的词汇和句子,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棉花姑娘》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提问,我发现他们对于棉花和自然界的现象有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
(2)句子结构: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复杂的句子结构,对于一些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可能难以理解。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9棉花姑娘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9棉花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6d25409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e.png)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9棉花姑娘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19.棉花女孩I.设计说明《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许多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基于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经验,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思路,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棉姑娘、棉姑娘头饰、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的照片;查找信息。
(老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特点。
(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对话并铺平道路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1.学生们,请看这两张图片。
棉花女孩的表情有什么变化?(悲伤和快乐)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
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
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随机展示单词卡片:治愈,吞咽,其他,树干,突然,惊喜,七,瓢虫,绿色,吐出,笑。
(1)学生认识阅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记住生词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27bab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8.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学设计【第1篇】一、说明版本:《棉花姑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
本课讲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
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捉害虫,他们都帮不了她。
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
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教学要求: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4)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三、设计理念:1、以动画课件为背景: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创造性。
显得新颖、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2、根据课文的结构特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第2—4自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3、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南方的小朋友很少见过棉花,通过课件的出示,让学生认识棉花。
)2、板书课题,认识认识生字“姑”“娘”,读好轻声。
(“花”、“娘”)(“棉花姑娘”是__的主人翁,轻声“姑、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开头解决难点,对__的朗读起了铺垫作用。
)(二)课件出示童话故事,整体感知。
(__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我让学生看动画课件,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地方作个记号。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0c2e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d.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棉花姑娘》。
2.能够借助图片和动作,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模仿老师的朗读,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
4.能够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美丽事物的向往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棉花姑娘》的内容。
2.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棉花姑娘》的课本或教材。
2.图片:棉花、姑娘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者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让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讲解课文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理解内容。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
4. 情感体验
•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人物,通过表演来体验其中的情感。
5. 思考与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棉花姑娘》。
2.写一篇关于棉花的小短文,描述自己对棉花姑娘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美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63891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6.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朗读课文《棉花姑娘》。
2.认识生词“棉花”和“云朵”,并能正确使用。
3.了解棉花是怎样生长的。
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姑娘的敬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识读、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与尊重。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词。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难点1.通过简短的课文讲述,让学生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
2.帮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棉花姑娘》的教材。
2.生词卡片与图片。
3.学生绘本或图片。
4.彩色粉笔、黑板、音响等教学工具。
5.棉花种子或模型(可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棉花姑娘的外貌特征。
2.提问:“大家知道棉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吗?”让学生畅想棉花生长的场景。
二、学习活动1.课文朗读:“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棉花姑娘》。
”2.识读生词:“棉花”、“云朵”,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3.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棉花姑娘的喜爱之情,并选择一名代表表达出来。
4.观看图片或绘本:展示棉花生长的图片或绘本,让学生感受棉花的美丽与生机。
5.亲自种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亲自种植一棵小棉花,并观察生长的过程。
三、拓展延伸1.导入相关知识:简要介绍棉花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
2.小型展示:学生可以制作棉花姑娘的手工作品,展示在教室中。
3.表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棉花姑娘或其他角色,进行小型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棉花姑娘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小短文,并画一幅图。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de470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5.png)
06
教学评价
学生朗读情况评价
朗读流利度:评价学生朗读的流畅程度,包括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表现。
朗读准确性:评价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包括对生字、词语、句子的发音和拼写是否正确。
朗读理解度: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文章主旨、情感、细节等方面的把 握。 朗读表现力:评价学生在朗读中的表现力,包括对文章情感的表达、语气的变化、表情的 配合等方面的表现。
并回答
朗读课文
导入新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理解课文: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棉花姑娘与其他动物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思维
讲解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字: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读音和书写方法 朗读课文:通过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和重点词句的含义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等练习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和预习任务
合作精神:学生 之间互相合作, 共同探讨解决问 题的方法
学生作业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评 价学生是否按时完 成作业,以及作业 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作业质量:评价学 生作业的认真程度 和完成质量,包括 字迹是否工整、内 容是否准确等
作业态度:评价学 生对待作业的态度 是否认真,包括是 否抄袭、是否独立 思考等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 案19、棉花姑娘第 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 《棉花姑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 《棉花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494144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f.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 《棉花姑娘》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棉花姑娘》的情感内涵。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3.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
2.解释课文中难点词语和句子。
3.提高朗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2.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棉花姑娘》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课文中遇到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老师给予解释。
3.集体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感受细腻情感。
3. 角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角色表演,培养表演能力,体验故事情节。
4. 问题探究1.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棉花姑娘》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讨论,总结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5. 课文赏析学生欣赏《棉花姑娘》的插图,感受画面和文字的互动。
6. 课后作业完成《棉花姑娘》的阅读,写下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完成课文中的难点词语造句。
五、板书设计•棉花姑娘•情感表达•朗读表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导入,课文学习,角色表演以及问题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棉花姑娘》的情感内涵,学会用心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棉花姑娘》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9《棉花姑娘-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1c3b0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c.png)
二、初学适异
1.出示第一幅和第五幅情境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变化。启发质疑: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到课文里去找答案。
2.自由读课文。要求:
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
治病 医生 燕子 别人 树干 忽然 惊奇
七颗星星 七星瓢虫 碧绿碧绿 吐出 啦
(2)再次出示第一幅和第五幅情境图,图文对照交流。(因为生病伤心,病好了开心。)
三、研学导异
1.出示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句话。
(2)出示图片,认识“蚜虫”,师简单介绍。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可恶的蚜虫。(强调“恶”的读音)
(3)用“因为_______ ,所以_________。”的句式练说棉花姑娘的病因。
五、指导书写
出示:“病、医、别、干、七”
1.请学生认读,并组词。引导生发现“病、医”的共同点:半包围结构。
2.教学写法。教师范写,生边说边书空。
师指导重点笔画:医:上横略短,“矢”居中,捺要写成点,最后一笔竖折稍长。
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4.生自主书写:别、干、七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文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吃哪些虫子。
板书设计:
19 棉花姑娘
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教学反思:
2.蚜虫叮咬,棉花姑娘会怎么想呢?
交流,感受棉花姑娘的心情,读好第二句话。
(1)指名读。
(2)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盼望治好病的心情。
3.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拓学展异
练说:因为棉花姑娘______,所以她_______了。她请____、___和____帮忙治病,最后_____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课件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658b1b998fcc22bdd10d3d.png)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课方案育才小学沈思【教课内容】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 19 课《棉花姑娘》。
【教材剖析】《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本课讲棉花姑娘患病了,她恳求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捉害虫,可他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了她。
正当蚜虫们喜悦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空,棉花姑娘重返活力,又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语言符号少儿特色,对学生认识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迪生用。
同时四篇插图色彩艳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察看,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经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建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教课目的】1. 认识“棉、娘”等 13 个生字和大字头 1 个偏旁;会写“病、医”等 7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读出祈使句恳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 认识不一样的动物能消灭不一样的害虫的科学知识。
【教课重难点】认识生字词;读出文中祈使句恳求的语气;读好对话。
【教课过程】一、谜语揭题1 、出示谜语:“说它是花不是花,天冷人人需要它。
白白胖胖真可爱,塞进被里暖和和。
”(学生猜谜,师板书:棉花)2、认识“棉”:棉花是一栽种物,因此它是木字旁的,颜色是白白的,还可以用来做毛巾,因此上边是个白,下边是个巾。
3、棉花终究长什么样?看!(出示图片)你感觉这朵棉花长得怎么样?4、多可爱呀!因此人们和蔼地称她为“棉花姑娘”。
(增补课题)5、重申“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
单唯一个“娘”字时它读第二声,两个字放在一同时,读轻声。
6、我们来叫一叫棉花姑娘吧!(齐读课题)预设:你们叫得真好听啊!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 、棉花姑娘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 102 页,自己读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畅。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8fa9a3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1.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棉花姑娘》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够背诵部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品味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故事内容理解和记忆;
•人物形象描写与性格特点分析;
•导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投影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棉花姑娘》四个字,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
阅读课文《棉花姑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讲解生词和语文知识点。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每组派代表发言。
4. 朗读练习(10分钟)
安排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内容,纠正发音错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课文创作(15分钟)
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写一段延伸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6. 总结讨论(10分钟)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不仅理解文字,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棉花姑娘](https://img.taocdn.com/s3/m/5b0ace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0.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堂氛围:评价课堂氛围是否活 跃,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和发言
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是否良 好,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作业的 正确率、书写规范、内容深 度等方面
作业完成率:统计学生作业 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 习态度和习惯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 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 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
讲解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 达能力。
讲解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展 示棉花姑娘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 问,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课文,学生跟读,纠 正发音,培养学生的 朗读能力。
讲解课文内容:教师 逐段讲解课文,引导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棉花姑娘的生长 过程和特点。
课堂互动:教师提出 问题,学生回答,加 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反馈,调整 教学内容和难度,更好地满足学 生的需求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 爱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 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 意识
03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
棉花姑娘的来源和传说 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型 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内容
棉花姑娘的生平 和故事背景
棉花姑娘的疾病 和治疗过程
棉花姑娘的康复 和成长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a56874d1f34693dbef3e2c.png)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棉花姑娘》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该单元主题是“问号”。
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当中。
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别离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篇课文篇幅虽长,但在内容呈现上,采用了周而复始的言说方式,并配有5副插图,别离对应5个情节,课后还有“连连续,说一说”的训练习题,这些编排迎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也为学生实践单元训练重点,掌握“图文结合”阅读方式,提供良勤学习资源。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图文对照,读通课文,读懂内容。
学习提取有关信息,成立“益虫/益鸟——本领”对应关系。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
在教学中,要增强对祈使句的示范、指导。
如:“她何等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迫切,读出盼望、请求的语气。
课文第6自然段中出现了“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种形式的短语,教学中可成心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拓展、运用。
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任务,要求学生熟悉13个生字、1个偏旁(大字头),会写“病、医”等7个字。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
二、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法识记生字“棉、娘、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熟悉偏旁“大字头”;借助微课,区别量词“颗”和“棵”;学写生字“病、医”。
2.正确朗诵课文。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
3.图文结合,读懂燕子、啄木鸟、青蛙、瓢虫别离吃哪些害虫。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2.微课《熟悉量词“颗”和“棵”》3.生字卡四、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读好课题,拓展识字今天咱们学习第19课——棉花姑娘。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9课-棉花姑娘(第1课时)
![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19课-棉花姑娘(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db986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a.png)
第18课 棉花姑娘(第1课时)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和大字头1个偏旁,会写“病、她”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心情,读好第1、第2自然段;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体会角色心情,读好第1、第2自然段;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体会角色心情,读好第1、第2自然段;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1.教师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它。
(棉花)2.教师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棉花特点:颜色白白的。
对照插图,观察“棉”字,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识记“棉”字。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棉”的认知。
教师:用棉花纺成的线叫——(棉线);用棉线织成的布是——(棉布)。
再看看我们身上的衣服,很多都是棉布做成的。
冬天到了,棉花的用处就更多了,我们可以穿——(棉衣、棉鞋),戴——(棉帽、棉手套),盖——(棉被)。
4.教师:今天,老师接到了棉花姑娘的求助信!(出示课题:棉花姑娘)她到底怎么了?我们去课文中了解一下吧!(1)齐读课题。
提醒:“娘”字在“姑娘”一词中读轻声,单独读的话,要读niáng 。
(2)指名朗读课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①借助拼音,将课文读准确。
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③圈画出需要认识的13个生字。
2.学习生字。
zhìyàn biégàn rán qíkē piáo bìtǔ la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1)检查字音。
①带拼音,教师指名让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点拨:“治、然”是翘舌音;“燕、干”是前鼻音;“干”是多音字,在“树干、枝干、干活”等词中读gàn。
②学生开火车读。
③教师去掉拼音,指名让学生认读。
④男女生赛读。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独创识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棉花姑娘》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该单元主题是“问号”。
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
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篇课文篇幅虽长,但在内容呈现上,采用了循环往复的言说方式,并配有5副插图,分别对应5个情节,课后还有“连一连,说一说”的训练习题,这些编排迎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也为学生实践单元训练重点,掌握“图文结合”阅读方法,提供良好学习资源。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图文对照,读通课文,读懂内容。
学习提取有关信息,建立“益虫/益鸟——本领”对应关系。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祈使句的示范、指导。
如:“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迫切,读出盼望、请求的语气。
课文第6自然段中出现了“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这种形式的短语,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拓展、运用。
本课还承载着识字和写字任务,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1个偏旁(大字头),会写“病、医”等7个字。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流程安排。
二、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法识记生字“棉、娘、治、燕、别、干、然、奇、颗、瓢”,认识偏旁“大字头”;借助微课,区别量词“颗”和“棵”;学写生字“病、医”。
2.正确朗读课文。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
3.图文结合,读懂燕子、啄木鸟、青蛙、瓢虫分别吃哪些害虫。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1.PPT2.微课《认识量词“颗”和“棵”》3.生字卡四、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读好课题,拓展识字今天我们学习第19课——棉花姑娘。
课题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棉”和“娘”1.针对不足,纠正读音。
(出示字卡)学生个别读、齐读。
注意纠正因地方音影响,不容易读好的前后鼻音。
强调:棉是前鼻音,娘是后鼻音。
2.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字的偏旁很多时候都提醒了它的意思。
谁用上这种方法帮我们记记这两个字。
(学生交流)3.联系生活,丰富词汇。
“棉花”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纺织原料。
用棉花可以制成“棉线”,棉线可以纺成“棉布”,在棉布中填充进“棉絮”可以做成“棉衣”,“棉被”。
在大冬天可暖和了。
一起读读这些词(棉线、棉布、棉衣、棉被)4.发好轻声,指导读题。
放进课题中,怎么读,对了,“棉花”和“姑娘”要轻声。
再亲切地叫叫她。
(设计意图:揭题识字,注重指导学生利用拼音,纠正地方音,指导学生在识字、读题时发好前后鼻音,读好轻声词。
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形旁表义”的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娘”、“棉”。
识字时,还注重向生活延伸,丰富学生词汇积累。
)(二)观察插图,角色体验,感情朗读。
1.棉花姑娘可以为我们做这么多好事。
(出示插图)看,她怎么了?(学生交流,师板画)2.是的,棉花姑娘生病了,需要有医生来为她治病。
(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卡)“生病”、“医生”“治病”(带读、齐读)3.课文哪段写的是这幅插图的内容?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自由读。
)谁来读?(个别读)你们找到的都是这段吗?(齐读)4.认识蚜虫,体会可恶。
棉花姑娘生病的原因是?(学生接读: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出示图片,简介:蚜虫可坏了,她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看,棉花姑娘的叶子被它咬得千疮百孔。
5.角色体验,指导朗读。
(1)谁来读出蚜虫的可恶。
指导朗读,提醒注意读好“许多”、可恶”。
(2) 联系生活,角色体验。
你生病的时候,感觉怎么样?(很难受/很不舒服/有气无力/很痛苦……)最盼望的是什么?(赶紧找医生治病,赶快好起来……)把你的感觉带进去读一读。
学生朗读中,教师相机指导长句停顿: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读好词语“多么盼望”,表现棉花姑娘急迫的心情。
6.齐读第一自然段: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设计意图:遵循“看懂图意、找出段落”——“角色体验、内化语言”——“情感体会、朗读再现”的学文过程,有方法,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开展“借助图画阅读课文”的语文学习。
)(三)溯源析形,抓住要点,指导书写1.溯源析形,深刻字形印象。
是啊,小朋友们都有过一样的体验。
生病了多难受啊。
看,“病”字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出示图片),表示一个人躺在床上难受得出汗的样子。
病字框上的“点、提”表示的是病床的脚,写的时候可别漏了。
2.联系生活,丰富词汇。
“病”字,你想到了词语?(病人、生病、治病),一起读一读,把它们积累下来。
生病了,治病的地方叫——医院,治病的人叫——医生,医生治疗叫——医治。
一起读一读,把它们也记下来。
3.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明确要点。
“病”和“医”也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
运用观察生字法宝“一看结构、二看笔画、三看压线笔”,观察下,结构上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写得半露半藏。
)笔画上的易错笔?(里面的“点”别写成“捺”)(2)教师范写,强调要点。
睁大眼睛静静看看这两个字。
好,看老师书写。
(教师进行范写,并强调“医”字书写笔顺。
)(3)抓住要点,学生练写。
检查坐姿、握笔,认认真真描红一个,写一个(学生练写)。
展示、评价。
4.根据板书,学生复习词语,教师进行学法小结。
我们边看插图边读书,读懂了:棉花姑娘(生病)了,需要有(医生)来为她(治病)。
(设计意图:溯源析形,将“画”与“字”建立联系。
学生明白“病字框”上“点提”的由来,书写时就能避免遗漏。
书写指导中,还注重对学生“读贴”能力的培养,“一看结构、二看笔画、三看压线笔”的观察指导,有益于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养成。
)(四)图文结合,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来了哪些动物医生?他们能帮上忙吗?自己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动物医生圈出来。
1.检查生字词。
读书中遇到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别bié人忽然rán 惊奇qí树干(gàn)七颗(kē)星星(1)正音,读好多音字“干”,读准“然”。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记一记这些字,认识偏旁“大字头”。
(3)借助微课《认识量词“颗”和“棵”》,区别同音量词“颗”和“棵”,进行练习巩固。
一()宝石一()牙齿一()白菜两()红枣2.交流反馈:来了哪些动物医生?(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PPT出示:燕子yàn 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piáo)你们圈出来的是这四位吗?谁来叫叫他们的名字。
(1)教学“燕、瓢”。
个别拼读,全班拼读,正音。
(2) 运用形声字猜读法,教学“瓢”。
老师在备课时,就在想,为什么这种虫子叫“瓢虫”呢?看这“瓢”里面有个“瓜”,我就猜,这个字可能跟瓜果有关系。
于是,老师就去查了字典。
“瓢”真的是一种瓜果,它叫“瓢葫芦”。
对半切开,再晒干,就成了舀水的工具——水瓢。
人们看到这种昆虫,长得像“水瓢”,就叫它——瓢虫。
以后你们遇到生字,也可以用上学过的形声字识字方法,先猜一猜,再查查字典验证验证。
一起把这些词读一读,记一记。
(瓢葫芦、水瓢、瓢虫)(3)再叫一遍动物医生们的名字。
(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3.结合插图,读一读2-5自然段,想一想:这些动物医生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吗?在课文中找到他们能(或不能)为棉花姑娘治病的理由,画下来。
4.谁来为棉花姑娘介绍医生。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不能(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因为。
(1)先以第2自然段为范例,交流、指导。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画了哪些语句(教师一边在幻灯片上批注出来),再引导学生结合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修改第3-5自然段画的语句,再像刚才的同学那样说一说。
(3)交流、展示。
5.师:翻开课本第105页,完成连一连,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有重点:借助微课,从偏旁入手,区别比对“颗”和“棵”,在训练中巩固运用。
强化形声字偏旁表义特点,猜识“瓢”,鼓励学生运用方法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整体把握文意有过程,讲方法。
通过读一读,圈一圈动物医生名,引导学生检索明显信息,明确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医生。
再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这些动物医生能(或不能)为棉花姑娘治病的理由,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作一定筛选、整合、解释、说明。
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在读读、圈圈、画画、说说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训练。
(五)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棉花姑娘》,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知道了动物医生各有各的本领。
下节课,我们还要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还要去看看病好了的棉花姑娘有多美。
五、板书设计六、巩固练习(一)词句活动室1.读一读,记一记。
棉花棉衣树干枝干惊奇奇怪姑娘大娘忽然然后别人别处2.读一读,选一选。
①颗②棵(1)七星瓢虫的背上有七个斑(bān)点,就像七()星星。
(2)这()大叶樟(zhānɡ)树是邓小平爷爷当年在厦门园林植物园亲手种下的。
(3)妈妈用十()珠子串成了一条漂亮的手链。
(二)语言直播厅朗读课文《棉花姑娘》。
(三)阅读芳草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屋檐下,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燕子妈妈说:“你说得对。
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去了,回来高兴地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妈妈笑了,说:“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借助插图读一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选文配有两幅幅插图,略)2.想一想,说一说: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记一记,引导学生在读词中巩固生字识记,在读词中丰富词汇积累。
通过读一读,选一选,在具体语境中继续巩固、区别数量词“颗”和“棵”,学习正确运用。
选择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也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通过“小燕子在妈妈启发下的三次发现”介绍了冬瓜和茄子在形体、颜色、细节上的区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有所发现。
文本配有与内容对应的两幅插图,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习得“借助图画阅读课文”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良好资源。
文本内容以对话形式展开,也是训练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良好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