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2)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0054639910ef12d2bf9e74a.png)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1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根据红细胞在低渗盐水溶液可逐渐胀大而破坏的原理来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溶液的抵抗力。
红细胞的表面积大而体积小者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性减低);反之,则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
1.2试剂 10g/L NaCl溶液:取分析纯氯化钠事先于100℃下烘干,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准确称取1.00g置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双蒸馏水溶解后,再加双蒸馏水至刻度[1]。
1.3参考值开始溶血 4.2~4.6g/L。
完全溶血 3.2~3.4g/L。
患者与正常对照,溶血管的NaCl浓度相差0.4g/L具有诊断价值。
1.4注意事项 NaCl必须干燥,称量精确,要用前新鲜配制溶液;本试验忌用抗凝血以免影响溶液的渗透压,如需要时可用肝素按10~20IU/ml血液进行抗凝;血液与低渗盐水混匀时避免强烈振荡,以免机械性溶血,黄疸患者开始溶血管不易观察,严重贫血患者红细胞太少,皆可用等渗盐水将红细胞洗涤后再配成50%红细胞悬液进行试验。
2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2.1原理将血液置于37℃孵育24h,由于葡萄糖消耗,贮备的 ATP减少,需要能量的红细胞膜对阳性离子的主动传递受阻,造成钠离子在红细胞内储积,细胞膨胀,孵育渗透脆性增加。
有细胞膜缺陷及某些酶缺陷的红细胞能源限快耗尽,孵育渗透脆性明显增加。
2.2试剂10g/L缓冲液(pH7.4):9g NaCl(AR)。
1.365g Na2HPO4(AR)。
0.184g NaH2PO4(AR)。
蒸馏水加至1 000ml。
此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为9g/L,但其渗透压相当于10g/L氯化钠溶液[2]。
2.3操作取静脉血3ml,肝素抗凝后分为2份,1份立即试验,另1份在37℃温育24h再作试验;将10g/L氯化钠缓冲液按下表稀释成不同浓度;每管加肝素抗凝血0.05ml,轻轻颠倒混匀;放置室温(20℃左右)30min后,将各管混匀1次,1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波长540nm以8.5g/L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调零,以1g/LNaCl完全溶血管的吸光度为完全溶血管A值,测定各溶血管上清液的吸光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溶血度;红细胞中间脆性(MCF),以溶血度为纵坐标、不同浓度氯化钠浓度为横坐标作溶血曲线图,在曲线上,50%溶血的氯化钠浓度为红细胞中间脆性。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1856d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e.png)
减低
•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
风湿性关节炎、SLE等 • 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
– 肝内阻塞性黄疸显著减少或缺乏 – 肝外阻塞性黄疸正常或增高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 test)
【意义】 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 一种后天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的克隆性疾病,临床上可表 现血管内溶血、栓塞、全血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骨髓 衰竭。
• 大多数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诊断 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
【原理】膜蛋白缺陷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增 加,在弱酸血清(pH6.6~6.8)中,经37℃ 孵育后红细胞发生溶血。
【临床意义】正常人阴性,阳性见于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该法敏感性较 高。特异性高。
Ham试验
PNH不同时间尿样
4.蔗糖水溶血试验
【原理】 蔗糖离子浓度低,增强补体与红细 胞结合,使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蔗糖进 入红细胞而致溶血。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管 内溶血
7.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改变
【临床意义】正常阴性。PNH本试验常为阳 性。可作为PNH筛选试验,阴性可排除,阳 性应作Ham 试验。
5.蛇毒溶血试验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fba9f17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9.png)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要准确诊断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之一。
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中,通常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也就是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计数减少,但程度可能不如血红蛋白降低那么明显,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大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会显著增高,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增强,试图弥补红细胞的破坏。
此外,外周血涂片检查也很重要,可能会观察到球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碎片、嗜多色性红细胞等异常形态。
二、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检查可以反映骨髓的造血情况。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通常增生活跃,粒红比例倒置,即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系相对减少。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可见核分裂象增多。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代谢异常也是溶血性贫血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经过代谢转化为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
尿胆红素阴性,而尿胆原明显增加。
四、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这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
阳性结果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五、酸溶血试验(Ham 试验)主要用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患者的红细胞在酸化的血清中(pH 68-70),经过 37℃孵育后会发生溶血。
六、蔗糖溶血试验同样对 PNH 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 PNH 克隆,但特异性不如 Ham 试验。
七、蛇毒因子溶血试验也是用于诊断 PNH 的一种方法,其原理与 Ham 试验相似。
2.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51298b3043323968011c92e5.png)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40mg /L 【临床意义】 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 蛋白明显增高。血管外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 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参考值】0.8~2.7g/L(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火箭电泳法) 【临床意义】 (1)结合珠蛋白减低 各种溶血时结合珠蛋白均 结合珠蛋白减低: 可 减低,以血管内溶血减低为显著,严重者可明显减 低,甚至测不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超过1.3g /L时)。 巨幼细胞贫血、严重肝病、口服避孕药、先天性无结 合珠蛋白血症等也可减低或消失。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的有关检验
血管内溶血时, 大量血红蛋白游离至血浆中,使血 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需与结合 珠蛋白(haptoglobin,Hp)结合后被输送至肝分解,故 使血浆结合珠蛋白减低 结合珠蛋白减低。通常每升血液中结合珠蛋白的 1.3g 含量可以结合1.3g 游离血红蛋白。当血浆中的游离血红 蛋白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时, 血浆中结合珠蛋 白便被消耗殆尽。剩余的游离血红蛋白有一部分可转变 为高铁血红蛋白,与血浆中清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 高铁血红素 清蛋白(methemalbumin),在血浆中出现。 清蛋白
三、临床分类 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 临床分类 1.急性溶血 急性溶血:红细胞在血管内以溶解方式 破坏。破坏数量多、速度快,临床症状常较为明 显,并伴有高血红蛋白血症 血红蛋白尿或含铁 高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或含铁 血黄素尿。 血黄素尿 2.慢性溶血 慢性溶血:红细胞多在脾脏被破坏,破 坏数量较少、速度较慢,临床症状一般较轻,血 中游离血红蛋白轻度增高,不伴有血红蛋白尿或 含铁血黄素尿。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3606f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4.png)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
(二)胎儿血红蛋白酸洗脱试验
1.原理 HbF抗酸能力较HbA强。把经固定后的血涂片置酸性缓冲液中保湿一定时间,只有含HbF 的红细胞不被洗脱,再用伊红染色而呈鲜红色。 2.临床意义 (1)脐带血、新生儿、婴儿阳性,成人小于1% (2)地中海贫血病人轻型者(杂合子)仅少数红细胞呈阳性,重型者阳性红细胞明显增多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1.原理 红细胞内酶缺陷,葡萄糖酵解障碍,不能提供足量ATP,以维持红细胞内的钠泵作 用。病人红细胞无菌条件下在自身血浆中温育48小时,使ATP储备减少,钠泵作用减弱,导 致溶血增强。在孵育过程中,分别加入葡萄糖和ATP作为纠正物,并以氯化钠溶液为对照, 观察溶血是否能被纠正。 2.参考值 ➢ 正常人红细胞经孵育48小时后,仅轻微溶血、溶血度<3.5% ➢ 加葡萄糖和加ATP孵育,溶血明显纠正,溶血度均<1%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1.参考值 <50mg/L(1~5mg/dl) 2.临床意义 (1)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2)血管外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不增高;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增高。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
(二)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1.原理 红细胞孵育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增加,贮备的ATP减少,导致红细胞膜对阳离子 的主动传递受阻,钠离子在红细胞内集聚,细胞膨胀,渗透脆性增加。 2.参考值 未孵育:50%溶血为4.00~4.45g/L NaCl 37℃孵育24h:50%溶血为4.65~5.9g/L NaCl 3.临床意义 (1)脆性增加: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 血性贫血等; (2)脆性减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镰形细胞贫血等。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03a295f37fd5360cba1adb80.png)
第一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一、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1.外周血液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
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
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3.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1.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结合珠蛋白血症等。
2.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肝外阻塞性黄疸、恶性肿瘤等。
4.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意义本试验有助于鉴别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阳性表示严重血管内溶血。
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出现一条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区带,而球形细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则无此区带。
5.尿液检查⑴尿胆原排出增多;⑵隐血试验阳性,这是因为当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超过结合珠蛋白的量和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出现的血红蛋白尿;⑶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反映慢性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6.红细胞寿命测定是检测溶血的可靠指标,常用51Cr、3P-DFP或二异丙基氟磷酸标记红细胞法,能反映红细胞寿命的指数。
此项测定显示红细胞寿命缩短表明有溶血。
二、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1.网织红细胞增多在5%~20%以上。
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
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
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意义1.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继发球形细胞增多等。
2.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溶贫检查_精品文档
![溶贫检查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40dfc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a.png)
8、尿含铁血黄素
20
溶血的证据
实验室检查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是判断血管 内溶血的指征。
(2)血清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 检测
21
知识链接
▪ Hp由肝脏合成, 与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 结合形成复合物, 不能从肾小球滤过, 而在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肝内被消除。
▪ 溶血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Hp结合增多, 使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减少。见于各种溶血, 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直接阳性(4℃) 效价>1:1000 冷热溶血试验阳性 直接阳性 新生儿直接阳性, 母亲间接阳性 直接、间接阳性 34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rug-induced immune hemolytic anemia)
▪ 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首先与红细 胞膜发生作用, 改变了膜结构和红 细胞的抗原性, 导致病人血中产生 抗红细胞抗体。
7
(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先 •多为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 天 包括膜、酶、血红蛋白合成异 性 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获 ▪ 多为红细胞外在因素异常,
得
如免疫、药物、生物、物理
性
因素等。
8
(二)按主要的溶血部位分类
▪ 1. 血管内溶血 多为急性发作,以获得性溶 血性贫血多见。
▪ 2. 血管外溶血 为红细胞被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清除增加,多为慢性经过,常伴脾肿 大。严重的溶血二者常同时存在。
5
问题
▪ (1)请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关键依据是 什么,理论上排除了哪种疾病?
▪ (2)试简单叙述本病的发病机制。 ▪
6
RBC的寿命为什么缩短?
▪ 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过短、 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 应代偿而发生的。也就是溶血性贫 血(HA)!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98ddceec804d2b160a4ec0ac.png)
原理:
当红细胞内G-6-PD含量正常时,高铁Hb可以还原为亚 铁(红色);G-6-PD缺乏时,则不能还原,通过颜色 变化来间接测知G6-PD含量是否缺乏。
【参考值】
高 铁 血 红 蛋 白 还 原 率 > 75% , 高 铁 血 红 蛋 白 0.31.3g/L。
【临床意义】
(患者与对照相差0.04%以上即为阳性)
【临床意义】 ❖ 脆性增高: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AIHA、遗传性椭
圆形细胞增多症 ❖ 脆性减低: 各型地中海贫血、重度缺铁性贫血和肝疾病
等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1.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2. G-6-PD活性测定 3. 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一)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减低见于G-6-PD缺陷的蚕豆病、伯氨喹啉型药物 溶血性贫血
分类
1.根据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2.根据病因和发生机制:
红细胞內在缺陷——红细胞膜缺陷、酶缺陷、 血红蛋白异常;
红细胞外因素影响——免疫性、感染、物理、 机械损伤、中毒及其他疾病。
病因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 1.遗传性: (1)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酶的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四)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
【原理】铁离子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生 成蓝色的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反应。如尿 液中脱落的肾上管上皮细胞有含铁血黄素, 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中可有深蓝色物质出 现,即为阳性。
【正常结果】阴性
【临床意义】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现阳性,并 持续数周。常见于PNH。
(五)红细胞寿命测定
【原理】用同位素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红 细胞半衰期。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c60247ad02de80d4d840a1.png)
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
血细胞膜CD55、CD59分析(流式细胞术) 参考范围: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5% 临床意义:PNH患者外周血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10%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酶缺陷检测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肾脏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 • •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含铁血黄素尿试验
• 红细胞寿命测定
溶血性贫血——筛查检测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50mg/L 临床意义: 1.血管内溶血时明显增高。 2.血管外溶血时正常。 3.自身免疫性溶血、珠蛋白异常时轻度增高。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膜缺陷检测
红细胞渗透脆性 试验:测定红细胞 对不同浓度低渗氯 化钠溶液的抵抗力。 渗透脆性,它与红 细胞膜面积与细胞 容积的比值有关。 参考值:开始溶 血 0.42 % ~ 0.46 % (4.2 ~ 4.6g/L) NaCl 溶液, 完全溶血 0.28 % ~ 0.34 % (2.8 ~ 3.4g / L)NaCl 溶液。 临床意义 1. 脆性增高 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时氯化钠溶 液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提前两管 (0.04%或 更高),即开始溶血>0.50%、完全溶血> 0.38%NaCl溶液时为脆性增高。主要见于遗 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有继发球形化,渗 透脆性也可增高。脆性增高也可见于遗传性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轻症病人或急性溶血才 发作后,外周血中球形细胞较少,检测结果 可能在正常范围,此时应考虑做温 孵育后渗 透脆性试验。 2. 脆性减低 常见于海洋性贫血。也可见于缺 铁性贫血、某些肝硬化及阻塞性黄疸等。
溶贫检查
![溶贫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d88b3ef1f90f76c661371a65.png)
2.实验室检查
①
肝Hp ②
Hp
溶血的证据
Hb
Hb+Hp
肾
含 铁 血 黄 素
hemiglobin,Hi
④
gobin
metheme
Alb等
③ methemalbumin
诊断程序
血红蛋白尿
知识链接
• Hp由肝脏合成,与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 白结合形成复合物,不能从肾小球滤过, 而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肝内被消除。 • 溶血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Hp结合增多, 使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减少。见于各种溶 血,尤程进行 分类:急性和慢性
有急症!
三、HA的诊断程序
(一)是否为HA?
• 1.临床表现: 贫血、黄疸、 肝脾肿大、 血红蛋白尿 等
是否为HA?
2.实验室检查
诊断程序
溶血的证据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是判断血管 内溶血的指征。 (2)血清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 检测
• 体检发现病人面色萎黄 、 黄疸、肝、脾肿大。其 母亲及外公青年时代也 有类似经历,外公曾患 “胆结石” ,并已做胆 囊摘除。
问题
• (1)该病人红细胞有何异常?与黄疸 有何关系? • (2)生化检测结果:ALT45 U/L (<40 U/L),TBIL115μmol/L,CB7.0μmol /L,UCB108μmol/L。其他指标大致 正常。试判断其黄疸的类型。
二、HA的分类
(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先 天 性
获 得 性
•多为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 包括膜、酶、血红蛋白合成异 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 多为红细胞外在因素异常, 如免疫、药物、生物、物理 因素等。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二)2024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e97f0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8.png)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二)引言: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溶解增加引起的血液疾病。
实验室检测在诊断和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便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正文:一、红细胞指标的测定1. 血红蛋白测定:通过测定全血或血清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程度。
2. 红细胞计数:通过计算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确定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减少情况。
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帮助鉴别溶血性贫血与其他疾病。
二、血清标志物的测定1. 胆红素测定:通过测定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来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程度,可区分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2.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高乳酸脱氢酶水平提示溶血性贫血进展较严重,可协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3.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通过测定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水平,推测血红蛋白溶解释放的胆红素量。
三、血型与抗人球蛋白试验1. ABO血型与Rh(D)血型测定:确定患者血型,为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2. 抗人球蛋白试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对人类红细胞的球蛋白反应,判断溶血性贫血存在的机制。
四、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检查1. 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红细胞形态,鉴别溶血性贫血与其他类型贫血的区别。
2. 骨髓涂片检查:观察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情况和异常,评估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五、其他辅助检查方法1. 血培养:筛查溶血性贫血与感染相关的细菌或寄生虫。
2. 自身抗体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帮助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总结: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红细胞指标测定、血清标志物测定、血型与抗人球蛋白试验、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通过这些检测手段的组合使用,能够准确诊断溶血性贫血的类型和病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监测提供依据。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血液学(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血液学(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39ab9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d.png)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血液学(二)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单选题]1.关于尿含铁血黄素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阴性结果可排除血管内溶血存在(江南博哥)B.亦称Rous试验C.阳性对慢性血管内溶血的诊断价值最大D.用普鲁士蓝反应显示含铁血黄素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常为阳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Rous试验。
当血红蛋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
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环境下产生普鲁氏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
阳性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结果可持续2-3周。
但在血管内溶血初期,本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单选题]2.下列不属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是A.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B.丙酮酸激酶缺陷症C.镰状细胞贫血D.不稳定血红蛋白病E.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是免疫因素所致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单选题]3.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溶血的最可靠证据A.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B.网织红细胞升高>5%(0.05)C.骨髓红系明显增生D.红细胞寿命缩短E.尿胆原强阳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诊断溶血的最可靠依据是红细胞寿命缩短。
[单选题]4.下列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是()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D[单选题]5.关于溶血性贫血机制不包括()A.脾功能亢进B.血红蛋白浓度降低C.S/V比值减低D.珠蛋白合成障碍E.单核巨噬系统的参与正确答案:B[单选题]6.慢性溶贫时,评价尿中尿胆原下列不正确的是()A.粪中粪胆原增高比尿中尿胆原增高为早B.尿胆原增高同时隐血试验阳性C.受肝脏及消化功能影响D.受肠道菌群及使用抗生素影响E.尿胆原不增高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慢性溶贫时,肝脏可以充分处理再吸收入血的尿胆原,以至尿中尿胆原不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外溶血:RBC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或破坏
◦ AIH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试 验
1. RBC寿命测定 51Cr同位素标记 参考值:25~32天 半衰期<15天,说明有溶血存在
溶血性贫血的筛选检查
肾脏
Hb尿
尿含铁血黄素
4.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 test)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血红蛋白,代谢成含铁血黄素。 当细胞脱落至尿中,铁离子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 溶液中生成蓝色的 铁氰化铁,显微镜下尿沉渣可 有深蓝色物质出现,即为阳性。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慢性血管内溶血,如PNH
5. 血红蛋白尿测定(hemoglobinuria)
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plasma free hemoglobin,FHb)
破坏
Hb
血管内
血浆Hb
游离Hb 结合珠蛋白
参考值: <40mg/L
血管内溶血: PNH 蚕豆病
2.血清结合珠蛋白 (haptoglobin,Hp)
血清结合珠蛋白
(肝合成的a2-糖蛋白)
临床意义
结合
血管内FHb
运输
肝实质细胞清除
(二) RBC内酶缺陷的检测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methemoglobin reducing test)
2.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 (Heinz body formation generation test)
3.G6PD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参考值】正常人轻微溶血,溶血度 <3.5%;加葡 萄糖、ATP溶血明显纠正,
各种溶血(血管内和血管外) 都明显下降
【参考值】:0.7~1.5 g/L 【临床意义】: Hp减少,提示溶血存在,血管内溶血时显著减低 Hp增加,提示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风湿性关节炎、SLE
等
3.尿含铁血黄素(Rous test)
PNH
(血管内溶血)
4. 血红蛋白尿
RBC
游离Hb
与结合珠蛋白结合
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测
1.血红蛋白电泳 (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HbA2 增加, β-轻型地中海贫血 HbF 增加, β-重型地中海贫血
2.胎儿血红蛋白HbF测定(fetal hemoglobin test) 酸洗脱检查(acid elution test)
(五) 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检验
(二)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血 的抵抗能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 比。 表面积大而体积小,对低渗盐水抵抗力大(即脆 性较小)。反之,抵抗力较小(即脆性较大)。 【参考值 】
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 量超过1000mg/L时出现酱油色尿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管内溶血
2.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 37℃孵育24小时,细胞内葡萄糖消耗增 加,ATP减少,钠离子泵出减少,细胞膨胀脆性 增高
【参考值】 未孵育 50%溶血4.0~4.45 g/L 孵育 50%溶血4.65~5.9 g/L
【意义】 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脆性减低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L 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L 【临床意义】
(1)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开始 溶血5.2g/L,甚至在6.8g/L即开始溶血) (2)脆性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性贫 血、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的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定义
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 速,骨髓代偿造血功能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叫 溶血性贫血。
指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而不出现贫 血时称溶血性疾患。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按发病机制分类
1. RBC内在因素(遗传性/获得性)
RBC膜缺陷:遗传球、PNH RBC酶缺陷:G-6PD缺乏症 珠蛋白异常(肽链不平衡):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
(三)红细胞内酶缺陷的检验
1. 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原理】细胞内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丙酮酸激酶),葡萄糖酵解障碍,不能 提供足量ATP,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温育48小时, 不能继续从血浆摄取葡萄糖作能量来源,ATP减 少,不能维持红细胞内钠泵作用,导致溶血增加。 在温育过程中分别加入葡萄糖和ATP作纠正物, 看溶血能否纠正。
1. 抗人球蛋白试验 ( Coombs’ test) 【原理】红细胞的膜电位使两个红细胞间保持一定
距离。不完全抗体IgG分子较小,无法连接两个 邻近的红细胞而只能和一个红细胞抗原相结合。 用正常人血清免疫家兔,获得抗人球蛋白血清。 抗人球蛋白是完全抗体,可与多个红细胞表面不 完全抗体结合,使红细胞相互连接起来出现凝集 现象,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红细胞表面结合有不 完全抗体。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检查血清中有无游离的不 完全抗体。
溶血度<1%。
【临床意义】
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 蚕 豆病溶血增加,加葡萄糖、ATP溶血部分纠正。
2)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加葡萄糖不能纠正,加入ATP 能纠正。
(四)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测
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参考值】正常成人电泳图谱显示4条区带,最多的
是HbA, 少量HbA2,再后为两条两更少的红细胞内 的非血红蛋白成分(NH1、NH2)。 【临床意义】有异常血红蛋白区带见于海洋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白病
2. RBC外在因素(获得性)
免疫性溶贫: AIHA 、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诱发红细胞相 关抗体
机械损伤性:DIC 、 TTP、人造瓣膜 感染:疟疾 物理因素:灼伤 毒素:蛇毒 脾亢: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按溶血发生部位分类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