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涌水量计算.沈(精选)
涌水量计算方法
涌水量计算方法:类比法;解析法;数值法;统计学方法
1.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潜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隔水底板(图10-33)。
其涌水量计算
公式为:
式中Q——井筒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高度(对潜水完整井即潜水含水层厚度),m;
h——动水位至含水层底面的距离为动水位高度(h=H-s),m;
s——水位降低值,m;
R——地下水降落范围,即影响半径,m;
r——井筒半径,m。
2.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自流水完整井是指井筒揭露了整个承压水含水层,并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图10-34)。
其涌水
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自流水含水层厚度,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参数R 的确定
计算影响半径R的公式有理论公式和经验公式两种
理论公式为:
潜水
承压水
经验公式
潜水——承压水
自流水
水平巷道涌水量的预测方法
通常水平巷道在排水初期,统一的降落漏斗未形成之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其用水量。
(1)潜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B——巷道长度,m。
自流水完整水平巷道涌水量计算公式
采区或采面涌水量计算
例如,某一采区在承压含水层之下开拓,其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图10-39)。
由于在煤层开采过程中,水位降低到隔水
顶以下,所以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计算影响半径的经验公式,K单位为m/d);M、H、K 可在勘探报告中查找到;h 值取零。
涌水量计算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K=22)lg (lg 733.0h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212ln 25.3S St r H r K ωω+=(完整井)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隧道涌水量计算单-地下水动力学法
项目 起讫里程 静止水位至 洞身长 渗透系 含水体 隧道等价圆 影响半径 裘布依理论公式 度 数 厚度 中心的距离 单位 L(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K65+240 DK65+510 DK65+700 DK65+800 DK66+250 DK66+430 DK66+820 DK66+990 DK67+210 DK67+334 DK67+383 DK68+290 DK68+420 DK68+683 DK68+856 DK68+956 DK69+570 DK69+620 DK70+200 DK70+365 DK70+482 DK70+582 DK70+880 DK71+070 DK71+490 DK65+510 DK65+700 DK65+800 DK66+250 DK66+430 DK66+820 DK66+990 DK67+210 DK67+334 DK67+383 DK68+290 DK68+420 DK68+683 DK68+856 DK68+956 DK69+570 DK69+620 DK70+200 DK70+365 DK70+482 DK70+582 DK70+880 DK71+070 DK71+490 DK71+800 270 190 100 450 180 390 170 220 124 49 907 130 263 173 100 614 50 580 165 117 100 298 190 420 310 H(m) 10 40 55 65 71 100 140 125 180 160 205 185 223 240 185 130 180 120 168 163 186 140 115 180 130 K(m/d) 0.05 0.03 0.05 0.03 0.05 0.03 0.05 0.03 0.05 0.03 R(m) 14.14214 87.63561 182.4144 181.5351 267.5485 346.4102 740.8104 484.1229 1080 701.0849 hc(m) 17 47 62 72 78 107 147 132 187 167 212 192 230 247 192 137 187 127 175 170 193 147 122 187 137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预测拟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1+028-DK292+15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6;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Q= 2.74*α*W*A = 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Q= 2.74*α*W*A= 2.74*0.16*508.7*0.33=73.59(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07(m3/m.d)。
2. 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2+150-DK293+44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8;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Q= 2.74*α*W*A = 2.74*0.18*1496.88*0.79= 583.23(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Q= 2.74*α*W*A = 2.74*0.18*508.7*0.79= 19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440- DK293+87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2;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涌水量 计算 案例
集水面积集水面积是指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集水面积大都先从地形图上定出分水线用求积仪或其它方法量算求得,计算单位为平方公里。
如长江集水面积180万平方公里,黄河集水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
花椒坪隧道集水隧道涌水量(Q)(m3/d)面积(km2)地下径流模数法大气降水入渗法F径流模数MQ=M·F入渗系数аXmax(mm)Xcp(mm)Xdcp(mm)Q=2.74а·F·XmaxQ=2.74а·F·XcpQ=1000а·F·Xdcp涌水系数Q=1000а·η·F·Xdcp (m3/d·km2) ηCK305+400~CK307+330 1.7 848.45 1442 0.2 1962.2 1439.4 20.14 1828 1341 6848 0.4 2739计算:复核:引文一:4.3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区以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隧道涌水量暂按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进行预测计算。
等深孔水文地质试验参数出来后再按地下水动力法核算。
(1)大气降水入渗法采用公式:Q=2.74 ⨯ a ⨯W ⨯A(m3/d)采用公式:Q=2.74 ⨯ a ⨯W ⨯A(m3/d)a: 降水入渗系数。
全隧道地表为可溶岩,裂隙发育、岩溶化程度高。
DK63+165至DK64+600段洞身大部处于石英砂页岩、炭质页岩夹煤系下,考虑到断层构造影响严重,降水入渗系数a取值0.25;DK64+600至DK67+651隧道处岩溶强烈发育的可溶岩中,降水入渗系数a取值0.5。
W:年平均降水量,本测区取1448mmA: 集水面积。
DK63+165~DK64+600段:计算集水面积2.79km2;DK64+600~DK67+651段;计算集水面积7.32 km2;涌水量分别计算如下:Q1=2.74 ⨯0.25⨯1448⨯2.79 =2767(m3/d) ≈2800 (m3/d)Q2=2.74 ⨯0.5⨯1448⨯7.32 =14521(m3/d)≈14500 (m3/d)两项合计Q平常=2800+14500=17300(m3/d)考虑到岩溶区有暗河发育并构造发育,影响入渗系数的因素可能要大,DK64+600~DK67+651段雨季涌水量期倍增系数按3考虑,DK63+165~DK64+600段按系数2考虑;隧道雨季涌水量Q洪=2800×2+14500×3=5600+43500≈49100(m3/d)(2)地下径流模数法Q=86.4×M×AM—地下径流模数(m3/d·Km2)A—为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Km2)测区集水面积A=10.11(Km2)(大致估算),地下水径流模数M枯=10.3(升/秒·平方公里)(依据都匀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则:Q枯= M枯×A=86.4×10.3×10.11=9000(m3/d)考虑到岩溶区有暗河发育并构造发育,其雨季涌水量期倍增系数按3考虑隧道雨季涌水量Q洪=9000×3=27000(m3/d)(3)推荐涌水量上述两种方案计算的平常期涌水量有一定出入,考虑到隧道地表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极发育,本次推荐采用大值,推荐全隧道平常期涌水量Q17300m3/d 推荐本隧道雨洪期涌水量Q雨=49100m3/d。
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方法探讨
a nd Pu t s f o r wa r d c o r r e s po ndi ng S ugge s t i o ns o f e ng i ne e r i ng, a nd t he pr o vi d es a be t t e r t e c hni c al s up por t f o r t he s mo o t h
Di s c us s o n m  ̄ho d f o r p r e di c t i ng a mo unt o f wa t e r gu s hi n g i n t unne l
3 . 水文 地质 比 拟法 水文 地 质比拟法 是建立在 水文地 质条件相 似的 基础上 , 以既 有工
工 技术
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方法探讨
杨超
广州诚 安路桥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 1 0 4 2 0
一般 取0 . 1 5 - 0 . 6 0 ; 。 [ 为降雨入渗系数 , 碳 酸盐 岩取0 . 3 0 7 ; X 为日 【 摘 要J从2 种隧道涌水量 计算方 法的基本原理出发, 讨论了 其计 系数, mm) ; F 为隧 道通过含水体地段集水面 积 ( k m ) 。 算步 骤、 公 式及适 用条件。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预测涌水量, 有助于预警和 降雨量 ( 另外, 在 圈定集水面 积时, 综合考虑岩 性 ( 岩 性控制富水性 ) 、 构 造 制 定施工对策。 以杭长铁路 高岭 隧道工程 为例, 采用水均衡 法对隧道进行 涌# , - - 1 - 预测 , 然后对其涌水量进行 评价 和提 出 相应的工程建议 , 为工程的 ( 构造控 制富水 地段 ) 、 地 形地 貌 ( 地形 地貌 影响补 给条件 ) 及隧 道位 置、 埋 藏深 度等有关因素。 当隔水体与隧 道中心线 的距离小于可能影 响 顺 利 实施 提 供 了 技 术 支持 。 宽 度时, 该侧的集 水面积 边界 以隔水体为界。 反之 , 大于可能 影响 宽度 【 关键 字l 高岭 隧道; 涌水量; 预测 ; 水均衡 法 时, 采用其它方法确 定。
隧道反坡排水的施工及涌水量的预测与计算_secret
隧道反坡排水的施工及涌水量的预测与计算摘要:通过对锦屏山隧道辅引3#施工支洞反坡排水的施工与突发事件的处理,介绍反坡排水的设计、施工、设备选型、施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
根据实例论述了隧道涌水量预测的思路、基本原理与方法,对隧道内涌水量的预测及预防有深切意义。
关键词:隧道反坡排水涌水量超前探测方法半经验半理论公式1、工程简介:1.1工程概况:辅引3#施工支洞是连接辅助洞与锦屏二级水电站的施工排水洞、4#、3#、2#、1#引水隧道的工程施工的一条重要施工支洞,是为确保2012年首台机组按期发电的重要措施之一。
斜井总长为1156.516m,最大坡度为11%。
该施工支洞穿越中部第五出水带,预计单点涌水量可能达300~500L/s;汇总水量在施工支洞开挖期间为1m3/s;该施工支洞投入使用后,在引水隧洞进行开挖期间,达1.5 m3/s。
1.2水文地质情况:锦屏山属裸露型深切河间高山峡谷岩溶区,主要接受大气层降水补给。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雅砻江流域洪水主要由于暴雨形成,年平均最大流量8000m3/s,且河中泥沙较多。
工程区内碳酸岩盐约占90%,其余为碎屑岩和少量绿泥石片岩;在施工中最大突发水量是涉及施工安全和进度的重要水文地质问题,而对其预测又十分困难,对于施工中突发的涌水问题要采取提前探测,对中小涌水点采用“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方案以减少对环境影响并有利于施工。
1.3洞内主要涌水点:2、反坡抽排水总体方案:反坡抽排水系统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多道防线、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采用及时探、大水引、小水堵、接力排的措施,即探、引、堵、排相结合。
可控排放,择机封堵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辅引3#支洞排水均为反坡排水,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
施工工作面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水至就近的临时集水坑内,其余已施工段出水经临时排水沟引至集水坑内,由坑内潜水泵将水经管路接力性抽至洞口处经处理排放;考虑清淤和施工的方便性,在洞内右侧每40m设置一集水坑,并设置大功率水泵。
隧道涌水量自动计算表
0.44
1
q=
2.51
0.07
0.89
0.38
0.28
0.26
1.18
0.46
2.51
0.13
0.1757 0.3382 0.0728 0.5428 0.3263 1.4558
1.394227969 0.546376227 0.840527594
0.619 2.096 0.342
0.863027113 1.145204572 0.287460437 2.295692122
217.0
13
6.5 1.317 80 6.5 0.125 686 6.5 0.341 48
0.1
225.7
13
6.5 2.229 56
0.1
217.0
13
6.5 0.148 288
0.1
232.3
13
6.5 0.255 61
该段可能涌水 量(m3/d)
75.362 19.290 7.422 23.490 35.503 95.532 105.378 85.980 16.386 124.813 42.482 15.548 647.185
静止水位至洞 底距离H
25 32 48 130 135 160 170 145 95 95 50 10
q=K[(H2-h2)/(Rr)+π(H-
h)/ln(4R/W)]
隧道排水沟深 R(隧道涌水 W隧道断面宽
q(m3/d*k 长度L
度h
影响半径)m 度
r=W/2 m)
(m)
0.1
225.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
0.1
q=2*α
*K*H/ln(R/r)
涌水量计算
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 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 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 ,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 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 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 值计算公式如下:K=22)lg (lg 733.0hH r R Q --ω 其中:K ——渗透系数(m/d )。
Q ——出水量(m 3/d )。
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h ——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 值公式如下:()212ln 25.3S St r H r K ωω+=(完整井)其中:K ——渗透系数(m/d )。
r ω——钻孔半径(m )。
H ——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
S 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
S 2——地下水恢复时间t 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
t ——水位从S 1恢复到S 2的时间(d )。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 (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 .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 .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铁路隧道涌水量计算.沈42页
λ=2.70。
(2)在已知降水入渗系数(α)时,计算求 得地下径流模数:
M年 = 0.0317X•α
〔l/s.km2〕
式中:X-多年平均降雨量〔mm〕;
α-降水入渗系数。
降水入渗系数(α)
• 定义:一个地区单位面积上降水入渗补给地
型及其径流形式、接受降雨补给方式及岩 溶发育强度级别分为两个类型:Ⅰ类和Ⅱ 类岩溶隧道。
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 地下径流模数法 • 降水入渗法 • 地下水动力学法 • 水文地质比拟法 • 数理统计法 • 流域水文模型法 • 其它方法:评分法、同位素氚法。
地下径流模数法
• 适用条件:适用于非岩溶岩类隧道〔基岩裂隙水〕
• (4) 隧道集水面积横向边界的划定应综合考虑岩
性(岩性控制富水性)、构造(构造控制富水地 段)、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影响补给条件)、岩 体渗透结构类型〔散体状、层状、带状、网络状 及管道状结构〕及隧道位置、埋藏深度等有关因 素圈定出相应的隧道集水面积块段。
四 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 1 隧道分类: • 〔1〕非岩溶岩类隧道 • 〔2〕岩溶岩类隧道:按岩溶含水介质类
•
Qmax ≈1.Biblioteka 0 Qs• 式中:Qmax-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最大涌水量〔m3/d〕,
约等于隧道正常涌水量的1.5倍;
•
Wmax-多年最大降水量〔mm〕。
降水入渗法
• Ⅱ类岩溶隧道 • 隧道涌水量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 (1)计算方法一:
Q=1000α•X•A•η 式中:Q-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雨季涌水量或设
隧道集水面积(A)〔km2〕 隧道涌水影响宽度(R)〔m〕
降雨入渗法涌水量计算
二、涌水量的预测拟采用大气降水渗入量法对隧道进行涌水量计算1.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1+028-DK292+15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6;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33km2最大涌水量为:Q= 2.74*α*W*A = 2.74*0.16*1496.88*0.33= 216.56(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9(m3/m.d)。
正常涌水量为:Q= 2.74*α*W*A= 2.74*0.16*508.7*0.33=73.59(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07(m3/m.d)。
2. 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2+150-DK293+44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8;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A—集水面积:根据1:10000地形平面图,含水岩组分布面积圈定为0.79km2最大涌水量为:Q= 2.74*α*W*A = 2.74*0.18*1496.88*0.79= 583.23(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45(m3/m.d)。
正常涌水量为:Q= 2.74*α*W*A = 2.74*0.18*508.7*0.79= 198.2(m3/d),平均每延米每天涌水量为:0.15(m3/m.d)。
3.大气降水渗入法(DK293+440- DK293+870段)Q = 2.74*α*W*AQ—采用大气降水渗入法计算的隧道涌水量(m3/d)α—入渗系数W—年降雨量(mm)A—集水面积(km2)参数的选用:α—入渗系数选用0.12;W—隧址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8.7mm,最大年降雨量为1496.88mm(月平均最大降雨量×12)。
隧道涌水量计算表
工程名称
分段
起讫里程
降水入渗 多年平均降 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 系数 水量(mm) 的集水面积(km2)
长度(m)
隧道正常涌水量
a
A1 A2
DK165+655 DK166+600 DK166+600 DK167+000
W
1434.61 1434.61
A
0.6 0.26
H
Qs
1179.25 511.01
0.50 0.50
945 400
合
3
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86
1345
2
1690.26
其中Qs:
当隧道通过潜水含水体且埋藏深度较浅时,可采用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Qs=2.74a·W·A 隧道涌水量(m /d);a:降水入渗系数 ;W:多年平均降水量(mm);A: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km )
根据隧道通过地段的年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集水面积并考虑地形地貌、植被、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合适的降 水入渗系数经验值,可以宏观、概略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第十四讲-铁路隧道涌水量计算
多元线性随机模型的建立 根据隧道涌水量、降雨量的长观资料,建立多元线性 随机模型,作为预测隧道涌水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Y=b0+b1X1+b2X2+……+bmXm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验证 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验证的目的是判别变量(涌 水量、水压、降雨量)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可通过复相 关系数R、拟合度R2、显著性水平F三项指标,来客观地反 映回归方程的使用价值。 (1)复相关系数R (2)拟合度R2 (3)显著性水平F:F=0.000
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1 隧道分类: 〔1〕非岩溶岩类隧道 〔2〕岩溶岩类隧道:按岩溶含水介质类 型及其径流形式、接受降雨补给方式及岩 溶发育强度级别分为两个类型:Ⅰ类和Ⅱ 类岩溶隧道。
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地下径流模数法 降水入渗法 地下水动力学法 水文地质比拟法 数理统计法 流域水文模型法 其它方法:评分法、同位素氚法。
地下水动力学法
计算方法与步骤 〔1〕计算方法: 隧道涌水量计算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公式及半理论半 经验公式可查阅《规程》附录D、《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或《水文地质手册》有关章节。《铁路 工程地质手册》〔第2版〕隧道涌水量计算式。 水底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详见《规程》条文 说明〔说明B.3.3-1~5式〕。 〔2〕计算步骤: 确定隧道围岩含水体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是无限含水 体或是有限含水体〔隧道一侧或两侧有透水边界或隔水 边界; 根据地下水的水力类型〔潜水、承压水〕、含水体厚度 〔有限厚或无限厚〕、含水体隔水底板的产状〔水平或 倾斜〕、隧道工程类型〔完整式或非完整式〕、隧道进 水方式〔隧道侧面进水、底部不进水,或隧道侧面及底 部同时进水〕等条件合理地选定计算模型。
涌水量计算
涌水量计算第三节、隧道洞室涌水量预测一、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为取得计算洞室涌水量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钻孔提(抽)水试验,利用提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结果,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大部分按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出提水的渗透系数K抽水,另外根据提水后的恢复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即s~t关系计算出恢复的渗透系数K恢复,并参照当地岩性的渗透系数K,将该三种方法求得的渗透系数K值并结合钻探过程中冲洗液的消耗量,岩体的破碎性、岩性的矿物组成及充填胶结情况,给定一个建议的渗透系数K值。
求得水文地质参数,其提水时K值计算公式如下:H2- h2其中:K ------- 渗透系数(m/d)Q ----- 出水量(m3/d)R ――影响半径(此值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表9-3-12查得)r w ---- 钻孔半径(m )。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抽水稳定时含水层的厚度(m)。
恢复水位计算渗透系数K值公式如下:r w----- 钻孔半径(m)。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51——抽水稳定时的水位降深(m)。
52——地下水恢复时间t后水位距离静止水位的深度(m)。
t――水位从Si恢复到S2的时间(d)。
具体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附表5:钻孔提(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恢复水位)计算成果表。
二、洞室涌水量的估算方法(一)、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为了更准确预测隧道洞室涌水量,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绘,并分析洞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含水岩性的空间分布、富水性,结合钻孔对地下深处地质情况的揭露,参考物探测井成果,我们认为隧道洞室涌水量的补给来源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洞室影响范围内汇集的大气降水渗漏补给量;b洞室附近地下水的补给量(包含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含水层的静储量及洞室两侧地下水的侧向补给量);c. 地表水流过洞室上方时的渗入补给量;d. 地表水通过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给洞室的侧向补给量;e. 断层破碎带导入洞室的地下水量。
铁路隧道涌水量计算.沈42页
(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 2019,称之为岩溶水滞后系数η: η=1/t
降雨量(W)〔mm〕
• 定义:表示在一定地点、一定期间内降雨的厚度
或深度。
• 应向当地气象部门〔或雨量站〕 搜集下列六项降
雨量资料:
• 多年平均降雨量; • 多年最大降雨量; • 多年月最大降雨量(或最大三十日降雨量); • 多年各月平均降雨量; • 多年最大一日降雨量(或最大24小时降雨量); • 年平均气温。
讲述的内容
• 隧道涌水量计算技术标准 • 隧道涌水量计算工作程序与计算方法的选
择
• 隧道涌水量计算参数 • 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 隧道涌水量计算精度级别及允许误差 • 隧道涌水量计算的评价
隧道涌水量计算技术标准
•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19〕,以下简
称《规程》。
•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DL/T 5213-2019〕 •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19〕 • 技术手册 • 1)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第1版〕 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
下水的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
• 降水入渗系数的取得: • (1)降水入渗系数可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0000)。
• (2)宜〔昌〕万〔州〕铁路科研项目《复
杂岩溶隧道勘察及综合整治技术》成果:
鄂西南地区碳酸盐岩类的降水入渗系数
α=0.15~0.80
• (3)降水入渗系数的经验数据
隧道涌水量计算工作程序与 计算方法的选择
• 涌水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按隧道围岩的含水岩组类型; 按工作阶段选择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汇编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毛庵
降水入渗法隧道正常涌水量计算单
分段
起讫里程
降水入渗 多年平均降 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
系数
水量(mm) 的集水面积(km2)
a
W
A
A1 DK122+640 DK122+740 0.25 1496.4
0.2
A2 DK122+740 DK122+820 0.20 1496.4
0.16
A3 DK122+820 DK122+920 0.15 1496.4
0.2
A4 DK122+920 DK123+130 0.2
1496.4
0.42
A5 DK123+130 DK123+180 0.15 1496.4
0.1
A6 DK12பைடு நூலகம்+180 DK123+610 0.1
1496.4
0.86
长度(m)
H 100 80 100 210 50 430 150 50 120 110 40 80 270 350 150 2290
隧道正常涌水量
Qs
205.01 131.20 123.00 344.41 61.50 352.61 184.51 82.00 147.60 180.41 82.00 131.20 332.11 574.02 307.51 3239.11
合计
0.15 0.20 0.15 0.20 0.25 0.20 0.15 0.20 0.25
1496.4 1496.4 1496.4 1496.4 1496.4 1496.4 1496.4 1496.4 1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