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设计与案例分析
案例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案例和点评
案例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案例和点评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的过程”。
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还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有独到的研究方法,有缜密的思考,有严谨的推理,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在本章的本节的位置)1.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高二年级必修二第二章。
第2节,是在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共同探索“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主题。
在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获取知识,重视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并为下一节伴性遗传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一是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3.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三、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本节课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故在教学中,通达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试验证据。
(2)概括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技能目标(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策略整节课设计为一次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
幼儿园教师手册:实用教学指导与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师手册:实用教学指导与案例分析]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责任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呢?本文将围绕幼儿园教师手册展开讨论,从实用教学指导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实用教学指导1.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幼儿园教师手册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引导者和陪伴者。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2. 教学活动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对于幼儿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手册应包括各种实用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如启发性游戏、智力开发游戏、手工制作等,以满足幼儿不同方面的需求。
3. 课堂管理幼儿园教师手册还应包括课堂管理方面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管理幼儿,保持课堂秩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1. 应对幼儿行为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幼儿的行为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教师手册应该包括各种常见的幼儿行为问题案例,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幼儿不爱听指导、争抢玩具、打闹等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2. 学习方法案例共享幼儿园教师手册可以通过共享一些成功的学习方法案例,来启发更多的教师。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如何开展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等,都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详细解析。
3. 学生个性发展案例分析在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手册可以通过个性发展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问题。
三、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教师手册的撰写者,我认为,教师手册应该是一本实用性强、指导性强的教学工具书。
在编写过程中,我注重了实用教学指导和案例分析的结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我也强调了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品德素养。
总结和回顾幼儿园教师手册是一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大单元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大单元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摘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从对知识点的了解、理解和记忆提升到了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对价格观念的培育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全局,逐渐引领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即要以大单元的思路设计每一节课程,对引入的每一个情境要为大单元的学习服务,从而为圆满实现大单元的学习任务作好应有的铺垫。
那么,如何在大单元指导下进行每一节课程的设计,则成了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对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的“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从数列这一章来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相继延续和发展的。
从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来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放在求“和”的大单元中。
二、学情分析就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求“和”的问题。
从已有的求“和”的经验来看,在此之前小学阶段就有了逐项求和、归纳求和、简便运算的方法。
本章通过前几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以及通过探究也了解和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具备了数列的概念,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运算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最近发展区”的衍生,在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思考如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1)在大单元“和”的引导下,探究并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意义及各个要素的具体含义。
同时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問题。
(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演绎、探索、发现与证明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类讨论、整体消元等。
(3)在“国王赏麦”的奇妙故事中出现的“和”的问题的思考中,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感知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文化。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涂鸦案例分析与教学指导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涂鸦案例分析与教学指导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涂鸦案例分析与教学指导一、引言在幼儿园的小班教育中,艺术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部分。
在艺术教育中,涂鸦作为一种早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中的涂鸦现象展开讨论,分析幼儿涂鸦的特点和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给出相应的教学指导。
二、涂鸦的特点和意义1. 涂鸦的特点我们来谈谈涂鸦的特点。
在幼儿园小班中,孩子们常常会在课桌上、纸张上、墙壁上涂鸦,他们使用各种颜色的画笔或彩笔,随意地勾画出自己内心的世界。
涂鸦通常具有随机性、无序性和即兴性,它不受规则和限制,展现出孩子们内心的天马行空和无穷想象。
2. 涂鸦的意义那么,涂鸦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究竟有何意义呢?涂鸦是幼儿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将内心世界通过涂鸦表达出来。
涂鸦也是对色彩和形式的探索。
在涂鸦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种颜色和线条,探索色彩和形式的魅力。
涂鸦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感,通过涂鸦的体验,孩子们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和对艺术的理解。
三、教学指导针对幼儿园小班的涂鸦现象,我们需要给予相应的教学指导。
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的涂鸦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
在涂鸦后,可以给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肯定性评价,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创作。
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在涂鸦中进行有意识的色彩和形式探索,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启发性材料和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展示,让孩子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涂鸦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而言,我认为幼儿园小班艺术教育中的涂鸦现象是一种宝贵的艺术体验,它不仅代表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是他们艺术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予他们足够的表达空间和自由。
也需要引导他们逐渐提高对色彩和形式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幼儿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优秀教师的幼儿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教学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还需要耐心、细心、有创造力和情感理解力。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位优秀教师在幼儿园课堂上的教学案例,总结出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建议。
先说一下这位教师的基本情况。
她毕业于某师范院校,拥有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
她的教学风格以温馨、亲和为特点。
在她执教的班级中,孩子们的活泼天性被充分挖掘出来,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
这位优秀教师的具体教学案例是怎样的呢?一、身体动作培养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大脑和身体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通过语言的指导,站姿、走姿等身体动作的指导,可以促进幼儿的神经、肌肉等协调性,有效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情感表达和发育,提升创造力。
在这位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每周会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们集体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例如,让孩子们玩跳绳、转圈等,或是进行卡操等有氧运动。
在课堂上,她鼓励幼儿跑、跳、爬、爬绳、转圈、跳箱、翻筋斗等身体动作,利用身体语言和肢体语言辅助指导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情感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园所中,情感交流和亲密感是大多数幼儿非常需要的。
这位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亲和、温馨的教学氛围,帮助每个孩子建立起安全感,鼓励幼儿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在幼儿每周的学习活动中,她会安排亲子活动时间,让孩子的亲戚和家长与孩子一同参加,增强家长的了解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语言教育语言是人类的神圣基石之一。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语言教育应该是核心部分。
这位教师采用观察幼儿发展情况的方法,因材施教,并采取多样的教育方法。
例如,利用儿歌、唐诗、小故事等方法,辅助幼儿逐渐接受汉字,为入小学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她督促幼儿慢慢读,让语言获得感从心里深处发生。
在教育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案例分析与指导方案
幼儿园教育纲要解读:案例分析与指导方案一、前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教育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初舞台,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品格和认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幼儿园教育纲要则是规范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幼儿园教育纲要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案例分析和指导方案,探讨如何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提高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教育纲要概述幼儿园教育纲要是国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纲要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规定。
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特别强调了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注重情感态度的教育方式,呼吁幼儿园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三、案例分析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
在教学某种主题时,老师安排了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情感,增强对情感的感知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贴合了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注重情感态度的要求。
案例2: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结合了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
通过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注重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四、指导方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幼儿园教育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了注重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们可以加强实践性的内容,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来学习知识。
2.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
3.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第一篇范文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数学教育则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与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我们将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身高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在讲解有理数的运算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拓展应用: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贡献力量。
教学实践教育案例分析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1. 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2. 案例涉及的学科、年级、班级3. 案例涉及的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二、案例描述1. 案例的起因2. 案例的发展过程3. 案例的冲突和矛盾4. 案例的解决方法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分析a. 知识目标b. 能力目标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 教学内容分析a.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b.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c. 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度3. 教学方法分析a.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b.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c.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4. 教学评价分析a. 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手段b. 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c. 教学评价的反馈与改进5. 学生行为分析a.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b.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c.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6. 教师行为分析a.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b. 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c. 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四、案例启示1. 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把握2.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3. 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4. 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和改进5. 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的关注和引导五、案例总结1. 案例的总结性评价2. 案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3. 案例的反思与改进方向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教育案例分析模板的示例:---一、案例背景1. 时间:2023年春季学期2. 地点:某中学七年级(1)班3. 背景:该班学生为七年级新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二、案例描述1. 起因:教师在讲授英语单词时,发现部分学生记忆单词困难,课堂参与度不高。
2. 发展过程:教师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卡片记忆法、游戏教学法等,但效果仍不理想。
3. 冲突和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学生期望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4. 解决方法: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单词。
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通过游戏,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学游戏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幼儿园教学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一、案例分析1. 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案例:在幼儿园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消防员等。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责任,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想象力。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2. 游戏:拼图游戏案例:一位老师在幼儿园中引入了拼图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拼图来认识不同的图案和形状。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够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游戏:音乐游戏案例:在幼儿园音乐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些音乐游戏,让孩子们用身体和声音来感受音乐节奏和韵律。
通过这些音乐游戏,孩子们能够培养音乐耳朵和节奏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二、实践指导1. 根据孩子的芳龄和兴趣设计游戏在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时,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游戏内容。
3-4岁的孩子适合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和拼图游戏;5-6岁的孩子则可以尝试一些更加复杂和有趣的游戏,如团体游戏和创意游戏等。
2. 注重游戏中的教育目标游戏不仅是为了孩子们的娱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在设计游戏时,老师需要明确游戏的教育目的,如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合作意识等,从而确保游戏的教育性和有效性。
3. 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为了让游戏更加生动有趣,老师们需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
可以通过布置游戏道具、利用音乐和灯光等方式,营造出适合游戏的氛围,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游戏参与度和体验感受。
4. 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与案例分析》教案
一、教案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与案例分析》教案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美术教育活动,并能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1.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2) 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法2.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2) 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 教学难点:(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法4. 教学准备:(1) 教材和相关文献(2) 投影仪和幻灯片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分析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3) 讨论:组织学生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4)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1.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2) 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3) 影响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因素2.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2) 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3. 教学难点:(1) 影响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因素4. 教学准备:(1) 教材和相关文献(2) 投影仪和幻灯片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因素。
(3) 讨论:组织学生就影响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因素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4)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了解和尊重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选取一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如《背影》、《春》等;2.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3.教学评价:以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为评价依据。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问题驱动法,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课文解读任务;4.交流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5.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肯定的:1.问题驱动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文本分析能力;2.小组合作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提高了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1.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在课堂评价方面,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这些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适应性教学案例分析及个性化指导
幼儿园适应性教学是保障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个性化指导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下面就幼儿园适应性教学案例分析及个性化指导展开讨论。
一、案例分析:1. 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在幼儿园适应期间表现出了对环境的好奇和焦虑。
在音乐活动中,他会跃跃欲试地表现自己,在安静的绘画环节中,他却显得不太集中。
针对这一情况,老师通过增加绘画环节的趣味性,引导小明参与,同时在音乐活动中给予适度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2. 小花是一个内向而细腻的女孩,她在幼儿园刚入学时显得比较怕生,对周围环境和陌生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老师采取了与她一对一交流的方式,建立了与小花的信任,逐渐帮助她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二、个性化指导:1. 针对不同幼儿的适应情况和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他们提供恰当的学习环境。
2. 个性化指导不仅是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呵护,更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感知和敏锐度,为每个幼儿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适应性教学案例分析及个性化指导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和态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通过个性化指导,幼儿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并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在幼儿园适应性教学中,个性化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我认为,教师应当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和有效的教育服务。
结语:通过深入探讨幼儿园适应性教学案例分析及个性化指导,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将以此为指导,更好地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营造更加适应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案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案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在中小学教案中,教学案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工具。
通过分析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案例的定义、教学案例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案例的定义教学案例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方案。
教学案例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教学案例的作用1. 指导教师教学教学案例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通过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 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促进其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评价和改进。
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 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参考,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案例中可以包含实例、实验、教学活动等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提供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选择。
三、教学案例分析的步骤与方法1. 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来确定。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作为参考,也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案例。
2. 教学案例的分析教学案例的分析要全面、细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分析:分析教学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一致。
(2)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教学案例中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3)教学方法分析:分析教学案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灵活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教案中的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
教师教案中的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教师教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传承性的特点。
在教师教案中,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概念、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案例分析的概念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实际事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关键问题、规律和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指导和学生培养的一种方法。
案例可以是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可以涉及多个学科或者专注于某一领域。
案例分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二、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案例分析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分析问题的根源、核心及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分析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案例分析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辨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1. 确定案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并确保案例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引导性。
2.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提问、解答和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3. 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总结案例教学经验: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和收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案例分析思维。
总结:案例分析与案例教学在教师教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每一次的教案编写,都付出了庞大的精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课文;学会本课3个生字,2个多音字,知道风干、吸吮、“饿”等词语的意思;2、进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品悟、有感情朗诵、联系生活想象读,等多种方法朗诵,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逐渐培养自己的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存;通过抓关键词,交换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通过小组合作、对照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水的宝贵,知道节省用水,体会母亲的节俭持家,母爱的伟大;教学重点: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浏览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存;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教学准备:学生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多种方式朗诵,体会水的宝贵,培养语感,积存语言;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养成节省用水、珍爱水资源的良好习惯;一、复习导入:(4分钟)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换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锤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宝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宝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换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
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换指导朗诵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1、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从而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宝贵的东西”呢?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宝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入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可能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第3课时学习目标:1.使同学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大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洁大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3.培育简洁推理的力量,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敏捷运用可能性的有关学问,解释并设计嬉戏活动。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试验法、观看思索教学过程: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投影出示)2.提出问题:从( )号口袋中摸出的肯定是红球;从( )号口袋中摸出的肯定是绿球;从( )号口袋中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绿球。
追问:从上面哪两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两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确定不确定)小结:是呀,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大事发生的可能性。
揭题:今日我们就来一起复习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3.提出问题:从上面图3或图4的口袋中摸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从③号和④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吗?从③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从③号口袋中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从④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从④号口袋中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
二、指导练习。
1.做第1题。
(投影出示)指出:这里有4张圆盘,任意转动指针,指针停留的区域有以下几种状况,你能将它们连起来吗?先让同学各自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索过程。
(多媒体演示)2.做第2题。
(将分别标有数字1、2、3、4、5的5个小球放在一个盒子里。
(1)任意摸1个球,下面几种状况是“不行能发生”,还是“肯定发生”或“可能发生”?①球上的数是奇数; ②球上的数小于6;③球上的数大于5; ④球上的数不是5;先让同学各自推断,再指名说说思索过程。
短剧制作教案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
短剧制作教案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一、引言短剧制作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短剧制作教案案例,提供相关实践指导,帮助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短剧制作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二、短剧制作教案案例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短剧制作教案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其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案例:《环境保护行动》1. 教学目标本教学案旨在通过短剧制作,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1)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2)环境保护行动的组织和实施;(3)短剧故事的构思和剧本的编写;(4)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传授:向学生介绍环境问题的背景知识,并讲解环境保护行动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并确定一个环境保护主题,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4)剧本编写:每个小组根据确定的主题,编写一个短剧剧本,包括角色设定、情节发展等。
(5)角色扮演和排练:学生根据自己在剧本中扮演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6)演出和反思: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并进行演出的反思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实践指导基于以上案例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组织短剧制作教学,以下提供一些实践指导: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短剧制作教学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例如讨论、编写剧本、角色扮演等。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适当调整。
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短剧制作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前做好教案是为了,教学更好的开展,是为了教学内容更加的精确。
所以每次新的课程的时候,不能落下教案。
你的教案写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篇,欢送大家阅读共享借鉴,盼望大家喜爱,也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邻居、懊悔、劝导、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那么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提醒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
教具打算: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提醒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
寓:寄予、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第一那么寓言。
看教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谨慎读书,必须会找到答案的。
三、沟通体会,明白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此时此刻,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留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状况。
3、学生质疑,依据学生的问题,探讨解疑。
以教学案例分析提高教案设计能力的指导与实践
以教学案例分析提高教案设计能力的指导与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案设计能力。
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教师们可以从中获取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本文将围绕教学案例分析这一主题,结合指导与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教案设计能力。
一、教学案例分析的重要性教学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教师理解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教案设计。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学案例分析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案例分析的步骤1.选择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选择与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年级、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案例。
可以从教材中选取特定的教学案例,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来选择案例。
2.准备教学案例:将选取的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和准备,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案例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同时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3.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风格、学习困难等方面。
同时也要分析教学策略、教具、课堂教学氛围等因素,找出案例中的教学亮点和问题所在。
4.总结教学经验:从教学案例中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例如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同时也要反思案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5.改进教案设计:根据教学案例的分析结果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原有的教案进行改进。
可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方法1.教师互助学习:教师可以组织教学案例分析的交流活动,在集体备课或教学团队中分享案例和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灵感,提高教案设计能力。
2.参观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师可以向其他优秀的教师请教,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
通过亲身经历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可以对比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差距,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案指导案例模板及范文
一、模板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哪些知识?- 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能培养哪些情感?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知识、传授技能。
-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 新课讲授:讲解知识,传授技能。
-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发言、合作等。
-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数量等。
- 考试成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能力的程度。
二、范文【课题】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句子的结构。
- 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句子的结构。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
- 案例分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 实践操作:让学生课后观察动物,撰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新课讲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掌握句子的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课后观察动物,撰写观察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试卷A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友情提示:知识目标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标准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切忌假大空、要具体到每一节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的提升,不要千篇一律;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
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例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导课——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注意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问题、布置好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选题----课前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讨论完善——形成方案行动——实施研究——课堂陈述反驳——总结反思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一)教学目标分类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
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
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
教学设计中,这一目标多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和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以体现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审美本质。
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目标是应对中高考的,而情感目标是教学生做人的。
(二)教学目标编写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实现教育总目标;2、有利于教师教学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实现科学性、有序性;3、有利于学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4、有利于对教与学的评价,为其提供标准和依据。
3、?简要说明说课与授课的区别。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领导或教学人员阐述自己对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施教方案的理解、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的一种行为方式,此研究活动短时高效,机动灵活,重在分析,注重理论。
一、说课理念和基本规范说课与上课有密切联系,也有显着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1)要求不同:授课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说课不仅是教什么怎么教,还要问为什么这样教。
(2)对象不同: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说课对象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同行和领导。
4、?列举几类中学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学政治课常用教学方法1.语言类:(1)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达,系统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思想观点和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四种具体的形式。
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中学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讲授中学政治学科要有思想性、生活性、人文性、综合性;②讲授时要系统连贯、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突出重点;③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设计有开放性和开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思考和共鸣;④讲授语言准确凝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要精心准备,不要随意盲目;⑤讲授语速适中,要有节奏感,要善于用好板书。
(2)谈话法: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分为:启发式谈话、问答式谈话和指导性谈话三种形式。
基本要求是:①对学生应具备谈话内容所需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课前通过调研做到心中有数;②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行的计划,有条不紊;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度,要有针对性;④要创造有利于谈话的民主和谐的氛围;⑤教师要精心组织,善于引导,紧紧围绕谈话的中心来进行;⑥要做好谈话的总结。
2.直观类(1)演示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或通过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验证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画、图表、地图的演示,实验、幻灯片、电影、视频、音频的演示,教师的演唱、教师示范动作的演示等等。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演示的目的,选择演示教具,做好演示准备;②在演示时,要注意演示对象摆放的位置和初始的时间;③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④在演示过程中要适当配合优美的讲解;⑤要控制演示对象对学生的五官刺激。
(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现场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三种。
具有以下功能:3.实践类:(1)练习法: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问题,借以巩固消化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
基本要求是:①教师应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使学生对练习由外在要求变为内在的需求;②练习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③掌握正确的练习法,方式多种多样,循序渐进;④保证练习质量,控制数量,让学生不做无用功;⑤及时总结教师与学生的练习;⑥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感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因为没有实践的体验,知识就是陌生的,情感就是虚假的、冰冷的和毫无生气的。
中学政治学科开展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丰富生活阅历,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实践体验法就是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性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
(3)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此法过去是在理科中使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文科也开始使用)。
基本要求是:①教师按照新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学好相关教材理论知识;②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习;③在操作前应说明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④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作业;⑤实习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检查作业并评定(包括自评、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
4.自学类:(1)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或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可分为:讲读、半读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基本要求是:①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的目的、任务、范围和内容;②善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作读书笔记能力,教会学生在书本上做记号和批注,会摘录,会写提纲概要;③教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会看注解。
④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选书籍,最终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让班级或小组围绕中心问题各自发表相关看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新课改下,小组讨论分为两种形式,固定法和破冰法)。
基本要求是:①讨论前,师生共同拟定讨论课题的范围和要求;②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访谈、调研、网上信息),帮助学习小组写出发言提纲;③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学生讨论课题展开,防止跑题;④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对其错误观点不要指责,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⑤讨论氛围紧张有序,热烈而不喧闹,掌握好尺度;⑥讨论结束后及时总结,形成正确共识。
5.探究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自己的观察思考方式去认识事物,或让学生借助教材及相关材料,亲自探究,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建构和完善自我的体系。
基本要求是:①教师适当设计,师生共拟课题;②教师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资料和学习条件,对学生提问要注意引导思路,耐心等待,不要过早下结论;③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新鲜感和完成任务的体验,也就是“快乐学习”。
6.体验类:(1)欣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各种客观事物的真善美,从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分为: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音乐的欣赏。
(2)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情境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作为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导学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情境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事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人物位置上体验情境。
二、?论述题:(共40分,任选一题作答)1、?课程资源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在运用当中如何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1、概念:中学政治学科课程资源是有利于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要素,包括一切对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有关的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总和。
2、课程资源类型:按呈现方式不同:(1)文字与音像资源:包括中学政治学科课标、教科书、教学设计、教育学方面的教辅书籍,还包括涉及思想政治和时事政治的书籍、报刊、录音、音像、影视作品等;(2)人力资源:包括政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外参观、调查、访谈,也包括课内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还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经济司法活动、听证会、参与企业或农村生产活动等;(4)信息化资源: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多媒体资料和教学课件等。
信息化资源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策略1.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指在传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既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探寻和挖掘其他资源。
(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教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2)开放性原则:教师不要局限于现存资源,要善于挖掘其他资源;(3)效益性原则:投入与回报要平衡,要有绿色课堂意识,形成低碳课堂;(4)差异性原则:由于课堂资源类型多样,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有所侧重;(5)实践性原则: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提高自身能力,2.开发策略:(1)在继承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