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预防医学通过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手段, 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预防医学的工作方式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01
预防医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
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实施干预措施
02
预防医学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如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免疫接种、环境改善等。
监测健康影响因素
03
预防医学通过监测环境、社会、行为等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
评估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共同目标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都是为了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互补性
预防医学强调个体和社区层面的预防,而公共卫生则注重全社会层面的健康促进和疾病控 制。
加强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重视,把预防放在首位,从源头上控制
疾病的发生。
02
健全预防体系
建立健全的预防体系,包括监测和预警机制、传染病防控体系、慢性
病防控体系等,实现全面预防。
03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法制等,提高公
共卫生意识和能力。
发展预防医学教育的措施
1 2
研究伤害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交通 事故、自杀、他杀等。
03
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及工作方式
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
1 2 3
监测和预防疾病
预防医学通过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预防体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发病 率和死亡率。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医学注重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 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等,以降低 患病风险。
预防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
预防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预防医学的对象()A:健康者 B:患者 C:个体 D: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E:健康人群答案: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健康即无病就是健康,把有无疾病是健康的判断标准,健康可以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A:对 B:错答案:错3.适量运动,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项目可因人而异,每天中度运动2小时。
A:错 B:对答案:错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指()A:戒烟限酒 B:适量运动 C:合理膳食 D:适应社会 E:心理平衡答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5.中医三级预防理念包括()A:病后防复 B:既病防变 C:防患未然 D:正气存内 E:未病先防答案:病后防复;既病防变;未病先防6.疾病自然史包括()A:健康期、亚健康期、亚临床期和结局 B:健康期、亚健康期、病理期、临床期和结局 C:准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期和结局 D:健康期、准健康期、亚健康期、临床期和结局 E: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结局答案: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结局7.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心血管疾病 B:糖尿病 C:职业病 D: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E:脑卒中答案: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8.病因明确的疾病,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
A:对 B:错答案:对9.一名合格的医师,不仅要通晓临床各科疾病及其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与技值,而且要掌握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能,做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和康复五位一体的医生。
A:错 B:对答案:对10.心脑血管疾病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A:错 B:对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B: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C:原生环境也存在某些致病因素 D:原生环境一般不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E:存在有许多对健康有利的因素答案:原生环境一般不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构成环境的因素有()A: 化学因素 B:社会-心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 E:生物因素答案: 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3.生物圈,指有正常生命存在的地球部分,包括海平面以下约12km到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范围,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组成A:对 B:错答案:对4.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非特异性损害不包括()A:劳动能力降低 B: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 C:公害病 D: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 E:人体抵抗力下降答案:公害病5.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某海湾被企业排放的废水污染,其污染物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一些居民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中心型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是()A:水俣病 B:痛痛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克山病 E:大骨关节病答案:水俣病6.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有()A: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B: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C: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D:污染容易,治理困难 E: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答案: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污染容易,治理困难;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7.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A:营养缺乏或营养中毒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传染病 E:公害病答案: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8.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安全、经济、简便的预防措施是()A:减少抑制碘吸收食物的摄入 B:多吃海产品 C:选用碘含量适宜的水源 D:食物加碘 E:食盐加碘答案:食盐加碘9.大气中直径大于2.5μm、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A:PM10 B:PM15 C:PM2.5 D:PM25 E:PM2答案:PM1010.挥发属于环境污染物化学净化的方式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_)A:膳食纤维 B:蛋白质、脂类 C:矿物质、维生素 D:水 E:碳水化合物答案: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水;碳水化合物2.人体能量的消耗主要有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等A:对 B:错答案:对3.凡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其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就高,反之则低。
预防医学概论20150220-模板
(1977,G L Engel)
17
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
生态:人类生存的环境。
18
CHALLENGES 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面临的 挑战
19
1.传染病仍然是威胁生命健康的 主要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多种 疾病的总称。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20
20世纪流感大流行 (Influenza)
21
19 世纪以来,随着微生物学创立、流行病学发展、 公共卫生体系的逐渐完善,历史上许多曾经猖獗一 时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2
天花 smallpox
烈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循序 成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等皮疹, 最后常遗留瘢痕。曾在全世界流行,传染性 强、病死率高,对人类危害极大。
23
Jenner与天花
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
Edward Jenner (1749—1823)
24
上世纪WHO发起了推广接种、消 灭天花的运动。
Smallpox vaccination scar
1950年周恩来总理签发《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 ,作出在全国各地推行普遍种痘的决定。 到1952年,全国各地接种牛痘达5亿多人次。
35
然而…
随后监测发现,外国传入的感染者并非是中 国HIV/AIDS流行的主要原因。
2007~2009年, 外国人仅占中国 HIV 感染者的0.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36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预防医学是一门针对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研究,并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学科。
它主要强调通过改变生活和环境因素,以及通过接种疫苗和遵循卫生准则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以下是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是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饮食、多锻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
2.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研究和推广疫苗的使用,以降低因传染病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3.疾病筛查: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点是通过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疾病筛查包括使用特定的测试或检查工具对人群中的个体进行筛查,以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疾病的筛查。
4.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控制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卫生措施、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链,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5.教育和宣传: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预防医学通过向公众提供关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
6.干预研究:预防医学还涉及对干预措施的研究和评估。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对预防疾病是有效的。
总之,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筛查疾病、控制传染病、教育宣传以及进行干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一)预防医学的概念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的任务是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认识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
它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由疾病状态向健康转化。
它主要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任务是防止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
它主要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公共卫生:2.工业革命时代3.第一次卫生革命4.第二次卫生革命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激昂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卫生学:研究人类生活、劳动所处的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生活、劳动条件、增进健康。
流行病学: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围绕时间、空间、人群间的各种特征,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制定、评价防治对策及措施的科学。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目前,预防医学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加大了对预防医学的投入和支持, 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更新和完善,为预防疾 病的实践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关系
• 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关注的是群体 健康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公共卫生政策和措施,来改 善环境、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而预防医学则更注重个体层面 的健康干预和预防措施。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维 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实践中也 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着健康事业的发展。
03
预防医学实践技能
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
实验室检测技术种类
包括免疫学检测、生物化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用于疾病预防、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场调查与干预措施实施
01
02
03
现场调查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法等。
重要性
预防医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预防 措施,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 响,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同时,预防医学还可以促进医疗资 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医疗成本。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疾病的预防,如通过饮食、锻炼等方式来增强体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现代预防医学更加注 重环境、行为、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预防策略。
信息发布与公开透明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23948一单选题C 2.C 3.A 4.B 5.A 6.D 7.B 8.C 9.D 10.C 11.D 12.B 13. D14.D 15.C 16.D 17.D 18.C 19.C 20.D 21.A 22.A 23.D 24.B 25.C 二判断题:21.对22. 错23.对24对25.错26.错27.对28.错29.对30.对31.错32.对33.错34. 对35.错36. 对37. 对38.错39. 错40对三简答题:一、传播途径:1.性传播:通过性接触,包括肛交、阴道交、口交等性行为,会使病毒通过性器官部位黏膜进入体内。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或输血、器官移植等血液接触途径,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以及注射毒品等不良习惯。
3.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毒,有可能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
二、预防方法1.安全性行为:避免非正常性行为,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水性润滑剂等来减少黏膜受损的风险。
2.避免共享注射器和工具:不使用别人的注射器,不与别人共享剃须刀、牙刷、指甲钳等易传播血液的器具。
3.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如在性生活后或其他潜在暴露后,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定期检查是预防感染的最好方法。
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宣传,严格遵守安全性行为和血液接触的规范,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治。
2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分)由于现况调查是收集是人群中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资料,无法区分新病例和旧病例,因此不能计算发病率,但可以计算现患率。
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1)群体观念;(2)比较;(3)应用统计学。
生活中有些人不吸烟患肺癌?而有些人吸烟几十年却不患肺癌?吸烟量相同的人有些发病,有些不发病。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队列研究是比较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肺癌病人与非肺癌病人吸烟暴露率,这些方法均要用统计学方法。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3.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4.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5.了解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掌握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8.掌握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3.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章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环境卫生1.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2.环境卫生的基本技能;3.环境卫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营养与健康1.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常见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方法;3.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践操作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土壤与农产品监测
对土壤和农产品中的有害 物质进行监测,确保农产 品安全,避免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营养与食品卫生
营养学
食品卫生
研究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以及如何 通过合理膳食满足这些需求,预防营养不 良和营养过剩等疾病。
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 售过程中的安全性,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 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1 2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等日益增多,成为全球范围内的 主要疾病负担。
防控策略的创新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创新策略,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推广健康饮食和运动、加强 早期筛查和干预等。
全民参与和跨部门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为促进全球健康治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技 术,推动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普及。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环境卫生改善案例
总结词
环境卫生改善案例是预防医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率。
详细描述
环境卫生改善案例包括城市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实践。这些实践有助于减少 环境污染,保护公众健康。例如,某城市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 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
01
02
03
04
05
卫生宣传教育是指通过 各种传播媒介和教育手 段,向人们传授健康知 识和技能,培养其健康 行为和意识的活动。
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和活 动,向学生传授健康知 识和技能,培养其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 , EEDs):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
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3.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4.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又称职业性多发病,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所致的疾病。
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7.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8.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9.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10.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
11.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
2024版《预防医学概论》
包括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 费者组织等多方参与的监管体系, 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16
营养教育在促进健康中作用
2024/1/26
提高公众营养知识水平 通过营养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帮助公众了解合理膳食的重 要性,掌握科学选择食物的方法。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引导公众形成定时定量、均衡多样化的饮食习惯,避免偏 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可导致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慢性 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2024/1/26
15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介绍
食品安全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 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食 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保
障公众食品安全。
2024/1/26
食品安全标准
涉及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食品添 加剂使用、食品标签标识等方面的 标准,是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 依据。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 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 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 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 自所负的责任。
2024/1/26
30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疾控 机构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 滞后等,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的有效开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不足
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式不 够多样、教育效果不够显著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是: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提高人口素质D. 提高医疗水平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A. 增加健康知识B. 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C. 提高医疗技能D.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3. 预防医学的发展受益于下列哪一项技术的进步:A. 生物技术B. 互联网技术C. 人工智能技术D. 环境科学技术4.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遗传传播5. 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核心是:A. 早期诊断B. 急诊救治C. 术后护理D. 长期康复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小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A. 近视B. 肥胖C. 冠心病D. 支气管炎7.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A. 早期发现潜在疾病B. 提高医护人员技能C. 减少医疗费用D. 增加就医空间8. 预防接种是预防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下哪种疾病可通过预防接种有效控制:A. 高血压B. 糖尿病C. 流感D. 腹泻9. 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健康教育B. 预防接种C. 早期筛查D. 长期随访10.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 心理健康B. 生理健康C. 社交健康D. 经济健康...(继续提供30道选择题)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
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传授医学知识。
3. 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4. 预防性医疗服务主要针对患者已经发病的情况。
5. 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下降。
6.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7.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8. 早期筛查主要针对老年人。
9.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10.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预防医学概论--绪论:高仁甫
五、 三 级 预 防 策 略
• 宏观的根本性措施 • 针对环境的措施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 • 针对机体的措施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临床前期预 防
•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 做好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 的“三早”预防工作
一、预防医学定义、内容和特点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研
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
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
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
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一
门科学。
人类的愿望:健康长寿 哺乳动物寿命—生长期的5~6倍
20世纪40年代以来,预防医学又在防治以行为、生活 方式为主要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1世纪以后……
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 第一部分是卫生 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第二部分是卫生 工作的战略重点 发布,明确提出了我国新时期 工作的基本策略 的卫生工作方针 第三部分是卫生 其内容是“以农村为重点,预 工作的根本宗旨 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 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服务”。
•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 康和疾病问题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找 出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不 断探索改善不利人群健康的因素和利用 有益于人群健康的因素来预防疾病; • 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达 到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
医务人员 工作内容
(三)预防医学的工作特点
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高仁甫 硕士、讲师、执业医师
预防医学_精品文档
1.定义: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目的。
◆研究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研究对象:◆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研究工具: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防治对策,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研究目的:2.内容◆空间:从宏观到微观◆时间:过去、现在和将来◆服务对象:◆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具体包括:不同的空间,时间和人群间(性别、年龄、职业)的分布特点并比较其差异。
改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特点如发生传染病疫情,预防工作者应采取:◆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等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等◆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鼠◆易感人群:免疫预防、药物预防(2)预防医学把环境和机体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
例如:在克山病患者的研究中,预防医学就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克山病患者的影响。
在低硒的基础上,各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
(4)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侧重向宏观领域发展。
而临床医学更侧4.预防医学发展简史:三个阶段-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将三者视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卫生革命,疾病预防的重点从传染病转向慢性病,1.医学模式(1)定义: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们对自身生命、生理、病理、治疗、预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2)发展阶段:五个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2.健康观:即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本质的认识。
预防医学概论ppt演示课件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社会经济、职业、教育、文化等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 -消费类型、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医疗卫生服务
-包括医疗、预防、康复等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 等医疗卫生设施的分配和利用,医疗制度等。
.
11
生物医学发挥的积极作用
• 生物医学在保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对医学的 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是长期以来在医学科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思 维方式,也是大多数专科医生用以观察、 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
12
生物医学发挥的积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不断取得进展,医学家广
泛地采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先进理
.
24
• 消极健康观 “无病就是健康”,忽视了生 理、病理和心理方面更复杂的过程,属于 生物医学模式。 • 积极健康观
– 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的完好状态,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 包括综合性保健观念的三级预防。
.
25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974年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c Lalonde 发表了一篇题为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的著名报告,把影 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四大类:人类生物学、生 活方式、环境及卫生服务的可能性。在4大因 素基础上,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因素所占比重 最大。
论和技术,对人体进行步步深入的研究。
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从整体到
系统、器官,直至现在的亚细胞和分子水平。在 这几百年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们对病原的 认识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在防治某些生物源 性疾病诸如消灭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方面,
预防医学概论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三节环境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 3)环境因素的选择性—不同的环境因素其作用 的靶器官也是不同的,如海洋鱼类中所含有的 甲基汞进入人体只侵犯神经系统和胎盘;化学 物质苯侵犯造血系统;有害金属铅侵犯骨骼系 统形成不溶性磷酸铅;有机化学物质石棉侵犯 肺,可引起胸膜间皮瘤;有机化学物质联苯胺 侵犯膀胱,可引起乳头状膀胱癌;四氯乙烯侵 犯肝,引起肝坏死。
17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水
18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气
19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渣
20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物理因素如 气温、气湿、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 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 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 需的外界条件,只有通过一定强度和(或)接 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和(或) 系统功能产生危害。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人们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 素的机会愈来愈多,因而对它所造成的健康危 害应有足够的重视。
10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是针对 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在疾病因子还没有进 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疾病 的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对已 患病者,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临床指导意义的预防方法。
预防医学概论
本学科的特点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 体系。 根本理论观点包括: 以预防为主的观点
大卫生观点 生态平衡观点 疾病的因果多元性观点 量化研究观点 依法治理观点
本学科的特点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着眼于安康和无病症患者。 ➢重点为影响安康的因素与人群安康的关系。 ➢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意义。 ➢研究方法更具宏观与微观结合。
二 公共卫生
概念: 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通过 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地预防疾 病、延长寿命、促进安康的科的职能 3、公共卫生体系
1.公共卫生的使命
预防疾病;保护环境;预防意外 伤害;安康促进;灾难事故的应急处理;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3〕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使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发病。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预防中注重“天人相应〞,同时注重“形神统一〞,因此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内、
外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康保护:对易感人群实施特殊的保护,防止疾病 在4大因素根底上,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因素所占比重最大。
制定;
• 减轻突发事件和灾难对
• 公共卫生立法与执法; 安康的危害。
3. 公共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机构:代表政府提供效劳; ➢卫生保健提供者:医院等提供技术效劳; ➢公共平安组织:预防和处理紧急情况; ➢环保、劳动保护和食品平安机构; ➢教育、体育促进机构和组织; ➢娱乐和文艺组织; ➢民政、慈善机构、社区及与安康有关的组织
人类医学模式的开展经历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一)预防医学的概念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的任务是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认识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
它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由疾病状态向健康转化。
它主要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任务是防止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
它主要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公共卫生:2.工业革命时代3.第一次卫生革命4.第二次卫生革命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激昂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卫生学:研究人类生活、劳动所处的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生活、劳动条件、增进健康。
流行病学: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围绕时间、空间、人群间的各种特征,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制定、评价防治对策及措施的科学。
这是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也是现代医学的带头学科。
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为调查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及预测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手段。
环境医学社会医学社区医学三、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方法2.实验研究方法①.现场实验②.实验室研究3.临床观察方法4.统计学方法四、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一)疾病的三级预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WHO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躯体健康是指机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三个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已包括三个方面:①.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②.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③.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健康问题: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地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既不完全健康,但又达不到疾病诊断标准和程度。
疾病: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物质侵袭以及社会、心理压力时,机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适应和应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局部或器官的功能失常或结构损害。
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其发生、发展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的整个过程为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分为四个阶段:①.病理发生期:此期虽然未发病,但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已作用于人体;②.症状发生前期:从疾病发生到出现最初症状或体征;③.临床期:机体出现形态或功能上的明显异常,从而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病人个体可有轻、中、重不同的临床表现。
④.结局:疾病可以发展至缓解、痊愈、伤残或死亡。
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二)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一般包括四大类措施:①.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免疫接种等;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包括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和监测、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控制、职业卫生与安全、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服务等;③.健康促进包括改变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促进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减少精神紧张和社会压力等;④.卫生服务研究包括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制定卫生法规、卫生机构管理研究、医学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极其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公共性、国际性和社会危害严重性等特点,因此对该类事件的应对与防控策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五、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个人与群体,主要是群体。
2.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是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
3.预防医学以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为主(包括人工作、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预防医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
5.预防医学采用的对策产生效应时间多是在疾病/传染病可能发生/流行之前。
采取积极的对策其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六、医学模式在人类发展和医疗发展经历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种医学模式囊括了有关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全部因素。
产生的背景:①人类年龄谱、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②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入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①医学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②它深刻地揭示了医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③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要性第一章环境与健康第一节人类生存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1.概念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境下的定义: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
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的作用。
2.分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非物质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中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自然环境分为:①.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自然环境。
②.次生环境: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和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生存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1.生物因素2.化学因素3.物理因素环境中物理因素可分为自然环境中物理因素和人为的物理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水平、风俗习惯、文教卫生等。
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一个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复杂的功能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包括有以下的基本结构:生产者:①.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②.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微生物。
消费者:①.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②.二级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③.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分解者: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
无机物:最终形成环境中的简单物质。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三项主要功能。
这是生态系统能够得以存在、发展和演替的基础。
(1)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通过食物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物链是指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一种以另一种为食,彼此形成的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锁链关系。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或各生物的位置称为营养级。
能量的流动的特点:①.能量的利用效率很低生态金字塔是指把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能量及个体数量按营养级的顺序排列起来所绘成的图形。
②.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物质循环(3)信息联系3.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这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衡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基本包括三个方面: 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输出输入物质数量平衡。
生态域值:生态失调:生态危机:第二节人与环境的关系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二、人对环境的适应性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三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环境污染的原因1.概念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2.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的原因分为:①.自然污染②.人为污染二、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能进入环境并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为环境污染物。
1.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⑴生产性污染⑵生活性污染⑶其它污染2.污染物的种类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三类⑴化学性污染物⑵物理性污染物⑶生物性污染物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1.概念环境污染物的变迁是指污染物排放到环境后,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发生迁移、转化、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下发生形态改变或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环境的自净作用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后,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作用,最终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降低,达到自然净化,是生态系统不至于遭到破坏,这一过程称为环境的自净。
环境的自净作用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完成的:⑴物理作用⑵化学作用⑶生物学作用生物转化: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在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代谢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经过生物转化作用后,大部分污染物的毒性降低,这一过程称为解毒。
但也有少数的污染物经过生物转化作用后成为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这一过程称为增度。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或生物浓缩。
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逐级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