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医学分为:

基础医学——基础医学的任务是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认识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它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由疾病状态向健康转化。它主要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任务是防止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它主要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1.古代公共卫生:

2.工业革命时代

3.第一次卫生革命

4.第二次卫生革命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

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激昂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卫生学:研究人类生活、劳动所处的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生活、劳动条件、增进健康。

流行病学: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围绕时间、空间、人群间的各种特征,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制定、评价防治对策及措施的科学。这是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也是现代医学的带头学科。

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为调查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及预测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手段。

环境医学

社会医学

社区医学

三、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方法

①.现场实验

②.实验室研究

3.临床观察方法

4.统计学方法

四、健康促进与疾病控制

(一)疾病的三级预防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WHO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躯体健康是指机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三个方面。社会适应能力已包括三个方面:①.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②.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③.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健康问题: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地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既不完全健康,但又达不到疾病诊断标准和程度。

疾病: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物理、化学等有害物质侵袭以及社会、心理压力时,机体内部环境平衡失调,适应和应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局部或器官的功能失常或结构损害。

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其发生、发展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的整个过程为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分为四个阶段:

①.病理发生期:此期虽然未发病,但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已作用于人体;

②.症状发生前期:从疾病发生到出现最初症状或体征;

③.临床期:机体出现形态或功能上的明显异常,从而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病人个体可有轻、中、重不同的临床表现。

④.结局:疾病可以发展至缓解、痊愈、伤残或死亡。

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二)公共卫生措施

公共卫生措施一般包括四大类措施:

①.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计划生育、妇幼卫生、免疫接种等;

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包括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和监测、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控制、职业卫生与安全、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服务等;

③.健康促进包括改变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和行为、促进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减少精神紧张和社会压力等;

④.卫生服务研究包括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制定卫生法规、卫生机构管理研究、医学教育改革和继续教育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极其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公共性、国际性和社会危害严重性等特点,因此对该类事件的应对与防控策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五、预防医学的特点

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个人与群体,主要是群体。

2.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是健康人群和无症状患者。

3.预防医学以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为主(包括人工作、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预防医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相补充的方法。

5.预防医学采用的对策产生效应时间多是在疾病/传染病可能发生/流行之前。采取积极的对策其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六、医学模式

在人类发展和医疗发展经历中出现的几种主要的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5.现代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囊括了有关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全部因素。

产生的背景:

①人类年龄谱、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

②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入

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①医学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②它深刻地揭示了医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人类生存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1.概念

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给环境下的定义: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的作用。

2.分类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非物质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中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自然环境分为:

①.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自然环境。

②.次生环境: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和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生存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

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