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

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 “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 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

1 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 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

3 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魏晋风度” :

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 正始年间的文学。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之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用了建安文学慷慨分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的消极反抗思想,三位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之风曲折含浑。

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

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游仙诗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曹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宫体诗(或徐庾体)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

唐代

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上官体:以初唐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上官仪诗歌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

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 。时人多仿效。上官体的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六对” 、“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初唐四杰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初唐体

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 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 论、抒情于一炉。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王孟等山水诗人

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

而半官半隐,漫 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他们虽无明确的共同文学主张,

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 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近学张九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在创造情景交融、 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方面作出了贡献。

边塞诗派

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由于其二人成就最高,也称“高岑诗派”

。唐代各民 族间交往频繁,战事不断,成为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社会基础。盛唐边塞诗人,大多有从军 入幕的戎马经历,擅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题材,表达请缨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

描写 边塞艰苦的生活和奇异的风光, 抒发缭绕不尽的乡思边愁, 揭露军中矛盾,反映少数民族风 土人情,表现民族融合。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

形成慷慨壮丽 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韩孟诗派

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夹到、姚合、卢仝等人。 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煊才、

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 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 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 追求的是独创、出奇, 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 强

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

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现象。)

新乐府

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自创新题,

抒写时事,并不以入乐与 否为衡量的标准。

元和体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 因昌盛于唐宪宗元和年间, 故名。《旧唐书 元稹传》: “稹聪慧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妆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宫阁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 (元白体包括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 。其中 也有元稹的艳体诗。)

古文运动

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

它经历了从两晋到隋的萌芽期, 初唐到盛唐 的准备期,中唐的高潮期,晚唐的衰落期等四个阶段。它以儒学复古为号召,以先秦两汉优 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 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文体 的目的。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文 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 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一时追随者云起响应, 终于确立了古又称“险怪诗派”。(主张“不平则鸣”, “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

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 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