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全册7-10单元知识点提纲(含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复习全册7-10单元知识点提纲(含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7-12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七单元运动和力第1节力一、力的介绍:1、定义: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2、表示:用字母F表示力。

3、单位:牛顿/牛,符号:N4、注解:①2个鸡蛋重约1N,中学生重约500N;②力不能独立与物体而单独存在,必须至少要两物体;③可以不接触(如重力);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注解:①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

②运动状态改变包括:(a)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b)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 两者同时发生改变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缺一不可。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理解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第2节弹力一、弹性形变塑性形变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此形变称之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此形变称之塑性形变。

二、弹力1、定义: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①必须接触;②发生形变(即相互挤压)3、弹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4、常见弹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三、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认识:①结构:略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2、弹簧测力的正确使用:第3节重力一、万有引力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二、重力1、定义:地面及其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符号:G 单位:N3、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受重力。

三、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①定性: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1. 运动和力- 匀速直线运动:了解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标志性图像和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非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加速度、始末速度、位移、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动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 重力:了解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重力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惯性和摩擦力:了解物体保持静止或恒定速度的原因;能够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机械能和能量转换- 动能和势能: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之间转换的关系;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机械能在封闭系统中守恒的原理;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 功和功率:了解力所做的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能量转换:了解能量的传递、转换和损失;能够分析能量转换和损失的原因。

3. 声音- 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媒质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声源的特点。

-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性质和声波的特点;能够解释声音传播的现象。

- 声音的接收:了解声音的接收原理和听力保护;能够分析声音的接收和听力保护的措施。

4. 光学-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能够解释光的传播现象。

- 反射和折射: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能够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性质和应用;能够分析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组成;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除了理论知识,同学们还应该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知识点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知识点1.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学问点篇一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大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2.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学问点篇二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3.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学问点篇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事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肯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肯定要做功。

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打算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复习要点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复习要点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复习要点
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复习要点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大家准备了初二下册物理期中复习要点,欢迎阅读与选择!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物理八年级下期中复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期中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点复习力一、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①力是由物体产生的,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力就不存在了。

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作用的力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

③产生力的作用与否,跟两物体是否接触_______,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没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形变是指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在有些情况下物体受力发生的微小形变是我们觉察不到的,如:我们用手压桌子。

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的国际制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__。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作用力大约是500N。

五、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____,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具体作图方法:①明确图示对象。

所要作的是哪个力,这个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如果题中没有给出实物图,一般还要用示意图或小方框来表示受力物体。

②用实心小圆点标出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重心上。

③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根据力的大小画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明确标注力的符号。

注意:若图示中力的方向与水平或竖直方向有夹角时,还要用虚线表示水平面或竖直面,并标出角度的大小。

④如果条件中告知了力的大小,还应在箭头处标明。

弹力力的测量一、弹力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叫做弹力。

初二期中物理下册知识

初二期中物理下册知识

初二期中物理下册知识1.初二期中物理下册知识篇一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初二期中物理下册知识篇二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也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重力势能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初二物理期中下册考点

初二物理期中下册考点

初二物理期中下册考点1.初二物理期中下册考点篇一一、压强1.压强:(1)压力: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4.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八年级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现象的科学,也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八年级的物理学习涉及了很多的知识点,期中考试也会涉及到这些知识点。

在学习八年级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八年级期中物理的知识点。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用数值和单位表示的具有测量意义的量。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物理量和它们的单位,如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速度(米/秒)、加速度(米/秒²)等等。

二、力与运动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物理量。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和测量,并了解了弹性力、重力、摩擦力等常见的力。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置或状态的改变。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等等。

三、功、能量和机械能功是力在物体上的作用所做的功。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功和功率的概念、功的单位和计算方法等。

能量是物体因运动或静止而具有的能够产生功的属性。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等。

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还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和功的关系等知识。

四、压力和浮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压力的概念、压力与力的关系,以及压强、液压传递压力等知识。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和原理,以及阿基米德定律等。

五、声音和光学基础声音是由物质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共鸣等基础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波。

在八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光的颜色、光的衍射等基础知识。

八下物理期中知识点

八下物理期中知识点

八下物理期中知识点八下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与解析考试范围前三章(不考浮力)第七章力【力】: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如:举,压,拉,弹起,阻碍。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如果施了力也一定会受力。

【弹力】: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谁发生形变谁产生弹力反之亦然,如杯子对桌子的压力是杯子发生形变产生的力,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是桌子发生形变产生的。

平时我们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伸长量指现长减原长)。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第八章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运动,平衡力,平衡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平衡状态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下物体要不然不受力,要不然受力为平衡力。

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一定受平衡力或者不受力,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也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受到6个力为平衡力,那么1个力和另5个力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

物体受力不平衡一定会发生运动状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力不平衡。

运动状态改变既可能是速度大小改变也可能是运动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所以受力不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等大,反向,同体,共线,缺一不可。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但是他的受力物体是一个。

比如,两队人拔河僵持不下,那么绳子就受到两方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样,绳子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

(注意,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一个)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比如说,我推墙,那么我对墙施加了一个力,反过来,我的手同时也受到墙对我的压力。

我对墙的力和墙对我的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比如,我对墙的力中,墙是受力物体,而我是施力物体;反过来,墙对我的力中,我变成了受力物体,而墙是施力物体)【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包括:
1. 镜子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实物像和虚物像的判断、实物像的放大
和缩小。

2. 火焰和火焰现象:火的燃烧条件、不同燃料的燃烧特点、火焰的结构和形态。

3. 热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的热传递机制、热传递的途径和条件。

4. 电路:电流的强度和方向、电阻对电流的影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
和功率定律的应用。

5. 电磁铁:电磁铁的结构和原理、制作电磁铁的条件和方法、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

6. 波的传播: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机械波和电磁波传播的方式和特点、波的反射
和折射现象。

7.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和形态、物质的
密度和浮力的关系。

8.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条件、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和结构、电磁感应在实
际中的应用。

9. 波的特性:波的频率和周期、波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以上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
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八年级期中物理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物理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物理下册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物理下册将如何为我们呈现这一切呢?本文将围绕八年级期中物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1.电学知识在八年级下册的物理中,电学知识是比较难的一部分,但却是比较实用的内容。

学习电学知识,我们能够了解电的产生、传输、使用等相关内容。

学习电的产生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静电和电流的原理。

同时,掌握电的传输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使用电器,维护电器设备。

2.光学知识在八年级的物理下册中,光学知识是必修的内容之一。

通过光学知识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相关知识。

对于物理中光学的理解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万物皆可看”,同时也会循序渐进地了解光学实际应用。

3.运动学知识八年级的物理下册,运动学知识作为基础柱石之一,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在学习运动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相关知识,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将学会如何做运动学实验,来探究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4.力学知识八年级的物理下册,力学知识也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在学习力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力、如何度量力的大小等相关知识。

同时,学习力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重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原理,进而实现跟物体互动的目的。

总之,八年级物理下册是一个基础的物理课本,但却探究了在生活中最基本的物理知识。

学习这些知识有许多的好处,比如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所有的物体在运动中的变化。

同时也会开阔我们自己的知识视野,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力第二节弹力知识整合1.力的测量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在物理学中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测量力的。

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2.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的原理制作而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观察零点。

进行调整或几下零点误差。

(2)不能超过它的量程;(3)要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力。

(4)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三节重力知识整合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简称物重。

2.重力的施、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就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3.重力的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G=mg,比值g是一定值,大小为g=9.8 N/kg。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整合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不受外力时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加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小。

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第二节二力平衡知识整合摩擦力第一节压强知识整合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七章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条件:(1)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要有相互作用。

2.单位:牛顿(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3.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画在重心位置)4.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意:运动状态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因此只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中,一项或两项改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同生同灭,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注意施力物体就是形变的物体。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

例如,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内部;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且向上。

4.常见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5.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易错点弹簧的伸长不是指弹簧被拉后的长度,而是弹簧被拉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长。

如图所示,弹簧的伸长不是L1,应该是L2=L1一Lo(2)正确使用:①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②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③在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易错点物体所受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不等于地球对它的引力。

2.施力物体:地球3.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可用G=mg来求。

注意同一物体在同一地区所受重力跟运动状态无关,但重力的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情况下有些细微变化,例如:离地面的高度增加,重力会减小;所在纬度增加,重力会增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1. 动能和功率- 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是物体运动能力的一种体现。

-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

-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2. 物体的电化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 电解池的构成: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溶液。

- 电解的原理:在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

- 电解的应用:如电镀、电解水等。

3. 机械波- 机械波的定义:指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 机械波的分类:包括横波和纵波。

- 横波的特点:介质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 纵波的特点:介质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

- 声波的特点:是一种机械波,是由介质粒子的振动引起的。

4. 电能的利用和节约- 电能的利用方式:如发电、输电、家庭用电等。

- 电能的节约方法:如选择节能电器、合理使用电器等。

- 电能的安全使用:如避免电器过载、使用合格插座等。

5. 物质的热运动和温度- 温度的定义:物体分子热运动强度的大小。

-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开尔文(K)。

- 火焰温度的测量:通过颜色和光谱来确定。

- 物质的热膨胀:物质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6.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定义: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 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 = 电荷 / 时间。

- 电阻的定义: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7. 力和压强- 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变化或静止的原因。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力 / 面积。

8.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利用杠杆的作用,进行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 滑轮原理:利用滑轮组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归纳物理篇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归纳物理篇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归纳物理篇一、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二、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学上,常用字母F来表示。

(1)一个力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常用“堆”“拉”“提”“压”“吸引”等字来描述(3)产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注意:(1)施力物体不一定是人。

(2)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3)产生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⑴力的作用效果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⑵形状改变有三种情况:①物体的长度改变②物体的粗细改变③物体的外形改变。

⑶运动状态有三种情况:①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②运动方向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注意:⑴其中一个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⑵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这个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大小。

⑶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或者可以在线段旁边标出力的大小。

5.力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其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节弹力1.弹性及塑性的概念: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注意:⑴物体的弹性有一定限度。

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⑵有弹力必有形变,有形变不一定有弹力,物体只有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

例如:被手压陷的橡皮泥。

3.弹力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谈到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2.单位:牛顿(N)。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得越长。

●在力的示意图旁写出表示力的符号,如果力的大小已经确定,还要标清力的大小(如G=10N)。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那么它必定是受力物体。

●使火箭上升的是高温高压的气体。

第二节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5.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观察量程、分度值;②调零;③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力
第二节弹力
知识整合
1.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在物理学中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测量力的。

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2.原理: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的原理制作而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观察零点。

进行调整或几下零点误差。

(2)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3)要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力。

(4)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哪条刻度线的值
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三节重力
知识整合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简称物重。

2.重力的施、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就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3.重力的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G=mg,比值g是一定值,大小为g=9.8 N/kg。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整合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

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不受外力时
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物体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
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
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作用在物
体上的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
加速度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大,加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小。

所以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时候(受外力作用或不受外力作用),任何情况下(静止或运动),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

第二节二力平衡
知识整合
第三节摩擦力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

②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减小受力
面积。

③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4.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减小压力。

②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③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第二节液体的内部压强
知识整合
1.液体的压强:
由于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对阻碍它散开的容器底和容器壁都会产生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存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②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③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相同的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第三节大气压强
知识整合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3.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4.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知识整合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