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过程以及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原因和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近几年来,国际及国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欧美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会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从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

本文主要剖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并据其提出关于改善我国汇率制度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优点缺点改善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特点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

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

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

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

实践表明,采用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汇率制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

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

3,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

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

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背景:最近几年,美国一直明里暗里要求人民币升值,今年九月份,美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后,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高层轮番表态,就人民币低估问题向中国发难,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欧美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未来中国在双边和多边两个方面,都将面临较强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会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从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不仅如此,10月底在韩国召开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1月召开G20峰会等多边渠道交流会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这段时间一直被视为焦点,期间中国遭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等多轮施压鉴于此,2010年11月1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演讲,演讲中有一条指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汇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期间,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1949~1952年)。

此阶段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

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

其中,1973~1978年,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人民币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

人民币汇率制度1

人民币汇率制度1

人民币汇率制度1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指中国政府为了维持国内经济稳定和促进国际贸易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背景、政策措施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与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外贸逐渐扩大,国际收支逐渐增加。

然而,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价值长期受到投机性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波动较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不稳定因素。

二、政策措施1.汇率浮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调整人民币汇率。

首先是在2005年7月21日实行的汇率改革,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基于市场供求的浮动汇率制度。

通过市场力量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得以自由浮动,反映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2.汇率调控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定期调控。

通过买卖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人民银行来调节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当人民币过于升值时,人民银行会购买外汇来兑换人民币,增加外汇储备,抑制人民币升值。

3.干预措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例如,限制个人购汇额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商投资等。

这些措施旨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避免人民币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1.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和竞争力。

当人民币升值时,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上涨,进口商品价格会相对下降,对外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2.经济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经济稳定非常重要。

过大幅度的波动会导致投资和消费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因此,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可以为中国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3.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资本流动也产生了影响。

当人民币升值时,外国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中国市场,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其他因素,自主决定人民币兑换外币的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一制度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取代了过去的标准汇率制。

下面我将从历史背景、基本原则、政策工具和改革展望等方面来介绍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首先,了解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重要性。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汇率制度是固定不变的,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率基本上是固定的。

然而,在中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降低汇率管制成为迫切的需要。

1994年,中国决定采取浮动汇率制,逐步实施自由兑换外汇的政策,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其次,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市场供求决定、有管理干预、逐步自由化等。

市场供求决定是指汇率的形成受市场力量的引导,主要由汇率市场中买卖外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有管理干预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情况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适时进行干预,以维护市场的稳定。

逐步自由化是指中国会逐步放宽对外汇市场的管制,提高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度。

然后,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来稳定市场汇率。

人民银行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利率调整、资本流动管理、外汇市场干预等政策措施,来保持汇率的稳定。

同时,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还可以采取短期调节政策,如调整央行基准利率、调整存贷款款基准利率等。

最后,展望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加强市场化是指通过提高汇率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性,使市场在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提高。

总之,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一种灵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通过市场供求决定、有管理干预和逐步自由化等原则,以及利率调整、资本流动管理和外汇市场干预等政策工具,我国能够实现汇率的稳定和灵活运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 - 1985年的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1986 - 1993年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1994年后汇率并轨、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制度,顾名思义,它是由官方制定的两种汇率制度组成。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迅速壮大,以往的单一汇率制度并不能满足当时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除了汇率官方牌价外,我国又制定了针对于贸易行业的贸易内部汇率及外汇留成制度。

贸易内部汇率用于对出口贸易及其费用进行结算;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出口企业留存一定比例的外汇,方便其进口所需原料,并允许部分部门间进行汇率调剂。

这样,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就形成了。

此时贸易行业的换汇成本较高于非贸易的官方汇率。

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到了1984年末,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行业内部汇率基本持平,于是在1985年,我国又取消贸易内部汇率,重新回到了单一汇率制度。

198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自此,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壮大,代替了被取消的贸易内部汇率,80%以上的对外贸易均以调剂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此阶段,被称为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

从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便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限制于当时思想不够开放,地方政府无法理解并实施,1993年中央开始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响应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自1994年开始起,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

同时将结算汇率业务全部移交银行,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并上缴外汇。

2005年之前,人民币始终紧盯美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经济活动及对外贸易体量均飞速增长,经济更为复杂,受影响的因素增多,因此,以前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从历史看未来之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摘要:一国的繁荣昌盛主要依靠其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与货币。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测。

关键词:发展沿革影响因素走势预测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沿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之中。

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随着1980年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的恢复,越来越要求外汇管理与国际规范相适应。

20世纪70年代与一些发达国家正常交往的恢复,对外开放逐渐增加,国际交往增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原来的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表现出其应变能力差、缺乏灵活性、不利于鼓励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等缺陷。

因此我国开始由紧向松的改革汇率制度。

1 钉住一篮子货币阶段(1978年——1984年)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汇率制度的基准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价变化大,基本消除了人民币汇价高估现象,短短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由1美元兑1.5元贬值为1美元兑3.2元,贬值1倍以上,较明显地促进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出口贸易的恢复和增长;汇价体系一改再改,由单一汇价改为双重汇价,后又因人民币的贬值而实质上废止双重汇价恢复单一汇价;汇率的价格信号功能与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功能亦有所恢复。

2 取消内部结算汇率,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阶段(1985年——1993年)这一阶段施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由央行不定期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汇率波动较前几个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浮动和弹性。

后期的小幅微调减轻了对整体经济的震动;实质上恢复双重汇价,外汇市场初步发育。

两个市场汇价之间存在较大差价,外汇调剂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外汇市场实际的供求状况,而公开牌价则属于被高估的汇率;汇率管理仍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国家的计划管理仍决定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建议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建议

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建议摘要:在目前经济开放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变量,汇率的剧烈波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汇率制度的几种分类,简单阐述了汇率的相关理论,之后对1949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进行梳理,简要分析了各个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汇率制度一、汇率的基本概念1外汇和汇率外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一般来讲我以它的狭义定义为准。

狭义的外汇通常指:以外国货币表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接受的,可用于国际清偿的各种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

2.汇率制度(1)固定汇率制度所谓固定就是两个货币的比价是基本不变的,当然也允许这个比价能够有一定幅度的变动,同时这个幅度要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若超过限度,本国的货币当局要及时的发挥监管作用,对其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控制,确保汇率波动不会出现剧烈的增长或下跌,以维持其平稳性。

(2)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以市场供求为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政府不得以任何的措施和手段来干预和控制的汇率制度。

这里强调的一定是市场主导,供求决定。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就是在这两个基本的汇率制度之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汇率制度。

二、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1.建国初期(1949-1952年)从我国建国初期到1952年,这一时期是国民恢复时期。

此时汇率制度的特定是人民币和国内国外的物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汇率的变动较为频繁。

1950年前的阶段为建国初期,此时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把“奖出限入,照顾侨汇”做为原则,将此时国内物价水平当做参照物,并对照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的大宗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换汇成本,同时结合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摘要】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自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多次变动,每一次调整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变动原因、调整影响、转型挑战以及改革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背景和重要性值得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动过程和改革路径,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提供支持。

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展望和指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重要性、历史演变、原因、影响、挑战、改革路径、总结、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这些改革措施带来了外汇的增加,也催生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和调整需求。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人民币的价值,保障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固定汇率制度逐渐暴露出无法适应复杂经济环境的问题。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加强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在2005年开始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并逐步从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这一系列的制度变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重要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稳定、外资吸引力以及国际地位等方面。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

1948年至1950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国内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为了恢复经济秩序,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同时也开始了人民币管理的基础工作。

当时,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并与美元挂钩。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导致了贬值压力。

在1950年代,中国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在国内实行了一种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固定汇率和市场自由汇率,用于进出口和个人外汇操作。

然而,由于市场力量的不断增强,市场自由汇率逐渐超过了官方固定汇率,导致人民币的官方兑换比率下调。

在1966年至1978年间,中国经历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国内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

在这个时期,人民币的地位丧失了一些稳定性,通货膨胀问题严重,汇率制度也受到了干扰。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逐渐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开始重新调整。

在1978年至1994年间,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人民币的兑换比率固定在2.8元人民币兑换一美元的水平上。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币的购买力,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

然而,这种制度也面临了内外部经济压力,导致了人民币的官方兑换比率低于市场需求。

在1994年,中国政府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一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据此制度,人民币与美元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并允许人民币兑换比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和灵活。

在2005年,中国政府再次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的汇率与美元完全解开。

这意味着人民币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汇率,而不再直接与美元挂钩。

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的体现。

目前,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干预,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避免金融风险。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现简要介绍相关知识。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由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演变。

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我国的汇率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

1968年,1978年期间,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根据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中经常使用的若干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因此,也有这样的说法,1973年之前,人民币实行钉住英镑的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之后,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

2(经济转轨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不断推进。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的人民币汇率体制,除了继续保留对外公布的牌价适用于非贸易结算外,还决定制定适用于外贸的内部结算价。

1980年开始,各地企业多余的外汇可到官办的外汇调剂市场交易,在官方汇率之外,又产生了调剂汇率,形成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格局。

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两种汇率并轨,重新实行单一汇率,统一实行1美元兑2.8元人民币的官方汇率。

之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下调,到1993年底,人民币官方汇率下调至1美元兑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迈出一大步。

同年1月,我国政府宣布:执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最终将走向完全可兑换。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摘要: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特别市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总结了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并分析了选择该汇率制度的原因以及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历史演变;形成机制;制度评价一、引言中国与周围的经济远近、大小,都细细刻画在“汇率”这个历史计量器上。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叙说着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镶嵌深度。

60年一甲子。

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中,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无意义稳定,七十年代的错误升值,八十年代前期的贬值,九十年代中期至2005年的固守,2005年至2008年的过慢升值,2008年至今的的再固守美元。

回眼望去,一路走的蜿蜒曲折。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及选择原因(一)汇率只是计划人民币的历史始于新中国的前夜。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先于共和国而成立。

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与惊人的物价波动相适应,面值跨度从1元到5万元。

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美元,到1950年3月,就变成4.2万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

1953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机制迅速覆盖全国,1955年新的人民币开始发行,按1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之后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直的直线,长期稳定在2.4618:1。

(二)“一篮子”政策的失败1971年11月,由于各国疯狂向美国要求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无法承受而崩溃,此后西方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带来的频繁大幅度波动,使得中国无法“稳坐钓鱼台”。

于是采用了“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方法。

“篮子”中所选用的货币是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再根据这些货币在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2、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2、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走过了一个先贬值后升值的过程。

但笔者认为,人民币并无升值“压力”之虞,在未来三个“五年计划”内,人民币汇率近期仍能保持稳中趋升态势,中期将基本稳定但渐趋疲软,远期则将出现较大的向下调整态势。

对此决策当局应未雨绸缪。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史1、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 ,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 。

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 。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3、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选择具有更加灵活性的汇率制度的国家(地区)不断增加,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弹性化趋势,国际汇率制度打破了以往固定、浮动汇率制的两分法,出 现了多样化的国际汇率制度的局面。

中国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中国汇率体制改革之路(即演变)1、1979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细胞的复苏之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全面管理人们币和外汇的交易业务,之后的13年间,我国先后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和官方汇率与 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双轨制时期。

实行汇率双轨制后,我国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但问题出现了,就是多种汇率之间价格差别很大 ,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制度,就如同计划经济留下的一条“金融尾巴”,无疑是一种拖累,再继续下去,觉得对整个的贸易这个是发展不利的,而且对整个的外贸体制改革也是不利的。

2、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求浮动汇率”。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这份文件里面首次提出:要改革外汇体制,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方向及建议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方向及建议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方向及建议【摘要】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指出了改革的紧迫性。

接着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的方向,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和措施。

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变革建议,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引入市场化机制等方面。

最后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出改革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改革,人民币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方向、建议、引言、现状、展望。

1. 引言1.1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体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就是由中国央行通过干预市场来一定程度上控制人民币汇率的基本走势。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核心是以美元为基准,通过一篮子货币来计算人民币的有效汇率。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避免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波动性和弹性要求逐渐增加,当前的汇率决策机制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需求,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成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维持稳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势在必行。

1.2 为何需要变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已经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人民币汇率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大幅波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确定性;二是人民币汇率过度操纵风险,可能导致外汇储备消耗过快,增加市场不稳定性;三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过度依赖央行的干预,缺乏市场化机制,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变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和改革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一)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1949-1952年)(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1972年)(三)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1973-1980年)(四)内部贸易结算价时期(1981-1984年)(五)人民币汇率不断贬值时期(1985-1994年)(六)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时期(1994年至今)(一)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这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实行机动调整,变化很大。

在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大幅度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的利弊贬值。

而1950年3月到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转为持续升值。

1949年至1952年始定人民币汇率阶段的特点:(1)汇率的安排采取钉住美元的方法实行浮动;(2)汇率的调整依照国内物价和国外物价相对水平的变动予以调整。

(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1953年,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入有计划的建设时期。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国家对外贸和外汇实行统一经营,用汇分口管理。

(三)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1973年至1980年,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

当时国际上,一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结束了国际上主要货币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的封闭的国际环境。

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了盯住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1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四)内部贸易结算价时期1981年至1984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阶段,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率,一种是使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一种是使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内部结算价。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
*
2、”人民币升值“论中 大量热币涌入中国
种种迹象表明,从2003年以来国际游资大量涌 入中国。 迹象一:2003年上半年,中国外贸顺差 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但外汇 储备却增加了601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300 多亿美元。 事实上从2002年第4季度以来,外汇储备 增长速度过快,与出口与利用外资不相配。
即日升值2.1%,即1美元兑8.1100元人民币。
(2)改革的目标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 定。
(3)改革的原则 主动性 可控性 渐进性
(4)改革的特点 一是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 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篮子货 币; 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 率指数。
升值与否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2005年的基本情况: 1、国际社会继续关注人民币汇率; 2、由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不断增加, 中美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摩擦更加突出; 3、人民币升值的传闻和言论已经相当普遍; 4、媒体舆论已经不仅仅是让人民币升值,而是 “什么时候升”“如何升”“幅度多大”问题;
中国政府态度: 一次次否认人民币升值的传闻,称改革 有自己的逻辑; 美国施压不利于改革; 汇改有利于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对资本市场是一件好事; 调整意向毋庸置疑,但时机与细节尚无 确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1980~2005年) △三、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四、“人民币升值”论介绍及简评
一、Change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1. 1949~1952年。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时期。 2. 1953~197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期。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

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

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比上个月上升了。

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

人民币汇率机制分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国际上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成员之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这一话题的存在。

人民币汇率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日益紧密联系,其汇率机制的变化和对于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演变和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并对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可能走向进行展望。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演变1. 固定汇率制度阶段1980年至1994年是中国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阶段。

此时期,人民币的汇率与美元和其他货币存在固定的汇率关系。

这种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是稳定性,适用于初期的贸易运作和经济转型。

然而,由于汇率固定,不能及时对汇率波动做出反应,这种汇率制度往往难以适应国内和国外市场变化。

2. 银行间市场浮动汇率制度阶段1994年至2005年,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在银行间市场上浮动,每日允许上下浮动0.3%。

这种汇率制度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汇率安排,同时也对汇率波动做出了及时反应。

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7元/美元变化到8.2778元/美元。

这种系统遭遇到了来自海外和国内的压力,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价值被指责过于低估。

3. 篮子货币管理汇率制度阶段2005年7月开始,中国实行了一种管理汇率制度——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几个主要贸易货币为基础,实行篮子货币管理汇率制度。

代表篮子货币的几个货币的汇率浮动决定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2005至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8元/美元升值至6.83元/美元。

这一汇率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宏观经济的灵活性,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影响力和地位得到了提升。

4. 与市场供求浮动溢价相结合的汇率机制阶段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中国实行了与市场供求浮动溢价相结合的汇率机制。

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基本原则是引导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因素和人民币对一篮子外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变动会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变动会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变动会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中国的汇率制度的实施起于1949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1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进行新的改革,将多种货币组合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权重组成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当期的国内外的经济情况,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来计算货币多边指数的变化,形成新的人民币汇率价格。

从2005年以来,新的汇率制度,促进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政治局势,也起到积极作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的到了减轻,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逐渐推进。

02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时期(1997-2005)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稳住人民币价值,我国实行重回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此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在8.27左右,对于稳定亚洲经济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经济体系,变得相对脆弱,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加大了投机的可能性,国际游资的先进技术,使得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供求。

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人民币的升值也受到阻碍,急需新的汇率制度适应新的国际市场。

03双重汇率制度(1979-1996)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我国在1994年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该制度的特点及时官方汇率和贸易汇率并存,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上缴以及额度管理的的制度,实行境内机构结汇、售汇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外汇调整业务由中央银行办理,同时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外汇调剂价格。

我国的出口得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解决了中国外汇储备紧张以及货币流通方面的问题。

04改革开放前的汇率制度(1949-1978)在改革开放前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单一浮动汇率制、单一固定汇率制、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

在1949至1952年期间,我国主要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六阶段为1994一2005年6月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制。1994年1月1日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 革迈出一大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 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 民币最终目的是走向完全可兑换。汇率制度并轨之初 ,1美元兑换8.6187人民币,此后逐步升值。至1998年, 人民币汇率处于灵活有弹性的状态,但1998年至20采 取了钉住美元的制度,人民币被高估,失去弹性。在 2002年至2005年,我国宣布对外汇体制进行改革之前, 人民币仍处于超稳定的状态,但此时的人民币汇率实际 是被低估的。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七阶段即为2005年7月21日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 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尽管是初开始实行,但毕竟是我国开始汇率制度改 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表述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 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4、区间钉住:即由一个正式的或事实上的固定的中心汇率与一 种或一篮子货币相挂钩,但允许浮动的区间要大于前者,至 少在±1%以外。
汇率制度的分类
5、爬行钉住:即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或者根据若干量 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调整币值。
6、爬行区间:即货币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中心汇率上下波动, 同时根据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或若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 期调整中心汇率。
汇率制度的分类
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是指将另一国货币作为单一法 定货币流通。
2、货币局安排:是指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货币按固定汇率 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旅 行法定义务。
3、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是指将货币按固定汇率钉住一种主要 货币或者是一篮子货币,汇率围绕中心汇率上下幅度不超过 ±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五阶段为1985一1993年
我国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汇率制。 自1985年起,我国停止使用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执行单一的官方汇率,并逐步取消财政补贴。同时, 我国又允许外汇调剂市场出现高于官方汇率的外 汇调剂价格。从1988年起,我国增加了外汇留成比 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 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四阶段为1981一1984年
我国实行双重汇率制,非贸易外汇收支结算继续根 据按一篮子货币定价的官方汇率,贸易外汇收支结 算根据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 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 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 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 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3%。
7、无预定路径的管理浮动:中央银行在不特别指明、不提前 宣布汇率目标的情况,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 变动。
8、单独浮动:也称自由浮动,汇率水平由市场自由决定,中 央银行不干预外汇市场,但对外部和背部冲击名义汇率应 及时做出反应。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为1949一1952年 此阶段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 价于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挂牌,这一阶段,人 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我国实行具有 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其做法是选择一组 用于制定汇率的指标,其指标包括出口物资理论比价 、进口物资理论比价和信汇购买力比价,再取三者的 加权平均数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在此阶 段,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调整幅度有时很大。
人民币汇率制度
目录
1、汇率制度的分类和比较 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3、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 4、我国现行该汇率制度的原因 5、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建议
汇率制度的分类
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2、货币局安排 3、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 4、区间钉住 5、爬行钉住 6、爬行区间 7、无预定路径的管理浮动 8、单独浮动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三阶段为1973一1980年
由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普遍 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 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 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 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我国实 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货币 篮子所包含的一组货币的选择主要考虑我国外贸 的地理流向,权数的规定则取决于与该国贸易量。
首先,“一篮子货币”是指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以一篮子
货币为基础确定汇率水平。“一篮子货币”涉及两个关键问题:币种选 择与权重设置。一国汇率篮子中币种的选择在理论上应综合考虑该国的 对外贸易币种结构。外债币种结构和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而现实中鲜有 货币当局公布篮子货币币种。周小川指出,“篮子货币的确定是以对外 贸易权重为主的,目前,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是中国最主要的 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也自然会成为主要的篮 子货币”,“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 、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是 很重要的”。由此可知,“汇改”之初人民币汇率篮子中应包括以上11 种货币,但不排除货币当局之后根据形势调整篮子货币币种构成的可能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二阶段为1953一1973年初
这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特 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 ,外贸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自1955 年人民币新币以1:10000的比例取代旧币之后, 直到1971年美元贬值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始终不变,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
其次,“波动区间”是指汇率变动的幅度。在波动区间内,汇率
由市场供求决定,一旦逾越这一区间,货币当局会立即干预以稳定 汇率。一般来说,波动区间越宽,货币当局干预的程度越小,汇率 就越富有弹性,其形成机制就越接近浮动汇率制。扩大波动区间有 助于增强汇率弹性以吸收非对称冲击,甚至可以给予货币政策一定 的独立自主性。在操作上,货币当局在每天交易前设定基准汇率中 间价,并以此为中心设定波动范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区间 在2007年5月21日由原来的±0.3%扩大±0.5%,2012年4月16日 扩大到±1%,2014年3月17日进一步扩大到±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