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说明
教学参考
0315 1553
第四章说明
教学目标
一、了解特写这种新闻体裁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二、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不同特点。
三、把握人物特写、场景特写的写作要领,尝试写作新闻特写。
教学设想
“知识导引”部分关于特写这种体裁的相关知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主要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点拨、指导。指导时,要注意援引课内外的实例,不要灌输太多的术语。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典范的特写精品,既具有新闻的一般特征,又富有很强的文学性,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从新闻性和文学性两个方面,紧扣特写的写作特色来组织教学。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是一篇人物特写,抓住了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时的几个细节,表达了广大民众对于和平的渴望,并出色地展现了毛泽东平易近人、朴实诚恳的形象。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像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和歪曲宣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笔下的毛泽东形象。其次,作为中共地下党员,一方面要为毛泽东来渝的诚意作宣传,一方面又要应付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因此在写作时,她尽量客观、冷静,不表露自己激动的心情,但在某些场面的描写中还是能够体现出的激动和兴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隐藏的情感。再次,为了传达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形象,敏锐地捕捉了几个细节,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细节,讨论其表达效果。
《梦碎雅典》也是一篇人物特写,描写了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她的身上有着似乎永远摆不脱的宿命,但她一次次站在起跑线上,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奥林匹克永不言败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奥蒂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这篇文章以情动人,的情感
由同情、悲壮开始,升华到赞扬、敬佩,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另外,细节描绘、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背景材料的巧妙穿插,也都是课文最突出的特色,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漫步在无人区》是一篇场景特写。深入位于以色列阵地和法塔赫最靠近前线的一个哨所之间的战争腹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观察、体验着周围的环境,感受着交战双方的心理状态,真实记录了巴以战争战场的可怕氛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的真实记录是课文的主要特色,教学时要抓住这两个特点把握主要内容。
课文教学完成后,建议老师用一堂课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下总结,关键是引导学生比较新闻特写与一般的人物特写及场景特写的不同,认识新闻特写的新闻属性。
相关资料
“特写”这个名称取自于电影学术语,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或放大的新闻体裁。人们对特写的体裁归属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有人把它视为消息的一种,称为特写性消息,还有人把它等同于通讯,称为特写性通讯,我们更愿意把它看做与消息、通讯并列的新闻体裁。因为它兼具消息和通讯的某些特征,比如在报道的具体、细致方面,与通讯比较接近,而在报道的迅速、及时方面则与消息相同。
特写的出现,与电台记者的现场报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早期的新闻报道中,文字记者更倾向于对某一事件或者状态进行来龙去脉的把握;而电台记者则善于将他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用最鲜活的语言予以记录和讲述。这种报道方式体式灵活,较少约束,可以随时插入对新闻现场或者被报道主体的细节铺陈,大大增加了报道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因此为文字记者广泛采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新闻体裁。
美国丹尼尔·威廉森教授在其《特写写作技巧》中说:“特写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那么,除了新闻作品的共性之外,特写还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呢?
其一,截取横断面。
特写选材的时空跨度小,不注重表现人物或事件的全貌,也不仔细叙述人物成长或事物发展的历程,只是抓住一个局部、一个侧面或者一个瞬间,进行充分的展开。这就需要记者仔细观察,发现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加以认真描绘。
其二,写作主体的适度参与。
新闻的写作强调客观性,注意以事实说话,要求记者只是充当旁观者和传达者的角色,但特写的常常冲破这种限制,适度参与进事件或场景中。有的在新闻事实中适当融进自己的感受和评价,使读者对事实的认识得以升华。比如《梦碎雅典》的最后一节:“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是英雄?!”这是一句点题的话,是直接站出来发表的评论。更有将自己作为一个被观察的对象列入事件中,或者直接描写自己的体验,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在必修教材第一册中学过的《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通篇描述的都是自己参观奥斯威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虽然主观色彩很强,却使读者获得了更强烈的认知。
其三,适度的文学手法。
新闻特写要表现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镜头,不仅要用客观的事实说话,而且要用可视可感的具体形象说话,这就需要通过文学手法来描写景物、场面和人物形象。把文学手法融会进新闻采写之中,既保证了新闻的准确性,又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增强了感染力。但是特写又不同于文艺创作,它的前提是事件的真实、客观,所以又有个“度”。
对人物的描写,多用白描或细描,重在突出人物的内在性格,揭示内心世界。比如《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一文写道:“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个来自乡野的书生。”这里,通过对到达重庆的毛泽东的动作、衣着的描写,客观表现了这位伟人的平凡朴实,从而使国统区的人民对这位被国民党称为“匪首”的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能有真实的、正确的认识。
新闻特写的场景描写,常常抓住那些能体现内蕴的有特点的细节,着力点染,为表现主题服务。《漫步在无人区》一文一上来就有一些细致的场景描绘,比如:“这里,就像被火山埋掉的庞培一样,只不过没有岩浆而已。一切都静止不动了。就在空空的房屋旁,堆着一筐筐橘子,没有任何人去碰它们。”这些景物传达出一种可怕的寂静,渲染了战争的恐怖。
新闻特写要形象地“再现”“瞬间”的“镜头”,增强直观的视觉效果,就离不开具体的、形象的细节描写。细节的选择要注意突出人物、事物的个性特征。还是《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中,注意到一个细节:“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这个富有意味的细节,形象地传达出毛泽东的朴实。
其四,结构的灵活性。
从结构特点看,特写写作灵活自如,无一定之规,因此结构松散,变化无穷。西方新闻界认为,“特写文章就是讲故事”,“怎样能使读者对你讲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