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为了确保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和督导监督等方面对防灾减灾组织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组织架构防灾减灾组织的组织架构是其管理制度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确保工作的高效推进。
一般而言,防灾减灾组织应设立领导班子、办公室和专业技术机构等部门。
1. 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防灾减灾组织的权力核心,负责制定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
领导班子应由防灾减灾部门的主要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领导能力。
2. 办公室:办公室是防灾减灾组织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起草工作报告和文件、组织会议等。
办公室应设立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和内勤等职位,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专业技术机构:专业技术机构是防灾减灾组织的技术支撑部门,负责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制定防灾预案、开展科研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专业技术机构应设立主任、副主任和技术人员等职位,确保技术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二、管理体系防灾减灾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的灾害防治能力。
管理体系应包括工作规范、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1. 工作规范:工作规范是防灾减灾组织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标准,包括工作程序、工作责任、工作标准等内容。
工作规范应由领导班子统一制定,并及时更新,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2.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评价防灾减灾组织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绩效考核应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态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3.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防灾减灾组织管理效率的关键,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确保工作信息的及时全面和准确性。
档案管理地震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地震发生时,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损毁风险。
为保障档案安全,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档案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最大程度减少档案损毁。
2. 快速恢复档案业务,确保档案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
3. 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及全体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震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1)组长: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2)副组长:档案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3)成员:档案管理部门各科室负责人2. 各科室职责:(1)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统筹协调、信息收集、报送、上传下达等工作。
(2)档案保管科:负责档案库房的安全检查、加固、转移等工作。
(3)档案利用科:负责档案的修复、抢救、恢复等工作。
(4)档案技术科:负责档案数字化、备份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地震预警信息,做好预警响应准备。
(2)对档案库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完好。
(3)对重要档案进行加固、转移,确保安全。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2)组织人员对档案库房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3)对受灾档案进行抢救、修复、恢复。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3. 应急恢复阶段(1)对受灾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修复。
(2)恢复档案业务,确保档案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
(3)总结地震应急处置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资金保障:确保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
3. 设施保障:加强档案库房建设,提高抗震性能。
社区根据综合减灾规章制度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社区根据综合减灾规章制度
开展各项工作
(一)开展社区风险评估和风险地图绘制,加大社区综合风险评估开展力度,全面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
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开展社区危险灾害隐患的排查治理,并及时制定防范处置预案,防范各类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立应急预警体系,提高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成效和自然灾害预警预防的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确保及时
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四)针对社区的具体环境和情况,按照预案编制的原则、程序和结构,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演练
和评估结果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灾害自救和互救、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
内容,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
案。
(六)在灾害来临时,及时收集信息、向上级报送灾情,灾情上报时始终遵循及时、客观、真实的原则。
(七)积极开展社区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
灾减灾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
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
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八)组织社区灾害管理人员和救灾志愿者队伍参与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救助技能培训和演练,严格责
任落实,做好辖区综合灾害防治,应急避险工作。
(九)建立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加强社区减灾工作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减灾工作档案。
(十)组织开展社区减灾救灾绩效考评,通过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系列绩效考评,进一步提高综合减灾示范
社区的创建水平,夯实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基础。
2024年社区档案管理制度3篇
2024年社区档案管理制度3篇目录第1篇某乡村社区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第2篇x乡村社区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第3篇社区档案管理制度某乡村社区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乡村社区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一、社区各种门类的档案,由社区村委会指定专人统一管理,做到分类清楚,存放有序,查询方便。
二、资料一般按年度分类归档,各个档案卷中均附有案卷目录。
三、原始记录材料坚持做到随时发生、随时记录、随时整理归档,因特殊原因一时漏记的要及时补记。
四、根据气候变化,做好档案资料的防火、防潮和防虫蚀等,确保档案资料的完好无损。
五、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严格核实交接的档案。
社区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制度1、根据《档案法》的规定,在本社区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本社区工作情况、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包括图表、簿册、声像材料等)均属收集归档范围,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2、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为原件,格式符合国家规定,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书写,不得用红黑水、蓝圆珠笔、铅笔、复写纸书写。
3、外出学习、开会、考察等活动中带回的文件资料,应在差旅费报销前移交档案室。
4、移交文件材料应填写移交清单一式两份,双方清点核对后签字,各存一份备查。
档案整理制度1、文书档案的整理采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或《文书立卷方法》,必须于次年的3月份以前完成。
采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应在每份文件上加盖归档章或附上归档文件封面,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2、会计档案由本社区财务人员按要求整理完毕后,于次年2月底前移交档案室。
3、基建档案由负责基建项目的人员在项目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整理、编目、造册,集中统一移交档案室。
4、设备档案由设备采购部门或人员在设备到货后,由档案人员一起参加开箱验收,并登记、及时归档后再提供利用。
5、录音、录像、照片、底片等档案由具体承办人员及时编写说明(时间、内容、地点、人物、摄影者、背景等)后,向档案室移交归档。
档案保管制度1、非档案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档案库房。
档案馆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
档案馆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摘要:档案作为一种记录社会活动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方式。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社会各产业领域的高速发展,大量的档案信息不断诞生和保存,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海量的数字档案资源和纸质档案需要进行专业的长久保存处理。
而近年来,由于网络信息泄漏、自然灾害等人力非人力因素的增加,为档案的安全和长久保存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加强档案馆灾害预防以及应急管理,对提升档案馆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针对现阶段档案馆所存在的灾害种类及问题,从档案优化管理、应急管理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档案馆、灾害预防;应急管理一、前言档案作为人们在进行各项社会活动时所形成的记载的能以各种形式进行保存具有价值性的原始记录。
档案的本质特性就在于其原始记录性。
档案具有服务现实、传承文明、记录历史的作用。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海量的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需要进行专业的保存管理,所以档案馆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和应急管理机制,实现档案减灾防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二、档案灾害的概述(一)档案灾害的定义档案灾害是档案事业管理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它是指由于人为原因或自然原因而造成的,会给档案信息内容和档案载体造成实际性破坏的事物总称[1]。
档案长久保存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的威胁,这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威胁会对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构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档案馆必须要重视档案的防灾减灾以及应急管理。
(二)档案灾害的种类根据档案馆灾害来源特点,档案灾害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灾害。
一是档案馆外部灾害,自然灾害属于非人为灾害,它主要表现为各种灾害性的天气所造成的数字档案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台风、地震、洪水、海啸、沙层暴、雷灾等可能影响到档案长期保存的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不受人力因素控制影响,我们只能通过预测和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降低或避免数字档案资源可能面临的损失。
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制度
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河滨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社会参与的原则,全面提高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
第三条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确保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条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制度适用于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成立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主任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设立河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实施防灾减灾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第七条社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应当明确各自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职责,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三、预防与准备第八条河滨社区应当开展定期、不定期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九条河滨社区应当定期组织防灾减灾演练,检验和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第十条河滨社区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降低灾害风险。
第十一条河滨社区应当根据防灾减灾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防灾减灾设施设备和救援物资,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投入使用。
四、监测与预警第十二条河滨社区应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害信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第十三条河滨社区应当密切关注气象、地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通知,提醒社区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第十四条河滨社区应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信息共享机制,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周边社区相互通报灾害信息,共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震减灾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充分发挥档案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防震减灾机构、地震监测预报中心、地震应急救援中心、地震灾害评估中心、地震科普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防震减灾档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二)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三)依法治档,规范管理;(四)科学分类,便于利用。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防震减灾档案的收集范围:(一)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文件、资料、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二)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会议记录、报告、总结、讲话等;(三)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专利、标准、规范等;(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害评估、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交流、合作等活动的文件、资料、照片等;(五)其他与防震减灾工作相关的文件、资料、图表等。
第五条防震减灾档案的收集应当做到:(一)全面、系统、及时;(二)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三)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第六条防震减灾档案的整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性质等进行分类;(二)编制档案目录,确保档案检索方便;(三)对档案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档案档案;(四)对档案进行鉴定、整理、归档。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七条防震减灾档案的保管应当做到:(一)按照档案的保存期限、保管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二)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三)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清理、修复;(四)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档案丢失、损坏、泄密。
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规章制度
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区减灾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区安全稳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区减灾工作指社区综合性、多层次的减灾预防、减灾救援、减灾恢复和减灾重建等工作。
第三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综合施策,依法管理,科学决策,共同参与,层层落实。
第四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社区抗灾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五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涵盖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社会灾害、事故灾害等减灾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在社区办公室,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代表。
第七条社区减灾工作专班设立在社区办公室,由专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减灾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八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社区减灾工作规划,协调各部门合作,推动减灾工作的开展。
第九条社区减灾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实施减灾工作预案,指导各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组织培训和演练等。
第四章工作机制第十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实行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减灾工作档案和数据库,不定期组织演练和评估。
第十一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应当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减灾知识,提高居民的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工作措施第十二条社区应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社区应当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灾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投入救灾工作。
第十四条社区应当制定健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灾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迅速处置。
第十五条社区应当建立健全灾情评估和报告机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区居民发布灾情信息。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根据《社区减灾工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报社区主办部门备案后实施。
防灾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管理范围1. 防灾减灾工作文件、资料、图表、照片、录音、录像等。
2. 防灾减灾规划、方案、预案、总结、评估等。
3.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应急响应、灾后重建等活动的记录。
4. 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
5. 防灾减灾工作统计、分析、研究、咨询等成果。
三、档案管理职责1. 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档案管理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3. 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防灾减灾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 档案收集:各部门、单位应按照档案管理范围,及时收集各类防灾减灾工作档案。
2. 档案整理: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编目、登记等整理工作。
3. 档案归档:整理后的档案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及时归档。
五、档案保管与利用1. 档案保管: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保管要求,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保密。
2. 档案利用: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确保档案的及时、准确、安全利用。
3. 档案复制:档案复制应经档案管理部门批准,并注明复制目的、用途和复制份数。
六、档案销毁1. 档案销毁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2. 档案销毁前,档案管理部门应进行审核,确保档案销毁符合规定。
3. 档案销毁后,档案管理部门应做好销毁记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七、监督检查1. 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档案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有序。
八、附则1. 本制度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国减办发[2010]6号_网)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通知国减办发[20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减灾工作制度建设、预案制定和演练、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各地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创新并总结出了许多开展社区综合减灾的新做法和新经验,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内涵。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开展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顺应综合减灾工作发展要求,我们对原《“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民函[2007]270号)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现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印发你们,请按照新的标准,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〇年五月五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一、基本条件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
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
负责开展以下工作: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社区消防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确保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消防档案管理规定》,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所有单位和居民,社区消防工作档案管理应当遵循全面、准确、及时、安全的原则。
第三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是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消防设施设备档案:包括消防设施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维护保养、报废等资料。
(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制度。
(三)火灾事故档案:包括火灾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赔偿等资料。
(四)消防监督检查档案:包括消防监督检查记录、整改通知、复查记录等。
(五)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档案:包括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消防演练、培训等资料。
第五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收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完整性:收集的档案资料应当全面、系统,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二)准确性:收集的档案资料应当真实、准确,确保档案的准确性。
(三)及时性:收集的档案资料应当及时归档,确保档案的及时性。
第六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整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分类存放:按照档案内容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管理。
(二)编号管理:对档案资料进行编号,建立档案目录,确保档案的有序性。
(三)编制索引:对重要档案资料编制索引,方便查阅。
第三章档案管理与使用第七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由社区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第八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
(二)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能力。
(三)责任心强,保密意识高。
第九条社区消防工作档案的使用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查阅档案应当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查阅。
(二)查阅档案应当做好记录,包括查阅时间、查阅人、查阅内容等。
社区防灾减灾相关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防灾减灾相关人员管理制度社区防灾减灾是指社区根据当地灾害风险进行制订的相应措施,以减少和防止灾害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社区防灾减灾相关人员管理制度是指对于社区内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安排,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率。
一、人员分类1.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及分支机构的领导干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人员;2.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医生、救援人员等,负责具体的防灾减灾工作;3.宣传教育人员:负责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4.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和救援工作的居民。
二、管理机制1.设立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及分支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确保领导干部能够及时指挥和协调工作;2.建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包括招聘、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3.成立宣传教育小组,负责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组织居民参与演练和培训;4.加强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成立志愿者协会,提供培训和奖励,鼓励更多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三、人员管理措施1.制定岗位责任,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2.建立培训体系,对各类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3.建立考核制度,包括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确保人员履职尽责;4.设立激励机制,包括奖金、荣誉和晋升,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5.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沟通和传递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6.定期组织演练,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协作能力,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人员保障措施1.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和工作条件,确保人员能够安全、高效地工作;2.购买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确保人员在救援工作中的安全;3.购买保险,为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4.提供岗位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激励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总之,社区防灾减灾相关人员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清晰的人员分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为防灾减灾人员提供全面的保障,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减少灾害对居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社区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制度
社区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制度一、引言灾害是指自然、人为或综合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
在灾害发生时,如果能够提前预警和及时应对,可以避免或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立健全社区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社区灾害预警信息管理机制,提高对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内的各类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涝等)、事故灾害(如火灾、爆炸等)和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等)的预警和信息管理。
四、预警信息采集与发布1. 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采集主要依托于气象、地震和水文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同时也可以借助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现代技术手段。
2. 事故灾害的预警信息采集主要依托于公安、消防和安监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同时也可以借助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等技术手段。
3. 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信息采集主要依托于卫生、疾控和医疗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同时也可以借助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信息反馈。
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1. 社区预警信息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发布:社区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
2. 各级政府部门也将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并与社区进行信息共享和互动。
六、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1. 社区各部门应设立预警信息管理岗位,负责灾害预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2. 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协调机制,及时共享和更新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 社区居民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配合社区各部门做好灾害应对准备。
七、应急预案和演练1. 社区应建立健全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对措施,以及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和物资的准备。
2. 定期组织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和各相关部门的应对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
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减灾工作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减灾工作档案是指记录减灾工作过程、成果和经验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灾害预防、应急响应、救援重建、评估总结等。
第三条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档案法律法规,确保档案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集中统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安全保密:加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档案的丢失、损毁和泄密。
(四)规范有序: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减灾工作档案的收集范围:(一)减灾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文件资料;(二)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评估等数据资料;(三)灾害应急响应、救援重建、评估总结等报告、记录、图片、视频等资料;(四)减灾培训、演练、宣传活动等资料;(五)其他与减灾工作相关的资料。
第五条减灾工作档案的整理要求:(一)分类:按照档案内容、形式、时间等进行分类,确保档案的有序排列;(二)编目:编制档案目录,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分类号、形成时间、页数等信息;(三)归档:按照档案收集范围和整理要求,将档案及时归档;(四)鉴定: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对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六条减灾工作档案的保管要求:(一)档案室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霉等设施,确保档案安全;(二)档案室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档案24小时有人看管;(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七条减灾工作档案的利用要求:(一)档案利用者应遵守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复制、翻印、传播档案内容;(二)档案利用者应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遵守借阅规定,按时归还档案;(三)档案管理人员应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服务,确保档案的及时、准确、有效利用。
综合减灾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综合减灾工作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开展综合减灾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档案。
第三条综合减灾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确保所有与综合减灾相关的档案资料得到收集、整理和保管。
2. 实用性原则:档案管理应服务于综合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
3. 安全性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防止档案的丢失、损毁和泄密。
4. 规范性原则:档案管理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档案收集1. 收集范围:包括综合减灾规划、政策法规、应急预案、灾害调查、应急救援、灾后重建、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文件资料。
2. 收集方式:通过文书处理、档案移交、网络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
3. 收集要求:档案资料应真实、完整、准确,具备法律效力。
第五条档案整理1. 分类整理:根据档案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因素进行分类,建立分类目录。
2. 编号排序:对档案进行编号,确保档案的有序排列。
3. 归档装订: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装订,确保档案的整洁和便于查阅。
第三章档案保管第六条保管条件1. 保管场所:应选择干燥、通风、防潮、防虫、防尘、防盗的场所。
2. 保管设施:配备必要的档案柜、温湿度计、消防器材等设施。
3. 保管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保管人员,负责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保管要求1.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理、消毒、防潮等检查,确保档案的安全。
2. 防灾减灾:制定档案防灾减灾预案,应对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
3. 保密管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档案,应严格保密。
第四章档案利用第八条利用范围1. 政府决策:为政府制定综合减灾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2. 应急处置: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
社区档案管理制度
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在社会一步步向前进展的今日,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做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确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确定的规格。
信任很多伙伴都对拟定制度感到特别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档案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区档案管理制度1一、档案库房的档案资料,要按门类载体进行科学排列、编号,框架排列要科学有序。
二、库房内严禁明火装置和使用电炉。
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摆放电脑等电器设备。
库房应配备灭火器,并常常检查。
三、非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不能进入档案库房,库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食品和寄存任何与档案无关的杂物,保持库房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整理,以防虫、鼠害。
四、维护档案的安全,库房做到“八防”,即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污染,发觉档案灾情时应适时处理,并在档案箱、柜里放置防虫药,定期检查使用情况。
五、每年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检查现存档案与帐目是否相符,档案是否损毁,档案的'收进、移出是否精准,并适时做好记录工作,发觉问题适时汇报适时实行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六、每天应对库内的温度、湿度进行登记,对温度超过14℃24℃,相对湿度超出45%60%,要实行措施,使之保持在掌控要求范围。
社区档案管理制度2一、认真学习《档案法》和《福建省档案条例》,酷爱档案事业,刻苦研讨业务,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二、订立并认真执行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积极搭配、督促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定时、按质、按量办理好各职能部门档案的移交工作。
三、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本社区档案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保管、利用和统计等工作。
四、对本社区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实行安全有效管理,做到类别清楚、目录齐全、排列有序,便于供应利用。
五、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形,建立保管检查情况台帐,并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适时修补,复制或其它技术处理。
灾害风险防范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灾害风险防范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背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灾害是无法避免的。
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档案管理,以便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灾害情况、分析灾害风险、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目的1. 档案管理范围本档案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在灾害风险防范环境保护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
2. 档案的分类与归档根据灾害类型和防范措施,将档案分为自然灾害档案、人为灾害档案、防灾减灾档案等。
每个档案都应按照预定的文件分类标准进行归档。
2.1 自然灾害档案自然灾害档案主要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干旱等自然灾害相关的档案。
例如,地震档案包括地震地质调查报告、灾情评估报告、灾后重建方案等。
2.2 人为灾害档案人为灾害档案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化学泄露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相关的档案。
例如,火灾档案包括火灾事故报告、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责任认定等。
2.3 防灾减灾档案防灾减灾档案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所实施的措施和计划等。
例如,防汛档案包括防汛工作方案、抗洪救灾行动计划、水库管理规定等。
3. 档案的采集与整理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档案的采集和整理进行规范化。
具体步骤如下:3.1 档案的采集档案的来源:记录档案的来源机构或个人。
档案的内容:详细记录档案的内容,包括报告、调查资料、会议纪要等。
档案的时间:记录档案的时间,注明年、月、日。
档案的形式:记录档案的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2 档案的整理档案的分类:根据档案的类型进行分类,如自然灾害档案、人为灾害档案等。
档案的编目:为每一份档案进行编目,包括档案编号、档案名称等。
档案的存储:将档案按照一定的顺序存放,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易查性。
档案的索引:建立档案索引,方便查找和检索档案信息。
4. 档案的保管与利用档案的保管与利用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保管和有效的利用可以帮助防灾减灾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
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减灾工作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提高减灾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与减灾工作相关的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灾害应急预案、灾害损失评估、灾害救援记录、灾害恢复重建资料等。
三、档案管理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得随意删减、损毁档案资料。
2. 准确性原则:档案内容应真实、准确,反映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
3. 系统性原则:档案资料应分类有序,便于查询和利用。
4. 安全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5. 利用性原则: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为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档案管理职责1. 减灾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组织实施。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档案资料的管理负直接责任。
3. 办公室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工作。
4.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五、档案收集与整理1. 档案收集(1)办公室应定期收集各部门提交的减灾工作档案资料。
(2)各部门应按月将本部门产生的减灾工作档案资料提交办公室。
(3)收集档案资料时,应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档案整理(1)档案资料应按照档案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2)档案资料应编制目录,方便查询。
(3)档案资料应标注档案编号、日期、页码等信息。
六、档案保管与利用1. 档案保管(1)办公室应设置专门的档案室,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
(2)档案室应保持整洁、通风、干燥,防止档案资料受潮、霉变。
(3)档案资料应按照保密等级进行分类保管,确保档案安全。
2. 档案利用(1)档案资料查询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查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查询档案资料时,应登记查询人、查询内容、查询时间等信息。
(3)档案资料借阅应办理借阅手续,按时归还。
七、档案销毁1. 档案销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减灾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减灾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减灾档案管理水平,确保减灾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减灾管理部门、减灾机构及其所属单位。
第三条减灾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减灾档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减灾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减灾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减灾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四)保密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减灾档案信息安全。
第二章减灾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减灾档案的收集范围:(一)减灾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文件资料;(二)减灾规划、预案、方案等;(三)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改造等项目资料;(四)减灾培训、演练、调研、评估等资料;(五)减灾应急响应、救援、恢复重建等过程资料;(六)其他与减灾工作相关的资料。
第五条减灾档案的整理要求:(一)分类:按照国家档案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减灾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二)编目:对整理后的减灾档案进行编目,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编号:为每份减灾档案赋予唯一的编号,便于检索和管理;(四)归档:将整理好的减灾档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归档。
第三章减灾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第六条减灾档案的保管要求:(一)建立档案库房,确保档案库房符合国家档案保管要求;(二)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如档案柜、温湿度控制设备等;(三)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清点,确保档案安全;(四)严格执行档案保密制度,防止档案信息泄露。
第七条减灾档案的利用要求:(一)查阅减灾档案应履行审批手续,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二)提供减灾档案查阅服务,方便公众了解减灾工作;(三)对查阅减灾档案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档案利用能力。
第四章减灾档案的销毁与处置第八条减灾档案的销毁与处置:(一)销毁不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二)销毁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应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执行;(三)销毁档案前,应履行审批手续,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社区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为加强社区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减灾工作档案,特制订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的减灾工作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社区减灾工作中所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账册、凭证、报表、技术资料、电脑盘片、声像、胶卷、荣誉实物、证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二、办公室所有人员都有保护减灾工作档案的义务。
三、减灾工作档案工作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负责接收、收集、整理、立卷、保管、管理减灾工作档案工作。
四、社区应逐步完善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安全和方便利用,采取科学手段,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五、整理方法:
1.方法:以问题特征为主,立小卷,一事一卷。
2.步骤:
A、收集文书档案:当年立前一年的卷,并预立当年的卷。
B、整理:根据分类和成立时间整理。
C、立卷:区分不同价值确定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
六、过程管理:
1.属于社区保管的减灾工作档案:社区个工作人员做好平时文件的预立卷工作,并在时间结束后或在每季第一个
月的十日前将上季需归档的预立卷的文件整理成册移交档案管理人员保管,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
2.属于个人管理的减灾工作档案:在每季第一个月十日前汇编成册报社区档案管理员,各保管者在每年的二月十日前将减灾工作档案总目录、预立卷材料的目录交社区档案管理员。
七、监督:档案管理员根据个人上报的减灾工作档案总目录、预立卷材料的目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来监督各人减灾工作档案管理工作。
九、借阅:需要借阅减灾工作文档的,应填好档案查阅单,工作人员不得将减灾工作档案随意外带,确因工作需要外带,需办理档案外借手续,经社区领导核准后,方可带出,用毕即归还。
阅档人对所借阅档案必须妥善保管,不得私自复制、调换、涂改、亏损、划线等,更不能随意乱放,以免遗失。
十、所有有价值的减灾工作档案如:文件、报表、考核记录等必需备份。
十一、应尽量采用电脑管理,便于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和保存。
十二、对存入电脑的有关减灾工作的资料、档案,做好备份管理。
备份盘与源盘应分开存放。
xx街道xx社区
二○一一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