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通用范本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9f1f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2.png)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引言在建筑工地中,局部冒顶事故是十分常见的。
为了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深刻探讨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二、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1.基础不牢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之一就是基础不牢,这将导致建筑物的支撑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局部倒塌。
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出现偏差、疏漏,那么造成局部冒顶的风险就会增大。
2.强度不足建筑结构强度不足也是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之一。
如果工程建设单位在选择材料时,或者施工时没有按照国家现有标准要求进行,就会导致结构的强度不达标,局部被冒顶的概率便会增加。
3.安全意识不强在实际施工中,部分工友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按照安全规范操作,或者是在危险地点停留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局部冒顶事故的发生。
4.自身质量差属上建筑材料、人事、设备等影响要因范畴,即是所调度材料、人员、设备数量超出规定的要求,违反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或者是自身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人员等等,都会影响工程建设品质,增加冒顶事故的发生几率。
5.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也是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之一。
例如,长时间的暴雨会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工程建设程序中不可预测的垮塌,极大地增加冒顶的风险。
三、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1.提高安全意识对于施工现场工友,必须要进行口头讲解或者幅示图形讲解,并粘贴在施工现场显眼位置,讲解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每位工友的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
2.加强工程质量施工现场应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进行,加强施工质量的保障,及时排除危险因素,保证施工过程和材料的可控性。
3.整合优质资源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整合对冒顶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之中的安全性,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4.增强工程建设透明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的公开,包括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对质量检查、安全监管等的公开,全民监督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可预期的危险因素,保证安全施工。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示范文本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示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5d97057ca300a6c30d229f5a.png)
文件编号:RHD-QB-K440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示范文本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岔口,巷道顶板死亡事故80%以上是发生在这些地点。
(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1)掘进破岩后,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如果支护不及时,该岩块可能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2)掘进工作面附近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一旦支护失效,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2.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1)根据掘进工作面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支护时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并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附近应采用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有特殊措施。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3)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碎带必须背严接实,必要时要挂金属网防止漏空。
4)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须与岩石性质、支架、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以防止因放炮而崩倒棚子。
5)采用“前探掩护式支架”,使工人在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渣、支棚腿,以防止冒顶伤人。
(二)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原因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因为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的棚子的棚腿,如果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足,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5c0a9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4.png)
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及防治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岔口,巷道顶板死亡事故80%以上是发生在这些地点。
(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缘由及预防措施1.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缘由1)掘进破岩后,顶部存在将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假如支护不准时,该岩块可能与岩体失去联系而冒落;2)掘进工作面四周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一旦支护失效,就会冒落造成事故。
2.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1)依据掘进工作面岩石性质,严格掌握空顶距。
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支护时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并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四周应采纳拉条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中柱;锚杆支护时应有特别措施。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需挑下,无法挑下时应实行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3)掘进工作面冒顶区及破裂带必需背严接实,必要时要挂金属网防止漏空。
4)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必需与岩石性质、支架、掘进工作面距离相适应,以防止因放炮而崩倒棚子。
5)采纳“前探掩护式支架”,使工人在顶板有防护的条件下出渣、支棚腿,以防止冒顶伤人。
(二)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缘由及预防措施1.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的缘由巷道交岔处冒顶事故往往发生在巷道开岔的时候,由于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的棚子的棚腿,假如开岔处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并且围岩正向巷道挤压,而新支设抬棚的强度不足,或稳定性不够,就可能造成冒顶事故。
当巷道围岩强度不是很大时,顶部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以及围岩向巷道挤压在所难免,假如开岔处正好是掘进巷道的冒顶处,则状况更为严峻。
新支设抬棚的稳定性与两方面因素有关:1)抬棚架设一段时间后才能稳定,过早拆除原巷道棚腿简单造成抬棚不稳;2)开口处围岩尖角假如被压碎,抬棚腿失去依靠也会失稳。
至于抬棚的强度,那是与的支护材料及其强度有关。
2.预防巷道开岔处冒顶事故的措施1)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2)必需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腿后支护抬棚;3)留意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4)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挤压坏时,应准时实行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冒顶的预防措施
![冒顶的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dc645cd15abe23482f4de5.png)
预防冒顶、片帮安全技术措施内蒙古神陶煤炭有限公司营沙壕煤矿2012年度冒顶的预防措施一、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预防(1)预防单体支柱工作面靠近煤壁附近局部冒顶的措施如下:①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架,如正悬臂交错顶梁支架、正倒悬臂错梁直线柱支架等:提高支架的初撑力,在金属网下,可以采用长钢梁对棚迈步支架。
②炮采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合理,尽量避免崩到支架。
③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要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层片帮。
煤层一旦片帮,应掏梁窝超前支护,防止冒顶。
(2)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冒顶,主要是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的漏冒型冒顶。
其预防措施如下:①支架设计上,采用长侧护板,整体顶梁及内伸缩式前梁,增大支架向煤壁的方向的水平推力,提高支架的初撑力。
②工艺操作上,采煤机过后,及时伸出伸缩梁,及时擦顶带压移架,顶梁的俯视角不超过7度。
③当碎顶范围较大时(比如过断层破碎带等),则应对破碎直接顶注入树脂类黏结剂使其固化,以防止冒顶。
(3)预防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的措施如下:①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记载大岩块的位置及尺寸。
②在大岩块范围内用木垛等加强支护。
④当大岩块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长度超过一次放顶步距时,在大岩块的范围内要延长空顶距。
⑤待大岩块全部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绞车回木支柱。
(4)预防采场两端局部冒顶的措施如下:①为预防采区两端发生漏冒,可在机头机尾处各应用四对一梁三柱的钢梁抬棚支护,每对抬棚随机头机尾的推移迈步前移:托住原巷道支架的棚梁。
此外,在采场两端还可以采用十字铰接顶梁支护系统以防漏冒。
②在超前工作面10米以内巷道支架应加中心柱:超前工作面10—20米,巷道支架应加单中心柱,以预防冒顶。
④综采时,如果工作面两端没有应用端头支架,则在工作面雨巷道相连处,需用一对迈步抬棚。
此外,超前工作面20米巷道支架也应用中心柱加强。
(5)预防地质破坏带附近局部冒顶措施如下①为预防这类顶板事故,应在断层两侧加设木架,并迎沿块可能滑下的方向支设戗棚或戗柱。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7ccb5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c.png)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一、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1. 巷道顶板灾害的概念巷道顶板灾害是指在矿井、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中,由于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或崩落所造成的事故或灾害。
巷道顶板灾害是地下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的正常进行。
2. 巷道顶板灾害的分类巷道顶板灾害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巷道顶板坍塌:由顶板自身的承载能力不足或受力集中引起的坍塌。
(2)巷道顶板大面积冒落:由于上覆岩层破裂破碎或强度不够导致的顶板大面积冒落。
(3)巷道顶板剥离:由于上覆岩层与巷道顶板之间存在薄弱结构面或裂隙,在强大的重力和岩层应力作用下,岩片从巷道顶板上脱落。
(4)巷道顶板陡倾:由于上覆岩层存在断层或非均质性等地质构造,导致顶板整体倾斜或陡倾。
(5)巷道顶板冰橇:由于巷道顶板变形和断层活动等原因,形成冰橇效应,使得顶板整体向下滑动。
3.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1)强化巷道顶板支护:采用钢拱、钢支撑、锚杆锚索等支护措施,增加顶板强度和稳定性。
(2)加强巷道顶板预处理:对顶板进行事先处理,如喷射混凝土、喷射砂浆等,提高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3)加强巷道顶板监测:采用地面监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巷道顶板变形和移位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严格巷道顶板管理:对巷道顶板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顶板的完好。
(5)加强工人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对工人进行岩爆和顶板灾害的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二、冒顶的处理范本1. 冒顶的概念冒顶是指地下开挖中,隧道或巷道顶板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的崩塌、冒落或塌落,造成事故或灾害。
冒顶是巷道顶板灾害的一种,常见于地铁、矿山等地下工程施工中。
2. 冒顶的处理步骤(1)确保人员安全:在发生冒顶事故后,首先要确保工人的安全,及时疏散人员,组织救援,并封闭断面,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2)确定冒顶原因: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和分析,确定冒顶的原因和范围,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c343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f.png)
爆破作业时,如果药量控制不当,或者炮眼布置 不合理,容易造成岩层破坏,引发局部冒顶。
空顶面积过大
在采矿或爆破后,如果空顶面积过大,没有及时 采取支护措施,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生产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01
如果矿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容易引发局
部冒顶事故。
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
案例二:某矿井下硐室局部冒顶事故
事故经过
2019年,某矿井下硐室发生局部冒顶事故,导致2名矿工受伤 。
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发现,该事故主要是由于硐室支护不牢固,局部岩石 松动导致冒顶。
防治措施
加强硐室支护管理,采用更加可靠的支护方式,避免岩石松动 和垮塌。
案例三:某矿井下巷道局部冒顶事故
事故经过
2020年,某矿井下巷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导致1名矿工死亡。
开发新型监测技术
针对局部冒顶事故的监测需求, 开发新型监测技术,实现更加准 确、实时地监测矿山压力和顶板 状态。
强化信息化与智能 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 局部冒顶事故预测预警系统,实 现事故的提前预防和控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局部冒 顶事故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理念,推 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 措施
2023-11-07
目 录
• 局部冒顶事故概述 • 局部冒顶事故成因 • 局部冒顶事故防治措施 • 局部冒顶事故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局部冒顶事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局部冒顶事故是指采矿或巷道支护过程中,因顶板局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发生的冒 顶事故。
按照发生的地点和特征,局部冒顶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 巷道支护局部冒顶、掘进工作面局部冒顶等。
分析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分析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1b233b700abb68a982fbe4.png)
分析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顶板事故的发生是煤矿事故中五大防治事故之一,掌握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充分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煤矿顶板事故分为巷道冒顶事故及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通常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型冒顶事故。
采煤工作面大型冒顶事故根据其形成原因主要有推垮型和压垮型两种。
一、巷道冒顶事故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巷道冒顶事故绝大多数是发生在掘进工作面以及巷道交叉处。
1. 掘进工作面发生的冒顶事故。
其原因有两类,第一是空顶区冒顶。
在掘进破岩后,巷道顶部存在与岩体推动联系的岩块,因支护不及时而垮落引起的冒顶事故。
第二是掘进工作面附近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一旦支护失效,即会冒落造成事故。
防止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措施可归纳如下:1.1掘进工作面到永久支护之间,必须使用临时支架或金属前探支架,严禁空顶作业。
1.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顶板危石及伞檐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1.3在地质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区等松软的煤、岩层或流砂性的地层内掘进巷道时,必须采用前梁支架或掩护支架,支架之间应设牢固的撑木或拉杆。
1.4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巷道砌碹时,岩体和顶梁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
1.5钻爆法掘进时,采用合理炮眼布置及装药量,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在放炮前必须加固,放炮后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修复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
2.巷道交叉口处冒顶事故。
因为巷道开岔口需要架设抬棚替换原巷道棚子的棚腿,巷道围岩强度低,新支设棚稳定性较差,巷道顶板存在与岩体失去联系的岩块,这些是造成巷道交岔口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治巷道交叉处冒顶的措施如下:2.1开岔口应避开原有巷道冒顶的范围;2.2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2.3保证抬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支设质量;2.4加强抬棚稳定性;二、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事故的原因及其防治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文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f0d6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1.png)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文一、引言巷道顶板灾害是矿山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事故形式,也是造成矿山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巷道顶板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整个矿山的生产秩序和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巷道顶板的灾害防治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冒顶作为巷道顶板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矿山安全工作中需要特别重视和及时处理的问题。
本文将就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进行探讨。
二、巷道顶板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1. 巷道顶板灾害的类型(1)冒顶:顶板突然坍塌,从而造成事故。
(2)剥离:顶板与底板分离,造成高空坍塌。
(3)落石:顶板上的岩石脱落,造成伤人和堵塞巷道的情况。
(4)冲击:顶板因特殊原因发生震荡,从而造成事故。
2.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1)科学施工:在巷道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和规范的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确保顶板的系统稳定和力学均衡。
(2)定期检测:对已建设的巷道顶板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隐患,进行处理和修复,防止事故的发生。
(3)强化支护:对顶板较差、易发生灾害的地区,进行强化支护工作,采用可靠的支护措施,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加强管理:加强对巷道顶板的管理,确保支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冒顶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1. 冒顶的处理方法(1)紧急撤离:一旦发生冒顶,首要任务是及时撤离受到威胁的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
在紧急撤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冒顶区域和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地方。
(2)查找原因:冒顶发生后,要及时对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导致冒顶的主要原因,以便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和防范措施。
(3)临时支护:在冒顶区域进行临时的支护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冒顶。
可以使用木材、钢筋等材料进行支撑,确保冒顶区域的稳定性。
(4)修复工作:在冒顶区域修复顶板,采取有效的措施填补坍塌空洞,恢复巷道的正常使用。
修复工作需要根据冒顶情况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施工措施。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示范文本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示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67a0ba92453610661fd9f43a.png)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局部冒顶实质上是控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的支护而造成的。
常发生地点:•(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顶;•(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三)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四)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顶这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采煤过程中,裸露的破碎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护不当,支护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一)直接顶破碎的原因由于原生构造及采动等原因,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存在着许多原生裂隙,在采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支护或支柱打得不紧。
这类游离岩块受采动影响后,就会逐渐脱离岩体,无约束的自由下移、冒落,以致造成局部冒顶事故。
当采用爆破法采煤时,如果炮眼布置不恬当或装药量过多,也可能在放炮时崩倒支架导致局部顶板事故。
此外,当老顶来压时,煤壁附近的直接顶可能破碎,如果煤层本身强度较底,则容易片帮,从而扩大了无支护空间。
也会造成局部冒顶。
二) 防治措施•1、采取正确的支护办法。
对采煤后露出的顶板要采用及时支护、超前支护。
在加设支架前,必须敲帮问顶,以防岩块掉落伤人。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2篇)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885f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a.png)
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及冒顶的处理范本巷道顶板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主要是指矿井巷道顶板发生冒顶、顶板片帮及掉块等问题,给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巷道顶板灾害,并对冒顶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以下是针对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冒顶事故的处理范本,供参考。
一、巷道顶板灾害的防治措施1. 做好巷道顶板的勘探与评价工作,了解巷道顶板的地质结构和力学性质,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2. 采用合理的巷道支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筋网片支护和锚杆预应力支护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3. 加强巷道顶板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减小巷道顶板冒顶的风险。
4. 定期开展巷道顶板的检测与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确保巷道顶板的稳定性。
5.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遭遇巷道顶板灾害的情况。
二、巷道冒顶事故的处理范本【事故描述】某煤矿Y井难兄难弟巷道发生了一起冒顶事故,事故中有多名矿工被困,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事故处理措施】1. 紧急施救: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矿井救援队伍,确保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2. 组织救援力量:由救援队对现场进行简单勘查,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影响,组织救援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救援过程的安全。
3. 确定救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救援方案和方法,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巷道顶板冒顶问题,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4. 救援现场处理: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应急处理,包括排除险情、确保风险控制和设施的稳定性等,为后续救援工作创造条件。
5. 伤员救治与善后工作:将被困人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救治,并妥善安排已救出人员的后续就医和心理疏导工作。
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做好善后工作。
6. 事故原因调查与责任追究:对事故原因进行彻底调查,明确责任和责任人。
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冒顶事故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1f4b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4.png)
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随着煤矿行业的发展,冒顶事故成为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冒顶事故指的是,在采掘煤矿过程中遇到顶板破裂或垮落引发的事故,其给采煤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煤矿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采煤工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措施,希望能为煤矿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冒顶事故的原因
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于以下原因引发的:
1.顶板强度不足
采煤过程中,顶板的强度很重要。
如果顶板的强度不足,会在最后的盘山时发生塌方。
当然,在前期勘探阶段,就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煤矿地质条件,为采矿提供细致、准确的信息。
2.底板避水不及时
采煤工作中,底板避水不及时,会使煤层受到过多的水压,从而导致顶板的破裂或垮落。
3.安全措施不到位。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f2d59faa1c7aa00b52acb82.png)
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
按冒顶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局部冒顶指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两端以及放顶线附近。
在实际煤矿生产中,局部冒顶事故的次数远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工作面冒顶事故的70%,总的危害比较大。
从开采工序与顶板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局部冒顶可分成: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大型冒顶指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每次死亡3人以上)的冒顶。
它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采空区冒矸冲人工作面的推垮型冒顶及冲击推垮型冒顶等。
(一)采场局部冒顶的原因分析与防治1.局部冒顶的预兆局部冒顶,由于预兆不明显,零打碎敲,易被人忽视,但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征兆。
对以下异常情况要特别注意:1)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
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后就出现顶板掉渣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
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缝。
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老工人的经验是:“流水的裂缝有危险,因为它深;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因为它是老缝;茬口新的有危险,因为它是新生的。
”如果这种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
巷道冒顶事故处理方法及巷道片帮处理方法
![巷道冒顶事故处理方法及巷道片帮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78c4838762caaedd33d4f3.png)
巷道冒顶事故处理方法及巷道片帮处理方法随着掘进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也随着加大,致使顶板经常出现弯曲、下沉、裂隙、掉碴、冒落等,甚至造成生产停顿及人身伤亡的严重事故。
为了保证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预防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原因(1)属于地质方面的有:巷道围岩松软或极易风化,如煤、页岩等;巷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巷道通过断层、褶曲等构造变动剧烈地带,岩层破碎;巷道穿过岩层的岩性突然发生变化,在其交界处易产生塌冒,如石门透煤;有害气体涌出,如瓦斯、煤尘。
(2)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有:巷道位置选择不当,使巷道处于松软岩层中;缺乏详细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使施工缺乏指导,缺少应变措施;支护形式与结构不合理,不足以承受地压等。
(3)施工方面的工作失误造成的有:对巷道穿过松软岩层缺乏准备;施工措施不当或错误;不是一次成巷,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造成风化、松动,引起塌冒;支护不符合设计要求,不按作业规程要求架设,忽视质量,使支架不能发挥作用,支架失稳引起塌冒;工作面空顶距离过长,临时支护失效;在松软层中施工,炸药量使用过多,破坏了围岩的稳定性;不进行工作面敲帮问顶工作,对检查和处理浮石重视不够、不及时引起浮石坠落等。
二、巷道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一)巷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的处理方法(1)先加固好冒落区前后的完好支架。
使用棚子支护的,应第五章巷道支护根据围岩压力大小加密棚距,把棚子扶正扶稳。
棚子之间要安设好拉杆等,使支架形成一个联合体,棚子顶帮要背严刹实。
(2)及时封顶,控制冒顶范围的扩大。
一般是采用架设木垛的方法处理。
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杆将冒落的顶部活石捣掉。
在没有冒落危险的情况下,抓紧时间架好支架,排好护顶木垛,一直到冒顶最高点将顶托住。
(3)岩石巷道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区。
具备锚喷支护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区。
①首先将冒落区顶帮活石捣掉,喷射人员站在安全一侧向冒顶区喷射一层30mm~50mm厚的混凝土层,先封固顶,然后再封两帮;②初喷的混凝土凝固后再打锚杆,并挂网复喷一次,复喷的厚度一般不超过20mm;③冒顶处理完,按要求进行砌碹。
采煤工作面的预兆及防治(三篇)
![采煤工作面的预兆及防治(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6296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d.png)
采煤工作面的预兆及防治一、局部冒顶1、局部冒顶的预兆(1)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木支柱出现劈裂声音出现折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发出很大声音,采空区听到顶板断裂的闷雷声;(2)掉碴: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人工假顶下掉煤矸多,下“煤雨”;(3)片帮:煤壁压力增加变软,片帮比平时多。
(4)裂缝:流水的裂缝有危险,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是旧缝,茬口新的有危险;(5)脱层:顶板离层现象;(6)漏顶:破碎的伪顶、直接顶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固出现漏顶。
(7)瓦斯突然增大;(8)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2、预测方法:(1)、木楔法:在裂缝中打入小木楔,过一段时间,发现木楔松动或夹不住,说明裂缝扩大,有冒落危险。
(2)敲帮问顶法:用钢钎或手镐等长柄工具敲击顶板,声音清脆响亮的,表明顶板完好;发出“空空”或“嗡嗡”声的,表明顶板岩层已离层,应把离层岩块处理掉。
(3)震动法:右手持镐头或手锤,左手轻扶顶,用工具轻击顶板,如感到顶板震动,即使听不到破裂声,也说明此岩石与上部顶板分离。
3、防治措施:1)煤帮附近的局部冒顶采用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架,严禁工人在无人支护空顶区操作。
2)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支架有足够的强度,支护系统必须能始终控制局部冒顶,且有一定的稳定,防止老顶来压推倒支架。
3)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若是金属支护支护顶板可用木柱作替柱用绞车回柱,4)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应在断层两侧加设木垛加强支护,并迎着可能滑下的方向支设戗柱,加强褶曲轴部断层破碎带的支护。
二、采场大面积冒顶1、预兆:顶板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采空区顶板有时发出闷雷的声音;煤帮预兆: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变酥,片帮增多,使用煤电钻打眼省力;支架预兆:使用木支架,支架大量被压弯或折断,并发出响声,使用金属支柱,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到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支柱有破顶钻底现象,当顶板压力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工作面使用绞接顶梁楔子有时弹出或挤出。
浅谈冒顶事故原因与对策——冒顶原因分析及相应治理措施
![浅谈冒顶事故原因与对策——冒顶原因分析及相应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3c1e21252d380eb62946da9.png)
浅谈冒顶事故原因与对策陈金祥矿山井下开采过程中,最常发生的事故就是冒顶事故,若对顶板控制管理不善,导致重大甚至特大事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1958~1990年江西省煤矿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共发生304次,死亡2008人,其中顶板事故57次,死亡215人,事故次数占18.9%,死亡人数占10.7%可见顶板事故的危害是十分大的。
正常状况下,岩矿在地壳内部是处于应力平衡状态的。
由于开掘、采矿,切割了岩矿,破坏了原岩的应力平衡状态,使井巷、采场周围岩矿的应力重新分布,以致使岩矿出现变形;加上岩层的节理、断裂构造等的共同作用,顶板岩矿的变形继续增大,直至出现了顶板的下沉弯曲,当裂隙扩大到一定程度后,顶板岩矿就发生坍塌冒落。
冒落是造成冒顶事故的客观原因。
由于客观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之相交时,事故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一、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冒顶事故的发生,一般是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思想麻痹,疏忽大意,检查方法不妥,检查不周。
从冒顶事故发生的时间来看,一般多发生于爆破后1~2h(小时)的这段时间内。
这是由于顶板受到爆破波的冲击和震动,顶板应力释放尚未达到平衡,与母体分离的岩体在应力释放过程中继续活动而冒落。
作业人员思想麻痹,疏忽大意,爆破后短时间内就进入工作面;作业前怕麻烦,不认真检查,不进行“敲帮问顶”,或因检测手段不齐全,被“无裂缝”的假象所蒙蔽,进入工作面不处理松石就开始作业。
2.管理不严,违章操作。
指挥者,特别是基层的区长、值班长、队长对所管辖的范围,安全要求不严,管理不善,发现隐患时,“重生产,轻安全”,不及时加以处理;遇到险情时,安全措施不力,存在侥幸心理,就派人或自己带头冒险蛮干,违章作业;作业人员纪律松驰,匆忙上阵,赶速度,应付工作,期望提前下班等。
3.矿岩物理性质变化,安全措施未能跟上。
由于矿体与围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所破坏,以及节理层理发育,裂隙多,加上受风化或水解而发生物理变化等,在采掘过程中,当支护方式不当,不进行支护或来不及支护时,就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79fa84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png)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安全事故。
其中,局部冒顶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事故。
相信对于煤矿工人来说,局部冒顶是非常危险和恐怖的,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局部冒顶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梳理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1. 煤层变形和煤质差异木材有树心、树皮之分,煤炭也有软硬之分。
煤炭的硬度与其含杂率、厚度、含泥率有关。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矿过程,煤层内部往往会存在挤压和位移,以及地质构造影响,导致煤体的变形。
当局部煤体硬度变大,原有支撑力不足以承受变形的应力之后,就会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2. 区域地质构造煤层的沉降和掌子节构造的存在会导致煤层产生裂隙。
裂隙的产生增加了煤层内部的应力,导致煤体聚拢,支撑力不足以承受应力,形成局部冒顶。
3. 煤岩相互作用煤岩相互作用是指岩石在力学条件下对煤层的影响。
因为煤层被煤岩夹层包围,所以地面的荷载和下垂的力会对煤层发生影响。
单独的煤层与叠加在一起的煤岩会导致煤层的上翘或下沉,从而导致煤体失去支撑力,出现局部冒顶的情况。
二、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1.科学合理地开采煤矿科学合理地开采煤矿是防治局部冒顶事故的首要措施。
采矿不仅要从技术上保证每低俗动作的安全,同时也需要避免煤矿采矿造成的地形变化和煤质变化等因素影响到煤层,从而减少发生局部冒顶的概率。
2.加强煤矿地质监测将地质监测技术应用于煤矿生产中,行业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煤层进行全面、细致、时序的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冒险和危险,预测和掌握冒顶灾害的发展动态,进一步指导采矿的安全、高效、环保方向。
3.完善煤矿支护体系煤矿支护体系是防治局部冒顶事故的必要措施,可根据煤层特点及顶底板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架。
以确保采煤机的顺畅、煤管管道畅通,同时防止局部冒顶事件的发生。
总之,局部冒顶事故一直是煤矿生产中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其发生对采煤工人的生命安全与煤矿的稳定经营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巷道冒顶事故致因及防治
![巷道冒顶事故致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969a5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c.png)
巷道冒顶事故致因及防治一、引言巷道冒顶是指在矿山或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中,由于巷道顶板失稳或坍塌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巷道冒顶事故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大的特点,给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进度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巷道冒顶事故的致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巷道冒顶的致因巷道冒顶的致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巷道支护不合理巷道支护是防止巷道顶板失稳或坍塌的重要手段。
当巷道支护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或者使用的支护材料不合适时,会导致巷道顶板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增加冒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巷道施工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是导致巷道冒顶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包括地质体的不均匀性、构造断裂带和岩体的裂隙等地质因素会导致巷道顶板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引发冒顶事故。
3. 工程施工操作不规范工程施工操作不规范也是巷道冒顶事故的一个重要致因。
比如,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预掏、防护;使用了过大的爆破能量等。
这些操作不规范导致了巷道顶板的承载能力降低,使得冒顶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加。
三、巷道冒顶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减少巷道冒顶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巷道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巷道支护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确定支护方案,并采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巷道支护工程的质量。
2. 进行及时的地质勘察和预测在巷道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构造和岩体特性。
基于地质勘察结果,进行地质预测,预判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3. 规范工程施工操作加强对工人的施工培训,提高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确保巷道施工过程中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4. 增加监测手段,实时掌握巷道顶板的变形情况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巷道顶板的变形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662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通用
范本
局部冒顶事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通用范
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局部冒顶实质上是控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的支护而造成的。
常发生地点:•(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顶;
•(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三)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四)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靠近煤壁的局部冒顶
这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采煤过程中,裸露的破碎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护不当,支护质量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一)直接顶破碎的原因
由于原生构造及采动等原因,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存在着许多原生裂隙,在采煤或爆破落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支护或支柱打得不紧。
这类游离岩块受采动影响后,就会逐渐脱离岩体,无约束的自由下移、冒落,以致造成局部冒顶事故。
当采用爆破法采煤时,如果炮眼布置不恬当或装药量过多,也可能在放炮时崩倒支架导致局部顶板事故。
此外,当老顶来压时,煤壁附近的直接顶可能破碎,如果煤层本身强度较底,则容易片帮,从而扩大了无支护空间。
也会造成局部冒顶。
二) 防治措施
•1、采取正确的支护办法。
对采煤后露出
的顶板要采用及时支护、超前支护。
在加设支架前,必须敲帮问顶,以防岩块掉落伤人。
同时支柱要有足够的初撑力,支得稳,抗得住,力求控制裂隙的发展,岩块的移动、滑落。
•2、防止放炮崩倒棚子。
放炮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要适度、合理,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尽量避免崩倒支架;支柱的质量牢固有劲,不准打在浮煤浮矸上。
•3、对易片帮的煤层,支柱应尽量贴近煤帮。
(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上下出口冒顶的原因
•1、上下出口位于采煤工作面与顺槽的交结处,控顶范围比较大,加之应力迭加,掘进顺槽时由于巷道支护初撑力一般都很小,很难
控制直接顶不下沉、不松动、不破碎。
•2、在上下出口处经常要进行工作面输送机头,机尾的拆卸工作,这时难免要替换原来的支护,有时还要碰到替换棚子,就在老柱拆下或碰倒而新支柱未支上时,已破碎的直接顶可能局部冒落而造成事故。
•3、工作面不断前移,往往要用工作面支护替换原来巷道的支护,出口处始终处于反复支撑状态,在一拆一支间隙中,已破碎的直接顶也可能局部冒落。
•4、上下出口处的支护还受到老顶来压的影响,直接顶施给支柱的不仅是垂直压力,还有侧压力,可能推倒部分支柱而造成局部冒顶。
•5、顺槽和工作面连接处有时会在顶板和
底板出现台阶下沉,使得此处难以支护,造成局部冒顶事故。
防治措施
•1、合理布置顺槽,尽可能将顺槽布置在受地质影响比较小的地段;
•2、合理设计顺槽断面,顺槽断面尽量不破坏顶板,不留顶煤,保持巷道顶板的完整性;
•3、适当加大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密度,增加特殊支架,可在机头机尾处使用抬棚支护,每对台棚随机头机尾的推移逐步前移支护;在工作面与巷道相连处,宜用一对抬棚逐步前移,托住原巷道直接的棚架。
•4、支架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侧抗力,以防老顶来压时推倒支架。
推广使用“十字”铰
接顶梁端头支架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是防止上下出口局部冒顶比较理想的措施。
(三)、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冒顶原因
•这类事故的原因:
1、是回柱操作不合理,由于先回“吃劲”的柱子时,引起周围破碎顶板的冒落。
回柱作业人员来不及退到安全地点,就可能被砸着而造成事故;
2、是当顶板中存在由断层、裂隙、层理等切割而成的大块游离岩块时,回柱后游离岩块就会旋转,从而推倒支架导致冒顶;二)防治措施。
•1、正确的回柱方法,防止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回柱工作的
困难。
•2、为保证人工回拆吃劲的柱子及分段回拆最后一棵柱子时的安全,如果工作面用的摩擦支柱,可以在这些柱子的上下多支一棵木支柱作替柱,然后回拆金属支柱,最后用铰车回木替柱。
如果工作面用的是木支柱,直接用铰车回柱就可以了。
•3、为防止直接顶中大块游离岩块时在回柱时旋转推倒采场支架的冒顶事故,应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搞清楚大石块的位置及尺寸;
•第二,在大石块范围内用木垛等办法加强支护;
•第三,当大岩块沿走向的尺寸超过一次
放顶距时,在大石块的局部范围要延长控顶距;
•第四,如果工作面使用的是单体金属支柱,采用木支柱替换金属支柱;
•第五,待大岩块全部都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铰车回木支柱。
(四)、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冒顶原因
1、客观原因
(1)采煤过程中因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采煤方法选择不当和巷道布置位置不合理,所需支承压力大于支护的支撑力,从而造成顶板垮落冒顶事故。
(2) 作业规程不能适用于突然出现的地质构造,如采煤工作面出现小断层,工作中没注意
分析与观察,采取通常的支护方法往往发生冒顶事故。
2、主观原因
(1)采掘工作规格质量低劣。
作业时不坚持敲帮问顶,发现隐患不及时排除;控顶距离掌握不当;空顶作业;违章放炮;冒险回柱作业。
(2)管理不善。
煤矿生产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井下生产条件随时有所变化,生产管理者不深入现场,不带班作业,不严格按三大规程办事,盲目开采、违章指挥、纪律松弛等,常常会造成事故
二) 防治措施
1、首先要求支护完整,不致出现顶板局部漏洞;若出现局部漏洞,立即加以堵塞,以防
其进一步扩大;
2、顶板必须背严背实;
3、严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倒支架,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二、冒顶预兆
1、顶板破裂严重时,出现顶板掉渣。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2、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
3、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
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柱会发出劈裂声,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响声;铰接预梁的楔子被挤;底板松软时,支柱钻底严重;有时能听到采空区顶板断裂垮落时发出的闷雷声
4、裂缝变大,顶板裂隙增多。
5、有淋水的采面,顶板淋水有明显增加。
6、顶板出现离层,用“问顶”方式试探顶板。
例如,顶板发出“咚咚”声,说明顶板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7、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会突然增大。
8、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或不牢出现漏顶现象。
漏顶后,会造成支架托空而出现松动,引发冒顶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
•(1)在工作面上下平巷掘进时不要破坏其复合顶板,应托伪顶施工。
•(2)工作面初次推采时不要向采空区侧前进。
•(3)避免上下平巷与工作面斜交形成三角
形。
•(4)严禁仰斜开采。
•(5)提高支柱的初撑力。
•(6)用拉钩器将工作面支架上下连成一体。
•(7)灵活地应用戗柱或抬棚,使它们迎着顶板岩层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五、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
•(一)冒顶原因
•当煤层顶板存在由断层、裂隙、层理或薄弱岩层切割成大块游离顶板时,这个游离顶板可能旋转而下,把工作面支柱向煤壁推倒,造成推垮型冒顶事故。
•(二)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准确分析顶板
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地质变化情况,判断游离顶板的范围。
•2、在游离顶板范围内加强支护,不要进行回柱作业,特别要注意放炮震动的影响。
•3、如果工作面使用的是金属支柱,要用木支架代替金属支架。
•4、待游离顶板全部都处在放顶线以外的采空区时,再用铰车回柱。
六、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顶
•(一)冒顶原因
•在煤层上直接是石灰岩等较硬岩层,当其大块在采场区垮落时,可能顺着已垮落的矸石堆冲入采场,推倒支架,(从根部推倒采场支柱而不是从顶板),从而导致推垮型冒顶。
•(二)防治措施
•1、用挑顶等办法使采空区小块冒矸超过采高,从而使大块冒矸无法冲入采场。
•2、用切顶敦柱或特种支护切断顶板,一方面减少冒矸面积,一方面阻挡冒矸使其不能冲入采场。
七、急倾斜煤层顶板事故
•急倾斜煤层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1、预测回采工作面围岩动态
•2、确定合理的支护强度
•3、加强工作面支护的稳定性,防止底板滑移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